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究法人制度存在的功能及缺陷———兼评《民法总则》第75 条

探究法人制度存在的功能及缺陷———兼评《民法总则》第75 条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5-25 10:46:54
探究法人制度存在的功能及缺陷———兼评《民法总则》第75 条
时间:2017-05-25 10:46:54     小编:

  一、问题的提出

无疑,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以下简称《民法总则》) ,是我国理论界与实践界对中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民商事理论、立法与司法的结晶。整体而言,其内容、结构都比较科学、合理,而且比较符合中国国情。但其中设置的一些制度,特别是与商事有关的制度,如《民法总则》第75 条关于设立中的法人制度的规定,就很是值得商榷。

如何看待设立中的法人制度,其与成立后的法人是否为同一体,发起人以设立中的法人名义所为行为是否必然由成立后的法人承受,实有深入探讨的必要。该制度主要是从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司法裁判及理论借鉴而来,但它们关于设立中的法人理论的认识并不成熟,且争议较大。作为私法一般法的民法总则部分,其应是对那些成熟理论的高度抽象与总结。

关于设立中的法人,主要体现在设立中的公司方面,故笔者以设立中的公司为主线探讨有关问题。

二、设立中的法人制度的功能

现代社会,每年都有大量的法人、特别是公司法人的设立,所以法人的设立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中都有关于公司设立的法律规定。法律关于公司的设立规定比较完善,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债权人,故相应规定的主要是关于设立人或者股东出资、确立章程和其他如公司名称、公司组织机构及住所的确定问题。对于法人的成立,大多国家采严格的法定主义,须履行必要的程序,由有关机关登记于商事簿册并经公告而成为法人。易言之,在法人设立的过程中,从设立人制定章程开始,至登记获得核准之时,设立人都要从事一定的民事行为,如向股东或拟出资者收取股款或出资等,由此就必然会产生这样一个法律问题: 这个时候法人尚未依法成立而无法人资格,如何处理其内部关系和设立人的行为的后果。

按照传统大陆法系关于法人理论的看法,由于法人尚未成立,这时不存在所谓法人的行为问题,设立人也不能以尚未成立的法人名义从事活动。所以,有些国家,如《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11 条就明确规定: ( 1) 在登记于公司住所地的商事登记簿之前,有限责任公司并不存在。( 2) 在登记前以公司名义行为的,行为人承担个人连带责任。但现实是,几乎每个公司在成立之前都要从事一定的民事行为,否则公司也无法成立。为此,设立中的公司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公司的设立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而是多个相互承接的行为共同的合力。尽管依公司法规定,只有在登记后才能产生法律认可的法律主体( 法人) ,但事实上这时已经产生了一个联合体,该联合体已经显示出了未来的公司的重要特征。所以,随着公司章程的制定,公司就被建立起来了,成为一个设立中的公司个走向公司最终成立的过渡阶段.作为一个被建立起来了的公司,设立中的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形式,不能被简单地当作民事公司或无限责任公司,也不能视为无权利能力的社团,而是一个自成一类的联合体,是一个很类似或接近于权利能力的社团,可以有自己的机关,可以从事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行为等。

从德国学者关于设立中的公司不厌其烦的论述中我们就能够看出,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创制和承认设立中的公司的原因在于它已经在很大的范围内对应于将要成立的公司,因而相应的公司法规定可以适用于设立中的公司,也就是说,创制和承认设立中的法人的目的在于,将即将成立的设立中的公司当作公司,从而以公司的方式在公司( 包括设立中的公司和成立后公司) 内部解决相应法律关系的自然归属。这不仅仅是公司法对于公司设立的要求( 允许在公司登记之前就产生未来的公司的组织和公司财产) ,也是设立人创制章程及设立公司的意思,因为设立人在设立公司的时候,通常是愿意尽可能地将他们的法律关系一开始就置于其最终追求的法律形式的规则之下。设立中的公司因此被组织构建成团体了。通过创制设立中的公司理论,不仅使得设立中的公司可以如成立后的公司那样处理公司的内部关系( 如章程的修改、设立人或股东的变更、公司机关的设立、股东会决议等) ,使设立中的公司参与必要的法律交往( 如开立银行账户等) ,甚至可以起诉、应诉,具有破产能力;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该理论可以将所谓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自然地连接在一起,设立中的公司的必要行为因此可以自然地由成立后的公司承担。

所以,在德国,设立中的公司理论的功能在于通过使设立中的公司成为公司,从而可以按照公司关系,而非传统的合伙关系处理设立中的公司内部事务,并使得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行为后果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在对外关系上,设立中的公司享有暂时的权利能力,并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当事人能力及破产能力。也就是说,设立中的公司理论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使设立中的公司可以按照公司那样处理其内部关系; 二是使设立中的公司可以以设立中的公司名义处理一定的外部关系。前者避免了设立中的公司简单地按照合伙关系处理的不便,后者则使设立中的公司具有了一定的权利能力,可以对外以设立中的公司的名义进行必要的交往。

正如设立中的公司这一词汇所表述的那样,尽管它还不是真正的公司,但已经被当作公司而具有了公司的属性,从而使得设立中的公司有了自己的财产、机构和名义,可以按照公司的法律要求以设立中的公司自身的财产承担责任,股东( 设立人) 以其出资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管理人则以设立中的公司名义从事必要的活动。也就是说,作为设立中的公司主要功能,以设立中的公司名义处理公司内部事务具有自然性,在一定意义上应当是不言自明的,但如果设立中的公司有关问题涉及外部关系时,鉴于公司毕竟尚未依法成立,其外部关系限于必要的外部活动,如开设企业账户、收取股金等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必要行为,那么这时设立中的公司的外部活动其实并未真正涉及外部关系( 如对外以公司名义进行买卖或其他经营活动) ,只是因设立公司而需要的、具有一定外部性的设立行为,这是附属于设立中的公司的内部活动的行为。也就是说,尽管设立中的公司理论的功能有内、外之分,但主要功能在于更好地处理内部关系,其所谓对外的功能只是对内功能的自然延伸。易言之,设立中公司的对外关系是基于内部关系的必要处理而具有的功能。当超出或出现不适应设立中的公司内部应有的关系时,其对外的功能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设立中的公司理论的外部功能是其内部功能自然附带而来的。

设立中的公司理论顺应了经济上的需求,使得尚未依法成为法人的公司可以从事一定的行为。但是,该理论试图通过类推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解释或解决设立中的公司内部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认为设立中的公司可以如成立后的公司那样处理内部问题,特别是以股东的差额责任来说明前期负担责任完全是一种法官造法行为,直接破坏了法人制度的基础,即法人必须是通过登记取得相应资格的,依法登记对于法人的产生有着规则性和确认性的作用。如果说设立中的公司本身已经是所谓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这就意味着设立人或发起人通过章程或合同及机关创设了其暂时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而这竟然与国家的登记无关。其次,资本确定的重要含义是指公司成立时经过登记公示的资本是确定的,即其初始资本在登记时就应当是完整无负担的。而按照设立中的公司理论,设立公司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及已经缴纳的出资的减损,都应当由成立后的公司承受,亦即,公司资本在成立时就可能承受着相应负担而遭受着减损。再次,设立人或管理人被认为是设立中的公司机构或代表,但其显然只能从事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行为,超出该目的的行为是不能得到认可的; 但设立中的公司理论将其当作公司,其实就意味着设立人或管理人能够从事一切有关行为,而不仅仅是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行为。最后,按照设立中的公司理论,其已经被视为公司,那么设立中的公司股东就应在公司内部关系中按照持股比例承担责任,显然在公司尚未成立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对于债权人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无论如何,作为个人或与他人共同从事经营活动的人,都应该按民商法的基本原则,对由此产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而仅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享有免责特权。而且,发起人或设立人仅仅对设立中的公司承担内部责任,显然是有问题的,其结果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所以,尽管德国理论界与法院努力使设立中的公司像公司一样,以公司关系处理尚未成立的公司内部关系,但这种做法与民商法基础理论与实践常常发生矛盾。

三、设立中的法人与成立后的法人的同一体说及其问题

日本学者认为,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实质上是同一个主体,并认为公司章程的制作、股份认购者的确认、董事、监事或执行官、会计参与等的选任都属于设立中的公司的法律关系,不需要特别移交行为,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我国台湾地区理论界也认为,设立中公司系即将成立公司的前身,犹如自然人的胎儿与婴儿,二者实际上为同一体。所以,设立中的公司的发起人或认股人,相当于成立后公司的股东,选任的董事等则相当于成立后的公司机关,将成立的组织、人及物的基础都有部分确定,因此应当承认设立中的公司的存在,且其所为设立公司的必要行为,其法律效力在公司成立的同时,当然归属于公司。

在德国,关于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之间的关系认识上也有同一说。不过,和德国不同,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设立中公司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之间的关系,而不在于如何以公司法的规定类推适用到设立中的公司之上。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认为,设立中的公司为无权利能力社团,以合伙关系处理其内部关系。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日本和我国台湾提出的设立中的公司理论,仅是以其与成立后的公司具有同一性试图解决二者之间因设立公司而产生的必要法律关系为什么能够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也就是说,设立中的公司以及实质上的权利义务归属的概念,都是为了便于解释的技术性概念,其本身并非独立的研究对象。

诚然,如果仅仅是为了解释设立中的公司的必要行为为什么能够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同一体说是有问题的。首先,同一说仅仅是个看似恰当的比喻,其实是缺乏法律基础的。同一说以胎儿与婴儿之间的关系来比喻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之间的关系并不恰当。因为胎儿的权利来源于法律的明确要求,而设立中的公司并无任何明确的法律规定。瑏瑠既然设立中的公司是无权利能力社团,而成立后的公司为权利能力社团,那么二者性质迥异,根本谈不上所谓的同一性。即使是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形成了某个社团,该社团也应当是以设立公司为目的,成立后的公司目的则是章程中所记载的具体的营利事业,二者虽同为社团但目的截然不同,又何谈所谓的同一性呢? 所以,权利义务实质上归属于设立中的公司的这种解释并非法律上的解释,仅仅是想当然而已。其次,同一体说将无权利能力的主体当作权利义务的归属主体是错误的。按照同一体说,形式上归属于发起人的权利义务在实质上归属于设立中的公司,因此公司成立后相应的权利义务自然也归属于公司。但是,按照民法理论,权利义务的归属只能是以权利能力即拥有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为前提,这是形式上的问题。所谓资格并不存在实质与形式之分,所涉及的只是是否在形式上具备了权利能力,即法律所定的资格问题。所以,将权利能力主体在实质上当成权利义务的归属是错误的。再次,法律行为理论足以解释设立公司的行为后果自然归属于成立的公司。事实上,设立公司的行为旨在产生公司成立的法律效果的法律要件。当事人希望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并表达这样的意愿,且如其所盼的法律效果得到承认时,该意愿的表达就是一种意思表示。换言之,公司成立是通过发起人经由章程,对其意愿的重要部分做出意思表示而达成的,公司设立也属于法律行为。既为法律行为,对其效果的解释就需要反映设立行为人的意思。可以说,设立过程中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的效果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正是设立行为人的意愿; 该意愿即为设立的意思表示的内容。瑏瑡所以,不需要通过创设所谓的设立中的公司理论来解决公司设立中必要行为以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的问题。公司章程的制作等属于设立中的公司的法律关系,之所以不需要特别移交行为而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其法源并非二者之间的同一体理论,而实为设立人的意思产物,故无须特别移交而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

也许正是意识到将二者当作同一体理论上的问题,德国主流学说并非同一体说,而是连续说。连续说认为,随着公司的成立,即在公司依法成立时,设立中的公司就过渡到了以其最终构建形式出现的作为法人的公司之上。也就是说,设立中的法人与成立后的法人二者法律性质是不同的,不能被视为同一体,但二者笼罩于同一目的之下,因而设立中的法人因设立而进行的必要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不需要专门的继受行为就当然转移至成立后的法人享有或负担。瑏瑢组织和成员的身份在公司中继续存在,因为它们是在公司设立阶段依法为公司创设的。为设立中的公司设定的权利和义务过渡到成立后的公司之上,这是自动发生的,无须专门的财产转移或者债务承接。瑏瑣所以,在德国,尽管设立中的法人理论将其组织构建为团体了,但是由于尚未成为财产主体的法人,根据主流观点,设立中的法人仅是共同共有体,并且以此身份作为财产主体。瑏瑤德国理论界多次正确指出,公司对设立中的公司的所有债务承担责任,但也仅仅对这些债务承担责任。相反,基于法律活动,只要设立中的公司不受约束,公司也不承担责任。而设立中的公司也仅受到以设立公司为必要目的行为的约束。

四、发起人的角色与职权

一般情况下,发起人是指为设立公司而签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并履行公司设立职责的人。按照公司法人制度的基本要求,公司自登记方能取得法人资格,而设立中的公司还不是法人,因此只能由发起人代表设立中的公司完成设立的有关事务,对外从事一定的法律行为。所以,如何看待公司发起人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公司发起人行为的法律依据、权限范围以及行为后果的法律归属等,都成为公司设立中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

由于德国将设立中的公司当作了公司,并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权利能力,因此设立人或股东一般通过选举业务执行人来代表设立中的公司。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设立人或发起股东都能够代表设立中的公司执行业务,只有那些被选举为业务执行人的设立人才可以这样做。尽管日本将设立过程中形成的实体称作设立中的公司,但一般认为设立中的公司是一种没有权利能力的社团,之所以将其称为设立中的公司主要是用来解决与成立后的公司之间的同一性问题,而不像德国那样按照公司关系来处理设立中的公司内部关系。所以,日本认为所有的发起人都是公司设立事务的执行者。瑏瑥不论是德国的业务执行人,还是日本的发起人,都是被作为设立中的公司机构存在的,可以在代表职权或发起人职权内从事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行为,相应后果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问题是代表人或发起人有什么样的职权。

根据德国的理论及判决,《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37 条第2 款关于业务执行人代表公司权限的限制对第三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是不能适用于设立中的公司的。如果是在现金出资的设立中,该代表权只限于为促成公司登记而进行的必要的法律行为; 对于实物出资的设立,代表权就包含着为维护已出资财产所为的必要法律行为。此外,只有得到全体股东的同意,公司才负有进行提前业务活动的义务。否则,设立人或代表人个人须承担个人责任。瑏瑦《德国股份公司法》第41 条规定,设立中的股份公司在登记之前并不拥有完全的法律人格,以其名义实施的行为者负有个人责任。只有登记才使得该公司取得法律上的人格,尽管它有可能承受在登记前商定的权利和义务。日本司法判决也认为,作为设立中公司的执行机关的发起人,其权限范围严格限制在为公司成立所必要的行为框架内,包括募集股东、缴纳股款等方面以及同其密不可分的相关事项。本案中的合同是为了设立中的公司进行宣传而签订的,即使发起人是以代表人资格签订的,但充其量也不过是属于设立中的开业准备行为,不能视为公司成立所必要的一个项目。因而,该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不能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瑏瑧日本理论界也大多强调应该对设立人的职权作严格的限制解释,应当将公司设立自身作为目的的行为,如公司章程的制定、股东的确认及机关的设置等,其他如事务所的租借甚至都不应该包括在内。瑏瑨所以,对于发起人的行为也仅限于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活动。易言之,发起人在设立公司过程中的行为后果并不必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即使该行为有利于设立中的公司。只有那些为设立公司而必要的行为后果才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

其实,对于前述的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之间的连续说和同一说,尽管有不同的看法设立中的公司是否与最终的公司之间存在同一性,或者是否公司作为新产生的法律主体通过概括继受途径接替了设立中的公司,这些争议更多的是学理性的,对由法院判决发展起来的法律后果安排不会带来什么改变。瑏瑩因为两种学说都强调设立中的公司必要行为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而为设立目的进行的必要行为的范围基本上限于章程的制作、股东的确认及公司机构等活动。这些行为,既是法律对于设立公司所必要的规定,也是发起人为设立公司而进行相应意思表示的必然后果。亦即,关于设立中的公司的发起人或管理人,只能在其应有的代表权限或设立权限内从事必要的活动。所谓的发起人为设立中的公司机关说,仅仅是为了发起人或管理人能够更好地从事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必要行为,而绝非说其所有行为都归属于设立中的公司,更非指这些行为后果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所以,对于设立中的公司能否从事必要的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活动之外的行为,法律是持保守态度的。正如《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11 条第2 款规定的那样,如果在登记前以公司名义行为的,行为人是要承担个人连带责任的。尽管德国法院后来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设立中的公司责任的内部化( 如股东按份额的无限的内部责任) 以减轻个人连带责任,但如果发起人或管理人超越其权限,责任就将继续存在,既不能由设立中的公司承担义务,也不能使成立后的公司承担责任。即使在全体发起人或设立人均同意管理人从事某种超出经营目的的行为,其结果也不能由成立后的公司自然承受,公司承受的前提是该行为不能因此增加成立后公司的负担。《日本公司法》第28 条则明确规定,股份公司成立后,约定受让财产及其价额和转让人的姓名或名称,须在章程中明确记载才生效。因为该财产受让并非经营行为,而属于开业准备行为。而且按照日本学者的看法,仅财产受让为日本公司法所承认的开业准备行为。瑐瑠易言之,在日本,所谓的其他以开业为目的的经营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法律之所以不支持或不承认必要的开业准备行为之外的其他行为,一是为了即将成立的公司,使其不会因为设立中的公司的不必要行为而在刚刚成立之初就背上不必要的负担,损害公司自身应有的财产完整与信用; 二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潜在的债权人,使其不会在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就面对一个财产和信用不完整的公司。这是由公司设立及成立的法理所决定的。

五、我国理论与司法实践对于设立中的法人的认识及误区

总体而言,我国理论界关于设立中的公司性质的认识与日本和台湾地区基本上是一致的。对于设立中的公司理论的功能也主要是从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之间的关系出发的。我国有理论认为,确认设立中的公司的意义在于,在公司的设立过程中,发起人以设立公司为目的而取得的权利义务就应归属于将来公司,而不是归属发起人。瑐瑡我国的学者也几乎都是从这一角度认识设立中的公司理论的功能的,强调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之间的同一性。瑐瑢本来,通过强调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公司之间的同一性,使得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行为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这是一个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自然衔接和连续的问题。不过设立中的公司毕竟尚未依法成立,其目的在于设立公司,而非经营和开业,所以,也仅是那些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必要行为才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非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行为是不能自然由成立后的公司承接的。瑐瑣

对于哪些行为属于以设立公司为目的,学界认为可以区分为设立中的公司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设立中的内部行为主要包括订立发起人协议、订立章程、选举管理机构、申请设立登记、募集股份、召开股东会、申请成立登记等。设立中的公司的外部行为是指与第三人之间因交易或侵权而发生的法律行为。对于设立中的公司的外部行为,理论界也认为其事实上已经超出了公司设立的直接目的,但是也坚持认为正如各国公司法公司设立中交易行为制度主要着眼于经济和社会效果而将法律因素放在次要位置那样,考虑到发起人与公司的特殊关系及公司成立前交易的必要性,不仅那些必要的交易行为,而且一些非必要的交易行为如果对于公司有利的话,也应当由成立后的公司承担。瑐瑤也就是说,相较于日本和台湾,我国对于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行为作了扩大解释,将其扩展至并非真正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营业行为之上了。

随着我国理论界关于设立中的公司理论的探讨,司法实践中也开始以此理论解决相关纠纷。在《福州商贸大厦筹备处与福建佳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借款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5]民二终字第147 号) 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银行与公司筹备处签订借款合同,该借款抵押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筹备处可以作为当事人参加因该借款合同产生的诉讼。瑐瑥在本案中,法院将筹备处视为一个事实上的法人,认定其为独立的民事主体。该判决其实是以设立中的公司为具有一定独立地位( 学说) 为基础的,认为设立中公司作为公司的雏形,在接受了股东出资之后已经有相应的财产承担责任,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之后已经具有了行为能力和意思能力,能够以团体的意思从事一定的行为,但从法律形式上看,由于其未履行登记,未获法律人格而已。瑐瑦有学者甚至据此提出,可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通过该判决的方式创设了我国公司法中所没有的一个法律规则,即在事实上已经具备公司的一切特征的设立中公司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股东应承担有限责任。瑐瑧应当说,该判决意义重大,正视到了设立中的公司的特殊性,可以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处理设立中的公司的有关法律关系。

鉴于公司设立的纠纷不断出现,2010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 》( 2014 年修正)( 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三》) 的前6 条都是关于公司设立问题的规定,其中第2 条和第3 条涉及到设立中的公司与发起人的法律问题。首先,如果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合同相对人只能请求该发起人承担合同责任。但公司成立后对该合同予以确认的,或者成立后的公司已经实际享有合同权利或者履行合同义务的,则可以请求公司承担合同责任。其次,如果发起人是以设立中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的,合同相对人可以请求成立后的公司承担合同责任。但公司成立后有证据证明发起人利用设立中公司的名义,为自己的利益与相对人签订合同的,除相对人为善意的外,公司可以不承担责任。在该解释中,尽管最高人民法院用了设立中的公司概念,但目的是为了处理那些以设立中的公司的名义或尽管没有用设立中的公司的名义但成立后公司认可的设立人在设立公司过程中对外签订的合同问题。易言之,该司法解释关心的是设立中的公司之名,而非其实,特别强调了是否以设立中的公司之名对外交易,或者成立后的公司是否实际享有了设立人在设立公司过程中签订合同的利益。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其实是认可了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的同一体说。因此,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名义签订的合同,一般可认为是为了设立公司,那么,按照合同的相对性和名义主义原则,权利义务就应当归属于设立中的公司,公司成立后当然也应当承继合同的权利义务。瑐瑨也就是说,《公司法解释( 三) 》简单地采纳了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公司的同一体说,并基于设立人为设立中公司的机关的认识,推理出设立人的行为后果应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至于设立人的行为,只要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或以设立中的公司之名就可。

可以看出,我国司法实践运用设立中的公司理论,解决的并非设立中的公司内部关系,而是其所谓的机关与成立后的公司关系。本来,处理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关系也是设立中公司理论的重要内容,但二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主要是强调因设立公司而进行的必要行为可以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而非认为作为设立中公司的机关的发起人或设立人的行为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

正如前述,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同一体说并不认为设立中的公司具有权利能力其同一体说特别坚持或者说强调公司章程的制订、股份的认购、管理层的选举等属于设立中的公司的法律关系,不需要特别移交行为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尽管日本也有试图扩大解释发起人的职权的学说,认为可以根据公司的经营目的如有的公司需要建设工厂等而认定,但其主流学说仍然强调,应对发起人的职权作狭义解释或严格的限制解释。瑐瑩这是因为,在设立中公司机构的发起人权限问题上,如果采同一性说,则发起人所进行的行为既属于设立中公司的行为,也属于成立后的公司的行为,将会对成立公司的资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成立后公司的资信及人格的完整。瑑瑠应当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尽管并不将设立中的公司当作具有一定权利能力的组织,但他们的做法与德国关于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符合设立中的公司的理论功能的认识,即设立中的公司必要行为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这是一个公司内部关系的衔接问题。

德国理论上也有设立中的公司与已登记的公司是同一权利主体之说,认为随着公司的登记,通过一个预设负担的禁止,设立中的公司的权利与义务就完整和不受限制地移转给了已登记的公司。瑑瑡预设负担禁止可以保证公司初始资本的真实性,但也使得设立中的公司无法从事有利于自己的交易。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在经济上有利的业务情况下,应当突破预设负担禁止,允许设立中的公司对外进行相应的交易。为此,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作了变通,认为对于设立中的公司债务,公司股东可以在公司内部关系中,对公司根据其持股比例承担无限的个人弥补责任。如果在公司登记之时已经资不抵债,则在登记之后该无限责任将转变成前期负担责任,瑑瑢即股东对公司成立之时就产生的债务按照持股比例予以补偿,从而保证公司成立时资本的完整性。尽管股东此时的责任为公司内部责任,不是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直接赔偿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前期负担责任只是股东对设立中公司亏损弥补责任的转化,并没有因此免除股东或发起人对设立中公司债务的承担。同时,公司对设立中的公司的所有债务承担责任,但也仅对这些债务承担责任。相反,基于法律活动,只要设立中的公司不受约束,公司也不承担责任。瑑瑣也就是说,德国尽管试图突破预设负担的禁止的规定,但相应责任的要求并没有因此放松,而是通过股东或发起人的个人无限责任公司内部化加以解决,并强调成立后的公司只对需要其承担的设立中的公司产生的债务承担责任,超过该范围,公司是没有义务承担责任的。

在美国,并不存在设立中的公司理论,但其普通法上有所谓的事实公司尚未成立但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组建工作,以至于除了州政府以外,其他人都不得对它的存在提出质疑。瑑瑤事实公司也被称为一个法律上的公司,该制度的功能是为了解决公司提前开业的问题,即不能将申请机构接受申请作为公司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否则会产生不公平。所以,事实公司的功能与大陆法系设立中的公司理论的功能是不同的,不能将其简单地与设立中的公司相比较。但尽管如此,对于事实公司的行为,根据美国《1991 年示范公司法》第2 条第4 项的规定,所有知道公司未依照本法规定成立而仍以所谓公司的名义或代表所谓公司实施交易之人,对该交易中发生的所有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事实公司也不轻易认可股东的行为必然由成立后的公司承受。至于发起人以公司名义签订的合同,公司并不自动对其成立之前的发起人所引起的债务承担责任,通常给出的理由是,发起人不能成为公司的代理人,因为公司这时还没有存在,从而保护公司应有的利益。公司发起人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的合同,更不会受到成立后公司的自然认可,即使发起人在签订合同时提及尚未成立事实的合同也是如此。

因此,无论是大陆法系的设立中公司理论,还是美国的事实公司及其对于发起人的认识来看,发起人在公司设立阶段的对外交易行为是不会轻易得到认可的。其主要原因不仅在于上述法理,也在于如果轻易认可,就会对公司及后来投资者产生不公平,并对后来的公司债权人产生不利影响。我国理论界一开始也是按照严格解释原则来看待设立中的公司及其设立人的行为的,但由于理论界更多关注的是设立中的公司理论的对外功能,而没有看到或有意无意忽略了设立中的公司理论的基本功能内部性问题,导致对其理论上的探讨主要在如何解决设立中的公司对外交易问题上。而如何看待设立中的公司的对外交易,尽管学界也看到了设立中的公司的外部行为事实上已经超出公司设立的直接目的,但认为应基于经济而非法律的角度,考虑到既然设立中的公司在设立过程中大量且不可避免地对外进行相应交易,就应在法律上尽量承认这些行为对于后来成立公司的有效性,以促进并保障交易安全。从经济上来说,确实应当解决因此产生的问题,但解决相应的问题不能以损害应有的公司法秩序为代价。对于成立后的公司而言,其应是一个注册资本完整的公司,不应当在刚刚成立而尚未营业时就背上了债务。这既是其对第三人的信用,也是对将来加入公司投资人的保证。那么,《公司法解释( 三) 》的规定尽管借鉴了同一体说,但因此将发起人的行为原则上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认识来看,同一体说并非因为设立中的公司具有权利能力而与成立后的公司实质上为同一主体,仅是因为设立公司进行的必要行为自然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而被视为一体。德国的同一体说试图通过设立中公司的股东或发起人个人责任的内部化的解释以说明设立中的公司可以对外进行对公司有利的交易,但并没有因此免除股东或发起人应当承担的个人无限责任。所以,只要设立中的公司业务执行人超越了他的代表权,或者一个没有代表权的人如同一个业务执行人那样行为,责任就将继续存在.《公司法解释( 三) 》不作区分地为保护交易相对人而进行的简单化的扩大解释,是一种典型的单调的合同法思维,忽略了设立中的公司主要为设立公司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前者主要注意交易相对方的名义,后者关注设立中的公司的团体性与团体秩序。尽管在某个具体的交易当中,只需注意相对方的名义就可以了,但在涉及公司特别是涉及设立中的公司的时候,发起人或者股东是不能随意以未来的公司或设立中的公司之名进行相应的交易的,否则将损害设立中的公司利益与成立后的公司利益。而且,从法理上看,设立中的公司目的在于设立公司,而非营业,而成立后的公司目的则在于营业,二者之间的权利能力范围是有质的区别的。如果简单地认可发起人的任何交易后果均归属于成立的公司,那也确实二者是同一体,但法律要求公司法人须依法登记方可成立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也正是如此,在日本,对作为设立中的公司机构的发起人的权限包括开业准备行为这一问题是有很大争议的。判例认为发起人仅享有为公司设立而进行必要行为的权限,开业准备行为应该属于其权限外的行为。即使对于受让财产,也必须按照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条件进行才可例外获得认可。

六、《民法总则》第75 条关于设立中的法人规定的评析

《民法总则》第75 条规定: 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在法人成立后由法人承受; 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设立人承受,设立人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第三人有权选择请求法人或者设立人承担。该条没有使用设立中的法人概念,是正确地看到了该概念的不确定性及其混淆性; 但仍然强调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在法人成立后由法人承受,其实质是《公司法解释( 三) 》关于设立中的公司的翻版,其目的并不在于处理设立中法人内部关系,而强调设立中的法人可以对外从事相应活动,且其后果由成立后的法人承受。

正如前述,所谓设立中的法人理论是不成熟的,其更多的是设立法人的过程或者说行为,而非设立中的法人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设立中的法人理论只是各国在司法实践中对有关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甚至可以说是权宜之计,是以设立中的法人之名,而非法人之实来处理有关问题的。任何法人的设立,不管是公司法人还是其他法人,都通过专门的法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显然也无须在作为私法一般法的民法总则中加以规定。如果规定的话,不仅以所谓设立中的法人来解释有关问题是多余的,而且将与我国理论与立法确定并一贯坚持的法人登记方能成立的基本要求相悖。《公司法解释三》关于设立中的公司规定,是一种为临时解决问题,而没有根本和全局眼光的救火式做法,其可能暂时解决了因设立公司而产生的债权债务纠纷,但破坏了公司基本秩序,因为公司因此刚刚成立就面临着各种负担; 其保护了因公司设立而产生的债权人利益,但同时却将公司成立后的未来的债权人和投资人置于不利益之中。对相互冲突之利益的权衡不应当按照感觉来进行,而应当从为了彼此的利益关系而产生的合乎法则性中推导出来。瑑瑧从逻辑上来讲,《民法总则》第75 条的规定不外乎试图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设立中的法人可以从事必要的民事活动来设立法人; 二是设立人须对设立法人中产生的债务承担责任; 三是在法人成立后,设立人为设立法人.. 而从事的民事行为后果归属于成立后的法人。

但仔细分析,这三个问题是不需要规定的: 首先,设立法人的过程中,可以从事必要的以设立法人为目的的民事活动是不言自明的,否则法人也不可能产生。至于设立中的法人是以设立中的法人名义还是其他名义,都不重要,不会因此影响法人如何产生。其次,如果因为法人尚未依法成立,故设立人自然须对因设立法人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再次,法人成立后,如果是因设立法人而进行的必要的民事活动,如章程的制订、管理层的选举等,也自然因法人的成立而延续到成立后的法人身上,这也是由法人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决定的。

特别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民法总则》第75条竟然规定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在法人成立后由法人承受,这几乎是一种毫无限制的规定,将严重破坏法人成立的基础,损坏成立后法人应有的品格与质地。当设立人所有的为设立法人而从事的民事活动后果均由成立后法人承担时,就意味着法人刚刚成立就要背负各种各样的债务与负担,那么,法人成立的确定性也就不复存在了。法人的设立是一个过程,其需要从事一定的为设立法人而必要的活动,但也仅限于为设立法人而必要的活动,如制订章程、收取股款、进行工商登记等,超出该范围的活动,即使其有利于成立后的法人,也不应该轻易得到认可的。

也就是说,所谓设立中的法人理论与制度是十分不够成熟的,那么,作为民商法基本准则的民法总则对此作出规定,就需要以后通过人大释法或司法解释严格限制设立人的行为范围,以保证成立后的法人不因此遭受较重的不必要负担,维系法人成立时的应有秩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关于民法总则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立法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22
关于民法总则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立法思考 关于民法总则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立法思考 关于民法总则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立法思考 在受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起草的民法典最初的草案中,民事主体部分(自然人、......
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3-07-25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概述 虽然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促进司法民主、加强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也必须承认该制度暴露的缺陷已十分明显。针对目前状况,笔者将从该制度的的缺陷以及未来的完善两方面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
我国民法典中债法总则的存废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1
【内容提要】在九编制的民法典草案里,没有作为编名的债权或债法总则。至此,债法总则的存废已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之争,而是上升到立法实践上了。就债法总则的历史起源、债法总则的内容及效用、合同总则与债法总则的关系而言,我国民法典不......
浅析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17-05-27
一、行为能力欠缺(一)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草案审议稿第145条与《民法通则》一致,完全否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没有将《民通意见》第6条考虑在内。而《合同法》没有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缔约能力问题。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第一,完全否定模式。我国《民法通则》采此模式。第二,例外有效模式。德国民法采此模式。学者王利明以及杨立新的建议稿也采此模式。德国民法对无民事行为.........
军婚特殊保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23-07-15
一、军婚的概念界定及其特殊保护 (一)军婚的概念界定 军婚是指夫妻双方或一方是现役军人的婚姻关系。而我们在婚姻法中所研究的是指夫妻一方是现役军人的婚姻关系。现役军人的婚姻受国家法律的特别保护,这体现在结婚与离婚的程序......
论我国价格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22-12-10
一、价格法律制度的基本概述 (一)价格法律制度的界定 价格法律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它并不仅仅是由一部法律构成的,而是由许多与价格制定、调整有关的法律法规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目前,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对价格法律制度进......
格式化免责条款的效力——兼评法释[2009]5号第9-10条
发布时间:2013-12-19
格式化免责条款的效力——兼评法释[2009]5号第9-10条 格式化免责条款的效力——兼评法释[2009]5号第9-10条 格式化免责条款的效力——兼评法释[2009]5号第9-10条 关键词: 格式化;免责条款;效力;社会公共利益;合同自由;合......
分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法律缺陷及完善
发布时间:2014-07-02
在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缴纳上,用人单位没有强制性义务。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法律缺陷.........
有限责任的缺陷及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之构想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6
关键词: 有限责任/法人人格独立/法人人格否认 内容提要: 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独立是法人制度的价值所在,然而有限责任在促进经济发展、吸收股东投资的同时也不可回避其致命的弱点。文中从有限责任固有的缺陷着手,结合我国公司人格......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建议(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完善建议 论文论文摘要: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在保证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缺陷。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简......
浅析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缺陷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3-03-30
一、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历史发展及特点 (一)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 历史发展法定代表人制度并不是我国公司法独有的制度,而是起源于20 世纪初的苏联。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时期,为了满足战争中强大的军工物资需求,中国......
浅析目前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研究成果及缺陷
发布时间:2022-09-01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制度性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围绕着法律规定本身的自相矛盾、无独三法律地位的不明确、利害关系人界定不明以及实体法上请求权和程序法上请求权混淆等方面展开。 ( 一) 法律规定自身的矛盾性研究 参考民事诉讼法......
兼论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意义及完善_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陪审制度是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主要介绍了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度和大陆法系各自不同的陪审制度,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制度,对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制度的存在意义及其改革进行了思考。 「关 键 词......
从信访制度的功能缺位谈信访法律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本文从我国目前信访制度的研究现状入手,分析了学界形成的三种学说,并对信访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信访功能的缺位以及信访制度的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访制度;功能缺位;权利救济 我国现代信访制度自建国初期建立......
建筑墙体保温节能工程存在的缺陷及治理措施探究
发布时间:2016-07-28
墙体是建筑保温施工的主要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彰显建筑工程的节能功效,本文主要就建筑墙体保温节能工程中的缺陷和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与同行强化业务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促进建筑墙体保温节能功效。 【关键词】建筑墙体;保......
民法的第三条道路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法的第三条道路 民法的第三条道路 民法的第三条道路 [摘要]民法典编纂始终是大陆法系民法学者和立法者挥之不去的光荣梦想,但是,民法典并不是大陆法系民法的唯一选择,没有也不应终结民法形式......
浅探新《公司法》中出资制度的缺陷及其重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9
论文摘要: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中对出资制度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诸如公司注册资本过高、出资形式单一,对出资资产 缺乏应用的监控等。因此,本文拟从出资制度和公司资本形成制度两方面论述资本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资产信用 ......
论民法的第三条道路
发布时间:2022-12-15
论民法的第三条道路 论民法的第三条道路 论民法的第三条道路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摘要]民法典编纂始终是大陆法系民法学者和立法者挥之不去的光荣梦想,但是,民法典并不是大陆法系民法的唯一选择,没有也不应终结民法形......
法国民事保全立法的制度功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法国民事保全立法较传统德、日等典型大陆法系国家而言,规定了不同的类型划分方式,也因此具备了独特的制度功能。文章从法国民事保全特殊分类规定出发,探究其特有程序制度和多元化价值功能,并结合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提出了......
关于人民法院调解原则存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一、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合法原则。人民法院调解协议其内容必须遵循法律的相关规定,从性质上来看,人民法院属于国家审判机关,不管是从事的任何一种活动都必须遵循法律要求,调解作为法院的一种审判活动,必须满足其合法性;......
民法总则中意思自治的限制
发布时间:2023-07-11
民法总则中意思自治的限制 民法总则中意思自治的限制 民法总则中意思自治的限制 [摘 要]意思自治原则走过了绝对自由到相对限制的履径,这一过程的变化实际是自由与正义较量的结果,本文试着以历......
代位权制度功能演变及对制度之影响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债权人代位权制度自从产生以来,在不同国家间的移植继承过程中便不断的发展演变,我们不得不对其重新探索,本文以此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为线索,对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变化的合理性进行检讨分析,并基于这样的变化重新分析代位权的构......
现行法中抵押权实现制度的一些缺陷及完善
发布时间:2013-12-19
现行法中抵押权实现制度的一些缺陷及完善 现行法中抵押权实现制度的一些缺陷及完善 现行法中抵押权实现制度的一些缺陷及完善 内容提要:现行法上抵押权的实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少有人关注。本文就......
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26条
发布时间:2023-04-05
一、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26条的内容 将第26条拆开来看,有两款共三句,第一款首先确定了任意监护制度,其次规定了监护人开始监护责任的起点;第二款则确定了不存在任意监护的情况下,适用法定监护制度。该条的内容可概括为:......
新《公司法》中出资制度的缺陷及其重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中对出资制度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诸如公司注册资本过高、出资形式单一,对出资资产 缺乏应用的监控等。因此,本文拟从出资制度和公司资本形成制度两方面论述资本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资产信用 制度......
现行审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31
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破产案揭开了美国审计业的巨大“黑洞”。为安然公司进行审计的安达信公司,多年来一直为安然虚报收入和利润、隐瞒巨额债务和亏损、出具虚假财务报告,使安然的投资者和债权人遭受了巨大损失。 长期以来,以安达......
中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法律缺陷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 目前 , 中国 农村 土地流转取得一些成绩,在繁荣农村 经济 ,促进农村 社会 事业 发展 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存在种种局限与不足。造成 问题 的原因是多层面、多维度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
现行继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发布时间:2013-12-19
现行继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现行继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现行继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继承是一个古老的而常新的话题,自人类社会有了剩余财产以后,继承作为一种制度就与人们的社会、经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继承作为......
论现行私营企业法律制度的立法缺陷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私营企业的政策导向从“引导、监督、管理”发展为“鼓励、引导、支持”。因此在80年代到21世纪初先后制定了调整私营企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但是,长久以来以所有制......
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现状、缺陷和完善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现状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就已经有关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方面的探索, 1984 年我国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了第一个少年法庭。第一个少年法庭的建立不但意味着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诞生,......
论《著作权法》第16条的存废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 要 《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了我国的职务作品制度,但是该条是特殊的经济背景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该条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本文认为该条规定违背我国著作权法保护作者权益的基本原则和民法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精神,没有......
典权制度的功能分析及立法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9
典权制度的功能分析及立法选择 典权制度的功能分析及立法选择 典权制度的功能分析及立法选择 [摘 要]典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古老制度。与其它类似制度相比,典权制度的融资安全性更高,能够对......
现行审计制度里缺陷及其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8
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破产案揭开了美国审计业的巨大“黑洞”。为安然公司进行审计的安达信公司,多年来一直为安然虚报收入和利润、隐瞒巨额债务和亏损、出具虚假财务报告,使安然的投资者和债权人遭受了巨大损失。 长期以来,以安达......
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3-12-19
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我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设施以及建筑物上......
中职院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本文首先认真分析了中职院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缺陷,基于这些缺陷问题,着重针对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中职院校内部控制的对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分析,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内部控制;缺陷与对策;......
浅析硬软法兼治的村民自治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14
一、软法和硬法的界定 ( 一) 软法和硬法的概念解析 1. 国内外学者对软法的定义 国外学者Francis Snyder 认为,软法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能产生社会实效的规范。罗豪才教授认为,软法是那些效力结构未必完整、无需依靠国家强制保障......
探究经济法功能
发布时间:2023-02-22
探究经济法功能 民商法在一定程度上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对市场经济自身缺陷的克服却存在与生俱来的局限,这为经济法的功 能实现奠定了基础;经济法的功能实现是建立在以民商法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它表现为对民商法张扬的权 ......
论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6-03-23
摘 要:民事调制度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现在,仍为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之中,作用和缺陷都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民商事案件逐渐增加。在实......
探究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缺陷及完善
发布时间:2023-02-22
纵观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行政问责都是国家法律制度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博瑞斯马尼科夫指出:如果人民没有问责政府官员的机制,他们就等于开了一张空白支票。在我国,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行政问责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当中,对于规范行政权力行使,促使政府依法履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行政问责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完善现行的行政问责制度,推进行政.........
浅析中国刑罚制度缺陷及改善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一国现行刑法中关于对刑罚的相关合理规定,是准确在司法实践中应用刑罚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因此,刑罚是否需要改革,是要看刑法中对于刑罚的规定是否科学。如今刑罚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研......
现有“法律思维”的缺陷及矫正
发布时间:2022-08-18
摘要:“法律思维”的基本含义是“根据法律的思考”。很多人把其中的“法律”仅仅界定为法律规定,这样,简单的“依法办事”就成为法律思维的主流思维。这种简单的基于文义解释方法而衍生的思维方式只能解决行为判断的合法性,而难以解决法律解释和运用的恰当性问题。法律运用是法律方法的综合使用,不仅包括文义解释,还包括体系解释等其他方法。中国人的思维属于整体性思维。整体与体系思维关系密切,本应容易接受体系解释方法。.........
我国民法典总则编应当规定法例规则
发布时间:2023-04-07
关键词:民法总则;法例;法源;不得拒绝裁判;法律适用方法 作者简介:杨立新,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民商法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
我国现行刑法治理言论不当存在的缺陷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2
在我国的刑法中,对于言论不规范的刑罚是有明文规定的,针对国家发表不当言论:会是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等罪名的规制。针对社会发表不当言论,公民可能因为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触犯编造和故意传播虚......
四级人民法院的角色定位及功能配置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与金字塔式的法院体系架构相比,四级法院的角色定位在相当程度上呈现出同质化的圆柱体式结构,由此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法院的专业化角色遭遇冲击,法律适用的统一性缺乏保障,立体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难以形成。综合考量我国司法改......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2-21
随着新时期综合条件改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要不断提升和创新,逐渐改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建立正确的财务观,推动财务工作水平的有序提升,保证高校资金使用效率。1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分析1.1责任、权力、......
中国物权法总则编之评析
发布时间:2022-10-27
中国物权法总则编之评析 中国物权法总则编之评析 中国物权法总则编之评析 [摘 要]今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本文以二审审议稿为蓝本,针对其总则编进行......
拾得遗失物制度的缺陷
发布时间:2023-06-10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通过对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探索,以期为确定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和相......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十六条的思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9
2000 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以下简称《立法法》) ,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一部重要法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在立法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2015......
浅议《立法法》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3-07-26
素有我国小宪法之称的《立法法》于2000 年颁布实施,它是我国重要的宪法性法律。该法对规范我国立法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进步,它也慢慢暴露出了一些缺陷。2015 年《立法法》修正案对该法进行了一些修改,弥补了一些缺陷,但......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3-04-24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法律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应当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随着经济基础发......
民法总则如何反映民事权利?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民法总则虽然不宜再沿用民法通则一字排开地规定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类型,但并不可将民事权利的规范完全交给民法典的各分则编,而是应当设置民事权利的一般规则,其规范范围受制于......
民主制度的公民教育功能
发布时间:2022-08-15
" 摘要:公民文化与民主制度是互为因果,相互推动的关系。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包括有限的民主、非国家形态的民主和非政治形态的民主——是培育公民文化的摇篮。公民在民主制度下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学得民主的规范,接受民主价值,养......
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及人性化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6
护理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的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及人性化护理论文,欢迎阅读。摘要:作者在研究外科护理工作对整个社会服务行业和人民居家乐业的重要作用基础上,对我国外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缺陷进行了列举和分析,最终提出了有关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关键字:外科护理;工作缺陷;人性化护理1前言外科护理工作是一.........
论我国经济法的缺位及缺陷弥补方法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6
正如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一样,经济法不是自古就有的“神话”,而是法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注1)作为法律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经济法诞生于现代社会,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发展......
由“执行难”论我国现阶段的法律缺陷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9
论文摘要:“执行难”问题是近年来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认为,“执行难”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法律缺陷造成的。这些法律正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是国家应当对包括自然人在内的所有民......
日本民法典总则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 罗马法作为民法的源流,法国作为制定民法典的先驱,德国作为民法典的集大成者,均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但日本民法典先后向法国、英国和德国进行法律方面的学习,其法典在各国法相互博弈、相互借鉴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特色,因......
简析专利法第5 条、第33 条在审查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7-30
一、引言 专利法第5 条和专利法第33 条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利法第5 条规定了对违法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目的在于防止对可能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导致犯罪或者造成其他不安定因素......
国家审计监督存在的缺陷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文章系统地 分析 了国家审计监督存在的缺陷。首先,指出在立法上国家审计权力和 法律 责任上不对称、审计处理缺乏明确的依据、审计报告的质量容易受到 影响 、国家审计的范围过窄、实施 经济 责任的法律依据不够充分以及经济......
法律原则的结构与功能
发布时间:2023-05-26
一、窗户隐喻:法律原则的图像 一般地,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 近些年来,法学家们分别从哲理的、规范的或裁判的角度,对法律原则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但是......
论我国经济法的缺位及缺陷弥补方法(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当然,此种理论分析框架本身并无大错,它是经由总结西方各国经济学和经济法发展历史得来的经验产物,(注24)有其特殊的存在合理性(尤其是方便于对历史上和当代的西方经济法作定性定量分析)甚至具有局部真理性。但要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项目投入建设,而且在电力工程项目投资额度越来越高,工程难度越来越大,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成为电力工程项目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关于电......
现行绿色贸易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
发布时间:2023-01-27
【提要】绿色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重大的制度安排及其创新,还处在国际化、规范化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中,而且由于环境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外部性及其“搭便车”行为构成了制度变迁的内在障碍,本文注重使用学的和,揭示了国际绿色贸易制......
论房地产指数编制方法的缺陷
发布时间:2022-11-24
内容 摘要:在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指数对于投资者,消费者和政府来说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市场信息。文章以“中房指数”“国房指数”为例,对其编制 方法 进行评述, 分析 了我国现有房地产指数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完善的若干建议。 关键......
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07
论文摘要: 民法典首编的立法例分序编、总则模式。序编模式源于法学阶梯式对逻辑工具在具体规范和制度上的不彻底运用,有松散混杂之弊。序编又可分为形式序编和实质序编。总则模式则是概念法学将概念抽象和逻辑演绎发挥到极致的产物。但二......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朕”的句法功能
发布时间:2023-06-30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见诸文献的有我吾余予朕卬台等多种说法,其中余予我朕出现最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即已出现。秦始皇二十六年,钦定其中的朕为天子自称,自此朕成为皇帝的专称。 在上古汉语中,朕的句法功能究竟如何?朕的句法......
论我国经济法的缺位及缺陷弥补方法(17)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注23:这一点不但可以经由大量的西方经济学和法学资料证实,仅以贯穿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主线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与干预主义经济学流派关于“市场配置资源更好”还是“政府配置资源更好”无休无止的争论,便可以加以佐证。由于这些经济......
论我国民事抗诉权的立法缺陷与对策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论文摘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民事抗诉权的规定过于原则,也缺乏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存在着许多重大缺陷。笔者在对立法缺陷一一进行剖析后,提出了自己关于完善我国民事抗诉权的思考与对策,希望对我国的现代化法治建设能有所裨益。......
探究普通逻辑学的功能、方法及法律应用
发布时间:2023-04-01
一、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功能定位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思维也是这样,有内容,也有形式。思维内容就是指思维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即存在于思维中的客观现实;思维形式就是指思维对特定对象及其属性的反映方式,如概念、判断、推理等。具有不同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一般形式结构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普通逻辑学所着重研究的就是思维形式,暂时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其逻辑形式。思维形式一经抽象.........
由“执行难”论我国现阶段的法律缺陷(3)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9
其次,因为国家对自然人资产及负债状况的不明,为各种各样涉及财产的犯罪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贪污、受贿、挪用、侵占、诈骗、洗钱、抢劫以及盗窃等通过非法途径取得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可谓得手容易发现难! 即使发现了也很难将损......
论我国经济法的缺位及缺陷弥补方法(1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另外,有学者认为经济法理论的产生可追溯至十八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等人处,笔者以为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还缺乏现实的经济基础,只能称得上是一种空洞的理想化构思,并不具备法律制度意义上的经济法要素。其实他们描述的主要还是......
西部投资法律制度之缺陷与完善略论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苏格拉底被控和定罪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苏格拉底的反民主政治观点及其对青年人的政治影响是导致其被控和定罪的最重要的原因。宗教方面的“不信城邦神另树新神”是苏格拉底被控和定罪的次重要原因。此外,雅典民众对......
浅谈现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缺陷及制度完善
发布时间:2023-03-04
目的:探讨现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完善对策。方法:了解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构的构成和职责,总结现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根据存在的缺陷制定完善制度的对策。结果: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以政府为主导,......
探讨以专利财产价值减损作为侵权赔偿额计算依据———兼评《专利法》第65 条
发布时间:2022-11-21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相同,侵权行为给专利权人造成的实际损失是专利权这种财产的价值减损。不同的是,专利财产不是类型物,流通性小,无市场价格可供参考,决定了该无形财产的实际损失计算比较困难,因此,我国《专利法》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以专利财产价值减损为基础计算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现行《专利法》第65条规定了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包括实际损失、侵权获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倍数.........
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
发布时间:2013-12-19
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 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 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 摘要: 民法典首编的立法例分序编、总则模式。序编模式源于法学阶梯式对逻辑工具在具体规范和制度上的不彻底运用,有......
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27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自我国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 经过多年的运行实践, 已初步形成住......
急诊注射室护理细节存在的缺陷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28
急诊注射室;护理细节;缺陷;对策;护理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mergency injection room care details of the defect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reduce care complaints and disputes. Methods......
谈定期金在实践中的应用及立法缺陷_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2009年5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首次规定人民法院可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在实践操作中,却少有运用。很多当事......
配网运行的缺陷及处理办法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 要】用户是电力系统的最终服务的对象,而配网运行管理又是用户的第一服务系统。因此,优化配网运行管理已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配网供电的全过程,应该通过实际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配网运行的安全性,缩短停电时......
论中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制造商适用的归责原则
发布时间:2014-01-14
论文关键词:中国 缺陷产品 召回 制造商 归责原则 论文摘要: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在我国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其作为一种防护手段,目的是将缺陷产品带来的不安全危害扼杀在萌芽期,不仅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也可以避免企业因产品缺陷问题而......
略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缺陷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近几年来,医疗事故作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层出不穷的医疗事故呼唤新的法律出台。2009年4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定于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而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
私有财产权行政法保护的执法缺陷及完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是指作为部门法的行政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所进行的法律保护。完善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 社会的构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以及完备的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形成。当前我......
论电网物流现存缺陷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电网物流现存缺陷及对策 论电网物流现存缺陷及对策 论电网物流现存缺陷及对策 物流的概念最早始于美国。20 世纪 20 年代初,美国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翻译为实物配送。物流是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中应......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制度缺陷
发布时间:2022-11-27
当前企业基本上都是将绩效管理作为其战略发展的导向和基础,利用分解目标的形式让企业的员工与工作人员都能够保持在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努力方面的一致,然后再使用相关方法和评估标准来对其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让员工的绩效得到进一......
我国技术侦查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发布时间:2023-07-13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技术侦查凭借其高科技性、隐蔽性、客观性等优势,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被广泛运用于犯罪侦查。新刑诉法的实施,为技术侦查的适用提供了刑事诉讼法上的法律依据,解除了侦查机关适用技术侦查措施于法......
浅谈我国金融行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相关建议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 要:当前很多的企业均能够对市场上众多的经济危机提前预防,体现了金融行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内部完善的体系不仅给经济企业自我的经济利益带来有效的的监护,还成功的避免了经济危机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害。文章论述了金融领域内......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立法缺陷和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5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又可称为刑事诉讼专家技术顾问,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受被告人、自诉人( 被害人) 和司法机关委托就鉴定结论涉及到的专门知识提出意见的掌握特定科学理论和专门技术知识的人。2012 年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
论法律的缺陷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07
一.法律自身价值的缺陷 塞尔苏斯曾言“法律乃善良与公平的艺术”。法律一项被哲学授予皇冠,集人类所追极的终极良性价值于一身。在自然法学派那里,法律体现了自然、人生、宇宙乃至上帝的特征与规律在经院法学派那里,法律的旨意与上帝......
法国民事原告人制度评价与借鉴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09
民事原告人制度是法国刑事诉讼中较具特色的制度之一。该制度是指在检察官提起公诉或未提起公诉的情况下,因犯罪受到损害之人参加诉讼或向刑事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由此发动公诉的制度。在“法国没有自诉案件,凡是刑事案件都是公诉案件”的......
简述民初“兼理司法”制度的社会背景(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兼理 司法制度 司法权 论文摘要:自清末修律始到4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撤离大陆止,司法独立一直是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众多法律纷纷出台,实际却并未贯彻下去。理论上好的制度难以彻底实施,人们不得不对这些制度做修正变......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概念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应当从劳动争议和仲裁两个环节去分析和概括,其指的是对劳动争议或纠纷由第三人居中所作的裁断,是劳动争议和纠纷解决的程序制度。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机制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