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舌尖上的中国》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基于《舌尖上的中国》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22:58:19
基于《舌尖上的中国》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时间:2023-08-04 22:58:19     小编: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认识一个国家主要依靠大众传媒,大众媒介的传播是建构国家形象、推进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西方媒介的强势及其对话语权的控制,让人看到了传媒的威力。习近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舌尖上的中国》选取最能引发世界情感共鸣的饮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描绘中国人对美食的执着追寻,利用大众传媒,把中国广袤的地理版图、朴实的人民和温暖的中国情怀展现在海内外观众面前。青藏高原上,青稞成熟前,日喀则的人们正在举行着世代流传的古老仪式;湖北嘉鱼县美丽的珍湖上,圣武和茂荣兄弟俩在夕阳的余晖中收获着新鲜的莲藕;浙江的竹林里,新鲜的生命正在破土而出。高原、湖泊、山林、海洋、松茸、青稞、竹林,中国美丽的自然景观、朴实的人民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习俗在这部纪录片中随处可见。《舌尖上的中国》把各种中国情怀具象化,通过影像唤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通过美食的力量把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

一、运用人物形象讲述中国故事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燃炉火,端起碗筷,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一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舌尖上的中国》选取的主人公大多是中国各地最普通的劳动人民,他们勤劳节俭、诚信朴实,在与自然和食物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深谙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常常心怀敬畏和感恩,过着分工合作、自给自足的生活。在云南大理的诺邓山区,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正在小溪边搭土灶熬制用于制作诺邓火腿的盐,他们正使用着中国最原始的制盐方法,繁复的制盐过程使得老黄对每一粒盐都珍惜有加。随着现代技术和交通的进步,盐已经变成了成本极低的商品,如今的人们已经很难体会到食盐的珍贵。但是我们依然认为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勤劳节俭的诺邓人特殊的礼物。黄土高原的窑洞里,老黄和老伴正在亲手制作美味可口的黄馍馍,上碾、揉面、发酵,前后要花三天的时间。为了赶上集市,老黄和老伴经常从凌晨三点忙到晚上九点。老黄用卖黄馍馍的钱养育了一双儿女,儿女都在城里打拼,可是老黄不愿意离开土地,住着自己的窑洞,吃着自己种的粮食,自足而踏实。像老黄这样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在中国有数以亿计,这些朴实又可爱的农民是中国人的缩影,他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生活,他们身上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这些平凡的主人公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观众,他们的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他们仍然过得自足而快乐。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见勤劳质朴的中华儿女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不仅用辛勤劳作和生存智慧从大自然中获取食材,创造美食,还把聪明睿智、质朴勤劳的中国形象用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传递给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二、运用人文习俗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开创并传承了自己的民俗文化,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美食展现出中国人丰富多彩的人文习俗和独特的人文情怀,独具特色的人文习俗能够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在海南,船长林红旗走进妈祖庙祈福,这意味着新的航行的开始。祈福之后,他率领着他的远洋捕捞队踏上了捕鱼的征程。在经历了一无所获到一日千里的变化之后,林红旗跟船员们终于展露出开心的笑颜。在青藏高原,人们会在青稞成熟之前举行望果节仪式,这个古老的仪式在日喀则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人们在仪式中祈求风调雨顺,青稞丰收是藏民们最大的心愿。这也是人们对自然的恩赐表达敬畏和感恩的重要时刻。有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无论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人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古语有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家对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礼仪日渐淡漠,一些传统的礼仪文化正逐渐消失。《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反映中国文化的纪录片,不仅将一些传统人文习俗和仪式庆典搬回了荧幕,更把饮食文化中的礼带到了观众面前。重阳节前后几天,顺德均安镇的年轻人们抬着关公像,老人们头戴茱萸,比新年还热闹。为庆祝重阳,村子会举办大型的乡村宴会,连续好几天,村宴每天在不同的村子里上演,连续几天的热闹反复提醒着年轻一辈,在享受村宴美味的同时还应不忘尊老敬老。

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到现在的庆祝活动,宴席以美味为载体,把情感联络在一起。《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地将民族与文化、历史与现在、人生哲学等宏大叙事和相对刻板的大道理通过美食进行弱化处理,借助一个个小故事完成了对中国风土人情的灵活建构。

三、用中国故事讲述中国情感

美食是贯连《舌尖上的中国》的一根主线。片子不仅展示了中国人餐桌上的有形食物,也通过丰富多样的食物和精心制作食物的人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我国美食的精神性。《舌尖上的中国》利用声画形式把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中国情感搬上了荧屏,让观众们通过一个个中国故事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情感。

《舌尖上的中国》中,没有满汉全席也没有饕餮盛宴,有的只是平淡无奇但对中国人来说难以忘怀的家常百味。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温暖平静、不可取代的地方,人们对家总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陈晓卿曾说:味蕾上的记忆最顽固,许多人功成名就,远赴他乡,但仍有个故乡的胃。亲人精心烹制的家常菜并不华丽,但是它却是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最温暖的牵挂。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属于家庭的节日。2012 年白波把全家人接到了北京的家里过春节,父母精心准备了一桌年夜饭。这对于常年在外奔波的他来说,应该是最幸福温暖的一个节日:从小吃习惯了什么东西,对于食物味道的记忆也会一直留在记忆里,觉得这东西它就是这个味儿。中国情感中的乡愁和中国人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贯穿于整个纪录片始终。山西陵川的锡崖沟,赵小有和儿子正在忙着收割地里的玉米。在婆婆的调度下,儿媳们正在给全家人做一顿午餐。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秋收是一件大事,要全家一起参与,赵小有家四代同堂,因为丰收团聚在一起,尽管是一桌再普通不过的家常饭菜,上桌之前也要讲究落座的顺序和朝向:一辈子从事农活的祖爷爷今年90 岁了,正对院门的位置是留给他的,这是中国传统的长幼尊卑秩序。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中,小农经济使得中国的农民占了人口的大多数,直接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他们守着自己的一方水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着自己种的粮食,一家人因为勤劳而感到踏实。在中国,无论天南海北,只要在属于家庭团圆的重要时刻,中国人都会聚在餐桌周围,感受着血缘亲情和抱团生存的力量,中国人对故乡的情感从古至今日渐积累,慢慢沉淀在了人们内心深处。《舌尖上的中国》善于用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情感,用中国情感感染着每一个观众,通过对中国式家庭和家庭观念的反映,来获取观众在文化上的认同。

四、结语

《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美食展现了中国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导演陈晓卿认为:在中国,我们的饮食文化是通过吃饭,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舌尖上的中国》选取美食这个人类共通的文化符号,通过讲述美食与勤劳朴素的中国人、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文化之间的故事,把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形象结合起来,构建出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感情、自信自强的中国形象,使中国情感在全世界得到共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