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优化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优化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7 15:06:35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优化策略
时间:2015-08-27 15:06:35     小编:

新课程改革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同时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的“交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理解为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沟通、共同进步。

一、变革座位形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座位形式仍然是以“秧田式”为主,这种座位形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多采取 “同桌合作”、“前后四个同学凑在一起”、“按座位就近组合”和“自由组合”几种形式,组建临时性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合作小组问题多多,学生很难实现真正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更好的形成互动小组,座位形式应当采用“围坐式”:小组内成员面对面坐,一抬头一伸手,就可以看见对方,学生是一个整体,从情感上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具体的方法有:

1. 选择合适的围坐方式。

班级围坐方式“五花八门”,各式各样,3-7人围坐一组。扇形排列法、双马蹄形排列法、“T”型排列法、田字格排列法、梅花形排列法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各种围坐方式各有利弊:四人围坐的“小T型”非常紧凑但对话氛围稍弱;五人围坐的“长T型”适宜对话但比较占空间;六人围坐的“长方形”节省空间但小组结构松散,对话效果不好;田字格排列法方便交流,但有一半的同学背对黑板,不方便记笔记。但是总体而言,合作效果依然优于传统的“秧田式”。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教室大小、学生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本班级的围坐方式。

2. 科学划分小组成员。

在划分小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教师既不能完全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另一方面,小组的划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时调整各小组成员,以避免学生形成上的思维定势以及避免各小组之间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体冲突。

3. 明确小组成员职责。

小组要成长为有活力、有学习力的团体,小组围坐要真正服务于交流,必须要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尤其是要培养一名负责任、有组织力的组长。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应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等职务。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指导和培训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发言离题的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违纪的要能给予恰当批评;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控制小组噪音,维持小组纪律,协调讨论和交流的进行。各种角色定期轮流,既能实现人人管理,管理人人,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4. 及时消除围坐副作用。

小组围坐使交流成为可能,同时也使课堂纪律混乱、学生不独立思考成为可能。在小组建设的初期阶段,可采用讲道理、定规矩、体验辩论等方式消除围坐的副作用。同时用一些评比奖励的方法,小组之间互相监督、竞争。比如:可以评比最美小组,每个同学可获得一张心愿卡,可满足学生合情合理的心愿。让小组成员充分意识到: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与整个小组息息相关。

二、改变教学行为

1.目标更加专一

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时间越来越多,氛围越来越和谐,但却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一节课教师时常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先要自主学习,然后合作讨论,最后汇报补充,40分钟时间常常不够。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转变教学方式。倡导语文课堂一课一得或一单元一得,得得相连,就是非常好的方法。例如,五年级下册六单元《描写人物一组》,以古今中外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特点。本单元学习目标可定为:抓住人物的各方面描写,体会人物特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这篇课文要抓的点太多――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体会俄国当时普通百姓的贫穷,则可以把目标定为关注人物的语言描写,有效地利用教材进行指导。

2.形式更加自主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强调“合作”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独立思考,必须强调先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不让不爱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就等着坐享其成,懒于思考,滋长了他们的依赖心理。自学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深入自主学习,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考,才可能进行与他人有效交流,“合作学习”才能得到实施。

3.教师参与合作

当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各小组合作学习之中。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发现有的小组讨论完全离题或无起色时,老师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点;看看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另一方面,教师了解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后应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和强调,学生讨论时出现的新问题应该怎样加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时闪现的创新意识和独特见解应该怎样给予欣赏。

4.小组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关注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能、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不要只关注少数个体学生的评价。如:“不错,你们齐心协力,想出了最简单的解题方法”、“在组长的带领下,你们组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讨论,所以对课文的理解非常深入。”、“团结力量大,朗读课文很有气势。”这样的评价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而对学生个人的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级评价如组长评价、组员评价、代表评价、老师评价等等,有效地提高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