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走马转角的土家风情探讨

走马转角的土家风情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8 00:25:36
走马转角的土家风情探讨
时间:2023-06-18 00:25:36     小编:黄烈德

每个民族都有独具韵味的文化,土家族也不例外。这个山沟沟里少数民族,自然也有着他们的风情。

关于土家族的历史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巴人后裔 ;亦有学说认为是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 ;甚至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汉人戍边将士和土著女子的后代

如此种种,诸多说法,非学者的你我着实难辨。但酉水河沿岸被视为土家族的起源地,倒几乎成为当地人的共识。

酉阳春秋时为巴国南境,是巴楚文化的交融地,也是渝东南民族文化的源头。在南宋以前,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于是酉阳先民以歌舞替代史书,将酉阳的历史和风俗民情保存并传承下来。尽管如今的土家族已经趋于汉化,但仍有一群人在为传统文化的延续而奔走着。

沉淀过往的土家吊脚楼

一路上,远远地便能看见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在崇山峻岭之间若隐若现,颇有韵味。

若说摆手舞、土家号子已经很难再信手拈来,但土家建筑倒还在河湾村格外醒目。

与很多传统村落忙不迭地推旧建新不同,河湾村虽也在新修房屋,但都是按照传统手艺来做。于是,尽管历史风生水起地变幻着,年轻人也进进出出带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但他们的吊脚楼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原有风貌。或许,因为时代的变迁,建筑的细节上有了些变化,但终归来说,依然是如旧的模样,与环境并无违和感。

土家文化之失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清代有人在诗中如此描绘当年土家族人摆手起舞的场景。摆手舞,成为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标志。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则在2002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摆手舞之乡。

在河湾山寨,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摆手堂。所谓摆手堂,绝不是单纯的娱乐场所,而是严肃的祠堂。河湾山寨的祠堂是渝东南地区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摆手堂,乃彭姓土家人于清咸丰元年所建。尽管如今传统的风俗已经不如当年那般浓郁,但每逢土家传统节日和村寨婚丧嫁娶及祭祀等重大活动时,土家人还是会在摆手堂外燃起熊熊篝火,彻夜欢歌,跳起摆手舞。

所谓摆手舞都是用以展现土家先民们劳作、生活、狩猎、作战等场景,舞者跟着节奏摆动手臂。相传,当年刘邦带一支巴人队伍边舞边战,最终赢得了战役的胜利。这种形式最终改编成了舞蹈引入了宫廷。摆手舞又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流传于酉阳等地的原始摆手舞属于小摆手的范畴,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基本动律为手脚同边,下不过膝,上不过肩,身体下沉而微有颤抖。本想入夜时分,邀寨民就着篝火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无奈一场随风潜入夜的春雨,让这个念头作罢。

如今,能够跳摆手舞的土家族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或许渐渐地我们只能在表演中才能见到这原本属于生活的艺术了。

与摆手舞一样,如今会唱土家山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土家山歌的题材有劳作时的歌,也有歌颂爱情的歌,当然还有男女之间互相调侃的歌。与传统文学中的词牌名一样,他们都有着固定的曲调和格式,歌唱者只需要根据场景临时编词儿就可以了。宜人山庄的白老先生是当地的歌王,曾经还因土家山歌王的名号而接受过央视的采访,但这样原生态的歌声已经渐行渐远了。

彭开福说 :以前,寨民们个个能歌善舞。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不会这样的民间艺术了。话于此,是遗憾,也是着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