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集电视文学剧本《一路风雨》
第1集
1.1
1936年晚秋秦岭南麓小河口丘陵地
傍晚,红四方面军某部七百余人踩着泥泞,顶着霏霏细雨和扑面而来的凉风,逶迤出现在距陈家湾村两里多地的丘陵地带。
细雨基本上停了。借着暮色,一手叉腰的司马团长掏出怀表看了看,然后将目光移到马政委的脸上,似乎想说什么。
马政委知道团长的心思。在他们的前面是著名的贺广盆地。按照原先的计划,应该横穿过去。敌情如何,到现在还没有见到当地地下党的联络员,司马团长的犹豫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这样吧,叫部队先原地休息一下,咱们把连以上的干部叫来碰碰头,你说好不好?”个头不高、身材清癯的马政委略带喘息地对司马团长说道。
司马团长没有马上回答,他的脸色在那副高颧骨的印衬下显得特别的凝重。
1.2
陈家湾陈大头家大院
一盏汽灯高高地挂在正房的屋檐下。汽灯发出“呲呲”的声响,在这暮色中的山乡显得格外的刺耳和恐怖。
宽大的院子里黑压压地挤着村子里的老百姓,他们的四周被荷枪实弹、面目狰狞的保安队员看押着。
借着清白的灯光,体态肥硕、一脸横肉的陈大头手拎“盒子炮”,将阴冷的目光慢慢地在乡亲们的脸上游移着。
院场东南角上的那颗大皂角树上正吊着一个早已昏厥、遍体鳞伤的中年人——他就是千山区委书记陈观宝。
1.3
丘陵地
天已擦黑。
司马团长往烟锅里按好烟丝,并没有点火,放在嘴上干吸起来。
马政委看了看身边朦朦胧胧的营连干部,干咳了一声,不紧不慢地张了腔:“同志们,虽说咱们左前方的天意县历史上都是一个兵家不战的祥和县城,近况如何,咱们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俗话说,小心行得万年船。所以我想,张营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我看要不这样,侦察连派几个人去陈家湾看看。知己知彼才可能百战百胜。”
“战士们从早上到现在水米未进,我看填肚子是当务之急。”一阵沉默之后,黑暗中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干脆,咱们直接开过去。大不了遇上保安团。”
“就是。打那些家伙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正在这时,不远处的哨兵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喝问:“谁?”
“别开枪,是我。我是陈家湾的老乡。”
“小刘,快把人带来。”听说是陈家湾的,司马团长赶紧朝哨兵的方向喊了一声。
1.4
陈大头家大院
院子里又有三个人被吊了起来,一个干瘦的家伙抡着细木棍正没头没脸的在其中一个被剥开衣服的女人身上狠劲地抽打着。此刻,女人的脖子上已经血迹斑斑,而那个瘦家伙还没有停下手来的样子。
被打得女人发出一阵阵痛哭的嚎叫声,那声音听起来叫人毛骨悚然。
望着女人扭曲的身影,陈大头翘着二黄腿,得意地抽着水烟。
“畜牲!她还是你表妹,你也下的去手!是不是你妈生的!”人群中不知谁发出了一声怒骂。
“他妈的,哪个活腻了的在皮干(骂人话——多嘴的意思)!”瘦家伙停住手,扭回头望着人群咋唬了一声。
“去,揪出来,老子叫他也去风凉风凉!”陈大头眼睛乜了一下,捏着水烟过的手朝娄娄们摆了摆。
听到命令,有几个家伙正要冲进去,突然,院门口窜进一个保安队员,老远地,保安队员就结结巴巴喊了起来:“队——队长,不——不好啦,红毛子——红毛子来——来了!”
保安队员的话音未落,红军战士像倒豆子似的涌进了院子。
陈大头刚想拔枪,眼明手快的侦察连长抬手就是一枪,陈大头没来得及吭一声就歪倒在太师椅子上。
1.5
李家集村
大老爷李尧农的寿辰庆典结束了,此刻正和二老爷李炎农在堂屋里说着话。
“大孙子出月了吧?”和二老爷不同,胖瘦适中、身着长袍的大老爷除了长着一双深邃的眼睛之外,打进入中年之后就刻意留下了一绺山羊胡子,显出一种精明和文化的底蕴。
“还有几天。”二老爷一生谦恭。和大老爷相比,除了身子骨要强壮的多之外,也略微高一些。
“名字起了没有?”
“我的水水(文化)不行。还得请哥哥给起一个。”
“你们那边孙子辈他是老大,我想不论哪方面都应该比前面的强。咱们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西汉的张骞,三国的诸葛亮,邻县的蔡伦,都是杰出的人物。要不取个杰字?就叫志杰咋样?”
“好好。既有志气,又能成为杰出的人物。好好。哥哥到底比我多上了几年学堂。”
“你是谦虚,论起野史杂谈,方圆百里,哪个是你的克家(对手)!”
“哥哥奖哄(善意的赞扬)我了。惭愧惭愧。”
老哥俩正聊到兴致头上,大老爷的二少爷李建生一头钻了进来。
“爸爸,北边响枪了。北边响枪了。”
“这么大人了,听见枪声就坐不稳。看看都接得媳妇了!”
“嘿嘿。我不是那个啥——”李建生没有说完,转身跑出去了。
1.6
陈家湾老乡家
“咱们村前天才叫陈大头搜光了粮食,运到县里领赏去了。眼下怕是没有几家揭得开锅。”区委书记陈观宝为难地说道。
马政委望望司马团长,又将目光落到陈观宝的脸上,不知道说啥才好。
“首长,你们别担心。知道你们要来之后,我都跟李家集的大老爷说好了,去他们那儿。”
“大老爷?!”司马团长的眼中露出一丝疑惑。
“别误会。虽说是个老爷,开明得很。方圆百里顶尖的好人。拥护三民主义,厌恶老蒋。是信得过的人家,也很保险。”
“那就好。”马政委点了点头,然后对团长说道:“既是地方组织安排好了,咱们现在就过去?”
“好。”
1.7
李家集村清晨
队伍集合好了,司马团长和马政委正在跟乡亲们告别。
李建生背着花铺盖站在队伍当中,正跟亲人们挥手。
(旁白)
“李建生就这样走了,头也不回地走了,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东方已经出现鱼肚白,红军队伍整齐的向前开去。
1.8
(字幕8年后)
(旁白)
“民国三十三年头上,李家集村舒家户里招了一户山东逃难过来的王姓的人家为房客,慢慢的,犹如一池湖水,水面上开始有了涟漪。
“王家祖孙三代——老爷子、老太太均已过了古稀之年,膝下一女八子。除了姑娘王明瑛(老六)长的亭亭玉立之外,其他的个个长的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全都壮的像大水牛一样。随便拉出哪一个,石碾子上的磙子(辘轳)两手一抱,一气走上半里地脸不红,气不喘,按说都是务庄稼的好手。可是,这几个孩子天生不喜欢务农活,成天价“刀枪剑戟”,“声色犬马”,没多久便成了这一带的“龙头老大”。起先,村子里到还平静,过了没有半年,数百年来的这种祥和气氛被打破了,以老五王军宝为首的“民间自卫队”的娄娄(兵)时常聚集在村子里,搅扰的整个村子鸡犬不宁起来。有一天,李姓的家人狗娃,因瞅了一眼王军宝的一个手下人,嘴里嘟囔了两声,便被这帮喝醉了的自卫队员三拳两脚,生生给打死了。当时,狗娃媳妇慧珍正身怀六甲。——王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地头一霸。”
(近景)“李家集民间自卫团”的牌子挂在了王家的院门口;
自卫团队员在四乡八野游荡。胆小怕事的老百姓一个个紧闭门户,在里边加上了杠子;
村中央的十字路口,狗娃被民团队员们打倒在地;
惠诊挺着个大肚子不顾一切的扑向自己的丈夫……
狗娃圆睁着的“死不瞑目”的双眼……惠珍悲痛欲绝的双眼。
(旁白在继续)
“……时光如梭,一晃到了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日本鬼子已经投降一年了。不知道撞上了什么大运,王家屋里居然出了个保长。那一天,伪区长亲自把委任状送到了老爷子王天奎的手上,老爷子喜的脸上的麻子都放出光来。没多久,王军宝又被住在区公所的王连长看中,先是当了几天的马弁,不几日,壮丁抓了三十几个,背地里一使钱,于是,王军宝一跃成为了四排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接下来,兄弟几个相继全都穿上了黄狗皮,整个王家从此趾高气扬,更加的飞扬跋扈起来。
“沧海桑田。至此,李、舒两家的势力已经明显的衰落下来。”
(近景)王老太爷在自家门前迎送宾客。他的脸上闪着红光……
老五王军宝身穿军装,肩挎盒子枪,神气活现、耀武扬威的走过干硬的土路……
一双双美式军用皮鞋溅起路上的尘土……(化)
一双双赤脚穿梭在王家的宅基地上。
(旁白在继续)
“……半年后,李家集村的东南头修起了一座大宅院,那就是王家大院。墙高屋大,飞檐斗拱,整个房舍琉光异彩。王家大少爷奇思异想的居然让人在院中挖了一个人工小湖,起名曰“大明湖”!竣工之日,王老太爷面湖而叹:“美中不足,美中不足。要是有个‘趵突泉’就更好了。”
(中景)一座高大的门楼前站立着王老太爷,身边围绕着八个儿子。
(推)“王宅”两个猩红大字迅速占满整个画面。
1.9
李家集村二老爷家前院
(字幕:1948)
放下饭碗,瘦小的四少爷李义生边用手抹嘴角上的饭渣,歪斜着身子向院外走去。李义生的身后,四少奶奶倚着门框,眼里露着冷光,不满而又习以为常的瞅着,一直到李义生的背影消失在门外,这才拧身进了屋子。
1.10
天义县城东街
溃退过来不久的国民党第365团士兵正在大街上抓壮丁,一时间搞得通街鸡飞狗跳,尘土飞扬。
怕事的“掌柜”们纷纷落下门板,从门缝里偷看着。
1.11
烟瘾寺
露天地里,李义生歪斜着躺在竹制躺椅上正在吞云吐雾,他的身边还有十来个黄皮寡瘦、横七竖八的瘾君子。
一个“泡泡”刚点上抽了两口,遭殃军就来了。没等李义生反应过来,已经被几个士兵牢牢的按在椅子上……
1.12
二老爷家堂屋
不觉中三天过去了,李义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贯沉稳的二老爷坐不住了,他看着没事人似的四儿媳妇,焦急地问了起来。
“难道义生没跟你说啥?”
“爸爸,我都背书似的说几遍了!”四少奶奶一脸的不高兴。“前天撂下碗,屁都没放一个,沟子(屁股)一拧就走了!”
二老爷皱起了眉头。片刻之后耐着性子又问道:“会不会去你娘家了?”
“我娘家?他去捡草鞋呀。”
“唉,大光光个人了,真是的。”
“二老爷,这段时间不太平,兵荒马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