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园区中的办公建筑群是企业集群化的结果,它们一般都是科学、设计和工业产品同生产试验有机结合的企业群体,是重要的研发与贸易基地,其建筑外环境是供企业及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服务等,集中成社区方式布置的办公建筑群外部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办公方式灵活性的改变,更多的办公人员走出固定的办公地点,希望摆脱固有的空间束缚和精神压力,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沟通交流和休息思考,建筑外环境就成为收集、处理信息的主要场所。因此创造环境优美,舒适惬意,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园区环境迫切而重要。
本论文是结合工作实践――国家核电科研创新基地(I期I)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进行探讨,面对甲方所提出的对员工人性化关怀、企业文化的表达、场地空间处理等设计要求,从城市、区域、场地的不同层面着眼,解读宏观背景和企业文化,了解员工需求,分析场地与建筑关系,提炼主题思想,基于功能、文化、和生态节能三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协调高科技与人、人与地、人与人之间关系,以期创造出满足使用者的功能与情感需求的环境空间,为以后的企业园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企业园区、建筑外环境、文化表达、节能生态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绪论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办公建筑外空间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革新,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公共性景观体系的形成。
企业园区中的办公建筑主要是科研办公群、商务办公群。园区环境强调群落、共生关系,强调自身的新陈代谢机能,比较注重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相近的文化背景、价值认同感,能够和谐共处、共同组织内部关系,以及对于外界环境的感应与内部归属感、凝聚力的营造。办公园区的“自组织性”和“社区氛围”是其最大的特征。园区内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自我调节、自我维持稳定、自我发展的机制和功能使得园区处于一种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状态中。
影响园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园区所在城市、地段的整体环境;园区环境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园区内单体建筑之间以及其与所在场地之间的关系;园区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关系;园区环境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企业文化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1读题
1.1设计条件解读
国家核电科研创新基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南区国家核电科研创新基地C86地块,地面景观面积为35503.4平方米,屋顶绿化面积为1060平方米,项目性质为竞标项目,园区(I期I)设计范围图见图1-1。
整个项目的设计周期仅有20天的时间,场地内建筑仍在建,业主对设计要求较高,主要可概括为三方面:了解员工――舒适的休息场地;了解企业――准确的文化表达;了解场地――处理空间的问题。
通过与业主的沟通和对场地的调研,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总结为以自然为主,复合国家核电企业文化及未来科技城整体定位,内部景观绿化分区,设计需与建筑色彩相协调,营造出品位高雅的办公空间。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明显的景观主题与风格。
2、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
3、景观小品体现国家核电的企业文化。
4、种植设计因地制宜,短期与长期效果结合,做到四季有景。
5、创造良好的绿化生态环境。
6、景观设施考虑生态节能的整体环境,体现核电清洁能源的绿色与环保主题。
7、满足绿色建筑及水土保持报告的要求,符合建筑方案设计总图对景观设计的理念。
2 破题
2.1项目区位分析
2.1.1 宏观区位
创新基地坐落于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内,距离国家核电总部20km。
位于科技城南部,西侧进入新区的第一家企业。
2.1.3微观区位
核电地块左邻小区学校,右邻中国建材、华能等央企。
2.2企业背景分析
2.2.1了解企业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于2007年成立,是中央管理53家国有骨干企业之一。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主要从事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的引进、推广,创新,形成自主品牌核电技术;组织国内企业实现技术的公平、有偿共享;承担第三代核电工程建设、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企业文化是以“核”为先、以“合”为贵、以“和”为本。公司标志是“六合花开”。
2.2.2了解员工
园区内主要的办公人员主要分为海归和科研人员两类,海归人员习惯于国外生活习惯、喜欢交流、健身等、喝咖啡习惯等;科研人员平日研究枯燥,需要轻松的环境、花园环境调节。
2.3场地环境分析
2.3.1 周边建筑
园区建筑可共容纳1000人,近期已建设5栋楼,研发楼已封顶,可容纳500人,以IT、核控技术人员为主。园区需要为大量的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休息活动空间。
2.3.2空间形态
场地内空间形态最显著的特征是中轴空间过长,产生对视现象,不利于人停留,设计中考虑了两方面的设计对策:分段处理空间、增加景观层次;通过高大乔木设计,创造尺度适宜的空间。
2.3.3物理环境
风环境分析
对建筑风环境测试得出,在主楼、2号楼之间的中庭春季易形成涡风,所以北侧多采用常绿植物种植遮挡北风。
光环境分析
中轴线西侧及建筑北侧光照较少,建筑背阴处考虑耐阴植物,减少活动场地设置。
2.3.4场地竖向
场地总体竖向西高东低,相对平整,最高点为35.8,最低点为34.7,应结合场地低点设置雨水收集设施。 2.3.5场地交通
场地设有4个机动车出入口,1个人行出入口,3个地下车库入口,1个自行车地下车库入口,交通组织以机动车流线为主。设计师考虑增加楼间纵向联系,强化楼宇连接;保证消防通畅,结合绿化设置隐形车道;甲方要求设计班车接送,在院北设计班车停靠站。
2.3.6 建筑环境
考虑建筑内外环境的衔接,根据建筑内的功能布局,确定周边楼间绿地的景观特性与功能。
3解题
3.1设计概念的推衍
3.1.1 功能
通过对员工的需求和可能进行的活动的分析,希望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外办公花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安静:绿化屏障,隔离噪音,营造休憩静思空间。
健康:林荫步道,芳香花园,提供身心放松场所。
绿色:多层配置,绿色环绕,创造绿意盎然的办公花园。
交流:空间开合,设施齐全,提供户外讨论交流场所。
中轴空间正对主入口和主楼,应起到展现企业文化的和精神风貌的重要作用,成为重点的景观打造对象。设计理念以年代和情感为叙事线索,展开了“从核能走向和平 ”这样的宏伟壮阔的波澜画卷,诠释 “核”、 “合”、 “和”的企业文化。
3.1.3节能
收集:全园雨水有序组织,结合绿地形成雨水花园,收集多频率小流量的降雨,多余雨水溢流入市政管网。
循环: 采用园林手法,结合雨水收集池、净化湿地、曝气涌泉,创造水系内部小循环,保持水质。
利用: 适度蓄存雨水,满足浇灌、冲洗等多种用途。
3.2方案生成
3.3景观结构
全园景观结构为“三园,二轴”,四大功能分区:核心礼仪区、入口形象区、休闲花园区、绿色屏障区。如下图3,4
图3景观结构分析图 图4功能分区分析图
4结 论
在核电基地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针对现状的各种问题,园林设计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空间营造:分析场地尺度关系,通过景观手法营造宜人的空间尺度。
建筑结合:分析建筑界面与内外空间组织,做好景观与建筑的融合。
生态技术:结合园区雨水收集系统及规划竖向,将雨水收集与景观设计结合。
企业办公建筑外部环境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涉及的因素很多,难以完全阐述清楚,而且由于知识和实践有限,本论文难免有不够深入、值得推敲之处,对于课题涉及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仍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与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