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农村政治控制的变化

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农村政治控制的变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20:59:38
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农村政治控制的变化
时间:2013-12-17 20:59:38     小编:

" 1

今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久以来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传统关于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关系上存在诸多谬论。在经济学说史中,财产权一直被看作外在原因,经学家们一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财产权引起的后果上。同时在分析政府制度对效益的作用时,也把政府制度作为外在因素,而只注意政府干预的结果。这两个传统受到了现代产权经济学和新经济史的挑战。「1」管如此,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很少考虑财产权的变迁对民主的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在政治学的传统中,人们对民主的关心仅停留在伦理哲学和具体的民主制度这一层面上,而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作为民主的社会基础的财产关系。当人们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种传统下来研究社会的产权与民主之演进时,则走得更远,往往认为有效的产权安排就是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私人财产权,而真正的民主制度只有建立在私人财产权之上才是可能的。

当这种观念被推广到发展中国家时,它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走私有化和西方的竞选的多党政治的民主模式。这显然是一种"制度拜物教".事实上,经济制度的效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以及该社会的文化传统。

制度的进化是由效率和追求利益及其它政治动机两方面推动的。这样,不同的社会在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图式上具有不同的状况。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迄今最为科学系统的理论。

「2」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实验对"制度拜物教"提出了怀疑,虽然在实际的改革进程中时时受到它的影响。中国政治发展的最重大课题是如何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这种努力是不能离开现实的所有制结构条件的。(王沪宁,1994)但是,公有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产权结构,它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又有助于开发民主政成长的社会基础?同时,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何种模式,它既有利于保护人民的财产权,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又有利于政府为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在产权与民主的演进过程中,政府的性质、功能如何定位?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作出理性的思考。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唐贤兴等,1996)这也是我们今天重提这一问题的现实原因。

2

产权、民主都是和特定的政治控制结合在一起的。西方经济学对"产权"的界定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乃至在具体的论述中无可奈何地将产权、所有权、财产权利等概念混同交替使用。(Y.Barzel,1989,xi)按他们对产权的初步定义,产权是指人们是否有权利用自己的财产去损害他人的利益,用德姆塞茨的话来说,"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H ·德姆塞茨,1967年,第97页)在经验世界中,产权不是一种纯粹的私人之间的合约,国家是产权安排的一个条件。(Cooter and Ulen ,1988)产权是由国家强制界定和实施的,由于国家是所有组织中唯一的享有合法暴力的机构,因此,产权的强度依赖于国家保护的有效性。(Alchian ,1977)所以,正如个人权利无限制的制度实际上就是无权利的制度,不受限制的产权是不存在的。国家在产权问题上的这种作用,实际上已隐含着国家可以或必须对社会经济制度有某种程度上的控制。

但是,这种政治控制在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下,其力度、范围、方式等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方社会长期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政策,这种意识形态把国家的作用仅局限在诸如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权、保护人们的自由交易等这类狭小的范围内,而反对国家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过多的控制与干预。然而,即使在最自由的社会里,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政治控制。

国家最低限制的政治控制是国家得以存在的基础。因此,西方社会一直在探索于完善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以便即使国家能保留最低限制的政治制度,又使国家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人们的财产和自由。在西方民主史上,财产划定了个人自由的范围与国家权力的界限,民主则维护了这一界限,规定了人民与政府的权力范围。(万德威尔德,1995年)专制政治更多地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和人民实行严密的政治控制,以此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正如巴塞尔指出的,理论上绝对的专制统治在现实中总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总是凭借暴力垄断一切产权。(Barzel,1994)据此。他提出了一个"产权与国家的演进"的分析模型,用以分析如何从专制统治向民主、法制的立宪主义政治秩序的转变。

「3」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政治控制的宽松。

3

在1949年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国家政治权力从未伸展到乡村社区一级,国家对乡村的政治控制主要是通过乡绅来实现的。

然而,在共产党建立新政权以后,国家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政权一体化国家政治权力全面地扩张到乡村社会的每一领域。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政治控制正是在政社一体化过程中逐步加重的。其实现形式便是国家剥夺农民私有财产权、控制农村集体经济、限制农民的选择自由,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宣传训导。总之,农村的政治控制是一种集中的、刚性的制度控制。这种政治控制结构是革命后社会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制约的必然选择。在革命后初期,共产党新政权便面临着工业化还是民主化的战略选择。「4」

当时,共产党新政权的政治合法性来源于:一是迅速完成社会重建,实现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二是加快推进工业化,为保卫国家主权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三是保护人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实现民主。第一项价值反映了共产党彻底改造社会的宏大抱负。第二个目标既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也出于人民利益的考虑。而第三个价值则是共产党平等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也反映了中国农民传统的小私有者的愿望。这三项价值的实现程度都将影响政治合法性的问题。

显然,保护小农的私有财产权的价值便不能得到考虑。保护小农的私有权比如土地改革中按人口平分地租的平等主义民主化战略,可以使新政权在一个时期里获得农民的政治支持。

但是,如果民主化战略实现不了工业化的目标,它最终反过来会削弱新政权的合法性。

因而,实施平等主义战略要冒更大的政治风险。实际上民主化战略与国家工业化战略在目标上是冲突的。「7」因为首先,民主化意味着农民有权拥有自己合法的财产权,政府必须保证农民合法产权的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任何时候都必须存在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国家之间平等的自愿的产权合约。因此政府不能随意地凭籍政治权力控制,限制和剥夺农民的自由交易,自由契约,自由选择。其次,从政治上看,民主化意味着农民和政府之间权力分配的合理化,意味着农民和政府之间存在某种符合制度要求的平衡。在这种体制下,农民的利益、要求必须被纳入政治决策过程,农民也可以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有选择、创制立宪主义政治秩序的权力。显然,这两方面的要求与国家集中政治权威来加速推进工业化的目标是相冲突的,而且当时也不具备实现民主化要求的体制条件。因此,新政权重新对人民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现实主义的考虑,从而加快,加强了对农村的政治控制。

4

在工业化战略的推进中,国家对农村的政治控制是通过以下方式或过程实现的。

第一,逐步剥夺农民的私有财产权。「8」在此,我们可以把国家对农民私有权的剥夺细化为这样几个阶段:⑴允许农户保留私有权,以获得农民对政权的政治支持。这是对农村政治控制的基础。具体方式是通过群众运动,强制剥夺地主的所有权,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这种方式一开始便在国家的控制之下,由国家给予合法性认可。因此,这里不存在农民与国家之间的自由契约,农民没有独立的谈判地位。国家的政治控制已开始介入农村的产权变革,但平均主义的小农私有权与国家工业化目标存在冲突(见前述),因此,国家权力必须进一步加快对农民所有权的控制。

⑵限制农民的私有权。国家权力加重对农民所有权的政治控制,一开始并不是立即消灭所有权,而是通过生产和购销计划政策,对农民产权的作用、收益和处置加以某种限制、管理和干预。(周其仁,1994年)因而,农民在名义上仍保留了私有权。

⑶合作化运动完全消灭了农民的财产私有权。农业合作化的本意在于通过对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市场,以巩固工农联盟,从而解决国家工业化方针与农村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高化民,1995年)因此,党和国家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9」合作化运动消灭农民私有权的过程是,农业互助组(临时性的,季节性的和长年的)联合了农民的生产活动;以土地入股为特点的初级社归并了农民的主要财产;以个人的劳动作为分配基础的高级社消灭了土地和牲畜的分红,消灭了资产的个人所有;人民公社化则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公有化。(杜润生,1985年)

由于合作化运动是在国家权利的组织下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推进的,因而带有一定的强制性。「10」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集体化公有制组织,它的全面推行意味着国家权力已全面侵入乡村社会。这一制度不仅使国家具备了高度集中动员农业剩余的合法性,而且使国家具备了全面控制农村生活的体制条件。

由于这种训导制度是一个单纯单向度的政府说服实施的制度,它说服的对象是整个人民,而且其目标是实现中央计划,而不是引导广大人民的广泛参与,因此,靠控制信息来诱导人们作消极的顺从成为主要的方法。这种顺从之所以是消极的,是因为训导制度所坚持的财产结构受到了农民的抵制,但农民在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面前又无能为力。农民的消极抵制普遍地以怠工(机会主义态度)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在60年代,国家对农村政治经济政策作出了某种调整。「13」这种政策调整可以看作是农村政治控制在某种程度上的宽松,它对于78年以后的改革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尽管如此,与此相对应的训导体系以及政治控制的实质并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变化。

5

改革前的这种刚性的政治控制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这里,我们将撇开它的正面后果不论,而从产权与民主之演进的角度来分析它的负面后果。从民主的角度来看,国家垄断,控制农民的所有权不可能诱导农民产生民主的政治需求。

因为首先,农民没有独立的产权和独立的利益。就统治而言,国家对农村有效的控制不一定要以国家剥夺农民的产权为条件,但在当时的中国,允许农民有独立的产权(利益)就不可能实现战略需要所要求的政治控制。

由于农民的利益被国家的利益所代替了,或所代表了,意识形态也承担了整合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的说服任务。因此,农民已没有理由和权利要求有一种民主的政治秩序来限制政府对农民产权的任意侵犯。在这里,国家的强制性显然是起了重要的作用。「14」其次,既然农民已没有独立的个人利益,国家农村社区农民个人三者的利益已被宣布为一致的,农民就没有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农民在集体劳动中普遍的机会主义态度说明了这个问题。

按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人们在交易活动中都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会不断的创新有效的产权安排,并要求有政" 治上的立宪秩序来规范平等的合约交易行动。民主就是这种立宪秩序,它为交易者的自由合约提供一种公正的规则、秩序,并保护他们的利益。显然,"经济人"的假设中,自由,包括自由交易、自由合约、自由选择等,以及个人的独立利益等是事先设定的价值,也即说已经是不需要再解决的问题。

这样说,自由是民主的前提。但在中国,严格的政治控制已剥夺了农民的一切自由,加上现存的产权制度不是农民自主创制的,因而他们没有退出的权利。这样他们就不可能在现有的体制框架下去重新创制一种能实现他们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经济秩序。这样,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理论假设,即: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必然诱致人们选择政治上的立宪主义秩序,而这要以宽松的政治控制允许人们享有自由和独立的产权为前提。事实上,我们前面的论述是从反面来验证这个假设,论证了民主成长的产权条件。从产权的角度来看,集中控制的政治格局不可能使某种产权安排能有效运行,它既不能保障人们个人产权的实现,也不能保证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农村的政治体制也是一种集权的体制,这就是说,作为个人的农户和作为阶级的农民都没有自主的权力。这种体制赋予国家(政府)足够的权力,使之随时可根据某种需要变更、转移甚至剥夺农民的利益。当然,国家也有足够的权力去保护农民的利益。

但是,保护农民的产权首先意味着国家绝对权威的丧失,意味着必须在农民和国家之间建立某种自愿的契约关系和政治上的制衡机制。这就使国家不再可以把自己的福利评价"独裁地"当作唯一的社会福利函数。显然,这是与集权统治者以自身的利益、安全为目标,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价值相冲突的。任何独裁的或集权的政治不可能以保护人民产权、实现人民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何况当时肩负工业化重任的政府需要集中一切可能的权力和权威。

这样,对6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调整时期,允许农民有个人产权只象一阵微风就不足为奇了。

「15」农民的个人利益得不到保护和满足,国家代表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便难以实现。不少研究集权控制下的农村产权结构的文献揭示了它的低效率对农村经济和国家收益低增长的影响。(见胡汝银,1995年)这种状况削弱了政治合法性。如果把政治合法性纳入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来考虑,我们发现,在整个60和70年代,国家政权在农村始终存在合法性危机。

这种情况迫使国家不能放松农村的政治控制,相反,它要诉诸群众性政治运动(包括强化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干部整肃来从事农村经济动员,而不放弃任意支配农村资源的权力。

然而,这样的动员激励机制又反过来削弱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管理者的合理预期。直到改革前,这种循环往复的矛盾始终不能克服。这样我们在此又可以以反面的经验先提出另一个正面的假设,即:只有受到立宪制约的政府才能有效地保护人民的个人产权,从而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前一个假设说明的是民主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产权结构,表明的是产权演进的民主意义,这一个假设说明的是在何种政治结构下人民的个人产权才是可能的,它表明的是产权的民主条件。根据我们的论述,产权与民主的这种互动演进必须以政治控制的一定程度的宽松为前提。

6

以下两部分将从正面验证这两个假设,分析改革以来农村政治控制的变化对产权与民主之演进的积极意义,归纳市场化过程中产权变革所包含的民主化含义。

总的状况可以概括为:各种内外压力合成了国家大幅度放松农村政治控制的决策,荫护日趋宽松的政治环境,农村个人产权的生长发展使农民与国家、农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为适应这种变化的一种制度安排,基层自治制度的成长反过来影响着农村变化中的产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农村改革的推进和国家有计划地放松对农村的政治控制是同一个过程。当然,控制的放松并不意味着控制的放弃,只是控制的性质、指向、范围和方式发生了与计划体制时代根本不同的变化。控制的放松或转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国家承认农民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大幅度缩减指令性计划,扩大基层和农户的决策自主权,允许农民的自由交易和自由处置个人产权的权力,保障农民的择业自由,取消城乡间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壁垒,等等。「16」所有这些方面都可归纳到一点,是国家对农民身份和财产权利的控制发生有计划的放松。(陈明明,1995年)

就上层而言,国家调整农村经济政策的动力主要是出于节约费用的考虑。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在人民公社的产权安排和政治控制模式下,交易费用是十分昂贵的。而70年代后期,国家费用上升的指数远远超过了收益指数的增长。(周其仁,1994年)但是从政治上来看,国家的政策让步更主要地是源于政治合法性的考虑。因为在当时,国家权威和意识形态由于长期错误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动乱而正受到合法性的挑战,如果国家不对底层农民的变革要求作出反应,不及时调整既有的政策,它就不可能得到农民更多的政治支持,相反,一旦农村秩序变得紧张,国家已不能指望凭借原有的控制系统来巩固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降低控制成本。恰好当时政治上的客观情势不至于使国家的政策让步会反过来削弱政治上的合法性,因此,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控制的宽松有了政治上的可能性。

国家对农村控制的大幅度放松对农村的所有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原有体制通过国家主导的政治运动形成和改变所有权的逻辑,逐步让位于一个新的逻辑,即经过国家和农民之间的交易,以及农民之间的交易来形成新的有效产权。(周其仁,1994年)

首先,农民个人产权的成长使农村的经济民主由社会主义的原则变成了事实。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规定,而这要以人民享有个人产权,并有权依法对个人产权进行自由处置为前提。改革以来,农民的个人产权得到政策和法律的合法确认,农村产权的权利束分解朝经济民主的方向发展。农村产权结构变化的结果,是国家拥有农村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而农民获得了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流转权,享有剩余索取权以及非农资源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农民的个人私产权得到确认。这样,农民作为农村产权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产权主体,它就有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力,而且从根本上讲,这种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可以与社会利益最大化取得一致的。

其次,国家控制的宽松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由。农民的自由包括依法处置个人私产的自由,契约交易的自由,择业的自由,流动的自由,等等。这种自由赋予了农民可自愿地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利,也可自愿地退出的权利。这就改变了农民的身分,也提高了农民的谈判地位。自由,是任何民主的政治体系的前提或基础,没有自由,就谈不上政治上的民主。显然,这种自由在原来的产权结构和控制模式下是不存在的。由于农民有了比以往更多的自由,为了追" 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农民在制度创新过程中必然地倾向选择立宪主义的政治秩序。「17」

改革以来的承包责任制到股份合作制等制度创新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再次,国家与农民之间由此而与农村社会之间的关系,由绝对的权威支配与消极顺从关系转化为双方讨价还价式的交易关系,从而出现了交易产生的所有权。可以说,这是日趋强大的社会力量对国家旧式的权威系统发起的冲击;在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政治控制作出主动的、被动的让步后,从农村产权结构的演变对农村社会民主的成长所起的推进作用来说,这一点是非常关键性的。有了双方的平等契约关系,农民获得了产权和自由,而国家则换得了稳定的收益、低成本的控制和农民的政治支持。这就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最大化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权力和行为受到农民和社会的制约,在合约交易中,国家被要求承担起保护新的有效产权的责任,而且自己也主动地作出这一努力。这反映了国家已不再如以往那样可以单方面改造社会和产权而无须与农民作进一步的交易。农村改革的经验证明,一旦国家侵犯有效的产权安排,它就会受到乡村社会和农户的有力反弹。因此,改革以来的农村政策是在分权决策的框架下聚合农民的利益要求的产物,这一过程把农民的利益纳入到政府过程中来,农民已不再是体制外的"边缘人"而成为体制内的"政治人".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家对农村的政治控制的大幅度放松是由一系列的内外因素推动的,其中就有农民的产权和利益要求;然而,一旦控制放松,它就对农村社会的产权与民主的演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这种演进与成长必须以这种宽松的环境为前提。当然,有必要指出,国家对农村社会控制的让步也产生了消极的后果,比如农村宗族势力的复兴和农村秩序的失控。这种状况肯定会影响农村的产权变革和政治建设,至于能否把宗教纳入到乡村新的政治秩序之中去,使之发生现代性的转变,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唐贤兴,1995年)

7

由农村承包责任制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实际上是财产权的分解和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民产权主体的地位的确立和自由度的增大,实际上是经济民主的扩张。

社会主义历来主张以广大人民的经济民主来取代少数政治经济精英对社会资源的操纵。农村改革是对这一理想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民主高于政治民主。但是,没有政治民主的保障,社会民主(包括经济民主)是不可能的,或者说至多只是原则上的。在农村的产权变迁中,政治民主既是保证农村社会公有资产不被少数人"自发私有化"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财富分配极端不平等和防止国家随意地侵犯农民产权的必要条件。「18」因此,农村的产权变迁必须有民主的政治制度安排相配套。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这种乡村的政治制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政治民主是限定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从而保护人民的自由的立宪安排。改革以来国家对农村政治控制的政策退却,使农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平等的契约关系成为支配这一关系的主体,财产权日益成为划定政府权力和农民自由的合理边界。在这种趋势下,如果操作得法,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能够成为农村社区最好的民主政治制度,它既能有效保护农民的产权,也能让广大农民实际地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来,实现农民切身的利益要求。对国家来说,它可以凭籍这一制度安排来重建政治控制让步后的农村政治秩序。

但是,要使这种民主制度真正发挥好它应有的功能还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由于国家始终必须以"农村干部"这一替代机制来对农村社会进行有效的政治控制,农村干部有蜕化为新的特权结层的危险,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分配的权力来操纵选举过程,所以,在产权的分配和重建过程中,财富和资源的分配越来越不公平,而日益集中到少数精英人物尤其是干部的手中。尽管广大农户在为乡村公共财产缴纳税费时强烈要求政治参与监督,但这种监督在体制上尚未健全。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的自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使之足能抵制国家尤其是地方政府凭行政权力对农村产权的随意侵犯。屡禁不绝的摊派实际上是地方政府以行政权力对农村资源的随意提取。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村民委员会在本质上依然是"一级政府",代行着政府在农村进行社会控制的职能,因而其选举也往往受到上一级政府的操纵或干预。这两种情况表明,农村社区的政治民主化和国家对农村政治控制让步后的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变化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农村产权变革向更高层次的市场化演进,就必须尽快完善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加快农村社区与国家的二元化分离,否则,农民的个人利益和产权这些经济民主便得不到政治上的保护。

8

农村的产权变革和政治制度的民主化之演进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政治控制的变化的描述或许只是其中一个有益的角度,但它也只能揭示某些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产权与民主演进关系的全部。本文的结论是,国家某种模式的政治控制规定了产权的结构和民主的程度,在控制模式不变的条件下,产权和民主这两种制度的安排不可能有更大的变化。这就是说,如果要实现产权按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要求的方向转变,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政治控制模式,以及支撑这一模式的意识形态的变革。当然,政治控制和产权、民主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互动之中仅仅是以关系的另一方面作为必要条件。但显而易见,只有在某种程度的宽松的政治控制下,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关系才更具有现实性。中国农村改革的经验也许具有普遍意义的。

注释:

「1」现代产权经济学把财产权作为内在因素来考虑。如德姆塞茨认为,当受外因影响的人使利润和成本内在化从而成为经济问题时,财产权就产生了。(1967年)诺斯等人在重新解西方经济史时,将政府制度和经济政策均当做内在因素来分析。(1981年)

「2」但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产权与民主的演进没有作集中展开的论述。他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只是一些原则性设想,没有回答公有制结构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

「3」巴塞尔的这一分析模型仍以西方社会产权与民主的演进为背景,因而其适用性受到了限制。

「4」对工业化与民主化的关系,西方社会科学长久以来也存在着重大争论,赞成民主化的人认为,民主化是工业化的重要前提。反对意见认为,民众民主化是在工业化之后出现的,而不是在工业化之前出现或与工业化同时出现的,因为经验证明,几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在现代化经济成长的早期阶段实行民众民主的。见诺兰(1995年)。不过,建国后的工业化战略并不说明是受到西方观点影响的。

「5」因为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1949年革命都证明,十九世纪后期以来中国之所以长期落后,第一是因为中央政府的衰微,第二是因为没有发达的本国大工业。见罗兹曼(1980年)

「6」在革命后社会初期,即使存在比较成熟的市场,它承担不了工业化积累的任务。

「7」这种冲突在1953年开始的国家和农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中表现了出来。见薄一波(1993年)

「8」农户的个体产权,即农户的利益,构成了农村社区名义上的产权主体。因此,首先要分析农民个体所有权的情况。

「10」一般认为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比苏联的集体农庄运动更少政治强制性,但并非完全没有强制,农民也并非自愿入社。

「11」"农村干部"是农村社区" 中那些身份是农民但从事农村社会管理的人,与正式的"国家干部"是有区别的。见徐德信(1996年)

「12」但是,它并没有充当象交换在市场中和权威在政府所扮演的那种特殊角色,而且它在共产主义中比在自由民主制度里更为普遍(见林德布洛姆1977年,第15页)

「14」不少论者认为,中国在农村产权变革中相较苏联而言更少具有国家的暴力强制。

这是事实,但这并不能认为不存在国家的暴力强制,当时农民的自觉性是很有限的。

「15」允许农民享有一定的个人产权之所以很短暂,一则在于农民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缓解了,二则在于当时的意识形态的限制。政策调整在批"单干风"中结束。

「16」国家控制的这些变化都可以在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农村政策文件中找到根据,可参见沈冲,向熙阳(1988年)

「17」立宪主义指对政府权威加以约束的各种规则;有时又指一套基本的和稳定的规则分配权威;有时它又意味着法律或规则而不是个人的权限支配政府;或者意味着一个规则规定了权力的分配;或者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保护人民不受统治者的伤害。(见林德布洛姆,1977年,第188-189页)立宪主义既可是政治秩序,又可以是经济秩序。

「18」从这一点来看,把民主化列为市场化以后,认为必须等市场化改革完成以后再进行民主化改革的观点(见崔殿超,1988年)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参考文献:

A ·Alchin,1977: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In Alchian,Economics Forcesat。

Work,Liberty Press。

Y ·Barzel,1989:The Firm,the Market and the Law,The Univercity of ChicagoPress。

1994:《产权与国家的演进》,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

薄一波,1993:《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R.Cooter and T.Ulen ,1988:Law and Economics ,Harper Collins。

陈明明,1995:《乡村调控体制需要重建》,载《探索与争鸣》第5期。

崔殿超,1988:《市场化与民主制度》,载《经济体制改革》第5期。

杜润生,1985:《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H ·德姆塞茨,1967:《关于产权的理论》,载科斯等著:《财产权利和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D ·诺斯,R.托马斯,1981:《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89年。

高化民,1995:《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载《当代中国史研究》,第4期。

胡汝银,1995:《低效率经济学:集权理论的重新思考》,上海三联书店。

查尔思·林德布洛姆,1977:《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彼德·诺兰,1995:《民主化、人权与经济改革:中国与俄罗斯的比较》载《战略与管理》第1期。

乔宗寿、王琪,1993:《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沈冲,向熙阳,1988:《十年来:理论·政策·实践资料选编㈠》,求实出版社。

唐贤兴、张向阳,1996:《论产权与民主》,载《文史哲》第1期。

王沪宁,1987a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与前景》,《王沪宁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1987b :《革命后社会政治发展比较分析》,载《复旦学报》第4期。

肯尼斯·万德威尔德,1995:《十九世纪的新财产:现代财产概念的发展》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

王浦劬,1995:《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其仁,1994:《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夏季卷,第6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左翼政治与激进民主
发布时间:2022-11-10
" 新世纪的前夜,西方左翼政治进入了低迷徘徊时期。在思想层面上,左翼知识分子在与保守政治的交锋中,虽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批判言路(从女性主义、承认政治、差异政治、文化多元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等等),但相互之间理论取向和关注焦点......
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3-02
" 一、前言 传统中国县以下的基层权力结构,始终是中外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费孝通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即巳注意到“从县衙门到每家大门之间的一般情形”“是有趣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
发布时间:2023-07-24
" 一 . 引言 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经验。......
浅析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推进法制化进程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6-12-12
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概况 在当前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村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仍然处于薄弱环节,基层干部和村民民主观念不强,民主意识淡薄,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兼论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1
" 一、引论 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成功经验。我......
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 农村文化建设; 话语权 论文摘要:新农村文化正日渐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动力。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在这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正......
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16
" 「内容提要」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一样,走的也是一条渐进改革的道路。中国正处于通过政治改革从全能主义向权威主义和最终向民主主义政治体制转变的政治转型期。改革政治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改革政治学应当重点研究中国政治体制......
建设新农村与村民自治制度的改革
发布时间:2023-06-10
" 新农村建设,从制度创新看,应主要解决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和乡村治理结构建设这三大问题。撰写本文的目的则是通过对村民自治制度问题的探讨,力图在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和乡村治理建设这两个目前学界讨论的比较少的关键问题......
转变农民传统观念,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 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形态向城市社区形态转化的一种过程和发展趋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城市化水平是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村城市化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大部分农业人口逐渐脱离农业,向城镇集中,从而使城镇人口......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
发布时间:2023-01-14
" 内容提要:生产方式、经济制度决定着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催生了村民自治并推动其发展。 农村落实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成为必然要求,......
民权主义与中国政治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25
" 1986年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迄今已有二十年。较之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仍然滞后,而且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上的障碍,有利益上的牵制,但与理论资源的匮乏也不无关系。因为建设中国特......
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07
" [内容提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政治改革,使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30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政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落实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发展......
农村土地产权体制优化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07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前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村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活,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农村更为迫切的发展需要。为有效应对解决新形势下三农问题呈现的新变化,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动能,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自2013年起,肥城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构建农村经济和农民主体长期发展的产权基础
发布时间:2015-08-20
因此,必须让农村居民获得实在的土地财产权利,增加其财产性收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土地私有(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土地集体公有(所有权与使用权合一)――土地集体公有(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
财产权与民主政治:西方社会尚未结束的争论
发布时间:2022-08-25
" 在财产所有权与民主的政治制度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关系?这是个在西方的民主思想史上一直存在着争论的问题,这一争论至今还没有结束,而且还将继续争论下去。由于西方人往往把私人财产权或私有产权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或经济结......
农村基层政权的利益变迁与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3
" [摘 要]分析党的农村基层政权可以从制度设计层面来进行,也可以从组织技术层面来进行;然而,本文从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公社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体制转型初期、市场经济时代,以利益与价值取向为基点,来分析党的农村基层政权的......
全球化、民主化与漠视的政治
发布时间:2023-02-17
"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国活着的最富盛名的作家和反共象征,近来对俄国的政治领导突发义愤,指控其漠视苦难、无能、叛国以及巨大的腐败。民众,他说,"丧失了良心…他们不相信政府推行的改革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俄国并非民主......
乡村社会治理变迁与多中心民主协作治理制度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27
"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村民自治制度代替了人民公社体制。国家放松了对农村社会的全面直接控制。村民委员会的直选。促使了农村社会治理开始发生了从“官......
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11
" [摘 要]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农民政治信任关系演进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与农民构建政治信任关系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调整产权制度安排,提高农民经济效能;二是优化基层政权建设,保障农民政治权益;三是更新意识形态教育,塑造农民价值观念。中国共产党政策和农民利益的博弈,是决定建国后党和农民政治信任关系演进的根本逻辑。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信任;演进;历史经验作者简介:严卿,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
全力推进农村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摘要:村民自治在我国广大农村业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村民自治中的选举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村民选举资格制度方面各地设置了许多障碍,如户籍、居住期限、村民义务的履行、原居住地资格证明等,这些限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背景。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的传统政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但转型......
农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05
" 村民自治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它起源于村民对本村事务和个人利益的关心,它发展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今天,村民自治远不是十几年前村民的自发性政治行为,而是为法律所保障的民主政治建设。去年11月......
论政治权威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政治权威对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通过政治权威对国家权力的价值指引实现制度创新,加强政治权威以促进民主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
乡村精英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6
" 政治民主化是公民在最大程度上广泛参与相关的政治活动及充分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政 治权利,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开展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开展不可能齐头并进,欠发达地区......
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01
" 提要 实际的民主制度是多数人的统治,这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正义原则的体现。但是多数人的统治并不就是真正的民主制度,它并不意味着多数人可以滥用权力,因为集体的智慧是有限的,多数的无限权威容易导致专制,加上多数的交易规则对少......
关于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 村级是农村最基本的社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系统工程。本人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近一年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推进村级基......
论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14
" 内容提要:作为一种治理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效能的村庄基础十分重要。从理论上讲,在社会关联度低的村庄,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效能较低,而在社会关联度高的村庄,传统制度也可能具有较高的效能。村民自治制度是一种能够创造出村庄秩序巨大......
唐朝与南诏的政治关系演变
发布时间:2022-12-18
一、南诏的建立与扩张 唐高宗时期唐朝就和洱海地区的蒙舍昭政权有密切的关系,蒙舍昭政权曾以藩属身份入唐朝拜。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蒙舍昭的建立者细奴罗遣使朝贡,唐高宗赐奴罗锦袍。在唐朝默许的前提下,蒙舍诏政权向周边扩......
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20
" 摘要:该文认为,民主建设应该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民主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主导的社会民主培育的双向互动过程。80年代以来,在政府推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下兴起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村民自治的建设与发展将构筑起未来中国民主的微观社......
民主的理念与村民自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7
"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会议上,不少地方民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指出,由于国家和地方村民自治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作出明确的限制,导致在一些地方,文盲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劳改劳教释放人员、违反......
农村社区政治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从农民组织化的角度看
发布时间:2023-05-02
"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从农民组织化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部分农村社区政治发展的困境,以期为改善这一状况提供更具目标性的参照。文章主体分三个部分:一,本文所论"组织化"的内涵界定;二,作者的选题动机和资料来源;三,部分农村社区农民......
完善权力构建和运作的民主机制 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2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在几十年的实践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也面临着不断创新的课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肩负着保护人民合法权利......
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27
" 内容提要: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大势所趋,以乡村领导关系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必将对乡镇转变领导方式、转换工作作风构成强大的内在动力,对乡镇机构改革......
中国农村政治的非制度化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05
"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农村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政治制度化水平较低。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农村政治制度化不高的几个方面的表现之后,侧重从中国传统的“礼治”社会的影响和历史上集权体制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探讨形成今天农村政治制度化水平......
谈琵琶演奏中音质与音色的变化与控制
发布时间:2023-03-23
谈琵琶演奏中音质与音色的变化与控制 乐器演奏,无论是弦乐或管乐,都非常讲究音质与音色的变化。他们都力图做到音质的浑圆,音色的坚柔,还要有所对比和变化等。在琵琶演奏中同样要注意这个问题。如果不注意音质,噪音很多,也没有音......
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发布时间:2022-10-21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可以提高农村资源动员能力,监督村组干部不良行为,抑制乡镇达标升级冲动和过度提取欲望,提供村民制度化参与渠道,形成村庄社会共同体以构造对少数行为不良者的监督能力,从而可以......
农村土地产权限制农民财产性收入状况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要] 近年来,城镇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同时推动土地市价急剧上涨,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明显。通过进一步研究在政府征地、承包地流转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土地财产权益实现途径中所存在的制度问题,发现征地补......
民主、人权与社会变革
发布时间:2022-11-13
" 一、前言 民主一词的含义本身应该是一意确定的,它代表了一种政治操作方式。与之相对立的则是独裁专制。任何一种政治操作方式的实施,涉及到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这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与民主相关的概念是......
村民自治与农村土地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是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现行的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与村民自治组织具有某种同构关系。在完善现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必须坚持和维护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民主议定、平等互利和协商一致以及......
国际法中主权概念的地位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3-05-27
" 壹、前言 由于早期国际法向政治理论借用主权概念时,「绝对主权」理论已获得广泛的认同,且各国君主皆希望在取得国内统治地位的同时,也能排除外国或教会的控制影响,因此早期国际法反映欧洲政治社会的变迁,强调「绝对领土主权」......
农村民主文化的“三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 在当今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引领下,农村民主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尤为重要,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以社会化、制度化和生活化作为农村民主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解决途径,将农村民主文化推向一种全民普及的大众文化......
农村产权抵押物变现的现实困境与破解对策
发布时间:2023-05-11
摘要: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是盘活农村“沉睡资产”的重要渠道,也是增加农民财产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产权抵押物变现难是目前制约我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农村产权流转存在刚性制度约束、农村产权的有效市场需求和流动性不足及其确权成本高且操作难,导致农村产权抵押物的收储与管理难、价值发现难、价值评估难和价值变现难。应完善农村产权抵押物变现的法律支撑体系,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构建包.........
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9
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一、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对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近年来有些学者采用国家政权建设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研究者或是从宏观......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从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角度梳理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过程,通过对农户之间流转、政府组织流转和通过中介组织流转三种主要流转模式分析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的比较得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是有利于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收入的,且通过中介组织流转模式下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最大。对农民收入结构的现状分析得出,农村土地流转收益太低、工资性收入高但稳定性不够和农民经营性收入仍是主要来源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
选举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实践观察
发布时间:2023-06-26
" 我国《宪法》开宗明义,当代中国政制是“人民民主专政”,乃“民主”政体之一种。然而,同以“民主”为旗,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民主实践却有着极大反差。 在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国家都在标榜民主政治,没有哪个国家会给自己......
实施村务公开促进民主自治
发布时间:2013-12-17
" 我们许昌县委、县政府(河南省)坚持从本县农村实际出发,广泛深入地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村级管理水平,探索了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促进了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县呈现出综......
民主文化的多元性与承认的政治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认为,现代西方社会存在两种现代性理论,即文化的现代性与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前者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视为西方文化变化发展的独特产物,后者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视为所有文化变迁的必然归宿。基于文化现......
浅谈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农村青年 忍想政治教育 新农村建设 论文摘要:在党和国家贯彻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青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又性质和方向.应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二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种类型
发布时间:2022-07-24
" 当前学术界在讨论村民自治或村级治理时,大都忽视了对村级治理类型的区分。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面对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具备相当不同的效果和表现,不能理解村民自治所面对的特殊环境,也......
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6
一、引言 继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2014年中共中央又下发了新世纪以来第十一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这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第十五个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要促进农民增收,在增加投入和提高劳动效率的基础上,国家政策的......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从被动等待到主动竞争的制度安排
发布时间:2013-12-17
" ——梨树县与迁西县农村妇女村委会选举参与 【内容提要】作者以吉林省梨树县和河北省迁西县农村妇女村委会选举参与为例,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对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制度安排的变化所导致的妇女在政治保护下......
用民主法治为农村插上腾飞的双翅
发布时间:2022-12-10
" ----对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山水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法治化的......
村民自治与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27
" ——福建省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村民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总结我国开展村民自治工作十余年来的经验教训,研究解决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
浅析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2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分析当今农民思想道德状况,正确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对推......
农村财产主体的变迁轨迹及改革取向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承认独立的经济利益、财产权利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农村财产主体变迁的过程,也是恢复和重建农民个人财产权利的过程,肯定经营主体独立的经济利益(其核心是独立的财产权利),对协调生产......
多数统治、多数暴政与多数善政: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发布时间:2013-12-17
" Majority Rule, Majority Tyranny and Good Majority Governanc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Democratic Politics 提要: 实际的民主制度是多数人的统治,这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正义原则的体现。但是多数人的统治并不就是真正的民主制......
制约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滞后的原因很多,从文化视角看主要是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了农民参政议政能力的弱化;民主意识淡薄,导致了民主体制所必须的文化土壤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运用......
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
发布时间:2023-03-02
" [内容提要] 直接公开的村民选举制度的导入,使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从以党的一元化领导为特征的一元权力结构向村委会与党支部并列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型。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的目标,就是在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发展......
多数统治、多数暴政与多数善政——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发布时间:2023-07-13
" 提要:实际的民主制度是多数人的统治,这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正义原则的体现。但是多数人的统治并不就是真正的民主制度,它并不意味着多数人可以滥用权力,因为集体的智慧是有限的,多数的无限权威容易导致专制,加上多数的交易规则对少......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3-01-24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强大驱动力,其在实践层面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在于不断改革和创新,在于选择科学的实现形式。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如缺乏独立法人地位,土地流转中农户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论公民精神与民主政治
发布时间:2022-11-18
" 论文关 键 词 公民精神 权利意识 规则意识 责任意识 民主政治 论文摘要 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非制度性资源,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公民精神的内涵丰富,与民主政治关系紧密的主要有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三......
农村产权制度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8-24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农业经营适度规模化以及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阶段,这些新的特征和趋势都对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提出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实际上,我国也一直在尝试改革和调整农村产权制度:2008年党的十七......
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向制度化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8
"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农民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以进入国家政治生活并影响政府决策,本文就这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形式走向制度化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为供决策者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农民 农村 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关注农民的生态权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农民权利保护已经进入有良知的学界,理论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党和国家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也日益重视,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的保障日益提高。但是,农民最基本也是日益显得最重要的权利——生态权益还很少理论研究,国家对其重......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探索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引论:历史的回顾 我国的土地制度,在新中国建立前的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随着各个朝代的更替,呈现周期性变化。每个王朝新建之初,统治者一般都采取鼓励自耕农发展的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被集中于大......
民主文化与国际政治社会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7
" 【内容提要】 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刺激了政治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上个世纪后期,一场以民主化为标志的改革运动引导了政治全球化。在这场以制度化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民主化进程中,民主文化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它必将在本世纪引发......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隐忧
发布时间:2023-06-02
"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及其成果 第二阶段的大体是1983~1990年。主要标志是中共中央1984年1号文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村综合发展经济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准许农民“离土不离乡”,本......
民航业规制的演变探讨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 要:结合我国民航业的 发展 历程,通过对管制内容、管制目的、管制依据的分析对我国民航业规制的演变进行回顾解释。 关键词:民航业;民航管制;规制演变 1 民航业政府管制的目的 民航管制包括两方面: 经济......
“半封建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2-26
" 摘 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获得了20余年的快速发展,但这尚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村数千年来积贫积弱的落后状况。目前我国很多农村还保留着许多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特征,笔者称为“半封建农村”。阐述了半封建农村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浅议我国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制度
发布时间:2023-01-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下来,赋予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取得基本成效的基础上,不断解决我国农村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进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把我国的村民自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何.........
乡村市场与产权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30
" 摘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当下的中国,究竟是个市场失灵问题,还是前市场问题?从双重垄断的市场结构到三层缺陷的集体产权,本文试图给出一个分析框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村民自治的经济背景。一个缺乏竞争的市场,不能给......
法律、主权与民主-戴雪宪法学说的政治之维(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戴雪 议会主权 法治 民主 宪法 论文论文摘要:在戴雪的理论模型中,议会主权和法治构成了英宪的两大原则。然而,站在当代主流法律理论的立场上来看,这两项原则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这一理论模型不......
对我国民航业规制的演变进行回顾解释
发布时间:2023-03-08
1 民航业政府管制的目的 民航管制包括两方面: 经济 性管制和政策性管制。政府对民航进行管制的目的是在航空公司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政策性管制指的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以及环境保护、防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矛盾变化与党的政治口号关系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25
【摘 要】充分利用政治口号的宣传动员作用来推动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和制定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口号,这些政治口号唤起......
村民自治政策下的公民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村民自治政策下的公民参与研究”,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公社制度终结后的浙北农村政治与经济
发布时间:2022-09-20
" 如果我们把70年代中期的公社看成是当时农村社会的存在方式,那么,改革开放就是对这种存在方式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它使农村由公社向村落传统复归,浙北农村发展就起始于对公社制度的否定。但是,复归是有限的,农村没有退回到传统的......
从农村社会分层看村民自治与配套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9
" 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的变动呈现多元化与复杂化。一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经济分化及社会成员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与以往的政治关系一起为农村急剧形成的社会分层提供了基本依据;另一方面中国农村发展带有明显的不......
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08
" 编者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正在我国广大农村推行的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制度,使亿万农村......
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协商民主制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
新时期我国农村土地政策演变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2
作者简介:路旭(1986-),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刘晓霞(1971-),女,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存在的热点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最关键是解决好农村的土地......
演进与超越:新型城镇化政府法治之维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新型城镇化既是中国发展的美好愿景,更是关涉政府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运动。行政法不仅具有实践品格,更具有形塑社会秩序的功能。对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利益化纠纷,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尊严理念,依照政......
民主财政论:财政制度变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6
" 内容提要: 财政共有三个基本规定,人类历史上经过四种财政制度的演变与传承。公共财政是一种财政制度,是民主财政;公共财政的生成与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财政民主是通过作为......
农地制度与村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27
" 论文关键词:农地制度;组织理论;村治方式 论文摘要:本文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产权理论和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揭示土地非农化时期乡村治理结构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对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制度与农村组织的内在关系......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06
1.以中央、省级供给主体为主导。在目前大部分县乡 财政 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以中央、省两级政府为主导,地方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解决 农村 公共 产品的供给问题。中央和省级政府成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主体,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强......
农村民主治理下传统宗族现代化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富于民族特色的宗族,在我国农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义乌市祥贝村作为一个“宗族型村庄”,几年内从落后典型转变为先进典型,其间,吴氏宗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祥贝”理念替代了狭隘的宗族房支观念;吴氏族员......
论先秦人性理论的演进与政治思想体制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6-12-23
一、前言 先秦诸种人性理论虽纷繁各异,但有一共同点,即都是立基于现实社会,为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而来,关注的重心在此岸世界而非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如余英时所言,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完成了关注重点从天上到人间的下沉,实现了马......
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11-14
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 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 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 我们今天的确生活在一场信息革命之中,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信息在商业、政府、教育以及娱乐活动中日益重要。各类机构和个人云......
浅谈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25
浅谈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浅谈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浅谈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文章 来源 一、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对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近年来有些学者采用国家政权建设的分析框架进......
内部控制与审计模式的演进与联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部控制与审计模式的演进与联系 一、内部控制的演进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