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公社制度终结后的浙北农村政治与经济

公社制度终结后的浙北农村政治与经济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9-20 00:49:56
公社制度终结后的浙北农村政治与经济
时间:2022-09-20 00:49:56     小编:

" 如果我们把70年代中期的公社看成是当时农村社会的存在方式,那么,改革开放就是对这种存在方式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它使农村由公社向村落传统复归,浙北农村发展就起始于对公社制度的否定。但是,复归是有限的,农村没有退回到传统的村落中;否定是局部的,公社的很多东西溶入到新的体制中,并给农村的发展打上了自己的印记。

农村因而超越了传统的循环,现代化有了崭新的起点。

一土地与农民

土地问题是农村社会中最重要、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构成农村社会的一对基本关系,它制约着其他各种关系,甚至影响着农民的情感和村落文化。

农民眷恋土地,不少人放弃迁居城镇的机会,必甘情愿地把家安在村落中。传统农民的选择是导致土地的人口压力过重的原因之一。

土地改革均分了土地,但没有改变传统的土地所有制度;农业集体化彻底废弃了土地私有制,并按理想模式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

单纯的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历史上早已存在的人口压力过重的问题,由于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和选择单一发展农业的模式,这一问题在公社时期尤其突出。

公社尽了极大的努力解决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但是美好生活的许诺在实践中演化为年复一年的持续的贫困,与充满希望的语言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没有希望的田野。

生活的现实影响着农民的土地观念,而观念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现实。在这里,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维度。

1956年春天,浙北的农民交出珍藏着的土地证。很难厘清每一个农民的真实动机,但可以肯定的是,农民自己把土地证送到了高级社。那些最保守的农民时时做着退社的迷梦,甚至采取破坏合作社的行动。至少到60年代初期,我们还能遇到这样的农民。如果那时终结公社,其结果很可能恢复土地私有制,因为那时农民中存在着强烈的恢复私有土地的欲望。

一场持久而深入的革命教育了农民,使他们渐渐打消了“还我土地”的念头。因为不管当时土地公有过程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土地私有已不再可能。

时间的推移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批怀恋着土地的老年农民渐渐退出了农村的社会生活舞台,公社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土地没有什么感情,其中的有些人甚至厌恶土地。年轻的农民所思虑、所向往的不是获得土地,而是脱离土地。城镇生活如此强烈地吸引着耕耘土地的农民,以致于有人说:“只要让我离开土地,即使到城里扫垃圾,我也愿意。” 公社解体了,农村的集体制度没有解体。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保存了下来,是公社的极其重要的制度“遗产”,更是后公社时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与传统的土地私有制相关的各种问题、矛盾与冲突不再会重新出现,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旧制度不再可能复归。就此而言,传统村落的循环被超越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会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走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党政权力

传统农村以“一盘散沙”而著称,人民公社以高度集权而闻名。改革意味着部分地还权于农民。

生产队曾经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基础,改革使生产队部分地或全部地放弃了农业生产的经营权,并因此引发出公社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制度变革。改革成为浙北农村发展的转折点。但是,改革没有使党政权力结构及其运作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强有力的地方党政权力成为公社留下的又一份制度遗产。 公社的行政区划带着那个时代固有的缺陷。其一,行政区划“划地为牢”,限制了农民流动的自由。每一个先天或者后天落在生产队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不得不受到区划范围的强有力的约束。他必须在这里生活、劳作,必须陪伴着这片土地消耗自己的年华。

其二,区划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农民经济活动的外部界限。公社的行政区划不仅规定了公社各级组织活动的范围,而且规定了农民农业经营的范围。生产队里的农民只能在生产队区划所规定的土地中从事生产,生产队无权出租生产队里的土地,也无权租入其他生产队中的土地。

其三,区划在城镇与乡村之间划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塑造了僵化的二元结构的社会。那时候,村里的农民都知道自己是“乡下人”,“乡下人”是低人一等的人。

农村的改革从公社的基础——生产队开始。生产队放弃了农业生产的经营权,初次获得了生产经营权的农民有一种强烈的自由感。自由了的农民像他们的先辈一样“闯世界”。于是有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的演变,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生动的、曲折的、惊险的、悲怆的或者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然而,农民的自由是有限的,乡镇政府继续承袭着公社的传统,在城镇和乡村之间划出了一条鲜明的界线,不让农民迁入城镇。以区划为界限制农民改变身份的做法不利于城镇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城镇而言,城镇的经济运作实际上已经离不开来自乡村的劳动力的支持,但是,由于来自乡村的农民没有城镇户口,他们无法被纳入城镇正常生活的轨道,难以成为城镇发展的有生力量。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仍把农村作为自己的“家”,农村生活的许多东西仍强有力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形式之一是“超生”。

另一方面,自从农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乡镇政府以区划为界对农民的经营活动进行强制性行政干预的事了偶有发生。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蚕茧大战”。在蚕茧收购季节,乡镇干部全体出动,“封锁”乡镇范围内的所有路口,阻止农民把家里生产的蚕茧卖到其他地方。农民挑着蚕茧到处跑,“像过去打游击那样”,企图躲开乡镇干部,到价格较高的地方去出售蚕茧。如此“蚕茧大战”在盐官地区持续了

五、六年之久。

上述与行政划区相关的两个问题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最近几年,乡镇政府以区划为界的行政干预已不再发生,海宁市业已出台了一些允许农民迁入城镇的政策,例如,允许农民花8000—10000元“购买“城镇户口,允许购买了城镇房屋的农民迁入城镇,允许农民“带资入城”,在城镇开商店或者办实业,等等。从总体上说,乡镇政府应当淡化行政区划的概念,坚决改变以区划为沟壑的缺点,大力鼓励劳动力、物资、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各区域之间的有序的流动,推动以公平竞争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应当制订出一系列公平合理、自由方便、切实可行的农村户口迁入城镇的政策,更多地开放城市的生活空间,让那些有条件在城市长期生活的农民迁入城市。政府要让那些条件较好的地级市、县级市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成为在某一区域中具有很强的辐射力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党政关系

解放以后,浙北地区乡镇的党政关系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党委领导下的政府分工负责制,一种是党的一元化领导。前者的制度特征是乡镇长(或公社社长)担任党的副书记,后者的制度特征是党委书记直接担任社长,副书记担任副社长。村(或大队)一级的党政关系模式和制度特征与乡镇(或公社)相类似。

改革开放时期的乡镇党政关系属于第二种模式。在乡镇的权力结构中,党的权力占支配地位,党委书记是乡镇中的“第一把手”。乡镇通过党政联席会议来确保党委" 的领导。党政联席会议是乡镇最高级别的会议,会议决定人事任免、乡镇经济发展战略、社区的发展以及一切重要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强调“党政分离”的背景下,乡镇政府的权力有所加强。首先,自从实行财政包干以后,乡镇政府的经济往来都必须经过乡镇长的批准,乡镇长掌握着“一支笔”。其次,乡镇政府与乡镇企业的联系远比党委密切,掌握着实权的厂长也更多地找政府负责人商量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乡镇长对企业的发展有更大的发言权。其三,乡镇政府有些部门(如土地办公室、建房办公室等等)的工作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这些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条”的指导,有些部门还有了自己的经济实体,乡镇党委很难直接插手这些部门。其四,自从80年代乡镇政府换届实行差额选举以后,部分乡镇出现了党委组织部门看中的人最终落选的情况,党委的人事权受到了挑战。

政府权力的强化势必会妨碍党委的权力。从1958年农村地方始建党委以来,地方党委的权力第一次遇到了一些麻烦。一位资深的乡党委委员说,虽然乡镇党委书记现在仍是“老大”,但实际上,党委书记的权力是很容易被架空的。相反,乡镇长却不易被架空,因为乡镇政府的经济往来都要经他签字,他还负责着一大摊乡镇的具体事务。为了确保党的领导,确保党委书记的权威,避免“二虎相争”造成的危害,目前的做法是,上级在配备干部的时候故意选择“强书记,弱乡长”模式。

3政府权力的合法性

人民政府的最初的权力与革命相关,当革命为大多数贫苦农民提供了他们迫切需要、世代梦寐以求的土地的时候,人民政权因得到贫苦农民的真心拥护而得以巩固。公社又为农民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社会稳定、经济平等和美好生活的许愿。公社的成立没有改变革命初期形成的权威格局,软弱的小农在崇拜伟大革命领袖时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他们也就自然地服从“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公社。在毛泽东时代,选举所提供的合法性只是形式上的,政府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领袖,即使不进行选举,农民也承认公社的权力。[1]

领袖逝世以后,原来的权威格局因失去了支撑点而难以维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时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该法第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第九条规定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该法还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地方组织法》对农村地方政权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根据《地方组织法》和其他中央及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从80年代初期以来,浙北农村正常开展了选举人民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地方政府的换届选举等工作。为了监督政府,纠正执行机关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根据第二次修改了的《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浙北各乡镇1986年以后普遍设立了主席团常务主席,其行政级别与乡镇长和党委书记相同。

仔细考察历次乡镇政府换届选举的情况,有些情况特别值得注意。

一、代表的意愿与党委、上级组织部门的意见之间的差异。三年一度的乡镇政府换届选举是乡镇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自从80年代实行差额选举制度以后,换届选举开始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上级政府和乡镇党委都十分重视政府换届,并设法把换届工作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他们通常在半年前就未雨绸缪,做准备工作。如进行干部职务调整,把内定的乡镇长人选提拨为“代镇长”;派干部下来征求意见,确定乡镇主要干部的候选人;等等。在召开乡镇代表大会时,他们会提出一份“供参考的”候选人名单,其中“列在名单最后面的人是准备被‘差掉的’”。但代表们未必愿意按图索骥,有的甚至有逆反心理,偏偏不选上级确定的候选人。部分代表在开会前和开会期间都积极活动,到处串联,以便提出自己中意的候选人,并为他拉选票。80年代中期以来,海宁市不少乡镇都出现了上级看中的人最终落选的尴尬局面。

其二,代表的成份,或者说乡镇人代会代表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普通农民的利益。乡镇人民代表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乡村集体企业的经营者,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生活舞台上的场面人物,有些人被认为是地方上的有功之臣。二是现职的乡村干部,他们掌握着乡村地方的实际权力,自然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三是少量的普通农民。在这三部分人中,乡村企业的厂长、经理们是参与选举的最积极、最活跃分子,因为在政府实际上掌握着集体产权的制度框架内,谁当乡镇长直接关涉到企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他们在选举过程中可能会说许多冠冕堂皇的话,提一些顾全大局的议案,但他们归根结底是为了他们自己或者他们那一个阶层的利益。乡村干部们也十分关注换届选举,他们谁都想让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人当选。不仅如此,其中一些人本身被列入候选名单,成为引人注目的当事人。个别远谋深虑者早在选举开始以前就左右串联,到处活动,以确保自己能拿到足够的选票。代表中的普通农民是最少发言、最消极被动的人物,他们同样握有选票,因而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重要的。

其三,普通农民在选举中的冷漠态度。与少数热情的乡镇代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成千上万冷淡的农民;与乡镇代表大会中的热烈紧张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自然村落里的沉静淡泊。一位原乡党委书记说:“如果我们通知一万个农民到指定的投票点投票,实际到达的最多只有一千人,多数农民对选举抱无所谓的、事不关己的态度。”几位村党支部书记谈到,为了确保大多数选民能够参加选举大会,他们不得不给每一个参加会议的农民发一天工资。有时候,村里的几个主要干部还得拿着投票箱分片跑到农民家中,“请”他们在选票上划几个圈。

农村选举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发人深省。自从80年代实行差额选举制度以来,上级意志与代表意志间的张力日趋明显,如何在二者间确定一个平衡点日益引起党组织和上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传统小农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地方政治的自觉参与者,这一判断当然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对政治持淡漠态度。农民参与政治的程度与政治对他们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的影响紧密相关,与一定时期的政治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契入传统村落文化紧密相关。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唤起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因为大多数农民在运动的展开过程中看到了现实的利益;大跃进时代的政治狂热伴随着美好生活的憧憬,农民怀着朦胧的希望跨入了人民公社的大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领袖崇拜强化了政治的文化压力,农民自愿地或者被迫地、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融入了政治的洪流……。毫无疑问,诸如此类的政治参与都是外部政治干预的结果,它们仅仅反映了农民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随着政治干预的弱化,农民重又回复到传统生活的轨道上,他们关心三亩土地四亩桑,关心挣工资、造房子、讨娘子,政治通常在他们的视野之外。普通农民对地方政治的消极态度是现代民主制度在乡村难以推行的主要障碍。

三农村集体企业

如果说公社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密化”。即因人口压力过重而导致的劳动边际效益下降、经济停滞不前,那么,浙北农村“反过密”[4]的条件和模式恰恰也是公社提供的。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浙北农村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乡村工业的勃兴,那么,正是公社为后公社时期乡村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干部、技术人员、供销人员、关系网络、厂房、设备以及经验和教训。

浙北的乡村工业最初由人民公社创办。公社成立伊始,浙北许多公社党政领导或者凭着一种热情,一种对想象中的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追求,或者仅仅为了执行上级的指示,在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人才的情况下,很快办起了农具厂、肥料厂、砖瓦厂乃至钢铁厂等等。但这些所谓的工厂实际上只是利用几间破庙、集合一批农民在里面敲敲打打而已,生产出来的产品多半是次品。例如,钱塘江公社钢铁厂把民间收来的废钢铁放到小高炉里冶炼,耗费了大量木柴、煤炭和人力,但炼出来的铁比废铁更差。

农村工业的第一阶段随着大公社的解体而终结,企业的所有财产均分给各个小公社。60年代中期,盐官地区的社办、队办企业重新萌芽,在此后的十年中,Y公社农机厂的发展引人注目。但由于上级指导方针的错误,集体企业的发展长期被限制在“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框架内。1977年,国内机械行业生产过剩,农用电机等产品滞销,Y农机厂的领导不得不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业务渠道,从火油炉、簸箕一直到给上海修理汽车、为青海生产门锁。但是,厂领导却因此受到了批评,还一度被免职。农机厂生产滑坡,出现亏损,厂里的干部工人说:“上海汽车,青海门锁,又气又错。”

四、乡村政府与集体企业

在人民公社时期,政企合一的模式不仅适合于理解政府与农业经营的关系,也适合于理解政府与农村企业的关系。浙北地区最初的农村工业是地方政府办的工业。公社为办工业筹措资金、选择厂房、任命厂长、选送工人、确定产品、规定分配方式等等。社办企业完全处在公社的控制之下,政府不仅拥有企业的产权,而且执掌着企业的人事权、经营权和分配权。

改革开放没有改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而是为乡村政府更多参与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激励。乡村政府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去推进乡村企业的发展。党政第一把手不仅组织制订发展战略和政策,还直接参与项目引进、资金筹措、产品销售等具体事务。乡村大大小小的干部们各种不同的方式介入了乡村企业的发展;乡村的所有资源,包括权力和关系网络都被调动起来,只为了预期的赢利。

另一方面,从土地上抽出身来的农民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参与了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以寻找机会。人们说“八亿农民八亿商”,话虽言过其实,却也反映了部分真情。那时,农民脱离土地的欲望之强烈,进入企业的要求之迫切,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以致于有些农民愿举债集资,只求得到一个进入企业的名额。乡村企业的部分投资就是来源于公社时期的农民家庭的积累。

政府与农民,两种积极性相互结合,酿成了80年代中期浙北农村乡村企业发展的高潮。 仿效农业改革而推行的承包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是承包者的“无风险经营”。有的农民说,现在的承包厂长比以前的资本家还舒服,承包厂长经营集体的企业,花国家的贷款,厂办好了他可以拿钱,厂办砸了他可以不负责任。其二是承包者的短期行为。承包期通常为三年,素质较差的承包者打着集体企业的旗号为自己赚钱,叫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好的承包者也很难考虑工厂的长期发展,“你想得再美妙,到头来也可能只剩个零圈圈,因为那时你厂长都不当了,还有什么话好说?”其三是政府干预。乡镇的主要干部均与企业挂钩,频繁地参与企业的具体事务;企业要进行技改、扩建,想增添设备,都要得到政府的批准,1992年,盐官乡政府下达的这一类批文就有25件。政府的过多干预妨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企业的承包者也就顺势把过多的责任推给乡镇政府,使得政府不胜负担。其四是产权模糊。从理论上说,乡镇企业的财产属于集体所有,但集体的外延是什么?谁代表集体?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界定。产权模糊是产生上述三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引出了其他一系列的弊端,从大吃大喝一直到难以杜绝的浪费、偷窃等等。

企业承包制所具有的推进作用是有限的,随着改革的深化,承包制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乡镇政府也直接感受到承包制对政府的压力。逾期贷款的偿还,[7]不景气企业的生产经营,亏损企业的职工生活,这一切都成了政府的责任。企业经营情况好的时候,谁也不找政府;企业出现了问题,谁都推着让政府去解决。某乡镇干部说,我们的乡政府就象门诊所,工办主任是门诊医生,乡镇长是主治医生,有时来的人太多,只能排队“就诊”。 明晰产权的改革同时是一场改变政企关系的变革,改革的深化已经并继续会使农村地方政府失去某些传统的支配企业的权力,政企关系将出现新的格局。乡镇政府应该以新的方式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这包括:其一,乡镇政府必需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的征用等等。由于乡镇的区划范围较小,乡镇政府在进行内部调控时还必须落实上级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其二,乡镇政府有权监督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要求他们按政府的政策、法规办事,阻止他们的不良行为(如使用童工、污染环境等等),保护广大乡镇人民的利益。其三,乡镇政府应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这里面有许多工作可做,如市镇规划、教育与培训、医疗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等。

五乡村政府与农业经营

浙北农村的改革从改变农业经营制度开始,改革伊始,农业经" 营主体一下子扩大了几十倍。面对着分散经营的农民家庭,乡村政府显得束手无策,而利益的诱导又使得政府的干部自然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乡村企业。改革初期的农业经营处于很少有人过问的状态,但这并没有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制度改革所释放的能量成为农业生产的强大推动力,创造了农业大发展的奇迹。

但是,改革初期的成功形成了一种假象,似乎“分田到户”以后,政府即使不管农业,农民家庭也会自觉地、主动地搞好农业生产。这种假象很快被严峻的现实打破了。农业生产中接踵而来的问题迫使乡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如何在公社所留下的制度框架内改善农业经营,重新思考“看得见的手”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力。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处在十分特殊的位置上;在人口众多、可耕土地面积狭小的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各级政府应该重视的首要问题。农业生产与国计民生悠切相关,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联,毫无疑问,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村地方政府应当把抓好农业生产放在首位。

农民是需要管制的。分散的农民家庭各按自己家庭的利益选择农业经营策略,其中的部分选择必定会与农业发展的全局相左,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地方政府有责任干农家民的行为。政府的管制范围应有严格的限制,主要应局限在控制土地的使用与确保粮食作物的种植。近几年来,浙北地方政府已经在这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例如,乡镇政府中设立了专门的土地办公室,负责管理全乡镇的土地,政府开征了农林特产税,防止粮食耕地的减少,等等。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这两方面的管制,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地的“撂荒”,同时,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占用土地也应有明确的规定。

农民是需要帮助的。像传统的小农一样,面对着变幻莫测的自然和动荡不定的市场,单家独户的农业经营者显得软弱无力,束手无策。缺乏帮助的农业只能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唯有来自农业以外的帮助才可能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政府对农民的帮助可能是直接的,如提供政府贷款,组织大型农业水利工程;更多的是间接的,政府通过制订政策法规、市场控制等手段要求或者迫使供销社、粮食局、食品公司、农资部门、村民委员会、农科站、水电站、农机站、信用社等部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这里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农村为农业服务的部门很多,政府的协调工作十分困难。在今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成立统一的农业服务公司,所有的农业服务工作归口于公司,类似于日本和南韩的农协。

农民是需要引导的。在浙北地区,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农民戏称他们为“三八六O部队。”[8]这种情况如不改变,农业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政府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变目前轻视农业、农业兼业化的倾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政府应当引导那些有知识的、年轻的农村青年成为新一代的、真正的农业经营者。只有当一大批新型农民诞生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农业发展的希望之光。

农村地方政府对农业经营的好坏负有责任,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发挥其重要的职能。公社的全控式的行政干预是不足取的,政府应当采取更适合于新时代特征的职能实现方式。其一,各级政府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政策、法规,克服过去农业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主观随意性和按“长官意志办事”的不良倾向,逐渐做到以法治农,按规则处理问题。其二,政府可以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如制定价格政策,重要农副产品的统一收购和农用物资的统一供应,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对违反政策行为进行罚款,等等。其三,政府应制定有效的农业投入政策,除了政府应当大大增加农业的投入以外,应鼓励乡镇企业和农户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最后,目前的农业经营存在着经营规模过小,经营主体过分分散,经营效率过低的问题,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势在必行,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应发挥主导的作用。

六村民自治问题

在农村地区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公社的贡献在于建立了强有力的农村地方党政权力,弊端在于党政权力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过度干预——这种干预不仅是全面的、强制的,而且是僵硬的、不顾实情的。新的尝试随着改革开放而开始,村民自治是一个重要方面。 中央的规定为农村基层社区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制度图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在实践中的提出一些问题是发人深省的。

村民自治的本意是农村地区的居民自己组织起来,共同管理本村的事务。村民自治在多大程度上可能实施一方面取决于村民委员会与上级政府的关系、与党支部和上级党委的关系,另一方面取决于农村居民自觉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镇领导们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乡镇集体企业,他们无暇顾及农业,无暇顾及各村的事务。一位农民说,过去公社领导三天两头下乡村,现在连乡镇领导的影子也见不到。一位原大队领导说,公社时期我们整天开会,传达贯彻上级的指示,现在开会少了,上级的指示也少了。上级的“无暇顾及”迫使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去“自治”。在盐官地区的各个村,村长们最关心的是村级经济的发展,订规划、跑项目、换头寸、促销售,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这既是顺应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潮流,更因为“有钱好办事”。L村村长在谈到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时说:“村里如果没有一点经济收入,村干部的津贴都没有地方拿,村一级组织就可能完全处于瘫痪状态。村委会首先必须抓经济,只有村级经济发展了,村委会才能去‘自治’,才能为村民办些实事。L村这几年修了数公里水泥排灌渠道,补贴农户装了自来水,每年给退下来的农村老干部和困难农户发点补助,这些都得到了村民的好评。当然,村干部的工作并不全都与经济相关,他们还要处理很多其他的事情,如调解、治保、建房等等,上级管得少了,组长平时不管事,农民有事只能找到村里。”

仅仅与公社时期的大队相比,我们才能说村民委员会有了一定的自治权。从另一个角度看,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权是十分有限的。首先,在村的组织系统中,村民委员会的权力小于村党支部,村内事务的大政方针由党支部决定,村委会只是执行支部的决定而已。因此,谈到村内自治,自治权主要握在村党支部的手里。其次,村民委员会接受乡镇政府的领导,乡镇政府对于农村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土地分配、计划生育、建房面积、丧葬等等,村委会有执行上级政府各项规定的责任,无改变这些规定的权利。第三,上级政府习惯于用行政的方式领导村民委员会。上级下" 达指示、指令,要求村委会执行;上级下达各种经济的、社会控制的指标,要求村委会完成。村民委员会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自治权,而成为一个准政府机构。不仅如此,当村委会或者农民的意愿与上级相左的时候,上级政府会驾轻就熟地用强制的行政干预手段迫使村委会执行上级政府的意志,迫使农民服从上级政府的意志,“蚕茧大战”中的政府行为是为一例。第四,为了确保村民委员会能够服从领导,党支部、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总是设法按自己的意愿物色村长。他们在村民委员会选举前确定并推荐村长候选人,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举荐的人当选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大多数参与投票选举的农民都对谁当村长持无所谓的态度。

农村居民的消极态度成为村民自治的主要障碍。所谓村民自治,就是全村居民共同参与,大家协同努力去管好全村的公共事务。由于农民普遍缺乏参与意识,或者有参与的热情,但缺少做好公共事务的能力,村民自治在操作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少数地方的村级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村民委员会仅空屋一间,村干部懒于管村内事务,或者,他们觉得没有条件开展工作,浙北某地一位村干部说:“我们村没有一点儿集体收入,村干部连外出开会的钱也没处开支,叫我们如何去工作?再说,我们都需要养家糊口,国家不给一分钱工资,我们总不能饿着肚子去为大家做事。”大部分地区的村级组织是比较健全的,但在农民较少参与、上级较少干预的情况下,村里的事常常由少数几个人说了算,少数人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村的面貌。如果村里的主要干部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有公心、有能力、乐于为全体村民谋利益,村里的工作就会搞得井然有序,村内人际关系也比较和谐。如果村干部私心很重,一有机会就自己捞好处,村级经济也可能发展起来,但村内的干群关系必定紧张。一位农民说:“现在村干部好找,走进村里,你只要看看谁家的房子造得最漂亮,谁就是村干部。”另一位农民盼望再来一次阶级斗争,说:“再来一次阶级斗争,现在的村干部必定都打倒。”他们的话讲得太绝对了一点,但反映了农民中的一种情绪。如果村干部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行为同流合污,甚至推波助澜,农村的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糟。

村民自治刚刚开始,问题在所难免。需要研究的是我们如何对待各种新出现的问题,按什么样的方向去构想解决方案:是恢复传统的做法呢还是下决心推进村民自治?恢复传统的思潮是存在的。90年代初,浙江省的一位主要负责干部在一次讲话中说:“五六十年代,尽管农村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农村党组织是有号召力的,工作中可以说是‘一声令下,八方呼应’。这是我们党在农村的强大政治优势。坦率地说,农村基层党组织这种‘一呼百应’的号召力,目前在一些地方几乎已经不存在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重新恢复和发展这种传统和政治优势的新路子,使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他的话只强调了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一个方面,他没有注意到,恰恰是这种高度有序的、刚性的、集权的、具有极强动员能力的体制约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改革开放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分化产生了,人口流动加速了,城镇化水平提高了。恢复传统社会管理体制是不可取的。农村经济因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充满活力,农村的社会生活也只有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时候才生机盎然。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民有能力发展地方经济,将来的历史一定会证明,农民有能力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

重要的是教育农民,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莫名地埋怨,重要的是引导农民,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帮助,而不是动不动就捆住他们的手脚。在中国农村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农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改造农民是十分不容易的。浙北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使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新一代农民已经开始产生,一旦他们成长起来,中国的现代化就指日可待了。

注释:

[1]Y公社1963年5月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一直到1981年1月才召开,其间整整有十八年没有开人代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简称《地方组织法》,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第一次修正,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作第二次修正。

[3]《地方组织法》第九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定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二)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三)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

(四)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五)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的实施计划;

(六)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七)听取和审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八)撤销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九)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 社会秩序,保障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

(十一)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十二)保障宪 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4]参见黄宗智先生的《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5]有关Y公社集体企业发展的情况,可参见曹锦清、张乐天等著:《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第 五章第二节。

[6]《海宁市统计年鉴(1993年)》第119页。

[7]在实行企业承包制的情况下,企业的贷款大多由政府担保。企业经营失败,还不出贷款,承包者甩 手不管,还贷的责任就由政府承担着。据统计,到1993年10月,海宁全市乡镇担保欠帐多达五千余万元。

[8]每年的三月八日是妇女节,“三八”指妇女;六十岁左右的人是老人,“六O”指老年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农村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农政策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6-28
" 摘要: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文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财政支农 由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禀赋不同,城市与......
农村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进行评估分析时,其主要依据是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笔者对农村公路的各种特性进行了探究,并准确评估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对于农村公路业的建设发展也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公路 社......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
发布时间:2023-04-23
" 【内容提要】在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
农村信用社改制后的危机
发布时间:2016-08-11
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化改革如火如荼,使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取得了空前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这种快餐式地化解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和推进改制之后,将不可避免地带出不良贷款反弹、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市场竞争能力受制约......
建设新农村与村民自治制度的改革
发布时间:2023-06-10
" 新农村建设,从制度创新看,应主要解决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和乡村治理结构建设这三大问题。撰写本文的目的则是通过对村民自治制度问题的探讨,力图在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和乡村治理建设这两个目前学界讨论的比较少的关键问题......
农村合作社与农业经济大发展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将农村合作社发展列入重要内容。农村合作社是现阶段组织农民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最好途径。农村合作社不仅能顺利解决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同时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与精细化的服务,是农业经济......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社区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正向市民的身份转变,由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还有相当部分未能覆盖到农村,农村社区集体组织要负担着社区服务与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责,对农村集体经济提出新的......
中国农村政治的非制度化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05
"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农村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政治制度化水平较低。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农村政治制度化不高的几个方面的表现之后,侧重从中国传统的“礼治”社会的影响和历史上集权体制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探讨形成今天农村政治制度化水平......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产权模糊,产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顺利发展的制约因素。文章以产权改革为线索,以股权设置......
农村社区政治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从农民组织化的角度看
发布时间:2023-05-02
"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从农民组织化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部分农村社区政治发展的困境,以期为改善这一状况提供更具目标性的参照。文章主体分三个部分:一,本文所论"组织化"的内涵界定;二,作者的选题动机和资料来源;三,部分农村社区农民......
浅谈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将主要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农业经济;......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发布时间:2019-11-23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尽快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层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保制度是拉近城乡距离、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步伐。但是,基层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政府严重责任缺失、起不了应有的作用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因素。基层社会保障需要政府承担应有的责任。本文是想通过研究分析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责任的缺失现象,提.........
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发布时间:2022-10-21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可以提高农村资源动员能力,监督村组干部不良行为,抑制乡镇达标升级冲动和过度提取欲望,提供村民制度化参与渠道,形成村庄社会共同体以构造对少数行为不良者的监督能力,从而可以......
财政支出、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引言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扶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2. 6亿减少到1997年0. 5亿。按照2011年的贫困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我国目前还有1. 25亿的农村贫困人口,这些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3. 400}。世界......
金融危机之后农村经济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7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一)农业生产成本较高而收益低的局面依然存在虽然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在上升,农业生产收益仍然太低。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统计,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038.7亿斤,比上年增长2.1%,实现10年连续增产。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压低了农业生产收益。据调查,安徽无为县2013年小麦种植成本增加,收益提高,总成本约为562元/亩,小.........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7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新制度主义在发展中都因为缺乏现实性、历史性和社会性而受到批评。面对相似的问题,经济学领域兴起了以青木和格雷夫为代表的比较制度分析,政治学领域兴起了历......
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5
[提要] 财政支出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定量研究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选取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较大的八项财政支出,最终建立内蕴线性模型来研究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论文 关键词: 农村 信用社;农业产业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 论文摘要:由于所处客观 经济 环境和 自然 条件的差异,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 发展 过程中受到制约的因素及程度远远超过发达地区,以致出......
经济学话语霸权的终结
发布时间:2023-06-10
近几年,学话语霸权的出现和引起的争论,成了学界特有的一个现象。围绕它的争论似乎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但是,当前经济学话语霸权终结的明显趋势,却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 在中世纪的西方,宗教支配了思想活动,因此,思想界毫无例外地......
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
发布时间:2023-03-02
" [内容提要] 直接公开的村民选举制度的导入,使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从以党的一元化领导为特征的一元权力结构向村委会与党支部并列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型。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的目标,就是在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财政论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 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趋势是在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公共财政论。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正统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挑战。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公共财政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期更为......
从近世到近代,华北农村社会结合的变质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结合问题的讨论总是直接关系着对该时代农村社会性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本稿通过对近世以来华北农民日常社会结合行为的探讨来参与上述讨论。对沙井村形成过程的个案研究表明,华北农村的社会结合具有地域特征......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探讨改革措施,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 关键词......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是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核心。我们国家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些公共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建设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农村公共管理方面的事业发展保证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现如今公共管理在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几项实际的问题,同时根据调查分析提出了在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公共管理的诸多对策。【关键词】新农村;公共管理;问题;对策;人才;政府一、引言这些年.........
用活用足财政政策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6
公共财政是实现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体制保障,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政策工具、管理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
建立农村合作组织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1
内容 摘要:本文从新制度 经济 学的角度 分析 了当前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 理论 提出了建立 农村 合作组织的路径选择和原则。最后提出推动建立合作组织的相关措施。关键词语:交......
浅谈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农村青年 忍想政治教育 新农村建设 论文摘要:在党和国家贯彻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青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又性质和方向.应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二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免除农业税是对以农业财政支撑国家体系的传统时代终结,也是建立以工商业为支撑的公共财政的新时代的开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与此同时,农民负担问题却日益严重,农业地区的财政......
农村社会人口结构与变迁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在十三亿多的人口中农村人口就占了九亿多,人口的流动性是非常强的,农村人口的结构随着时代的改变与发展在不断的在变迁。本文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今后这两个时间段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常议常新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层面,鲜有人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内在地渴望新的理论维度,因......
浅谈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05
"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以下简称农村审计 ) ,是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依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集体资产及有关单位提取、使用农民承担费用的活动进行的审计监督。农村审计作为巩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政......
论政治制度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29
为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我对各国的政治制度与其公共管理模式的关系问题很感兴趣。本文就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当代西方主要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作一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政治制度与其公......
换届选举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2
" 摘要: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工程,它扩大和保障了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同时,村民自治换届选举后农村社会治安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我们加强农村治安工作、维护农村政治稳定提出了新......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进步,农村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要想使农村经济市场更加和谐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优秀的农村金融经济体系。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还有着很多不协调的问题,并没有有效地完成互动。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介绍,并在此之后分析了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问题,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关键.........
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22-11-29
摘要: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落后的观念与农村经济制度,包括落后的发展思路、农村经济体制、农村经营管理制度等,因而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持久快速地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不断扩大。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进而......
新农村信息化的法治困境与制度构造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中国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中,对农民信息权利保护、农村信息资源利用、农村信息市场的规制等方面法律政策的缺失,严重影响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文章从具体国情出发,用法治的视野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1-06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摘要: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当前,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从市场观念,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诸方面对加强公路经济的改革和创新作了详细论述,对公路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鉴......
重塑公司治理制度的法治基础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文章指出,要建立健全我国的公司治理制度,必须从公司之根本入手,重塑公司治理结构的法治基础和公司外部治理的法治基础。论文关键词:公司 治理结构 外部治理 法治基础公司肇始于商品经济,成熟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并处于不断......
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评估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为:经济发展与社会人才资源的开发。人才结构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质量重于数量,结构高于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
试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发布时间:2022-11-15
"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对社会保障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社会保障项目、调整社会保障水平,在加大对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力度的同时,应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
“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
发布时间:2023-05-11
" 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写就的《乡土中国》一书,以其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概括和描述而闻名于世。在这本篇幅不长的著作中。费孝通先生以社会学的方法,剖析了传统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阐明了其“乡土性”的特点,回答了“作......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促进
发布时间:2023-03-27
中国的传统农业在思想观念的束缚下一直妨碍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中国朝着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它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改进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改善和提升农村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创新并完善农.........
公司解散后的终止时间-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公司解散/公司注销/清算/公司终止 内容提要: 公司解散后虽经清算并注销,公司清算不能了结全部债权债务,仍有对相关主体利益保护之必要,依我国对法人本质所采之法人实在说中的组织体说,法人清算并注销后仍有作为组织体存在之......
浅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3
本质上讲,法人治理结构是某个法人组织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是有关某个法人组织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当前,关于治理结构的研究一般具备......
论述公路治超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要:抓好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运输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2004年治超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一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上来,按照九部委的工作安排,不断健全政策措施,扎实工作,稳步推......
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问题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国有金融企业,在一定的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仍旧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本文立足于现实,对农村信用社的概念进行分析、存有意义进行解读,点明内控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并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一定的建议,供相关人士交流了解。关键词:内控制度;问题;建议内控制度的建立对于地方性国有金融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内控制度能推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于信用社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着.........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要:新农村建设工作可以转变我国农村落后的局面,提升农村发展脚步,而且该项工作离不开诸多的资金投入,基于此,就应当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力度。然而,从经济经营管理现状来看,还有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其中表现为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和管理经营管理效率不高等方面。在本文中,主要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期间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基本对策。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对策在新农村建设期间,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起着.........
改革农村会计和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探索
发布时间:2017-11-06
【摘要】对于改革农村的会计、财务管理的问题,一直以来,都作为重要的事件,被人民群众所关心和重视,同时,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也最容易出现腐败和不良的风气,与钱有关的事件最容易引起农村社会的很多矛盾问题。最近几年,各个地方对其管理和财务方面有改进的措施,使得农村的有关工作有了很好的进展但是由于些许的问题,导致但其会计及财务管理内容仍然有各种不严谨的情况发生,对于这种现象,本人对于农村的会计及财务管理的问.........
农村“税政分离”与乡村治理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各地在归并和减免农村税费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农税征管体制的改革。虽然各地的具体作法不尽相同,但是,建立独立农税征收系统并实现征税权与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权的分离是基本的原则和方向。本文以湖北麻城市农税征管......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济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经济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社会经济环境良好,才能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从我国经济环境的现状来说,其还是非常有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得到了有效推进。本文就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济环.........
浅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与政治成本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要:政治成本是由寻租成本、税费管制成本以及社会契约成本组成,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应该正确选择会计政策。文中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和企业会计选择的政治成本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启示。 关键词:企......
美国经济增长的社会与政治潜质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处于世界各国之首,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居于世界首位的财富积累之外,美国经济增长具有多种社会与政治基本面支撑,其中人力资本潜质、社会协作潜质、创新能力潜质以及霸权地位潜质都与美国经......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5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管理的体系及现状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在政府的指导下也在不断进行经济体制建设,我国广大的基层经济组织也在时刻保持着现代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的学习方式。但是当前我国政府关于这些方面......
独立审计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27
摘 要:独立审计制度失陷的根源在于理性有限,而对独立审计制度的改进,首先要从制度悖论中走出来;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独立审计与其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审计起源、交易费用、代理关系等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从被动等待到主动竞争的制度安排
发布时间:2013-12-17
" ——梨树县与迁西县农村妇女村委会选举参与 【内容提要】作者以吉林省梨树县和河北省迁西县农村妇女村委会选举参与为例,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对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制度安排的变化所导致的妇女在政治保护下......
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农村政治控制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1 今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久以来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传统关于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关系上存在诸多谬论。在经济学说史中,财产权一直被看作外在原因,经学家们一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财产权引起的后果上。同时在分析政府制度对......
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28
我国从古自今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古代,人们信奉“民以食为天”,农业为人们提供食粮。历朝历代都把农业作为立国之基,农业发展不好会引起国家的战乱和动荡,一般开国帝王都会对农业实行修养声息的政策,让国家尽快......
我国乡村治理新型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我国乡村治理新型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和创新的理论基础 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相当于一次农村制度变迁,源于制度不均衡。下面将用制度变迁理论来为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变革寻求理论支撑。 (一)制度......
北魏前期的经济、文化、政治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1
北魏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长期汉人统治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想要在中原建立并巩固、持续政权,它所原有的文化与汉文化势必会产生矛盾,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少数民族原有的文化会逐渐......
从政治经济学到新政治经济学——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4-01-07
政治 与 经济 两大领域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是 社会 历史 的一种客观存在。但是,作为 研究 对象而言,在西方自古希腊就形成了两大独立的学科。直到近代才逐渐形成交叉研究。从历史上看,政治学的产生早于经济学,古代王朝的更替为政......
中国传统经济与政治制度及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22-08-27
关键词: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 工业商品市场经济; 金融市场经济;新经济;新经济转型 一、中国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的形成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管子・轻重》诸篇论述了在经济领域中,轻重理......
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措施
发布时间:2023-07-11
1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概述新农村建设是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进行改革,还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并且寻求科学合理的手段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另外,相关部门应当对农业生.........
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
发布时间:2022-11-12
" 中国财政收支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 对于财政收支的困难,最初我们是把它作为改革的成本来看待的几乎从改革开放的那一天起,中国的财政收支便一直处于困难境地。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如此,进入经济低迷阶段亦是这样。不仅中央财政的日子......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股权设置与治理结构(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5
一、引言 以明晰产权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为中心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在经过了8个省市1年的试点以后,中央政府已于2011年8月17日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发[2004]66号),并决定在除西藏和海南外的其......
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发布时间:2022-07-30
【内容提要】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和草市、镇的大量兴起,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两级市场网络,并与发达的城市市场结合,进而形成了区域性多层次的等级市场体系。但宋代两浙路农村市场的发展又......
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通常意义上的新常态,主要是指搭建在新经济发展系统内的新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和模式,从根本上来讲,它倡导全新的管理思想,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体现出经济体制的变革。在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有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基于此,重点分析和探究了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简要分析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新常态;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创新策略在农村.........
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0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以求为提升民众政治参与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文中先讨论了我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政治参与结构的影响,并从我国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再......
浅谈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农村职业教育;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
发展县域经济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最大限度地把县域的发展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性措施来认真落实,这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
浙江海洋经济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浙江的陆域资源并不富有,但是东面临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面临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发展海洋资源是浙江省的强省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海洋资源不断深化。要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多元化的海洋......
刘明国:新常态下西部农业农村经济的后发优势
发布时间:2015-08-28
西部最重要的是农业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基础性的标准,西部农村奔小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具体来谈三点。第一,是新常态给农村基础发展带来新机遇。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将新常态的九个特点做了比较细致的描......
浅谈现阶段农地制度的创新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健全合理的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不断地对农地制度进行革新探索,寻找最合适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农地制度的......
张北海侠之终结和老北京的消逝
发布时间:2023-01-03
写北京有两拨作者。在大陆,当然是老舍、汪曾祺、刘心武等人构建的纸上北京。但在海外,却有另一群人在写老北京。等张北海写北京,已经很晚了。对应于北京火热的大拆大建,在纽约的张北海慢悠悠地写出了《侠影》,“侠之终结和老北京......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制度供给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8
内容摘要:中国政治改革何以发生,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思路。以制度经济学的视野分析,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政治制度需求的基础上政府不断适应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而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过程。政治制......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加强农村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7
" 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引起了农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对农业劳动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社会主义道德进步。社会主义道德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
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要:近年来,虽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但各个地区的发展并不同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不完善,在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将根据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摘要分析了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建议。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政政策;发展路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大量的增加,农村和农.........
再论民事抗诉制度之终结
发布时间:2013-12-19
再论民事抗诉制度之终结 再论民事抗诉制度之终结 再论民事抗诉制度之终结 所谓民事抗诉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民事裁判“确有错误”或具备法定条件时,要求人民法院进行再......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3
摘要:目前,我们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农业大国。由于我国非城镇人口比较密集,因此需要非常重视农村的各个方面事宜。本文主要就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这个问题来展开描述,并且结合当下农村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参考依据,首先对农业经济管理目前的真实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就是通过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显示出农.........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5-24
" 摘 要:本文从农耕结合的角度去关照近代中国农村家庭的生产样态以及村落共同体的变迁等问题,进而对旧中国农村社会的性格进行考察。华北的旱作农业特别是耕种作业需要并行使用复数的役畜和多人的共同协作,因此近代华北的农家不得......
社会政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社会政策效应-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论文摘要】 维也纳大学罗斯那先生使用微观 经济 学的概念和技术工具 分析 社会 政策制定的原因,并探讨了社会政策计划的范围、目标、 政治 科学 方面的 问题 以及两种类型的分配效应等,为社会政策 研究 提供了新的范式,本文对其进......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2-25
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根本,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趋势。在全新社会环境中,只有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和水平,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文章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性提出了农业经济管理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
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我国今后的政治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6
" [内容提要]本文从扩大政治参与的角度阐述了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政治发展的一个方向。作者运用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结合现代化的大背景和中国转型期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简要论述了将扩大参与作为我国今后政治发展目标的原......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29
关键词: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些年,我国一直加大对于三农的投入,同时也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旨在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我国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充分整合农村地区优质资源,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地区发展的新动力。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水平。而且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与政治发达国家网络谣言综合治理机制及其借鉴
发布时间:2019-12-07
摘要: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课题。发达国家大多通过健全法律规制、完善政府监管机制、严格行业自律机制、培养公民理性的媒介素养等措施,使网络谣言治理成效显著。当前我国网络谣言频繁发生,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构建“法律规制、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公民教育”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机制,以有效遏制网络谣言的滋生漫延。关键词:发达国家;网络谣言;综合治理机制;借鉴中图分类号:.........
制度约束下的农业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分析,进而从制度约束下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以此对我国农村金融以及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探讨,在根据相关问题减少制度对其的约束,并增添更适应其发展的配套制度,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业经济增长。关键词:制度约束;农村;金融;农业;经济根据我国相关学家的研究发现,过度运用制度约束,会导致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向冲突。当.........
亟待完善的农村后税费时期的社会救济体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救济作为一种调节农村收入、分配的手段,在缩小农村贫富差距,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社会公平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它包括农村自然灾害救济、农民生活保障救济(含农村五保户供养、农村贫困户救助)和农村基本社会......
乡村债务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目前中国的乡村经济运行隐含着很大的债务风险。对西部某地乡村债务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相应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乡村;债务;制度变革 一、引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政府经济管理规范化与经济法制度创新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本文从一般背景和特定背景阐述政府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的内在关系,分析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法律前提,提出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作为与不作为,最后论述政府违法或者不当的经济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及补救措施。文......
物业公司项目经理年终总结
发布时间:2013-12-13
2010年物业工作总结 本人2009年10月到XX物业服务处工作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年来,尤其是本人主持XX物业服务处日常工作以来,本人带领全体员工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各项指示精神,规范管理,创新服务,加强收费,无论实在内部管理还是服......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的发展关乎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国家一直不断加大对“三农”的关注,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新农村,以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对农村经济管理精力的投入,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