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曹永:被文学拴住的野马

曹永:被文学拴住的野马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01:06:50
曹永:被文学拴住的野马
时间:2022-12-25 01:06:50     小编:

辍学回家、身患重病、乡邻嘲笑、屡遭退稿,对于这个农村青年而言,生活给了他太多的磨难。可是,曹永没有放弃,他把文学当成信仰,把困苦当作积淀,成为贵州80后作家之一。

他是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农村孩子,他的作品却登上《人民文学》等著名文学期刊,还被翻译到了俄罗斯。2014年,他被贵州省作家协会授予“贵州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是唯一的80后获奖者。

《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文学评论家王干在《光明日报》撰文称,80后乡土写作异军突起,贵州作家曹永是其中代表之一。

在逆境中坚持写作

2008年,曹永开始在写作上“拨云见日”。这一年,他在《山花》杂志发表小说《愤怒的村庄》。

对曹永而言,这更像是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

1984年,曹永出生于毕节市威宁县云贵乡马店村。从上小学开始,他就爱上了文学。语文课本读完了,他便连蒙带猜地看课外读物。读到初中,依然喜欢文学的曹永严重偏科,总成绩不理想。初中没毕业,他就离开了校园。

他本想报名参军,可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脾脏疾病,不得不去医院做了脾脏切除手术,回家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

行动虽然不便,思想却如野马一般,他日夜思考着如何闯出一片天地。

有一天,乡镇上忽然来了一个青年作家。“听说身边居然出现了作家,吓我一跳。我常常去他家串门,发现他并没有三头六臂,就有些不服了,你能写小说,我为啥不能?”就这样,从小热爱文学的曹永,悄悄写了一部二十万字的武侠小说。虽然没有发表,他却因此对小说有所了解,走出了创作的第一步。

乡亲们知道曹永写小说后,都嘲笑他,说他疯了。连父亲也说他不务正业,还给他买了一辆农用车,叫他运煤、拉货。

喜欢写作的曹永,“只有放下书本和笔,和讨厌的农用车在一起过日子”。驾驶农用车时,曹永总是想着书中的故事,这一分神,农用车不是爬坡就是下坎,险象环生,吓得他直冒冷汗。

在与农用车“斗争”的两三年里,曹永的病情加重。他放弃开车,一边务农,一边写小说。虽然投稿屡屡被拒,但他并不气馁,把身体和精神上的重重磨难

当成了创作的积淀。

做“乡村的代言者”

2008年,曹永来到贵阳,见到了《山花》杂志编辑谢挺。

这一次见面,曹永收获颇丰,带着谢挺为他推荐的十多本书回到了毕节。

不久,曹永有如神助,新作《愤怒的村庄》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谢挺读后大呼惊奇,加了“编者按”后立即签发。

曹永写《愤怒的村庄》,源于对现实的“呐喊”。有一年,曹永的表弟被人打成内伤,不久就去世了。公安部门一直没有结案,曹永的舅舅踏上了为儿子寻求正义的漫漫征程。

这件事就像一团乌云,始终笼罩在曹永的头顶,他以此为素材写了《愤怒的村庄》。在小说中,曹永将一把仇恨的火焰投入“野马冲”为首的乡村世界,通过主人公曹树根为儿子申冤的故事,将基层社会法律效力失衡的严峻现实展现给读者。

《愤怒的村庄》在《山花》刊发后,又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位来自黔北乡村的青年作者。随即,曹永的名字在全国各级刊物频频亮相,《文学界》、《江南》等一下子刊发了曹永20多篇小说。

2011年3月,曹永实现了一个梦想――他获得去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的机会。那里,被称为培养作家的“黄埔军校”。

学成归来后,曹永的写作更上一层楼。他延续了《愤怒的村庄》的题材,继续构建乡村世界,塑造了一系列的曹姓人物。他的作品,无不是将客观与主观、描述与想象、理性与狂放并存于一体,尖锐犀利的笔法背后,蕴藏着他对底层民众的深切情感。

2013年,受到一些新闻事件的启发,曹永写下了小说《龙潭》。在小说里,他描述了一个山寨,因为干旱,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龙潭》由于在创作风格方面大有创新和突破,被刊登于国内顶级文学刊物《人民文学》。

对于曹永竭力构建的小说世界,《北京文学》杂志社编辑师力斌这样评价:“客观描述与主观想象的双重结合,使他的作品兼有鲁迅的理性与莫言的狂放。曹永想做乡村的代言者。”

面对褒扬,曹永保持清醒,他要构建出更大的小说世界――写长篇小说。“如果说中短篇小说是一棵古树、一泓清泉、一株小草,或者一块石头,那长篇就是一座大山。相比之下,山麓更雄浑、更神秘,也更丰富。”曹永说。

那么,写什么题材呢?他想到了小时候从长辈口中听到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加上这些年对乌蒙地区各种历史文献的阅读,他决定写一部关于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初期、贵州乌蒙山区镖客与土匪的故事的长篇小说。“作为本土作家,我觉得有责任把当地的历史通过小说呈现出来。”

文学是一种信仰

在曹永眼中,文学意味着什么?

“在之前的岁月里,生活对我无比粗暴。但文学就像一个善良的老人,慈悲地向我敞开怀抱。”曹永说。

曹永就像一匹野马,被文学这根绳子牢牢拴住。“文学就是一种信仰,它不仅规范我的言行和思想,而且还改变了我的命运。”曹永说。

这些年来,曹永获得了广泛认可:他是贵州80后作家队伍中唯一一位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他被毕节市委、市政府破格录用进入文联系统进行文学创作;在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活动中,他的小说被翻译到俄罗斯;在第五届贵州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他成为获贵州省作协授予“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唯一的80后作家……

曹永的创作方式是朴素的。很多人说曹永太会讲故事,但他并不这么认为:“我是先写好人物,把人物写好了,故事自然精彩。从小处着笔,大境界也不难出现。”

在曹永看来,因为地理的边缘化,贵州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被主流评论界忽视。但恰恰是这样的边缘化,作品才有生活、才有灵感。

如今,曹永正在写第二部长篇小说《离磬》。这是以清朝末年黔西北苗族起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长达30万字。

“清朝末年发生在猪拱磬的农民起义,是遗落在黔西北土地上的瑰宝。”曹永说:“我希望自己能够描写出百余年前黔西北人民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将这些沉甸甸的宝石开采出来,向世人展示它夺目的光彩。”

当然,构思长篇并非易事,曹永苦苦思索,试图找到历史的脉络。“受到古乐器的启发,我突然领悟长篇小说的构建方法。磬是最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以律吕区别厚薄,共十六枚,散之为特磬,合之则为离磬。我于是想到,将小说分为十六个章节,每个人物写一章。使作品呈齿轮状,各齿转动的同时,整个故事也随之推进。以此拓宽长篇小说的维度。”曹永说。(责任编辑/姚 远)

对话曹永

记 者: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你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比你更年轻的作者或文学爱好者吗?

曹 永:通过创作,寻求文学的本真。希望那些和我一样热爱文学的青少年们,不要畏惧剑走“偏”锋,要坚定信仰,不要跟风盲从,多一些勇气,多一些智慧。相信这条路上的人会越来越多。

记 者:三十而立,你对未来有何规划?

曹 永:希望自己能多看点书。我喜欢买书,但阅读量实在太少。跟朋友聊天时,我总是羞愧不已,不消说多半没有看过,有许多甚至没听说过。以后争取提高阅读量,也尽量多写点东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