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

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0 00:18:00
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
时间:2023-07-10 00:18:00     小编:

摘 要:粱启超是 中国 近代史上最具 影响 力的思想家之一。粱启超早期思想之激进与晚期思想之保守的矛盾,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由带有文化和种族主义色彩的传统民族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日益成熟之时,他的思想在表面上却越来越保守起来,呈现出向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回归的倾向。

关键词:粱启超;民族主义;传统文化;回归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但 研究 者多困惑于其早期思想之激进与晚期思想之保守的矛盾。实际上,这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也与早期他以文化作为其民族主义的工具这一思想特征有关。

一、早期民族主义思想倾向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由带有文化和种族主义色彩的传统民族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

戊戌变法失败前的梁启超,在民族主义 问题 上表现出两个层面的追求:在理想层面上,他服膺于康有为的今文学派,以公羊三世说为 理论 核心构筑自己的 历史 观,以世界大同为自己的理想;在现实的层面上,由于亲身感受到帝国主义的实际威胁,他已经不能秉持原来的世界主义理想。1897年梁氏在《变法通义》中提出的“泛黄种主义”,表明他清楚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东方民族的侵略和压迫,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已经超出了过去两百年来满汉之间的种族斗争。此时梁启超的思想仍然未脱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所形成的华夷之辨的思维模式。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亲眼看到这个国家在近代民族主义的冲击下所产生的巨大潜力。在研究日本的历史与现状并与中国进行对比后,梁启超认为日本强于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民族知耻感和民众的爱国心。

进入20世纪后,梁启超到美国和加拿大,重点考察了两国的 政治 经济 和 社会 现状。在美国,他亲身体会到 现代 工业 对帝国主义扩张的影响,从罗斯福巡行全国时所发表的“欲进吾美于强盛之域,为我子孙百年大计,舍帝国主义未由也”的讲演中,梁启超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殖民野心,指出这“足以使国人猛醒”。旅美期间,梁启超对在日本时就已经接触到的德国政治学家波伦哈特和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研究,对加拿大实行的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实行的民主共和制进行了认真的对比。他认为,从中国的具体现状出发,实行加拿大的君主立宪制更为合适。 当梁启超从种族主义的观念转变为现代民族主义时,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应该摆脱传统的天下观念,意识到“中国”是一个政治上拥有主权,地域上拥有国界,包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人民的真正民族国家。为此他做出了以下两点努力:

第一,破除天下观念,树立国家思想。

随着梁启超关于世界知识的不断丰富,“中国”的概念在他头脑中渐渐改变。他冷静地 分析 了中国人夸张地把中国看作世界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原因后指出, 时代 变化了, 交通 打开了,中国人在1840年以后所要面对的世界,决不是一个低等文化的世界,而是要比中国强大的西方国家。几乎就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天下无敌的中国突然变得虚弱不堪。梁启超提醒民众,假如一味坚持中国文明就是世界上的全部文明的观念,就不可能理智地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就不可能意识到所面临的危机。他认为:“我国人爱国心久不发达,则世界主义为之梗也。”他急切地呼吁去除中国仍然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一部分的蒙昧思想,认识到中国只不过是众多世界国家中的一个国家而已。人们应该认识到,天下观念之所以在 哲学 上濒临灭亡,是由于“中国”在政治上正在遭受灭顶之灾。

在近代世界民族竞争中,破除了传统天下观念的中国人应当如何去面对世界、面对西方呢?梁启超提出“以国家对国家”的方法:“今日欲求救中国别无它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国家而已。”为了使国人对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国家观念,梁启超批判了传统国家观的谬误,提出了新的“国家思想”。他指出,旧的国家观“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一己而不知有国家”,由此造成的弊端有二:其一是“不知有国也,故其视朝廷不以为国民之代表,而以为天帝之代表”,结果将忠君与爱国混为一谈。但是,国家与朝廷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朝廷能够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时,爱国与忠于朝廷就是一回事。反之,如果朝廷背叛国家利益时,即“朝廷为国家蟊贼”之时,爱国与忠于朝廷就不能统一了。由此可见,忠君与爱国,是新旧国家观念的分水岭。

弊端之二是,因为国人不知有国,故国人“独善其身,乡党自好,畏国之为己累,而逃亡也”。梁启超认为,无近代国家思想的民众仅仅将自己停留在“部民”和“族民”的资格上。他说: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

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

聚群盲不能成一离娄,聚群聋不能成一

师旷,聚群怯不能成一乌获。

因此,一个国家要强盛,它的国民必须要有国家思想。为了使人民树立“国家至上”的观念,他在自己的国家学说中,将他所知道的西方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改动。将“国家者由人人各求其安宁求其自由,相议和意而结成者”改成了当民族生存受到威胁的“危难之际”,需要人们“群策群力,捍城御侮”。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知道在自己一身之上,还有“更大更要存者”,也就是国家。身处这一时代的中国人,必须知道现在国家与国家正在竞争,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梁启超将古代的“帝国主义”与现代的帝国主义进行了比较。他说,今日中国遇到的帝国主义与古代的帝国主义不同,昔日亚历山大、查里曼、拿破仑等,虽然也是“抱雄图,务远略”,欲“蹂躏大地,吞并诸国”,但那时是出自个人的野心。那时被侵略国“恃一二英雄”就可以与之匹敌。今天则不一样了,侵略者表现出的是“全民族的野心”。对付今天的帝国主义,必须依仗全民族的努力,因此“惟有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他呼吁铸造此等意义上的“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要务。

对于“新民”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树立“国家思想”了。梁启超解释说:想归结为五点:

1 孔教哲学为二元的……与希腊思想比较,则大相径庭……

2 孔教哲学为人本主义的……所谓万事皆备于我,即此义也……最近哲学大家法人白葛孙(伯格森——引者注)曰:吾人之知识,自狭义观之,专为保护吾人身体之适应外境而已。此近世人本主义之根据。孔子之说,其精确虽远不及此,然孔子之精神,未尝不在此……

3 孔教为实用主义的……乾毋斯(即詹姆斯——引者注)曰:真者,不过善之形式耳……《中庸》所述,无一语不足证此。中者,折中之谓,庸者,致用之意。孔子之教,一切以有用为宗旨……

4 孔教哲学为进化的……《易经》一书,即论此进化之道也……

5 孔教哲学为社会本位的。

现在看起来,《庸言》杂志的一班人对孔子思想所作的修改和调和,十分牵强,具有非常明显的功利目的。

在尊孔的前提下,梁启超等人认为,立国的基础就在于发扬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只有这样才是民族自救的根本途径。在梁启超看来,一个社会得以存在和 发展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其长期积淀的民族道德伦理教条。他说:

信条之为物,内发于心,而非可以假之于外……征引外铄之新说,以欲挽内陷之人心,即云补救,为力已微,而徒煽怀疑之焰,益增歧路之亡,甚非所以清本源而植基于不坏也。

由于人的信念是内在的,而非外铄,因此儒家的道德良知良能之说仍然适应于今天的社会。所以道德这个东西就无所谓新与旧:“德必有本,何新非旧;德贵时中,何旧非新。”

在这里,梁启超似乎是将传统道德伦理看作是一种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但是实际上他并不是认为道德伦理是不可改变的。梁启超只是站在社会大众的水平上来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像那些理想的自由主义的道德家只是在谈论应该如何的事情。梁启超非常实际地说:

要之,凡一个社会,必有其公认之道德信条,由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的熏染,深入手人人之脑海而与之俱化。如是,然后分子与分子之间,连锁巩固,而社会之生命,得以永续,一旧信条失其效力,而别有一新信条与之代兴,则社会现象生一大变化焉。……若新信条涵养未熟广被未周,而旧信条先已破弃,则社会泯棼之象立见……

在梁启超看来,以道德伦理信条为主要 内容 的一个民族的 社会 文化,是靠着它才得以存在和 发展 的。存在当然要靠道德伦理教条的维系,就是发展也要以它的变动作为社会变化的中枢。当一种早已根深蒂固的伦理信条受到新的外来文化冲击的时候,它是完全有可能崩溃的。但是这应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新的信条逐渐代替旧的信条的改良过程,而不应当是一场急风暴雨的革命。

梁启超列出三种道德伦理观念,作为 中国 社会赖以维系不堕的本源和支持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这三种观念是“报恩”、“明分”和“虑后”。

所谓“报恩”,即是义务思想的来源。他说:“所谓伦常,所谓名教,皆本于是。”这种报恩的思想,是中国人以义务思想对抗西方文化中权利思想的重要一点。

“明分”则是社会秩序的很好的维系纽带。用梁启超的话来说,是“一国中常有秩序的伦脊”。每个人都明确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并且安于自己的这个地位,这个社会才不会乱,才可以继续统治下去,才可以进行逐渐的改良。

“虑后”所考虑的是中国人的祖先崇拜等自己的宗教观念。梁启超解释说,“虑后”的观念是为了使“天道因果之义,深入人心”,也就是说,中国人没有西方文化中那种此岸和彼岸分割的宗教,只是靠以家庭为中心的祭祖与传宗接代来寻求永恒。因此有无后代的 问题 ,如孔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生命延续的问题,而成了一个宗教性质的问题,它关系着人生的重大意义。既然成了宗教问题,具有宗教的意义,那当然就有宗教的惩恶扬善的作用。

以上这些内容,梁启超将其称之为“国性”,认为这是一个民族国家得以维系的根本。梁启超关于“国性”的说法,类似 现代 文化类型说所谓的“民族精神”的概念,是民族国家得以在世界上存在的根据。

于是就联系到梁启超等人所说的第三个问题,即中国文化的独特性问题。

在民国成立以后,梁启超虽然也表示赞成新诞生的共和制度,但是实际上他仍然倾向在中国实行“虚君共和”,或者是有一个靠着个人魅力与手腕进行统治的所谓“奇理斯玛”型的统治者来管理这个混乱的社会。这表明,梁启超仍然倾向于“开明专制”的原有模式。这种 政治 理想使他在文化问题上选择了保守主义的路线。而中国文化特殊论,就是这一路线的一种十分坚实的 理论 基础。

梁启超等人这种中国文化特殊论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他们认为现在实行的民权思想是西方人特有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一般人认为个人主义与民权思想是 经济 情况变化的产物,这是不错的。由于经济状况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封建制度,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个人主义与民权思想发展起来。因此“民权则不过是此经济革命之表面的旗帜而已”。但是他们认为,在经济政治的 影响 之外,一种文化思想的出现,还有着深厚的民族特性的基础。所以张东荪又说:“民权之思想,非近世之产物,乃日耳曼人种之根本思想;此思想发源于个人主义,盖个人主义,实日耳曼人种之特有物也。”在张东荪看来,经济发展,不能产生出与传统相违背的东西,而只能促进符合民族特性的事物和思想的发展。

因此,《庸言》杂志的一些人,认为民权思想在中国是不能实行的。这是因为中国根本不存在实行西方民权思想的社会经济条件。严复在《民约平议》一文中说:“今若取卢梭之说而施之神州,云以救封建之弊,则为既往;将以弭资本之患,则犹未来。”庄严复看来,中国当时正处于一个旧的政治经济制度已经崩溃,而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尚未建立的 时代 。如果此时将西方的民权共和制度强行搬到中国并加以实行的话,必然会落空。

其次,他们还认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与西方国家是不同的,不具有西方民族国家的封建制度的等级或阶级制度特征。他们认为:“自秦汉以降,已成布衣卿相之局,公辅之选,类皆起自平民。”在这些人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的民主政治,而这是一种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政治形式,因此不论从“早已有之”的角度,还是从特殊的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都是多余的。

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具体差别,《庸言》杂志一些人将其定义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差别。张东荪认为,中国文化或者东方文化的特点,就是所谓“社会本位”的思想。他说,社会本位思想,为东方人种之特色,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之真髓,这是他 研究 中国数年所发现的。张东荪认为,中国社会的特点,在古代 哲学 思想之中就已有体现。比如:“如孔子之教,得以一仁字包括之,仁者以字形论为二人,二人言中也,此即社会本位思想之中心。”

这种认为中国文化是“以社会为本位”的观点,与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文化相对立,以此建立中国文化特殊论的观点,是现代哲学史、思想史上的早期中西文化比较的典型论点之一。这种看法在后来的新文化运动的论战中也曾大量出现。比如,持西化观点的人士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也曾以此来描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立。但是梁启超等人与持全盘西化观点的人士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他们企图以此论证,中国文化是与西方文化根本不同的两种文化,而非像胡适等人认为这种以社会为本位的文化只是一种古代的文化,是应当丢弃的腐朽文化。

梁启超在《庸言》杂志的首卷开篇,就是一篇题为《国性》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改变了他过去在提出“新民说”时提倡的,社会进步的关键在于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健进的有活力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与传统的道德本体有着直接的关联,是儒家道德本体的直接体现。但是到了《庸言》杂志时代,梁启超的观点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强调儒家传统道德实体的绝对价值,而以“国性”的概念将那种绝对的精神变成了一个随着 历史 的发展而变化的概念。

梁启超认为,一个国家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具有它自己的本质,也就是“性”。而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就有赖于这个难以琢磨,但是又存在于历史和现在的一切事物之中的本质。梁启超的“国性”概念,大概有这样几种性质:

第一,与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天道”不同,“国性”是一个可以变化的概念。在梁启超那里,“国性”是一个具有适应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国性”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与那些前朝遗老相区别,梁启超认为,即使是传统儒家的基本道德伦理规范,也应当超越过去数千年来被绝对化了的道德伦理教条,比如传统的“五伦”观念,而要与时代相合。例如梁启超在对传统的“忠恕”观念进行发挥时,采用了温和的自由主义的原则来处理这些伦理关系。强调在维系基本的秩序的前提下,提倡注意双方的道德要求而不是单方面的义务。 第二,虽然“国性”是一个变化的概念,但是它只能是渐变,而非剧变。梁启超举例说,如同一个有机体可以改变其中的某些部分,但是如果将其大卸八块却一定会使其死亡。“如场师之 艺术 ,虽剪弃枯枝败叶,而断不肯损其根干”。

第三,“国性”必须具有神圣的意义存在:广大众心中。他认为,如果一个民族的传统国民精神丧失了神圣的意味,那么这个国家的“性”,也就是其本质也就死去了。之所以他们这些人赞同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运动”,也就是为了起到一种为神道设教的作用。

关于“国性”的内容,梁启超前面已提到“报恩”、“名分”和“虑后”三项传统的德行。之所以列出此三项内容,是由于他认为,这些内容对民族主义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名分”和“虑后”两项,将可以激励起众志成城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以梁启超为首的《庸言》杂志一些人,他们所提出的认同传统道德伦理的观点,其实质并不在于对新思想和西方文化的绝对的放弃,而在于如梁启超所说,如果“新信条涵养未熟广被未周,而旧信条先已破弃,则社会泯棼之象立见”,是一种权宜之计。从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过程,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的变化,基本可以看出他完全是以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手段,来达到他的强国富民的功利的目的。这是与辜鸿铭、林琴南等带有遗老遗少精神特征的保守人物的最大区别。

但是,梁启超的思想并非简单的一句“为神道设教”便可以概括,而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他的思想与“国粹派”有着很大的区别。他自己也曾指出这一点:“吾于保全‘国粹’论,虽为平生所孜孜提倡,然吾人之所谓国粹主义与时流所谓国粹主义其本质似有大别。”梁启超有时认为儒家的道德观念并非外在的规范可以囊括。而是具有内在的价值。这种价值在世界政治的民族主义时期具有它存在下去的价值。这种思想上的歧变性,导致他在新文化运动之中那篇《欧游心影录》的产生,成为现代新儒家学派产生的一个助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文化的回归与设计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2-11-07
【摘要】 本文试图揭示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从认识与创造实践中向人类自我认识的回归。在这条线索下,从回归自我关怀的角度看设计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阐明设计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 文化 设计 自我 回归 一......
为传统文化“归来”铺路
发布时间:2023-02-0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最可宝贵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直接点中了教育的一......
勤奋乐学的梁启超
发布时间:2023-05-22
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考中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一天,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急叫:“快下来,会跌死你的。”梁启超看见祖父着急的样子,竟往上再攀一级,还冲口念出两句:“有人在......
向传统文化致敬
发布时间:2023-03-16
小时候,我家对面是一个京剧院。里面有学员班,每天早上可以看到来练功的小孩儿们咿咿啊啊地练嗓。我常常趴在门口的栏杆上,望着女学员甩水袖,觉得很美。后来有京剧院的老师来我们学校挑选学员,我很兴奋,回来告诉父母。结果令人失......
试论“浅阅读”背景下的中职生传统文化阅读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4-30
从中职语文教学的功能来看,阅读无疑是学生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和理解生活的常用途径。然而,在商品经济时代,随着 信息化节奏的不断加快,短、平、快的庸俗作品大行其道,浅阅读不断挤压着经典阅读的空间,成为一种绝对性阅读。由于中......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自20世纪末以来,就中国文化发展与方向的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又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讨论的主要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学术界就文化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
论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传统人性回归
发布时间:2015-07-29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建筑本身的时代特征不断被深化,建筑的高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加,建筑的稳定性不断加强,建筑的智能化已经开始迈出了第一步,似乎建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好。但是事实却是建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最......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0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绪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空前繁荣,可与之极不相称的是,社会精神文化问题日益彰显:幸福感下降、道德滑坡、缺乏信仰、社会风气浮躁、拜金主义等等。是什么原因引起目前这......
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4-06
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传统 任何时代的思想构建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这一时代的人们的反思能力,以及在反思过程中挖掘思想、精神资源的深度。对于思想史意义上的当代中国——我这里指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因为在七十年......
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文学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30
引言 梁启超作为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典型代表,其文学创作时期处于新旧交替的世纪之交,其代表作《少年中国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而且还是百年经典名篇之一。从文学风格看,《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试论回族社区法文化传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 关键词]伊斯兰法文化 中国 传统法文化 回族社区法文化 [论文摘要]回族社区法文化作为千百年来回族群众智慧的结晶,影响和规范着每一位回族成员的心理和行为,是回族群体共同意志的体现。从 历史 上回族社区的形成及其文化......
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 中国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50年变迁 中国城市 社会 控制方式的转型,在20世纪上半叶主要是从传统社区向法定社区(市政层级)演变,在20世纪下半叶则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先是由以法定社区为主转向以单位体系为主,然后又......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3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
传统企业互联网思维浸入后应本质回归
发布时间:2019-11-13
不管是做什么行业的,近年来最流行的就是“互联网思维”,导致一些人对互联网的“恐慌性崇拜”,有一种“不上网就得死”的情绪。说什么不一定要做互联网,但一定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这就给了很大的解释空间,后来变得大而化之,像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够往里面装。导致如今,“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大标签。“互联网思维”掀起的热浪也在逐渐的扩大,从小本生意到营销革命,从电子产品到人生情怀,甚至颠覆.........
国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6-10
国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最近一友人就“国术”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视角独特,看法新颖。笔者阅后不禁敬佩且浮想联翩,于此凑凑热闹,和着友人的国术观也来聊聊。 一、国术是个系统 国术,中国武术,武术,意思相同,然笔者以......
关于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的本土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梁启超;西方新闻观念;解读 论文摘要: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解读的本土化特征集中体现在他的新闻自由观、报刊功能观、受众观方面。这种本土化解读与梁启超的调和主义中西文化观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分不开。 ......
关于梁启超与墨家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梁启超在继承前人和广泛借鉴同时代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西学知识,运用当时先进的西学学术手段对墨家逻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近代墨家逻辑研究开辟了新的范式,并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影响深远。本文探讨梁......
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7
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 中华文明博大深厚,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哲学、艺术、宗教等多方面内容,其精华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蕴涵于传统文化之......
梁启超、胡适与杜诗学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要:梁启超和胡适是杜诗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人物。他们以现代的学术眼光、文学观念、审美情趣来观照杜诗,从不同的角度突破了传统杜诗学的研究框架,开启了杜诗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之路。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论梁启超对《桃花扇》的接受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要:梁启超一生对《桃花扇》评价甚高,对《桃花扇》的研究也用力甚多。他幼时在阅读《桃花扇》时感动落泪,后又熟读成诵,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沉郁慷慨地朗诵其中曲文。他在创作《新罗马传奇》时,曲词宾白和情节关目对《桃花......
边疆、民族与梁启超“新中国”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07-22
内容提要 梁启超身处晚清民初的过渡时代,关切边疆危机,追求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梁启超依据现代地理科学认识东南诸省与西北腹地的国家疆域空间结构,面对中国西北陆地边疆和东南沿海边疆危机的日渐深重,发现民族主义的国家富强动力......
梁启超对国体与政体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梁启超研究国体与政体问题的理论建树,构成了梁启超宪政中国化理论的重要部分。该问题作为中国宪政模式的核心问题渐次展开,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发展成型,进而成为梁启超为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设计现代政治制度的开端。以政治哲学为视角,以梁启超宪政思想为对象,以清末民初为历史背景,对梁启超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路线――国体与政体的基本原理、何为国家、何为国体、何为政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予以了清理和归纳。这些思.........
海峡两岸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6-30
由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北京、上海、台湾以及......
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
发布时间:2023-05-23
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 儒家“民本”观不同于“民主” 关于儒家政治哲学,涉及的内容同样非常多。我主要以“民主政治”为中心,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儒家政治哲学与现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差异,这是为了廓清一些简单的“以古......
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
发布时间:2023-02-13
刘源俊先生发表的《科学与民主须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书屋》2013年第6期)一文,读来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并陡生几分中华文化的自信感。但是,若深究起来,刘文仍然局限于新儒家的思路,即找出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的部分。然而,儒家不......
试论新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的迷失与归位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 文化传统 论文摘要: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成为了课程改革无法逃脱的知识基础。然而,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课程理论资源等方面对文化传统进行着刻意的忽视或无视。基于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2-15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学会提取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别。 3.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所具有的双重属性,明确21世纪我们......
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2
传统文化素材在线李公涛:坚守碑林书法艺术2016年8月7日,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走了,留下30多年来历尽艰辛雕刻的近4000块、蜿蜒3公里长的碑刻。他就是被开封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当代文化愚公称号的李公涛先生。1985年,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立下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家训。数十年如一日,李公涛倾其所有,带领全家艰苦奋斗,广征天下墨宝,并.........
向量中的化归利器
发布时间:2023-07-24
化归思想在数学中可谓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学习过的函数,千变万化,数不胜数,但只要重点研究几类简单而特殊的函数就行了.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这些函数是基本的初等函数.对其他复杂函数的研究,可将......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19
随着新的教育改革制度的推出,我国现行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可否认,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德育、体育尤其是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方面的关注,学生的全面......
传统文化指向下近代国民性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02
一、相生相息的传统文化与国民性 传统文化与国民性之间相生相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国民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支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式乃至行为方式。 国民性是......
试析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4-27
" [论文摘要]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糟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
浅析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26
浅析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路径 浅析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路径 浅析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路径 更多 精品 来自 论 文 摘要:哲学是关于人的生存及其发展的反思,但旧哲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哲学走入了寻求终极“本体”并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度及其运作方式
发布时间:2023-04-10
本文中使用“文化”这一概念用于克罗伯和克拉孔的定义,他们把文化看成是成套的行为系统,其核心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的。新儒学家余英时先生认为,“这个看法同时注意到文化的整体性和历史性”。[7]走出认识中国的困......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7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由于全球性文化的推动,欧美、日韩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究其根源在于人们的思维方式缺少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中......
艺术审美谱系中人性的面向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伴随西方思想传统中真理性问题研究重心的转移,审美与艺术的功能得到了由模仿“真理”到象征道德-善的转变,其最初在康德哲学中表现为自然与自由之间过渡的中介,最终演化成为一种面向现实的和解力量。越出美学的局限,审美与......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之争,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已经开始,延续到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纷争,之后在苏联哲学中形成一个形式化的定论。近年来随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质疑,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哲学还是......
父爱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 要:普拉东诺夫是20世纪20―50年代优秀的苏联作家之一,他创作了多部经典作品,但其创作道路却是极为坎坷的。主宰作者命运的小说《归来》曾数次改编为电影,受到观众喜爱。改编并更名为《父亲》的影片深刻地揭示了卫国战争胜利后军......
回归财务数据:也谈风险导向审计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财务 会计 理论 研究 领域,有两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现象是许多学者喜欢创造观念,而不习惯充实观念。比如,在财务学中,一些学者提出了经营者财务、所有者财务观念,但却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两种财务有什么实质分别。另一个现象是许......
关于统计回归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我们运用回归分析法时候容易犯错误,笔者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关系、相关分析的两个变量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回归分析法。 关键词: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前提;两个变量;对等关系;处理不当 我们应用回归分析法的时候总是回归......
论判例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10
论判例的回归 论判例的回归 论判例的回归 内容摘要:判例的本质就是法官造法。我国是以成文法为法律传统,可是不同历史时期,判例也可以不同形式与成文法相伴而行,以弥补法律漏洞,却始终未形成......
会计回归与会计外部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 会计 国际化的一种途径 「摘要」会计职能和会计信息的膨胀,使会计不堪重负,会计系统相对市场毫无效率可言。会计应适当回归,提供原始信息和核心的会计程序,而将剩余的功能交由更有效率的市场,如会计服务、按需财务报告和......
语文课应回归语文本位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师要练好内功,在语文课教学中应该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积累的教学,重视已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继承和运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多媒体手段和语文教学应做......
聆听大师 回望传统
发布时间:2023-02-23
“在企业家、登山和‘不行贿’三个标签里,我选择了‘不行贿’。“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对自己的命运有无穷好奇的期盼,一直试图创造生命的意义。物质生活越丰富,工作形态越超脱,事业成就越大,社会影响力越大,对这个问题的焦虑就越强烈。“万科企业文化的要点:简单、透明、规范、责任。就中国传统文化和目前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现实来说,要做到上述几点不容易。正是不容易,才值得去努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也许就是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
发布时间:2023-05-15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十九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
回归的“农二代”
发布时间:2023-01-13
人物档案 李春风:男,35岁,高中学历,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人,家庭农场主。作为最早经营家庭农场、最早创业的青年职业农民之一,他应用新农机新农技、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在改善土壤、增产增收、绿色循环种养等方面贡献突出,......
回归“考”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 要:MOOC的开放性、大规模性和互动性颠覆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并将成为未来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与特征。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定位与定性方面的局限性会因MOOC的冲击表现得更为明显。MOOC时代对于评价与认证的需......
文学革命与梁启超对中国文学审美意识更新的贡献(节选)
发布时间:2022-07-21
【 标 题】文学革命与梁启超对中国文学审美意识更新的贡献(节选)【标题注释】课题项目:浙江省“十五”规划课题“梁启超文艺美学思想与现代价值研究”(NO2WX4);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论”(2002XP59)。【 作 者】金雅【......
回归财务数据:也谈风险导向审计(1)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财务会计理论研究领域,有两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现象是许多学者喜欢创造观念,而不习惯充实观念。比如,在财务学中,一些学者提出了经营者财务、所有者财务观念,但却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两种财务有什么实质分别。另一个现象是许多学者常......
回归人本,架设沟通的桥梁——《师生沟通的艺术》读感
发布时间:2013-12-19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教育活动应围绕是否符合人的规律,是否符合人性的规律而展开,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学校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这一规则却常被自觉和......
探讨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8-09
毕业了,要写论文了,毕业生们是不是很头痛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啊?论文不像作文,还包括了许多的专业语言,就得参考许多文献,写一篇论文准备.........
论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02
一、传统文化在中学职业院校教育中的现状 在我国的社会占到主体的是经济,从而导致了对于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所以更多学校只是将学生的大量的在校的时光用于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
王育琨:成功传承要回归人性“本源”
发布时间:2015-08-13
从商界精英到著名管理专家,从研究个人管理到做领导力培训如今更是投入到家族传承的系统研究中,北京地头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育琨坦言,自己其实并没有特意的规划,只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推动自己去“悟道”,去总结。 “很......
传统文化的精魂
发布时间:2023-06-23
在连续写作九部中篇小说后,陕西作家陈忠实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了。凭着自己长期生活与艺术的丰厚积累,他用了前后共约四年的时间,写出了平生第一部五十多万字的恢宏巨著《白鹿原》。 《白鹿原》的写作,经过广大读者与文艺批评家的检验......
传统文化的给养
发布时间:2022-11-19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有力凭证,中国传统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髓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发奋图强,锐意进取,而中国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如昆曲、书法和传统刺绣技艺等也为中国的大美增添了一抹亮色,引来无数外国人士来中国探寻钻研,流连忘返,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
从焦虑到回归
发布时间:2022-10-02
摘 要:形体和精神流浪是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知和思想方式,短篇小说《未来的爸爸》通过描写主人公身心流浪历程中由现实世界引发的精神世界的起伏变化,揭示其由焦虑、探索到回归的心理流变过程,凸显了当代美国知......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其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
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2-07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和功绩,无论我们处于怎样发达的社会,始终都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作用。 早在远古时代,智慧的人们就开始注重珍爱......
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20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并且兴趣不大,而对外来的文化却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这可能与他们所处的生活方式有关,.........
回归(外二首)
发布时间:2023-02-14
一棵芦苇走到了白头 依然走不出水波 我是人到内心旅程的失踪者 在这里谁都举目无亲 流沙贪婪地分享我的骨头 用以补修塌陷的天地 世人笑我,为何不 适应并学会 生的世俗 我也笑了 回归了雪山 森林 天空 看遥远的......
语文教育本体的回归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9-22
语文教育论文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育本体的回归论文范文”语文教育本体的回归论文范文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语文教育本体的回归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发布时间:2022-07-21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一书中写道,一个幽......
在历史的启示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13
在历史的启示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他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民族若是一片森林,文化就像阳光、雨露和土壤,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内涵极其丰富,从语言文字到饮食服饰,从家风民俗到.........
传统文化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7
岁尾年头,许多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同志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如何运用传统文化的问题。 其实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不仅是年节时的话题,而且是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中绕不过去的话题。 任何传统的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从远古流传而来,文化的......
谈公民权利的回归(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体现了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动态平衡,实现了公民权利的回归。但还应看到,我国的行政许可改革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论文关键词:公民权利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
浅谈语文教学的语用回归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将着力点放在教材中,关注教材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在简简单单中让学生品出文本语言的原汁原味,感受到文本的情感与意境。只有关注语言,聚集语用,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才能唤醒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 [关键......
“失位”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蝴蝶梦》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主体,借“我”──这个无名女主人公之口,呈现了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的生活故事游离其中,看似无关紧要,却蕴含深刻意义。以女主人公身份、地位的......
简析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性与辩证性
发布时间:2023-01-12
" 论文摘要:大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核心是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性与辩证性,从不同的认知维度为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指出了原则。......
回归数学阅读
发布时间:2023-02-18
一、思维导图在复习中使用误区 1.数学复习中思维导图使用乱象 根据笔者调查,在本校初一510名学生当中,经过心理课学习思维导图后,会主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数学的人数有103人,不使用的人主要因为觉得没有必要和不太会画。35人当......
浅析梁启超的“新民”人格及其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17
" 论文摘要: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基于“要强我少年中国,先要强我中国少年”的理念,梁启超在其“新民说”中系统地提出了“新民”这一新的人格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其中所强调的竞争、进取、公德、科学和自由的精神,对处于当下......
传统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发布时间:2023-05-02
传统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文化安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进入高层视野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复兴进程的必然。 这个话题并非哗众取宠、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居安思危的历史与未来的......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繁衍与发展的根系所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儿童是这种文化延续的最初受用者。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
浅谈公民权利的回归(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2
[论文关键词]公民权利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法》 [论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体现了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动态平衡,实现了公民权利的回归。但还应看到,我国的行政许可改革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中华人民共......
保护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近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寻求自身发展的要求,或多或少地被淡漠了,甚至于主动抛弃了一些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就其本身的内在精神而言,和我们如今所崇尚的西方精神并无二致,甚至更加博大精深。 ......
语文教育呼唤语文素质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2-15
" 模拟检测几个同学的卷子没有判分,是因为字写得太潦草,难以辨认,有的字根本就认不出来。临近高考,如果在写字上不作一些惩戒的话,有些孩子在高考的时候就会因技术的问题而丢分,所以不严格要求是不行的。那么我在想,高三的学生是否......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30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理想人格模式主张仁、智、勇,达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境界,而道家理想人格模式是至人、神人、圣人,达到无己、无功、无名、无所羁绊的境界。儒道理想人格模式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仍具有一定的借......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维新思想渊源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 要]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影响力是多方面的。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其一生政治思想的起点,而对其维新思想渊源的探究,能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梁启超维新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原因,探究......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向
发布时间:2023-02-26
" 【内容提要】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哲学旨在回归近代哲学由之出发但却遗忘了的现实生活世界。阐述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发生、实质和意义,廓清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的内容,并由此考察传统哲学的三大领域:自然、历史和认识,才能真......
论传统文化的保护
发布时间:2022-12-20
论传统文化的保护 一、http://WWw.LWlm.cOM传统文化的界定 "传统文化"是根据英文"Traditional and Folk Culture"翻译而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中使用的概念是"采用传统生活方式的本土和......
探讨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取向和归化—异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 取向 归化与异化 论文摘要:不同的与拥有不同的。翻译不仅会涉及到问题,还会涉及到文化取向问题。翻译不仅要把信息传达给读者,还要注重语言的译文表达形式和本文化取向。不同的文化取向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即......
德育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 “教育要回归生活”是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应试教育的大潮中被知识化、科学化和边缘化的危机,“回归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奠基性介绍,德育与生......
回归价值银行
发布时间:2023-01-12
2015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市场仍在较大不确定中缓慢前行,美国复苏、中国崛起、欧洲持续低迷的大局势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新兴经济体分化明显,未来格局尚不明朗。全球银行业的表现直接反映经济格局,基本呈现美国银行业强势......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2-12-08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媒体、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http://WWw.LWlM.cOm都市年轻人。中国人开始沉浸在西方节日的狂欢里......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发布时间:2023-07-06
现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社会发展节奏逐渐加快,但是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关注度却逐渐下降,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渐渐弱化。高校美术课程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民间艺术元素巧妙融入美术课程中来,美术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即文化传承、精神传播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美术教学改革,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会相应增强。由此可见,本文针对高校美术课程引进民间艺术元素展开探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论《商标法》功能的回归(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我国《商标法》将加强商标管理作为其首要的功能,因此而呈现了较为浓厚的“公权色彩”,这与商标权的私权属性明显不符,偏离了《商标法》应有的功能定位。在此次的《商标法》修改中,我们应淡化其“公权色彩”,突出商标权的私权性......
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
发布时间:2014-01-22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从人类理性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论溯源 前工业社会,人、自然、社会是和谐的统......
浅析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3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重伦理倡道德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特征。中国传统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将这种忠孝原......
我喜爱的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7
我喜爱的传统文化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有饺子、......
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
发布时间:2023-02-06
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 文化意识的复苏和强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社会思潮中一种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特征。从学术界的文化探寻意识的自觉、深入和强化,到决策层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建设的种种蓝图规划及其文化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