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

浅谈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43:36
浅谈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3-08-07 22:43:36     小编:姜黎立

一、问题的提出

2013 年1 月1 日生效的《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 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184 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是检察机关履行追诉犯罪以及法律监督职责的要求,也是发挥其诉讼职能的主要形式。然而,这一职能在司法实践中却屡屡被异化,从而使得公诉人的支持公诉行为与法律规定之间发生了直接冲突。本文要展开讨论的G 省L 市景 涉嫌受贿案( 以下简称景案) 便是冲击上述法律规定的典型案例。

本 文以景案为分析对象,以贯穿于《刑事诉讼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为底色,结合景案的审查起诉和法庭审理过程中所凸显出的诸多问题,试图厘清并阐释以下问题: ①公诉人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该内涵是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内涵? ② 景案中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是否与《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以及立法精神相契合? ③ 景案公诉权或公诉职能的异化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种异化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

二、景案的切分

1. 案情简述

2012 年2 月14 日下午3 时许,G 省L 市Z区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景 在违章建筑拆迁现场被Z 区政法委副书记等三人用警车直接带至Z区检察院反贪局审讯室; 于2 月17 日被立案侦查并决定拘留; 2 月19 日晚10 点执行拘留; 4月13 日案件移送审查起诉。L 市Z 区人民法院对景案的审判,历时7 个多月,历经6 次公开开庭审理,庭审结束后迟迟两个半月不能下判,直至2012 年11 月25 日做出一审判决。庭审中,被告人景 多次控诉Z 区检察院反贪局6 名侦查人员违法侦查,对其采用残酷的刑讯逼供、肉体折磨等方式制造出一系列假证据以指控其受贿12 笔,合计数额为69800 元,并将刑讯逼供后获得的假证据移送审查起诉,进而通过公诉人提交法庭提起公诉。一审庭审期间,公诉人追加起诉受贿数额2 万元,辩护人申请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4 名证人出庭作证证明被告人的清白及不实证言的形成过程,法庭均未采纳,被告人景 一审被判决有期徒刑7 年。其不服该判决上诉至L 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组织庭前会议两次,庭审两次。原审侦查机关在一审法庭开庭审理后,违法补充侦查( 案件没有退回) 一次。而在二审期间,原审侦查机关又两次进行违法侦查( 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二审期间可以进行补充侦查) ,其中一次甚至将一审履行完作证义务的出庭证人再一次传唤到检察院,逼其推翻在一审法庭上做的没有送钱给被告人的陈述,并说是律师教其在法庭上说的,自己是送过钱的。二审期间又有3 名证人出庭作证,4 名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辩护律师提交新证据若干,所有证人出庭证言、二审律师调查的新证据、律师辩护意见均未被法庭采纳。二审历时整整一年,该案最终维持原判。

根据上述景案的案件概要,回顾案件发展的几个阶段,可以探知: ①侦查机关起诉意见书指控犯罪嫌疑人景 涉嫌受贿12 笔,金额69800 元; ②审查起诉部门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景 涉嫌受贿12 笔,金额69800 元; ③一审期间,被告人提出指控证据系反贪局6 名侦查人员对其进行残酷的刑讯逼供、肉体折磨后,为了活命,不得已而按照侦查人员的要求编造出来的有罪供述,辩护人依法向法庭申请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④一审法庭审理期间,公诉人未向法庭提出延期审理申请,即在案件未退补的情况下,侦查机关擅自向7 名证人补充侦查,制作第二次调查笔录,以固定指控证据。4 名证人出庭作证,证明证人证言系在侦查人员的威胁、恐吓之下逼迫其按照景 的笔录内容签字形成的证言笔录,L 市第二看守所人犯入所健康体检表上清晰地记载了景 臀部青紫的事实。辩护人申请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申请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法庭不予准许; ⑤公诉机关补充起诉景 受贿2 万元,指控数字由69800 元增加至89800 元。⑥一审法院未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未采纳出庭证人的证言,未采信辩护律师依法调取的证据,未采纳辩护律师的辩护意见,全部支持了公诉人提交的指控证据,完全采纳了公诉人的公诉意见和量刑建议,全部认定了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指控的89800 元涉案数额,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景 有期徒刑7年。⑦二审庭前会议后,第一次开庭前,原一审侦查机关再次违法侦查,二审出庭检察官将全部违法侦查取得的证据移送二审法院,二审法院悉数予以接收。⑧二审第一次开庭后,原一审侦查机关再次进行违法侦查,强制一审出庭证人推翻其庭审证言,并精心设计了陷害律师的证据,二审法庭对此悉数接收。⑨二审第二次开庭,4 名侦查人员出庭作证,1 名看守所值班民警、3 名证人出庭作证,控方证据链彻底崩塌。辩护人提交新证据若干,再次还原了案件真实,上诉人景 清白无辜。⑩二审法院裁判突袭,隐匿了辩护人提交的全部新证据,所有出庭证人的证言均未采信,辩护人的全部辩护意见均未采纳,亦未排除非法证据,径直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从表面上看,上述案情发展的10 个阶段似乎符合刑事诉讼各阶段的流程衔接,但细察之,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本身千疮百孔,公诉检察权的异化与公诉人职权的不当行使乃至滥用导致了检察机关一味追求追诉犯罪而无视案件的实体事实和当事人的程序利益。

2. 问题提炼

景案中,公诉人向法庭提交的指控证据均为故意造假形成的内容,这已为法庭调查的事实内容所证明,L 市Z 区检察院侦查机关对该案四次侦查的过程实为四次蓄意制造假证据的过程。而面对本案件的全部指控证据皆系造假的局面,审查起诉人员却认为全部是事实,一审法院亦认为全部是事实。控辩双方对本案件的被告人景 是否涉嫌受贿犯罪之认识的差异不在于某一笔指控数字是不是真实,而在于全部的指控内容是不是属实。而公诉人在明知证据造假的情况下仍然以全部假证据为依据提起虚假公诉,一审法院则对公诉人提交的造假证据做了全部的肯定,全部予以认定作为案件事实对景 进行了定罪量刑,对辩护人所做的辩护意见予以全部否定,但又不敢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写进一审判决书。案件中每一笔的具体内容辩护人在一审辩护词中说得很清楚、很具体,但是一审判决没有也不敢将辩护意见写入判决书。

事实上,指控证据全部造假的机会只有侦查人员有,侦查人员亦对自己造假的证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指控证据之间的内容完全对立,这是证明侦查人员造假的最为有力的证据。但是,公诉人为何不查不问,还要硬拿到法庭上去作为支持公诉的所谓依据呢?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168 条对审查起诉的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 ( 一) 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 二) 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 三) 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 四) 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 五) 侦查活动是否合法。第172 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依照上述规定,公诉检察官行使案件审查权时应当严格遵循法定要求,不仅要查明案件事实,还要审查侦查活动是否合法。从这一点来看,公诉人的法律监督职责其实是兼具前瞻性和后瞻性的: 既要面向法庭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又要逆向审查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这一双重性的法律监督职责决定了公诉人在审查案件时,应当以超然中立者的地位洞察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缜密厘清侦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查明侦查证据的取得方式、取得程序是否合乎法律规定,以及现有证据是否足以排除合理怀疑。本文所援引的景 案显然未经过这样的法定审查程序,尽管这从公诉人制作的起诉书核心内容完全照搬侦查机关制作的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就可窥见一斑。此外,前文梳理的该案案情发展十个阶段亦能清晰地凸显出本案审查起诉没有做到循法而行。公诉检察官既缺乏法律监督的理念亦未尽到超然独立于审查案件的职责,他们甚至连形式上的程序性审查也未做到,这致使本案严重程序违法、实体错误进而糊涂定案。依上述规定还可探知,中国刑事诉讼法对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其实是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且刑诉法对证据确实、充分亦规定了必须满足的条件。这实际上为在中国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设定了一个较高的证明标准,它不仅要求定罪和量刑的事实都要有查证属实的证据予以证明,还要使对犯罪事实的认定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高度,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据此观之,景 案的审查起诉显然与法定的证明标准相去甚远。

也就是说,景案的公诉人在制作起诉书时不仅未履行审查案件的法定职责,还弃置了审判前的法律监督职责,从而导致公诉检察权的行使完全流于走过场,根本没有进入法律所预设的轨道。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公诉人的思维逻辑: 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时所移交的案卷材料和证据均是可信的,这些材料和证据均推定没有瑕疵; 侦查机关与审查起诉部门隶属同一检察机关,在履行追诉犯罪方面的职能和目标是统一的,基于有效打击犯罪的需要,这些材料和证据是可以满足指控要求的; 传统上,检察机关公诉权的行使必然会引发人民法院审判权的启动。沿此推理逻辑展开,不难得知公诉人在制作起诉书时,并没有考虑过如下几个法理问题:①公诉证据材料来源仅限于自侦部门移交的证据材料,这些证据材料是否属实,应当如何依法定程序查证? ②自侦部门移交的证据材料均为有罪指控证据,是否有必要或如何从中甄选出无罪或罪轻证据线索? ③在这一阶段尚未掌握辩方证据的情况下,是否仍然必须对全案进行全面审查?倘若是,那么如何审查、分析进而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④若理性认识得出的结论是案件疑点重重,那么是否以及如何排除合理怀疑? ⑤在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况下,是否仍然坚持起诉?⑥审查后发现事实尚未查清、证据既不确实又不充分,此时是否应当或敢于进行无罪推定? 上述问题涉及到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问题与公诉人提起公诉时应当遵循的规则与法理。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问题加以厘清,将会对实现错案防范与纠正的目标极有裨益。

三、学理层面的分析

公诉权是指法律规定具有公诉职能的机关代表国家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审判机关提起诉讼的权力。在中国,检察机关是惟一行使公诉权的国家机关。中国公诉权的主要内容包括: 审查起诉; 决定起诉或不起诉; 提起公诉; 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由此推知,公诉人是指具体行使公诉权的检察人员,即公诉检察官,他不仅是刑事犯罪的追诉者和刑事诉讼的发动者,还负有查明案件真实,实现司法公正的职责,或者说检察官是法律的守护人。因而,检察官在对被告的刑事程序中,作为法律的守护人,负有彻头彻尾实施法律要求的职责。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许多国家在其刑事诉讼法中对检察官的职责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德国1877 年通过的《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60 条第2 款就指出,检察官有义务调查有罪和无罪的证据。在审判结束时,检察官如果认为证据不足以定罪的,甚至可以要求法院宣布被告人无罪。如果检察官认为定罪不公正,或者法院施加的刑罚过于苛刻,它有权为了被告人的利益而提起上诉第296 条第2 款规定: 检察院也可以为了被指控人的利益而提起法律救济的诉讼活动。1982 年,德国学者博伊尔克曾说: 以实事求是之准则行事、同等考量正反观点的检察官,不是乌托邦,而是德国( 刑事) 程序的实况。 德国另一位学者德林甚至认为: 检察官乃世界上最客观之官署。 概而言之,公诉检察官应当是正义的化身,因为他们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运用已查证清楚的事实和确实充分的证据指控犯罪,从而达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捍卫法律尊严的目的。因此,理论上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并不是以原告当事人的身份审查案件、出席法庭, 反对被追诉方不能成为其固有思维,他们应当以法律的公正实施为唯一追求,客观地履行职责,发现刑事案件的客观真实。

既然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是检察机关履行追诉犯罪以及法律监督职责的要求,那么刑事诉讼监督无疑是公诉人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具体方式。此职责的履行应当是依法、动态、审慎和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的。其内容应当包括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刑罚执行监督; 而公诉人行使监督职权的具体对象应当是司法机关及其人员在行使侦查、审判、刑罚执行权力中的违法和错误; 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是运用法律赋予的措施查明违法和错误,启动纠正程序;监督的目的是维护司法公正和国家法律的统一且正确实施。

结合景案展开分析,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指控证据均为言词证据,具体说来就是犯罪嫌疑人景 的供述以及证人证言笔录。这两者恰恰是最容易以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公诉人在审查案件时理应通过法定程序查证这些言词证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查实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以及证人证言是在怎样的背景和情况下形成的,供述与证人证言本身是否有其他证据如书证、物证等予以证实或佐证,侦查人员是如何对犯罪嫌疑人和证人取证的,取证的程序是否合法等相关情况。这既是公诉人的审查起诉职责亦是法律监督职责。因为,倘若在这一阶段未对证据查证属实即推定侦查活动,就意味着非法证据无法排除,指控证据达不到提起公诉的法定证明标准。申言之,在刑事诉讼中,尽管公诉人同时行使追诉职能,但在履行刑事诉讼监督职责时他们仍然应当超越控方立场,不能以侦查机关及其人员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刑事追诉作为是否进行刑事诉讼监督的依据。

在景案中,公诉人仅仅以走过场式的形式进行审查便草率提起公诉,致使定罪量刑的事实仅有言词证据证明。然而,据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这些言词证据的合法性不仅均未经查实,而且亦无其他证据对其予以印证或佐证。这就使得它们的真实性存疑,而真实性存疑的言词证据事实上是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言词证据被作为指控证据移送审查起诉又反向揭示出非法取证的可能,间接指向立案和侦查程序违法、错误。于是,因为侦查阶段的违法、错误在公诉人的形式审查之下无法得到发现与纠正,从而导致审判阶段控方的证据体系全面崩溃。既然公诉人根本没有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法律监督就无从谈起,遑论以中立者的角色不偏不倚、及时纠错以保证诉讼监督的公正。前文梳理出的景案案情发展的10 个阶段之③与④清晰地折射出侦查行为的违法性以及审判活动的违法性。这不仅意味着公诉人既未履行刑事立案、侦查监督职责,亦未依法履行审判监督职责,其职能在实践中被彻底异化了,而这两者显然具有因果上的关联。从学理角度分析,公诉人的角色定位于代表国家支持公诉、指控犯罪,其在法庭上担任这一角色的前提是案件已经过全面审查,侦查阶段的错误、违法行为已经得到纠正和排除,否则案件就不应进入审判程序。若公诉人之公诉权的行使直接引发了法院审判权的启动,则应推定该案已经经过刑事立案与侦查监督,从而在理论上不应存在非法证据。而景案中,不仅有被告人景 对遭遇侦查人员残酷刑讯逼供、肉体折磨的当庭控诉,亦有4名证人出庭作证,证明他们的证言系在侦查人员的威胁、恐吓之下被迫按照景 的笔录内容签字形成的,此外,还有L 市第二看守所人犯收押入所健康体检表上所记载的景 臀部青紫的事实。对于这些,公诉人均未能提出任何证据来证明其所实施的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足见非法证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此时辩护人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法庭不予准许显然是违法的。因为景案中不仅有若干线索指向非法证据的存在,而且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的确存在非法证据。针对法庭的公开违法,公诉人为什么没有进行法律监督,依法纠正法庭的这一严重错误、违法行为呢? 因为此时的审判监督与侦查监督发生了直接冲突,非法证据正在摧毁乃至吞噬公诉人之公诉权行使的正当性,于是公诉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正当性地位,只能放弃对审判程序违法性的监督。

公正是司法的首要价值和最高追求。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其中实体公正是司法活动追求的根本目标; 程序公正既是实现实体公正的保障,又具有独立价值。在刑事诉讼中,司法人员的任何违法和错误,都会对刑事司法的公正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和损害。公诉人在行使刑事诉讼监督职能时,只有依法纠正侦查机关乃至自身的错误和违法行为,才可能使个案中的司法公正得到维护。

四、景案的处理进路

行文至此可以发现,虽然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与本文所涉及的公诉人的角色定位及其职权行使休戚相关的法律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在司法实务的个案当中,它们却显示出模糊性乃至形式性的一面,而这正是公诉人的角色定位偏离本位而严重异化的具体表现。

从对景案的切分我们不难发现, 景案的公诉人始终未能对自己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进行清晰定位,他们即使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时也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控方立场,以控方的姿态采用侦查机关故意制造的假证据指控犯罪、支持公诉,秉承着控方指控犯罪的原则进行虚假的、异化的法律监督,从而在审判中扮演着法官的上位角色,以浓厚的行政化色彩控制着法庭审理的程序和裁判结果。而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第172 条之规定,作出提起公诉决定的前提应当是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这就意味着,事实上排除合理怀疑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而具体的实施者就是审查起诉检察官即公诉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合理怀疑被排除的过程是一个相对不公开的过程,起诉或者不起诉的决定均由检察机关单方面做出。尽管法律规定公诉人在审查起诉时应当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但在实践中,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听取意见,尤其是当犯罪嫌疑人进行无罪辩解时,于是公诉人通常片面地认为犯罪嫌疑人是在试图翻供以逃避刑事追诉,或者认为其认罪态度不好,公诉人不仅不会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并结合全案卷宗进行审查,反而还会设法帮助侦查机关固定指控证据,以保证犯罪嫌疑人受到有罪追究。

就景案而言,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在该案中存在着完全相同的处理案件逻辑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景案折射出中国刑事司法的现状,尤其是冤假错案形成的逻辑进路。侦查行为错误,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不合法、不规范,审查起诉检察官( 公诉人) 的确证偏见,律师的形式辩护、对案件的不负责任以及法官的不独立、不依法审理,权力对司法的干预等都是造成冤假错案形成的原因。冤案的产生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主因与次因之分。 毫无疑问, 景案中,公诉人的确证偏见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从景案中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公诉人所遵从的公诉理念已经完全被司法实务所接受和证成,而法院亦遵循公诉人的指控线路来处理刑事案件包括刑事错案呢? 显然,这样的结论单凭一个景案是不足以成立的。

面对景案中控辩双方的激烈对抗以及辩方对指控证据的失真、错漏与取得方式违法性的重重质疑,一审法院的裁判逻辑之展开与我国侦查、检察、审判三机关之间的高度同质性不无关系。众所周知,中国刑事侦查机关、审查起诉机关与审判机关之间理论上奉行的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然而,这些机关之间事实上呈现出制约不足、配合有余的态势。不惟如此,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还形成了流水线式的办案模式。检察官在担任公诉人角色时片面追求配合侦查机关指控犯罪的效果,并不惜提交假证据以支持公诉,他们完全抛弃了其应有的中立性和司法良知; 法官则迫于公诉人法律监督的压力( 此种法律监督抑或审判监督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被异化为对法官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法官是否按照公诉人的指控线路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 ,他们即使发现指控证据无法证明案件事实,也不敢轻易违背或对抗公诉人的公诉意见,从而不敢作出客观、公正的依法判决。

在这种同质性较高且追诉倾向极强的司法体制和办案模式下,前一阶段( 侦查) 诉讼主体的行为和结果,很容易为后一阶段( 起诉、审判) 诉讼主体所认同。在中国司法实践中频频发生的刑讯逼供导致的冤假错案如杨波涛、张氏叔侄等案,乃至本文所援引的景 案中,被告人均有多次有罪供述,甚至多数被告人即使到了法庭也选择不翻供,盖因已经被打怕了治服了。面对这种依靠刑讯逼供手段获取的言词证据,公诉人在审查起诉时不仅睁只眼闭只眼,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千方百计劝其不要改变供述,以争取法院的从轻判决。由于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因此倘若公诉人对其角色认知模糊,就极易导致审查起诉流于形式,审判程序走过场,从而使案件严重偏离公正处理的司法轨道。

法律的普遍正义是由个案正义的不断积累而成的,没有堆积起来的个案正义,法律普遍正义就没有基础。基于这样的命题,公诉人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准确定位自己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在秉持中立性的前提下严格依照已查明的事实和确凿充分的证据指控犯罪乃是推动个案正义、获得刑事司法普遍正义的一条核心进路。

五、结语

本文对个案条分缕析的目的乃是充分挖掘其中的启示性命题,但藏纳于景案中的程序和实体问题可谓一言难尽。在景案中我们可以看到,L 市Z 区检察院公诉检察官的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折射出权力体系而非司法体系下的公诉人职权之行使,它最终通过法庭审判实现了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所预期的刑事追诉效果,令无罪之人受到了有罪追究。在正常的司法体系当中,审判机关是有能力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阻挡错案发生的。但是,在景案中,无论是一审法院还是二审法院,审判机关均如同木偶般一次次顺应公诉人或出庭检察官的手势做出一份又一份不仅公开违法也公然违背司法良知和职业伦理的判决。在这里,由公诉人所主导并具体实施的审查起诉程序并没有阻挡违法、失实的证据进入审判阶段,亦未产生对违法或恣意侦查的限制功能,反倒成为结构性错位的权力体系中滥用的公诉权被合法化的一种法治装饰品。由此可见,审查起诉程序要发挥其预期作用,就需要公诉人回归依法、审慎、认真审查案件,同时以中立者的超然心态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角色本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5
【论文摘要】 诉权理论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中,对于科学合理地配置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诉讼权利,完善对抗制的诉讼机制,开拓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视野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
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4)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09
诉权具有可处分性,在民事诉讼中毫无争议。民事诉讼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其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处分权是其重要的诉讼权利之一。然而在刑事诉讼中,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与刑事诉讼不同成为二者区别对待处分权的根本原因。......
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2)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09
在民诉法学界,对于诉权的性质和内容向来存在着争论,有“私法诉权说”、“公法诉权说”、“权利保护请求权说”、“司法保护请求权说”以及“二元诉权说”之争。尽管这些学说之间存在着较大分歧,但从各种学说的分析和比较之中,可以获得......
司法审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缺位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4
「内容提要」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的缺位造成我国刑事诉讼的重大结构性缺陷,基于对审前程序中侦控权力运行的制约、为被追诉者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考虑,审前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应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改革......
刑事诉讼鉴定人出庭作证之困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7
摘 要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其作出的鉴定意见进行核实的重要举措,不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核实关键证据、实现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质证权,便于法院作出正确裁判有重大作用,而且还涉及一些基本原则如无罪推定的成立与否以及非法证据排......
浅析新刑事诉讼法有关强制证人出庭的规定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证人出庭作证是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的双重要求,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问题,为此,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强制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强制;证人出庭 新《刑事诉讼法》第188......
公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公证”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序性司法活动,已经成为一项国际通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从公证程序性制度本质出发,在研究公证与民事诉讼的关系基础上,文章主要在时间维度上分析了公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减少诉讼纠纷、提高诉讼......
浅析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发布时间:2016-09-07
随着新刑诉法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制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纵观新刑诉法的法律条文不难发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核心内容。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保障了刑法的有效实施.赋予了刑法鲜活的生命力。此......
新刑事诉讼法中电子数据鉴定探析
发布时间:2022-09-25
摘 要 2013年新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承认了其法定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但与电子数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却不尽完善,其中以电子数据鉴定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分析了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
以民事诉讼为视角浅析当事人不良诉讼心理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 任何人的任何活动,都有着心理上的成因。在具有高度社会性的诉讼活动中,当事人的一举一动,无不是其心理的反映。随着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不断增加,把握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对于正确适用法律,解决纠纷......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
发布时间:2013-12-19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 内容提要:反诉、交叉诉讼和引入诉讼是美国民事诉......
基于人权保护在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权,必须对刑事诉讼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司法观念,从而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为我国法制建设提......
浅析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陈述
发布时间:2022-08-05
一、当事人陈述位列变化的理论基础 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将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序列第一位次,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 (一)诉讼观的转变 洛克曾说过,没有义务的地方,就没有权利。德国哲学家马克思说道:既然掠夺给少数人造成了......
关于刑事诉讼中涉案财物的认定与处理
发布时间:2022-12-17
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中,理论界与司法实务部门对涉案财物称谓不统一,认定不一致,处理结果也不一样,总是存在诸多争议。尽管《刑事诉讼法》刚修改不久,但其相关规定仍然比较模糊,问题较多。有鉴于此,本文拟对目前立法、理论与司法实......
浅谈保障人权为视角谈公诉人如何迎接修订后刑诉法的挑战
发布时间:2023-02-24
论文摘要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新刑事诉讼法不仅仅具有宣示性的意义,而是通过律师阅卷权范围的扩大、当事人辩护权范围的拓展、非法证据的排除等一系列的制度使保障人权落到实处,同时也对公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无可置疑的是,......
浅议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
发布时间:2023-06-27
浅议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 浅议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 浅议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 摘 要:当前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以在《人民法院报刊》登为主,本文通过论证其利弊及相关问题,旨在探求符合中国......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公正是与当事人的地位......
浅析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不完善 (一)立案、侦查阶段存在的不足 法律赋予了被害人在受到伤害时可以向公检法进行报案或者控告的权利。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公民所享有的报案和控告权并未得到认真的对待,往往流于......
论刑事诉讼主体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01
内容论文摘要:我国的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案件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处理刑事案件的活动.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其他参与者,都与一定的诉讼职能相联系,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并尽相应的诉讼义务.在诉讼中,它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
浅谈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现状及采取措施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现状二、证人不出法庭作证的后果三、证人不出庭的原因分析(一)法律因素。1、法律对证人的权利义务规定失衡失缺。2、法律对证人的保护制度不健全。3、法律对证人出庭的规定具有矛盾性(二)证人因素。1、证......
刑事诉讼中如何完善证人出庭现状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证人出庭率低原因分析 (一)相关立法疏漏 《刑事诉讼法》有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规定,同时又规定证人可不出庭仅仅提供书面证言的情形,两种规定之间存在矛盾,致使证人对是否出庭作证可选择。《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证言必......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因
发布时间:2013-12-19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因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因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因 诉讼标的理论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法院的审理对象、当事人争执点的确定,同时也是判定重复起诉、诉......
公司内部诉讼中机关成员的当事人地位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公司内部诉讼中机关成员的当事人地位探析 公司内部诉讼中机关成员的当事人地位探析 公司内部诉讼中机关成员的当事人地位探析 [摘要]本文结合对“股东诉光明机器有限公司案”的评析,探讨了当事人......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 要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整个刑事诉讼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的内涵是当事人在行使自己的主权时,不论是控方还是辩方的律师在行使自身代理权时,都离不开证明标准。本文在对两大法系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
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 要 无罪推定原则是各国依法治国发展史上认可度较高的诉讼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近年来较好地吸纳和采用了无罪推定原则思想,但由于国内政治背景以及语境的独特性,国内刑事司法中没有真正贯彻和实施无罪推定原则,尚没能将其在刑事......
浅谈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经济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27
作为当下一项重要的法学研究工具,经济分析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刑事诉讼法的法学理论及实践研究当中。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经济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成本利益理论及边际理论上,贯穿于对诉讼程序、诉讼制度、诉讼行为、诉讼权利几个方面。尽管经济分析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应意识到其应用前提是建立在将社会个体假定为经济人或理性人的基础上。因此,正确界定经济分析方法的适用范畴和实现途.........
浅析刑事诉讼法中的隐蔽作证制度
发布时间:2016-09-20
目前,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率之低,是困扰我国司法实践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它直接导致我国构建以庭审为中心的审判制度改革成果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证人出庭难这一棘手问题,许多学者建言献策,有的人认为,因为证人法律修养欠缺,该出庭......
论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原因——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6-09-20
证人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于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意义,其证言是法庭查清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之一。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作证在司法实践中基本上可分为两种......
浅探民事诉讼的共同诉讼(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论文摘要:共同诉讼是与一对一的原告和被告进行单独诉讼相对应的复数诉讼形式。在对某一法律关系的争议中,如果所争议的权利属于若干主体,就可能有若干个人同时处于原告的地位,如多个原告对同一财产主张共同共有。 论文关键词:民......
刑事诉讼证据相关概念
发布时间:2022-10-28
[论文摘要]就审查报告而言,如果部门负责人、检察长看不明白,那么这个案件审查报告的制作就是失败的,他向证明过程是失败的。实践中,我们.........
浅谈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现状及采取措施(2)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2
四、保证证人出庭作证应采取措施(一)立法上的完善⑧1、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建立强制性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直接言词原则是目前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原则之一,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或前苏联东欧国家,他们都在其刑事诉讼中......
传统刑事诉讼模式与被害人保护
发布时间:2023-05-03
传统刑事诉讼模式与被害人保护——以美国辩诉交易和德国协商性司法为出发点杨金强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06级诉讼法2班论文摘要:美国的辩诉交易和德国的协商性司法在设计初时都出现了被害人的缺席,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国家——被......
浅析新刑事诉讼法增进人权保障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6-09-09
一、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法律,以统领其它保障人权的内容和整个人权保障活动 人权,顾名思义,是指一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身自由及其他民主权利。近现代人权思想源自文艺复兴时期学者提出的学说。在资产阶级革......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和证人保护有关
发布时间:2015-07-17
刑事诉讼程序系透过侦查、起诉、审判等正当的法律程序,并在证人、被告、公诉人、被害人等相关诉讼参与人的权益获得均衡保障下,迅速、妥适而且正确地发现实体真实,实现社会正义及维护社会安宁。证人在刑事案件之诉追上,扮演重要且极......
浅析中外民事诉讼证人制度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证人制度证据规则作为一个事实性很强的法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司法现实条件下短期内难以用制定法思路来解决。我国应在司法实践中形成我国的证人规则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公正原则的运用,在条件......
巴西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角色简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民事诉讼中以个人诉讼为主的诉讼结构在发生变化,公益诉讼和团体诉讼案件的上升已是普遍的趋势。为了适应变化,很多国家都在探索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保护社会利益的新功能......
困境与出路:司法审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缺位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的缺位造成我国刑事诉讼的重大结构性缺陷,基于对审前程序中侦控权力运行的制约、为被追诉者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考虑,审前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应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改革......
浅析刑事诉讼搜查制度中的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14
刑事搜查是一种强制性的侦查措施,是侦查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侦查程序作为一种国家权力的表现手段,在证实、打击犯罪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是整个刑事诉讼的开端。如果把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看成一座大楼,侦查程序就是这座大厦的根......
刑事诉讼法官调查权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 要 刑事审判中法官的主要职能是使事裁判权,对控辩双方所出具的证据进行认定并作出裁判,其职能决定了法官必须处于超然中立的地位。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举证冲突仍然有纰漏,在双方无其他证据来证明事实时,法官能否在庭审......
关于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0
一、公益诉讼的性质界定 (一)公益与公益诉讼制度 公益(Public interest)中西方表述不尽相同、西方国家的公益常指代社会公益或是公序良俗,我国则表现为社会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含义、单纯界定这个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有可能......
简论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
发布时间:2016-09-20
一、前言 赃款、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第三人能否以善意取得为抗辩事由有效阻止刑事追缴行为,是实务界和学术界早已关注的问题。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刑事裁判涉财......
“自学辅导式”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6-09-21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各种新型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都在各类各级院校中大放异彩,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不能发生变化,即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学......
浅议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总则,彰显我国立法的进步。但是,从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角度上讲,我国仍存在很多......
论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 要 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故有必要从我国的审判实践出发,定义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并深入阐述此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意义;更有必要通过比较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在美国和日......
简述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3-01-20
1问题的提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源自19世纪英美普通法系国家,是指当公司受到不法侵害但公司自身不能或怠于起诉时,满足条件的股东出于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诉讼。从形式上看,公司少数股东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但诉讼结果归于公司,股东只享有形式意义上的诉权,公司则是股东代表诉讼的真正权利人和利益所有者,在诉讼中处于核心地位,不容忽视。我国在2005年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由此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但是 ,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情况却令人堪忧,绝大多数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已成为困扰执法工作的一大因素,对刑事诉讼的危害性颇大。因此,......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自认
发布时间:2017-06-08
一、绪论本文将首先简要分析我国自认制度目前的立法状况及研究成果,然后对比国外立法和实践经验,找出我国自认制度在立法和实践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个人建议。二、自认制度的概述(一)自认的概念民事诉讼上的自认,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方就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表示承认或视为表示承认。(二)自认的适用范围一般的民事案件可以使用自认规则是因为当事人对自己一般的民事权益具有充分的处分权,比如财产权利。没有把.........
浅析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问题
发布时间:2022-12-24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型犯罪的比例不断增加,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判断和处理犯罪所涉及财物问题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重打击犯罪、轻财产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很多案件会出现涉案财物遭到处置不当的问题,合......
刑事诉讼当事人涉检控告权之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人民检察制度作为全体公民行使个人权利的权益保障书,也是为了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实现人权保障。但目前检察行为对诉讼当事人如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害人、辩护人等主体权利的保护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限制、侵犯、剥夺等......
行政诉讼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要: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个既颇有争议又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关于行政诉讼法第三人制度我国立法的规定不多,在行政诉讼法没有出台之前,一直参照民事诉讼法的制度,因此在第三人制度上,仍有很......
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地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0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新增加了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一直是大家探讨的话题,但是说起公益诉讼案件,应当把目光聚焦到1997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国有资产流失案。因为这是全国第一起由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被称为“......
浅谈刑事诉讼现场勘查主体的现状和完善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 要]现场勘查工作是案件侦查的基础工作,也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现场勘查工作量大、技术性要求高。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现场勘查提取物证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目前现场勘查工作中关于勘查主体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找出这......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02
质证,是指在庭审过程中由控辩双方对诉讼证据采取说明、反驳以及交叉询问等形式进行质询,以确认其证明力大小的诉讼活动。关于质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有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
以一起刑事案件为视角谈诉讼时效的延长与适用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在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问题往往成为案件的争议焦点,诉讼时效是否届满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利能否受到法律的保护。本文就一起刑事案件来对诉讼时效的延长与适用起算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刑事案件;诉讼实效;延长;谈论 ......
从社会学角度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发布时间:2016-09-05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639票赞成,169票反对,57票弃权高票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是继1996年十五年之后一次大修,可以说是顺应民心,集中民智,反应民意。 一、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法社会学分析 (一......
刑事诉讼中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再析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 要:证人出庭作证是落实直接言词原则的基本条件,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案件及时公正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制度,实践中证人出庭的状况应有所好转,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会产生哪些风险、应如何防范......
浅析我国刑事诉讼补充侦查制度
发布时间:2017-02-15
一、补充侦查制度的概述 补充侦查在刑诉法中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概念,根据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补充侦查的一些规定,可以将其概念界定为: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办案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要求,在原有的刑事案件侦查工作......
探讨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的定位及运行
发布时间:2023-01-21
[1]王太高.论行政公益诉讼[J].法学研究,2002(5).[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3]应松年.行政公益诉讼试点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人民论坛,2015(24).[4]王秀汉,赵继军,宋洪磊.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天津法学,2016(2).范文一:行政诉讼法论文(教授热荐6篇)范文二:行政诉讼保障的路径分析及优化策略范文三:范文四:行政诉讼中.........
从民事诉讼角度浅析家庭暴力的公力救济
发布时间:2022-11-23
家庭暴力公力救济概述 目前,公力救济在我国家庭暴力的救济途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系当前我国反家庭暴力的诸多法律规定,家庭暴力的公力救济体系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婚姻法为主导,横跨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多......
论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6-09-22
一、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存在的问题 ( 一) 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缺乏明确规定 《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刑事诉讼法》第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第三百九十八条和第......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执行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 执行在司法程序中是对受害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程序保障,而执行难则直接影响了权利人的权利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保护,更影响着司法权威和法律的神圣,执行难引发的各种问题,不仅影响着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同时也会引发更多的社会......
浅析民事诉讼公开审判制度
发布时间:2017-02-17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 在我国,首次引入和确立审判公开制度是是在清末的司法改革时期,距今只有一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公开审判作为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宪法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我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关于新刑事诉讼法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 刑事和解制度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它的产生对西方的刑事司法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制度从正义的角度出发,逐渐演变为一种保护被害人权益的司法制度,在当下又被称为加害人同被害人的和解制度。一直以来,我国倡导的是建立和......
简析模拟法庭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3-18
1模拟法庭模式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必要性 1.1模拟法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模拟法庭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可以在模拟法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考内容都能脱离老师的束缚。亲身参与案件的审......
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性裁判(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6
「摘要」程序性裁判的确立体现了程序的独立价值。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程序性裁判范围非常局限,且法律后果单一,使得程序逆行成为程序性裁判的必然结果。要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裁判机制,首先应当健全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规则;......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 2010 年 7月1日, 由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两个证据规定)正式施行。......
分析新刑事诉讼法增进人权保障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2-11-30
一、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法律,以统领其它保障人权的内容和整个人权保障活动 人权,顾名思义,是指一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身自由及其他民主权利。近现代人权思想源自文艺复兴时期学者提出的学说。在资产阶级革......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研究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研究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研究 [论文摘要]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的悬而不决,使民事检察工作长期以来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
论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审查程序
发布时间:2023-07-21
一、引言 在我国,学界和实务界对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论。现行刑事诉讼法只有“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的规定,没有明确的排除非法证据的直接规定。直到201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
论刑事诉讼中资产追回机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 要】当前我国跨境资产追回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的资产追回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导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的直接或间接追回方式难以实现。建议增设独立的资产追回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缺席审判程序......
浅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 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种对受害者身体、精神伤害的救济方式,在民事诉讼领域有较多的实践,但是在我国当前刑事诉讼领域中还是存在立法上和实践上的障碍,据此,本文简要阐述现行制度的具体表现、存在原因和问题,通过对比外国有关......
浅议民事公益诉讼的附加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01
一、民事公益诉讼概述 公益诉讼是指,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所有人均可提起的诉讼。“没有直接损害原告的利益”是这类诉讼的一个显著特征。梁慧星先生认为,公益诉讼是指并没有直接损害自己的权益,而仅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直接损害的诉......
新刑诉法视角下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 要:新刑诉法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上的修改,如全面调查原则、分案处理原则、不公开审理原则、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设立,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发展和完善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笔者认为新刑诉法的上述修订......
刑事和解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以恢复正义为......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的分析和检视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前言在进行法学理论研究过程中,关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研究是其中一个重点内容。在过去,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两者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统一的。从马克思学说角度分析,刑事诉讼法是刑法的一种内容表现形式,但是汪建成等研究学者认为,仅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还不够彻底的概述传统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其中刑法隶属授权性范畴,而刑事诉讼法则是限权性范畴,也就是说,刑法对国家刑罚权进行了规定,.........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2)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9
三、质证制度在不同诉讼环境中的作用 在不同的诉讼环境,质证制度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在传统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负责审判的法官对于证据的调查、审核拥有较大的职权,不仅调查证据的顺序、范围、方法,全由法院全权决定......
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法律地位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1
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公司的合法利益不法侵害时,尤其是来自于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我们暂且称之为公司权益掌控者)等的不法侵害时,公司怠于行使诉权,此时公司的股东为了公司利益以自己......
浅析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 要 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诉讼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庭审案件查明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能够通过证人出庭作证予以体现,同时证人出庭作证是实现罪责刑相适应、保护被告人权利的......
浅谈目前公益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9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该条可以看出,社会公共利益被纳入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保护范围......
民事诉讼规则在行政诉讼中的运用及其限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关键词: 民事诉讼规则;行政诉讼;适用;限度 内容提要: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行政诉讼可以参照民事诉讼规则。只有部分民事诉讼规则在行政诉讼中可以适用,而且其适用有一定的限度,必须经过改造。典型的有管辖异议、财产保全、......
我国刑事诉讼有关重新鉴定中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发布时间:2016-09-05
在我国司法救济程序中,重新鉴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鉴定救济途径,它在对于案件事实真相的发现以及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立法而言,无论是刑事诉讼法还是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对于重新鉴定的相关......
论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1
一、当事人在诉讼中促进义务产生的背景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也可以表述为当事人对诉讼的促进义务或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善意推动诉讼程序的进行,不敌意为虚假陈述或恶意掩盖事实的行......
民事诉讼法的另岸风景――读《美国民事诉讼法》
发布时间:2015-08-21
在现代社会,诉讼是获得公众认可的、由公共财政予以支持的基本纠纷解决方式。民事诉讼程序设立之目的就在于民事争端能得到公正、高效和经济的解决,最终实现对私权的保护。美国民事诉讼法因其复杂的程序规则以及严密的概念术语,体现......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是我国法学界争议的话题。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不断加强,随之产生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这一备受法学界争议的话题。对公民而言,精神损害赔偿可以维护其人格权......
浅析刑事诉讼法中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6-08
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也有其重要的价值作用。在英美法系国家中,警察出庭作证是一件极度普遍的事情,尽管大陆法系国家有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不够完善。但是也早就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应用于刑事诉讼中。新刑事诉讼法颁布以前,在我国的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警察出庭作证的概率非常的小,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对证人的保护力度不够,没有关于警察出庭作证的规定;另一方面就是警察自身的.........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实践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也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的特点。本文旨在以基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实际为依托,对检察机关在适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改革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进行了刑事诉讼法的改革,确立了新刑事诉讼法,从传统的刑事法理论体系来看,我国施行的是公诉案件禁止证据的司法制度,而刑罚权又是典型的公权力,以旧有的证据方式处理刑事犯罪是已无法满足......
从一个再审案件浅谈民事诉讼证据新规定
发布时间:2022-11-19
从一个再审案件浅谈民事诉讼证据新规定 从一个再审案件浅谈民事诉讼证据新规定 从一个再审案件浅谈民事诉讼证据新规定 在本案中,谈话录音没有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也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是合法证据,但陈某......
刑事诉讼中的并案、分案审理问题刍议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 要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案审理和分案审理是法院处理案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但是其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结合收集的某基层法院的裁判文书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 关......
刑事诉讼证据真实性的理性辨思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2012年的新刑事诉讼法出台,证据概念被重新界定,传统“事实说”被“材料说”所取代。新定义下的证据虽然是材料,需要查证属实方能作为定案根据,但真实性仍然是不可抛却的证据属性。从反思何家弘教授早前关于对证据真实性要求的批评,到从认识论与盖然确定的角度分析“真实”,我们从动态的、时间推演的角度来使用一种实践理性层面的证据真实性。这种实践理性的真实性要求亦有实体法层面的规定与之相呼应,理论上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