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法治思维视野下的疑罪从无

浅析法治思维视野下的疑罪从无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5 00:14:33
浅析法治思维视野下的疑罪从无
时间:2022-11-05 00:14:33     小编:林伟建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司法机关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不清,或者是对法律的适用不明,这就是所谓的疑难案件。其中,能否认定被告人有罪成为解决疑难案件的核心问题。对于疑罪问题,学界在某些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学者们从没有停止过相关的理论纷争。因此,对这些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寻求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共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疑罪从无的传统纷争

学界对疑罪从无问题的争论,主要表现在三个问题上:一是疑罪案件中的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二是所谓的疑罪是事实存疑还是法律存疑,三是对于涉及疑罪的案件如何处理。

(一)疑罪案件中的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

疑罪从无中的疑罪究竟是否构成罪,即疑罪从无的前提是否首先将被告人的行为界定为犯罪。这一点,学者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即不能认定被告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构成犯罪。然而,不能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是否就意味着被告人无罪呢?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意见不同。有学者认为,疑罪从无原则就是指在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上虽然存在一定的证据但还不能排除合理的怀疑,因而不能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既然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自然就应当推定该被告人无罪。这是符合无罪推定之理念的。又有学者指出,在存有一定证据但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形中,虽然不能认定该被告人有罪,却也不能因此就得出其无罪的结论。如果在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内,侦察机关发现了足以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新证据,那么依然可以提请公诉机关发动公诉,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就意味着,疑罪从无只是暂时无法认定行为人有罪,并不能推出行为人无罪的结论。

(二)事实存疑与法律存疑之争

疑罪从无的疑,学界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该疑仅指事实上存疑,二是该疑仅指法律上存疑,三是该疑兼指事实上存疑和法律上存疑,四是该疑是指事实上存疑或法律上存疑。有学者认为,疑罪从无的疑仅指事实上存疑,即仅指对犯罪事实的认定不能排除合理怀疑,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团也就是说还不能达到刑事诉讼法第53条所确立的证明标准: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2.据以定罪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结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另有学者则认为,疑罪从无的疑不仅包括犯罪事实认定上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也包括法律适用上存在难题,即不仅事实上存疑,法律适用上也存疑。他们认为,这是刑法上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当在适用法律上存在困难,也即出现了所谓的法律漏洞的情形下,应当以法无明文规定为由,对被告人做出罪处理。

(三)疑罪从有、疑罪从轻与疑罪从无之争

在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上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也即出现了疑罪的情形时,司法机关应当作何处理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疑罪从有,即在存在一定的有罪证据但又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形下,认定被告人有罪;二是疑罪从轻,即在存在一定的有罪证据但又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形下,认定被告人有罪但从轻定罪或量刑;三是疑罪从无,即在存在一定的有罪证据但又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形下,认定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疑罪从有的理念已经鲜有学者坚持,因为它违背了各国刑法所普遍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也违背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般期许。疑罪从轻在实践中,特别是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持疑罪从轻的论者认为,在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枉,也不能纵。如果在存在一定的有罪证据但又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形下,也即出现疑罪时,为了寻求枉与纵之间的平衡,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采取折衷的办法,既不疑罪从有,也不疑罪从无,而是疑罪从轻。疑罪从无则是学界的主流意识,认为既然存疑,说明还不足以对被告人做有罪认定;而疑罪从轻的前提是被告人的行为已然构成犯罪,这是与存疑概念本身相互矛盾的。

二、法治思维视野下疑罪从无之再界定

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法治思维具体包括两层涵义:其一,坚持法治理念;其二,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来思考具体的问题。上文中所讨论的疑罪从无中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疑罪从无是事实存疑还是法律存疑,以及在出现疑罪时应当存疑从有、存疑从轻,还是存疑从无等,实质上分别涉及到疑罪从无的性质、疑罪从无的内容和对于疑罪的处理等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在法治思维的指引下对这些问题重新做出界定。

(一)疑罪从无性质之再界定

在法治思维下,对疑罪从无性质的认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首先,疑罪从无并非指被告人无罪,而只是不能认定该被告人有罪。从法治的发展形态上看,法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无法治(或者叫前法治)、形式法治、实质法治和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等四个阶段。我们赞同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的法治立场,同时认为法治实现的前提是形式法治的实现。形式法治是指一旦法律被制定出来,就应当得到严格的遵守和适用。法律适用的前提是对法律的解释。形式法治要求在解释法律时,应当严格遵循其本意。在这个理念指引下,我们认为,疑罪从无中虽然不能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但也不能因此得出被告人无罪的结论。因为现实的情况只是,在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排除侦查机关在以后不会收集到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如果日后侦查机关收集到被告人有罪的确实且充分的证据,就能够认定其构成犯罪。这种解释是符合疑罪的事实情况的,而将疑罪推定为无罪则在逻辑上说不通,超出了疑罪应有的文意范畴,也是违背形式法治理念的。

其次,在法治思维下,疑罪从无并非出罪,更不是入罪。很多学者认为,疑罪从无的结果是不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因此是典型的出罪另有学者则认为,疑罪从无是入罪原则,是对是否入罪的操作,是解决入罪取向的问题。笔者认为,上述对疑罪从无是出罪原则或是入罪原则的阐述均不正确或不恰当。其一,出罪是指被告人的行为原本已经构成犯罪,只是由于某种法定事由使得该行为不构成犯罪。显然,疑罪是指对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尚存疑问,也就是并不能认定该行为人有罪,既然无法确定其是否构成犯罪,何来出罪一说?所以,认为疑罪从无是一种出罪原则显然是不正确的。其二,疑罪从无是一种入罪原则也是不恰当的。虽然疑罪从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了解决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理解,疑罪从无确实是解决入罪取向问题。但是,从另一个侧面看,疑罪从无也可以说是解决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不构成犯罪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疑罪从无似乎又是解决出罪取向的问题。所以,疑罪从无实际上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理解,任何从单一角度来理解该问题的做法都是片面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法治思维下疑罪从无既不是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或不构成犯罪,也不是所谓的出罪或入罪。疑罪从无在性质上仅仅是指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情形。

(二)疑罪从无内容之再界定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对疑罪有如下四种不同的理解:一是仅指事实存疑;二是仅指法律存疑;三是指事实存疑且法律存疑;四是指事实存疑或法律存疑。学界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疑罪从无中的疑罪指上述第一种情形,即仅指事实上的存疑。但笔者认为,疑罪从无的疑罪应当指上述的第四种理解,即事实上的存疑或者法律上的存疑。我们的这种主张是基于法治思维或理念而得出的。

首先,疑罪包括事实上的存疑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事实上的存疑是指对于犯罪事实的认定还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待证事实的证据不能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具体是指:其一,在质上,证明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证据没有达到确实的程度,即对于待证事实不能确定其为事实;其二,在量上,证明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证据没有达到充分的程度,即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太单薄,如仅有被告人自身所做的有罪供述。

其次,疑罪还应当包括法律上的存疑。这是指被告人的行为事实较为清晰,但出现法律漏洞时,也应当理解为疑罪的情形。法律漏洞,是指适用于个案的法律规则并不存在,或者存在规则漏洞的情形。之所以出现法律漏洞时,也应当认定为此处的疑罪,是因为刑法的严厉性和广泛性,使法院在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如何量刑上必须更加审慎,必须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在寻找不到适当法律依据的情形下,禁止类推适用,应当做出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处理决定。

再次,正如有的学者所言,研究疑罪从无并不能仅仅研究它的主要内涵,还要研究它的次要内涵。该学者认为,疑罪从无既包括事实上存疑和法律上存疑这一主要内涵外,疑罪从无还应当包括在重罪与轻罪之间存疑时认定为轻罪而不认定为重罪,以及在一罪与数罪之间存疑时认定为一罪而不认定为数罪等情形。

因此,疑罪从无的内容包括事实存疑和法律存疑,同时疑罪从无还指重罪与轻罪下认定为轻罪,以及一罪与数罪下认定为一罪的情形。

(三)疑罪处理之再界定

正如前文所述,对于疑罪应当如何处理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一是疑罪从有;二是疑罪从轻;三是疑罪从无。笔者认为,疑罪从有或疑罪从轻都是有违法治原则的。只有坚持疑罪从无,才符合法治原则。

首先,疑罪从有实质上是有罪推定,即在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有一定证据但证据不足的情形下,最终做出被告人有罪之认定。这往往是专制集权者排除异己的手段。这种做法是统治者滥用公权力、无视国家法治、蔑视被统治者之人权的显著体现。这与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有尊严地生活并享有作为一个人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的诉求相违背。因而,疑罪从有的理念已经为绝大多数国家的理论界和实务界所摒弃。

其次,主张疑罪从轻的人认为,疑罪从有虽然违反对基本人权的保护,使无辜之人蒙受冤屈;但是,疑罪从无却也可能造成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放纵。所以,他们得出了一个折衷的论断:对犯罪现象应当做到不枉不纵,所以不能坚持疑罪从有,但也不能坚持疑罪从无,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坚持疑罪从轻。也即,虽然现有的证据不能确实充分地证明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是毕竟存在一定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犯罪的嫌疑,因此应当对其做出从轻处理的决定。我们认为,坚持此种观点的学者存在两个误区:其一,他们坚持的此种疑罪从轻论,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质上就是他们也反对疑罪从无论。因为,从轻只是程度上从轻,其前提还是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即他们在现有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情况下,仍然认定其构成犯罪,只是从轻处罚而已。这在逻辑上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其二,他们认为,一旦坚持疑罪从无就可能导致对犯罪行为的放纵也是不恰当的。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前文中已经做过相关论述,即坚持疑罪从无并不会放纵犯罪,因为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对犯罪行为的追溯制度。在此不再赘述。

再次,在证据不够确实充分导致在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重罪与轻罪或者一罪与数罪存在疑问时,有学者认为将此类情况分别认定为不构成犯罪、构成轻罪与构成一罪是一种疑罪从轻的做法。笔者认为,这种认定实质上是疑罪从无,而不是疑罪从轻。因为重罪与轻罪存疑时认定为轻罪实质上是不构成重罪,一罪与数罪存疑时认定为一罪实质上是不构成数罪。它们都是疑罪从无(分别是不构成犯罪、不构成重罪、不构成数罪)的做法。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疑罪的处理实质上只有两种方式:疑罪从有与疑罪从无。在认定是否构成犯罪存在疑问时,将其做轻罪处理的,实质上是疑罪从有;在成立犯罪的前提下,在认定构成重罪与轻罪、一罪与数罪之间存在疑问时,分别认定为轻罪和一罪的做法实质上是疑罪从无,而不是疑罪从轻。总之,我们坚持疑罪从无,否定疑罪从有或疑罪从轻。

三、疑罪从无的正当性基础一一法治

笔者之所以坚持疑罪从无,并尝试对疑罪从无进行重新界定,主要是基于对疑罪从无具有正当性基础的认识。疑罪从无的正当性基础主要在于法治。法治要保护自由、人权、要维护公平、正义;法治是规则与程序治理的事业;法治的核心意义是限制权力等构成法治的基本含义。具体来说,疑罪从无所体现的法治要求具体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彻底实现司法公正、限制司法权力以及维护司法的权威性等四个方面。

(一)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是人之为人所应当具有的基本权利,它是法治社会对一个人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身心自由和切身利益的最低限度的确认和保护。保护人权是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人权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又会经常面临着被侵害或否定的危险。人权的基本性和易受侵害性,使人权不仅应当得到承认和保护,而且还需要得到一个足够强大的力量的承认和保护。毫无疑问,国家是最适合、也是最强大的力量之所在。

国家对人权的确认与保护需要正确的法治理念的引导。疑罪从无是法治理念在刑事司法领域具体而科学的体现:在不足以证明犯罪事实成立或者不能找到确切的法律对被告人做出有罪判决时,应当初步认定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在能够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在重罪与轻罪或者一罪与数罪的认定上存在疑问时,应当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轻罪或一罪。这并没有导致对犯罪惩罚的遗漏,而是保留了对犯罪继续追溯的可能,同时也避免了因疑罪从有而导致的对并非犯罪人的基本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以及其他权利的悠意限制或剥夺,避免了因刑法本身的广泛性和严厉性而导致的对无辜者进行无法恢复的伤害。在人权面前,刑法及其适用者应当保持谦抑、克制和审慎,坚持疑罪从无的法治理念,不可恣意而为。

(二)彻底实现司法公正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法的任务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惩罚犯罪仅是手段,保护人民才是重点、核心与目的。要想惩罚犯罪,就必须快速查明真相,寻找到犯罪人并使其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因此,惩罚犯罪在一定意义上说其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效率价值。而保护人民在刑事领域中既包括保护受害人,也包括保护被告人,它要求侦察机关查明的犯罪事实以及人民法院最终认定的犯罪事实应当最大可能地与客观事实相符(尽管在现实中它们往往不可能完全相符),使真正的犯罪行为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也避免无辜的第三人成为替罪羊自身合法的财产、人身或其他权益被莫名地限制与剥夺。因此,保护人民更多地体现出法律对公正价值的追求。

效率与公正似乎经常是作为一对意义相反的名词而出现的:讲求效率往往就意味着要牺牲公正,而追求公正则往往以效率低下为代价。这个矛盾的存在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就陷入了一个难以克服的制度困境。对于效率与公正的对立我们没有必要做鸵鸟式的有意规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区分不同的案件性质和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在民商事领域,涉及的大多为财产性的权益争议。为了增进贸易的流通,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公正,同时以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为主要目标。在行政领域,公权力的存在导致我们有必要保持较高的警惕,以防国家行政权的扩张而损害私权,因此相较于民商事领域,我们就要相对更注重公正价值的追求。具体到刑事领域,由于刑罚本身的最严厉性,使我们不仅要保持极高的警惕性,更要通过法治理念和法律制度对国家刑罚权的行使进行限制,这时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强调公正的价值,而相对弱化对权力运行效率的追求。强调在认定犯罪存有疑问时,实行疑罪从无就是基于在刑事领域更加注重对司法公正价值的追求之合理考量。

(三)将司法权限制在制度的笼子里

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趋向绝对的腐败是一句几乎所有法律人都熟知的至理名言,它也是人们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与对历史的反思中所总结出来的。所以,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对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防止权力滥用就成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尽管行使司法权力的司法机关在西方社会常常被认为是最小危险部门,但司法权力毕竟也是权力,也存在被滥用的可能,将其限制在制度的笼子里也成了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

限制或控制司法权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首先,司法权力之获得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否则其就丧失了存在的正当性。其次,司法权力之行使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尤其要遵循正当与合法的程序。法无明文规定则不享有权力,法无明文规定则不得行使权力。这是出于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权力相对人的利益的保护。疑罪从无正是这种理念在刑事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在事实存疑或法律存疑,或者在重罪与轻罪存疑,抑或在一罪与数罪之间存疑时,人民法院都不得做出对被告人不利的裁判。司法权力的终极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是权利人权益保护的最后一道门槛,从这个意义上讲,更应当对司法权力的取得与行使进行合理的规范和限制。疑罪从无是将司法权力限制在制度的笼子里的法律理念或法律原则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四)维护司法的权威性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某种权威形态:在原始社会,这种权威往往表现为神;在封建社会,这种权威开始转向于社会的集权者君主;而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这种权威的象征开始由法律来充当。近现代社会法律的这种权威性,意味着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都不得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其行为都要遵循宪法和法律,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

法律的权威,在司法领域中表现为司法的权威。在宏观意义上,司法的权威性表现为司法的重要性和价值追求在宪法和法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中观意义上,司法的权威性表现为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和认可;在微观意义上,司法的权威性则表现为人们对每个具体个案的司法裁判的自愿接受和执行。疑罪从无之所以能够维护司法的权威性,正是在以上三个方面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其一,正如前文所论述,疑罪从无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也是限制权力的需要,而所有这些都是宪法和相关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的价值追求之所在,也有利于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其二,疑罪从无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有罪之人受到刑罚之惩罚,无罪之人不受随意之制裁,这增加了人们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其三,疑罪从无暗含的是一种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就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成立重罪或数罪的推理模式,而这种推理模式能够满足人们对自身生活的合理期待,因而运用疑罪从无理念得出的司法判决就更具有说服力和可接受性,就更加有利于诉讼当事人对司法裁判的自主执行,这就最终树立了司法的权威性。

总之,疑罪从无的理念或原则,有利于通过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限制司法权力和维护司法的权威性最终促进法治社会的真正达成。

四、结语

学界对于疑罪问题还存在着诸多纷争,应当对其进行重新梳理和界定,这种梳理和界定必须在法治思维下才有意义,也才可能保证其科学性。经过重新梳理和界定后,达致理论共识就将有可能。同时,这种理论共识应当具有其正当性基础,我们将这种正当性基础归结为法治,具体到疑罪从无,这种法治要求可具化为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彻底实现司法公正、限制司法权力以及维护司法的权威性等四方面。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在法治思维的视野下来探讨疑罪从无问题,用法律手段来处理相关问题,最终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视野下的无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改进,无意识教育已开始被不少人所认知和了解,慢慢变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无意识教育所具备的平等性、多样性、隐蔽性、愉悦性和渗透性等特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主体性、民主性、方向性、开放性等基本原则,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发展需求,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关键词】无意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运用一、无意识.........
论行政法视野下的治安承包
发布时间:2022-11-22
这是一篇行政法视野下的治安承包的内容,在我国,应该从行政法等法律方面和制度规则方面对治安承包进行规范和完善,从而不断增强其存在夫人生命力,应该尽量避免可能因无章可寻而致其无声无息消亡。 时下,学术界和实务界针对日益繁杂的......
现代法治视野下的宗族调解
发布时间:2023-04-20
【摘要】宗族调解是古代民间调解中最普遍的调解方式,在化解民间纠纷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宗族资源对于现代法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宗族;宗族调解;现代法治 中国社会已经从宗法等级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
从经济法的视野下谈排污权交易
发布时间:2023-04-02
一、经济法角度下的排污权交易理解 (一)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理解 1.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概念 排污权交易简单理解就是将排污权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以此来进行污染控制。通常我们认为,排污权是由政府所制定的,并且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
强奸案件的证据审查及疑罪从无原则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3-07-19
编者按:探寻近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规律,梳理法律法规,无论是司法实践,还是即将出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都积极倡导树立“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并对证据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检察院选取办案中涉及证据把握难,罪与非罪差别甚微,案结后当事人反响强烈,引发上访的数量越来越多的强奸案例,举办类案研讨。总结相关经验。本期“案例工坊”节选该院研讨的精彩内容,以期对广大检察官办理强奸.........
浅析善治视域下的二程法律思想
发布时间:2022-10-12
一、志诚与才足善治的前提所在 在善治模式中,责任性特别地指与某一特定职位或与机构相连的职责及相应的义务,意味着管理人员及管理机构由于其承担的职务而必须履行一定的职能和义务。公众尤其是公职人员和管理机构的责任性越大,表明......
浅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观(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5
论文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在我国社会法治化进程中,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法制发展的科学化,必须对法治的内涵保持清醒的认识,为此,应当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法治观。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科学法治观应......
浅析经济法视野下的消费者保护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消费者主权的确立和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便利,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不对称、市场垄断和促销陷阱等......
从先秦法家视野看当今政治新常态
发布时间:2022-11-06
2014年“新常态”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热词,然而,随着起推动作用的顶层设计的结构化,起基础作用的经济的新常态化,中国政治亦步入新常态化轨道。 一、政治新常态的具体内涵 “新”代表着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常态”则表明这种......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治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人民是享受国家利益的根本主体,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的需求性就是法治改革的风向标,人民的满意度就是法治建设的试金石!文章分析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法治进步,系统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途径,以期为......
浅析哲学视野下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25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浅析哲学视野下的创新”,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创新”一词起源于西方文化,韦伯斯特词典对创新的定义有“引入......
法治视野下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发布时间:2015-08-20
2012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法院一审行政诉讼案件中和解撤诉6.5万件,占48%。说明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是很现实和重要的。 一、行政诉讼和解制......
法治思维下的网络空间治理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 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归根结底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延伸。网络空间日益发展壮大,但规范网络的法律法规却严重滞后。本文指出建立起有效的法治秩序,尽快地使网络空间从无序向法治过渡,不仅是网络安全和自由......
刑法论文浅谈司法实践视野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发布时间:2023-02-21
刑法论文:浅谈司法实践视野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论文摘要: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最早发端于1215年《英国大宪章》第39条。这个原则先后为美国和法国的宪法文件所吸......
对法制视野下司法公正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司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得到维护和实现的程度。目前,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是立法、审判和管理等制度方面的.........
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通俗地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习者具有怀疑知识的真与假、有用与否等判断思维能力。随着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日益普及,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日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汉语教学需要做到学生、教师、课堂、评价系统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关键词:批判性思.........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观(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在我国社会法治化进程中,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法制发展的科学化,必须对法治的内涵保持清醒的认识,为此,应当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法治观。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科学法治观应当是......
对法治思维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6-09-05
1.法治思维的涵义 1.1思维的概念 思维分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思维,则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
论法治视野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大学,担负着时代赋予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使中国大学走向良治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法治的视角探讨了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几个核心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大......
舆论视野下的刑事司法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18
当今社会,民众对司法权行使抱持怀疑之态有增无减,在司法机关没有树立起其权威的状态下,民众对于司法权行使的监督渴望愈演愈烈,甚至出现公众话语压力、舆论暴民民意病毒裹挟司法权行使的极端现象。诚然,公民对司法权行使的关切、监......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视野下的授权立法
发布时间:2023-03-16
一、授权立法的多元化 我国授权立法制度与实践呈现出多元化的样态。根据《立法法》第9 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第8 条所规定的法律保留事项中尚未制定法律的部分事项先行制定行政法规。究其实质,......
公众视野下的职务犯罪侦查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问题的缘起 职务犯罪侦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在查办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为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查获犯罪人,而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机构普遍建立于1956年,经过几十......
法理学视野下的村民自治权:争议\歧见与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 要:作为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的基础性命题,村民自治权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但我国学术界在村民自治权的内涵与法律性质、主体、内容等方面均有较多歧见,存在多种不同学说。系统梳理这些不同观点,并从法理上对村民自治权......
从法治出发的质疑是一种进步
发布时间:2022-10-11
窗外下了整整两天的暴雨终于开始收敛,政府解除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的短信也及时出现在手机屏幕上。疾驶而过的汽车发出车轮涉路上积水而过的哗哗声,让人能够想象路上的积水会有多深。今夜又会有许多家庭将与漫到家中的雨水奋战到深夜。......
浅析侦查视野下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适用与缺陷
发布时间:2016-09-28
从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次在我国法律体系内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到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一七)》第十四条对该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幅度做出修改,彰显......
浅谈法治视角下的装备采购立法反思
发布时间:2016-09-28
装备采购立法是装备建设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更是推进装备采购法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顺应新时期法治化建设要求,切实推进装备采购立法的科学化、专业化、程序化、民主化,为装备采购制度改革保驾护航,为促进装备采购法......
探析以人为本视野下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7-01-03
摘 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探讨了职业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对职业学校、班主任和学生三个主体的要求。就现实中进行“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负责制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析理工科学术英语视野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植
发布时间:2022-08-07
一、学术英语课程与理工科大学生的关系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的颁布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国家人才战略为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
浅析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 要 领导干部自身具备法治能力的水平取决于其是否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能力框架。领导干部要具备完善的法治思维的能力,这成为改革深入阶段我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及相关调研结果,有针对性的指出领导干......
谈谈司法实践视野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发布时间:2016-04-11
司法实践视野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强调罪刑法定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罪刑法定原则概述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犯罪的量刑......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5-08-12
我们当下的大学教育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些弊端有我们看得见的如教材的形而上学,枯燥乏味;当然也有我们看不见的,诸如对大学生思想创造力的束缚以及学校管理上的严重脱节等等。但是呢,我们的改革步伐也从未停止过,我们对大学教育......
分析法治视野下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4
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合著的《改革政府》一书中,提出了以企业家精神改造公营部门和塑造新政府的十条原则,其中一条原则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的政府说的是政府要廉洁、高效。行政成本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根据某网站报道行政成本相关的统计: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增长到3万亿,约28倍;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则从不到50.........
浅谈法治建设中的国际法治思维
发布时间:2023-07-22
一、问题的提出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度的法治都是具有双重属性的,一为国内属性,一为国际属性。国内属性旨在规制国家范围内的各类法律关系,国际属性旨在调和和解决主权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矛盾。这两者相互协调有机的构成了一国的法治体系。从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法治中国的建设正一步步走向成熟,而在此过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就是法治思维的运用,可以说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灵魂。然.........
解析国际法视野下的南海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27
中国自古以来便享有南海诸岛的归属权一事缺失毋庸置疑的,这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都是不可争论的。这里是一篇国际法视野下的南海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一、南海问题的产生 南海自古以来便为中国所管辖,但......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08
摘要: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和解放,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发展现 [论文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科学发展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对于我......
浅析邓小平法治思维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6-12-19
一、邓小平强调法律的至上权威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法律的最高权威。前者崇尚法律之治,强调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不能违反宪法和法律,否则必然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惩罚;后者信......
社会学视野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严重危害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犯罪形态,近十年来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逐步活跃和蔓延趋势,这是我国以法律为主的社会控制体系功能削弱的结果。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法律的控制功能削弱是导致......
社会分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文章由高校频发的暴力案件引出对社会分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的思考,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关键词]社会阶层分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57-02一、问题的引入举国关注的药家鑫案虽早已尘埃落定,但此案所引发的社会思考却是无限深远的。对于此案,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
浅析国际法视野下完善我国文物保护的新思路(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由于意识到文物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保护文物则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历史和传统的尊重,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建立文物保护的有效机制,这一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物资源丰富且在历史和现实中遭......
浅析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电子证据的审查
发布时间:2023-03-03
一、电子证据概念简述(一)电子证据的内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被广泛运用到现代诉讼当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五部门联合下发规定,明确了刑事诉讼过程当中的电子证据审查规则。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型证据,被列入我国证据类型当中。对于电子证据的概念和范围,不管是司法实务界还是理论研究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电子证据是依托电子网络技术产生,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
法经济学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违法违规治理和预防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3
建筑业是直接涉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行业,建筑工程行为的法治化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极其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建筑工程行为最终表现为建筑工程各个环节参与人的个体行为。建筑工程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给......
浅析方东美视野下的老子哲学
发布时间:2023-02-15
道家尤其是原始道家(即先秦老庄),对方东美(1899一1977)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艺术感、梦幻感的哲学异域,亦是方先生所醉心之处。正如他在《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中所言:吾人一旦论及道家,便觉兀自进入另一崭新天地,如历神奇梦幻......
关于法治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司法制度 高校学生管理 对策 论文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内涵及特点,并依此提出了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
小议法治文化视野下公民精神与品格
发布时间:2016-09-08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也使得中国快速而稳健地进入了世界经济主场。然而,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并没有同步跟上, 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甚至矛盾。如果客观地观察中国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供给、......
从审判的视角看对行贿犯罪的惩治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25
贿赂是一种共同犯罪。在我国极为严重的受贿现象是与十分猖獗的行贿行为互为因果的,行贿与受贿,尤如一条毒根上孽生的两个毒瘤,除索贿的情况外,有受贿必有行贿。行贿行为不仅是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腐败现象的催生剂,而且其......
浅谈经济法治的战略思维
发布时间:2016-09-05
法治的思维需要战略思维,经济法治尤其需要战略思维。1990年代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种战略思维;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也是一种战略思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审计责任观浅论
发布时间:2023-06-23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审计责任观浅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公众对国家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心程度日渐高涨。在公共治理中,政府审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或者政府审计将往哪个方向发展更有助于公共治理的......
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5
摘要:当前,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其发展趋势对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深远。因此,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积......
浅谈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列维・斯特劳斯在对原始人类的思维研讨时,采取了结构主义方法,他称之为“野性的思维”,在他看来,原始人类的思维和现代人类思维是非常有关联性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野性的思维”的本质和其特征;作者的这种研究方法......
谈谈关于司法实践视野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发布时间:2022-11-03
小编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司法实践视野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希望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 一、罪刑法定原则概述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
比较法视野下商业贿赂治理立法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商业贿赂/立法/比较 内容提要: 当前商业贿赂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一现象的形成,除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重人情、重关系的社会传统外,我国相关立法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反商业贿赂法还存在......
浅析文化视野中的法治教育定位——论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14
一、文化、社会与教育 (一)文化、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被认为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是对文化最广泛的理解,但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广,其内涵往往越模糊而难以把握。几乎日常生活的......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四、解决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的总体思路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冲突,需要树立法律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权威,以中央与地方的法律分权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关具体制度,实现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解决的法治化。(一)对现有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的......
法治理念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析
发布时间:2023-01-15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大学生群体作为主要教育对象之一是我国法治理念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理应承担起培养具有法律意识的社会人才的职责。高校思想政治......
浅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1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会计研究方法作为经管学科重要的方法论,也亟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引擎向未来发力。马克思主义是极其严谨而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科学体系作为指针,才......
分析视域下的批判性思维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2
1. 引言 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 ,其主要理论来源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国内语言学研究领域较晚引入这一概念,以文秋芳教授为代表的外语教育研究者主张将其译......
简论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沟通工具,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必备品,由此产生的手机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校管理者应辩证地分析手机文化给大学生思......
政治制度合法性视野中的政治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 要 按照传统的政治哲学合法性是由民主政治或公平原则提供的。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合法性。这种观点对传统的合法性理论提出了挑战,不是全部通过选举产生的领导者都是满足政治制度的,还有就是没有通过选举的领导者不一定是不合法的,......
分析国际法视野下的网络主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26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将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作为立法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原则。12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阐明我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场及主张,将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列为网络安全的首要原则。显然,网络空间主权已经从理念层面上升为国家的制度和法律,成为规范网络空间法律关系的基础性、建构性概念。一、主张与.........
论法治视野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作为一种典型的行政行为模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应遵守行政法的一般原则。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应当遵守其特有的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共同指导、规制、调整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整个运行和全面过程,从而保障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本原则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16.0.........
破窗理论视野下的新型财产诈骗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本文以犯罪学中的“破窗理论”为基础,探讨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财产诈骗犯罪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其是否与网络环境无序性存在相关性,以及如果相关,对无序的干预是否会降低该类犯罪的发生,基于以上分析,探索我国当前新型财产诈骗......
法治视野中的村委会和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3-12-17
" 村民自治、包产到户、乡镇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取得的三项突破,也历来被视为农村改革的重大成就。《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自1988年11月4日实施以来,有关村民自治的法规政策不断出台,制度不断完善,但两大基本矛盾......
浅析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缺失与培养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领导干部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当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学习、适应、引领国家治理新常态,彻底摒弃陈......
心理学视野下贪污贿赂犯罪拒供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4-16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同样也是职务犯罪的高发期。转型期的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智商较高,有的人身居高位或要职,有的人脉广、圈子大,有的人有钱有势,伴随事业上的成功和财富的积累,他们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心......
关于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主体性 思想政治 教育 学会选择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这一课题的紧迫性和......
签注视野下的晚清刑法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18
二 如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中国社会踏入近代已经一百六十多年了; 如果从1902 年清末修律算起,中国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也已经一百年有余了。 百年回望,我们当然有理由为中国社会、为中国的法制而欣慰,从皇帝专制制度、《大......
论法制视野下的司法公正(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论文摘要: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司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得到维护和实现的程度。目前,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是立法、审判和管理等制度方面的因素。要促进和实现司法公正,应完善立法,逐步实现司法独立、确立司法权威,完善司法监督体......
刑法视野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15-07-24
“民以食为天”,保证食品安全安全,维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权,无不是各国立法的主要方面。各国也制定了层次不同、部门归属不同的立法来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在立法上通过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
宪法视野下的人性尊严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17
人性尊严概念最早产生于古希腊,但是随着现代宪法的逐渐完善,人们对人性尊严问题原来越重视,它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相应的保护。当前,各个国家为了更好的维护公民的人性尊严,都将其作为宪法的核心,从不同角度来......
浅析民事诉讼视野中的宪法规范
发布时间:2016-04-14
民事诉讼视野中的宪法规范,宪法私法化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对于解决新型民事纠纷、创制具体的民事权利有着重要意义。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相当一部分长期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就是这样一种......
蒙太奇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 蒙太奇即蒙太奇思维,蒙太奇来源于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术语,表示构成、装配的意思,蒙太奇理论发展到当下,已经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蒙太奇思维的哲学理念启示就是重新组合,可......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发布时间:2023-03-28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分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选举 抽象的政治哲学 一多半的美国年轻人不去投票,可能是因为觉得他们的一票不会影响大选的结果,或者谁当选都一样。这种想法确实有其理论支持......
签注视野下的晚清刑法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7
清末十年修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法律的改革。1907年10月修订法律馆上奏大清刑律草案后,从1908年到1910年,中央各部院堂官、地方各省督抚、将军都统陆续上奏对大清刑律草案的意见,这些意见被称为"签注"。大清刑律草案签注是在晚清法律......
毒品犯罪中法律疑难问题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7
一、同一被告人在贩卖、运输的不同行为中作用不同是否需单独区分主从犯? 类似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等选择性罪名中,对于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在不同事实中的作用应分别予以区分,依不同事实分别确定主从犯,此一点在法理与实践......
浅谈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
发布时间:2016-04-11
本文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刑法论文:浅谈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摘要:行为人并未绑架被害人,而是将被害人策划、配合去外地游玩、或将被害人骗至外地游玩,并向其第三人(一般为......
浅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做好统战工作
发布时间:2016-11-28
一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做好统战工作的理念指导 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几乎涉及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各界别;工作内容涉及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等五大关系,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
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0
大家好,欢迎来到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希望大家喜欢! 论文摘要 行为人并未绑架被害人,而是将被害人策划、配合去外地游玩、或将被害人骗至外地游玩,并向其第三人(一般为家属)谎称绑架......
从菲利《犯罪社会学》到法治中国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恩里科・菲利在其著作《犯罪社会学》一书中,从实证主义出发,根据犯罪人类学和犯罪统计学资料,对易于导致习惯性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个人情况以及易于导致某些人犯罪的有害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通过这些实证研究......
人口战略的多维法治透视
发布时间:2023-02-28
生育自由与人权保障,湛中乐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一 公法学研究从来无法回避共同体生活中一些最为重大、富有争议的话题。相当多的公法实践与制度设计也是在一些法律和伦理上的重大论辩过程中得以推进的。人的生育自由及其法......
现代学校视野下中小学校治理体系改进之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2
现代学校治理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教育发展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冲击,并通过完善管理,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以人为本,服务为上,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提......
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探析 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探析 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探析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合同 法律性质 法律关系 内容提要: 排污权交易合同制度是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中......
论法治视野中《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缺陷
发布时间:2023-02-20
论法治视野中《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缺陷 论法治视野中《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缺陷 论法治视野中《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缺陷 精品源自高 考 试题 摘要: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范了税收征收行为,并规......
法治视角下的大学章程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 要:大学章程是一所大学的“宪法”,是一部自治规章,对于高校的依法治教、自主办学意义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大学章程建设也有了一些进步,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制定本身仍然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依法治国的......
课堂设疑拓展学生的思维
发布时间:2015-07-27
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然而学生在课堂的思考中,受自身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课堂环境的影响,不能顺利地激活思维,提出心中的质疑,错过了正确引导的时机。设疑,作为教师引导的一种方式......
国际法治视野中的反腐败(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7
关键词: 反腐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国际法治 内容提要: 国际社会在反腐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一公约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的进步,体现着国际法内容的拓展、印证着国际法界定方式的转变、昭示着国家......
法经济分析视野下的刑事审前程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正逐步往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变化,而刑事审判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也正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法经济原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诊释刑事审前程序,分析了当前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现状及......
浅析发散性思维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进行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分析从而得到不同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下应用发散思维对于解决传统英语教学沉闷的教学气氛和单纯的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较为抽象的概念,如何将其应用于大......
传统文化视野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8
传统文化视野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拓展视野。而坚持“以文化人”理念,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让大学生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正是......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的基点。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灵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公民教育的需要、高校贫困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精神激励机制要体现公平公正;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