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1)论文

论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1 01:05:22
论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1)论文
时间:2023-05-01 01:05:22     小编:

一、当事人在诉讼中促进义务产生的背景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也可以表述为当事人对诉讼的促进义务或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善意推动诉讼程序的进行,不敌意为虚假陈述或恶意掩盖事实的行为。这种义务在民事诉讼的发展史上得以产生,取决于诉讼目的理论的发展及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地位的确立。

(一)民事诉讼目的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争论由来已久,理论发展上经历了权利保护说、私法秩序维护说和纠纷解决说三个阶段。其中,权利保护说盛行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受古典自由主义观念的影响,该观念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权利的最佳保护者,国家的作用仅限于维护社会秩序、司法与公共事业的发展。

权利保护说将民事诉讼仅视为一种实现实体权利的工具或手段,因此当事人为实现实体权利而从事的一切诉讼行为原则上法律都将予以保护,因为这种行为被视为个人自由的一部分,是实体权利在诉讼领域的合理延伸。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德国民诉法就反映了这一思想,该法除坚持法院不能主动开始诉讼程序,当事人对诉讼有中止、终结权外,还规定在对当事人的传唤、法律文书的送达、期日与期间的确定等问题上当事人拥有决定权。

可谓体现了绝对的自由主义思想。但是到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古典自由主义逐步走向没落,新兴的自由主义观点不断强调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民事诉讼不仅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实现实体法的手段,而且被当作一种贯彻国家意志、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诉讼的“对抗性”被弱化,司法机关期待在诉讼中能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在坚持当事人主义的前提下加强了法官对程序的控制权。

20世纪,日本学者兼子一首先提出了应将民事诉讼的目的定位于纠纷的解决,进一步弱化诉讼的对抗色彩,强调沟通和对话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当事人在不过分压抑自己的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自律使诉讼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这一理论实际上为立法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进行积极的规范和控制提供了契机,再加上各国目前普遍面临着民事案件数量日益增加,司法资源相对不足的困境,因此通过进一步加强法官对程序的控制权,规定当事人在诉讼中有推动程序进行的义务,并对违反该义务的行为给予一定的制裁成为很多国家司法改革的重要策略。

美国在这一阶段提出了管理型法官的概念,强调法官对诉讼程序的指挥权,同时针对发现程序在实践中被作为拖延诉讼的手段被大量滥用以及一部分当事人拒绝在发现程序中向对方当事人出示证据的流弊,一方面对不遵守出示义务的当事人进行制裁,使他们丧失在法庭审理阶段使用未出示证据的权利或使他们负担法院采取强制发现措施的费用,甚至可以以藐视法庭罪对当事人进行制裁。另一方面,对滥用发现程序的当事人在法院认为该发现是不合理的重复或费用、成本过高或当事人有充分的机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该证据时,法院可以限制发现方法使用的频率和范围。

法国在1935—1958年间在对民事诉讼的改革中也体现了赋予法官在引导诉讼进展的作用和加强当事人在程序中的对话、沟通的原则,对懈怠或怀有恶意的诉讼当事人可以采取逾期罚款的制裁措施。通过上述改革,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对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实质公正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

(二)诚实信用作为民诉基本原则地位的确立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 民法中的诚实信用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它作为现代民法精神的体现,已不仅仅是对市场主体的一种道德上的要求,而是作为一项最高指导原则体现在各国民事立法中。

然而,能否将这一原则引入到诉讼法领域却受到了不少质疑,因为诉讼法属于公法范畴,国家对诉讼程序及基本原则早已用立法形式作出了基本、明确的规定,因而不需要在此之外另设诚信原则,况且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处于对抗关系,要求他们去遵守一项道德义务也是不现实的。但是,这种否定的声音很快被各国的立法所湮没。

许多国外立法从当事人真实义务、禁止诉权滥用、既判力问题、举证责任分配、自由心证等方面对该原则作了具体规定。 诚实信用原则与当事人对诉讼的促进义务具有某种天然的联系,因为该原则不仅适用于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方面、举证责任的分配方面,还更广泛地作用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关于禁止反言原则,当事人在诉讼中真实、完全陈述的义务,禁止诉讼状态的不当形成等方面。

因此,可以说诚实信用原则在诉讼法中地位的确立为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发展作了理论和立法上的铺垫,也是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得到承认的前提。

二、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内容 关于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具体应包含哪些内容,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有人将诉讼促进义务分为一般的诉讼促进义务和个别的诉讼促进义务。其中,一般的诉讼促进义务是用诉讼促进的观点,将攻击防御方法的提出加以义务化,它是一种裁量性规定,而不是强制性规定,个别诉讼促进义务是指就诉讼的促进义务中特别重要的情形,具体、个别地规定提出诉讼资料的最后时点,将程序分成不同阶段,倘不在所裁定的期间内提出攻击、防御方法,就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失权的结果。

也有学者将诉讼促进义务区分为狭义的诉讼促进义务和协力解明事案义务。其中前者类似于第一种分类方式中的一般诉讼促进义务,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当事人与法院间的一般协力解明事案义务和当事人相互间的一般协力解明事案义务。

笔者认为可以将诉讼促进义务分为当事人推动程序进行的义务(形式上的促进义务)及当事人帮助法官查明案情、形成心证的义务(内容上的促进义务)两类。前者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适时地提出攻击防御方法,及时向法院出示证据,并且不得故意阻碍诉讼程序的进行。

当事人帮助法官查明案情的义务主要是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质的规定,要求当事人出示的证据应尽可能地详实、真实,不故意为虚假陈述。

(一)当事人推动程序进行的义务 民事诉讼由当事人的申请开始,并且在诉讼过程中,按照处分主义原则,当事人对程序的进行享有广泛的决定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程序的进程,不受任何控制。这一点可以从当今各国民事诉讼发展的两个趋势上得以证明:其一是审理集中化的趋势,另一个是对滥用程序控制权行为的禁止。

所谓审理集中化也称集中审理原则,它是指法官通过一次连续的、不间断的开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集中审理一般以充分的庭前准备(包括诉状的送达、争点的整理和证据的交换三项内容)为前提。

从国外的立法与司法经验来看,许多国家均在致力于通过强化当事人在准备程序中的促进义务来推动程序的进行,使案件早日达到可审理状态。比如,在诉状的送达方面,美国民诉法规定,被告对原告的起诉状进行答辩是被告的一项义务。

被告应以简短明确的措词对对方当事人提出的每一个请求作出抗辩,并且自认或否认对方当事人的事实主张。对于必须回答的诉答文书中的事实主张,如果被告没有加以否认,即被视为自认。

德国民诉法也规定当事人提出的攻击和防御方法,如果对方当事人不预先了解就无从对之有所陈述时,应该在言词辩论前,以准备书状通知对方当事人,使对方当事人能得到必要的了解。我国台湾地区“民诉法”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不仅要求当事人适时地提出主张或反驳意见,而且要求原告的主张不仅要概括描述构成请求权的基础的要件事实,通常必须再对间接事实为具体陈述。

例如,原告如果请求被告返还借款,他除了要陈述与被告间存在借贷关系外,还必须就借贷的时间、地点、款项为具体陈述。被告不能概括地否认上述事实,他必须就原告的各项主张——为具体地争执,否则可能受到失权的制裁,这项义务在我国台湾地区“民诉法”中被称为具体化义务。

民诉法中对起诉状、答辩状和双方当事人攻击、防御方法的要求实际上起到了明确案件争点、使法庭辩论和法院调查活动更加有的放矢、缩小审理范围的作用,大大节约了案件审理的时间。 庭前的证据交换是审判集中化的重要基石,也集中体现了当事人对诉讼促进义务的重要性。

美国庭前的证据交换被称为发现程序,该程序于1938年完整地体现在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建立该制度的初衷在于通过这一诉讼环节使双方当事人对对方掌握的证据在庭前有所了解,减少在诉讼过程中因偷袭造成的不公和诉讼的拖延。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一程序成为律师施展谋略的崭新领域,发现程序不仅没有提高诉讼效率反而成为当事人用以拖延诉讼的手段。

于是立法者先后于1980年、1983年和1993年三次对该程序进行了改革,改革除涉及加强法官对发现程序的控制权外,还大量地体现在对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强化上,对当事人利用发现程序收集证据的次数加以限制,比如询问书中提出的问题不得超过25个,庭外录证的次数不得超过10次;并且一改原来的完全依靠当事人自己发现证据的原则,规定了当事人主动出示、交换证据的义务,即必须先向对方当事人出示对证明自己的请求或抗辩有利的证据,出示完毕后才有权进行发现,否则,该出示不出示,该相应的证据以后便失去了可以利用的资格。除此之外,同时经修改的发现程序还增加了对违反发现程序和证据出示程序的当事人的制裁措施。

大陆法系国家虽然没有类似于发现程序的独立、完整的证据交换程序,但德、法等国也都规定了证据逾期提出的失权效果(如德国民诉法第295条、法国民诉法第13条)。上述规定均是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在民诉法中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现代民诉法从对抗转向沟通、对话,从追求形式公正走向实质公正的发展趋势。

当事人推动诉讼程序进行的义务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对当事人滥用程序控制权行为的禁止上,它主要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第一,禁止反言。禁止反言是英美证据法上的一项制度,它是指在一方当事人有义务从事对方所预期的一定行为时,实际上实施的却是完全违背对方预期的行为,就被视为违反信义原则而予以禁止。

它主要是为了防止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实施前后不一致的诉讼行为,从而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造成诉讼的拖延,影响程序的安定性。比如甲公司起诉乙公司违反了双方之间的买卖合同,在此后的诉讼过程中,甲公司就不得主张其与乙公司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

大陆法系国家没有禁止反言的明确规定,但学理上讼争一成不变原则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类似的作用。诉争一成不变可分为讼争主观因素的一成不变和诉争客观因素的一成不变。

前者主要指原告不得改变他提出请求时赋予自己的资格,也不得改变他给予被告的资格。诉争客观因素的一成不变指诉讼原因和诉讼标的在准备程序结束时由原告的起诉和被告的答辩而最终被固定下来,在此之后,原、被告变更诉争客观因素的行为均要受到限制。

日本民诉法也规定,原告不得变更请求权的基础事实,但可以在口头辩论终结前变更诉讼请求或诉讼请求的原因,并且这种变更必须以不使诉讼程序显著拖延为限。 第二,禁止诉讼状态的不正当形成。

禁止诉讼状态的不正当形成指在当事人用欺诈或其他方式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诉讼状态时,法院应视为该种诉讼状态不存在。用非法手段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诉讼状态可以由当事人单方面而为之,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串通为之。

前者比如原告故意错误通报被告住所致使诉讼文书无法送达被告,从而最终导致被告败诉,此时一般视为当事人欲使发生的诉讼状态不存在。如果双方当事人合谋以非法手段形成诉讼状态,这种情况在民诉法上称为诉讼欺诈。

比如,被告虚列债权人在执行程序中参与对财产的分配。诉讼欺诈可以通过设立诉讼通报制度,赋予受诈害人一定的救济权等方式加以控制。

(二)当事人帮助法官查明案情、形成心证的义务 当事人帮助法官查明案情、形成心证的义务也称实质上的诉讼促进义务,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不仅按照法律的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实施相应的诉讼行为,促进程序的进行,不得恶意拖延诉讼,还要求当事人所为的诉讼行为在内容上是真实有效的,能切实地帮助法官形成心证,对案件做出判决。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要依靠当事人的举证,这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事人是否有义务向法庭提供真实的证据呢?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是否有说谎的权利?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真实义务,是指当事人及诉讼关系人在民事诉讼上,应负陈述真实之义务。

这项义务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将当事人诉讼中的违法行为分为故意主张非真实的违法行为,故意违背法律而请求权利保护或防御的违法行为及目的在于迟延或使诉讼混乱和致真实发现感觉困难的违法行为。

罗马法不仅对真实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并且对违反者竟以刑罚。但是在自由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当事人在诉讼中负有真实的义务却受到了普遍的怀疑,德国学者巴哈认为,民事诉讼之当事人,对其自己之事件,是否明知不利,法律上尚有陈述之义务?凡作如斯主张者,大率对民事诉讼制度之本质,缺乏深远之了解,且对法律与道德关系之本质有所误解。

因为如果认为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那么说不说真话也就只能成为当事人的一种权利,这样真实义务也只能作为一种道德上的义务而存在。但是,随着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地位的确立,真实义务也渐渐受到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认可。

最先以立法形式明确对真实义务作出规定的是1895年奥地利民诉法典,该法第178条规定,当事人据以声明所必要之一切情事,须完全真实且正确陈述之。此后,匈牙利、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民诉法纷纷效仿奥地利的作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真实义务,要求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就所知悉的情况做完全、事实的陈述,否则将被克以罚款或做出相反的认证或者支付困虚伪陈述所增加的费用或赋予对方当事人以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三、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与我国民事诉讼法 当事人对诉讼的促进义务在我国民诉立法中也有体现,比如我国民诉法第七章第一节对当事人进行诉讼行为的期间作出了规定,同时对当事人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也作了专门规定,近年来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也一直把诉讼效率的提高作为重要方向。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体现了科学区分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由当事人在法院指导下主导诉讼程序的原则,就当事人对诉讼的促进义务做了一些充实,比如第25条规定,当事人在庭审质证时对证据表示认可,庭审后又反悔,但提不出相应证据的,不能推翻已认定的证据,这一规定部分体现了禁止反言原则的内容。

第30条规定,有证据证明持有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主张成立。这也体现了诉讼促进义务的内容,尽管如此,我国民诉法中关于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规定还不完善,有必要对其内容进行充实,这样做对实现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诉讼运行机制大有益处。

首先,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对诉讼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事实上,诉讼促进义务在实践中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可以缓解诉讼拖延和法院大量积案问题,而诉讼促进义务本身的很多具体内容也是针对这些问题而确定的,比如,对滥用诉讼权利行为的制裁,当事人适时从事诉讼行为的规定等。

其次,强调当事人对诉讼负有促进义务同样有利于公正的实现,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应尽量朝着使双方当事人享有地位平等、风险平等、机会平等的方向发展,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当事人由于资力、学识、社会地位的影响,在诉讼过程中难免存在强弱的差异,如果对当事人在程序中的控制权采取放任态度就很可能造成程序失控的局面,因此应强调当事人在诉讼中应承担一定的促进义务,比如真实义务,不滥用权利的义务,实现真正的公正。 最后,当事人对诉讼的促进义务授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

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应在诉讼中承担一定的义务。某些义务是具体的,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这种义务是有限的,但当事人在诉讼中有很多自由活动的空间,法律中的漏洞可能被当事人利用谋取不正当利益。

规定当事人对诉讼的促进义务实际上赋予了法院对当事人滥用程序控制权的行为给予制裁的裁量权,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诉讼运行机制。 笔者认为,完善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新构造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 按照我国传统的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它只存在于人民法院和诉讼当事人之间,是一种两面关系,当事人之间在诉讼上不存在任何关系。

这就使诉讼促进义务的部分内容,如真实义务、禁止反言义务及当事人没有履行诉讼促进义务时对方当事人要求赔偿的权利无法得到落实。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看,人民法院为了提高审判效率,大力改进审判方式,强调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促进义务,在民诉法学研究方面,审判模式、程序保障、既判力、证明责任等理论研究的深入,也都突出了当事人的地位和责任。

而这些地位和责任只能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显示出来。与此相适应,必须改两面关系说为三面关系说,承认当事人之间存在诉讼法律关系,这样才能为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充实和完善提供更广泛的理论空间。

(二)完善法官阐明权,指导当事人履行诉讼促进义务 阐明权指在诉讼过程中,当当事人的声明或陈述意思不清楚或不充分,或是有不当声明或陈述,或是他所举的证据不够而误以为已经足够了,法官站在监护的立场,以发问或晓谕的方式,提醒或启发当事人把不明确的予以澄清,不充分的予以补充,或把不当的予以排除,或是根本没提的新诉讼资料,启发他提出。阐明权存在的意义在于补救处分主义及辩论主义的缺点,对当事人不足的诉讼能力进行补充。

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将弱化法院的职权作为内容之一,但弱化不等于取消,实践中很多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该说什么,民诉法对阐明权也缺少相应的规定。实际上,阐明权与当事人对诉讼的促进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起到了促进诉讼公正和效率价值的实现。

笔者认为,法院如果能在诉讼过程中及时向当事人提示或告知其应实施的诉讼行为,使其能尽早或有充分的时间补充,或修正不完全、不明了的声明、陈述,对审理的集中化是很有好处的,法院阐明权的行使也有助于当事人对重点进行整理,可以避免当事人没有意义的举证,也减轻了法院的负担。另外,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往往与失权制度联系在一起,法院的及时阐明可以促进当事人履行其未尽的诉讼促进义务,免受失权制裁。

(三)完善民事诉讼中的时限、失权制度,加强对当事人不履行诉讼促进义务的制裁 所谓时限制度,是指负有特定义务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履行该义务,逾期不履行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诉讼制度。它应包括期限和法律后果两方面内容。

这两项内容相互配合,共同起到了促进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作用。我国民诉法的时限制度有的规定得比较科学,比如关于送达、公告期间的规定就同时包含有期限和法律后果两项内容,但有些期限制度在内容上却是不完整的,比如,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第7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其在合理期间内提交。

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确有困难的,应在指定期限届满之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这一规定部分涉及了举证时限的内容,但是由于并未同时规定逾期不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促进当事人及时举证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切实落实时限制度的两个方面对于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履行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不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制裁就会使对该义务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同时,笔者认为,对不按时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的制裁方式应该多样化,除了失权制裁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作法,比如责令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做出对不履行义务方不利的推定,赋予对方当事人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等。 注释: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40-243页。

谢怀栻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6页。 [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121页。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37条第1款、第2款。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6条第2款。

[法]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罗结珍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78-579页。 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1页。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7页。 邱联恭:“民事诉讼审理方式之检讨——从审理集中化方案论如何加强事实审功能”,载《民事诉讼法之研讨》

(一),三民书局有限公司,第351页。 沈冠伶:“论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之不知陈述”,载《政大法学评论》第四期,第384-388页。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8条第1款、第4款。 谢怀栻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条

(2)款。 沈冠伶:“论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之不知陈述”,载《政大法学评论》第63期,第381-383页。

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419页。 聂明根:“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研究”,载《诉讼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页。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下),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16页。 白绿铉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43页。

陈桂明:《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30-135页。 蔡章麟:“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载《民事诉讼法论文集》

(二),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第15页。 石志泉:“诚信原则在诉讼上之适用”,载《法令月刊》第8卷,第10期。 蔡章麟:“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载《民事诉讼法论文集》

(二),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第18页。 骆永家:“阐明权”,载《民事诉讼法之研讨》

(四),三民书局出版,第169-171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民事诉讼法断想(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在初识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 ,加以之前对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学习,略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不成体的理解和感想,是为断想。兼谈民事检察制度,则是有感于千百年来中国民权未彰,公权强霸,至今权利难制权力,权力之间缺乏制衡,而人们怀着深......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发布时间:2023-03-18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摘 要: 作为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应当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和......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发布时间:2023-04-22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一 失权即原有权利的丧失。民事诉讼中的失权是指当事人(含第三人)在民事诉讼中原本享有的诉讼权利因某种原因或......
论刑事诉讼主体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01
内容论文摘要:我国的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案件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处理刑事案件的活动.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其他参与者,都与一定的诉讼职能相联系,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并尽相应的诉讼义务.在诉讼中,它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
略论民事诉讼法的修订(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1991年颁行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已经伴随我们进入新世纪第四个年头,在世界各国相继掀起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浪潮之际,已历经13个春秋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现代中国何去何从就成为当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和立法机关所面对的最......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发布时间:2013-12-19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一、债务人应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地位参加代位权诉讼 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为原告,次债......
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5
前言:辩论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所有民事诉讼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和程序。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人们的法制观念或法制意识发生了变化,新的法制观念或法制意识正在形成,并且不断得到强化。作为法制观念的一个重要组......
论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02
论文摘要 财产保全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同时,财产保全是诉讼保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必要时也可依职权对一定财产采取特殊保护措施,以保证将来生效判决有得以实现......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0
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中争议最大的一个程序,本文拟对其基本制度及缺陷加以阐述并提出一些改进设想。一、 再审程序的概念1. 再审程序的概念再审程序,是指判决确定后,因有法定事由而提出重新审判以及人民法院径行新审判的程......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因
发布时间:2013-12-19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因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因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因 诉讼标的理论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法院的审理对象、当事人争执点的确定,同时也是判定重复起诉、诉......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与地方保护主义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经济的市场化、一体化、现代化势必以法治的现代化为前提。当前,随着司法改革足音的不断切近和《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颁布,人们的目光已越来越多地投注于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地方保护主义及其恶果也越来越凸显,成......
当前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综述(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2
论文摘要: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界围绕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贯彻实施、“逐步推进司法改革”等重大热点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理清研究思路,明确争论焦点和重点,推进刑事诉讼法学学科建设,试对当前争论的有关程序法与实体法关系......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02
质证,是指在庭审过程中由控辩双方对诉讼证据采取说明、反驳以及交叉询问等形式进行质询,以确认其证明力大小的诉讼活动。关于质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有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
人大民事诉讼法学的特色与贡献(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人大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历程 人大民事诉讼法学科与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的诞生、成长过程同步。 作为大陆法系的一个传统基础学科,民事诉讼法学在人大法律系成立后就备受重视, 1950-1955年依托民法教研室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1956年......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探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从知识传统的角度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的概念、术语、原则、制度与理论框架主要渊源于西方的法典类型。它在我国新型法律体系以及在大学学科课程中的地位,是在本世纪最初十余年间以挽回法权为主旨的立宪修律活动的直接推......
论民事诉讼调解制度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的原则,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协商解决的制度。它不是对抗性的,也不是权威压制或者违背法律意识的"和稀泥"式,而应当是当事人......
论手机短信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对证据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克服已有认识上的谬误而又不断创新的过程。正如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一书中所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学术理论当应以活生生的现实案例为其生命......
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性裁判(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6
「摘要」程序性裁判的确立体现了程序的独立价值。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程序性裁判范围非常局限,且法律后果单一,使得程序逆行成为程序性裁判的必然结果。要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裁判机制,首先应当健全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规则;......
论民事诉讼执行程序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6
【论文摘要】: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其解决民事争议可以分为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两个阶段。虽然在立法、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把民事诉讼审判阶段作为重点,但是执行程序对于保证解决民事争议,保证当事人民事......
论行政诉讼制度的宪政意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国近代社会几乎历次行宪都伴随着一场你死我活式的暴力革命斗争,而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有宪法无宪政”的历史轮回,这也正应了哈耶克的名言:“没有司法审查,宪政就根本不可能实行。”1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论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当事人和有关参与者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牵涉到民事诉讼理论框架的构筑。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建国以后,中国大陆民诉法学界对如此重大的问题采取的......
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建构我国完善的民事诉讼制度体系,需考量的因素众多,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当今世界民事诉讼法领域出现的新趋势和新情况,比如民事诉讼法的宪法化、国际化、程序的专门化或多元化,以及民事诉讼法越来越多地包含新科技因素等等。......
民事诉讼当中的沉默权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诉讼当中的沉默权 民事诉讼当中的沉默权 民事诉讼当中的沉默权 摘要: 沉默权是一项具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拥有不自证其责的沉默的自由。本文以沉默权的产生及其限制为基点,从当事人真实陈......
论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9
内容提要: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从诉讼监督的价值上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且目前我国司法现状也要求有相应的监督和约束。但由于立法上的不明确,造成了我国司法实务中的检法冲突问题,因此在肯定检察监督这一制度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完善......
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与民事诉讼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信用危机使经济发展受阻,于是加强对债权人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民法已对此做出了积极的行动,而民诉法作为程序的保障则未有大的进展。本文从建立债的保全程序、改善极端不利于债权人的证据制度、纠正执行中对债务人的过分偏......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2)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9
三、质证制度在不同诉讼环境中的作用 在不同的诉讼环境,质证制度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在传统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负责审判的法官对于证据的调查、审核拥有较大的职权,不仅调查证据的顺序、范围、方法,全由法院全权决定......
司法审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缺位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4
「内容提要」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的缺位造成我国刑事诉讼的重大结构性缺陷,基于对审前程序中侦控权力运行的制约、为被追诉者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考虑,审前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应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改革......
刑事诉讼法官当庭认证的若干问题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6
目前,对于刑事诉讼普通程序中法官是否应当当庭认证,在审判实践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从强化庭审功能,增加审判活动的透明度的角度出发,主张法官应当当庭认证;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庭认证即是对证据的“三性”当庭予以确认,......
浅论业主委员会在民事诉讼法上的地位(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业主委员会在诉讼中处于何种地位是理论与实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在梳理国內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颁布的《物权法》指出,业主委员会既不是法人,也不是其他组织,因而在目前条件下,业主委员会不能独立作为民事诉......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但是 ,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情况却令人堪忧,绝大多数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已成为困扰执法工作的一大因素,对刑事诉讼的危害性颇大。因此,......
人性假设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引论 “在每一个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背后,都有某些关于人性及其本质的基本看法,这称为人性假设。”民事诉讼法的制定、修改与完善背后也蕴藏有关于人性的诸多假设。从1982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下简......
试论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宪法 刑事诉讼法 依据 保障法 互动 论文论文摘要:宪法是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依据,二者具有作为公法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同时刑事诉讼法是动态的宪法,是宪法性权利的保障法,二者是应该具有互动性的,才能有利于在权力......
电子政务与行政诉讼(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2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政府行政行为方式的电子化正在走进人们的社会生活。而电子政务的开展与逐渐推广,不仅对我国行政法制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也使行政诉讼面临许多新课题,如电子文件作为证据的审查与认定问题......
民事诉讼法内容的增删改(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问题颇多,从内容来讲,应当确定哪些需要增加(增设新制度),哪些需要删除(废弃老制度),哪些需要改变(改革现制度)。当然这种增删改的区分是相对的,其间并无明显界限,经常是相互交错的,......
民事诉讼视角下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承担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个人独企资业法虽然已经颁布很久了,独资企业债务承担也似乎是个老问题,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却发现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对个人独资企业是否作为诉讼主体的规定有差异,学术界的看法也不一致:有的认为个人独资企业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主体,有的......
解决婚姻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打架”之路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内容提要】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现状,我国婚姻效力纠纷的处理渠道存在“外双轨”与“内双轨”两个“双轨制”。所谓“外双轨”,就是民政机关与法院均有权主管婚姻效力纠纷。所谓“内双轨”,就是在法院内部民事审判庭与行政审判庭都......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公正是与当事人的地位......
论我国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字] 检察监督 民事诉权 民事抗诉 监诉人[摘 要] 对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问题,理论界对此虽有讨论,但少有系统的论述。本文依据民事诉讼各个阶段,分别对检察机关在其间的地位作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对此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阐......
论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民事诉讼案件似乎在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常见,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伴随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它不同于传统的证据,它具有独特的表现......
论听证当事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听证当事人的界定 有的学者认为,听证当事人是指与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主动要求行政机关举行听证会,并参与听证程序全过程的人。听证当事人仅指被事先告知将受到行政机关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并依法有......
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发布时间:2022-12-14
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前言:辩论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所有民事诉讼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和程序。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人们的法制观......
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立行为保全制度初探(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2
【内容提要】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设立行为保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借鉴国外及台湾地区在这方面的立法,进一步提出在我国设立该制度的立法建议。【关 键 词】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海事强制令/行为保全 从......
浅谈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
发布时间:2016-09-21
一、问题的提出 2013 年1 月1 日生效的《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 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184 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人民检察院派......
论国际民事诉讼的协议管辖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 协议管辖意思是自治原则在国际民事诉讼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避免和减少管辖权冲突的重要方法。协议管辖制度之所以被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是因为其自身诸多优点所决定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协议管辖制度在近年呈现出一些新的发......
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大意义。作者介绍了外国法学界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概况和主要学说,提出......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及其效力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问题的提出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的意思表示。广义上的自认还包括对他方所提诉讼请求的承认,但一般均是指对事实的承认。自认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因而多数国家对其......
浅谈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明责任(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8
论文摘要:证明责任的概念在我国学界有三种界说:行为责任说,双重含义说,危险负担说。行为责任说认为证明责任是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双重含义说认为证明责任包括双重含义,即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危险负担说......
论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论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论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摘要] 沉默权是一项具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拥有不自证其责的沉默的自由。本文以沉默权的产生及其限......
论诉讼程序在规则演进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17
“任何有权发布命令的权力机构,看来都不可能发展出法官所发展出的那种法律,因为法官所发展的那种法律乃是一些能够适用于任何一个发现自己处于可用抽象方式加以界定的位置上的人的规则。”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
试论民事诉讼模式之转型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为契机,讨论了理想民事诉讼模式的构建与证据规则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我国超职权主义的传统民诉模式的形成背景及在诉讼实践中的困境,指出理想的民诉模式是以当事......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之我见(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之我见(1)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此只移送主要证据复......
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9
论文摘要:环境民事侵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要转移一部分给被告。本文论述了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举证责任倒置的含义、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实行举证......
论民事诉讼法、检关系的合理平衡(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九九一年《民事诉讼法》上有四条是有关检察机关介入民事审判活动的规定。从那时起,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从刑事审判领域扩展到了民事审判领域。 但是从一九九一年到现在,各方对这一监督是否应该......
论我国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4)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三、民事执行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在广义上不仅指对产生生效法律文书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更应该包括对这些生效的法律文书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人民法院行使的审判权,不仅包括......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案件审理问题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论文提要]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提起的诉讼,民事诉讼则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二者是两......
论诉讼时效客体(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摘 要」: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论述了研究诉讼时效客体的意义,以引起学者对该问题的注意;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主要从法律传统差异的角度,运用谷口安平的权利分类法,解释了为何在大陆法系将诉讼时效的客体规定为请求权,而在英......
试论小额诉讼制度1(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 要】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法院受案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受案数量的急剧上升,而普通诉讼程序在保证程序正义的同时,已显现无法快速及时处理急速增长的大量案件的现实矛盾和制度缺陷。本文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小......
诉讼制度改革与诉讼法的完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总述:诉讼制度与诉讼法的改革(三个审判关系主体的改革)。 一、明确法官概念及职权,实现法官精英化,树立法官权威。 二、明确检察官的地位。 三、改革诉讼代理制度,加强律师调查取证权。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大陆法......
论民事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中心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写好民事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没能把握写作中心的民事诉讼法律文书如无矢之的,无法发挥其诉讼作用。无论对于民事起诉状而言,还是答辩状或者是一审民事判决书来讲,诉讼请求都是其写作中心,写作诉讼请求时......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8)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0
五、结语 笔者的上述分析,是想站在理性的高度,强调以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正当的刑事诉讼程序去实现刑事实体法的目标,即以正当的手段去达到正当的目的、以程序公正来促进实体公正。其实,对程序价值理论的探讨,其意义绝非仅及于诉......
再论民事诉讼法典体例结构的调整(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3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法典结构/调整 内容提要: 法的内容变化和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法典结构上的变化,法典体例结构变化又可以渗透出法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之信息。因而一部法典体例结构的科学设计,不仅是法典内容完善的切实体现,......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探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9
内容概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因被告人犯罪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修订前后的刑事诉讼法都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发布时间:2023-03-28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中争议最大的一个程序,本文拟对其基本制度及缺陷加以阐述并提出一些改进设想。一、 再审程序的概念1. ......
浅论刑事诉讼中的自由证
发布时间:2023-02-09
在刑事诉讼中,所有定罪量刑的事实都必须要有证据证明,这是证据裁判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是近代以来各国刑事诉讼法的通则。没有证据的裁判,或仅凭法官臆想推测,都违背了证据裁判的原则。在刑事诉讼中,所有要证明的事实,都需要有证据......
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几点思考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1
证人是指了解案件情况并受人民法院传唤出庭作证的人。证人就自己知道的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即证人证言①。它与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其它证据相互印证,使民事诉讼证据链条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证明案件......
论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冲突及其协调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 在民事诉讼中实行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权力,同时法律赋予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民事事物以及相关诉讼的权利,两者均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实践中,检察监督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
浅谈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现实生活中,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暴利现象极为严重。“三角债”问题久拖不决,各种民事纠纷逐年递增。种种现象表明:恶性的经济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的经济秩序,而且阻碍着社会......
探讨短信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9
论文摘要:随着短信越来越多地以证据的身份出现在民事诉讼中,短信能否作为证据的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和司法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相关立法的不完善,导致此类案件的处理成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文章首先对短信进行了概述。重点论述短......
论商标侵权案中被许可人的诉讼地位(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论文摘要:商标侵权行为侵犯的是商标使用人的使用权,包括商标注册人和商标被许可人的使用权。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赋予了商标注册人和商标被许可人不同的诉讼地位。但是,从权利受侵害的角度和诉讼当事人资格的角度看,注册人和被许可......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2)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西方程序价值理论的启示 西方世界乃程序价值理论研究之先行者。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以边沁为代表的绝对程序工具主义理论、以美国学者R·德沃金为代表的相对工具主义理论、以英国学者达夫为代表的程序本位主义理论和以美国学者......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5)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2
笔者认为,刑事诉讼的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此无论是立案与侦查,拟或公诉和审判,甚至包括死刑复核、审判监督。刑事诉讼作为诸个事物认识行为的过程的链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是勿庸置疑的。但是,笔者还以为,刑......
论代位权诉讼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7
内容提要:新合同法确立了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并规定了代位权的行使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进行,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诉讼法问题亟待解决和论证。本文以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和程序保障为基点,探讨了代位权诉讼中的当事人问......
论撤销权的性质及撤销之诉的当事人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论文摘要:撤销权的性质及撤销之诉的当事人为撤销权制度中的难题。关于撤销权的性质,各国学说分歧较大,主要有请求权说、形成权说与折衷说三种,三种学说内又各有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上述学说的分析,认为应以形成权说中的第三种观点......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比较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 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是法院审理相对简单的民事案件的专门程序,它不仅是民事诉讼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乃至于整个世界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程序制度。其意义在于......
浅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诉”的相互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3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将性质不同的刑、民之诉合并予以解决的诉讼程序。因此,正确认识其中刑、民之诉的相互关系,对于避免程序及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实现诉讼经济的立法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诉”的表述,在法学理论莫衷一是,但具有......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本课题(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 虽然近几年关于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人们对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的概念、基本模式类型、模式与其它诉讼制度的相互关系等有了一些认识,但是关于基本模式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完全解疑,......
司法解释与民事诉讼法的修订(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民诉法修订与司法解释的关系 尽管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司法解释包括法官处理具体案件时在裁判文书中对法律条文具体含义的阐述,但从规范意义上说,我国的司法解释特指享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在我......
试论民事诉讼法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当事人就案件中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于诉讼中可以获得在这一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帮助。修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增加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使当事人在诉讼中获得专业人员的协助成为可能。以下将日本......
从诉权看民事诉讼启动主体的扩大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果没有制度保障就形同空文,诉权正是这种保障之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1款的规定不恰当地缩小了民事诉讼启动主体范围,限制了公民的诉权。目前学界所通行的诉权二元论所存在的缺陷也......
法国行政诉讼中的原告(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2
法国行政诉讼程序是为了实现多项同为基本但可能相互矛盾的原则间恰到好处的平衡而建立起来的。篇幅所限,我在此仅想提及其中的三项,因为原告资格制度直接源于其中。 第一项是自由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法国行政判例较早就确立了这项......
论商标侵权案件中的诉讼中止(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8
论文摘要: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如果被告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原告注册商标并被受理,法院是否应中止诉讼成为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由于我国的注册商标都进行了实质审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而若被告在......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萌芽于19世纪下半叶,诞生于20世纪初叶的清末修律,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完成。回顾总结这一段历程[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历史起源,......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宪法适用问题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作为“母法”的宪法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得不到适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适用宪法仅仅是法官们的习惯,并无法律及政策上的依据。自1988年张连起、张国莉诉张学珍损害赔偿案起,宪法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个例陆续出现......
法系意识论在民事诉讼抗辩制度研究中的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05
我国民事诉讼法现代化普遍化的过程中,是我国法律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我国法律学术的发展,分析法系意识论,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是其他学术方法所不具备抑或不可替代之的。 1. 法系意识论与比较法学 法系意识论与比较法学相比,两......
论我国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的建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为缓和审判力量不足与庞大案件数量之间的紧张关系,我国应当完善现有的民事审判程序体系。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审判实践,我国应当建立快速审判程序而不是小额诉讼程序。快速审判程序作为独立的诉讼程序,有其独特的程序原则......
论对行政诉讼撤诉申请的审查(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2
【论文摘要】:对行政诉讼撤诉申请予以司法审查是达致行政诉讼宗旨、塑造行政审判权威、保障诉讼程序公开公平、力避非正常撤诉现象的必然要求;一元化僵硬的撤诉申请审查规则,不具有司法实务可操作性,虚置了撤诉申请审查规则,代之以多......
刑事诉讼当事人涉检控告权之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人民检察制度作为全体公民行使个人权利的权益保障书,也是为了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实现人权保障。但目前检察行为对诉讼当事人如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害人、辩护人等主体权利的保护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限制、侵犯、剥夺等......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浅析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1
内容论文摘要:近来证券市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频见报端,不少受到损失的投资者纷纷向法院递交了民事诉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尝试通过法律算什么讨回自己的经济损失。现笔者就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中的诉讼主体、适用的诉讼......
论仲裁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 市场经济是意思自治的经济。意思自治是仲裁制度的灵魂,也是仲裁制度生命力的源泉。本文在探讨了仲裁制度与现代仲裁制度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仲裁制度对意思自治的态度,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仲裁法的两点构想。 ......
浅谈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现状及采取措施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现状二、证人不出法庭作证的后果三、证人不出庭的原因分析(一)法律因素。1、法律对证人的权利义务规定失衡失缺。2、法律对证人的保护制度不健全。3、法律对证人出庭的规定具有矛盾性(二)证人因素。1、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