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法学理论论文(1)

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法学理论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01:13:20
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法学理论论文(1)
时间:2023-03-13 01:13:20     小编:

文章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它具有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相适应、相辉映的实践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要科学认识六个问题或正确解决六种关系,即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与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法学的科学性(化)与实践性(化),法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判断法学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与理论坐标,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与学术流派的多样化。

1995年我和刘升平先生曾合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①a]。在那篇论文中,我们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亦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命题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并从方法论和基础理论上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理论变革和学科建设的指导意义。

我们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的命题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简单套用或折射,更不是为了追求时髦而给中国法学涂上一层流行色,而是基于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对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伟大的实践指向的把握,对当代中国法学的历史使命和世界意义的反思和前瞻而提出来的。最近几年,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观和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5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和我国法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用法学研究的成果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法学界比较普遍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动,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重心和热点之一。

同时,在探索中也遇到了一些重大认识问题,出现了一些学术争论,从而产生了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必要性。笔者就此形成了如下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法学界同仁交流。

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者说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 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那么,如何理解“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呢?与前些年法学界对此问题的认识比较,现在的认识深化得多了。

“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法学的本质规定。我国的法学必须是社会主义的,即必须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为社会主义服务。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呢?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b]这个概括十分深刻,极富创造性。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和标志在于根本目标要通过根本任务实现,根本任务是实现根本目标的途径,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目标所在;唯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归结于社会主义本质,而且置于首先和主要的地位,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杰出贡献。 既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那么,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就必然是、必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江泽民同志指出,确立以经济为中心,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牢牢地把握这个中心,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正是根据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概括,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来抓。我们的法学要适应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必须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习惯,切实把研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

既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那么,改革开放就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因为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实行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

”[②b]近二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了发展生产力,在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还必须对外实行开放。

对外开放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更有必要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借鉴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以加快建设和发展。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路。

法学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必须与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为改革开放提供有效的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市场经济新秩序作出科学的论证和符合实际的设计。为此,法学研究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议论上,而是要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大法学自身改革的力度。

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生产力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明确劳动者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扩充劳动者的主体权利和自由的空间,激发劳动者的主体精神,落实劳动者管理企业、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的权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机制。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央也强调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法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就必须深刻认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扬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必须全面把握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立法作出科学的论证和切实的设计。

既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那么,判断改革功过得失的根本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的法学也必须以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判断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优劣的根本标准。

也即,判断法学观点、法学理论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或是不是为社会主义需要的,归根到底就是看它符合还是违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是否拥护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否赞成和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切不可用过去头脑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一些不正确的理解和观念作为衡量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

否则就会把改革说成搞资本主义,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去批判。 “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法学的基本规格。

它包含三个基本方面。 第一,我国法学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

在研究重心上,应当以研究自己的法律问题和法制建设为主,即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制建设和现行法律为主;在研究指向上,其起点、重心和归宿都必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只有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主要内容,以科学论证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价值目标,我国法学才能真正具有中国特色,才是中国人自己的法学。

第二,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必须体现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时代精神。

法学要体现中国特色,必须紧扣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必须弘扬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精神。 第三,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必须继承中国优秀法律文化传统和中华法系具有生命力和再生力的民族精神,确立我国法学自己的民族品格或民族性,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自立于世界法学之林。

当然,中国特色不是关起门来自我封闭。我国法学已经摆脱了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正在昂扬地走向世界。

这才是中国法学应有的时代特色。

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与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多年来法学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也是一个在理论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并得以逐步解决的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法理学沿着正确方向开拓前进的保证,也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所必须解决的前提。

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表现为坚持作为法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再次,要完整、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继续清除附加在马克思主义之上的错误观点,克服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马克思主义作教条主义理解的偏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同时,还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法学的希望和生命力所在。 坚持与发展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在当前法学界和整个理论界,这个问题是以如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的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同志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榜样,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在法学研究中,不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没有资格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更没有资格说“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就是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对怀疑、否定、诋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毫不留情地进行斗争,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法学中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践中应用和检验,并加以完善和发展;就是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以夺取革命和建设新胜利的政治勇气和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理论勇气,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观点,发展新理论。

正如邓小平所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必须精心学习、深刻领会、广泛传播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并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法学领域的每个方面,开创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根据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新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民主法制思想。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直接指导思想,是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直接思想理论基础。

对此,必须形成共识。但遗憾的是,在阐述法学基本原理和民主法制建设时,却存在着对邓小平理关注不够、以至忽略的情况。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许多内容涉及法学和法制建设的基本问题,属于法学的基本原理,但在法学著作中未得到系统传播和充分论述。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原本一脉相承,是统一的科学体系,但在教学和研究中却存在着用马克思主义的前几个发展阶段的某些结论限定或淡化邓小平理论阶段的科学论断,忽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的情况。

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法学的实践性与科学性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学的实践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法学的实践性有这样三重含义: 第一,法学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活动和知识体系,其本和源是包括法律实践在内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法学的生命所在,离开社会实践,法学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法学的理论观点来源于实践,又需要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十余年来,法学研究的重大理论成就之取得都与实践的大背景紧密相连,我国法制建设的实践构成了法学的“本”和“源”今后,我们将继续科学地总结和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实践理性。

第二,法学的价值在于为实践服务。法学的实践性要求法学家必须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开展研究,把法学研究的重心切实转向经济建设,就如何用法律引导、规范和保障经济建设,提供丰富、科学、及时而富有效益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同时要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我国改革开放荷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面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深层性和迫切性的问题和矛盾,开展综合研究,为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提供理论论证和决策依据。

第三,法学的发展有赖于实践的推动。恩格斯说过,工业对科学需要要比几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法学。我国近二十年来法学繁荣的景象当归因于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践的需要和推动,归因于经济体制改革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变革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

实践需要法学,也解放和推动了法学。 法学的科学性首先是指法学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一般表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法学的科学性和科学精神,就是强调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冲破禁区,克服僵化观念和陈见。

科学不承认禁区,在科学面前不应该有任何禁区。然而,50年代中期以后,历次政治运动中法学都是重灾区,法学领域的政治禁区和学术禁区多有。

我国法学是面对着一系列禁区来到新时期的,同时也是在冲破禁区的斗争中恢复和发展的,法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始终伴随着解放思想、突破禁区的斗争。法学的大多数研究成果就是解放思想的成果。

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的学术环境越来越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在科学研究中仍存顾虑,不敢针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发表新见解,不敢争鸣和创新,有的甚至认为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危险而改行。这是不正常的。

法学的科学性其次是指法学反映客观规律的自觉意识和能力。科学的本质在于揭示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提供正确的理论和方法。

强调法学的科学性,意在推动法学致力于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以克服主观唯心主义和主观意志论。法学对客观规律的探索首先是对经济规律的探索。

因为法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法律只有与经济规律一致,才能有效地发挥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我国经济正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两个转变的实现将极大地解放和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两个转变是前所未有的改革,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尚不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强调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法学只有科学地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才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才能为市场经济立法和整个法制建设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和论证。

不仅如此,法学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同时,还要认识其他属于法律调整对象的规律,如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法学的科学性还包括理论素质。

科学既是认知活动,也是知识体系。理论是科学的重要标志。

没有理论,没有理论体系,科学是不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在于有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

在这种意义上强调法学的科学性,就是要注重法学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理论建设是法学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科学的思维;没有理论的更新或历史性飞跃,就没有法律思想和法律观念的深刻变化;没有科学的法学理论,就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和法制观,也就没有自觉的法制建设。在理论建设中,基础理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基础理论研究是保持法学研究后劲的重大措施。

法理学作为整个法律现象的最为一般的、最为抽象的理论表达形式,对整个法学和法律实践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指导意义。法理学的理论研究状况对于我国整个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实践都具有重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实事求是地说,与哲学、史学、经济学等学科比较,我国法学自身的理论素养还较为欠缺,在很多根本问题上甚至在一些常识性问题上,尚处于有观点而无理论的状态,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主题论域和学术传统。而且由于没有彻底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许多研究尚处于浅层次的论断或武断上,缺乏严密精巧的理论论证。

今后,法学研究要加强理论建设,努力建构既有严整的理论逻辑,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凝重的历史感,并可以和世界法学平等对话的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法学的实践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正是法制建设和现代化的实践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课题,促使法学家思索和创新;正是法制建设和现代化的实践为法学理论工作者提供了应用、检验、修正和完善法学理论的广阔场所,推动法学的科学化;也正是由于法学不断走向成熟,走向科学化,才使法学对实践的指蹈作用不断加强。

四、法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 本土化和国际化是近年来法学研究中两个颇有热度的理论指向。持本土化指向的学者号召法学界充分重视和利用中国自己的法律文化资源,对博大精深、影响久远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作出新的发掘、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扬弃之,对那些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富有生命力和再生力的积极因素进行科学化梳理和现代化改造,使之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民族要素和历史因子。

持国际化指向的学者号召法学界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国际化、世界化、一体化的趋势,顺应国内法与国际法衔接、经济法和民商法以及其他一些法律日益国际化和世界化的趋势,推动法学扩大开放、增加交流,大胆地借鉴和吸收国外法学研究中的有益因素,使法学及早“脱幼”。 法学的本土化研究和法学的国际化研究都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法制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构成和明显标志。中国古代法制文明中有许多超越时空、具有普遍价值的因素。

例如,注重法律的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社会和谐,善于通过人文精神对社会成员心理和观念世界的整合与引领,来维系和范导整个社会;注重礼法互补,主张德治与法治并存,强调明德慎刑;注重法律的教育功能,主张以法为教,强调法律的任务不仅是“禁暴惩奸”,而且要“弘风阐化”,“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注重治国者、执法者的道德品质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张为官者、执法者要清正廉洁,光明正大,发挥倚吏为师的榜样作用;注重法律的综合意义,主张对法律条文和典籍从天理、国法、人情的有机结合上予以解释和注释,法律的实施也不是就事论事;注重变法促进,强调通过变法革新来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诸如此类因素多得很,它们所包含的真理意义和价值意义即使在今天仍未褪色。

对中国法律文化丰富的资源,我们重视不够,开发得不好,倒是有些国外的学者给予了高度重视。日本人曾说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这种现象不该在法学研究中重现。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在梳理和甄别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和扬弃,把那些能够与科学、理性、民主、自由、公平、人权、法治、和平、秩序、效率为内容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文化遗产汇入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和知识系统之中。

进入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①c]党中央也一再强调,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指导思想和党中央据此制定的方针政策不仅从根本上回答了对外开放政策能否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清除了这一问题上“左”的思潮,而且对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有邓小平理论作指导,有党中央的方针作政治保障,法学恢复之初法学界就以吸收人类法制文明优秀成果,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和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态度和历史责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进行开放式研究,大胆引进借鉴国外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有益经验,为立法机关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的法律技术和法律规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选择方案,为法学学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观点和经验。

文明从来就是积累、借鉴、交流和升华的产物,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当代世界,开放交流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的发展同样证明了这一真理。

现在,法学界强调法学研究要国际化,要加强对国外法学思潮和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评价和借鉴,这对于繁荣我国法学理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法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是法学继承发扬优秀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必然结果,因而法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加强本土化研究,外国的法制文明成果才能与本国的优秀法律文化相结合,才能根植于中国法律文化的土壤。本土化不是夜郎自大、闭关锁国,也不是“中体西用”;国际化不是照抄照搬,更不是“全盘西化”。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把法学本土化研究的指向和优势与国际化研究的指向和优势结合起来,把包含民族优秀法律文化传统、反映当代国际法学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带给世界,带向21世纪。

五、判断法学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与理论坐标 法学是一门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法学研究要讲政治,要经常注意划清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问题的界限,特别是要注意分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等重大问题上的是非界限。

这是法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要划清界限,就要有正确的标准和坐标。

这标准从根本上说,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个坐标就是邓小平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但用什么样的实践作标准来检验法学理论呢?那当然是亿万人民群众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的社会实践,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是社会主义中国不怕压、不听邪、巍然屹立在国际社会的实践。也就是说,是宏观的实践,带有历史意义的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可以作为划清界限的理论坐标,这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总之,它是在实践中提出、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的理论。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①d]由于邓小平理论本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所以,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坐标,与以实践作为标准,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鲜明特点之一是,它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同志对右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斗争旗帜鲜明,对“左”的思想的批判最有勇气。所以,用邓小平理论作为判断是非的坐标有着现实的可操作性。

在用邓小平理论作标准划清界限时,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邓小平理论,不能对邓小平理论采取实用主义,各取所需,为我所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掌握其理论精髓和基本原理,并用来指导研究工作,规范学科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一再说明,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真伪对错的标准和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判断理论是非利弊的坐标是一致的,不能抽象地肯定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却同时不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坐标来划清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大是大非。

六、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与学术流派的多样化 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央在文化领域实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针。这一方针是党的“双百”方针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

它一方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另一方面强调了支持学术上、艺术上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和竞赛,使不同学术观点、不同艺术观点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方针完全适用于作为文化事业组成部分的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使命是由其“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一重要功能所决定的。

为了发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积极作用,人文社会科学必须保持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必须有新的长足发展。贯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就是保证和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

法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在法学领域,“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前提是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或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多元指导思想之一的错误言论和错误倾向,对淡化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思想认识问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在指导思想上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搞多元化。这既是由法学的党性和人民性所决定的,也是法学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要支持百家争鸣,倡导学术自由,促进思想解放,形成更加民主、平等、活跃的学术环境。要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切磋,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心平气和的对话,以助长学术进步,推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具有不同认知兴趣、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理论风格的法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不同学术流派的生成、存在和发展,是法学繁荣的标志,也是法学进一步繁荣昌盛的动力。在我国,由于历史上缺乏民主和法制传统,建国后相当长时期又极不重视法制,由于没有法制实践的需要和推动,致使我国法学、特别是其中的法理学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基础很差,仍处于相当年轻、相当幼稚的状态。

法学对实践的指导功能明显疲软,中国法学还没有明显的学派分化,这些都是学术繁荣程度不足的表现。为了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法学研究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理论勇气,对于一切可以成为研究对象的问题进行学术上和政治上的认真负责的研究。

要引进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参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学说和理论体系,要扭转目前存在的研究方法千篇一律,分析视角和思维模式相互雷同,教材和著述体系如出一辙的状态。要鼓励法学研究人员在努力探求客观规律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同志式的讨论,经过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那些经得起实践检验和认知证明的不同学说和学派得以形成和发展。

不同学说和学派的存在和发展,是法学繁荣的标志和动力。切不可危言每一种学说、学派都是一种所有制在理论上的表现,每一种所有制都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学理论,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不同学说、学派的存在说成是“多元意识形态”现象。

如果断言每一种法学流派背后都有一种所有制为基础,那么,在当代西方国家,同时存在着数十种法学流派,就该有数十种所有制存在。这显然是荒唐的想象。

如果硬说每一种学说、学派都代表一种政治意识形态,那么,党中央鼓励艺术上、学术上各具特色的流派百花竞放、共同繁荣,就难以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宪法原则就无法贯彻落实。 ①a 原文发表于《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4期转载。

①b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②b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

①c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①d 《江泽民同志致悼词》,《求是》1997年第5期,第1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法治是社会主义的底线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4
一、法治的意义追问 什么是法治?让我们从几个事例说起。 美国的“查尔斯河桥案”。1785年,一家公司在波士顿的查尔斯河上造了座桥,收取过桥费,1828年,另一家公司在查尔斯河上又造了一座桥,做同样的买卖。1831年,前者将后者诉之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育权利文化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下,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将坚持民主法治作为必须......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发布时间:2023-06-23
" [论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时代意义 方法论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指在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改革开放,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也随着挑战。由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激荡,诸多非社会主义因素思想冲击着人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判......
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24
" 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跨越“卡夫丁峡谷”;破解历史难题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历程中,跨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卡夫丁峡谷”,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论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2
论文摘要:宪政发源于西方的事实,使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宪政面临诸多理论问题。宪政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贡献,但可以与社会主义兼容。宪政追求一个最根本的价值,即用宪法来划分和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共识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6
一、讨论后形成的共识 从总体上讲,我们的讨论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大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法律体系、法学体系等问题作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讨论的关键词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律体系、......
论社会主义宪政(2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4
(三)形式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应有之义尽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面对实质宪政和合法侵犯时态度迥异,但两者在对待非法侵犯方面没有什幺本质区别,形式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应有之义。在新的社会形态确立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都面......
论社会主义宪政(2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09
[55] 《列宁全集》第35卷,245页。[56] 《列宁全集》第37卷,73页。[57] 同前引[55],486页。[58] 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26页。[5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21页。......
论社会主义宪政(1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4
另外,社会主义将建立一种全新的民主制度,使人民的意志在法律中得以体现。从奴隶社会始,国家权力经历了从所有权与行使权合一到逐渐分离、国家权力所有者从单个主体到多数主体乃至属于全体国民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国家权力同时向......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2
近年来,宪政建设成为我国学者广为关注的热点。学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强势关注,学者纷纷着书立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研究宪政,观点有七种之多,[37]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又有三种。一是侧重从民主的角度界定宪政。早在1940年毛泽东便......
浅析以创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16-12-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也在构建中。根据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5
近年来,宪政建设成为我国学者广为关注的热点。学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强势关注,学者纷纷着书立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研究宪政,观点有七种之多,[37]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又有三种。一是侧重从民主的角度界定宪政。早在1940年毛泽东便......
论社会主义宪政(11)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05
(三)形式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应有之义尽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面对实质宪政和合法侵犯时态度迥异,但两者在对待非法侵犯方面没有什幺本质区别,形式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应有之义。在新的社会形态确立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都面......
论社会主义宪政(1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9
其次,宪政是标识社会主义特征,建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环。政治文明这一概念,马克思在论述执行权力、集权制和等级制时曾提到,但并未详细论述。《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认为,政治文明是由国家构成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一般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主题
发布时间:2016-08-10
经济学具有阶段性的特征,眼观经济学的发展,从古典的经济学到现代的经济学,再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经济主义,都深切的反映了经济学的特征。中国经济体系在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3-02-15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 发展观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要] 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本文试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定位出发,针对农村中突出和集中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全法律法规,......
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 要】民主社会主义在近年来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有人说它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有人说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温和的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对激烈争论,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03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经历了中国特色概念的提出、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理论体系成熟三个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
论民主与法治社会中的德治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6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
试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6
【内容提要】国家赔偿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对国家责任的肯定与确认,我国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执行。本文就我国国家赔偿法所具有的特色进行......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助推器”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司法调解概述 (一)司法调解概念辨析 司法调解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我国,司法机关通常是指法院、检察院,在处理刑事案件时参与司法活动的公安机关,以及负有监管职责的监狱。因此,广义的司法调解指司法机关对有关民事纠......
建构主义:一种科学社会学方法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 本文回顾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考察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与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下的相关科学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来看,建构主义是方法论相对主义,即所有知识形式都应以同一方式来对待而不是所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现过程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现阶段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个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论析
发布时间:2023-01-03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地位观;教育目标观;教育改革观;教育基础观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文章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的分析,......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能否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直接决定了能否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我国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过于教条式的理解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法律国家主义评析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4
我国的传统法文化是典型的公法文化,具有浓厚的国家崇拜色彩。在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国家祟拜观念被创造性地转换成以国家为核心的“新传统”法观念,本文称之为法律国家主义。世纪之交的中国正走向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法律......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点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世界性法治的共性 在思考当代中国法治的特点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到中国法治与世界性法治的共性特征。法治是人类在商工文明时代发明的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它不同于农耕文明时代的国家治理方式。中......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是在学习和推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伴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而提出、深化,又以自己的特色验证、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总结有中国特色会计研究的过去和现......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会组织法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国会是人民的最高代表机关,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会是唯一有立宪权和立法权的机关。 国会决定国家的对内对外基本政策;决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国防和安全计划;决定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主......
社会性别的法律建构及其批判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性别等级是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由男权文化不断解释与不断塑造的结果,社会性别这一概念是探求这一原因最好的分析工具。 原初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成为家庭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分野。在公共关系中,男人在自利心的......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1
1 依法治国的提出 依法治国这一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江泽民同志曾说: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1996 年3 月召开的八......
浅谈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社会建设;中国特色;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社会建设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对社会建设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入探索,则是由肩负着领导中国特色社......
论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发布时间:2023-05-08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文化观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在文化和政治领域也必然出现全球化。在全球化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全球化对文化领域的影响,即我们的文化建设所面临......
再论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作者:李景鹏 1995年我曾经在《天津社会科学》第三期上发表过一篇关于利益结构变化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文章。文章对比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利益结构变化的情况,并重点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利益结构的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后......
宪政主义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简介: 从联邦宪法的制订开始,美国政治思想和社会倾向一直分为两大派:民主主义和自由宪政主义。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学术交锋,整个美国历史都贯穿着这两大派别的竞争与妥协。一开始以杰弗逊为代表的民主主义和卢梭一脉相承,主张人......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基础;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关键词】依法......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23-03-27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构建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开局
发布时间:2023-07-09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全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召开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社会主义与法治的关系上......
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要:为帮助大家书写植物保护相关论文,查字典范文网为大家带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论文,希望您能提出更多好的想法!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传统建设发展道路理论到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22-12-05
1 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我国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建国初期便有西方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只是当时不称为管理会计。5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围绕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2-12-1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基本特征 论文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标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主要由马克思方法论原则、社会主义社会......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文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过程进行了再认识,认识到这一过程是个双向互动过程,是个由外入内的过程,是个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是个显隐结合、双管齐下的过程,认识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推进中国......
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邓小平理论—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工作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社会控制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社会控制的手段,是指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总称。社会之所以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关键在于社会掌握了各种有效的控制手段。这些手段主要包括经......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特征及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在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构建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需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要具有广泛性和社会的认同性。文章首先给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在我们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27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 经济 体系;创新论文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三、法律回应性中的过渡性特征和实践品格 前面提到,当代西方法学在回应社会时“缓慢而又艰难”,也说明了每一种法律法规在回应社会以后向传统法律门类转化的过程也将更为漫长。这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前提:即回应性的法律在完成对社......
再论当代中国的判例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6
笔者在1987年出版的拙作《比较法总论)一书中论述过当代中国的判例问题。①1992年又在《中国法学》杂志上就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②主要观点是:中国不应采用判例法制度,它不适合中国现行政治制度;中国并没有长期和牢固的判例法历史......
构建和谐社会与劳资关系法制化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9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在社会发展上却出现了一些相当不和谐的问题。在这些不和谐当中,劳资冲突与劳资矛盾已经成为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最突出的因素。据统计,近几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剧增,仅经劳动仲裁庭受理的......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行动指南,维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宽领域开展交流与互动,做到资源共享;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
发布时间:2022-09-04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中共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动构建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主要经历了倡导“摸着石头过河”的酝酿和开启阶段、“创新思维”概念正式提出的......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贡献述论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特点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公有制理论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统一。 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浅谈和谐社会的法律消费体系构建 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要:法律是由政府为广大纳税人提供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公共产品。“享受法律,消费法律”应当是现代公民崇尚的法治新理念,也是现代文明社会“法治化生存”的新模式。在公民法律消费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消费体系......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政法机关执法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政法机关历来重视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执法现状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原因在于政法机关没有很好地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政法制度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治国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发布时间:2022-11-27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摘 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毛泽东、邓小平都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工程要适应国际的安全环境和.........
论调解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30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关于“司法审判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已经成为一些法律界代表们热议的话题。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掌握建设和谐社会与调解制度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创新调解......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10-2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 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法学评论》编者按(1991):本刊向以鼓励争鸣、繁荣法学为宗旨。该文所提的观点,仅为作者的一家之......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8)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53] 王晨光教授从现代法治对法律良性双向运行模式的要求出发,强调了法律可诉性作为法律特征的必要性。其中,作者举例说明了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一系列“权益保障法”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中大多数条文不具备规范性和可诉性。参......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9)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27
[63] [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第1版,第201页。又参见[联邦德国]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王炳文、燕宏远、张金言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1月第1版,第585页。 [64......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世界竞争将会围绕控制信息与知识而展开。正如有人所指出的,由于知识成为了首要的生产力,并对于生产能力来说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商品形式,因此,它在世界权力竞争中已经是、并将继续是一笔巨大的、也许是最重要的“赌注”和争......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7)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1
这里之所以称为法律的“维新”(Reform)而不是法律的“革命”(Revolution)[44],旨在于于动辄“改天换地”的国度里强调这种法律变化对传统法律的继承性;甚至可以说,其仅仅是量上的变化,尚不关涉到法律本质。其实,自19世纪末开始的......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7)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2
第五,提倡法律理论的创新,并与传统理论加以融合。如前所述,传统法律所面临的挑战是知识社会所引发的,那么,要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就得对传统法律理论进行改造与创新。例如,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雇佣资本”的现象改变了过去“资本雇佣......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0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存在商......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10)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77] 价值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外在价值,即功用价值,是指某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效用;其二是指内在价值,即本身具有的优异特性,是用以衡量同类事物高低贵贱的标准。参见张岱年:《论价值和价值观》,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3
一、中国改革理论的检讨 伟大的变革需要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加以指导。因为,任何一种制度的变革首先都有是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物质的、实在的世界的变革不过是人们思想观念变革的外化。 同样,任何一种制度的变革都需要理论的......
中国法律解释现代化构建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要]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适用法律,而目前的法律解释呈现出“立法化”倾向。中国的法律解释的现代化应该一元多级化,不是各级法院而是各级法院的法官对具体案件作出的具体性解释。 [关键词]法律解释 司法解释 法律解释现代化......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5)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0
——1997年(平成9年),将放送权和有线放送权改组为公众送信权,创设了送信可能化权; ——1999年(平成11年),增加了有关回避技术保护手段的规制,对权利管理信息改变的有关规制,创设了转让权。 这些修订,大多数都是......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5)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3
那么,法律所追求的内在的、本质的价值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能够引起无数的法学家和思想家都在不断思索的命题。而对于回应型法律来说,其内在价值在于实现“原初权利”或称“初始权利”(the original right)。事实上,这是一个“提供了人......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司法制度能动作用的发挥所依靠的是人,因而,回应型法十分强调执法者的素质。这不仅是因为上述三种司法手段的运用本身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技巧;更主要的原因是:尽管知识社会法律变革对旧制度来说是一种超越,但执法者却不能没有传统法......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9)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0
[23]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黄平校,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33页。 [24] 诚然,承认这种趋势对我们是痛苦的。因为“全球化的含义实际上意味着西方就是标......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8)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⑧] [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41页。 [⑨] 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将解放自然或技术作为解放人的必要条件。《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没有收录“法兰克......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4
法治是一门实践的艺术。[59]从某种意义上讲,法治是一个社会的、实践的概念。因为规则在本质上依赖于社会场合和重复性的人类行为。[60]无论是被认为业已建成法治的社会,还是正在走向法治的社会,都会面临一些具体场合下的特殊问题。也就......
谈行政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征(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过程中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它的贯彻执行对于监督、协调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行政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对行政法深层次的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
当代中国社会的法律治理与评价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8
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法治(法制)建设运动,而是与中国新一轮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以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综合现代化运动结合在一起的。在其中,中国法律既经历着一场革命......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之源
发布时间:2023-02-01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民族精神 论文摘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
简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2-04
党的十八届四全会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在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勾勒了未来法治中国的总蓝图,并对法治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礼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着重要传扬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婚礼的独特性也成为许多国家借鉴和比较的一项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对比中西婚礼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来讲述我国特色的婚礼文化。 【关键词】婚礼;中国特色;文化......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23-05-22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扩大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加快政府体制改革的发展道路。 坚......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在之后的十五年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论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23-02-03
" 【内容提要】本文从历史角度扼要分析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回顾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确立过程。从四项基本原则入手,说明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区别于资本主义依法治国的本质特征;以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为内容,论述了社会主义依法......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1]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7
五、传统资源的再生与再造 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场变化不但波及并且改变着乡土社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这一社会内部生发出来的。令人惊异的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初期,不但农村走在了城市的前面,而且......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6
【摘要】“‘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地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好地坚持和丰富“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