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以创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浅析以创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6:57:24
浅析以创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时间:2023-08-07 16:57:24     小编:桂任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也在构建中。根据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就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是互动的。这就需要把成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成果系统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成果,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提炼和概括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其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表现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所谓理论范式,涉及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当今世界的经济学范式大体上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体系。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概括地说,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基本立场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第二,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第三,基本任务是阐述经济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第四,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五,话语体系以《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是其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贯穿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中。

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简单地复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而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了理论创新,在继承其范式的基础上发展: 第一,就基本立场来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其阶级利益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服从于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富裕。第二,就研究对象来说,仍然是研究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但注重研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第三,就基本任务来说,仍然是阐述经济规律,但更多地是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规律。第四,就方法论基础来说,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突出两点论和重点论。但不排除对当代新方法的应用( 如数学和模型分析方法) 。第五,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仍然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为基础,但是开放的: 一是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开放。以新的话语概括新实践。二是对当今世界人类发展的积极的理论成果开放,包括对西方经济学有用成分的吸收,特别是在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先行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所概括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是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批判地吸收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使其更具有科学的先进性。

学科定位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成果。马克思创立的经济学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破了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正在解这个题。面对所要建设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根据时代赋予的使命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概括新理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时空观分析,马克思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研究资本主义,当时还没有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他所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是在时间上继起的两个社会。而现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空间中并存。在国际上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并存,在国内是作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这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面对的课题是: 一方面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有共同的经济活动背景,许多经济组织、方式、规则和秩序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 另一方面共存的不同性质的经济彼此间存在着矛盾和竞争。在此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不仅需要阐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更要寻求增强社会主义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途径,其中不乏相互学习之处。

第二,从物质基础分析,马克思当时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这与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相关。而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虽然经过国家工业化建设,但生产力水平还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发展社会主义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完成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这个阶段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与此相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不是完全消灭私有制,恰恰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多种私有制经济发展生产力。

第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分析,新中国建国65 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是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改革的中国模式,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伟大的实践推动了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进行的理论概括,是用中国理论讲中国故事。

学科定位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的历史时期创新的经济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实践会推动从经济学理论上提炼和总结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现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均GDP 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市化率进入了城市化中期阶段。在这个历史起点上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就不是在低收入阶段单纯追求GDP 增长的发展要求,而是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任务包括: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支撑经济发展新常态;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新时期的新任务不能犯颠覆性错误,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这就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问题为导向,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又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形成并认同新的理论成果。

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阶段性上的学科定位就是: 在生产关系上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力上属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正因为如此,它保持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并且保持了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地位。

上述学科定位决定了研究层面。通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层面限于经济关系本质层面,即生产关系层面的分析。理论依据是,发展生产力靠的是调整和改变生产关系。而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所面对的发展生产力问题,不只是生产关系的完善和发展这个层面,还涉及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都同生产关系相关,进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研究领域的拓展。

二、构建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性经济学说

同其他学科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有特定的对象和任务,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联系,又有新的拓展。主要表现是不仅研究生产关系,还研究生产力。

根据马克思的界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它所研究的生产不是一般的生产,而是社会生产。既涉及生产关系,又涉及生产力,两者相互作用。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所说的: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说明了某种生产关系存在和改变对生产力的依赖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原因是,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生产技术及其生产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对于社会占主导的生产关系的选择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研究也为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提供评价标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研究对象不同,任务也不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在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客观规律。而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任务就不同了,是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其依据是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是其生产力水平达到并超过资本主义的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相对落后,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最大的制约性是生产力落后,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落后。基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并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的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明确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提了出来。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被界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作为目标和归宿。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基于这个研究对象和任务的理论突破而逐步建立的。

对生产力,研究什么?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强调不能只讲发展生产力,一个是解放生产力,一个是发展生产力。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了。2013 年5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有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解放生产力,二是发展生产力,三是保护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就是要建立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第一个层次是解放生产力,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根据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特征,推进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在这里,解放生产力是动力,发展生产力是目的。解放生产力所涉及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改革和完善,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基本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等。这些内容会在后面详细分析。

第二个层次是发展生产力,涉及的是经济发展。尽管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动力,但它不能代替对发展生产力从而经济发展的研究。原因是发展生产力有自身的规律,也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根据马克思的概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源于三个方面: 归结为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归结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归结为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这几个方面正是研究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三个层次是保护生产力。这涉及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就如马克思所说: 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 如人种等等) 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土壤自然肥力越大,气候越好,劳动生产率越高。这正是保护生产力产生的生产力效果。从这一意义上说,环境和生态本身就是财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理念相一致。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资源环境和生态在得到有效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研究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理论研究。30 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其中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理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理论,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理论,等等。

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其特征是: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摆脱了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发展问题已不是摆脱贫困问题,而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实现全面小康基础上向现代化迈进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表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总结的: 一是速度变化: 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二是结构优化: 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三是动力转换: 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适应新常态就形成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对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

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寻求发展生产力的新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了以下两个新动力。

一是创新的驱动力。最早提出创新思想的是马克思。最早直接提出创新概念的是熊彼特。但是即使在西方经济学中,如斯蒂格里茨所说,标准的市场经济模型忽视了创新的作用。中共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明确提出创新发展的概念,并把它看做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的基点。其理论贡献在于,所谓转变发展方式,目标的发展方式是什么?不只是集约型,而是需要创新发展方式。内容包括: 第一,创新发展是新的发展方式。其中科技创新起引领作用。第二,科技创新突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从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第三,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推动产业转向中高端。第四,产学研协同研发和孵化新技术,需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显然,创新作为新的发展方式提出是中国发展理论的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

二是消费的拉动力。政治经济学不能只是研究生产,还要研究消费; 不能只是研究生产力,还要研究消费力,没有消费力的提高就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消费力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并把消费放在三驾马车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首位,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又明确提出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消费和消费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突出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其中排在第一位消费需求是可靠的可持续的动力。第二,宏观经济的均衡关系实际上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均衡关系。第三,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学需要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影响消费力的要素,收入和就业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反映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的性质,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发展方式的综合反映。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的研究不能脱离对消费力的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将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三个层次问题结合起来研究,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只是谈姓社姓资的问题,仅仅是谈生产关系问题,还有丰富的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必然能够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这样,政治经济学不只是发挥思想教育功能,还是国家和企业经济决策和经济政策制定的指导。

三、关于经济制度分析的创新理论

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收入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方面。这方面理论创新的系统性经济学说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直被明确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发展生产力,需要从实际出发,寻求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要素,使各种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因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提了出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和完善中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长期处于制度外的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如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进入了制度内,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它们同公有制经济不是谁战胜谁的关系,而是平等竞争的关系。二是,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突破。过去的理论强调公有资产只能在公有制企业中经营。现在明确公有制经济是资产和资本的概念,并且明确公有制经济不完全是指公有制企业( 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而是指公有资产( 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 。这意味着公有资产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经营,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包括股份制在内的混合所有制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三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的突破。过去的理论把公有制为主体定义为公有企业在数量上为主体。现在公有制为主体也有了新的含义: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按此理论,国有经济进行了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保持了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又坚持两个不可侵犯: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并保证其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此基础上主要在四个方面推进具有重大理论突破意义的改革:

一是,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在负面清单基础上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这样非公有制在市场进入方面取得了与公有制经济的同等地位。

二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私人资本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由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企业外部发展到在同一个企业内部。

三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集体所有的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可以流转。农民由此获得土地财产权收入。这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理论的重大突破。

四是,在混合所有制中公有制为主体有了新的体现。国有企业区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商业类的公有制企业主要身处竞争性领域,更要关注公有资本运行效益。因此不追求在所在企业中控股,但要追求所在企业的增殖能力。这样,总体数量仍然较大的公有资本分布在增殖能力强的企业中,哪怕不控股,总体数量还是居主体地位。公益类的公有制企业不可能独霸天下,其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其企业允许非国有资本入股。公有制在这里的主体地位就表现在在混合所有制中的控股地位。公有资本实际上所支配的资本就不只是自己的资本,还能支配参股和入股的非国有资本。当然,其控制力和支配力不只在其控股地位,更重要的是平等对待其他所有制经济并共享利益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解决了既能充分释放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又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取得的重大成果。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逐步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收入分配制度也就相应建立。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对社会主义基本收入制度有两个规定: 第一,消灭剥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第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只有劳动力属于私人所有。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以下两方面客观条件进行了理论突破:

首先,承认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劳动以外要素如资本、技术和企业家等要素的所有权( 全部或部分) 属于私人的现实得到了确认。与此相应,所要建立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仅要刺激劳动效率,还要刺激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所有者的各种要素的投入; 不仅需要尊重劳动,还要尊重创造和创业,尊重知识和人才。让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各种要素创造财富的活力充分迸发。其次,在物质财富相对缺乏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中共同富裕被理解为平均主义,其结果是共同贫困。邓小平明确提出共同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并且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共同富裕被理解为富裕程度有先有后,以及先富帮后富的过程。各种非劳动要素按市场原则参与收入分配,也就提供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机制。这种分配制度的形成充分体现了收入分配的效率原则。

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理论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进展的。重大的理论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种生产要素按什么原则参与分配。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都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都提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 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由各自的生产要素市场决定。这样,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份额,不只是取决于各自的投入,更要取决于各自的贡献和供求状况,也就是以市场原则进行分配,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体现。要素按贡献和市场原则参与分配,可以充分激发各种要素的活力,从总体上说是符合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由于多种要素充分发挥作用而增加了社会财富,劳动者绝对收入也较前明显增加。这也是符合劳动者利益的。

二是,在各种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背景下如何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不同的人拥有的要素存在很大差别不可避免会产生收入差距。储蓄能力强的、技术水平高的、经营能力强的,致富能力也强。但是正如生产资料所有权可能混合一样,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也可能混合。就是说,劳动投入不仅涉及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的劳动,也包括不在生产现场但对生产起作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动,也包括企业经营者从事的经营活动,这部分劳动根据马克思理论也是生产性劳动。即使是直接劳动者,也不完全只是简单的劳动力支出,也可能拥有技术要素,也就是相当于人力资本的复杂劳动的支出。显然,如果把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报酬都计入劳动报酬,按劳分配为主体还是能够得到体现的。其前提是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复杂劳动得到更高的报酬,以体现技术和管理劳动的贡献。二是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三是不能忽视劳动的复杂程度不高的劳动者在企业效率提高中的贡献。如果这三个原则能够得到贯彻就可能在收入分配总量上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

三是,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的报酬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下如何克服贫富差距。撇开技术、管理等因素,单纯提供劳动的劳动者的报酬占比确实存在下降的趋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体现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按此要求,需要完善基本收入制度,人民群众在民生改善中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得到看得见利益,有更多的获得感。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突出权利的公平。其中包括: 从体制上堵塞以权谋私的漏洞; 反垄断行为,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上实现收入; 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要横向公平还要纵向公平,使低收入群体能平等地享用基本公共服务。其次,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改变长期认为的初次分配讲效率,再次分配讲公平的状况,明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第三,根据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作为谋生手段,劳动报酬的增长不只是限于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还应该包含其谋生要求的内容。谋生的范围就是必要劳动的范围。必要劳动的范围有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劳动者的必要劳动范围也扩大,相应的劳动报酬也有增长的趋势。第四,从社会主义的公平观考虑,劳动收入的差距主要由各自拥有的包括技术等方面的要素差异所致。因此通过教育公平等途径缩小各个分配主体所拥有的要素差距,从而使普通劳动者也能得到复杂劳动的收入,分配结果的差距也可能进一步缩小。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制度分析的任务,虽然也要分析和界定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性质,但是着眼点不是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斗争,而是服从于建设新社会的使命,寻求不同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合作发展的有效路径,寻求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种要素的所有者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的路径。目的是要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四、关于经济运行分析的创新理论

经济运行层面主要涉及资源配置方式和供求关系的分析。其目标: 一是效率,二是协调发展。这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相当长的时期中,经济运行分析的话语权一直在西方经济学那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扩展到经济运行领域。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就夺回了经济运行分析的话语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最初的理论进展是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指令性计划的取消,市场价格的放开,外资的进入,等等一系列改革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明显的效应是增强了经济活力,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进一步的理论进展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并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突破。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是回归到了市场经济的本义。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突出的是市场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不仅表现为市场自主地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同时也表现为市场调节信号即市场价格自主地在市场上形成,不受政府的不当干预。在实践中大力度推进了各级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的改革。

新的资源配置格局对政治经济学提出的新课题是社会主义的要求如何体现? 政府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新自由主义理论把政府和市场对立起来,以为搞市场经济就不能有政府作用,政府作用强大就不会有充分作用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对此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在市场经济前面冠以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有的,不是标签,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其标志就是政府积极发挥作用。强政府不一定是弱市场,强政府和强市场的协同恰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特征。所谓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和市场有明确的作用边界。对政府作用的领域,在不同的经济学家那里有不同的规定。有的主张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其中包括克服贫富两极分化,克服环境污染之类的外部性。有的指出,政府( 国家) 作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基石,其基本功能是保护有利于效率提升的产权结构。有的强调政府干预宏观经济,克服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之类的宏观失控。毫无疑问,政府的这些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都需要。除此以外,根据中国国情,政府还需要发挥的如下作用: 第一,主导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的混乱现象更为严重,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市场配置资源是否有效,前提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完善的市场经济不能自发形成,不能一放了之,政府必须承担起建设和完善市场的职能。包括建设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秩序,公平透明市场规则,同时还要承担好监管市场秩序的职能。第二,配置公共资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不能放大到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共资源配置是要满足公共需求,遵循公平原则,只能由政府决定。涉及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置,政府不只是进入,而且应该充分并且强有力地发挥作用。第三,推动发展。对于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推动发展理应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例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经济结构调整,生态和环境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等等,都需要政府的规划和引导。

二是,政府作用机制同市场机制有效衔接。政府作用不但不能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相冲突,还要相配合。一方面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机制; 另一方面必须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并非都要由政府部门生产和运作,有许多方面私人部门生产和营运更有效率,政府通过向私人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可能使公共服务更为有效更有质量,保护环境可利用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之类的市场方式。再一方面政府配置公共资源主要是政策路径,其中包括利用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公平主义; 通过产业政策和负面清单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政府调节宏观经济不是直接调节市场,而是对市场调节的宏观效应即价格总水平,就业总水平进行监控,在明确宏观经济的合理区间范围内国家不要随意出手调控,给市场的自主作用留出更大的空间。

显然,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是作为有机整体运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成功创造,既解决了经济运行的活力和效率,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将这种经济运行方式上升为系统性经济学说,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标志性重大成果。供求关系分析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方面。已有的经济学对供求关系的分析,政治经济学关注价值规律作用机制分析,西方经济学关注供给、需求同价格之间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分析。我国近期更为重视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体制及相应的改革分析,也就为经济运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开拓了新境界。30 多年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是在需求侧进行改革。其内容包括: 在微观体制上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突出市场需求导向,取消指令性计划等; 在宏观体制上明确转向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驾马车协同拉动经济增长,宏观调控也转向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总量需求调控。在此基础上,需求侧的着力点是完善需求管理,尤其是突出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实践中暴露的新问题是,转向了市场经济,只是靠需求并不能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这表明经济增长还需要供给侧发力。原因是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转向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增长还需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

首先是推动有效供给。结构性供给短缺和过剩并存是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产品的质量问题,技术档次问题,效率问题,服务问题,食品卫生问题,产品安全问题都反映结构性短缺。与此同时又存在无效和低端的产能过剩。这些供给侧的问题不能因为转向市场经济就能自动解决,需求也拉不动有效供给。因此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就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去库存、去产能就是腾出被无效和低端供给占用的资源增加有效供给。

其次是供给侧提供增长的动力。人们往往以为转向市场经济相应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就由供给推动力转换为需求推动力。因而供给侧的动力作用被轻视。实际上增长的动力,不仅有需求拉动,也有供给推动。在需求侧缺乏充分的拉动力时,更要供给侧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供给要素中,除了物质要素投入外,还有技术、结构、效率、制度等要素。在物质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方面的供给推动力消退时,不至于在供给侧就没有其他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要素投入的不足,创新驱动、结构调整、提高效率都可以成为新的供给推动力。实现路径就是结构性改革,主要涉及科技创新体制,精细化管理体制和激励性制度等。

第三是激励各个方面积极性,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的激励性体制机制。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侧突出的是市场选择,提供发展压力;而供给侧则突出经济激励,提供发展的动力。例如针对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需求侧靠的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供给侧则采取化解和优化重组的方式。再如对速度下行压力,需求侧采取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供给侧则是采取给实体经济企业减税减息减负,调动积极性的办法。目的是释放企业活力。

从体制及改革的角度分别研究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运行效率,反映中国关于经济运行理论研究的深入,将其成果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进展。综上所述,理论来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成功。其中包括了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等领域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将这些成功实践和创新理论系统性化就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动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中,新的实践及创新的理论会不断丰富这个理论体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11
一、引言在1960年初读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写出一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现在说来,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英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典型,马克思才能写出《资本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至今还不过四十多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离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还很远。现在就要写出一本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受到社会实践的一些限制。如今,五十多.........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探究研讨的作用和价值 1、有效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在之后的十五年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23-06-17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学理论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就法的概念、本质、产生发展规律、价值指向和作用等问题加以阐释的一套核心观念、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创新与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06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经济活动中,通过理性的思维运动,构成了一系列有关联的、有逻辑的计量知识体系,即会计理论体系,包括会计范畴、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它能够指导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做出贡献。随着经......
浅谈《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
发布时间:2023-04-3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又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立足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经......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10-2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9
一、以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永远值得追求的形态,也是实践中尚未完型也不可能完型的形态,因为这一形态一直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在思想观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是要以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什么是......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及其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具有明显的理论局限,并可能引发严重的现实问题。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这一新的理论范畴明确了基本经济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定性及其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回.........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3-07-2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相连、结为一体,体现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制度性安排,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对当年经济工作做出回顾和总结,对来年经济工作做出研究和部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演进的.........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之源
发布时间:2023-02-01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民族精神 论文摘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之“法治”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 在革命理论中,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状态,革命是一场奔向社会主义的运动。但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就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而这种制度的运行需要法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便应运而生。可以说,社......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发布时间:2023-06-23
" [论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时代意义 方法论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指在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3-02-15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 发展观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与培育
发布时间:2022-10-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法治的观点和方法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不断建设发展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3
文章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它具有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相适应、相辉映的实践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要科学认识六个问题或正确解决六种关系,即中......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23-05-22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扩大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加快政府体制改革的发展道路。 坚......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贡献述论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社会法是由自身部门法精神与品格而定,其价值取向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力求社会实质公正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等。社会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担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法学;理论体......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6
【摘要】“‘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地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好地坚持和丰富“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发布时间:2022-11-27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摘 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毛泽东、邓小平都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工程要适应国际的安全环境和.........
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 要】民主社会主义在近年来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有人说它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有人说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温和的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对激烈争论,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点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世界性法治的共性 在思考当代中国法治的特点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到中国法治与世界性法治的共性特征。法治是人类在商工文明时代发明的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它不同于农耕文明时代的国家治理方式。中......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解析
发布时间:2022-11-02
【摘 要】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为我国的革命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形成的,与毛泽东思想是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理论 构建 创新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通过并确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
发布时间:2022-09-04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中共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动构建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主要经历了倡导“摸着石头过河”的酝酿和开启阶段、“创新思维”概念正式提出的......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1984 年10 月,邓小平在评价《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指出,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22-12-05
1 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我国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建国初期便有西方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只是当时不称为管理会计。5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围绕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
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4-27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建设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论文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阐明构建和谐社会科学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对于全面建设......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社会建设;中国特色;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社会建设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对社会建设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入探索,则是由肩负着领导中国特色社......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改革开放,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也随着挑战。由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激荡,诸多非社会主义因素思想冲击着人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判......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2-12-1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基本特征 论文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标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主要由马克思方法论原则、社会主义社会......
试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建设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论文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阐明构建和谐社会科学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对于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开局
发布时间:2023-07-09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全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召开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社会主义与法治的关系上......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以来,“和谐社会”已成为人民口中经常谈论的词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前提的社会。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也就是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
以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析论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能力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社会组织是国家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职能,但目前无论......
浅析在改革实践中坚守和创新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理论
发布时间:2016-12-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论析
发布时间:2023-01-03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地位观;教育目标观;教育改革观;教育基础观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文章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的分析,......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现过程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现阶段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个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文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过程进行了再认识,认识到这一过程是个双向互动过程,是个由外入内的过程,是个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是个显隐结合、双管齐下的过程,认识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推进中国......
浅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4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经济 学 ;学理界定;内容体系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对......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发布时间:2023-07-03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首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充分体现人民意志,才能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始终为社会有序发展和人民充分当家作主提供有力保障。中国特色社......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文化保障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11-01
摘要:文化与社会治理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先进文化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现阶段我国社会文化保障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进程。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需要高度重视道德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作用,综合运用包括文化在内的多种社会治理工具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通过培育公民文化、重塑信任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等举措建立完善社会治理的文化保障体系。关键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文化保障体系;公民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历史境域:从特殊法理学到一般法理学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应当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话语体系,在此前提下需要建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尝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一方面要将党对执政实践的自我表达的话语体系以及解读性评价作为特殊法理学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当在历史事实、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之间建立某种平衡性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终结论角度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乃至社会主义法治本身也是历.........
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税收学科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7
本文学科、科学的含义较多,这里将学科界定为: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科学界定为: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其......
构建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1)
发布时间:2013-12-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他的贡献率远远大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贡献率。因而,人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建立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势在必行。但我......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共识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6
一、讨论后形成的共识 从总体上讲,我们的讨论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大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法律体系、法学体系等问题作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讨论的关键词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律体系、......
论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3-06-05
" 论文关键词:南方谈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 论文摘要: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大力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破除了对改革开放“左”和“右”的......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3-19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结合 发展规律 论文摘要:新民主主义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科学成果,从其形成和发展的看出这种“结合”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过程......
在“90后”大学生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15
“90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前途与方向。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接受、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简析
发布时间:2023-07-13
" [论文关键词] 中国特色; 民主制度; 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初步具备成功基础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模式和中国特色民主发展模式,中......
创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发布时间:2017-06-08
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得如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使之成为不断.........
浅析对结构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3-07-27
结构主义理论是由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创立,起源于普雷维什及其拉美经委会的同事们在20 世纪50 年代所做的研究工作,因此也称拉美经委会学派。普雷维什的代表作《外围资本主义: 危机与改造》一书原著于1980 年出版,中文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能否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直接决定了能否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我国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过于教条式的理解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邓小平理论—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工作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行动指南,维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宽领域开展交流与互动,做到资源共享;充......
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24
" 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跨越“卡夫丁峡谷”;破解历史难题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历程中,跨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卡夫丁峡谷”,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道德体系 构建 论文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原有的道德体系受到了冲击,重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十分必要。我们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坚持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体系
发布时间:2023-05-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浅析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3-05-08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当代中国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极端演化与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以来,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
中国特色定罪论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11-15
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是在继承苏俄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它由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要件四个要件组成......
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企业本质特征的观点,认为是企业体制创新的理论基础;其次简述了西方分享制和我国“鞍钢宪法”的现实意义,然后系统地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自主联合......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1
法治道路的选择对于一国法治的实现至关重要,对我国也不例外。世界各国的法治道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既有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模式,也有自下而上的社会自然演进模式;既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发展模式,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1
1 依法治国的提出 依法治国这一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江泽民同志曾说: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1996 年3 月召开的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组织创新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摘要: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加快农业第二次飞跃,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理论依据,组织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建议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村 经济组织 创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进程
发布时间:2023-05-21
一、前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经济理论的探索进程又拉开了全新的篇章。自那以来,基于我国自身国情的市场经济理论的雏形初现,并最终完善为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的体系。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
探究社会主义经济正义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6-07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崇高和永恒的价值理想,又是一个与特定的历史境遇和任务相关的时代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贫富差距扩大化和各种社会现实矛盾的突显,经济正义则愈来愈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热门话题和现实课题,构建......
谈以创新为体以创意为用构建特色创业工作体系
发布时间:2016-12-16
一、创业成功的案例 李珊为我校( 北京服装学院) 少数民族服饰专业研究生。她在2009 年创立了设计师品牌Sous le vent 在风中,主营帽子、围巾,材料以真丝、羊绒为主,饰以手工刺绣等传统工艺,产品风格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满足东方......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 当代形态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宣言书
发布时间:2014-07-02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亿万民众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石,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统筹推.........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发布时间:2023-02-05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本质区别,在民主观、国家观、对待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目标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创建中国特色空中交通管理理论体系-管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5
【摘 要】本文提出了我国空管体制改革的思路,揭示空管体制改革的必然性与紧迫性,研究提出制度完善、运行顺畅、技术先进、用户满意的中国特色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空管理论提供指导。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 空中交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内涵特质和发展趋向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是植根于中国国情与实际,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体现了人权发展普遍意义上的共性,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阶段意义上的个性,具有理念上的超越性与制度上的适应性的有机统一,内涵上的发展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目标上的人民性与标准上的规律性的有机统一,原则上的普遍性与方法上的灵活性的有机统一。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析社会主义消费伦理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6-08-11
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消费环节,具有抑制或刺激社会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众所周知它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伦理意义,是......
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15
" 论文关键词:构建 和谐社会 内涵 意义 途径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它的内涵科学、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多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的思考(5)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要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规范做法,尽快研究制定企业信用建设基本制度。主要包括:界定和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和企业信用活动,制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规则,制定企业信用......
文化体制创新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是时代的需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运用文化引领、凝聚、推动功能,牢固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思想新举措,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打造优秀的文化主体,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关键词: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教学撷萃
发布时间:2023-04-22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的教学离不开历史视角,只有从历史的视角去实施历史的教学,才能让看似生硬的思想政治知识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高度认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育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中国特色的背景,有多党合作的过程......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05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30年的持续转型变迁,经历了重建生活、再创历史,我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巨变。中国社会学有幸与这一历史性过程相遇,赢得了学科发展的“大时代”。在中国社会学的学科本土化和中国化的巨幅画卷中,社会学理论得以展现......
浅析“规范法律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的过程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完善的立法对于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意义重大,但立法绝非......
谈行政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征(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过程中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它的贯彻执行对于监督、协调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行政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对行政法深层次的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
浅析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当前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不断增多和日趋激烈的处境下,更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文章以厦门市海沧区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为例,分析其不足,总结其实践,以期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
中国建构新政治经济学的实质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10
中国处在世界经济结构大转型和国内经济格局大洗牌的历史转折期,迫切需要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引导,掌控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动态,这是直接关系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人民的福社以及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的重大事件。综观中国政治经济学讨论的......
简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2-04
党的十八届四全会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在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勾勒了未来法治中国的总蓝图,并对法治中......
浅论建构主义理论看现代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07
"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师教育方面,建构主义思想及其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专业化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以及教师教......
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要:为帮助大家书写植物保护相关论文,查字典范文网为大家带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论文,希望您能提出更多好的想法!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传统建设发展道路理论到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
简析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2-12-25
一 、构建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体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途径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受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思政课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的实效性远未达到预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话语体系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工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