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独立制片人不一定就会改变好莱坞

独立制片人不一定就会改变好莱坞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1 00:29:12
独立制片人不一定就会改变好莱坞
时间:2023-04-11 00:29:12     小编:

从韦恩斯坦兄弟到埃里森兄妹,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电影产地,美国电影界从来不缺乏各行各业涌入电影界的独立制片人,近年来这个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醉心于艺术的社会精英加入了这个行业。黑石集团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儿子泰迪・施瓦茨曼也是其中一员,这位2011年创建了独立电影公司黑熊电影的制片人在短短三年内就推出了能够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模仿游戏》),我们向这位新晋制片人提出了众多问题,听他讲述自己创业的故事以及独立制片人和好莱坞的关系。

电影业就像一团火焰,资金就像趋光的虫子

听说你在做电影之前是在律师所工作,然后学的专业也是法学相关专业,为什么会突然转行投身电影制作?

我过去的确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律师,但在学习法律之前,我其实是学文学的。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倾听故事,喜欢沉浸在各种人物的世界当中。我一直觉得故事的力量不管是通过书籍、电影还是电视传递出来都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所以我想成为讲故事的人,但是我知道电影这个行业本身有很多风险,所以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你要具备足够的能力。所以我是先学习法律,在法律机关当中工作,直到积累到我觉得自己能力够了,才进入电影业当中。我到今天都觉得自己能够从事这个行业是非常幸运的。

你是怎么进入到电影行业的?作为一个外行进入电影业的制片人,你觉得制作第一部电影《不惜一切》(2012)时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当时我们遇到的困难真的很多,第一个挑战是时间太紧了。本来理想的话,影片拍摄至少要8个星期或者12个星期,但在弄完整个资金和各方面的准备之后,最后开拍的时间只剩两个星期了。我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发生了许多小插曲。我当时还身兼多职,一会儿是会计,一会儿在协调服装,一会儿又在盯广告上的事情,同时我还必须得防止导演受到这些琐事的干扰,因为我必须确保影片的质量。虽然整个过程一波三折,但我从中获益良多。

在制作电影《不惜一切》时,你刚刚创办了黑熊影业。大家都知道你的父亲是史蒂夫・施瓦茨曼(黑石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创业时父亲有没有给你什么意见,或者从他那里获得一些资金上的支持?

我觉得自己是挺幸运的,我父母非常爱我,也很支持我,无论我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他们都是支持的。我当时跟我父亲说我不想在法律界继续工作了,想进入电影业。他没有反对,只是跟我说电影方面他一窍不通,所以凡事你自己当心!他还告诫我要先了解这个行业再深入其中,所以后来我去了一个电影中介公司做了几年,也积累了一些人脉,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声望,同时也提高自己对电影的品味。在那之后,我觉得我做好了准备,于是就着手创立黑熊电影公司。但要说明的是,黑熊电影公司是我个人募资创办的,父亲没有提供任何资金资助,但是他和我的家人以其他的方式给了我支持,比如一些很有智慧的建议,比如一些战略眼光,你也知道我父亲在这方面非常权威,所以我经常会跟他谈论这些事。

2011年你创立黑熊电影公司,短短三年时间获得了9项奥斯卡提名、7项金球提名等,这个成绩让你跻身知名制片人行列。当然必须承认,你作为黑石集团主席儿子的身份也为人所关注,你觉得这一个身份及其所拥有的资源与人脉,对于你在电影圈的发展有所帮助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其实每个人手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机会,关键是你用这些机会去做什么?这个是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要素。黑熊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跟我一起打拼的工作团队他们是一群非常特殊的人,他们每天都在不断努力,希望创造更好的效果。我们不断地寻找新的可被投资的项目,对于已经上手的项目,也会不断地完善、改进它,让它变得更好。一个人他可能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环境当中,而且身边也有很多人告诉他“怎样进行复杂的交易,做一些复杂的事情”,但是在电影行业当中,真的是凭借我个人的力量走到今天的。一个人的品味如何,有什么直觉,人生怎么样或者是能否完成自己所设立的目标,我觉得这些才是决定你在电影圈成败的关键。

大家都知道目前好莱坞活跃着一批新晋的独立制片人,很多人都拥有像你一样的背景,比如大卫・埃里森(David Ellison)和梅根・埃里森(Megan Ellison)兄妹,你和他们是竞争关系吗?你觉得这样的独立制片人是否会改变好莱坞?

好莱坞其实是个很小的圈子,大家都互相认识的,我当然也认识埃里森兄妹。彼此之间也谈不上是竞争的关系吧,因为独立制片人通常都会跟一些电影公司合作,有些影片可能拍摄到一半继续不下去了,制片人走了,留下一个空位,然后就会有独立制片人看到机会进去把这个事情做完。说起独立制片人会不会改变好莱坞,我看倒不一定。只是说在当下的好莱坞,我们这批人找到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市场,我们也希望这个市场未来能够继续让我们存在,并且成功下去。这个空间,能够允许我们去拍一些有真情实感的电影,这让我们感到很幸福。如果这个空间能够一直存在的话,未来的好莱坞不管如何风云变幻,我保证我都会坚持拍这种真情实感、能够让人们从中获得知识、获得情感慰藉的电影。

我们都知道创办一个电影公司并持续地运作它,是需要很多市场考察、资源评估、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准备的,尤其对电影公司来讲,剧本评估、项目开发、资金运作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你当时创办黑熊影业时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事实上在我们刚刚创办公司的时候,市场上的资金并不是很充裕。当时的美国还没有完全从房地产危机当中恢复过来,全球的电影市场也相对疲软。当时美国一些电影发行公司的下属机构甚至因为资金不足而关闭。那个时候,电影的发行在美国是不断减少的,所以这些迹象都表明在当时在美国创办电影公司不是一个最理想的时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正因为很多人都感到害怕,觉得电影业前途未卜,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又是机会。因为资金方面,我个人是可以提供的。另外我们还建立起了我们的公司文化,那就是要以专业精神来对待独立电影。当时我们公司有这样一个政策,就是无论什么人找我们咨询,或者是递给我们什么样的剧本,我们都会在一周之内处理,把剧本读完,然后给人家答复。在电影圈,这种做法很少见,尽管这是对他人的一种最基本的尊重。而且我觉得我们对于自己的品味是有一个比较坚定的看法的,同时也能将这种品味与生意上的敏锐度结合在一起。从电影公司建立到现在,我们都在寻找这样一种题材,一方面要有观众缘,另一方面要能够传递对人们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些信息或观点,要包含让人印象深刻的、有血有肉的角色。所以在电影方面我们会不遗余力地把人才和资金投入到其中,当然最后成功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以你的角度看,目前好莱坞独立电影和商业电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情况?互联网业和金融业的兴起是否会改变美国电影行业的方方面面?

现在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公司,比如说金融公司或者是一些有钱的个人想要介入到电影业当中。我觉得电影业就像一团火焰,然后这些资金就像趋光的虫子一样纷纷地扑了过来。

人们看到电影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光鲜亮丽的行业,似乎进入电影业就可以天天在漂亮的游艇上跟明星开私人派对了,很多人是出于这个目的进入电影业的。现在互联网、金融公司想要进入电影行业,这也算是一个新浪潮,但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看到这个新浪潮所带来的影响。现在也有一些公司直接以互联网作为电影新的呈现平台,比如说亚马逊,他们希望借助互联网,彻底改变消费者消费电影的方式。这可能对于电影的经济学以及未来的可持续性会带来一些影响。如果未来没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到电影院中去看电影的话,那我们的经营模式、公司的运作模式都可能没办法持续下去。然后人们愿意往这里面投入的钱也不会那么多,而且在拍电影这一方面,大家要做出的妥协和让步就会越来越多,我很担心这个情况。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的风险组成也会跟原来大不相同,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是现在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比如说Netflix他们非常大胆地做出一些举动,甚至请了布拉德・皮特来拍一部电影。从竞争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这样继续下去的话,电影界本来赖以生存的这种商业模式以及整个经济体系未来就不知道能不能持续下去。

制作电影要有强烈的信仰

电影圈给人的印象是个紧密的圈子,你在投身这个行业之前是否已有相关的人脉?有没有一些导演、剧作家或者明星方面的资源?

事实上,我当时并不认识什么电影圈的大人物,有的只是对电影的一腔热情。在我看来,和人脉相比,有好的素材、好的故事更重要。有了好的故事,你才会有和那些知名导演、演员、剧作家在同一个层面上交流的可能性。例如,我们做第一部电影《不惜一切》时,当时的导演本身也是编剧,所以他心中已经想了让哪些演员来演哪些角色,然后我们来负责评估这些演员是否能产生一定的市场效应。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总能与有才华的导演、演员、剧作家进行合作。像《不惜一切》中的丹尼斯・奎德就是导演挑选出来的优秀演员,而且这个演员通过这部电影后来得到了非常多的发展机会。《一切尽失》里,我们请了罗伯特・雷德福来出演,《破碎之城》里我们起用了马克・沃尔伯格,还有罗素・克劳,包括这一次的《模仿游戏》,我们也请到了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这样优秀的演员。所以真正重要的是作为制作电影的人你要有强烈的信仰,要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件事情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种信仰之后,就算之前你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也没有关系。只要有这个信仰那肯定就能创造出好的作品,金子最后肯定是会发光的。

你刚才已经提到一些黑熊影业选剧本的标准,我想知道你们公司通常一年会收到多少剧本?什么样的剧本会被认为是真正值得投资的?

2013年有三部你制作的电影上映,《成年单亲孩子》《破碎之城》《一切尽失》,每一部的演出阵容都堪称豪华,邀请好莱坞大牌明星出演电影困难吗?明星的片酬会占到这些影片成本的多少?

不同的演员片酬也都不一样,由于涉及到相关商业秘密,究竟给演员多少钱,占到百分之多少,我不方便说。但是一般来说,电影的题材越好,那么各方就越愿意做出一点牺牲,在电影当中扮演角色。有些演员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身价也比较高,这也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毕竟这是市场规律。但是我总是先看这个演员适不适合这个角色,能不能体现他背后的意义,然后再去考虑相关的经济问题。同时,我们在选角色方面也会有一些控制,我不想把电影做得好像找很多大明星,故意去吸引人家的眼球,我们当然会考虑要有一些吸引人的因素让观众能够看到这个电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所以选角色是要让演员演出来的效果能让观众觉得真的在电影里发生一样,能让观众沉浸其中。如果电影当中有太多明星的话,也许对故事本身反而会有一些损害。

2015年,由黑熊公司出品制作的电影《模仿游戏》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有趣的是,听说当时这个剧本是被华纳兄弟放弃后,你以700万美元竞标来的,能讲讲当时为什么看中这个剧本吗?

事实上,华纳公司在买这个剧本之前我们就已经看过这个剧本了,很明显这个剧本是非常有特色的。主角是一个战争当中的英雄,是一个非常天才的数学家,同时好像又显得跟社会格格不入,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都跟其他人不一样。而且这个人的贡献实在是太伟大了,他对于数学理论,对于人工智能都有重大的贡献,还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破解了德国人的密码,使得二战的时间缩短了两年,拯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但是最后,英国政府却那样残忍地对待他,令其死得那样悲惨。本来是一个英雄,死的时候却是一个罪犯,这种戏剧化的反差太令人唏嘘了。即便如此,当今世界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他的名字仍然没有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所以我就觉得作为电影人我有一个责任要让他的事迹为世人所知,让他得到应有的尊敬。不过你刚才提到用700万美元竞标而来,实际上没有那么多钱,但是具体是多少钱,以及具体过程,我不方便透露。 《模仿游戏》由韦恩斯坦北美发行,你和韦恩斯坦公司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哈维・韦恩斯坦是你的偶像吗,作为一个制片人你的目标是什么,是希望获取巨大的商业成功,还是希望能够挖掘有才华的独立导演?

的确,在美国这个电影是由韦恩斯坦公司来负责上映的。我非常高兴能和哈维・韦恩斯坦进行合作,我非常尊敬他,也非常尊敬他在电影业当中所做的事情。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品味的人,也是一个坚定的人,对于自己的电影理想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感觉,同时他对电影市场也有非常敏锐的判断。我们选择他在美国发行《模仿游戏》,就是希望确保这部电影在同档期内不被人忽视。我说不好他是不是我的偶像,但是如果我能在事业中取得像他那样的成功的话,我肯定会非常高兴的。而且我们黑熊电影公司跟韦恩斯坦公司在某一些方面确实是有重合的。我们想要做的电影都是一方面希望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同时另一方面角色也要能打动人心,拍出来的电影要让自己感到自豪。我们相信电影当中所存在的这个信念是比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要的。当然我们也是做生意的人,所以经济效益对我们来说也并非不重要。我们一方面想要支持新生的导演,同时也愿意跟知名的大导演合作。有一些大导演有一些剧本,大的制片公司不愿意拍,我很希望帮助他们把这些电影拍出来。

当下,美国各大电影公司都呈现这样一种趋势,愿意拍大片,愿意拍漫画改编出来的电影,拍有大场面的电影,已经越来越少有人愿意去寻找真的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了。我不是说不能拍好笑的或者娱乐类的电影,只是这些打动人心,有深刻意义的电影也是需要人来做的。

我非常同意你刚才说的电影业需要人们真的静下心来寻找一些好的本子、好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好莱坞业内流传着未拍摄最优秀剧本的黑名单(Black List),你怎么看待这份名单?是否会继续在这份名单中寻找项目?

在好莱坞每个从业者对这份名单都很熟悉,我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一个剧本在上“黑名单”之前通常制片人已经对它有所了解了。因为一般来说,剧本会先到市场上找制片人,找资金,如果在年终还是没有人愿意投资这个剧本的话,它才会上这个黑名单。所以说,这个黑名单就像一个年终的汇总,大部分剧本我们之前都是看过的。在黑熊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当中,有5部都曾经上过这个黑名单。当然,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在黑名单上才去投资的,而是由于这些剧本本身的一些特性,使他们比较容易被大的制片公司忽略,但它们确实又是值得投拍的好故事。

好莱坞和中国市场应该有更多的交流、沟通和合作

中国电影业也处于快速膨胀发展的过程中,你如何看待中国当下的电影市场?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是否也在持续提升?中国电影市场当下的一些问题跟好莱坞过往的遭遇有很多相似之处。你怎样看待这一情况?

在好莱坞有非常多的人,他们其实对于中国市场不是很了解。当然从商业的角度,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很大,可以获得很多的利润。光是从创造故事的人来说,中国的观众群体也是非常庞大的,所以他们创造的故事肯定会有很多人看到。但是对于西方电影人来说,怎么样跟中国这边的官方进行对接?怎么让自己的电影让中国的观众看到,这还是一个问题。因为中国现在对于每年进口的外国电影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模仿游戏》在中国负责分销的公司真的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之前他们买下我们版权的时候,根本还不知道能不能在中国的院线上映。但是他们就是有这么一个信念,相信我们这部电影肯定值得在中国的电影院上映,值得得到这样一个名额,我非常感谢他们。

现在其实有部分的美国电影公司会在市场上很大声地说,我们要拍一个西方遇见东方的这种电影。然后一方面要投入很多的钱到中国的市场当中,另一方面这个电影的内容既有东方元素又有西方元素。但是一般电影行业的人对于这样的电影都是持有怀疑的态度的,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所以我个人并不是非常相信这种东西方杂糅在一起的电影,我也不喜欢这种“反向工程”,就是制定了这么一个电影目标,然后硬是要往这个方向走。但是我相信肯定有一个办法拍出一个电影,美国观众也喜欢,中国观众也喜欢。这个方法就是拍出高质量的电影,拍一部真的能够拨动美国人和中国人心弦的电影。但是现在真的去做这件事的人还不是很多。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人可能喜欢看喜剧或者大场面的电影,然后美国人又喜欢看白宫被炸掉这样类型的电影,所以说这个品味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异。但是如果能够拍出有真情实感的电影,那肯定是能够成功的,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东方伙伴,我是很愿意合作的。

你刚才提到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对你来说还是有一些不透明和不清楚的地方,如果下一步你的电影再进入中国市场的话,你希望哪些方面能够改善?

我个人认为在电影行业当中,你不管去哪个国家都会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在中国、美国、印度、拉美,或者是去任何其他的国家,这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认为好莱坞和中国的市场应该有更多的交流、沟通和合作。比如说中国的(经销商)应该去更多地了解美国人在拍什么电影,美国人也应该不断地了解中国人想要看什么样的电影,通过这样的沟通,双方才能建立起伙伴关系,最终达成合作。这样的努力现在已经在进行当中了,中美两国虽然在地理上来看非常的遥远,但是我个人认为只要能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接触,那就会有更多的相互理解。同时我还希望中国的电影市场能够更加稳定一点,现在不管大家是去戛纳、柏林电影节,无论中国电影还是美国电影,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中美双方之间对于对方的业务有更多的了解。因为现在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来到中国仍然要跟电影发行公司一个一个地打交道,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一个整体来交流。

最近有没有看过哪部中国导演的作品?有没有想合作的中国导演?

之前看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我觉得拍得非常好,还有一些香港导演拍的电影我也非常喜欢,也很喜欢周润发,周润发以前拍过一部电影叫《辣手神探》,这可能是我小时候看过的最暴力的电影之一。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的电影没有几部能够真正进军美国市场的。现在有一些韩国导演拍的电影在美国取得了一些突破,当然在美国大家也知道有李安,但是大陆的导演基本上没有成功突破到美国市场的。我个人对于大陆的电影业还是寄予厚望,我觉得无论是在视觉场面或者是故事方面未来这里会有很好的前景。我认为中国电影人还是非常幸运的,一方面现在有很多非常有才华的导演,另一方面观众也越来越愿意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好的电影,这两个加起来是非常好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