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网络传媒中的武侠小说

试论网络传媒中的武侠小说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3 00:38:12
试论网络传媒中的武侠小说
时间:2023-02-13 00:38:12     小编:呆沃廷

摘要:武侠小说已经与互联网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既有武侠小说书籍陆续被电子化为可在网络上阅读的文本;另一方面,网络原创武侠小说于1996年诞生并迅速发展。网络改变了武侠小说生产、流通乃至消费的方式,这种改变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武侠小说情节、主题、表现方式等各方面的革新。

关键词:网络;武侠小说;电子化;原创

曾有人断言,武侠小说至温瑞安一辈就告一段落,因此,当黄易的《寻秦记》被推到读者面前时,带来的是一个惊喜虽然它的粗糙也显而易见。然而,即使以黄易的高产也挡不住武侠式微的征兆直到网络出现。网络以它的快速便捷,使忙碌的现代人在偶尔空闲的小时段中重新开始阅读,并再一次感受到阅读的魅力。1990年代中期上网的年轻人们,恰恰是成长过程中接触过武侠小说熏陶的一群,阅读与探讨武侠小说,便成为他们中许多人沟通时的切入话题。武侠小说与网络传媒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已有学者谈到了武侠世界的网络江湖,而本文着重对其历史发展线索进行初步的梳理。

一、既有武侠小说的电子化与赏鉴热潮

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中文新闻讨论组ACT(alt.chinese.text的简称,有人译为另类中文文本)出现于美国,是当时网络上唯一可以用中文交流的平台,一些中文资料被网友们自发地以键盘录入方式平移到互联网上,成为互联网上最早的中文资讯。由于文学是最容易被所有专业人士接受并共同探讨的艺术,早期网友主要是把文学书籍,尤其是通俗易懂、精彩好看又有着广大读者基础的武侠小说作为电子化的首选。早期文化网站新语丝站长方舟子曾回忆说: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是一位网名叫诸葛不亮的早期网人。他买到了一本盗版的《天龙八部》,缺了十几页,便借了一本完整的版本,权当打字练习,将这十几页输入了计算机,在1993年5月间陆续张贴到ACT。差不多同时,有一位台湾的网友也贴了《倚天屠龙记》的第一回。这些就是金庸作品电子化的滥觞。以后也有人断断续续地零星输入金著的一些章节,比如《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的几回。在1995年,有人完整地输入了《神雕侠侣》,成了网上第一部完整的金著。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早期武侠小说电子化的部分轨迹。在金庸作品电子版日渐增加的同时,其他武侠小说家的作品也陆续被热心的网人搬上网络。

90年代中期之后,太阳升、新语丝等海外新兴中文网站着手搜集、整理散落于ACT上的中文电子文本,建立起早期的电子文库,供读者免费取阅。1997年后,中国大陆出现大量个人网站,其中以书库类网站最为繁盛。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难度和专业化知识要求较低,只要投入精力进行作品电子本搜集或录入和超文本页面制作即可;另一方面是由于文学具有相当强大的社会亲和力,几乎所有网民们对文学都有或多或少的欲求,而国内图书馆资源却严重匮乏,读者求借无门,电子化文学作品恰好弥补了网民们对书籍的渴求,可以轻易吸引大量访客点击。这是书库类网站艰苦创业的阶段,也是传统文学电子化数量爆炸性增长的阶段只有每天都能推出大量独家电子文本更新的网站,才能吸引众多访客的点击率,而点击率正是网站站长们热心追求的目标。

在这类电子书库中,武侠小说是非常重要的栏目,可以轻易地在几乎所有书库类网站中找到众多武侠名家的专辑。更为难得的是,一些民国武侠小说家如还珠楼主、白羽、平江不肖生等人的作品也被挖掘出来制作成为电子本,这无疑对武侠小说阅读领域的拓展及理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今天,在大多数文学书库类网站中,金庸、古龙、司马翎、独孤红、卧龙生、郑正因、李莫野、黄玉郎新的、老的、熟悉的、陌生的,这些名字并列在同一个页面上,只要点击,就可以进入该作家的电子文集选择作品。每一个链接,都指向一次从容的温习或一次可长可短的探险。对于武侠迷来说,这种入宝山且闲庭信步的感觉,不是书店的踌躇、租书铺的匆忙所能比拟的。

和ACT一样,国内书库类网站普通网友的自发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种自发参与是网络共享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大量bbs以及后来博客类网站的出现,为参与电子化文本制作的网民提供了随时张贴成品的可能。以打字录入的方式将几百万字的长篇巨制转化为电子文本,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种丝毫得不到经济补偿的行为似乎十分令人费解,其实这恰恰凸现出网际社会中人们心理活动的独特性:自发参与录入的目的,一是与人共享,即分享佳作,制造一种针对特定作品进行探讨的可能,更大程度地深化自己对所喜爱的文学作品的理解;二是在网络空间中赢得其他网友的尊敬,与现实世界一样,网络同样奉行劳动光荣的原则。但要指出,就电子化的质量来说,此时要弱于新语丝文库初建时期。笔者认为,是制作者心态上的不同导致了质量上的差距:海外游子制作电子文本时,除了想与人分享的渴望,还包含着对中国文化的珍惜与虔诚;而本土网友则在自认底本易得的基础上多了一份急功近利的草率。另外,通俗类小说的校对质量要明显低于学术、文化研究类文章,这与制作者不同的电子化目的有关:前者只供一次性阅读,有差错也可以忽略过去;后者则需要一定的严谨性,否则有可能因错漏而产生很大的歧义。武侠小说作为通俗文学的一部分,电子本不可避免地有较多错漏之处,这也是网络武侠阅读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从1998年上半年起,一些水准较高的武侠主题类网站先后出现,如较早的风云阁、长空赤雷和后来的旧雨楼等,聚集同好者,在交流过程中乐于共享,不仅时下畅销的武侠小说被制作成电子本,不同时代出版、流散在各地读者手中的稀有资料也重新面向读者。许多人惊喜地发现,久藏在记忆深处未能尽兴甚至未能竟读的某部作品,突然在这里发现了踪迹。同时,这些网站上关于武侠小说的介绍不止于名家作品的搜集,而且包括相关的史料和评论文章,这对系统研究武侠小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在网上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使武侠小说这一边缘题材日渐受人重视。以1993年ACT上对金庸的讨论为源头的所谓金学,图雅等人倡议授予金庸诺贝尔文学奖的集体鼓噪,虽有游戏性质,影响却是广大而深远的。90年代中后期,学院体制对金庸作出极高评价,与网络上的金庸热不无关系。而金庸本

人也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于2004年4月开通了自己的网站金庸的江湖,以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对武侠小说的热读与研究当然不止于金、古、黄等人,一些影视作品的走红也直接带动了对故事原作者的追逐,如电影《卧虎藏龙》获大奖时,网上开始流 传王度庐的武侠小说。2006年,金庸《天龙八部》和王度庐《卧虎藏龙》入选人教版新编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更是成为焦点。这显现出一个事实:武侠小说,作为华人世界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二、网络原创武侠小说的诞生与发展

(一)诞生

在既有武侠小说电子化的同时,网人们也开始创作新的武侠作品,为与前者相区别,这里沿用一些网站的提法:网络原创武侠小说。由于原来的阅读爱好不同,创作也呈现出多样的风格,读者可以从文风上轻易地区分出师从于金、古、温还是黄,而其中的优秀者则渐渐摸索着开始走出自己的道路。

1995年8月,水木清华站建立,这是大陆第一个互联网上的bbs,随后其他高校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bbs。相比之下,水木清华的几个文化类版面人气较旺,其中就包括武侠版Emprise。这个时期的作品,今天留存下来的不多,但cho ujs连载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却保存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由于作品的中断和作者的淡出,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他们成为读者们寻找的对象。笔者有幸在多年后了解到该作者的一些资料:Choujs(出剑笑江湖),本名仇剑书,1974年出生,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任职于巨龙通讯,现为某通讯公司技术总监。《人世间》于1996年张贴在北京邮电大学的鸿雁传情版,后转帖于水木清华武侠版,它类似古龙风格的诗化语言与全篇略带惆怅的文字氛围,使小说的成就在相当长时间里不能被后起之作压倒。可惜作者由于工作原因中断了作品更新,使读者深感遗憾。

(二)开拓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调查,从1997年到2006年,中国上网用户数从62万增加到12 300万,网站数从1 500个增加到788 400个。相应地,互联网上以文学原创为主题的论坛及网站大量萌生,越来越多的网人参与到武侠这一题材的创作中。虽然由于网际写作缺少入门瓶颈,一些作者素质低下导致作品沙化现象严重,这在商业出版日渐发达的传统书界也愈演愈烈,但却不妨碍读者们沙里淘金,找到一些至少在某些方面可以媲美前代名家的佳作。如小椴的《杯雪》、孙晓的《英雄志》、凤歌的《昆仑》等,或以语言风格、或以情节立意在众多作品中崭露头角,而其作者已将武侠创作视为重要的谋生手段,拥有较多的作品,成为近年备受评论者推崇的新武侠名家。

与以上几位相比,某些从事其他行业的业余作者虽然作品数量较少,但却同样绽放着灼灼光华。如杨叛的《简单武侠》、水泡的《细柳镇故事》、喵喵2001的《侠之小者》等,都建构起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理念,在小人物身上挖掘出令人感动与沉思的侠的精神。一些女性作者的加入更给武侠界带来别开生面的新形象,如蓝莲花的《千帐灯》、媚媚猫的《杜黄皮》、晴川的《大漠鹰飞》、施定柔的三迷系列等。

(三)躁动

上述作品均经历了从网上连载热读到被出版商相中印刷为实体书的过程。事实上,自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台湾出版并于次年在大陆以50万册的正版销量震动书界起,出版社便看到了网络原创文学孕育的巨大商机,几乎每个较大规模的论坛或原创网站上都蹲守着一些编辑,致力于筛选出点击率较高的作品,以备抢先与作者签约从而推出实体书。而作为华文通俗小说中的传统样式,武侠小说自然是保证畅销的首选。

一些台湾出版社率先搜罗较受欢迎的作品,与作者签订相对苛刻但仍有吸引力的出版合同,在台湾岛内以系列连载方式推出,是否出版后续作品要视销售情况而定。大陆方面动作稍缓,但也有人意识到网络原创的价值,2001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其后几年中一些同类期刊相继推出。2005年,随着沧月武侠长篇《血薇》的热销,大陆出版社开始加入争夺网络作者的热潮。

然而,由于网络读者日益低龄化,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品位也趋向于低俗化,导致点击率高的作品往往质量未必过硬。而出版界以点击率取舍作品的标准,则成为诱因催动低俗化作品进一步大量衍生,使通俗文学创作主流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另一方面,由于商业出版的介入,当下文坛中的浮躁之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网络中。出版商看中一部作品后,首先要求作者中断或延缓网络连载,隔绝了作者在创作中与读者的互动,从而失去了按照读者意见进一步修改的可能;次则要求按出版商意愿修改原著、限制作品的篇幅甚至情节走向,这使得很多原本非常出色的作品,在成为实体书后无法再保有以往的活力与个性。以长篇小说《你死,我活》作者碎石的经验为例:当初才写了十万字左右,就被鲜网作为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推出来,而又因为中间严格的交稿时间,导致我胡乱写了很多不必要的线索进去,实在是抱歉得很现在我写这部小说,已经完全变成了应付交稿,而没有当初创作的激情了,我觉得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对不起读者,也对不起林芑云和阿柯。《你死,我活》的出版情况在网络上很具典型性和普遍性。意识到危机的碎石,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文稿,二稿在面对读者时便完整成熟了许多。《诛仙》的作者萧鼎,也曾因顾忌出版商的压力会影响作品质量而延缓了该书的签约动作。然而有如此远见的作者却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在实体书出版拿到稿酬后,便抛开另作,余下一个个虎头蛇尾的遗憾,却没有意识到作品质量的下降只能导致读者的远离,最终缩短自己的创作生命。也许只有在更多作者看清急功近利的负面后果以及出版商感受到竭泽而渔的巨大危害时,这种短视的状况才可能有所改变。

三、武侠小说的未来趋势

如前所述,网络文学创作与出版中的确有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但由于网络的出现,文学,当然也包括武侠小说的创作与传播正展开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殊性,使作者能够绕过发表机制中编审的障碍直接将作品呈现给读者并迅速得到反馈,对于几十年来有严格出版审核机制的中国来说,这一变化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在以往,将厚厚的文稿投寄然后进入遥遥无期的等待,是不少希望作品面世的作者必须忍耐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免使许多非职业作者望而却步。许多灵感因此被封锁在抽屉中甚至扼杀在大脑中。而网络改变了这一切。

网络便捷的信息发布功能,使更多非职业写作的人加人到创作者队伍中,他们中的优秀者得到读者的热情回应,从而产生了更强烈的写作愿望许多武侠小说作者正是这样,如前文提到的杨叛是生物信息专业毕业、施定柔是东亚系博士研究生等,他们非文学专业的经历使自己具有更为广阔的眼界与不同于传统作家的思维方式。

虽然趋利化创作已经成为主流,但大批想象力惊人的网际作者的介入,无疑给武侠小说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由于新一代武侠小说作者们在成长中接受了多元化的文化熏陶,因此在他们的创作中能够清晰地看到日本动漫、西方奇幻等幻想因素的加入。武侠之武,已不再局限于50年代金庸等人开创的武功技击,而扩展到魔法、巫术、仙法、超能力等不可思议的异能方面,而且后者渐有喧宾夺主之势。掺杂后者因素的作品,被冠之以玄幻小说之名,但有时也被归于武侠旗下而被合称为玄幻武侠,如作者萧鼎笔下涉及妖法仙术的长篇小说《诛仙》便被新浪网编者誉称为后金庸武侠圣经。

而这种归类法又未必全无脉络可寻毕竟前代早已有过还珠楼主式的仙侠小说,而萧逸作为公认的武侠小说作家也不乏《剑仙传奇》这类访仙问道的篇章;被视为金、古之后90年代武侠旗手的黄易,更是在《寻秦记》中将现代人送到远古大展拳脚,在《大剑师传奇》中凭空虚构出另一个世界成就主人公的英雄伟业。一代网络作者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放开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以武犯禁的幻想世界,.只是他们笔下的武指向了更加广义的力了。

大多数作者在迈出原有武功范围之外时,对侠也有了更现代也更个人化的理解。如杨叛在《小兵物语》中,对杨过随手抓过一个无名小兵替郭大侠代死的行为表达了深刻的质疑;媚媚猫在《杜黄皮》中,写小神医崽儿认为治疗老花眼比治那些稀奇古怪的病症重要得多,因为得老眼昏花的人远远多过江湖上那些中了什么奇怪掌力和什么奇怪毒的人,我是大夫,我觉得帮更多的人才有意义,与之相比,金庸笔下个性古怪的胡青牛、平一指纵然天纵奇术,作为医者却终不免落了下乘。

何谓侠,何谓英雄,新一代的武侠作者有了完全不同的现代阐释,其中已经融入了作者对生命、对世界的思索,正如西南大学韩云波教授所说,新一代武侠小说作者们体现出智性写作的特征,它契入于人们对世界与历史的思考,也契入于对内在心灵与智慧成长的体验。

相对于传统武侠小说,这种智性写作无疑具有一定先锋性质。然而由于网络读者的多元化,使这种并不完全通俗的智性写作获得了相当多的共鸣,从而不至于被紧盯实利的出版商以是否通俗为标尺抹杀。而这类读者的存在,也使优秀的网络武侠小说在网上被竞相转载,从而迅速传播开来,造成更加广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等原创网站推出的网络付费阅读方式,虽然目前尚不成熟,但也必将影响传统文学消费的格局,打破以书号及批量印刷垄断书籍出版的状况。

四、结语

综上可见,网络改变了武侠小说生产、流通乃至消费的方式,而这种改变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武侠小说情节、主题、表现方式等各方面的革新。无论武侠小说未来的主流是什么样子,但作为读者,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无疑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