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孔子家语•执髻》篇与《周礼》可靠性问题

浅谈《孔子家语•执髻》篇与《周礼》可靠性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3 00:04:45
浅谈《孔子家语•执髻》篇与《周礼》可靠性问题
时间:2023-05-23 00:04:45     小编:金锋

在中国文化的典籍之中,无论《孔子家语》还是《周礼》,在关于所谓作者与成书年代问题上,都曾具有极大争议。即使在疑古思潮盛行时期,除了少数极端的疑古论者,学术界大多还是隐约看到了它们的价值。但是,其价值究有几何,却未必符合实际。

宋代以来,《孔子家语》一书曾长期被疑为王肃伪作,甚至被认为是膺之中又有鹰焉。稍后,虽有学者对王肃伪造说提出质疑,然而,以疑辨风气所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响应。近几十年来,随着学术风气的转向,特别是相关出土简帛陆续问世,人们由此重新认识《孔子家语》问题。而今,许许多多的学者都深感《孔子家语》的价值实在不容低估。

《执髻》篇的前半部分是记孔门弟子阂子鸯向孔子问政时,孔子关于治国主张的论述。在该篇中,孔子十分强调德法,也就是强调德治。这些认识,与其他资料中所显示的孔子治国思想是完全合拍的。

在《执髻》篇中,孔子开门见山地提出为政治国应当以德以法,认为德法者,御民之具,即把德法看作治国的根本。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法是礼法之法,有法则、法度、规章之义,与今天所说的法制之法有所区别,故孔子将德法与刑辟对举。

在以上论述中,本文征引了《孔丛子》的部分材料。然而,在一些传统观点中,《孔丛子》亦为伪书,果如是,此处就有以伪证伪之嫌,因此,尚有必要一提此书的可靠性问题。

该书二十一篇,旧题孔鳅撰,记述了孔氏家族从孔子到孔鳅数代人物的言行。由于《汉志》不著其书,加之书中有明显的并误,故宋代以来不少人不信其真,近人更多认定其书为汉魏时期的王肃所伪造。其实,问题绝不如此简单。该书涉及孔氏家族人物前后九代,历时二三百年,宋人宋咸在《注孔丛子序》中谈到了他对《孔丛子》成书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该书是孔子之孙孔鳅在秦末所撰,其名曰《孔丛子》,是因为言有善而丛聚之也。至于后面的《连丛子》上、下篇,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常孔减以其所为赋与书结集而附益的结果。

清末,康有为主要从政治角度考虑,提出孔子等古人托古改制之说。在嗣后的疑古辨伪活动中,这一观念与疑辨古书紧密结合,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泛滥的程度。事实上,托古改制固有不免,但古人更多的是即事言理,其所述古事、古道,自具体事实而言或有不合,但由通性真实角度而言却往往大致可靠,具有珍贵价值。

例如,周秦西汉典籍中多有春秋、战国时人关于古之制古之道的记载和论述。经过初步检论,这些言论往往包含关于古代制度、思想的重要内容,意义可谓重大。这些典籍,有《春秋左传》《国语》《孔子家语》《礼记》《论语》《淮南子》等,按当下通行观点,都是可信度较高的古籍。而叙述此类言论的人物,有圣贤、卿相、大夫及其书作者等,属于当时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博学多闻的一群人,故其言亦应有较高的可信性、权威性。

综而言之,孔子了解并熟悉《周礼》的内容、结构与内涵,可见此书在西周时代就应成书、存在的。孔子自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特别推重周公,亲近周代礼乐文明,当与其对《周礼》的研习、思考存在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刘欲、郑玄、贾公彦、孙治让等所持的《周礼》为周公所作说尚值得认真考虑、品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