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荀子君道思想

浅论荀子君道思想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8:16:20
浅论荀子君道思想
时间:2023-08-05 18:16:20     小编:汪凤泉

和谐而有序的理想社会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理想社会并非天生如此,乃是统治者与民众协同建设所造就的政治格局。在构筑理想社会的政治实践中,君主扮演顶层设计者的重要角色,从这一视角出发,荀子设定了理想的君主所应当具备的政治能力及道德能力(君道)。本文尝试从善群、修身、官人三个层面来呈现荀子君道思想的内在架构。

一、君者,善群:君道的核心规定

就理想的层面而言,君主首先应该是善群或能群之人。荀子说: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人类与其他存在者的本质性分野在于人能群,而君主应该是最善于将民众凝聚为和谐而有序的社会共同体的人,换言之,君主必须是最懂得群道之人。那么,群道究竟涵括哪些内容呢?荀子给予了进一步的解说: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 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也。 四统者亡而天下去之,夫是之谓匹夫。 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君主应该拥有将民众凝聚整合为社会共同体的政治能力, 此一政治能力涵盖善生养人、善班治人、善显设人、善藩饰人 四个方面,它们构成群道的理论内涵。 在荀子看来,惟有同时具备这四个方面的政治能力而天下民众自愿地归附,才称得上能群或善群的君主。

二、闻修身,未尝闻为国:

君道的德性内蕴在儒家看来,道德是政治的基础,他们提倡以德治国的治道模式,而德治的基本用心,是要从每一人的内在之德去融合彼此间之关系,而不要用权力,甚至不要用人为的法规把人压缚在一起,或者是维系在一起,荀子接续了孔、 孟所奠定的为政以德的德治理念: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

三、人主者,以官人为能:

君道的知人意涵尽管理想的君主应该是善群或能群之人,但这并非意味着他凡事都应该亲历亲为,必须将治理国家的根本纲领掌握在手: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在荀子看来,治法只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 惟有依靠德才兼备的政治主体,不能自行的治法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运作,因此,在治法具备的前提下,选用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便成为君主最为重要的政治职分: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明主急得其人,而闇主急得其势。 虽然法和君子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条件,但是相对于法而言, 君子的地位无疑更为重要:有治人,无治法。这一命题并非否定治法的必要性,而是在肯定治法的前提下突出了治人的重要性,这是荀子意识到法家重势尚法不重人之弊所给予的论断。

综上所述,在荀子看来,作为一个理想的君主,至少应该拥有三个方面的道德及政治本领,即善群修身知人。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荀子君道思想的理论内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