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逻辑与文化

浅析逻辑与文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1 00:52:56
浅析逻辑与文化
时间:2023-03-11 00:52:56     小编:崔东华

中国逻辑研究中文化范式的明确提出,开始于崔清田教授,发展于鞠实儿教授。这一范式,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逻辑研究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种研究思路和框架。当然需要指出,明确强调中国逻辑研究过程中应当关注文化的思想,虽然肇始于崔清田教授,但是,这一思想却发端于近代时期的学者张东荪。

一、张东荪论逻辑与文化

张东荪( 1886 ~1973) ,中国近代时期著名学者。1995 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了张汝伦编辑的《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同一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张耀南编辑的《知识与文化张东荪文化论著辑要》。自此,张东荪的逻辑思想开始逐渐引起当代中国逻辑史界的思考和关注。其中,定稿于 1940 年,出版于 1946年的《知识与文化》一书,在附录部分包含有张东荪完成于 20 世纪上半叶的三篇文章: 《从中国言语构造上看中国哲学》、《思想言语与文化》、《不同的逻辑与文化并论中国理学》。在这几篇文章中张东荪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逻辑与文化的问题。以下摘引张东荪有关逻辑与文化问题的主要论述。

资料 1: 我作此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表明逻辑是跟着文化走的,即因文化的需要逼使人们的思想不得不另有一种联结( connection) 。所以逻辑的联结是为其背后的文化与概念所左右,而不是逻辑左右文化。详言之,即不是逻辑是普遍必然的,而通贯于一切文化之中。因此我主张没有唯一的逻辑而只有各当文化一方面以应其需要的种种逻辑。我主张我们应该更换着眼点: 即把逻 辑 当 作 文 化 的 产 物,用 文 化 来 解 释 逻辑。根据资料 1,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第一,逻辑和文化的关系是张东荪专门探讨的一个议题,也就是说,他不是以捎带的方式顺便提及这个问题,而是把它作为认真思考、求索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视为张东荪对他所处时代的学术思潮的一个反应: 随着西方逻辑在近代中国的持续传播,逻辑和文化的关系究竟如何,对这一问题的反思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二,文化决定逻辑,而不是逻辑左右文化。这和他对逻辑实质的理解直接相关: 逻辑是研究联接关系的,这种联接关系刻画的是不同思想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第三,逻辑属于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和非逻辑的文化构成部分之间可以说是一种平列关系,也就是当文化一方面。

第四,逻辑的类型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这就是他所谓的不是逻辑是普遍必然的,而通贯于一切文化之中。

资料 2: 现在我研究了以后,乃发现逻辑是由文化的需要而逼迫出来的,跟着哲学思想走。这就是说逻辑不是普遍的与根本的。并且没有唯一的逻辑( logic as such) ,而只有各种不同的逻辑。

根据资料 2,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第一,张东荪明确提出了对逻辑、哲学、文化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一方面,逻辑因为文化的需要而产生,体现的是不同思想之间的一种联接关系,可以说,没有文化就没有逻辑,文化是因,逻辑是果; 另一方面,不同逻辑的特点和类型又反映着不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类型,这就是逻辑跟着哲学思想走。话句话说,不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类型,决定着不同逻辑的特点和类型。这可以说是张东荪逻辑与文化思想的一个具体化。

第二,公开质疑和反对西方逻辑的唯一性,提出了相应的反命题没有唯一的逻辑,而只有各种不同的逻辑。

资料 3: 严格来说,我们没有所谓逻辑之先在性( priority) 与逻辑之普遍性( universality ) 。因为不是逻辑对于思想从外面加以规范,乃只是逻辑就混在思想,同时受其影响而与之共同变化。

根据资料 3,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第一,张东荪否定逻辑对思想的先在性,也就是决定性,因为逻辑不是外在于思想的一个独立存在,不是对于思想从外面加以规范的事物,而是相反,逻辑本身就存在于思想之中,和其他非逻辑之思想成分一起混在思想中,这显然是一种本体论的思考方法。

第二,张东荪否定逻辑的普遍性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实际上构成了没有唯一的逻辑,而只有各种不同的逻辑这一口号的另外一个诠释。

资料 4: 逻辑乃是应乎文化的需要而起的。文化上需要若有不同,则逻辑的样子便亦跟着有变化了。所以我说逻辑是交织在全文化中,随着文化而变化,并不是逻辑为普泛的规则以作任何人类思想的唯一依据。

根据资料 4,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第一,张东荪提出了逻辑发生论的思想,也就是逻辑为何会出现? 答案是应乎文化的需要,换言之,没有文化的需要就不会产生逻辑,文化和逻辑的出现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张东荪指出了不同文化需要的差异,对逻辑的特点、构成、类型,也就是逻辑的样子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这两个问题合到一起,就解决了有关逻辑的两个哲学层面的问题: 逻辑从哪里来? 逻辑为何有差异?张东荪在半个世纪之前提出了逻辑与文化的问题,提出了没有唯一的逻辑,而只有各种不同的逻辑这一鲜明的学术主张,而这一主张的进一步发芽、开花乃至结果,出现在半个世纪之后。

二、文化范式的明确提出

在 20 世纪的最后十年,崔清田教授的学术研究呈现出一个和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极力倡导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文化范式,他也因之而引起逻辑界的关注。

( 一) 提出文化范式的前提: 中国古代逻辑百年研究的回顾在《墨家辩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这篇文章中,崔清田教授在回顾既往国内中国逻辑史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一工作,成为他日后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提出文化范式的前提。在中国古代学术中原本没有逻辑、中国逻辑的术语,现代汉语中的逻辑一词,是英文Logic的汉语音译。中国逻辑的提出和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开始于 19 世纪中叶以后。出现这一学术现象的根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清代乾嘉年间考据学兴盛的带动,以及 1840 年后西方文化( 包括西方逻辑) 大规模进入中国。

近代以来的中国古代逻辑研究,文本范围涉及先秦时期的名辩史料,主要是名家和墨家的相关文献。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前期,一些治墨的先贤正是从西学中获得了研究辩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诠释辩学义理的根据与方法。这一时期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文化价值取向,在于说明旧学与西学的符合,前者不逊色后者。在研究方法上,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以欧西新理比附中国旧学,以欧美现代名物训释古书,甚或以欧美现代思想衡量古人,或者简言之据西释中。在具体研究路径上,这一时期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是以西方传统逻辑的理论、概念和体系为模式去解释和重构墨家辩学。这一点,也就表明了此种研究的实质是西方传统逻辑的中国解释。崔清田教授对据西释中的研究模式进行了评判。据西释中模式下的中国古代逻辑研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学术研究。这种研究,在今天看来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之处。优点:

1. 使墨家辩学研究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转换了指导研究的观念,极大地开阔和启发了当时人们的眼界与思路。这样,墨家辩学的研究开始走向全新的发展道路。

2. 推动了墨家辩学研究,在校释《墨辩》文本的同时,更加注意辩学思想的系统阐发和整理。这一时期,一批专门研究和系统论述墨家辩学思想的著作相继问世,这些论著不仅带动了中国学术界不断加深对墨家辩学的研究,而且开启并引导了中国名辩学、中国逻辑思想史以及比较逻辑思想的研究。

3. 梁启超等人应用据西释中的方法阐释墨家辩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介绍西方逻辑的过程,这样,此类工作在客观上就在中国知识界起到了传播西方传统逻辑的效果。不足之处:

1. 模糊了对于目的、对象、性质和内容不同的墨家辩学与西方传统逻辑的认识,使得二者的比较失去了必要的前提。

2. 注重墨家辩学与西方传统逻辑在具体原理和概念上的比照对应,而忽略了对墨家辩学自身内容及其所由产生并受其制约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这样,对墨家辩学的相关解释就缺乏充足的根据。

( 二) 文化范式的提出: 由据西释中到历史分析、文化诠释。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据西释中的方法,崔清田教授又称之为由外视内。基于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西方传统逻辑的中国式讲述,而不是对具有自身特质的墨家辩学思想的阐释。崔清田教授提出,应当转变墨家辩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变由外视内为由内视内。由内视内,是以墨家学说、中国古代文化以及相关历史背景为根据,对墨家辩学自身的特质进行分析和阐释。这种研究,把对墨家辩学自身内容的研究,指向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由内视内的研究方法,崔清田教授在《中国逻辑史研究世纪谈》一文中,将其表述为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这两种方法的提出,是对于被视为中国逻辑史研究重点的名学与辩学而言,是为了克服据西释中方法的缺陷,深化中国逻辑史研究。所谓历史分析,就是深入分析名学、辩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面对的问题,以及学派代表人物的追求和动机。所谓文化诠释,就是把名学、辩学视为先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参照先秦时期的政治、伦理、哲学和科学思想,以及先秦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对名学、辩学的理论给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阐释。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不排斥比较,只是要求这种比较研究必须以明确认识名学和辩学得以产生并受其制约的根据社会的和文化的背景为前提。在《中国逻辑史研究世纪谈》一文中,崔清田教授对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方法的提出,标志着他对21 世纪中国逻辑史研究应该如何更新方法以拓宽思路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 三) 文化范式的应用之一: 对中国逻辑研究中几个关键词的辨析名学、辩学、名辩学,这三个术语是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出现的高频词汇,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不可能不涉及它们。崔清田教授在其中国逻辑史研究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辨析。作为称谓先秦学术思想的用语,名学、辩学不是古已有之,而是后人提出来的。它们被普遍、频繁地使用,是中国近代时期的事情。当然,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在使用名学、辩学时,对二者的含义理解不尽一致。作为指称中国古代的两门学问,名学和辩学存在着明显区别。名学是先秦名学的略称,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用法。狭义的名学,是指有别于西方形式逻辑和先秦其他学派学术思想的、以名为研究对象的名家的学问。广义的名学,不仅包括名家之学,还包括先秦各家有关名的讨论。大致说来,名学是以名为研究对象,以名实关系为基本问题,以正名为核心内容的学问。名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既有重政治、伦理的一面,也有相对重智和抽象的一面; 既有名实关系的讨论,也有宇宙观问题的分析; 呈现出多样性的态势。

名学涉及到了名的界说、功用、形成、名与实、名的分类、正名、名的谬误、名与辩说等诸多问题。辩学的对象是谈说论辩; 辩学的基本问题是谈说论辩的性质界定与功用分析; 辩学的内容包括: 谈辩的种类、原则、方法以及谈说论辩语言形式的分析、言与意的关系等。需要注意,在先秦,辩可以兼指辩论以及没有争论的谈说。名学与辩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说,名实之辩孕育并促成了辩学的产生; 辩学也推动了名学研究的深化。具体而言,先秦以来,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包括名实之辩在内的激烈的思想和学术争论,促使各家都对谈说论辩的方法予以关注,这就引发了对它的深入研究。同时,百家争鸣中的实际材料,也为总结、研究谈说论辩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辩学的研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要求,依据自己的角度对名加以考察。这种对名的考察与分析,也丰富了名学的内容,推进了名学研究的深化。另外,在辩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分析当时的谈辩实践并总结其中的原则、方法,就势必涉及各家对于包括名实问题在内的许多重要问题的具体争论。名辩学也是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术语。名学与辩学的内容虽然有别,但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有人将名学与辩学合称为名辩学。名辩学的提法,既可表明名学与辩学的区别,又能表明二者的联系,并不表明名学与辩学可以互相取代、混同为一,更不能表明有一种既非名学、也非辩学的名辩学。关于名学、辩学与逻辑的关系,崔清田教授有两个别具特色的观点:

1.名学、辩学与亚氏创建的传统形式逻辑明显有别。

2.名学、辩学与西方传统形式逻辑是目的、对象、性质、内容均不相同的学术思想体系。

作为这两个命题的补充,崔清田教授有如下一段话: 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作为一种求取科学真理的证明的学科,就其仅仅涉及形式,或更严格地说仅仅涉及完善的形式来说,是一种形式逻辑而言,它与中国古代的名学与辩学是两回事。名学与辩学不是等同于西方传统形式逻辑的学问。

( 四) 文化范式的应用之二中国逻辑传统的新探索在世界逻辑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逻辑传统希腊逻辑、印度逻辑以及中国逻辑。先秦时期,推理、论证已经被作为特定对象加以研究。这一时期的学者研究了立辞,即用理由去确立命题得以成立的推理、论证过程; 分析了立辞过程的组成要素,考察了这些要素的一般形式名、辞、说; 总结了中国古代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并用推类加以称谓; 确立了故、理、类和以类取,以类予等推理论证的基本范畴与准则。十分明显,这种研究已不同于实际思维中推理论证的具体应用,而是以这种应用为基础对推理论证一般过程的组成、依据、准则等做出的概况和总结。其成果是关于推理论证的学问,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学说。

推类是以类同为依据的推理。对于类同,《经说上》提出了有以同,类同也的说明。《经说下》则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了类不同即异类的情形。简言之,只有特有属性( 偏有,偏无有的属性) 上的同和异,才能判定事物的类同与不类; 非特有属性( 偏有,偏无有的属性) 上的同和异,不能判定事物的类同和不类。由此可以说,推类依据的类同,是共同具有某些特有属性的同类事物间的关系。辞以类行和以类取,以类予,不仅指明了推类的依据是类同,同时也说明了推类的一般程序。这就是以类同为依据选取理由,再以类同为据从理由推出结论,成立所要论证的命题。推类具有类比推理的性质,即推类是以两个或者两种事物共同具有某些类同属性为依据,推出它们共同具有其它属性的推理; 推类的前提和结论的联系只具有或然性。《小取》篇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推类方式: 辟、侔、援、推。对于推类正误的判定,离不开推类所言说的事理内容,受到言说者追求的现实目标的制约。

( 五) 文化范式的合理性思考逻辑与文化的关系关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崔清田教授指出,这是一个在中国逻辑史研究过程中应当予以关注的课题。文化,就广义而言,指人类的实践活动及由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逻辑,指逻辑学,一门研究推理的学问,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或要素。逻辑与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包括逻辑在内的诸文化要素,是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文化的发展、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作为文化组成要素的逻辑,只有在系统和整体中才能获得生成和发展的依据,显示其意义。文化和逻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离开这种关系,二者的存在将失去前提,对二者的理解和说明将发生困难。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使得逻辑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逻辑的共同性是指,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运用的推理均有共同的组成、共同的特征、共同的基本类型和共同的原则。同时,这些共同方面也构成了不同逻辑理论或思想的共同基本内容。共同的组成是指,推理都是由命题构成的,而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与之相应,有关词项、命题和推理的理论就成了逻辑学的共同内容。共同的特征是指,任何推理都是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是以一个或者几个命题为根据或理由得出另外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共同的基本类型是指,尽管对于推理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但这些类型的推理普遍地存在于东、西方各民族人民的实际思维中,也被不同程度地反映于不同的逻辑理论或思想中。

共同的原则是指,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全人类都要遵守的推理原则,不会因为地域、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逻辑理论或思想,也都反映和概括了这几条规律。逻辑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不同。现实生活中的推理论说活动,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求进行的。社会需求的状况,就会影响到推理论说的状况; 前者的不同,就会带来后者的差异。第二,推理的表现方式不同。这是指,相同类型的推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特征不完全相同;推理具有规范论式的状态不同。第三,逻辑的水平及演化历程不同。在《关于张东荪的逻辑与文化》一文中,崔清田教授有这样一段分析: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问题,实质上是逻辑同所属文化系统以及系统中其他要素间的关系。作为要素的逻辑学必定会受到所属文化系统的整体特征和需求,以及这一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影响。这一表述,可以视为崔清田教授关于中国逻辑研究中文化范式主张的另外一个版本。

三、文化范式的发展

在《论逻辑学的发展方向》、《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等文章中,鞠实儿教授提出了新的逻辑学定义,分析了逻辑和文化的关系。当代中国逻辑研究过程中的文化范式,也因此呈现出新的面貌。

( 一) 逻辑学概念的新探索

1. 逻辑学与家族类似从学科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同时并存着不同的逻辑类型,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变过程。逻辑本身是一个多义词,从逻辑一词的实际用法来看,可自然而然地承认逻辑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正如在为归纳逻辑进行辩护时所遇到的情形那样,对演绎逻辑也不存在整体辩护,所有的辩护都是局部的; 不同的逻辑会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基于这些理由,鞠实儿教授提出,显然不同的逻辑类型可以有他们各自的合理性。换言之,鞠实儿教授在逻辑的类型问题上持多元论,坚持着逻辑修正主义与逻辑多元主义的认知路线,认为存在着不同的逻辑类型,并且这些逻辑类型分别具有各自存在的合理性。关于逻辑学的定义,目前最为流行两种。第一种: 逻辑学是( 有效) 论证的理论。第二种: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一种定义对于描述已知逻辑类型而言过于狭窄,它仅仅给出了历史上主流逻辑类型的一个典型特征,历史上主流逻辑类型是指起源于亚里式多德的形式逻辑的古典类型,以及起源于弗雷格和罗素的形式逻辑的现代类型,包括经典数理逻辑及其扩张,以及非经典逻辑系统。第二种定义一方面和第一种定义类似,它也过于狭窄,至多描述了某一种逻辑的特点。

此外,第二种定义的明显弱点是过于宽泛,因为它无法明确地将逻辑学和心理学,尤其是高级认知心理学相区分。鉴于目前最为流行的两种定义的不足,以及多种逻辑类型的实际情况,鞠实儿教授认为采用本质主义或者分析方式确定的逻辑学定义是不可能的。他主张逻辑学概念是一个家族类似情形,即采用苏格拉底解释词义和澄清概念的方法去回答诸如逻辑是什么、什么是逻辑这一类问题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逻辑学概念所反映的成员而言,它们之间只具有部分重叠与交错的相似性。根据逻辑学的家族类似性,可以引申出如下结论: 由于在已有逻辑类型的基础上无法给出一个相应相称的逻辑学定义,使得逻辑学一词指且仅指这些逻辑类型。而通常流行的所谓逻辑学定义,只是给出了某个逻辑类型的典型特征,或描述了某部分学者认同的看法。因此,已有的逻辑类型,甚至主流逻辑类型都无法借助定义或本身的特点否认其它逻辑类型的合法性,即总是可能出现不能归入已知逻辑类型的新逻辑类型。而利用家族类似性引入的新逻辑类型将扩充逻辑学家族的成员和改变逻辑学一词的内涵。家族类似,这是鞠实儿教授在描述逻辑学特点时所使用的一个独特术语,它针对的实际情形是: 存在着多种逻辑类型,例如肖尔兹曾经区分了六种逻辑类型; 在多种逻辑类型的基础上获得关于逻辑学的本质主义定义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维特根斯坦对数学概念的分析,没有理由拒绝出现超越定义的新逻辑类型的可能性。作为对逻辑学家族类似性的重要补充,鞠实儿教授还着力尝试着对逻辑学家族类似性的具体情形进行刻画。在《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一文中,他指出,不同的逻辑类型并非绝然不同,它们之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似乎都与规则和程式有关。然而,游戏甚至宗教仪式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在《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多元的逻辑( 笔谈) 》之主持人话语中,鞠实儿教授有这样一段话: 宽泛地说,逻辑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合理的论证,构造相应的论证系统,例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和一阶逻辑。如今,人们已普遍接受一个常识: 如果没有合理的论证方法,理性的( 民主的) 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是不可能的,作为证据,请考虑一下说理与证明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同时,运用计算机处理某对象领域中相关问题的必要条件是: 该领域能够被二进制逻辑描述。因此,计算机在全球的普遍运用等于宣告逻辑学渗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言而喻,就其重要性而言逻辑学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之一。从以上所引述的两段文字中,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逻辑学家族的每个成员都和规则和程式有关,当然,这一命题的逆命题是不成立的;逻辑学是研究合理论证的科学,目的在于构造相应的论证系统; 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之一,逻辑学研究的合理论证包括说理和证明,换言之,说理和证明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在《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一文中,鞠实儿教授还立足于逻辑史的角度分析逻辑学家族类似性的具体情形。他指出: 中国古代逻辑,印度佛教逻辑和希腊逻辑,三者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讨论了推理和论辩的方法。不过,从语用的角度看,推理是无主体或单主体说理,而论辩是两主体或多主体说理。因此,从刻画典型特征的角度说,逻辑是关于说理规则的理论。

2. 逻辑学与广义论证2010 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第 1 期发表了一篇文章: 《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在这篇文章里,鞠实儿教授明确地给出了一个新的逻辑学定义。

( 1) 说理的经验描述逻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说理提供可靠的工具,这一命题构成了鞠实儿教授提出新的逻辑学定义的出发点。关于说理,作为人类最普遍的社会交往活动,他首先给出了一个基于经验的描述: 从属于一个或多个文化群体的若干主体在某个语境下以某种方式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其目的是促使活动参与者采取某种立场。其中,语境主要指说理活动的参与者在社会组织和权力机构中的地位,以及说理活动发生的具体社会环境。说理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现代文化群体说理、其他文化群体说理和跨文化群体说理。说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社会文化性。这是指说理活动的参与者隶属于某一文化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标,他们在给定社会的某个语境中进行说理活动。第二,参与者具有特定的动机。这是指参与者通过说理,来辩护或反驳某一立场或论点,进而提高或降低其他参与者对该立场或观点的接受程度。第三,语言的多种类型。作为说理活动进行的媒介和背景,语言不仅包括自然语言,还包括肢体语言、视觉图像语言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其他事物等。第四,规则性。这是指,说理活动受到一定规则的控制。这些规则是被说理活动的参与者所属的文化群体接受的社会生活准则的一部分,它们确保说理活动有序进行,以及说理活动的结果为上述群体所接受。只有满足这些规则的活动才可以被称为说理。第五,结构性。说理活动的参与者分别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背景进行表达,或者对另一方的表达做出回应; 通过这种互动,双方的语言交流逐步展开,直至最后终止于某个立场。因此,说理活动具有博弈结构。

( 2) 说理的重新刻画广义论证概念为了进一步研究说理,鞠实儿教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广义论证。借助这一概念,在关于说理的经验描述基础上,他对说理活动进行了重新刻画所谓广义论证是指: 在给定的文化中,主体依据语境采用规则进行的语言博弈,旨在从前提出发促使参与主体拒绝或接受某个结论。其中,主体隶属于文化群体和相应的社会,语言包括自然语言、肢体语言、图像语言和其他符号。根据广义论证的定义,广义论证是主体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活动。该类活动按照规则以博弈的方式展开,促使博弈者形成某种命题态度,以实现某一目标。广义论证具有以下特点: 主体性、社会文化性、规则性、目的性、语境依赖性。

( 3) 广义论证逻辑学引入了广义论证的概念,鞠实儿教授由此进一步推导出相应的新的逻辑学概念广义论证逻辑学。广义论证逻辑学和形式逻辑学以及非形式逻辑学都有区别,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换言之,广义论证的逻辑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不能被形式逻辑学所替代。作为广义论证的逻辑理论广义论证逻辑学同样不能被非形式逻辑学所替代。广义论证逻辑学和形式逻辑学不同,集中体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方面。在形式逻辑中,论证被抽象为由前提与结论组成的语句串,它的有效性取决于论证本身的形式结构,不考虑说理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形式论证的评价标准可用有效性概念来刻画。借助这一概念,可以把形式论证分为三种情形: 有效论证、矛盾论证、既非有效也非矛盾论证。由于形式化方法无视复杂的社会文化和语境因素,这就使得形式逻辑学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均有可能对广义论证做出不恰当的评价。也就是说,以下三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某一广义论证的形式描述是有效的,但是,相应的广义论证本身并不一定是合理的; 某一广义论证的形式描述包含矛盾,但是,相应的广义论证并不一定是不合理的; 某一广义论证的形式描述既非有效也非矛盾,但是,相应的广义论证并不一定是不合理的。广义论证的评价标准不能被还原为形式逻辑的评价标准,前者为语用标准,可以用生效( ef-fectivity) 概念来刻画,它与形式逻辑的有效( validity) 概念相对应。在广义论证逻辑的分支之一非形式逻辑中,生效涉及成功交际、具有说服力、与话语相关领域的知识相协调等要素。在广义论证逻辑的分支之二他文化的逻辑中,生效涉及不同的信仰、价值观和习俗等。广义论证逻辑学和非形式逻辑不同。非形式逻辑与广义论证逻辑都肯定社会因素在论证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两者有明显区别: 后者( 广义论证逻辑引注) 不仅考虑到论证中的语境变量,而且还将文化作为变量引入逻辑学的研究领域; 强调博弈参与者的文化隶属关系对论证活动的作用,从而允许我们在广义论证的框架内考察不同文化群体的说理方式,以及具有不同说理方式的人群之间的交流方式。相形之下,前者( 非形式逻辑引注) 通常将文化背景作为固定的常量,并且仅关注现代文化中的说理活动。此外,广义论证逻辑学包括对不同的文化群体可能享有的不同广义论证模式与规则系统,即不同的广义论证逻辑系统进行评估,这些基于不同文化的广义论证,它们受制于相应文化群体所具有的信念、宗教、习俗、制度和法规等。但是,非形式逻辑属于现代文化中逻辑的一个分支,如果采用非形式逻辑去评价他文化的广义论证,这样的评价只能在译本的基础上进行,而对原版的评价是不可能的。

( 二) 逻辑与文化关系的新论断逻辑与文化的关系,是鞠实儿教授近年来极其关注的话题,在《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等文章中,他对这个问题有比较具体的论述,其中,尤其以《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一文中的观点更为引入瞩目。关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鞠实儿教授在《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判断: 逻辑相对于文化,即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逻辑。这个判断的含义是: 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逻辑是相对于文化的,这也就是逻辑的文化相对性思想的主要观点。在其他的文章中,鞠实儿教授实际上已经谈到了他的逻辑文化相对性思想,但是,在《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一文中,他不但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这一观点的含义,更主要地,他给这一观点提供了合理性论证。正因为鞠实儿教授给逻辑与文化关系的判断提供了论证,这就标志着逻辑学界关于逻辑与文化关系的讨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逻辑研究中文化范式的思想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1. 形式逻辑不具有普遍性不同的文化群体事实上是否具有不同的逻辑? 这是鞠实儿教授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意味着西方逻辑普遍性的思想受到怀疑。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 Levy - Bruhl) 的研究工作已经表明: 我们( 现代文化群体) 所接受的逻辑规律并非具有普遍性,某些边远地区土著居民具有与我们不同的逻辑。他具体以阿赞得人为例说明了这一点,现代文化中的形式逻辑并不具有普遍性,阿赞得人拥有自己的逻辑。

2. 逻辑文化相对性的论证逻辑的文化相对性这一主张,在论证的过程中需要解答的核心问题是: 逻辑的合理性相对于文化吗? 即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合理的逻辑吗?这也就是逻辑相对于文化的合理性问题。

( 1) 论证的前提: 界定一个逻辑是合理的这个命题的含义一个逻辑是合理的是指: 采用该逻辑的模式和规则所构造的论证能为人们的信念和行动提供理由。界定了这样一个前提,逻辑合理性问题就成为回答如下的问题: 根据某逻辑构造的论证能为人们的信念和行动提供理由吗? 其中,所谓的逻辑有两类: 其一,隶属于现代文化的逻辑,例如,形式逻辑、各种非经典逻辑,以及各种版本的非形式逻辑,等等; 其二,隶属于其他文化的逻辑,例如,阿赞得人逻辑、中国古代逻辑、佛教逻辑,等等。

( 2) 论证方法 1: 演绎方法在证明过程中,演绎方法的使用分两种情况:( 1 -1) 从公理出发的论证; ( 1 -2) 从公理和附加前提出发的论证。证明之一: 第一类逻辑( 指隶属于现代文化的逻辑下同。) 的合理性命题不可能在情况( 1 -1) 中得到证明,也不可能在情况( 1 -1) 中被反驳。第一类逻辑的合理性命题不可能在情况( 1 -2) 中得到证明,第一类逻辑的合理性命题的否定也无法在情况( 1 - 2) 中得到证明。结论 1: 第一类逻辑的合理性问题运用演绎法是不可解的。证明之二: 由于第二类逻辑( 指隶属于其他文化的逻辑下同。) 与现代文化预设了不同的概念框架,因此,证明程序的首要任务是将这类逻辑用现代文化使用的语言表达。一旦他文化的逻辑用现代文化的语言表达,这类逻辑便脱离了原有的文化背景,被嵌入现代文化的框架,并成为其中的表达式。换言之,这是将第二类逻辑解释或转化成现代文化中待评价的逻辑规则和模式。这样,无论在情况( 1 -1) 还是情况( 1 - 2) 中,至多可以证明: 第二类逻辑在现代文化中的译本的合理性问题是不可解的。至于第二类逻辑本身的合理性问题,由于无法得到恰当的表达而不能进入证明程序。结论 2: 第二类逻辑的合理性问题运用演绎法是不可解的。根据结论 1 和结论 2,在现代文化中,对于任一逻辑而言,都不存在演绎方法能从绝对可靠的条件出发,来证明其合理/不合理。这就是逻辑文化合理性问题整体( global) 演绎不可解原理。这就表明: 从现代文化的角度看,不能无条件地证明任何一种逻辑的合理性,没有任何一种逻辑有权要求超越条件限制而成为普遍真理。

( 3) 论证方法 2: 假设演绎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演绎法和假设引入法的结合,借鉴了现代文化圈中的学者在数学和其他经验科学中确定公理或预设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 当一个假设得到所有已知证据的支持、并与所有已知理论协调时,若它的反例在某一领域中是不可想象的,则选取该假设作为上述领域中的公理; 反之,作为默认假设。由此,它在某个范围内被接受为论证的出发点,进而截断合理性辩护中的无穷倒退或循环论证。证明之一: 由于引入假设可以限制逻辑合理性命题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因此,在某些假设下,某逻辑被证明是合理的; 在某些假设下,某逻辑被证明是不合理的。考虑到相应的证明依赖于特定的假设,可以得到结论: 在现代文化中,相对于某假设成立的范围,第一类逻辑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证明之二: 当用演绎方法在假定的条件下解决第二类逻辑的合理性问题时,只能处理第二类逻辑在现代文化中的译本。这样,至多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在现代文化中,相对于某假设成立的范围,第二类逻辑在现代文化中的译本是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换言之,第二类逻辑在其所属文化中的合理性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这样,就得到如下结论: 在现代文化中,不存在任何一组假设使第二类逻辑相对于它所隶属文化的合理性问题得到解决。

3. 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与民族志的方法利用现代文化中的演绎方法( 包括假设演绎法) ,既无法证明第二类逻辑具有超越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也无法证明第二类逻辑相对于它所属的文化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现代文化中第二类逻辑文化合理性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只要民族志研究能够对某种第二类逻辑的合理性提供相应数据,便可得到如下结论:相对于它所在的文化,某种第二类逻辑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在这里,第二类逻辑的合理性不是被现代文化证明的,而是通过民族志方法所刻画的他文化生活方式和语言博弈显示出来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困窘与解蔽
发布时间:2016-08-08
文化是人类为了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劳动成果,它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括,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等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蕴含着丰富而熠熠生辉的思想菁华,至今仍在......
翻译与逻辑
发布时间:2022-09-21
摘 要:本文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协定》为语料,分析商务法律英语翻译活动中出现的逻辑混乱现象,并基于叙事学理论的角度,结合逻辑顺组和逻辑重组的方法来解决由于不符逻辑思维混乱情况。 关键词:商务法律翻译;叙事学;逻辑顺组......
逻辑学辅导: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发布时间:2023-04-26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逻辑学与素质培养”,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广的层次,更为深刻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分析三值逻辑对逻辑哲学影响
发布时间:2022-09-18
分析三值逻辑对逻辑哲学影响 分析三值逻辑对逻辑哲学影响 分析三值逻辑对逻辑哲学影响 一、构建三值逻辑系统的各种动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人类思维日益复杂化,经典逻辑“非此即彼”的模式显得越来越过时了......
科学所具有的逻辑与解释学的逻辑———海德格尔逻辑思想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12
海德格尔在哲学领域的成就斐然,但在逻辑经验主义者(例如卡尔纳普)看来,其哲学论述和逻辑思想是逻辑混乱的伪陈述,在逻辑经验主义占据世界哲学舞台的时代,海德格尔的逻辑思想长期受到冷落和忽视。伴随着逻辑经验论哲学的式微和解释学的兴起,尤其是近年来解释学与分析哲学的渗透和融合,国际哲学界逐渐重视海德格尔的逻辑思想,开始挖掘其学术价值,但是国内学界并没有充分重视并研究他的逻辑思想,本文将重点探究他就科学的逻.........
藏族逻辑文化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6-07-22
藏传因明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代表了藏传佛教的特色,也代表了藏族特有的文化景观。古印度佛教自传入西藏,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仍然具有鲜活的色彩和强大的生命力。这集中体现在藏传因明生动活泼的辩经活动中,而其最常用的论辩方式就是......
浅议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
发布时间:2013-12-19
浅议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 浅议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 浅议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 【内容提要】在《物权法草案》广征民意之际,本文试图从一独特视角——物权逻辑表达作者对未来物权......
逻辑学论文:浅议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逻辑学论文:浅议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学思想,敬请关注!! 一、莱布尼茨的逻辑学说 莱布尼茨,我国知识界并不陌生,皆知其为德国著名数学家,发明了几何微积分。但是,他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文学......
逻辑与自然语言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5
在对语言意义的形式转化为基础上逻辑学的研究构造了形式语言,并且它是进一步分析自然语言的工具。一度逻辑对于自然语言的分析的使用性遭到质疑,但是这直接导致了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逻辑学与自然语言的关系请看下面的分析......
逻辑学论文:浅论离散数学中数理逻辑与集合论的数学本质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浅论离散数学中数理逻辑与集合论的数学本质,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离散数学本质上是一门数学课程,是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虽然很庞大,但大致可......
浅析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2-12-24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指导下不断推进的,同时又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中不断概括、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形成新的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步形成理论化、体系化的重要成果,......
从《逻辑史手册》看逻辑史研究与逻辑学发展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3-07-1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从《逻辑史手册》看逻辑史研究与逻辑学发展的新趋势”,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逻辑史研究是总结和推进逻辑学发展的一项......
新一轮改革的逻辑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四轮改革同顾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大幕35年来,中国历届领导大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设计了不同的改革方案与路线,中国改革呈现阶段性特征。纵察起来,中国已经经历了四轮改革。第一轮改革是1978年到1984年......
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2022-08-21
摘 要:文化强省战略是推进省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安徽省为例,考察了文化强省建设的内涵与战略目标。在分析文化强省建设现实困境的问题上,重点分析了文化强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文化强省;文化空间;文化产业;公共文......
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2
【内容提要】在《物权法草案》广征民意之际,本文试图从一独特视角——物权逻辑表达作者对未来物权法的期盼之情。本文共分三部分,首先全面阐述了物权理论中的主体、政体、行为等五种逻辑形态,以此做为理论支撑点,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我国......
浅析论逻辑真理的范围
发布时间:2023-04-19
从古希腊逻辑诞生以来,关于逻辑真理的讨论众说纷纭,特别是伴随着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逻辑学进入了心理主义占主流的时期,当时对逻辑的观点分为经验主义、唯理主义。经验主义以穆勒为代表,认为逻辑是对经验的归纳总结,比如对矛盾......
信息与逻辑的哲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0
信息世界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到目前阶段最令人振奋和影响深入的事件,无论对于日常生活亦或是学术研究,信息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基本的材料或因素在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与证明、真值、后承、算法等逻辑学传统研究对象比起来,逻辑把信息......
浅析翻转课堂优化逻辑学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3-06-15
一、引言现代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高速的科技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脚步,适应这种形势的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由最初在国外创始、流行、发展并走向成熟,如今也开始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彰显了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层面的受重视程度,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
浅析逻辑中的同一律与修辞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修辞与逻辑作为不同的学科,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关系。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逻辑是对思维的梳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思维受限,语言便无法更好地表达人类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同语言和思维相对应的修......
毕业论文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论文与逻辑一篇毕业论文,如同其他文章一样,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主题和材料,形式是指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论文的内容固然起决定作用,但论文的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事实上起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人们要进行思维,......
浅析传统逻辑协调化、经典化和自动化的实现
发布时间:2023-01-28
1问题的提出 按照逻辑史学家的分类,一般将一阶逻辑之前的逻辑称为传统逻辑,这主要指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逻辑。而一阶逻辑被视为是经典逻辑,在一阶逻辑建立的同时或之后,超出以名词词项、谓词、量词为变元的逻辑(如以时态、模态等为......
逻辑学论文:浅议Seminar教学模式在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浅议Seminar教学模式在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览!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追求有效推理与论证的规则及其标准的学问。作为训练进行正确思维与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关于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28
" 论文关键词:形式逻辑 先验逻辑 康德 统觉 论文摘要: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关系问题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康德对这一关系的表述有一个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康德真正地把握了形式逻辑的本质,真正地解决了形式逻......
渗透逻辑和辩证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0
一、辩证逻辑研究 逻辑学意义上的辩证逻辑研究,实际上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现代逻辑(数理逻辑)的辩证化;另一个是中国传统辩证思维逻辑的现代化、科学化。前一个方向在20世纪就已经从西方开始了,多值逻辑、模糊逻辑、相干逻辑、协调逻......
浅析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29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做出以来,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语义变迁在政策文本中得以明晰,相应地,探寻治理理论的语义外延以及善治良政的实践边界也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这种语义变迁体现了后工业社会对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的需......
浅析依法治国的演进逻辑与当代镜鉴
发布时间:2022-10-18
一、从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方略的历史展开 由法制到法治再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初步形成与全面推进,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摸索。回顾这段历史,主要经历了6 个阶段。 (一)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新政权宣布废除......
分析逻辑语言的现代化转向
发布时间:2023-03-18
有关逻辑语言现代化的研究,是逻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逻辑主要是为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生活服务的,其研究从一开始就与自然语言密切相关。可以说,传统逻辑是以自然语言为主、以少数特定的符号语言为辅来表达不同的逻辑思想......
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发布时间:2014-01-27
一、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广的层次,更为深刻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既对问题的意识、思考、分析和批判等,一句话,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就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艺,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
浅谈文学及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与逻辑性
发布时间:2023-01-18
众所周知,古往今来的文学及优秀中外影视作品,其艺术形式,须新颖独特,别具一格,有开拓,有创造,有发展;其思想感情,须有发现,有见地,发自肺腑,深刻独到,真挚感人。而注重真实性,讲求逻辑性,则应该是任何文学与影视作品必须......
浅析强制阐释论的逻辑支点与批评策略
发布时间:2016-12-02
强制阐释论是张江近年来针对西方文论的总体特征和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所提出的一个理论主张。这一理论的提出, 在文论界掀起了重新审视西方文论、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和理论神话的浪潮, 同时也给实现文学理论的本体回归和建构中国文论话......
浅析档案管理中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档案管理方式,即档案的物理管理和逻辑管理。那么,什么是物理管理,什么又是逻辑管理,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本文将从......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的文化逻辑
发布时间:2022-10-17
" 论文摘要:作为以传承与创新文化为使命的高职院校,其办学必然遵行一定的文化逻辑。办学成效卓越的高职院校,往往在与社区文化相融、同企业文化对接、让学生文化突显及靠制度文化保障等方面“给力”。只有营造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有利......
英文阅读中的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浅议
发布时间:2013-12-18
人们在阅读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生词、语法方面的障碍,还有不同习俗及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本文拟通过语法分析和判断来解决疑难句子的理解问题。语法分析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疑难句子的结构,划分词的类别,理顺句子中各成份的关......
MBA、GCT《逻辑》教学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02-07
[论文摘要]针对MBA、GCT《逻辑》考试中“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一两分钟内答完一道选择题”等要求,采用“捕捉具体、提炼抽象、快速推导”之方法,辅导考生将题目中的自然语言转化为逻辑命题和公式,运用逻辑推理规则作答,将其答题正......
Peirce:科学家与逻辑学家
发布时间:2023-02-27
Peirce:科学家与逻辑学家 Peirce:科学家与逻辑学家 Peirce:科学家与逻辑学家 摘要: C.S.Peirce是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以科学家作为职业,却常常又声称科学研究是为了逻辑目的,喜欢把自己塑造为逻辑......
因果陈述逻辑的哲学意蕴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26
一、因果陈述逻辑系统简述 作为一种形式语言,因果陈述逻辑系统向我们展示了这种逻辑形式的独特性:将因果性(包括因果必然和因果可能)作为逻辑算子加入到该逻辑系统中,与经典的数理逻辑一起构成一种新的逻辑体系。另外,它包含着存在......
哲学逻辑建模的一般特征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26
哲学不仅提供理论,还可以建构建模,在哲学的逻辑建模内,人们可以说明发展和证明,哲学的逻辑建模就是哲学的逻辑的数学模型,是一个被良好定义与我们的直觉和实在经验相符合的研究,况且它能够对哲学范围内的问题提供答案和理论框架。......
浅析经济理论的直觉主义逻辑
发布时间:2016-12-13
一、作为经济理论基础的直觉主义数学体系 模型的构造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中之重,而数学是这种构造的基础,我们甚至可以理解没有数学理论保障的经济学模型就是空中花园,因而,对数学理论体系的认识是经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
浅析大学治理的理性逻辑及其结构化改革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大学治理的理性本质 所谓理性,一是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 相对);二是指从理智 上 控 制 行 为 的 能力。理性是逻辑规范性和自由超越性双重意义的统一,两者的对立统一赋予了世界秩序以人的意义,人类以理性统治并推动......
逻辑教学中的“两极分化”
发布时间:2022-08-28
1谈到逻辑,有传统逻辑、现代逻辑、普通逻辑、逻辑导论、数理逻辑、一阶逻辑等名称,外行人被这些名称搞得眼花缭乱,内行人就它们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您对这些名称的含义怎么理解呢? 这里涉及到关于逻辑的一些名词。首先,逻辑是一种......
论民族复兴与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逻辑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0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可见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民族复兴的时代化表达,也是民族复兴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成......
浅析牟宗三逻辑哲学思想探要
发布时间:2022-12-26
在牟宗三的学思历程中,一直注重逻辑学、知识论和分析哲学的方法,在其60 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也非常重视逻辑思辨与逻辑分析。但长期以来,学界多是从阐明儒释道三教义理;疏导文化生命途径;抉发中国哲学问题;融摄康德三大批判;会通中西......
逻辑学论文:探究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逻辑学习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探究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逻辑学习,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一、引言 时间和空间就像是历史的两只眼睛,由于历史学的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在整个历史学当中,时间几乎是弥漫性地存......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发布时间:2023-03-28
纵观近几年高考的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题,可谓精彩纷呈.在设问上,“新而不难,活而不偏”,重视理解、把握了本质.在命题思路上,仍然注重基础,注重知识交汇. 预计集合与充要条件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命题及真假性的判断也不能忽视,这......
由“端”浅析孟子心性论的逻辑进路
发布时间:2023-02-24
孟子以心为性之端,正是借助于端这一重要范畴,孟子合理地建构了其心性论的逻辑发展进路。端在时间维度上为初始开端,在空间维度上则为细微端倪,在自然质性上为幼弱稚嫩。端的这三层意涵,在逻辑上决定了孟子哲学中由心向性发展的三重......
文本逻辑的阐释力度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商伟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一书,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献考证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寻《儒林外史》的文本逻辑,指出该书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从把整顿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礼”到对“礼”产生怀疑的......
职业教育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辨析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 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逻辑向来有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等不同角度的争论,其争论又对职业教育政策供给、学校管理理念、教育教学设计等产生重大影响。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因此,如......
简析形式逻辑与物的世界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26
人们常说形式逻辑不管思维的内容,只从思维的形式方面来思考问题,完全就是一种形式的逻辑,是逻辑学家的任意建构。其实并不尽然,任何一种逻辑都要面向一个世界,是一种对世界的思考,形式逻辑也不例外。形式逻辑在根本上离不开具体的......
传统逻辑向现代逻辑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传统逻辑的特点及缺陷 在西方,逻辑学与哲学一起,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和解决了作为认识真理工具的推理论证有效性问题,对......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小议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劳资矛盾日益加剧,劳动争议和罢工现象预演越剧烈。于是,很多学者建议确立劳动者的罢工权,依靠该制度的确立解决此类社会问题。笔者认为,仅仅依靠罢工权的确立解决问题明显是不够的,甚至在现在确......
私权客体的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私权客体的逻辑分析 私权客体的逻辑分析 私权客体的逻辑分析 “我们对自己智力工作中想当作工具用的那些术语,可以随意界定。唯一的问题是它们是否将符合我们打算达到的理论目的。一个在范围上大......
现代法治的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习近平在就《决定》起草情况所做说明中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深刻领会《决定......
易图的逻辑划分与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提 要本文取郑樵《通志》“《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之说,提出了易学之属中本有图学之种的易图学概念。依《易传·系辞》“拟诸形容,象其物宜”之说,认为以“棥薄ⅰ?-”符号构建的八卦和六十四卦本身即是易图,而《易经》则是一......
证券法修改:现实与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12
证券法修改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证券法》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2014年立法计划的修订。 一、证券法修改的现实:是大改而非小修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证......
信息与逻辑的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要〕 信息世界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到目前阶段最为令人振奋和影响深入的事件,无论对于日常生活亦或是学术研究,信息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基本的材料或因素在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信息思想与逻辑观念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正成为逻辑哲......
逻辑学论文:探究通识教育背景下逻辑学科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4-01-23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逻辑学论文:探究通识教育背景下逻辑学科的建设,敬请关注!! 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可译为普通教育、博雅教育)按照性质、目的和内容三方面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界定。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
分析层级分明的大逻辑观视域下的逻辑地图的特性
发布时间:2023-04-08
自古以来,逻辑学与哲学和数学这两大基础学科就密切相关。随着逻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精细,逻辑学与更多的学科的交叉互动表现得日益突出。因此,对逻辑学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在逻辑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之时,对逻辑学整体性的认识和系......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在逻辑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8
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在革命的道路上硕果累累。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只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取舍才能有效利......
基于表格法化简逻辑函数
发布时间:2023-01-26
基于表格法化简逻辑函数 基于表格法化简逻辑函数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基于表格法化简逻辑函数 在设计逻辑电路图时,由真值表直接得到的函数往往比较复杂。代数法和卡诺图法等方法对于变量数目......
逻辑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发布时间:2022-09-07
" 论文关键词: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 思维规律 议论文 推理 写作 人工智能 论文摘要:逻辑智能并不仅仅局限于算术,它同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看待和解决问题。首先,逻辑从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它总结了人类思维......
剖析马克思的哲学逻辑
发布时间:2022-12-27
剖析马克思的哲学逻辑 剖析马克思的哲学逻辑 剖析马克思的哲学逻辑 文章 来源 1971年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以后,政治哲学这种古老的研究方法又重新在哲学界被解读,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马克思的哲学自......
当代逻辑学研究的信息转向浅析
发布时间:2022-12-19
在当代,逻辑学研究自身正面临重大而复杂的变化。回望过去,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逻辑学说在古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孕育发展,各树一帜,逐渐形成逻辑学的三大逻辑流派和逻辑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实践的进步,逻辑学研究......
浅析塔斯基的逻辑后承概念定义
发布时间:2022-12-10
逻辑后承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早在1936 年以德文发表的《论逻辑后承概念》一文中,塔斯基就专门且明确地讨论了这个概念。他借助所谓的科学语义学(即模型论语义学)的技术给出了逻辑后承概念的定义,并认为他的定义最能符合我们关于通常......
浅析宪法权利诉求的经济学逻辑
发布时间:2017-01-05
一、宪法权利中的休谟问题 两百多年前,英国思想家休谟提出归纳何以可能的问题。即根据有限的经验,能否得出一个全称判断的命题。按照这样的逻辑,即使我们看到的乌鸦全部都是黑的,怎么能断定天下乌鸦一般黑呢?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休谟......
关于逻辑“一”和“多”的辨析
发布时间:2022-10-05
逻辑观主要是对逻辑学,包括它背后的逻辑思维的看法与理解。究竟什么是逻辑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又涉及到逻辑的研究视野、研究领域、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所以对于做逻辑学研究的人来说,逻辑观是一个根本性、前提性的问题。逻辑......
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 要】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的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拟从“家国同构”的视角下对当前中国的地方主义行动及其逻辑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以期对解决地方主义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政治文化;地方主义;行动逻......
“文化转向”:都市空间治理的斡旋逻辑与民间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18
导读:基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地方研究的描述取向、激进人文地理学的社会建构取向、现象学取向均在台北市宝藏岩历史聚落这一社区案例中得到体现。其一,通过厘清宝藏岩的历史缘起,其建筑形态、族群融合、居民回忆皆说明......
主权逻辑与宪政逻辑一霍布斯与洛克自由主义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5-23
论文 关键词:主权逻辑 宪政逻辑 性恶 权威 自由 论文摘要:霍布斯与洛克同为自由主义的契约论阐述者,但他们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 政治 学说,霍布斯遵循的是主权逻辑,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主权,而洛克却遵循宪政逻辑提......
浅析经济的现实演进及其发展逻辑
发布时间:2016-12-05
一、引言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分享经济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被提出,一时间分享经济成为经济学界和实业界的一个热词。实际上,分享经济也不是一个新名词,其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Felson Spaeth 提出来的协......
浅析当代中国财税汲取的法治逻辑
发布时间:2022-10-15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表明执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都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认识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固然重要,但如何实现这一蓝图仍然是当代中国需要直面的全新挑战。从本质上说,国家治理的核心在于法治.........
贸易理论的逻辑(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8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构成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是比较优势理论,300年来,一直没有人撼动过比较优势论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中的奠基作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出现很多令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才开始对比较优势论的......
试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逻辑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 高校班级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应坚持人本化、民主化和创新化三大原则,从班风学风建设、精神家园建设和班级凝聚力建设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时代规律和......
浅谈会计理论逻辑起点(1)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要】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是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本文研究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特征,对各种有关逻辑起点的观点进行了评述,并讨论了我国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会计 理论 逻辑起点 ......
普通逻辑学的学习与应试
发布时间:2023-07-10
普通逻辑学的学习与应试 普通逻辑学的学习与应试 普通逻辑学的学习与应试 来 源自 教育 网 我们知道,普通逻辑自学考试主要内容是传统逻辑,如同素材性质判断形式之间的对当关系、换质法和换位法、三段论等,它们是一种非形......
结构实力猜想:逻辑与命题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要:文章对学界和政界盛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分法提出质疑,认为它并没有充分折射现实国际博弈中实力的真实结构,从而提出猜想:除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构实力存在,三者一起共同构成......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过去需求侧改革的发展思路。这种改革思路主要是通过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最近几......
浅析宗教财产法律地位的裁判逻辑与司法立场
发布时间:2017-01-14
一、问题的提出:宗教财产能否被继承或者遗赠 《宗教事务条例》第5 章虽以宗教财产为题,但是并没有具体条文明确宗教财产的定义或者判断标准,除该条例第32 条一般性地列举规定该类财产不得转让、抵押或者作为实物投资外,亦未言明其......
浅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科学性
发布时间:2022-10-27
导语:逻辑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 摘要: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是于党的十八大......
浅析科技金融支持湖北创新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2-08-22
0 引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为了适应新常态,引导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是经济强国建设的根本动力,其重要表现就是产业创新。产业创新离......
劳动过程与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生态逻辑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01
劳动力是商品生产的关键要素,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要素。劳动力在参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与自然发生联系。劳动与生态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是经济学、哲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关于费......
浅析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策略转换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22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30多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一直存在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方面的制度配置。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改革和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推进,企业和民众等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开始日益凸显,与中央......
浅析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12-21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析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对命题的真值判断标准是符合论的,这与维特根斯坦前期的“图象论”如出一辙,而这种符合关系......
探究心理逻辑
发布时间:2023-03-16
自弗雷格以来,逻辑学和心理学是相互隔绝的。弗雷格主张,逻辑学和数学要排斥心理因素来保持自己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种影响延续了大约一个世纪,直到认知科学建立。 逻辑学与其隶属的哲学是认知科学的来源学科。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困难与出路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08
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中国的逻辑是否存在?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困难是什么?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出路究竟是演绎化还是归纳化?这些重要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逻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的热点。在这里,我们将基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从归纳逻辑、非形......
《资本论》商品章的逻辑解析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资本论》首章的工作结构是对初版进行调整后所得,名称也是这时候马克思才加进去的。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进一步完结早已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承诺的分析。启示我们:第一,《资本论》辩证法规定乃是起步和酿成于“商......
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7
资本是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追求自身增值的剩余劳动价值,它是通过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资本也是具有二重性的,资本作为剩余的劳动价值,表现的是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市场上表现为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而在生产中表现的是资......
普通逻辑学的学习与应试
发布时间:2023-04-15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普通逻辑学的学习与应试”,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我们知道,普通逻辑自学考试主要内容是传统逻辑,如同素材性质判断形......
阿里的跨境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03
在阿里巴巴三大战略中,全球化战略摆在首位。 “把中国零售搬到网上已经实现了,全球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阿里巴巴集团全球速卖通总经理沈涤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马总曾讲“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目前天下还只是在国内,......
语用逻辑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6-08-09
语言的定义为何?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用来指称事物与传达思想的,语言是可说的表达,是人类传达思想的重要渠道。语言作为现代符号理论包含得有三个部分: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形式关系的语形学(也称句法学、语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
浅谈水资源资本化的法律规制: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
发布时间:2016-09-28
一、研究基点:水资源资本化的概念 水资源资本化,与水资源市场化、水资源产权化、水资源产业化等概念有着密切联系,因而水资源资本化概念的明确,须从水资源市场化这一概念谈起。 (一)水资源市场化的内在逻辑 一般认为,市场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