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02:17:46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22-12-20 02:17:46     小编:

【摘 要】 文章论述了中国儒家文化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分析了儒家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当前,我们要努力践行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中国;儒家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

一、儒家文化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的层面,首次以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透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囊括了儒家的思想文化,贯通了我国古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并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提升,所以儒家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可见,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就是我们在文化激流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人们的扬弃,其中的哲理智慧、理性价值和人文精神仍然具有普世价值,其生命之光依然闪烁、耀眼,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中国人的思想习惯。因此,在培育核心价值观时不可以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不忘本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对于历史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给予继承。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要借助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出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儒家文化的精髓是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中国儒家文化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是许多亚洲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张岂之先生曾指出,我们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哪些,这些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联系,如何阐述其“源”和“流”的关系,如何说明文化上的“继往”与“开来”等,这些是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得更好。[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立足于当代的,同时又继承并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1、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即富足强盛,是经济价值目标。它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为满足人民的要求创造出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的价值目标。中国必须高举民主的旗帜,社会各领域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以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文明”是文化价值目标,其实质是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即:要求国家每一位公民都要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做有素质有修养的中国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和谐”即和睦协调,是社会价值目标,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利益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管子・形势解》:“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人不可脱离物质利益而存在,因此,富强就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和”的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和谐、和平。《国语》称“以他平他谓之和”。“和”在中国文化里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尚中”思想的现代价值,当代中国追寻的文明社会就是要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先进文明,传承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走向世界。

2、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在政治社会意义上是指法律规定之下的公民的政治自由,享受政治自由是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在人身行动、个人发展、利益表达、思想和信仰等方面的自由权利;“平等”是指人人生而平等,人与人虽有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别,但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发展上应当具有相同的待遇和权利。“公正”就是指公平正义,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机会,强调机会、程序和结果的公平正义,使人们获得各自应得的权益和结果。“法治”是指要坚持法律至上,法律作为一种国家强制力不允许任何个人或团体凌驾其上,同时要充分保障每个人的权利与基本自由的实现。传统价值观提倡“为政以德”、“法德互动”的政治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互通。“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孟子又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6]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样的“为政以德”才更具人民性和持久的生命力。此外,传统文化也并非没有法治的思想。孟子就指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荀子较之孟子更为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并指出通过“法治”补充“礼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社会层面上,法治与德治双向互动,将“公正、平等、自由”凝聚起来,就成为“法治”,“法治”的落实,就在于法制、法律体现出“公正、平等、自由”的导向,既固本培元,又有制度的保障。

3、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是对每一位中国人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它是具体的,要求公民热爱祖国,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

一、尊严、荣誉和利益,并愿意为祖国的发展和安全贡献力量。“敬业”是职业道德,要求人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忠于职守,提高技能,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来,精益求精,敢闯敢干,开拓创新。“诚信”即诚实守信,它主要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要求,要求以信立业,以质取胜,讲信誉,守诺言,要言而有信,要言必行、行必果,要信守诺言,没有隐瞒欺诈等行为。“友善”则是公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上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修身律己,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做到与人为善,以友爱之心真诚相待,更要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振奋人心。不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岳飞的《满江红》,不论是无奈还是慷慨激昂,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爱国主义;更有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公”思想。孔子的“仁”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即:要践行“五德”,即恭、宽、信、敏、惠五德。“敏”是勤敏,对待工作和事业更要勤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信”是为诚信,言必信行必果,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惠”是惠人,对人态度敬重,以礼待之,宽容友善;惠人的更高一层面是“行忠恕之道”即: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亲亲”为基础,推己及人,达到“泛爱众而亲仁”的理想境界,进而构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理想社会。所以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第十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人格修养的要求。“诚信”是“友善”和“敬业”的基础,“诚信、敬业、友善”融合到一起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