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31 02:5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
时间:2023-01-31 02:53:01     小编: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去进行渗透,努力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审美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样就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谈几点认识。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是一门精深的艺术,课堂上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教具操作的娴熟准确、运用自如,教学体态的动作优美、自然大方,板书设计的流畅整洁、清晰合理等等,都是教师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书写的规范,语言的流畅,词汇的丰富,解答实际问题的灵活多变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一)1、语言表达凸显风趣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数学语言的严谨逻辑、声色并茂、风趣幽默,不仅可以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学直线概念,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画线一边可告诉学生:这条线没有端点表示向两端无限延长,它穿过教室,穿过云天,还在无休地延伸着。形象化的语言,会使学生对直线的特点有更深刻的理解。逻辑性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例如教学方程概念,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方程,再考虑这个式子是否符合方程的条件,然后判断这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教师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前面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法用了割补法,求三角形面积用了拼凑法,那么梯形面积求法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呢?这样引导,可使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此时再动手操作试验,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能够牢固掌握。

(二)2、板书设计展示整体美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直观形式,多以纲要信号的形式反映出教学过程,还有利于陶冶学生追求美、欣赏美的情操。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板书,教学中要注意板书清晰正规,条理清楚,布局合理,重点内容要用彩色粉笔勾画。例如教学圆柱体侧面积的板书:圆柱体的侧面积

展 把圆柱体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底面周长长

联 高宽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推 所以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

(三)3、教具演示体现动态美

教具演示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熟练、协调的操作演示,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操作演示,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给他们以美的享受。比如教学两位数或一位数退位减法的题23-7,教师可使用复合幻灯片演示。第一片显示:2捆小棒和3根小棒,表示23。接着配合讲解出第二片,把其中一捆小棒展开,屏幕显示:1捆小棒和13根小棒,表示从十位退1变10与个位数相加。最后出示第三片,从13根小棒中减去7根,屏幕显示:1捆小棒和6根小棒,表示23-7=16。动态的幻灯演示,使退位减法的算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感受到动态的美,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深入挖掘教材美学因素

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主要是凭借教材。因此,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形、色彩的视觉直感美,也不同于音乐中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直感美。数学的内在美更多的需要进行思考分析才能得以体验。教材是美育的载体,教师只有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才能提高学生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一)1、广泛的应用美

世界上凡属能推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都具有美学价值。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它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小学数学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材分析数学在生产、生活中大量应用的事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领悟到数学广泛的应用美。例如在教学统计图表时,把学校中人数、视力、身高、龋齿等情况分别绘制成各种形式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把到工厂、商店调查的有关数据绘制成统计图表,以此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材料。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调查,获得数据,绘制成统计图表。在教学应用题时,尽量联系实际编题、解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深刻领悟到了数学广泛的应用美,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二)2、严密的逻辑美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它的概念用词准确,其定义、法则、定理等表述简练、严密,推理严谨、条理。例如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把方程的内涵含有未知数、等式包含无遗,且表述简洁、准确。数学中公式的推导、应用题的分析、方程的解答等等,都运用了严密的推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根据、有条有理地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分拼联推的纲要信号。分,即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即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联,即联系与长方形的关系;推,即根据联系推导求圆面积的公式。因此,通过指导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地思考与操作得出结论,既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使学生领悟到数学严谨的逻辑美。

(三)3、固有的守恒美

数学以数的不断扩展、形的大小、位置变化等形式不断地运动变化着。但变中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变性,这就是数学中的守恒。小学数学中蕴含着许多守恒问题,如:整数、小数、分数中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守恒的;三角形不管变得多大多小,但面积公式是守恒的;分数通过约分、通分其形式有多种变化,但总要保持分数值守恒。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数学守恒的特点,突出本质属性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数学的守恒美。

 例如教学求三角形面积,教师就可提供一些位置、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就可先让学生根据运算顺序在算式下面划线条表示出顺序,然后再计算等等。

三、积极开展各种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课,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视野,发展特长,培养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基础。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基本要求是:数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一)1、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美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因此,在学具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美育,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或操作来充分体验美。例如,让学生用纸板剪大小、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再拼贴自己喜爱的图案,然后教师把学生拼贴的图案贴在黑板上,并运用形象的语言加以评述:看!这是一棵美丽的塔松,那是一只笨拙、滑稽的鸭子,那是一座别致的小桥。学生制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教师的评述过程,则是引导学生鉴赏的过程。这样做,可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得到美的陶冶。

(二)2、借助趣味数学开拓美

数学中存在着大量有趣的材料,它们有的形式美观,有的引人深思,有的耐人寻味。这些材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又适合对学生进行美育。因此,教师要注意搜集这类材料作为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供学生计算、欣赏。例如:

(1)123456799=1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3

1234567981=9999999999

(2)有9个乒乓球,其中有一个是残品比其它的轻一点,你能用天平称两次找出这个残品乒乓球吗?

(3)有能容纳水3升、7升和10升的瓶子各1个,你能只用这3个瓶子把10升水平均分成2份吗?

事实上,学生在做趣味数学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数学的形式美、对称美、趣味美,同时,又可以开拓美的广度,使学生美感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三)

3、运用数学史料追溯美

我国数学文化历史久远且辉煌,活动课中向学

生介绍一些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使学生

感受到数学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杨辉三角,他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个杰出成就,是数学的一个宝库,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骄傲。

总之,数學中存在着大量的美学因素,学生有着追求美的天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恰当地渗透美育,使学生欣赏数学美、感受数学美,陶冶美的情操,这对于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乃至整个人生,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只要我们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注意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够达到数学教育教学双丰收的目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