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解读康德德性义务中的道德哲学

解读康德德性义务中的道德哲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6 00:07:34
解读康德德性义务中的道德哲学
时间:2023-08-16 00:07:34     小编:陈雨来

康德的德性论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史的地位十分独特。一方而,他是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家批判和责难的对象;另一方而,他又可以被视为当代西方规范美德伦理学发展的源头。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康德赋予德性品质一种新的独特内涵,这不仅扭转了古希腊传统德性伦理学以行为者为中心的思维路径,更开启了现代从行为本身来思考道德德性的伦理新视野。因此,再次反观康德的德性论思想,对于我们全而理解德性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完整地看待当代德性伦理学新近涌现的各种德性伦理思潮不无启发。

一、对传统德性观的批驳

康德在重新确定德性概念之前,对长期以来流行的德性观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传统德性观至少存在着三个方而的错误认知。

第一,认为只有一种德性,并且只有一种恶习。从纷繁多样的现象中提取统一的普遍本质,是古希腊哲学传统的典型特征,这决定了人们对德性问题的思考也不会停留在对德性多样现象的探讨上。当苏格拉底询问什么是德性时,他对于曼诺的回答立刻提出了质疑:本来只寻一个德性,结果却从那里发现潜藏着的蝴蝶般的一群德性。苏格拉底的这种责难态度,事实上反映出古希腊哲人对德性统一性问题的探求和追问。而后来功能性德性概念的提出,使德性的统一最终成为可能。多元多样的甚至相互冲突的不同德性,在这一概念之下逐渐统一到知识、正义和幸福的终极目的之上团。然而,对于这种从多中求一的做法,康德虽然没有否认但是也不赞同。他认为,德性既不是理性知识,也不是幸福追求,而是理性意志的道德力量,是遵循道德法则的义务强制。因此,在理念上(在客观上)只有一种德性(作为准则的道德力量),但在事实上(在主观上)却有大量具有异质性状的德性于是,在纯粹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康德把德性的形式(绝对命令)和德性的质料(意志目的)结合起来,解决了德性的一和多的问题:德性的形式是一,这种一和其质料的结合形成一的多。德性一和多的实质体现的是纯粹实践理性对自由任意的斗争和净化。

第二,把德性设定为两种恶习之间的中道。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作为灵魂的品质状态,它与人的行为情感有关。有德性的人,就是那些能在情感或行为方而保持适度品质、处理得十分恰当的人,就是知道在适当的时间与地点、以适当的方式与态度来而对或处理适当的对象和情况的人。因此,德性是一种选择的品质,存在于相对于我们的适度之中,而确定行为情感以及欲望的中间状态和适度原则,正是由人自身的逻各斯来决定的。可以说,中道原则是亚里士多德为人们指出的一条正确区分伦理美德和恶德的重要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却遭到康德的极力批判。康德认为,把德性视为过度和不及之间的中道,这一命题完全是索然无味的智慧,只是一种同义反复;而且由于中道原则的判断和应用也完全是由自我的判断力来决定,这就有可能使某种实用原则而非道德原则成为判断力的依据。由此他认为,德性和恶习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符合中道,而在于它们乃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准则。就恶习准则的特殊性和非道德性而言,它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通过量和程度上的改变而成为德性,因此,德性与恶习的区别绝不能在遵循某些准则的程度中去寻找,而是必须仅仅在这些准则特殊的质(与法则的关系)中去寻找。

第三,把德性视为经验上的习惯。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指出,伦理德性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来,把习惯一词的拼写方法略加改动就有了伦理,这种词源上的渊源注定了伦理德性与社会习俗之间的内在关联,也表明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社会风气与传统习俗是德性生长发育的直接性源泉。然而,康德非常反对这种从经验习俗和习惯中阐释德性的做法,认为德性也不能仅仅被解释和评价为技能和长期的、通过练习获得的道德上良好的行动的习惯,因为在他看来,经验习惯只会败坏道德的纯洁,对道德的真正价值没有任何益处。因此,他极力反对从经验中获取道德,反对从人性中的经验知识来认识和评价德性,而主张按照无条件发布命令的道德法则来评价德性,按照人性理念之所应是的理性知识来评价德性。

二、康德新德性观的出场

康德对传统德性伦理展开批驳,目的在于为一种新的德性理解的出场扫清障碍,使人们看清德性自身真正的价值所在。康德提出,德性就是人在遵循自己的义务时准则的力量 德性意味着意志的一种道德力量。德性是一个人在遵从其义务时意志的道德力量。从概念界定上可以看出,他所理解的德性有两大典型特征:一是德性与义务不可分割;二是德性是一种道德力量。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有两个最重要的内涵:

第一,义务直接与法则相关,法则使应当发生的行动成为义务,同时使其成为动机,而出于法则的义务理念同行为动机之间的一致或不一致,成了行为道德性的评判准则。道德的最高命令是按照一个同时可以被视为普遍法则的准则行动,任何不具备这一原则的行动都是不道德的。康德首先声明:任何一个人作为哲学家都毕竟必须去寻找这个义务概念的最初根据,因为若不然,对于德性论来说,就根本既不能指望可靠性,也不能指望纯粹性。这表明义务概念的初始根据问题是德性论存在的基石。康德认为,义务的规定只能由纯粹理性先天地提供,德性义务也只可能是理性授意,是从意志的形式即法则出发来规定义务。如果义务是从纯感性的哪怕是道德的情感(主观实践的情感而不是客观的情感)开始,也就是说从意志的质料亦即目的开始,而不是从意志的形式亦即法则开始,为的是由此出发规定义务,那么,当然就没有德性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德性论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在其根源上堕落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康德所言的德性,不再是人自身具有的一种品质,而是有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规范意蕴,这种普遍规范的权威源自于义务。

第二,义务概念自身包含一种强制,即通过道德法则所展示出来的绝对命令来强制自由任性。康德指出,人作为自然的理性存在者,虽然承认道德法则的高尚权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更多地表现出服从偏好而不是服从法则的倾向。因为道德法则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与自然偏好相抵触的不愉快感,这种不愉快正是义务的强制性表现。他认为,由于义务是由主体自我的立法理性所发出的一种道德强制,带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绝对命令,这就使得主体自我道德性的获得和维持需要一种力量,即一种能够克服感性自我存在与偏好障碍的力量;恶习,作为违背法则的意向的产物,是人现在必须与之战斗的怪物;所以,这种道德力量,作为勇气,也构成了人最大的、惟一的、真实的战斗荣誉,只有拥有了它,人才是自由的、健康的、富有的,是一个国王,这种道德力量就是康德所说的德性,是人遵循义务法则时所具有的道德力量,也是他所称赞的道德勇气。

由此可见,康德之所以把德性界定为一种道德力量,原因在于他看到了人自身内在的感性偏好和自然欲求对道德价值的冲击和腐蚀,所以,他才义无反顾地把德性视为一种意志的斗争力量,而不单是一种灵魂的品质状态。德性力量源自于道德法则的义务,伴随着无条件的道德法则而来的义务职责,时刻向人们发出应该命令,要求人们不能按照自身的偏好和欲望去行动,而只能按照道德法则的要求去行动,从而做出合乎道德性的正确行为。同时,康德也强调,德性论虽然是作为义务学说的实践哲学,但德性本身不是义务,因为义务概念导向目的,而目的是一个理性存在者任性的一个对象,德性作为意志力量,已所关涉的只是意志的形式、准则的形式;就意志的质料而言,或就人们应当使义务成为自身目的而言,对这些目的准则的职责就成了德性义务,即只有一个同时是义务的目的才能被称为德性义务,也就是说,人自身可能有众多的目的意愿和要求,但是那些出自感性冲动的目的行动不属于德性,只有那些自身就是义务的目的才是德性义务。可见,出于道德法则的义务职责,乃是康德德性最本质的典型特征,这恐怕也是康德以义务论来标识德性论,进而遭到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家批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德性力量的本质真谛

由于义务概念本身包含着一个由法则而来的强制意蕴,因此,德性对于道德自我来说也包含着一种强制,但它不是外在的强制,而是一种依据内在自由原则的自我强制,它以控制自己和做自己的主人为标志。德性基于这种自由原则,对人来说就意味着要把一切的能力和偏好都纳入自己的理性控制之下,同时这种自我控制又以不动情为前提,因为德性的真正力量就来自于平静中的心灵及其一种深思熟虑的和果断的决定,即实施德性的义务法则。

康德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人自身是一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这决定了人生在世必然要关照自己的感性欲求,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而这种欲求和诱惑必然对道德产生侵蚀和污染,使道德的长久持有和固守变得异常困难。这正是康德不愿像古希腊哲学家那样把德性视为一种道德品质而独独看做是道德力量的重要原因。但是,康德也承认,人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激情和情欲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属于情感,是一种突然的或偶然的情感迸发,也是人性本有的一个弱点,能够依靠人自身的理性能力和德性力量予以控制,即使它爆发出来也只是一种无德性的表现,不会损害人性中善的意志;而情欲则不同,用康德的话说,它己经成了持久偏好的感性欲望,而且一旦偏好落到违背法则的事情上,就孵化这偏好,使之深深扎根,并由此把恶纳入自己的准则;在这种情况下,这就是一种经过培养的恶,即一种真正的恶习。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在德性命令的统治下,将情欲纳入人自身的理性控制之中,那么情欲完全有可能演变成一种人性恶,甚至成为人自身的主人。

事实上,康德对人自身理性能力的这种肯定,早在柏拉图那里就己提出。柏拉图用灵魂马车来隐喻灵魂中的意志、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指出情感(欲望)作为顽劣之马极力想把灵魂之车拉向低处,而理性作为马车的统帅在意志的辅助下,则竭力地往高处驾驶。柏拉图己经看到而对情感欲望的诱惑和侵蚀理性能力及其自由意志在维护人类道德本性中的重要地位,随后的亚里士多德更是把德性确立的自主权交到自我的手中,做好事在于自己,做坏事同样也在于自己。只不过,古希腊哲人赋予个体自我的德性自由,还是一种以城邦共同体整体利益为前提的相对自由。而康德则大大加强了个体自我的道德主动权,他提出,相对于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来说,理性自身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要。道德法则是对每一个理性存在者都普遍有效的实践原则,依据这一原则而行动的能力就是意志和实践理性。只有当意志给自己制定法则的时候它才是自主的,反之,受欲望、冲动支配的意志就是不自主的。在康德看来,一个人越是较少地以物理方式被强制,反过来,他就能越多地以道德方式被强制,他所获得的自由度也就越高,他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也就越得以体现。德性作为意志的道德力量,正是基于主体自身的意志自由而做出道德上的善恶选择,克服感性冲动和自然障碍来获得并保证行为的道德性。

康德指出,内在自由原则包含两方而,即控制自己和做自己的主人,这两个方而要求人们驯服自己的激情、驾驭自己的情欲。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人们要做到不动情,即康德所说的德性必然以不动情为前提。不动情这个词,好像就是没有情感,因而就任性的对象而言意味着主观的漠然,就落了个坏名声,康德先指出了人们对不动情通常产生的误解看法,它源自于人们对通常意义上的情感认知和判断,但这和他所说的道德上的不动情截然不同。康德认为,近代休谟等哲学家所倡导的情感,主要意指自我对对象的感知能力和主观体验,与快乐和不快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具有特殊性、主观性、个别性等特点。而他所说的不动情,不是一种道德感觉,而是因为对道德法则的敬重之情超越了任何世俗的感性情感渴望,从而只保持一种对道德法则的敬重和依从,而不为其他激情所摆动。康德之所以强调德性以不动情为前提,是为了拒斥自我的感性经验和情感欲望对道德领域的侵入,从而保持道德自身的纯粹和高贵,这是康德道德哲学的宗旨,也是其核心的原则。

因此,我们看到,康德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德性与道德法则之间的关系,以及德性力量的源泉在于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则,但是,他也并不赞成把生活世界中的一切行为事实,如吃肉还是吃鱼、喝啤酒还是喝葡萄酒之类的琐事也列入德性行列,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就有可能演变成一种德性的暴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康德对于德性法则的审查还是比较客观细致的,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确保德性力量充分有效地发挥。

四、道德自我的德性义务

虽然康德把德性视为一种遵循义务法则的道德力量,但他认为德性与德性义务并不相等,所有伦理责任都对应着德性概念,但并非所有的伦理义务都因此而是德性义务。因为德性义务并不涉及某个目的,而是仅仅涉及道德的意志规定的形式东西。只有一个同时是义务的目的才能被称为德性义务。就是说,德性本身并不关涉目的,它只关涉纯粹理性的道德法则;而德性义务则与目的有关,但也只有自身就是义务的目的的义务才被视为德性义务。在康德看来,义务目的有多种,所以德性义务也不比一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而:一是自我的完善,二是他人的幸福。前者包含人自身的自然完善和道德完善,后者包括他人自然的福社和道德上的福乐。由此也可以看出,康德并非我们平常所批判的不食人间烟火,他所关怀的目光始终落在自我和他人之间,而且也能照顾到人的自然目的和道德目的上的需求,只不过二者相较,他更推崇后者,道德目的上的完善与幸福才是人之为人所应有的本真义务。

康德认为,人的自然完善,就是人努力脱离其本性的粗野,脱离行为上的动物性,日益上升到人性的过程。在他看来,这是人最重要、最必须的德性义务,也是道德实践理性向理性存在者发出的绝对命令,这种义务目的体现在对人自身各种自然能力(肉体、精神和灵魂)的培养和促进上,其意图在于使人脱离动物性以和他身上的人性相称,使他能够像个人样儿地生活。但是,自然完善的能力还限于把人从动物界中脱离出来,而道德的完善则是人自我意义上的一种升华,把他的意志的陶冶一直提升到最纯粹的德性意向,亦即法则同时成为他的合乎义务的行为的动机,并且出自义务来服从法则,这就是内在的道德实践的完善性。康德强调,我们不可能探究人们内心深处道德意图的纯粹性和纯洁性,也不可能了解每一次行为所隐含的纯粹道德意向,因此我们不能从行动本身去获取道德性,而只能从行为准则上去要求道德性,即要求行动的准则不是在感性冲动中而应是在道德法则中寻找承担义务的根据,这种合道德性的行为实践完善是人性从实然到应然的内在要求。

康德认为,促进道德的完善是人类的义务,而为了成为一个道德上善的人,仅仅让我们的族类所蕴含的善的种子不受阻碍地发展是不够的,而且还必须同在我们里而起相反作用的恶的原因进行斗争,而与各种恶进行斗争,正是德性的职责。在他看来,古代的道德哲学家己经正确地认识到了德性的这种职责,只是把恶理解错了。他指出,真正的恶,不是理性存在者身上的自然偏好,而是在道德上违背法则的东西,这才是德性的斗争对象,也是绝对要根除的。从康德把德性视为一种意志力量的界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康德对于个体自我的理性意志在战胜各种恶的斗争中所寄予的巨大希望,因为在他看来,各种恶虽然包括外在的利益诱惑,但说到底乃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内在敌人;因此,单纯地依靠外在的力量如家庭民族的要求、角色的定位和社会习俗的影响等来设定与恶做斗争的德性是不行的,只有依靠行为主体自身的理性意志才能发挥真正的效力。因此,人的道德修养必须不是从习俗的改善,而是从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从一种性格的确立开始。

康德的这一理念显然与古希腊时期的德性理念有很大不同。在古希腊时期,德性的根基虽然设定在行为者自身的理性自由上,但由于行为者本身的存在和价值与整个城邦共同体绑定在一起,一切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价值的善恶评判也都是以共同体的整体利益为尺度,因此,德性的价值事实上也源自于城邦共同体。康德对此显然并不赞同,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很少看到现实的共同体实体如家庭、国家或民族等对个体自我道德行为的约束和限制,就连他最终请出的上帝这一最后的至高统治者,也都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存在。因此可以说,在康德这里,每一个理性者都是自己的立法者,我们的意志本身就是道德律的制定者,由此可见,康德赋予了人这一理性存在者无限的自由和自主,一切的道德行为都建立在自由自主的意志之上,在这种自由中人有了绝对的自我意识。

因此,康德提出个体自我德性的修行,实际上就是如何培养个体自我的德性能力和意志的问题。他举例说,一个正直人被规劝要参与诬告一个无辜又无势的人,在许以各种好处遭到这个正直人拒绝后,又有人(密友、近亲乃至君主)开始以各种损害对他进行要挟,而面对着友谊的断绝、财产权的丧失甚至自由和生命的被剥夺,这个正直人尽管十分渴望不再遭受这种痛苦,但他仍旧维持正直的决心,并毫无动摇和怀疑。最终,人们对这个正直人从嘉许上升到景仰直至极大地崇敬,并由此使人们产生成为这样一个正直人的强烈愿望。在这里,康德指出:整个景仰,乃至仿效这种品格的努力在这里完全取决于德性原理的纯粹性,而我们只有从行为的动力之中排除人们只可以算入幸福的东西,这种纯粹性才能真正地呈现出来。叫德性的力量就来自于德性原理的这种纯粹性,也即道德法则的绝对神圣性,因此,德性修行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使道德法则的判断成为深入个体内心深处的行为评判标准,随时对个体自我的道德行为进行道德法则的检验,使行为出于道德法则具有道德性。康德认为,现实生活中道德楷模的存在,事实上证明了我们能够成为一个道德人的现实可能性,因此,每一个人通过不断的教化、观察、学习和实践,都有可能获得德性的赞许,成为一个道德的模范。

此外,在整个自我完善的德性义务中,康德未曾提及幸福问题,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幸福因其是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内在冲动,所以不属于德性义务的范围,不能说人有义务极力促成其自身的幸福。但是,全力促进他人的幸福,则是人应尽的德性义务。这种幸福义务就自然方而而言,主要指尽管他人对幸福的理解评判和我可能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应当拿出我自己的一部分福社或善意去帮助他人,而且这种帮助和奉献是不计报酬地自愿付出。这种自然义务,一方而源于人性中共存的自爱与爱人,另一方而基于生活世界中我与他人之间并非彼此独立的现实。就道德方而而言,促成他人幸福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消极义务,因为防止一个人遭受到道德上的责难和批评,本来就是他本人的事情,而不是我的义务。但是,倘若我们不做任何事情而任由他人承受内疚和悔恨之痛苦,也不符合人性中的爱人原则,因此,我们仍要担负起一种广义上的道德责任,在某种界限内以使他人获得道德上的满意和肯定。

纵观康德整个德性议务理念,我们可以看出,康德为开辟德性品质的新理解所作出的努力。在他的道德世界里,德性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作为理性意志的道德力量,德性唯一的职责就是与违背道德法则的恶做斗争,从而维护主体自我的道德性。与传统德性品质出于功能概念的理念截然不同的是,康德的德性与义务概念紧紧相连,而义务概念的背后又站立着一个始终岿然不动的权威法则,这就意味着康德试图为德性的存在奠定一个永固长存的可靠根基,从而使主体自我的德性行动具有一种普遍的道德性。成功与否暂且不论,但基于理性意志而来的德性力量,却是个体自我主体性的真正展现,也是德性行动获得赞誉的根源,这一点毋庸置疑。可以说,康德的这种理性主义德性论思想,在西方德性论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他对道德自我理性能力的倚重和休谟等人对德性自我情感体验的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现代性道德分化的一个转折点,透过康德德性论的新阐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探究西方德性伦理道德哲学形态嬗变的突破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析康德道德感问题
发布时间:2016-08-23
道德感是中西方哲学史上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的一个概念,本文选取了一位在这个问题上持有非典型立场的哲学家-康德,考察他对这个问题具有典型意义的论述。如果说通过形式性的道德法则排除质料性的感性某好、通过理性实践主体的意志......
以伦理道德为视角的孟子和康德哲学的异同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1
中国几千年来以儒为主。先秦儒家思想起源于孔子,发展和成熟于孟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影响深远。西方哲学中,从认识你自己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开始,人们也开始逐渐由自然哲学转向对人性......
康德的动物道德地位说
发布时间:2023-04-19
" 1.序论如同在哲学的其他诸多领域里的作为一样,康德在伦理学分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学说对其后伦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他的义务伦理说直至今天在全部伦理学中,成为十分活泼的研究对象。在他的伦理学基础上,一系列新论接踵登场......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发布时间:2013-12-19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哲学基础之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 根据以上引述明显看出,上层建筑仅指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
浅谈康德哲学中的“人的使命”
发布时间:2023-02-05
一、人的使命问题的哲学史背景 人的使命(die Bestimmung desMenschen he Vocation of Man)是德国启蒙运动后期(Spataufklarung)的一个重要观念。在18世纪后半叶的德意志,各个哲学流派莱布尼兹袄尔夫学派、受英法思想影响的通俗哲学(P......
康德实践哲学中的自我问题
发布时间:2022-09-04
摘 要:文章以批判哲学中的自我认识问题为线索,运用历史的与系统的方法重构康德对自我的规定。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证明对自我的(单纯出自理性的)理论认识是不可能的,但同时揭示向另外的即实践的自我认识之可能性的过渡,这种......
道德中心主义的张扬与消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古船》与《白鹿原》两部长篇小说都有着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批判,然而,《古船》在理想主义光晕里走向了对道德中心主义传统的皈依,《白鹿原》却在依恋传统中实现了对道德中心主义的消解。 关键词:《古船》;《白鹿原》;道......
康德时间观的二律背反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要:康德对二律背反的阐述具体的表现在四组实例中,其中第一组关于时空观的二律背反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选择从第一组二律背反的解读入手,经由对康德时间观的内在逻辑,以及与之相关的有限、无限概念的内涵演变,逐步理清康德时间......
新康德主义与文化哲学范式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7-01-14
摘 要:新康德主义对文化哲学范式的生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把道德的彼岸神性基础置换为此岸的自然人性基础,建构了新的价值哲学;使哲学研究摆脱了自然科学化的倾向,确立了人文科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独立性......
试论道德教育的道德属性
发布时间:2023-05-05
" 论文摘要:道德教育是一种教人如何做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人的德性和铸造人的灵魂的精神生产工程。其本体功能是培养人的德性。然而,在现实的道德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表现出一些非道德性的思想和行为。还原道德教育的道德属性,......
浅谈康德道德感问题辨析
发布时间:2016-07-20
道德感是中西方哲学史上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的一个概念,本文选取了一位在这个问题上持有非典型立场的哲学家一康德,考察他对这个问题具有典型意义的论述。如果说通过形式性的道德法则排除质料性的感性察好、通过理性实践主体的意志......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摘 要: 过去人们一直将道德义务限于人类社会领域,但是当大量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时候,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对道德义务进行思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义务不......
勒赛克尔对德勒兹语言哲学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08-07
摘 要:让-雅克・勒赛克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尝试建构一种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这一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语言观的基础上,勒赛克尔也对德勒兹语言哲学进行了研究和分......
道德哲学语境中的宪政逻辑
发布时间:2023-03-09
究竟何谓宪政?主流的看法大概来说,宪政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司法为屏障,以民主为基础、分权制衡为手段,以保障个人自由为终极目标的政法制度。而众所周知,宪政要得到有效的运行,就要求大多数人遵守宪法(或称宪约),否则......
关于道德教学哲学化与高职德育课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21
" [论文摘要]道德教学哲学化着眼于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以理性指导生活,倡导以讨论、探究和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高职院校的德育课教育中,应加强道德知性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转变教学方式,......
道德哲学语境中的宪政逻辑
发布时间:2014-01-23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道德哲学语境中的宪政逻辑”,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究竟何谓宪政?主流的看法大概来说,宪政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司法为屏障,以民主为......
泛道德非道德
发布时间:2023-05-24
从几十年前拍摄《饥饿的苏丹》的凯文・卡特自杀事件, 到因“踩踏事件”逝者,复旦与媒体人论战事件,鼓噪的舆论浪潮不断把记者这一职业变为众矢之的。一时间,媒体人的自白与受众无休止的指责布满网络。 这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康德思想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自由与自律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要:康德把道德教育定位于自由的领域,自由是德育的前提和根基,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准则,坚持人是目的,注重道德教育方法的革新。在如今现代化的进程中,消费文化的日渐兴起,随之而来的物质强劲和道德萎靡,是引发全球道德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回到康德去的时代诉求仿佛有了更为深沉的意味。关键词:康德;道德教育;自由;自律。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独辟蹊径开创批判哲学之路,实现.........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25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的宇宙观倾向于认为:不管祂属人还是属神,我们都应该以愉悦且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不得不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世......
康德德性理论与教育理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07-07
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日本学者安倍能成有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很好地形容康德哲学的地位。康德在近代哲学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池地位的人。可以这样说,康德以前的哲学概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
李泽厚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10
引言 李泽厚是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哲学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以提倡和宣传实践美学而成名。70年代末,他开始转向对康德哲学的研究。作为研究的重要成果《批判哲学的批判》于1979年首度发行,即刻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此书的......
浅论教师道德在社会道德结构中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3-05-28
" 论文关健词:教师道德 社会道德结构 特珠性 论文摘要:社会道德是一个网络式、普系化结构,教师道德在这个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特珠地位。这种作用表现在他对社会新一代迸德品质的形成;对社会新型道德关系的形成;对社会道德的进......
解读《道德经》中蕴含的审美文化与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包含了对人生、生命、自然、世间万物的认识、感悟和理解。老子一生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自然为美,以无为胜有为。《道德经》已成为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的大智慧涉及各个层次......
浅析康德历史哲学的基本特点
发布时间:2023-02-04
康德的历史观念仍然带有浓烈的自然权利哲学的残余,他生活的时代恰好经历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一种强烈的时代意识促使康德去仔细思考当然是通过哲学的力式历史的本质意义因此他的历史首先是一种反思的历史,即凸显哲学功能的历史......
中国哲学视角下的当今道德现状
发布时间:2017-03-07
中国是号称五千年的礼仪之邦,但是,今天也没能逃脱赤裸裸被谈论的命运。在今天这个转型时期的国度,人们会因为传媒刻意、过激的报道而察觉道德沦丧,又会因为感动中国、某少年独自撑起一个家,这样的催泪故事而安慰道德依旧。我们迫不......
儒家传统中的道德和宗教道德
发布时间:2023-05-16
" “德不孤,必有邻”(4:25)孔子《论语》中的这句引文,能给任何读者或作者的心灵引发希望与恐惧之双重撞激。说其希望,乃因其那激动人心之断定:人的美德将永远不会遭致忽略,而真正的共同体终将出现;说其恐惧,乃因其暗示出......
探究一种现代儒家道德哲学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澄清 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儒家传统道德与现代龌龊性的讨论己经很多了,相关学术成果也颇为丰富。龌龊既然如此,本文就无需拾人牙慧,用一种简单枚举龌龊的方法来罗列它们两者之间的诸多差异。虽然这龌龊种罗列......
CPA职业道德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6-07-20
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CPA职业道德的理解,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2009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道 德
发布时间:2013-12-19
道 德 道 德 道 德 我们现在试图思考道德。当这个简单的词语被不假思索地混迹于众多句子中的时候,可以让人想到许多道德理论或说教;而作为一个光秃秃的题目,它从它的熟知用法中被疏离出来,成为一个陌生者,成为被......
浅析康德目的论与当代心灵哲学
发布时间:2023-01-26
一、康德目的论的含义及特征康德在其第一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中指出:哲学就是有关一切知识与人类理性的根本目的(teleologiarationishumanae)之关系的科学其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就是关于目的论的。可以说,目的论是贯穿康德批判哲学始终的,并且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到底何为康德目的论,它有哪些基本特征?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目的论(teleology)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
从圣经《传道书》视角下解读德莱塞创作中的矛盾性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圣经《传道书》由所罗门所作,书中论述的人生价值意义和德莱塞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该文透过《传道书》来解读德莱塞笔下人物的矛盾性产生的根源,发现德莱塞看似矛盾的表层下隐藏的人生真意义,正是由于其信仰的认知带来其创......
浅谈德国哲学家与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2022-09-25
中国现代哲学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对现代中国哲学影响最大者当数德国哲学。可以说,德国哲学构成了现代中国思想理论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德哲学的交流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早在德国哲学影响中国哲学之前,中国哲学就对德国哲学家......
“仁之德”与“道之德”:先秦两种德性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孔子和老子分别开创了儒、道德性思想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仁之德”和“道之德”为其特色的孔、老德性观,不仅代表了中国德性文明发展的两大历史趋势,而且在彼此融摄中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与主干。新形势下,认真解读两种德性观的内涵,在思想“原点”的比较中探索它们在核心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德性养成路径上的差异性,传承和弘扬以“社会伦理”见长的孔子德性观和以“自然伦理”见长.........
浅谈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个体道德成长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4
" [论文关键词]真实的道德冲突 道德选择 个体道德 [论文摘要]个体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个体道德成长应该面向真实,接触真实,向真实发问,而并不仅仅是通过虚拟情景下简单的道德选择模拟实现。真实的......
解构与建构:解读《弗洛斯河十的磨坊》的道德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要]道德观念是v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的主题,小说的故事结构设计、人物成长线索都是为了呈现这一内涵主旨而建构。从文学作品创作角度为切入点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核心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解读与研究,进而得出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文学作品的深刻涵义和“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道德观。[关键词]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乔治,艾略特;道德观[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麦金太尔的现代道德哲学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麦金太尔以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闻名于世。现代道德哲学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道德主体理论、价值理论和规范理论。在麦金太尔看来,现代道德哲学的这三个部分都存在根本的错误:道德主体理论的错误是自我的个人化,价值理论的......
浅析“道德教育”与“道德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28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各种不道德现象频繁地冲击道德的底线,拷问人们的道德良知,因此人们都希望重树道德的权威,塑造道德的人格,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正是在这种道德愿望的感召之下,道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不过在笔者看来,当人们热衷......
论康德的合目的性原理
发布时间:2023-02-19
广大朋友们,关于“论康德的合目的性原理”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合目的性是康德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作为先验的判断力的原理的合目的性原理,是康德美学的核心所......
浅析道德的强制性
发布时间:2023-01-30
" 论文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道德的强制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所谓道德的强制性,强调的是道德的外在制约,即加大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力度,或加大道德他律的力度。道德的强制性不同于法律的强制性,这表现在它们的适用范围......
从道德层次性谈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 道德具有多层次性。针对不同的社会个体,赋予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本文以道德宏观体系为视角,切入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微观课题,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三个层次,阐述内涵,分析问题,探究对策,为......
浅析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学生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 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民本政治的新论证——对《尊德义》的一种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6
民本政治的新论证——对《尊德义》的一种解读 民本政治的新论证——对《尊德义》的一种解读 民本政治的新论证——对《尊德义》的一种解读 在排比了《尚书》、《国语》和《左传》中大量的文献材料后,梁启超在其《先秦......
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02
" 【内容提要】根据直到康德才得以完全确立的传统道德责任观念,一个人必须要为之负责任的事情只是那 种直接依从他的意志作用力而完成的行为,而独立于意志的任何东西一直被认为是与道德特性的归属毫无 关系的,这在不同的意义上既符合、......
谈对CPA职业道德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2-12-02
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2009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全面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本文主要阐明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审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
德育工作哲学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9
德育工作哲学启示 德育工作哲学启示 德育工作哲学启示 “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素质的学生,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
解读《德伯家的苔丝》及哈代
发布时间:2022-12-25
【 论文 关键词】苔丝 哈代宗教思想 悲剧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苔丝这个人物的分析,揭示其悲剧的根源。并分析作者体现在文本中的宗教思想以及《苔丝》透露出来的作者对悲剧的深刻理解。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 经济 侵人......
论理性化的道德成长
发布时间:2023-02-23
" [论文关键词]理性化 道德成长 策略 [论文摘要]笔者所提出的理性化的道德成长,是指学生在接受道德认识、形成道德情感并实践道德行为的过程中,促使学生道德思维的形成,使之不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对道德进行反省和评......
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之贯通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 唐君毅先生认为仁心仁性是道德的根源。仁心仁性具有普遍性、以人为目的和意志自律三大特性,它决定了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并无本质区别,而是相贯通的关系。在传统伦理关系中,个人与他人是直接贯通统一的关系,道义与情感是直接......
康德表象问题之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8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康德表象问题之意义研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自在的事物本身虽然就其自身来说是实在的,但对我们却处于不可知的状态。” ——康德......
浅论大学生道德活动中道德情感的作用及培养
发布时间:2023-03-19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情感;作用;培养 论文摘要:道德情感是人类维系道德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为个体道德生活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道德情感在大学生道德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优化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机制,阐明了培养大学......
论康德对贝克莱主义的反驳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贝克莱主义是康德在其第一批判中主要的驳斥对象之一。然而,就两种学说的真实关系而言,某些研究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文章认为,在某些方面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固然与贝克莱的学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更重要的是对贝克莱主义的深......
浅谈儒学中的道、德、仁
发布时间:2022-12-07
第一章 道 《论语》中称是天命令孔子去复兴道。在人们的理解中,天是一种无法理解和无法预知的力量,作为一种非人格的指令力量,类似与命运,是人类无法违背的。正如《论语》中所说,孔子的任务是去找到人类的道,那么道又是什么呢?道......
浅论道德权利与义务关系之认识
发布时间:2023-05-29
" [论文摘要]克服对于道德权利的传统看法,将道德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台起来,作为道德的基本属性看待。以道德的属性规定,实践“以德治国”的理论。 [论文关键词】道德属性道德权利道德义务 在“以德治国”的实践活动中,如何正确认识......
道德的人是理性的吗?
发布时间:2023-03-28
先填饱肚子,再谈道德。 (Erst kommt das Fressen, dann kommt die Moral.)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三分钱歌剧》 如果一个很饿的人得到一块面包,他应该分给旁边同样饥饿的人,还是自己独享,亦或者吃完恢复体力去抢夺其......
浅谈透视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视域下的关怀伦理学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关怀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学者卡罗尔古利根对女性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打破了传统公正伦理把男性道德观作为唯一道德标准的局限,率先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提出了关怀伦理学思想。 美国斯坦福大学诺丁斯教授在古利根的研究基础......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
发布时间:2023-06-08
摘要:海德格尔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为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由此将康德为形而上学奠定的基础归结为先验想象力。但是,康德由先验想象力到统觉的退缩和未能阐明认识有限性的存在论后果,显示了此一奠基的不牢靠性。由此,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建构出发,实现了形而上学奠基的置换――基础存在论。基础存在论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关键在于具体澄清作为时间性的操心。海德格尔通过源初时间性建构起操心之结构的整体性,从而.........
论批判性思维:权利、义务和美德
发布时间:2023-06-03
自从美国学者格拉泽尔(Edward Maynard Gla⁃ser)于1941 年提出了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一词后,几十年来,许多西方学者或从不同的角度,或因不同的需要,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各种阐释。从教育学角度,结合当下中国教育所面临的......
论康德对理性知识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6-12-23
一 近代以后关于知识起源问题产生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流派,都被休谟所终结。休谟的怀疑论得出的结论是经验和理性,都不能成为合法的知识的基础,而且不能保证知识的可能性和确定性。这首先表明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知识起源问题的失......
历史的误读与道德的偏执 
发布时间:2022-11-17
" -----迟到的反思地处文化边城青岛,信息、资料有限,只知王彬彬一篇《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引起一场热闹的论争,却不知就里。直到前不久收到人大复印资料,才得以拜读全文。读后,我久久地陷于深思之中。王彬彬挑起的这场争论可能已经......
浅析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14
"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在于 德育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用人最看重的列第一位的指标是“德行”,而职业院校毕业生群体中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与日俱增,这与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形成鲜明反差。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
简述用“现实道德扩展法”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生 网络道德教育 现实道德扩展法 【论文摘要】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改变需要人才有良好的网络道德。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一个针对培养中小学生深刻的道德认知以及优秀的道德行为的有效方......
浅谈中小学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23
一、与现实生活接轨,开设道德理性课程学校的道德教育应不拘一格,更多地体现现实生活。因为道德及道德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构成了道德生活的现实性来源,没有生活的实践和参与,学生道德价值的确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外,道德知识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开放的,从而引起学生的焦虑、思考,促进学生道德思维水平的提高。要使道德教育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并试图回答学生所关心的社会.........
中国传统道德和谐思想的解构与现代道德教育模式重构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主张“天人合一”式的“和谐”,其主要实质还是在强调一种“天命”不可违,以抽象的共性和谐压抑人的具体的个性和谐,以相对封闭的、强制式的主观和谐代替主体性的自由式和谐。在封建皇权思想被粉碎的......
财务会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21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同时承担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责任、信任以及自我控制的压力。怎样把握住心中那架隐形的天平,在人性与现实的夹缝中坚定从容,是会计人一生都要思考的严肃问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
论康拉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您提供康拉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的英美文学文化论文,欢迎参考! 近年来,随着对康拉德作品研究的深入,康拉德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许多学者对康拉德的女性观表示质疑。如李......
康德时间学说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康德时间学说的内容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系统阐述了时间的时间学说。下而从时间是先天综合知识何以可能的必要条件、时间为经验知识划定范围和时间作为先验图型的构造二个方而来理清康德的时间学说。 1时间是先天综合......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2-08-11
" 论文关键词:中国 西方 道德文化 义利关系 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在道德评价、义利识别、义利关系、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有差异。本文就上述差异作了较为详尽的对比阐释,旨在能够给当代道德教......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发展论析
发布时间:2023-05-21
" 论文关键词:社会道德;个体道德;发展 论文摘要: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非法律规范,它的发展应适应人的需要;在价值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合乎人发展需要的“适然”道德应当是以“底线道德”为标准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审计道德风险的化解途径
发布时间:2023-04-14
论文关键词:风险;约束机制;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道德风险在本质上与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利益的考量相对应,但审计道德风险行为的产生则是与现实经济的制度缺损和行业自律懈怠高度相关。因此,审计道德风险的化解也应从效率、行业......
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紧迫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
康德在下(六首)
发布时间:2023-02-01
在关闭的屏幕上,你看到 一个独自在家的人 一个伟大的演员 一场蹩脚的室内剧 一个所有角色的扮演者 一个众人 独自的众人 一个人,众所周知 信 每天都有一些信在途中遗失 它与不信有关 它被风吹进树林,吹向 ......
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02
" 论文关键词:警察院校 忠诚警魂 道德养成 道德敏感性 论文摘要:优良的个体道德养成是警察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是.部分警察职业道德素质低下。道德敏感性缺失.使得警察暴力、警察犯罪、不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折射出整......
论康德《论教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 要:伊曼努尔・康德是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是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他的教育教学观对我国现今教育具有深......
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22-10-03
摘要:立德树人的内涵丰富,从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是准确理解其内涵的重要方式。其可以理解为德是人类实践的精神升华,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今天所要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它是人的本质生成的价值指向,能使人的实践活动向真、向善、向美,能使人真正占有和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能使人的需要走向高层次精神需要;它是人的生存的根本需要;它是推动人生价值实现的觉悟动力,其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
浅谈事物道德科学性与艺术性
发布时间:2014-01-20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谈事物道德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在生物学家或物理学家看来,或许只是一种科学现象,他们坚信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其后必定会......
试论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新任务
发布时间:2022-11-07
" 论文关链词:网络道德 高校德育 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纪律 校园网站 师资建设 论文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主力群体的一部分,道德素质堪喜堪忧,网络行为不道德现象比较严重,要引起高校德育工......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3-06-15
“没有海德格尔,荷尔德林永远进入不了 哲学 ”吗?实际上,早在海德格尔出生近一个世纪前,荷尔德林就已进入了当时哲学的中心。而海德格尔在解读荷尔德林时,常常自作主张。 在德国以外的地方,荷尔德林的名字几乎总是跟海德格尔......
浅析研究生科学道德及德育教育的多方位性浅议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健词:研究生 科学道德 德育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科学道德及德育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足基础上,阐述了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对策,认为研究生德育素质......
“道德银行”:德育管理的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4-01-27
“道德银行”:德育管理的新模式 “道德银行”通过“道德币”的形式鼓励学生在不断做好事的过程中积累“财富”,为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很新颖的平台。其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它无疑是当前德育......
论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实现
发布时间:2023-02-20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确立了纯粹实践理性作为意志本身的规定根据,即道德律,强调了理性是实践的,也就是理性自身即是理论的或思辨的,又是实践的。理性是实践的就预示着理性必须得以实现,这就需要解决实现的对象以及实践的保证。他......
“道德银行”不是德育“万能药方”
发布时间:2022-11-22
“道德银行”不是德育“万能药方” 开设道德银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但细想想就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理念上不科学,在操作上难执行,更像管理者的一场作秀。 教育理念的缺失导致操作的不科学。先不说学生的所作所为......
分析康德著作中对于“惊赞” 一词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3-03-29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最后结论部分有两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也是刻在康德墓碑上的两句话: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显然康德这里是对于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产生惊赞和敬畏。对于康德所说的心中的道德法则容易理解,其实质即指他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所讨论的道德律令,但对其头上的星空却存在不同认识,学.........
儒家早期道德教育对道德情感的陶冶
发布时间:2023-05-15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文化体系,其涵盖了先进文化的思想精髓,并且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并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对于道德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广泛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在道德上对人们进行影响,培......
马德作品选读
发布时间:2023-03-14
【选文一】 青春的沼泽打马走过 文/马 德 ①父亲关好门,脱了鞋,上了炕。 ②一屋子的惶恐,在阳光打过的尘埃上亮出光芒,金灿灿的,有些刺眼。此刻,我不知道是那光亮在跳,还是我的心在跳,“突突突”的,抖个不停。 ......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道德情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30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道德情感的培养 梁启超先生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道德情感不仅是连结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而且还具有动力功能,没有一定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就难以转化为稳固的道......
科技哲学论文:浅析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科技哲学论文:浅析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激励”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vere”,它的原意是“移动”、“采取行动”。我国汉朝司马迁所著《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也有欲以激励应侯......
普拉斯诗歌中的母性道德情感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要]普拉斯借助诗歌中的人格面具,以“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女性角色书写自我,揭示女性在当代社会里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情感关系。本文从关怀伦理学角度首先分析了普拉斯诗歌中过分彰显的独立自我,其次分析了其诗......
试论网络道德问题与网络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01
" 论文提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涉厦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本文分析了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覆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捂港,捧甘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对策。 论文关键词:网络时代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教育 正如同以往时代一......
读经典古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升
发布时间:2023-02-02
《读经典古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是东城区“十二五”的一般课题,在区教科所悉心地指导下,在教科研主任、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小学《读经典古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
在后康德哲学语境下浅议费希特早期知识学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 在哲学史上,没有哪个时期能像后康德哲学早期那样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和历史复杂性。康德哲学的成就被广泛视为哲学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但这种成就的经验和可行性存在很大争议。此外,特定的哲学研究和理论与对近期哲学研究之发展所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