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

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01:01:00
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
时间:2023-01-28 01:01:00     小编:

[摘要] 《二十四城记》和《出梁庄记》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题材,表达了相同的精神困境和艺术思考。两个艺术文本在内在精神和言语形式上构成了互文,一起见证了70后个人精神视域中的中国经验,隐喻着一代人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以后,怎样真正地在日常生活中将“人文观照”和“社会救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两位艺术家创作的内部动因,也是潜意识里祈求获得的社会回应。

[关键词] 《二十四城记》;《出梁庄记》;70后;人文观照;中国经验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两个文本最显著的表现方式是“让他们说”,只不过说的内容不同:前者说出了一个国营军事工厂的前世今生,以及这背后三四代人的世事变迁、人情冷暖;后者说出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这背后的人事纠葛、寂冷萧条。虽然摆在面前的是“军工”和“农村”,但如果合起来看,大致可以看出那些繁华背后的萧条、辉煌背后的惨败、热闹背后的凄清以及速度背后的缓慢、变化背后的恒在。

一、“记”:70后精神回乡的见证

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以“记”的方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在这种趋同性的背后,有某种共同的创作驱动力。“记”作为一种体裁和书写类型,在中国古代《说文》、《广雅》、《文心雕龙》等著作中均有记载。①在日常的意义上,笔记、日记、游记等侧重于用文字记录、记载,而“记”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在文学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从记载言语,到记载事体,“记”的文体张力也日益丰满。“记”在大多数的时间和空间中,潜藏了一种“纪实”的基质。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虚构的产物,比如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它最初的名字便是《石头记》。《史记》、《西厢记》、《西游记》、《老残游记》等史学或文学经典,构成了“记”这种文体在中国历史中的复杂承载。“记”同样贯通了西方的文化历史,《圣经》里便有《出埃及记》、《约伯记》等,承载了叙述故事、记录言行的重要体式。在西方的文学传统中,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构成一个伟大的文学序列。历史的车轮进入现代中国,“记”同样参与着中国文学的历史书写。撞开古老中国封建思想大门的正是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还写有《伤逝――涓生手记》,当代中国文学以宗璞的《南行记》、《东藏记》等为代表的书写,同样构建了“记”这种文体对历史、时代的回应序列。②

第31卷第4期马春光: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

二、“工”与“农”: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高速发展,一个崭新的中国飞速前进,反映在艺术上,那些表现时代变迁、历史前行的作品尤其多。然而在“中国”这个庞然大物飞步疾走之时,除了那个更高更美的中国形象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身后的“看不见”的中国形象,它可能就藏匿在前者的身后,在时代的主流中,它很容易被遗忘。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盲视”使得一些艺术家不断地产生“回望”的念头。那是一种反抗遮蔽的内心冲动,是历史深处的“呼愁”④在叫喊,这代人,毫无意外地和这个形象相遇了。“这一代人以自己特有的青春与成长,见证了中国社会自1980年代以来的历史巨变,也深刻地体会了生活本身的急速变化对人的生存观念的强力制约。”[3]13和其他同类题材的艺术文本相比较,他们关注的角度更加独特,更加内在。同是关注中国的工业变迁,我们之前有所谓的“改革文学”,集中于最尖锐的问题,突出主要人物,注重宏大叙事,但它们很少真正从一个普通工人的角度、用普通工人的眼睛去观照;农村乡土题材的文学一直很热,但梁鸿的这一系列著作却更加真实,它直接洞彻了农民内心的黑洞和无法触碰的绝望,写出了“生活挫折对内部精神的挤压”。近年来比较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譬如贾平凹的《秦腔》,虽然也写农村的凋敝,但它是在象征的意义上书写的,文人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它的批判锋芒,而梁鸿的“梁庄”系列的“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借助对乡村农民和‘农民工’生活的表现,让乡村说出了自己的声音”[4]。

在《二十四城记》中,几个叙述者娓娓道来,观众不仅仅是在“听”,同时还在“看”,倾诉者说话的语调、表情甚至身体某个无意识的动作,都在昭示他们的生活,同时也在揭示时代变迁中的辛酸、迷茫无助甚至绝望。从建厂之初的元老(影片中何锡昆言语中讲述的师傅,工作时勤俭无比,而老年生活无比清苦),到上海来的美女厂花(影片中的上海姑娘顾敏华,因长得标致而被称为“厂花”,却在一连串的错过中,耽误了婚姻),再到荡出体制之外的80后女孩(影片中的娜娜,厂领导的女儿,极端叛逆,以替别人在港台买奢饰品赚取中间费为生),三四个年代的人的生活与一个工厂的命运紧紧相连。贾樟柯对叙事结构的精心设置,在效果上至少有这样几点好处:第一,真实性。虽然影片有陈冲、吕丽萍和陈建斌等著名影星在表演,但一个接一个地对着镜头说,反倒营造了一种“诉说命运”的“真实”的“假象”,所以,它远比精心设置一些精彩场面、斥巨资还原历史场景来得更真实。第二,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更容易契合我们的内心。在纸张、影像、网络没有产生之前,我们的文学、艺术是口耳相传的,“口耳相传”有着悠久的历史,更何况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说唱文学的历史,可以说,我们的血液里有“讲故事”、“听故事”的基因。第三,贾樟柯让人物在镜头前静静地说,其实是解放了观众的想象力。每个人在头脑中都有一个仅仅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对历史的回忆与想象,再精妙的画面、再精准的还原,也不可能契合所有人的回忆和想象,所以“静静地说”由一个人的话语出发,收获的是无穷多的内心景象。我们的国家不断地进行改革,政策和宏观景象往往是乐观的、主流的;而“媒体”往往只关注那些最典型的社会现象,我们甚至已经把自己淹没在大国盛世的繁荣、进步的幻象中而怡然自得。是《二十四城记》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前现代图像”和“后现代碎片”,原来历史和社会从来都没有我们设计的、想象的那么整齐,那么单一。

梁鸿的“梁庄”书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第一部书名之曰《中国在梁庄》,初读这个名字可能会有些费解,其实它的意思是“梁庄这个河南村庄所呈现的中国的细节和特殊面貌”,这关涉从何种角度、何处去观察中国的问题,上海浦东的陆家嘴是中国,北京五环堆叠的廉租房也是中国。这部书把梁庄这个村庄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来写,写尽了它的方方面面,包括梁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宗教等等。从多维的角度呈现了一个破败的、凋零的中国农村,这里有乡村实体的衰败,也有乡村精神的枯萎。这是一种“敞开”,一种展示。第二部《出梁庄记》则把视线转移到漂流在外(西安、北京、内蒙古、郑州、青岛、东莞、南阳等)的梁庄籍打工者。笔者觉得这部书的角度很独特,甚至是唯一的、别致的。因为在以往的农民工书写中,大多是从“城市”的角度来写这些“闯入者”,或者是从“中立”的角度来写这些“生存者”,总起来说是一种“他者”的视角,而梁鸿是从“自己人”的角度来书写那些“漂泊者”,这样的一种眼神和城市人投来的眼神正好相反,它更接近这些人的内在心理,因此也更真实,更有震撼力地写出了农民工身份的复杂性。恰如她所言:“农村与城市在当代社会中的结构性矛盾被大量地简化,简化为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裕、愚昧与文明的冲突,简化为一个线性的、替代的发展,简化为一个民族的新生和一个国度兴起的必然性。我们对农村、农民和传统的想象越来越狭窄,对幸福、对生活和现代的理解力也越来越一元化。实际上,在这一思维观念下,农民工非但没有成为市民,没有接收到公民教育,反而更加农民化。”[1]310出现在梁鸿书中的西安三轮车夫、内蒙古的河南校油泵工,都弃绝了以往农民工书写中的“他者”视角,从另一个视角直接逼进了农民工生存的核心。

两个人的作品,一个写工厂,一个写农村,它们的题材完全不同,但内里却有很多一致。其实它们共同象征了70后一代人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贾樟柯作品象征的是共和国工业家庭之子的回乡,而梁鸿作品象征的则是乡土中国之子的回乡,这种精神回乡最终抵达的恰恰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在这个意义上,梁鸿所言――“我无法不注视它,无法不关心它,尤其是,当它,以及千千万万个它,越来越被看作中国的病灶,越来越成为中国的悲伤时”[5]――构成了一代人的复杂精神隐喻。《二十四城记》的结尾,军工厂的老厂址被一个叫做“二十四城”的现代化小区所取代,现代的“房地产”商业取代了前现代的“军工厂”;而在“梁庄”系列中,梁庄已经面目全非,变得支离破碎,它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再是那个内心的村庄。在这个意义上,两部作品都是在寻找失落家园的路途上的一次心灵探险。“这一代作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寻找自身的写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秘密通道,立足于显豁而又平凡的‘小我’,展示庸常的个体面对纷繁的现实秩序所感受到的种种人生况味。”[3]13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共同抵达了这个秘密通道。他们渴望找寻到那个答案,期待尽可能地抵达真实,都从当事人自己的角度出发,让他们“静静地说”,前者通过影像、声音,后者通过书页、文字,这是多么巧合。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两个文本内在的艺术精神是一致的,它们也达到了近乎一致的表达效果,艺术品中的“他们”确实说出了那个我们以前没有听过、没有看到但又确实存在的无声的中国:这是身后的中国,无比真实的中国。

三、人文观照与社会救赎

贾樟柯的电影公映是在2008年,彼时,中国正沉浸在北京奥运的巨大盛世幻象中;而梁鸿的“梁庄系列”出版是2010年以来的事,中国城市的房价飙升,而农村大面积凋敝。两个艺术文本在内在精神和言语形式上构成了互文,一起见证了70后个人精神视域中的中国经验。

伴随着这种浓郁的人文关怀,作者还鲜明地体现了一种自审意识。我们从梁鸿的文本中能够鲜明地感受到作者分裂的感受,她一方面想深深地进入这个村庄、这个乡土中国的内部,去发现它的“细节与经验”;另一方面她又一直在表达着对这一切的厌弃。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鲁迅,文本中作者的童年伙伴小柱的死亡,不正是21世纪的闰土吗?只不过新时代对小柱的戕害更加显豁,这种显豁不仅仅表现在精神上,更表现在身体上,小柱这一“无名农民的无名死亡”,暗含了更加丰富的历史内涵与精神伤痛。贾樟柯在《二十四城记》中,充分调动镜头的影像功能,言说者讲述时无意识的动作、表情,都彰显了作者深沉的人文观照。影片开头何锡昆的哽咽以及喉结的颤动,厂花顾敏华言说自己经历时双手一直在无意识地揉搓,还有那些工人麻木的表情,以及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言说过程中不自觉的哭泣,都表达了作者在进行“群像”展示时所渗透的人文观照。

两部作品精准地展示了在中国飞速现代化的道路上被甩出轨道的那些人的生活。它们善于展示“现代性”的“转型期”背后的东西。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对“凋敝景观”的展示,梁鸿在书中一次次提及老屋的凋敝、乡村的荒凉,并且用大量的照片进行直观展示。《二十四城记》通过长镜头对“成发集团”旧址、宿舍区的残破与凋敝进行展示。这些景观其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们和那些被采访者一起,共同讲出了腾飞中的中国背后的故事。而所有这些景观,又是和作者的记忆相联系的,这些景观已经变成他们“触不到的记忆”,对它们的展示,是一种讲述,更是一种寻找,一种担当:“梁鸿用《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再次验证了‘中国经验’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现代转型的重要性,也召唤着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担当。”[6]

著名学者陈平原在一次关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访谈中,谈到了1990年代至今“人文科学”的隐遁和“社会科学”的勃兴[7],并对其作出了肯定。这暗含了一种很敏锐的警示。当代中国的经济转型,使得以经济学为代表的社会科学被置于前台,经济社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影片中的一个细节可以为我们说明这一问题,1994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年,正是这一年,影片中的侯丽君下岗了,她的苦难生活从此开始。实际上,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导的“宏大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遮蔽了相当大一部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世界与经济腾飞无关,而是人生厄运的开始。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文关怀”,但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靠的是社会学的解决。文学、电影等艺术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一些社会问题,它最终要得到的是社会学的解决。历史的某个时期,往往是“人文思潮”催发了社会活力,迎来的是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学“田野作业”。“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有良性互动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康的、良性的社会有机体。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日益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畅销的、娱乐性的小说处于文学的正宗,电影艺术和商业、娱乐业联姻,须臾不可分离,即便是这些年过热的“国学”也迅速在电视上、在畅销书中被娱乐化,艺术正日益失去它介入现实、批判匡正现实的“及物性”。而“社会学”也日益变得急功近利,甚至变得“势利”,它被牵制着关注那些所谓的社会“热点”,而逐渐失去关涉最底层、最急迫现实的勇气和能力。少数的、上层的话语权正日益遮蔽多数的、下层的生存现实。

两位70后艺术创作者用他们独特的文本为我们展示了当下中国的一个侧影,我们应该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以后,怎样真正地在日常生活中将“人文观照”和“社会救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可能正是他们创作的内部动因,也可能是潜意识里祈求获得的社会回应。

注释:

① 《说文》言,记,疏也,即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的意思。《广雅》言,记,识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第二十五》中记载“记之言志,进己志也”,即是说,记就是把言语记下来,是为了向上进献自己的意志。

② “记”在当代成为一种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文体,诗歌、小说、散文以及电影文学以“记”的方式大量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它的文体张力以及融合“现实”与“虚构”的黏合力。

③ 贾樟柯生于1970年,梁鸿生于1973年,目前学界对70后研究颇多,这种以“代际”视角切入的研究虽然存在诸多争议,但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代人在特定时代语境下的审美共性。

④ “呼愁”是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作品中“huzn”一词的中文翻译,梁鸿在她的书中借用了这个词语。

[2] 霍俊明.尴尬的一代――70后诗歌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3] 洪治纲.再论新时期作家的代际差别及划分依据[J].当代文坛,2013

(1).

[4] 贺仲明.如何让乡村说出自己的声音――读梁鸿《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有感[J].文艺争鸣,2013

(7):101.

[5] 梁鸿.中国在梁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6.

[6] 房伟.梁庄与中国:无法终结的意义――评梁鸿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出梁庄记》[J].文艺争鸣,2013

(7):109.

[7] 私ㄓ.八十年代:访谈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6:14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参与胡耀邦追悼会的回忆
发布时间:2022-11-14
胡耀邦同志于1989年4月15日猝然病逝。中央有关部门很快成立了由乔石同志牵头的治丧办公室,下设秘书组、警卫组、总务组、新闻组、外事组、群众组,从中央机关和北京市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参加各组的工作。各组均集中在人民大会堂办公,分......
父爱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 要:普拉东诺夫是20世纪20―50年代优秀的苏联作家之一,他创作了多部经典作品,但其创作道路却是极为坎坷的。主宰作者命运的小说《归来》曾数次改编为电影,受到观众喜爱。改编并更名为《父亲》的影片深刻地揭示了卫国战争胜利后军......
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3-12-17
"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令人瞩目;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又因苏东国家的剧变而发人深思。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正确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深入探讨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我们面临的一......
论判例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10
论判例的回归 论判例的回归 论判例的回归 内容摘要:判例的本质就是法官造法。我国是以成文法为法律传统,可是不同历史时期,判例也可以不同形式与成文法相伴而行,以弥补法律漏洞,却始终未形成......
一件出版往事的回忆与遐想
发布时间:2023-02-21
这是一件出版往事,一件小事。然而,它却一直缭绕我心间,长达25年。 我们仰望天空,清晰无云,朝阳与晚霞照常交替。百鸟飞翔,万物生长,人们按常态起居作息。 忽而,阴云密布,风雨大作,终日又难见阳光。然而,百鸟鸣啾,万物......
忆幼时故乡
发布时间:2015-08-28
红砖碧瓦映溪山,千顷黄稻野鸡鸣。 日出云中鸡犬欢,月明田埂捕流萤。 庭院蜂蝶日纷纷,蛛网添丝似飞镜。 门前云树织成荫,常闻鸟儿唱歌声。 绕村水塘波碧澄,垂柳青青笑春风。 漠漠河滩飞白鹭,河坎水牛晚霞红。 大哥打......
论王安忆《荒山之恋》的叙事结构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王安忆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荒山之恋》在叙事结构上别具匠心,双线交叉对称叙事,小说的四章有明确主题,可以视作四幕或四折戏剧来看,整个小说呈现出一种精巧的“双线戏剧式结构”。《荒山之恋》的这种叙事结构,与古典戏曲......
回望历史的温度与偏见
发布时间:2023-07-25
纪录片《二十二》的成功表明,人们越来越关注边缘人物的卑微命运。而过去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就是由数不清的男人和女人编织而成,他们有时会黯然接受世界就是这样的现实,有时也会绝望地试图改变它,但结果却是常常失败、偶尔成功。历史就是关于先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促生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历史就是关于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的故事。是否可以进一步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如何改变它,理解是关键。从王表到来自下层的.........
回忆与现实对比中的理想生活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系列电影是近年来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日本家喻户晓,对日本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针对该影片的研究却不多。《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所以能成为人们所向往的世界,与多种因素有关。电影本......
回归的“农二代”
发布时间:2023-01-13
人物档案 李春风:男,35岁,高中学历,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人,家庭农场主。作为最早经营家庭农场、最早创业的青年职业农民之一,他应用新农机新农技、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在改善土壤、增产增收、绿色循环种养等方面贡献突出,......
回忆我的父亲马加
发布时间:2023-03-14
一 父亲去世以后,我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始终没有拿起笔。十年一梦辽河水,悠悠无语牵情来。有时我会在梦中见到他,每次梦见他,我都有一种温暖的、被爱的感觉,一种爱的温馨涟漪在心间。前不久,我又梦到了他。我知道,我该拿起笔来......
回忆我的写生“机缘”
发布时间:2016-06-08
我踱进一间普通的绘画教室,它虽然凌乱,但略加收拾就次序井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设有美术的必修与选修课程,虽然远远比不上美术名校的人文气息,但是殊途同归,各类绘画教室通常都装点着许多破损的、断臂缺腿的石膏模具,上面布满了......
回归“考”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 要:MOOC的开放性、大规模性和互动性颠覆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并将成为未来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与特征。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定位与定性方面的局限性会因MOOC的冲击表现得更为明显。MOOC时代对于评价与认证的需......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11-11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 环境化学是化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文中简要回顾了20年来环境化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我国环境化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环境化学的......
顺势而为与回归本质
发布时间:2023-01-04
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经营环境、管理环境已不同以往。传统企业面临过的一些管理难题,对互联网经济而言已经消失不见。 人们越来越能够理解: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回归商业的本质,最终留下来的终将是那些更懂这门生意......
历史的回望者
发布时间:2023-06-02
历史的回望者在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中,安塞尔姆基弗(AnselmK1efer)是颇为晦涩的一位,他的作品之所以难以理解,就在于观看者并不能轻易地从中直接识别出内涵。就其图像而言,艺术家总是以一种象征或超验的方式将作品的内涵隐藏在图像背后,而极少以叙事性的方式来直接表达。就作品的主题而言,基弗的作品深深地根植于本民族日耳曼文化的历史语境之中,或许在面对本土文化语境(比如德国、北欧等)中的观众时,他的.........
核墓回忆录
发布时间:2023-05-21
垃圾场:法国政府计划在默兹省开凿出一处占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的核废料掩埋地,其结构类似于地下实验室。 2014年9月,当全法国人民都沉浸在总统前女友瓦莱丽・特里耶韦莱的新书《感谢这一刻》中,为她的悲惨遭遇鸣不平时,一场几乎无......
回归故乡:现代汉语诗歌的一种语言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2-12-02
回归故乡:现代汉语诗歌的一种语言学阐释 20http://wWw.LWlM.cOM世纪初,现代汉语新诗诞生,对之的阐释随之展开。一个令人惊异的事情是,阐释者对于现代汉语诗歌的否定性评价屡见不鲜。从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李金发等人在一系列的文章中将......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对“用工荒”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用工荒”是新时期各级政府面临的难题。而“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中主体,破解“用工荒”的关键落在如何吸引和留住新生代农民工。文章以科学发展示范县――嘉善县为例,借助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用工荒”的......
我乡下的记忆(组诗)
发布时间:2023-06-07
我的乡愁熟了 今夜,月光熟了 银光闪闪,滚落一地 一粒一粒 熟的饱满,熟的甘甜 今夜,我的乡愁熟了 一坡红高粱 把天空涂染得灿若晨霞 满坡的谷子金光耀眼 沉睡的镰刀已经醒来 镰刀熟了 熟得锋利,熟得亢奋 ......
上海老歌:一种记忆性声音的回忆
发布时间:2023-06-05
自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老歌出场,日久弥新,上海老歌承载的社会和文化记忆不断被建构。上海老歌,这一中国流行音乐萌芽期的通俗文化,它包蕴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成为中国现代性文化基因组成的重要内容,不仅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中概股回归:一场暴利的游戏 越无能越赚钱
发布时间:2022-09-29
炒特殊小白菜的赌徒们更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因为这些烂白菜未来可是有可能要变成价格超高的特殊小白菜的。于是壳股烂股们涨疯了。烂股与小票齐飞,举牌共传言一色。 中概股回归这档事,本质是跨市场套利。就像不同的菜市场卖白菜,纽......
回忆我的父亲江寒汀
发布时间:2023-06-08
我的父亲江寒汀1904年出生于江苏常熟虞山镇东城脚二十四号。祖父一生清贫,除了给我父亲两兄弟留下一幢二开间的旧楼房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听母亲说,父亲自幼喜爱画图、养鸟,十六岁便师从陶松溪先生学习花鸟画。从此常游虞山,山......
《蒋廷黻回忆录》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蒋廷黻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身处于动荡的时代,使他的思想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蒋廷黻在20世纪20至40年代提出了许多从政的思想主张,简单记录在《蒋廷黻回忆录》中,其中包括祖国统一的理想和他对民族主义的认识,笔者将从......
以骨为灯:照亮回忆与灵魂
发布时间:2023-04-03
他不是一个观念性的写作者,也并非一个抱有雄心抒写历史的诗人,尽管可以看见他建立某种散文诗秩序的努力;他的散文诗中那极具生命力和爆发力的意象和多少带有寓言化、超验性的笔调验证了诗歌是“诗与诗人之间的相互寻找”;他的诗歌语言激越而奔放、温柔而澄澈,其极具个性的写作视域、想象空间和言说方式都使得他成为辨识度很高的“歌者”。他,白红雪,以骨为灯,以沉重的苦痛和超拔的精神照亮回忆与灵魂,在回溯与追问中,呼唤.........
心灵回望中的坚守与期待
发布时间:2023-02-22
故乡是什么?散文家说,假如你是一只风筝,故乡就是攥住风筝线的地方。故乡是什么?诗人说,故乡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惋惜,故乡是“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的哀叹,故乡是“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
山乡记忆四题
发布时间:2023-03-13
薯干子酒 下乡来到塞北大山里,见村小卖部代销员从公社供销社进货归来,过山型小推车一边是零七八碎,一边是装白酒的塑料桶。再将酒往大酒坛里倒,咚咚咚咚,空气中立刻就弥漫了酒香。也怪,这时就生出另样感觉:怪好闻的。 然后就......
回忆李一氓同志
发布时间:2022-09-22
一氓同志是革命的老前辈。上世纪60年代,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下简称“外办”),我有幸在一氓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1966年爆发文革,我先是在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一氓同志在应对“天下大乱”中的高度洞察力,后来我和他成为被隔离审查的“同窗”难友。说他的洞察力,要从1966年下半年外办协助团中央筹备“第二次中日青年大联欢”中应对红卫兵的冲击说起。这里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外办是国务院的办公机构,怎么会卷入青年大联.........
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
发布时间:2014-01-22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从人类理性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论溯源 前工业社会,人、自然、社会是和谐的统......
家乡――心灵的归属
发布时间:2023-02-21
推开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投在我的桌上,风拂过我的面颊,我低头思索:有多久没有出去闻一闻青草的芳香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业忙碌后,是该出去洗涤一下心灵了。 不带什么笨重的行李,只携一颗渴望宁静的心,骑上自行车,与微风同......
浅谈教育理解与人的自我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23
教育理解意指教育者能深入教育实践情境或教育文本,真实进入儿童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或文本作者的内在思维逻辑,从而获得意义,藉以指导教育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自我全身心投入,带着自我过去的经验、认同与个性特质进入教育实践或......
会计回归与会计外部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 会计 国际化的一种途径 「摘要」会计职能和会计信息的膨胀,使会计不堪重负,会计系统相对市场毫无效率可言。会计应适当回归,提供原始信息和核心的会计程序,而将剩余的功能交由更有效率的市场,如会计服务、按需财务报告和......
回乡的雨(组诗)
发布时间:2015-08-24
雨不大,只是零星的几点 但雨一直在我的前面 看样子已经走了很久 后来,雨点逐渐密集起来 感觉就像其他地方的雨看到了它们 突然想起了什么,陆续跟了进来 雨好像约好了似的,无需开口 就用相同的步子,不言不语 ......
道教古籍整理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01
关键词:[HTK]道教古籍;整理;历史;现状;未来 摘要:[HTK]文章对东晋至现代的道教古籍整理情况作了回顾,对其中的重要事件进行简要述评,并对道教古籍整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KH*3D] [BT3]1清代以前的道教古籍整理情......
从焦虑到回归
发布时间:2022-10-02
摘 要:形体和精神流浪是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知和思想方式,短篇小说《未来的爸爸》通过描写主人公身心流浪历程中由现实世界引发的精神世界的起伏变化,揭示其由焦虑、探索到回归的心理流变过程,凸显了当代美国知......
回归(外二首)
发布时间:2023-02-14
一棵芦苇走到了白头 依然走不出水波 我是人到内心旅程的失踪者 在这里谁都举目无亲 流沙贪婪地分享我的骨头 用以补修塌陷的天地 世人笑我,为何不 适应并学会 生的世俗 我也笑了 回归了雪山 森林 天空 看遥远的......
电影《大圣归来》对传统文化的再次解构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大圣归来》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和再创造 (一)人物形象 在传统西游题材中,孙悟空被塑造成一个集人性、动物性和神性三者合一的忠心徒弟形象,《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从个性上摆脱了以往的形象,从《西游记》中的猴子变成了一个更......
回忆父亲 2013年4期
发布时间:2022-12-30
父亲是个乐观的人,不管遇见什么事,不管我们有什么疑问,他都会说:“有办法。”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停止过侍弄土地。我不知道“古铜色”是什么颜色,但我想一定就是父亲的肤色。每到春夏之交,别人开始穿衬衣......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发布时间:2023-01-19
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
无法归来的母亲
发布时间:2015-08-24
一 龙应台说人到中年,许多从前不信的东西,渐渐开始相信了;许多从前坚信的东西,渐渐开始不信了。 这话,我生女儿后才有切实的体会。我42岁顺产,宫口开了3天,饱受生育之苦。产后大出血又让我付上摘除子宫的代价。手术之后,......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发布时间:2022-11-05
" 写作本文的用意,是试图向国内外同行和一切关心中国农史研究的人,比较全面地介绍中国农史学科形成和发展的情况,并从而为思考学科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历史资料。但动手以后,才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虽然中国农史学科形......
我国社会权保障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11-18
关键词 社会权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保障制度 作者简介:王遥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宪法基本权利、人权理论与历史;张扩振,江西师范大学讲师,从事宪法学、行政法学研究。 一、引言 二、......
回忆在施工单位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3-12-14
2007年7月毕业至2009年3月我也在工地呆过。看了以上在工地呆过的兄弟朋友分,很亲切。 在中水十二局呆了一年多。历经了贵州光照水电站。四川省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 2009年初到两河口水站。海拔接近三千米。呆了一个多月。实在呆不下去了......
回得去的故乡
发布时间:2023-07-23
春节回乡是媒体们最喜欢的母题之一。其中包含着城乡发展差距及城市化进程、故园的失落与兴衰、童年的记忆和生态环境的逆变等无数话题,从经济、政策到情怀和理想,无一不包。于是才有了十多年前南方报系让回乡记者书写故乡的变迁,也......
教育学价值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2-08-01
教育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学是以强化人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为目的的,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教育理念,且以教育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为理论依据,将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作为理论选择。简而概之,教育学就是对教育发展规律、教育......
回归数学阅读
发布时间:2023-02-18
一、思维导图在复习中使用误区 1.数学复习中思维导图使用乱象 根据笔者调查,在本校初一510名学生当中,经过心理课学习思维导图后,会主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数学的人数有103人,不使用的人主要因为觉得没有必要和不太会画。35人当......
论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要:拥有健康心智和人格的儿童关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越来越技术化的教育让儿童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迷失方向,呵护其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正在遭受侵蚀。回归儿童的本性,以儿童而非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过程,给儿童更多的自......
杀人回忆 2014年6期
发布时间:2023-01-04
《杀人回忆》让奉俊昊讲故事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肯定,时至今日,它依然被韩国媒体公认为是本国影史佳片之首。 影片的故事重点并不在凶手身上,他只是一个“麦格芬”。杀死女孩的不是凶手,也不是像小丑一样办事效率低下、所到之处鸡......
回忆父亲丰子恺
发布时间:2023-07-06
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对父亲的回忆,温润而又剔透,带着读者近距离感受大师的平常生活的智慧点滴。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08-25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对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与时代特征、以及相关的重要人物和文化思潮,在......
改革二十年回顾与展望[下]
发布时间:2023-06-22
的化,只能走一个渐进的道路,一个以内需为主的道路,这个过程五十年以后能否完成?百年以后能否完成,都是尚待考虑的,我们不能焦虑的期盼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这种态度是不现实的。现在学术界有人提出了很激进的观点,......
回忆“文革”中的康平路大院
发布时间:2023-08-04
1967年,“文革”爆发后的第二年,在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造反派的勒令下,我家从荣昌路(现德昌路)18号,搬迁至康平路4弄2号。从此我在那里整整生活了12年,这是我人生道路上跌宕起伏的困苦时期,也是我人生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起点!一、迁入新家康平路4弄大院由2号院和4号院组成。原先是荣毅仁创办的申新九厂肺结核疗养院,1961年被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浦东一栋大房子和荣老板置换,而成为后来的领导干部的居.........
我读《阎明复回忆录》
发布时间:2023-07-16
明复同志这本96万字的回忆录内容充实,他感人的家庭历史和书中丰富的史料,都极大地提高了这部回忆录的历史价值,尤其是其中对中苏关系、十年文革和改革初期的历史回顾,值得人们仔细研读。 我是在1986年调到统战部的,在明复同志的......
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7
戏曲在 现代 尤其是近20多年来的处境颇使人不解和担忧,传统戏曲能否实现现代转型? 有无现代化的可能?一些学者正是持有这种怀疑,而极力反对戏曲现代化,认为传统戏曲作为一种古典文化,应保持其古典 艺术 品格,现代化对于传统戏曲来......
空间高技术产业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1-21
自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飞出地球,人类 社会 步入空间 时代 以来,与空间相关的技术和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回顾40多年来世界空间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展望21世纪初空间产业前景,对于制定适合空间科技及其产......
司法改革的回望与反思(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综观我国司法改革的总体进程,经过30年的改革实践,虽然司法改革的制度化成果与理想的法治状态还相去甚远,但是这场司法改革所起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可以说,这是一场以实现司法法治化为起点而带动的社会整体法治化运动。不论......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3)
发布时间:2023-02-22
" 三、新世纪农史研究之展望(一) 通过回顾对学科的思考一个学科的对象、范围、理论、方法,往往为治史者所关注;但不是首先规定好了对象、范围、理论、方法,学科才得以发展,而是在学科的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对其对象、范围、理......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
发布时间:2023-01-21
" 二、农史学科的全面发展(1978--)文革以后农史研究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其特点是在前一阶段整理农书的基础上,以农业科技史为中心,对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政策、农业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展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
研究对价值哲学的回想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2-19
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与其要求相适应的社会条件。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研究对价值哲学的回想与展望,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乡记忆 2014年1期
发布时间:2023-03-21
李清明 湖南湘阴人,1965年清明节出生,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高级工程师。在《花城》、《美文》、《读者》、《作品》、《广州文艺》、《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黄河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两百余万字。出版的作品集有《......
德育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 “教育要回归生活”是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应试教育的大潮中被知识化、科学化和边缘化的危机,“回归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奠基性介绍,德育与生......
回归价值银行
发布时间:2023-01-12
2015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市场仍在较大不确定中缓慢前行,美国复苏、中国崛起、欧洲持续低迷的大局势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新兴经济体分化明显,未来格局尚不明朗。全球银行业的表现直接反映经济格局,基本呈现美国银行业强势......
论汉绣复兴与传统文化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27
一、汉绣的楚文化背景 在众多的刺绣作品中,鲜有人知道汉绣的存在。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汉绣就已远销国外。汉绣以楚文化为生存环境,是展示楚文化的一个生动载体,它真实地记录了楚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通过现存的汉......
反叛与回归———余华小说读解
发布时间:2023-04-18
余华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语言风格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在80年代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先锋作家之一。他拒绝用传统的代码去处理生活,试图建构一种背离常规经验的认识方式。他认为,“真实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人只有进......
“留白”课堂教学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9
" 如今,课堂教学提倡洗炼的粗线条设计,留出足够的空白,使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生成的东西,让蓝天白云的课堂拥有更多的自由时空。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给学生“留白”,给知识“留白”,给自己“留白”,达之教与学的交互融合,展现课堂......
浅谈教育创新与回归教育的原点
发布时间:2017-05-2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创新逐步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重要性日渐突出。在构建社会创新体系的过程中,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要素,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对于诸如什么是教育创新?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有价值的教育创新等问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创新是关涉人的全面发展并与社会系统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活动,具.........
让理性回归大脑
发布时间:2023-07-09
常听人们说,放飞你的心情。其实,无非是让人愉快、高兴。记得莎士比亚有句台词:“人在悲哀之中,说不出娓娓动听的话。”确是如此。 现实生活表明,当代人承受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引起的心理障碍、精神异变日趋突显,其中不良情绪......
回归自然的花园——泽·园
发布时间:2023-02-02
自古以来,湿地区域常常被人们忽略为废弃场所。人们排尽湿地中的积水,不遗余力地将其大量开发为耕地或城市用地。所以,当今天的人们开始意识到湿地环境重要的生态研究价值时,地球上尚存的湿地区域已为数不多了。这也使得湿地景观在现代......
“回归传统”后的“讲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21
“回归传统”构成了莫言2000年以来创作的主导趋向。2012年12月7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讲故事的人》,主题便是“回归传统与讲故事”。“问我师从哪一个,淄川爷爷蒲松龄。”“长大方知人即鬼,蒲公深意我能解。”{1}这些打油诗随性地抒发了对蒲松龄的景仰之情。莫言有部短篇小说,名字就叫做《学习蒲松龄》,声称《聊斋》中母耗子精阿纤的故事就是其祖先提供的素材,并且发生在他的故乡高密。{2}虽是小说家.........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交际意愿作为交际行为的预设前提,是提高和改善中国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交际学、二语习得以及跨文化交际三个领域的已有研究出发,论述了交际意愿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一语交际意愿;二语交际意愿;跨文......
敦煌占卜文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6-26
敦煌学研究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研究对象的庞杂。即使除去石窟艺术而单就敦煌文献本身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敦煌学研究随之产生了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即必须以分门别类的研究作为整个敦煌学研究的基础,而且这其中的“门类”还受着敦煌文献......
房地产——回归理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20
阳光之下,其实并无新事。对于房地产,现在又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冬天。经历过2006年,2008年以来完整行业周期的我们,对冬日的再临,不必诧异,亦无须任何惊惶——决定行业广阔前景与向上趋势的长期性因素,并未发生改变;而驱动市场短期波......
回归多样性的活力空间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以多样性为原则,探讨历史街区的改造途径和发展模式。分析了国内外历史街区环境改造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实例,根据恩宁路地块的总体规划、功能业态汇总、使用者情况汇总、历史文脉传承的状况、从而进行具体分析,......
压迫阴影下的本性回归
发布时间:2022-10-26
摘 要: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因其具有直指人类意识本源的普适性和深刻性,伴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浪潮,在文艺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成长于以个人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环境中,中国自古以集体意识和更为森严的等级......
八路军总部在武乡的记忆与意义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09
走向田野,是目前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使研究者亲身感受时代和区域特色,通过与当事者的交流,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并对历史形成再认识。进一步增强研究者的历史感,将那些原本僵死的、不变的历史转化为活着的(Living)、多彩的......
论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叛逆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2-12-28
新文学从反家到回家,是其青春叛逆期结束之后理性意识回归的一种表现。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现代人的两难心理。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经验明显是属于文化传统问题,而差异则是属于文化多样性问题;由于人的天性并非......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西夏文字自明代中叶以后,再无人使用,历经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世人不复知历史上曾有过这种精美奇特的文字。到19世纪初,才由中国学者发现和识别出西夏文字,揭示了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清代西北......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09-18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职业技术教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浅谈海洋意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6-09-12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我国近几年来钓鱼岛、南海等海洋主权问题的凸显,国家的海洋领土安全、海洋事业建设和国民海洋意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涌现出大量学术成果。在CNKI 数据库中对海洋意识进行主题检索发现,从2003 年到......
新中国财政体制变革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6-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了。如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财政战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财政制度正在从计划经济模式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模式,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是值得记取的。本文的目的是对作为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的变迁作历史性......
回顾与展望: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到今年已经三个年头。从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来看,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一)拉动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 (二)经济结......
我国零售学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4-01-07
关键词:零售 学术研究 回顾 展望 零售业是国民 经济 的重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改革开放的 时代 背景下,零售学术研究有了更加丰富充实的商业实践作支撑,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零售学术研究框架 ......
远望当归 2014年4期
发布时间:2022-10-18
农历马年的初三,在家乡小城与发小坐着闲聊。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有四个人最要好。不论走多远,无论身在何方,每年春节,我们都会聚在一起。从去年开始,我们的这个局再也凑不全了,一个死,一个重伤后痴痴傻傻,再聚时,四个人只剩下......
中国当代乡村书写中的荒野景观
发布时间:2016-05-25
用“荒野”来描述和概括中国当代乡村书写中的一种景观,启发来自于赵园等评论家和作家的有关表述。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赵园就注意到在莫言的小说中,“女人们脸上都出现一种荒凉的表情,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透明的红萝卜》......
让数学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23-06-06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总给人一种枯燥、刻板的印象。尤其是小学数学,认数、读数、数的混合运算等等,在孩子们的眼里,总是“0―9”这几个数字的组合、变换、计算,而这与他们直观生动、充满情趣的生活经历相去甚远,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轨道的偏离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27
"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轨道 偏离 回归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迅速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办学实践中,一些院校和学生出现了脱离专科层次高职定位的想法,同时,高职教育因生源比较差、泛证书化对学生学习时间带来的挤压、......
论司法公开的本质回归与供需平衡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司法公开根据动力来源的区别可以分为内生型和外发型两种模式。尽管当前全国法院正在全面推进司法公开,但主要是作为回应社会需求的工具性政策考量,而忽视其本位价值,导致其目标取向、制度构建、工作推进等方面出现偏离。为此......
艺术审美谱系中人性的面向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伴随西方思想传统中真理性问题研究重心的转移,审美与艺术的功能得到了由模仿“真理”到象征道德-善的转变,其最初在康德哲学中表现为自然与自由之间过渡的中介,最终演化成为一种面向现实的和解力量。越出美学的局限,审美与......
当神圣回归日常
发布时间:2022-08-09
1975年,由于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一个交流项目,十名中国学生赴英学习,而吴芳思(Frances Wood)和另外八名英国学生到北京学习了一年,先后在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与中国学生赴英学习英语以便继续进行文化大革命的明确目的不同......
让写作回归真『实』
发布时间:2022-07-26
读完蔡明老师的这一章《生态写作:一片希望的田野》,不由得想起学生的两篇习作。甲生写了她妈妈在自己生病时要出差,内心希望妈妈留下来的心路历程;乙生写了外婆为了让自己睡得好,亲自种花、摘花、晒花,制作菊花枕的经过。我记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