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四月,去看一座镇

四月,去看一座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6 00:14:53
四月,去看一座镇
时间:2023-07-06 00:14:53     小编:姜桂祥

四月上旬的天气,上午。一路行程。

江南这个时节里的植被丰盛。作为标志性作物的麦苗与油菜,不断地被我们抛在脑后又不断出现在视线里。是那种一边来临一边逝去的感觉。一如时光。我感觉仿佛是被“转在一个圆里”。

金黄炫目的油菜花,已有一半结了细长的豆荚,隔着薄薄的荚壳,能够看清鼓在里面一颗颗大小不一的菜籽――这时的它们,也还是青色。麦苗已经成功完成拔节,青麦芒在每一粒麦子的衣尖上笔挺竖立。

一路,它们环绕着村庄、河流,像是某种感应或传染,这彼此间相得益彰的一幅幅图景间,犹如一首首完整意义上的诗,相看面对,肆意而又沉默着,仿佛相约好了要陷诗人于无语、于苍白无力。

偶尔,它们被一棵或两棵绽一身粉紫色花的泡桐树隔开。我主观感觉里神秘、诡异的紫色泡桐,一如那朵绽开却未曾落下的烟花一样,被悬挂枝头,我秘密看到她紫色的铜铃里藏着时间的疾速与短促。或许,它们原本就是对某种忧伤的一场倾诉……它们稳妥竖立着,使比它低矮的田野更美……

在这样的视觉与感知中,到达常州武进境内,这从名叫杨桥的村野古镇。

并不很规整的原生态村庄,各种植物的混杂气息在上空弥漫。在一棵青嫩的杉树下,问了两个十五六岁、穿鲜艳衣服的女孩子。我们要想去老街,应该怎么走。她们可爱得有些羞涩,两个人一道小声嘀咕,你推我搡在那儿就先笑了。

原来就在眼前了。顺着她们的指引,我们往前走了一小段路,向左一拐,就看见“杨桥老街”的红色字样,被高高刻挂在灰白的楼牌上。

老街,其实还没什么名气。和来的时候所了解的一样,它远没有周庄、西塘、乌镇等其他水乡古镇的面积那么大。许多人可能都还不知道这个地方,我敢这样说,甚至连一些常州武进的当地人,也大都没有到过这里。正是因为这样,老街也才仍得以保留着那份清寂与宁静的原始风貌。

知道的人还不多,自然也就还没有多少商业气息。在其他的老街古镇,也许还要“看人”,而在这里,是纯粹的看景。看宜兴籍大画家最喜欢画的、被时光风雨雕刻成的斑驳老墙,老青石板路……在这样的氛围下,心愈发地静。

沿着宽窄变化中长长的甬道慢行,临水而建的屋宇、石桥、木格或雕花的门窗,斑驳的灰白墙与黑色的瓦楞,有着强烈、足够的旧时光的味道。老街没有叹息,没有失落,它径自淡然安静。仿佛这一切给它的安排,都是最好。

偶尔出现的一串红灯笼,在灰暗的老街分外显眼。除了陌生的一两个游客,我们没有遇到更多人。老街上本地人也不多。看到一个大约十几岁的男孩,骑着自行车经过,窄窄过道打滑的高低不平的青石路面上,他照样车速飞快。那个样子,猜他是常常在此骑车穿行的当地人。他骑车快速穿越老街的那幅图景,成为此行老街难忘的一个艺术画面印留我的脑海。这样的画面只能属于还留有自然气息的乡野村巷,而很难出现在早已著名却人满为患、以商品贸易为承载的其他古镇了。

杨桥老街地处武进和宜兴交界,是太湖西北地区仅存的几个还保留了大片老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古迹之一。在早年水运发达时期,杨桥一度是交通枢纽,商贾云集,筑园造第,楼宇毗邻,市场繁荣。曾获“太湖首镇”之誉称。

以南杨桥为中心地段形成的东、西、南、北等老街上,遗存的古典建筑让人很容易就想见当年这里的富足与繁盛。当地的一位热心第人和我们这样说,那个时候,这里什么没有哇――戏院、茶馆、酒店、当铺、寺庙、绸布庄、南北杂货、国药、木行、竹器、银匠店、渔行、肉庄、染坊、槽坊、豆腐坊、木匠店、小吃店,甚至还有烟馆(鸦片馆),各行各业商号四百余家。

其中当年有同仁堂药店、白虎堂茶馆、丁家堂粮行、陈万隆烟店、全盛嫁妆铺、荣光客栈等老字号商铺更是名噪一时。当时水路交通便利,每天有常州、无锡往返于宜兴、溧阳的轮船等其他班船停在杨桥码头。

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至今保存完好的千余米长的石驳岸壁间的牛鼻孔缆绳石,它们可以见证船只挤泊的当年实景。

杨桥,起始于南宋,元末明初已成为江南行省常州府重镇,东西分别连通太湖、常州府无锡县和西太湖、镇江府金坛县,是北上常州府城、南下宜兴县城及湖州府城的必经之地。当时,为便利街市的南北交流,当地人把南杨桥堍的一棵几人围抱粗的大杨树砍倒,建成一座杨树木桥。因为桥是用杨树做成,故称杨桥村。后来又把整个街市也称为“杨桥”。如今的杨桥也就此而来。

明朝年间,杨桥的大木桥改建成了石拱桥。因为当时周边也有用“杨桥”做地名的,当地人为了将其区分,已习惯了将“杨桥”土称为“南杨桥”。后来随着交通的变迁,这里渐渐衰落,慢慢由街镇变成乡,由乡变为村,目前,属于常州市武进区的前黄镇辖区。

南杨桥南堍西街,桥南新村24号,这里,曾经是中共太璧匚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当年,新四军、游击队多数以杨桥地区为通道,出入于宜兴、武进之间。这晨是武南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要联络跳板。真没想到,杨桥古村还是抗日时期对敌斗争的一处重要地区。

据说,抗战时期至1960年代,古街也产兴旺繁荣,“文革”后,历经半个世纪沧桑的南杨桥古街,仍基本保持古色古香的原貌。太平庵、保丁寺、白虎堂、关房阁等大部分古迹以及唐代古刹“万福禅寺”都保存完好。

如今黄色墙体的太平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当时百姓在同年为其庆贺而建造的。清朝时期得以修复,新中国成立后曾被毁,重建于1994年。

再生里走,就是老街一线天,有南阳茶楼、春和堂药店、江南救火会馆、南阳桥码头、杨桥槽坊、杨桥米行等旧址。

据考证,明末清初的红莲教根据地红莲寺即坐落于此,这里更是著名的火绕红莲寺惨案现场……有着如此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与内涵的古镇,我觉得,在常州地区是不多见的。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杨桥列为第二批常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向着老街深处走,江南小镇的经典的纯粹气息让人在沉默中一路赞叹,有清贫的人家,在上安宁生息。 在老街一侧的墙体上,无意中看到一张用大红纸头写的通知,内容如下:为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杨桥村委决定,五月一、二、三日上下午,在杨桥老街有杨桥文化艺术团表演“调三十六行、走以灯、调犟牛、荡湖船、拐杖舞、舞龙舞狮、打腰鼓、锡剧演唱、说快板、功夫扇、吉祥龙、神仙斗、大头娃娃、哈俐精、真假美猴王”等节目,以此来迎接来杨桥旅游的游客。到时欢迎大家一道观看。演出时间:上午9:00到10:00;下午2:00到3:00。2014年4月5日,前黄镇杨桥村委。

不断发现、挖掘,让更多人知道与了解时间或古人更多的历史与踪迹。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激动和高兴的事,也是一件让人感激的事。

在镇地标性建筑――修建于清朝、坐落在古南运河上的“黄杨桥”,我驻足,一座花岗岩的单孔石拱“玉桥”,据说其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这也是地方上一个最有故事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这座桥的中心是武进和宜兴的分界点,桥的一边是武进,另一边就是宜兴。白天桥上随便走,但到晚上,为安全或利益计,双方各在桥的台阶下方安装了一扇门。旁边一块长条麻石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装门的痕迹。到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管理,杨桥才全部划入武进境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有趣的行政史,是杨桥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他们的骄傲。

驻足在南杨桥,看植物应和着季节,在不断悄悄吐放着新绿。小桥宁静,古朴典雅。而“水”――此趟的杨桥之行,带给我的,则是在已存的忧患上再加一层,好像是提也不忍提,写也不忍写了。陆地大面积的水污染,还剩多少地方幸运地没被殃及?这种幸运又还能持续多久?

时间在向前流淌――时间也只能是向前汉淌,如果有逆旅,我想,时间也一定最想还给所有古镇一片往昔流水的清与澈吧。小桥流水,这可是江南水乡或古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灵魂啊――不管村庄、古镇、老街怎样灰白,老去,而潺潺汉水如是能得永远年轻、清亮,在它们的身边簇拥、环绕着一切,那么,再幽暗的时光也会是多么透明呵。

带着这一丝的遗憾与念想,我们穿过老街,与杨桥告别。领略了这座古镇,此时发现,心存更多的,仍是满足。

沿着河对岸错落的、有街进一步整修的民居出去,时间已近饭餐正午。袅袅炊烟缭绕村庄之上的新绿,像一种琴音悠扬婉转。在此生活的主妇们,烹制饭菜的声响――菜肴下到滚烫油锅里的声响传出户外,香气四散,弥漫,在它们的内部,我的双眸看到那两个字的深长与古老――生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