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劳动者双重权利的残缺与互动(1)论文

劳动者双重权利的残缺与互动(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1:16:29
劳动者双重权利的残缺与互动(1)论文
时间:2013-12-18 11:16:29     小编:

「内容提要」劳动者在企业中享有财产和人身双重权利,即人力资源产权和组织成员权。在我国国企改革中,劳动者的这两种权利残缺不全、搭配不当。

改革的方向应是明确肯定劳动者的人力资源产权,充分重视劳动者的组织成员权,双重权利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国企改革历史使命的完成。 「关键词」劳动者,企业,人力资源产权,组织成员权

一、肇始小引:企业与劳动者权利之二重性 权利是人类文明社会所具有的一种实质性要素,它既是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社会文明演进不可缺少的力量。“作为一个共同体成员的特别之处便是享有权利,没有权利就没有共同体。

”(注:[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页,第149页。)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其在企业中也享有广泛的权利。

劳动是实现生存权的基本手段,劳动者权利应成为企业权利体系的中心与基石。

(一)劳动者在企业中的财产权利-人力资源产权 纵观从新古典经济学企业观到科斯企业定理,从阿尔钦和登姆塞茨的“团队生产”企业模型到詹森和梅克林的企业委托代理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是指各种要素的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契约方式所组成的经济组织。换句话说,“企业是一种增进投资的装置,同时又是一种更能有效地向投入支付报酬的装置。

”(注:[美]A.A.阿尔饮、H.登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和经济组织》,载[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87页。)这其中所指的投入资源包括:

(1)人力资源,即凝结在人体中的能够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体力和价值的总和,包括自然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资源;非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源以外的一切财产,包括机器、存货、建筑物等有形资产和专利、客户名单、企业声誉等无形资产。 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拥有者之间达成的特殊契约。

劳动者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源,不仅是一种劳务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投资行为。首先,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不应仅限于工资,工资只是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反映,只是财产权收益的一部分,劳动者还应享有工资收入以外的剩余收益权。

其次,从剩余收益产生的源头看,只有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者在使用劳动力生产出产品的同时也天然地对产品拥有所有权。

那种将土地、资本、工人劳动三种生产要素“简单结合”便可生产出产品的充满诗意的观点以及把生产形容为自发的技术过程而忽略人的主观动因的“被动机械论”,其实质都是将劳动简单地等同于劳务,抹杀了劳动者与生俱来的、不可让渡的获取自己劳动果实的权利。由此可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财产权利便是指人力资源产权,即劳动者作为人力要素投入者凭借其人力资源而享用的企业财产权。

产权一词来自20世纪30年代罗纳德。科斯所提出的西方产权经济学理论,就其英文词汇(property right)来说,产权亦即财产权利,指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运动的财产关系中与赋予或将来可赋予财产享有者或提出某些请求权或行使某些权力的资格的财产相联系的权利。

(注:在西方经济学界,虽然产权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对它的争议也同样激烈。参见[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97页、第166页、第204页。

)从最直观的层面来说,产权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即特定主体对客体-财产的关系。由于产权的“客体”即“财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变化,产权主体关注的不一定是财产的具体形态,而是其所代表或能带来的价值。

所以,产权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发展的范畴,许多突破传统范围的产权(如广播频率)是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才出现的。国内有学者认为,人权中的财产权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劳动力产权;二是指除劳动力以外的其他财产权利。

在这里,劳动力产权含义等同于本文中的人力资源产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投入,其实质也是一种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了的“财产”的投入。

因而,劳动者的人力资源产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

(二)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人身权利-组织成员权 人身权利分为人格权和身分权。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人格平等、人格独立构成人权的最基本涵义,劳动者的人格权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在此不再赘述。

身分权是基于特定身分而享有的权利,企业劳动者身分权的获取与他(她)的企业成员资格(或身分)须臾不分。笔者认为,劳动者在企业中的身分权,其实质是一种组织成员权,即是指劳动者依法取得企业组织的成员资格(或身分)后,在企业中享有或者应当享有的与劳动者人身不可分离且不具有财产内容的权利。

劳动者的组织成员权在法律上不允许转让、买卖,它因劳动者在企业工作而享有,因离开企业而放弃。具体地说,组织成员权的确立依据如下: 1.在现代企业中,雇主与企业成员之间的雇佣关系已被新型的成员关系所取代。

鉴于后工业化对生产结构的特殊要求,传统意义上带有“拜物教主义”烙印的“以物为中心”的生产,正在被符合现代市场特征的“以人为中心”的生产组织形式所取代。西班牙蒙德拉贡式职工合作社的成功典范、美国职工持股计划(ESOP)的迅猛发展、德国经济中“一种哲学、两个机构”理念的神奇演绎以及日本职工主权模式中“人文主义”、“劳动第一主义”原则的确立等均雄辩地表明:在个人权利日益受到社会尊重的当代,企业不再是漠视个体尊严、价值、利益、权利的“虚幻集体”。

传统企业中僵化的雇佣关系已遭到批判,一种新型的所有在企业工作的人都是合伙人的成员关系理念正逐步树立。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2页。)或许,“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及企业成员关系的建立将以另一种方式去应验马克思的这一论断。

2.劳动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事实承担者,劳动者享有组织成员权是劳动者承担责任所隐含的前提。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营利目的的同时,还负有最大限度地尊重、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不是土地、资本,而只能是劳动者。“任何事情的责任不能转嫁给非人的物质或物品或使它们受到任何指控,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只能被看成是责任的传导者,但绝不是根源。

”(注:[美]大卫。P.艾勒曼:《民主的公司制》,李大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当劳动者签署了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并不会突然变成不承担任何责任的生产工具或原料。因为人为活动的事实责任在事实上是不可转移的,法律责任应由有意识的行为人或事实责任方承担。

“法律机构不允许雇员利用雇佣关系契约逃避雇员对事实责任活动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注:[美]大卫。

P.艾勒曼:《民主的公司制》,李大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从这一意义上说,既然企业活动的正负后果的事实责任承担者是劳动者,那么其隐含的前提必然是:企业应当是以劳动为基础的民主企业, 是由所有在企业内工作的人所拥有和控制的企业。劳动者组织成员权的确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操作有着重大意义。“如果设立新权利对于消除社会成员实际享有的法定权利之间的差距来说是必需的,那么它们就是正当的。

后者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能更好地服务于实在法目的,即安全和社会合作。”(注:[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页,第149页。

)组织成员权作为一项富有建设性的劳动者人身权利,已引起了许多法律领域(如劳动法、社会法、人权法、企业法、公司法)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二、现实反观:国企改革与劳动者双重权利残缺 国企改革(注:为论述方便,本文中的国有企业是指企业资本全部或部分属于国家所有并为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包括传统国有企业和国有公司制企业。国有企业劳动者包括企业经营者和普通职工。

)经历了行政性分权、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公司股份制等阶段后,劳动者在企业中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仍残缺不全或搭配不当,这已成为国企低效率的基础性原因。

(一)劳动者人力资源产权残缺 人力资源产权是劳动者基于人力资源所有权而派生的一系列企业财产权的总称。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健全的产权应是收益权与控制权相统

一、相匹配的产权,(注:参见肖耿:《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否则就是产权残缺。

1.在传统国有企业中,劳动者完全丧失其人力资源的收益权。企业利润全部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只领取统一规定、相对固定的等级工资,劳动者的一些福利待遇(如住房、医疗、退休金及其他附加福利)充其量只是人力资源收益权的异化形式,因为劳动者不能直接影响自己的这些福利,例如无权交换售卖自己的住房,无权选择医疗内容,无权制定退休计划。

2.在承包制国企中,劳动者只拥有模糊的企业收益权和不完全的控制权。首先,承包制赋予国企强大的利润刺激,并让经营者控制国有企业资产,允许经营者、工人获得奖金和额外收益等资产收入。

由于国有资产产权本身界限模糊,承包制实质上给“有秩序的”寻租活动提供了一个天地,国企职工不仅从他们的人力资源中而且从企业的非工业资本中获取模糊的资产收入。其次,承包制未明确确认劳动者的人力资源产权,劳动收益与国有资产收益因产权界定不明而不断发生矛盾。

劳动者不断要求增大利润分享份额,但又不必承担资产责任,于是出现劳动与资产收益相互混淆、侵扰的局面。劳动者不完全的权利与不完全的责任相对称,构成了承包制国企的显著特征。

3.国企公司化改制过程中,改革思路仍侧重于调整政企关系,未跳出企业本位的窠臼。只在于用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新两权分离”代替承包制中所有权、经营权的“旧两权分离”。

其实质是绕开所有权本身的界定而空谈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创设,并未充分注意到职工个人作为劳动者与所有者双重身分的界定问题。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划股、募股和炒股上面,并未对国企改制和规范公司制度的建设方面投入多少关注。

在实践中,企业领导行政任命制依然存在。大多数改制后的企业要么由上级指定厂长、经理作为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要么由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以国有股东代表身分直接入主企业内部决策机关,董事会、监事会事实上听命于“一股独大”的国有股权代表。

此外,就连惟一作为员工享有企业产权标志的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职工股和公司职工股,也由于一些“因素”而分别被国务院(1993年)、中国证监会(1998)正式发文明确规定停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改革以来,几乎每一种改革手段都在事实上降低了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剥夺了劳动者昔日享有的种种异化的人力资源产权。

例如,住房、医疗、退休待遇等制度的改革,意味着过去那些变相享用企业剩余的特权、利益不复存在;劳动者基于其“主人翁”、“领导阶级”地位而拥有的“温情脉脉”的恩惠性给予(如子女就读、顶职就业)也已成为历史;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经营者通过正式授权获得大量的企业控制权,同时又通过种种途径侵蚀企业剩余,普通职工的合法财产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劳动者的组织成员权残缺 组织成员权是劳动者基于企业成员身分而享有的一切参与企业决策、管理活动的权利,主要包括参加集体谈判的权利,参与企业决策的权利,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罢工的权利,参与企业治理结构(即民主管理)的权利,等等。以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主体公有制为前提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应重视劳动者的这种人身权利。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获得当家作主的自主劳动权,自主劳动的劳动形式成为社会主义总生产运动据以旋转的轴心。因此,国企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始终都应以劳动作为社会的最高价值、最高道德和最高理想,应建立能最大限度发挥劳动者才智的动力机制和追求劳动者联合体利益的效率、公平机制。

但反观我国国企改革现状,我们发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劳动者的组织成员权在企业中被不断地削弱。具体表现为:职工代表大会流于形式,工会委员会人员编制急剧萎缩,工会职权范围不断缩小且福利化倾向明显,企业管理者的等级特权和在职消费不断攀升,广大职工劳动者处于企业中弱势地位等。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 1.“无救济,则无权利”。即如果存在一种权利,那么法律就要为这种权利的被侵犯而找到一种救济方法。

反之,如果无救济方法,则权利无所依存。我国《宪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均对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劳动者参加企业管理等做出了规定,但都没有规定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对这些权利予以保障。

如《公司法》第52条也未规定公司在违反《公司法》第16条、第55条、第56条、第121条、第122条规定之义务时应负何种责任。 2.权利内容规定不明确、不完备。

《公司法》第45条、第68条规定在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实行职工董事制度,而《公司法》第52条、第124条却对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末规定应当设立职工董事,只要求实行职工监事制度,并且职工监事的具体比例授权由公司章程规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既反映了对传统的以所有制分门别类立法观念的因袭,又反映出对劳动者组织成员权的敷衍。

3.立法的价值倾向未能体现劳动者组织成员权的重要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厂长(经理)关于企业经营方针、基本建设方案、重要技术改造方案、留用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等有关企业重大决策事项的报告,职工代表大会只能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职工代表大会也仅限于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即便对因工作极不负责任或以权谋私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管理人员,也只能建议给予处分。

另外,职工代表大会法定的选举厂长、经理权还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限制。

三、理论前瞻:国企改革与劳动者双重权利互动 认真对待权利,就是关心以“正当性”为特征的应有权利,注重以“合法性”为特征的法定权利,着眼于以“现实性”为特征的现实权利,使权利内化为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普遍性力量。在我国历史的古老 “盐碱地”里,没有“个人权利”的播种。

“家本位”、“国本位”、“国一家本位”、“国-社本位”的共同精神均是轻视个人、否定个人、压抑个人。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在“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有企业中,劳动者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却严重残缺,仍未摆脱历史传统积弊的阴影;而在劳资对立、劳资关系紧张的西方企业,传统的物资资料所有者享有企业剩余的“基本神话”已遭抛弃,新型的“劳动、资本共享制”正在形成,劳动者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成为社会(包括企业)所关注的焦点。

因此,完善、发展劳动者的双重权利,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国企改革与劳动者权利的双重互动 互动论是当代社会学的一种理论,有其漫长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生命力。一般来说,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活动,又称社会相互作用。

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由人们之间的互动构成的,人们正是在“互为主体”的互动过程中建造一个共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因此,在以双向性为基础特性的互动关系中,相互作用是互动关系的本质规定,也是互动机制的动力构成。

人们正是通过互动关系中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而不断扩展着自身的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着自身的本质内涵,不断生成着自身的人格主体。互动论学者认为,人并不是社会关系中的“笼中之鸟”,人的本质就存在于人在互动中构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之中。

因而孤立、抽象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人只有在互动中才能与其他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规定。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社会性也是生成于这种普遍化的社会互动之中,因此,互动是人取得社会性的前提基础。

而人的社会性,归根结底便是表明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某种权利体系的网络之中,处于该权利网络中的某种位置以及与某种权利义务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更进一步地讲,基于社会互动而生成的人的社会性便是表明某个人拥有或不拥有某种权利,成为某一权利客体的权利主体或成为某一权利主体的权利客体。

在社会性已经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国企物质资产的积累、增值来源于国企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只有承认并重视劳动者的财产与人身权利,才能充分促进劳动者个人以及与之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从而挖掘劳动者身上所蕴藏的巨大的“活劳动”资源。劳动者财产权利与人身权利是一对辩证统一的范畴,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服务于国企改革的公平、效率目标。

劳动者双重权利的互动关系表现为: 1.财产权利是人身权利的物质前提和物质保证。从人类的生存需求看,人类一切权利的享有都以获得生存为前提,而维持生命或生存所需要的吃、穿、住、行,都以对财产的占有为物质前提。

财产权利作为实现人的自由、生存、平等、发展等权利的手段,其实质是实现“人权”的基本保证和物质基础。在社会财富稀缺的前提下,对财产权利的追逐总是充满竞争性的,因而维持财产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础。

在企业中,劳动者人力资源产权被充分肯定后,劳动者才有了真实的经济地位,这是其人身权利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另外,人身权利的行使必须以财产权利为物质保证。

例如,虽然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支付相当的竞选和选举费用的人才能实现或充分实现这些权利。劳动者的劳动组织成员权的有效行使必须以坚实的财产权利为保证;否则,企业财产的其他所有者可以用财产购买到本应属于劳动者的企业权利,从而侵害劳动者的种种人身权利。

2.人身权利是财产权利的有效保障。没有人身权保障的劳动者是不可能拥有财产权利的,就像奴隶从来不会享有物质生活资料一样。

在企业中,劳动者人身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其必然后果便是劳动者财产权利受到侵犯和损害,并且劳动者将日益失去其经济地位而沦为资本的附庸。劳动者组织成员权的确立和完善,将促进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在根本上促进企业发展,最终使劳动者财产权利的效率目标得以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单一性财产权利向社会深层的广泛权利发展(即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权利的综合发展),传统的人身自由权、言论出版自由权、人格权、结社权等个人权利也向新型的积极性个人权利(如劳动权、经济权、民主权)转变。因此,强调劳动者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双重互动、共同发展,确立和重视劳动者的人力资源产权、组织成员权,不仅符合国企改革的内在需求,更是人类对权利、自由等基本价值追求的需要,是人类政治、法律文明进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劳动者人力资源产权的构造与实现 产权残缺意味着一种易产生外部负效应的不和谐的产权分配,这将成为国企改革绕不过的一个难点。首先,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和劳动是深层次的不可分离的两个基本要素,国有企业的共有主体应是资本主体(以国家为代表)和劳动主体(以企业中全体劳动者为担当者)的统一。

在国企改革中必须承认劳动者人力资源产权的法律地位性质及其积极作用,并用具体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产权来代替抽象的“全民所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劳动者作为企业主人直接拥有部分收益权与控制权,可改变传统国企体制中劳动者名为“主人翁”实为“雇佣劳动者”的现状,完善和强化对劳动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其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和资本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已发生结构性变化。在资本稀缺性程度逐步降低的同时,具有创新性质劳动的稀缺程度凸现,因此,劳动者凭借人力资源产权分享企业剩余也是社会公平的需要。

在人力资源产权实现的途径方面,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地方和部分国有企业在试行经理股票期权制,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国外在这些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如法定认股期权、任意型认股期权、股票增值权等,值得我们借鉴。

在实践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及其特点,处理好诸如股票期权的范围、数量、行权价格、行权期、股份来源等具体问题。另外,国外近年来的职工参与制度也种类繁多,如美国的参股计划和职工持股计划、日本的从业员主权制和职工持股计划、澳大利亚的全国职工持股中心,等等,都为我国人力资源产权的实现提供了有益借鉴。

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获得赞同的分配、激励手段,也是一种将不确定的风险性收入同员工当前的工作态度、努力程度和业绩贡献联系在一起的机制。这无疑为处于摸索阶段的我国国企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

但在改革实践中,在国有企业中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将遇到诸如国有资产流失、分配比例不合理、发放方式不科学等现实难题。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员工持股计划必须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1.关于股权来源。在西方国家,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及证券市场机制相当成熟,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问题一般都是通过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回购股票来解决。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步伐快慢不一,因而应区别对待。例如,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将一部分原有股东的股票由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购回,作为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增资发行的方式使原有股本增加,从而将新增股本作为员工持股计划的来源。

2.关于股票分配方式。在分配范围方面,员工持股计划作为分配激励机制,原则上应适用于所 有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在股票分配数量方面,决定获得股票数量多少的主要因素应根据个人的职位价值、稀缺程度、持续性贡献、年龄等考核要素加权综合确定,并与企业的日常考核紧密结合。

3.关于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机构。在国外,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机构一般由独立的员工持股会负责监督并进行日常管理。

员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由员工持有的股票并进入董事会参与经营决策。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可暂将员工持股会的职能交付企业工会和劳动人事部门共同行使。

(三)劳动者组织成员权的保障与完善 我国在强化劳动者参与制度方面有着深厚的思想传统和社会基础,但在利益关系调整和社会结构转型的改革过程中,国企劳动者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这种状况在劳动者心理层面将导致种种失衡的心态,从而滋生出种种朴素的平民主义主张,因而有着强烈的在企业决策中行使自己知情权、发言权和表决权的内心动因。

在新时期的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强化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方面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统一认识,消除国有股东代表及其代理人的消极、抵触情绪。国有股东代表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官员,其代理人指被授权经营管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两者均是企业利益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者,自然会对劳动者参与制度持排斥、抵触态度,所以有必要提高立法技术,加强法律监督,确保劳动者参与制度的立法目的和有效性落到实处。加强工会法制建设,保障工会行使其法定权利。

我国工会的权利大多是一些建议和要求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赋予工会维持职工合法利益的诉讼权利,以确保工会职能的依法实现。另外,应保证工会组织的独立性,工会干部应尽可能独立于企业经营者之外,以便发挥工会自主调节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

(3)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切实保证劳动者参与的实效。我国相关法律对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规定过于笼统、空泛,职工董事无法行使国有资本董事的重权、实权,而职工监事在企业中只作消极性的监督,其监督权限与监督手段相当脆弱,无法在保障劳动者利益、增进劳动者与企业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应完善、健全立法设计,对目前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权力分配格局进行再调整,变纸上的应有权利为劳动者的实有权利。

(4)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增强职工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首先,应授予职工代表与国有股东代表平等的法律地位。

两者的实质性平等表现在:表决权平等、知情权平等、观点表达权平等、报酬请求权平等以及所负责任、义务平等。其次,为确保职工代表法律地位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应对职工代表提供相应的特殊法律保护。

包括:职工代表的身分、地位不得被随意剥夺或终止;不得对职工代表履行职务行为进行干涉、歧视;企业负有帮助职工代表提高参与企业决策的专业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的义务;企业不得无正当理由而随意解雇职工代表或以解雇、强迫辞职相威胁。最后,为保证职工代表以谋求职工最大利益为己任并对企业与企业职工恪守忠实、勤勉义务,应加强劳动者对职工代表的监督,预防和救济职工代表的不当行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经济全球化与劳动者权益保护(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针对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在1998年提出了“体面劳动”的口号。所谓“体面劳动”,主要是指“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的权利”。“体面劳动”作为一种......
论劳动权的界定(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劳动权经常被错误的认为仅仅是被认可的宪法基本权利或人权的具体规范之一,但由于其主体利益需求的多样性以及权利实现上义务对应的多元化都决定了劳动权属性及其内容构造上的多样性、复杂性,它是一个复杂的规范体系,而不是单一......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4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具备一定条件时,因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消灭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的解除包括法定解除、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劳动者可以通过这3种方式解除劳动合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若干问题探讨(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6
内容论文摘要: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但是劳动者要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劳动合同解除后守密义务如何承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后遗事项如何处理以及相关证明文件的取得是劳动者在劳......
再议“第三人侵权致工伤,劳动者是否可以获得双重赔偿”
发布时间:2023-03-07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劳动者是否可以重复享受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双重待遇? 这一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无法律明文规定。实践中,发生这类案件,各有关部门会根据自己的行业内部规定而有不......
劳动权论略
发布时间:2023-02-17
劳动权论略 劳动权论略 劳动权论略 【内容提要】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属性而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标志劳动者人格独立、蕴涵劳动者利益的人权类型,劳动权诞生于职业劳动得以社会化......
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05
" 一 主权、人权、霸权的三元互克 1999年在中国内外发生了好几件政治大事,件件都与主权有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国家的主权? 主权涉及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与此对应,理解主权的关键存在于两组关系之中。它们......
试论劳动价值论和劳动二重性方法论研究(1)
发布时间:2023-01-16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违背其基本原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有局限性,但这种理论上的局限性是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实事求是和与时俱......
论劳动权和商业秘密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摘 要]劳动合同法力图矫正劳动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向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倾斜,以维持劳动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商业秘密都归属于用人单位,因此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法的重心与劳动合同法恰恰相反,它更倾向于保......
劳动就业论文(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对劳动力市场中创建公平就业环境的探讨 [摘 要]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性别歧视,这是妇女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妇女问题其核心是妇女在社会中的权利和社会地位能否得到保障问题。文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创建公平就业环境问题进行探讨......
劳动者工资权益的法律保障与监督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劳动者工资权益保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技能素质较低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思想和技能素质较低,缺乏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力,不适应城市就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会将劳动力固定在脏、累、难......
劳动者工资权益的法律保障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劳动者工资权益保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技能素质较低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思想和技能素质较低,缺乏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力,不适应城市就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会将劳动力固定在脏、累、难等职......
劳动债权人破产程序参与权利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0
劳动债权概念是在修改破产法的过程中出现的。2004 年,贾志杰在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所作的《关于 企业破产法草案 的说明》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劳动债权的概念,劳动债权即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劳动法的修改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5
【论文摘要】 内容论文摘要: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缺陷是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原因,现行法律的缺陷也大大加重了农民工问题。对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可分为长期任务和近期任务。长期任务,也可以说是根本任务,在于改革政治体制和社会......
浅析现行劳动立法中的劳动标准(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已经承认和批准了19 个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标准已在一定程度上在我国的劳动立法中得以体现, 但和国际劳工标准相比,我国有关劳动标准的立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加入WTO 之后,国际劳工发......
劳动基准法权利救济程序的冲突及其协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 劳动基准 权利救济程序 劳动监察 劳动争议处理 内容提要: 劳动基准法虽具公法性质,但亦属于公私法交融的第三法域,其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而权利(力)主体则有劳动者和国家。当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基准义务时,劳动者实体权利的......
利益集团与立法之互动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9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利益作为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完善和再发展,而法律作为几千年来人们对社会治理方式的探索结果,也是在与利益不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而发展......
论劳动者的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探究
发布时间:2016-04-25
劳动者的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探究,劳动行政部门需要切实履行法定监管职责,司法解释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应更有利于劳动者。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每当节假日过后,加班费问题往往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12年2月20日国家......
文学与电影双向度的互动与借鉴
发布时间:2016-12-28
若电影完全脱离文学因素对其的辅助,则其会变得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该论文主要从文学和电影的关系、电影在文学创作技巧中的借鉴作用、电影深层和表层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终阐明了文学在成功的电影塑造中的重要作用。若从文学和......
论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重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论文摘要:在《劳动法》颁布10周年的日子即将来临之际,有必要对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进行全面的审视。本文从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立法模式和协调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劳动关系立法模式和协调机制的......
分析劳动者道德风险背景下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发布时间:2014-08-04
[论文摘要]一般除劳动者书面确认不同意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均难以举证证明未签订劳动合同过错在于劳动者,造成用人单位举证困难。[论文.........
论诚信原则与劳动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 要: 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原则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如何在劳动关系运行中实现诚信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诚信原则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
劳动教养立法缺陷的法理学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劳动教养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自1957年创立以来,教育、感化、挽救了大批违法犯罪人员。然而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立法等诸方面都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究其原因,劳动教养在立法上存......
关于劳动者人权保障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 要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劳动者人权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劳动者人权保障是通过《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现的。《劳动法》不仅是对劳动关系的平衡,更是对劳动者人权保障的法律基础。在劳动者人权的法律保......
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权益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3-07-08
对于用人单位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给予劳动者的相应经济补偿金。对于劳动者在劳动时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发现后可以随时解除.........
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重大事项决定辨析
发布时间:2023-03-08
一些学者和用人单位以及法律实务界人士对《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进行了“解读”,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仅仅是关于“规章制度”的规定,他们将重大事项决定纳入规章制度的范畴。理由是该条中的重大事项与规章制度内容相同,均是......
经济学论文指导:产业和劳动者
发布时间:2023-03-09
一.三农问题。 1.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产......
劳动法调整范围重构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作为产生劳动关系的前提--用人单位与主管部门之间在招工监管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后果--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的......
劳动教养立法缺陷的法理学分析(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8
(二)程序规定缺乏。劳动教养是一种较长时间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对这样一种涉及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法律行为,应当设定较为严密的法律程序。但纵观现行劳教法规,侧重于实体方面的规定,程序规范受到不应有的冷落。具体表现在三个......
营业转让中劳动者权益保护刍议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营业转让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将机能性财产进行转让的一种活动。营业转让通常发生在企业之间,而作为营业转让主体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忽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尤其是在我国却还没有建立营业转让相关的法律制度......
简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3
" 论文摘要:文章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入手,分析了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积极作用,梳理了我国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职教育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厘清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高职......
从法律角度探讨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发布时间:2016-09-14
在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各个行业的劳动者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同时,对于劳动者的要求也就趋向于多样化,然而,在一些法......
关于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法律辨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二者的区分不仅涉及劳动法律关系本身的理论明晰,甄别二者的差异,对于做好劳动人事工作,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处理各类纠纷,显得特别重要。 论文关键词: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 1 劳务关系的界定及其法律......
浅析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与劳务合同(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2
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与劳务合同是具有很大相似性的三种不同合同,只有劳动合同在《劳动法》中有相应的规定,而且规定也非常简单,雇佣合同和劳务合同根本就没有法律做出明确规定,只能根据有关民法理论进行判案,以致于在司法实践、劳动行......
谈我国劳动权的宪法保护及其完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劳动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对劳动权的保障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大事。劳动权入宪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体现了劳动权具有的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宪法劳动权的完善,必须以劳动权的这两层属性为基点,参照《经济、社会、文化权......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比较(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30
【论文摘要】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极易混淆的两种合同,都是以活劳动为给付标的的合同,在实践中很难将之正确区分开来;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有广义与狭义之......
论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09
内容提要: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而在现实的劳动就业市场中,劳动力供大于求,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为规避法律义务,往往不愿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
浅析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3-02-12
一、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在立法中的缺陷 首先,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即劳动者的辞职权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有规定,都是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在解除劳动关系中的预告解除权。但是,在中国的预告解除权只适合于固定......
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1
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法的宗旨就是要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
劳动合同的制定与审核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前言 随着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原来以国有企业为范本的劳动人事制度实际很难适应私营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私营企业主往往或多或少将劳动人事管理工作随心所欲处理。盲目地扩展经营自主权(包括用人自主权)范围,认为企业是......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界定(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2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在许多国家分属不同的法律部门,在我国则存在着相互包含的关系。表面看来,这似乎只是一个立法技术问题,其实这里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本文试图从体制上对这一立法现象进行透视。 一、我国关于两类立法相互关......
劳动法调整范围重构(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08
三、调整部分与劳动合同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合同关系 (一)调整建设工程承包、分包及转包合同中涉及劳动者工资的社会关系 据新华网北京2009年1月13日报道,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指出,中国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额居高不下,呈明显增长趋......
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论文摘要在社会关系中,经常出现劳动合同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赋予企业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比赋予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要小得多。立法上严格限定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权的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但是,一些企业,......
劳动法基本原则新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内容论文摘要:我国劳动法典对劳动法基本原则并未加以规定,实为缺憾。我国法学界对这一问题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考察,不能以孤立的眼光,应该从基本原则的概念下手,进而讨论其功能和特征,以作为确立基本原则的标准,......
试论尊重劳动的道德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8
论文关键词:劳动 社会主义 道德规范 论文摘要:尊重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根本体现。只有以尊重劳动作为基本道德规范,才能......
当代中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是否过度
发布时间:2023-05-22
一、劳动法、劳动者与过度的概念 劳动法,按照《元照英美法词典》的定义,是指与雇佣劳动有关的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总称,包括宪法性条文、制定法、条例和行政法规等,主要涉及报酬、休假、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工会组织、集体谈判、罢工......
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牵涉到社会稳定,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对上海市劳动关系的评价为“和谐”的仅占9.2%,评价为“一般”的比例最大,占62.2%,评价为“比较紧......
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0
论文摘要: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报告将我国曾长期流行的“劳务市场”的称谓更名为“劳动力市场”。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简单改变。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我国学术界有关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劳动关系辨析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2
我国法院对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始于1992年,先在经济庭而后调到民事庭。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企事业单位用工制度在不断深化,各种类型的劳动争议随之增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统计,虽然各地法院这类案件......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一直是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雇佣关系出现多元化的发展,一方面非国有制企业......
民法与劳动法:制度的发展与变迁(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6
一 在现代法的体系中,民法与劳动法都是彼此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从传统走来,日益实现现代化。尽管经历了“私法公法化”和“民法商法化”的洗礼和挑战,但民法作为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私法文化底蕴的法律部门,在理论......
探析我国劳动权的宪法保护及其完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劳动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对劳动权的保障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大事。劳动权入宪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体现了劳动权具有的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宪法劳动权的完善,必须以劳动权的这两层属性为基点,参照《经济、社会、文化权......
法律与道德的互动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8
现代性社会的两大规范体系-法律和道德在不时的冲突和亲合。这种矛盾着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巨大后果是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迷惑以至于无法消除迷惑。即使是诸多的学者无论是前时的还是当下的,在诸如社会学、法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以及......
浅谈我国劳动权的宪法保护及其完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8
论文关键词:劳动权 自由权社会权 宪法 论文摘 要:劳动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对劳动权的保障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大事。劳动权入宪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体现了劳动权具有的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宪法劳动权的完善,必须以劳动权的......
关于劳动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20
关于劳动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 关于劳动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 关于劳动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 在我国破产法制订过程中,目前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劳动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所谓劳动......
宪法与财政法的互动研讨(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6
论文摘要:在西方宪政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中财政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而当今世界各国的宪法中,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财政关系也是具有根本地位的内容之一,这些现象无一不在昭示着宪法与财政法之间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宪法理论对于财政......
动物权利与动物实验之战
发布时间:2013-12-18
动物权利与动物实验之战 在美国,动物权利极端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这场战争有可能正阻止着科研人员开发新药的脚步,在动物权利与病人权利的矛盾中,人类应该怎么办? 对于近年来某些动物保护组织极端分子一些滑稽可笑的行为......
世纪之交的劳动法发展(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人类进入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由此也给法律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劳动法的立法和研究也因此而更加繁荣。在开放的社会和世界性的经济环境下,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观念来研究和探讨......
论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4
「内容提要」我国劳动法把保护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立法目的。本文论述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指出该目的在立法过程中人们的认识和接受历程。文章力图从多个角度说明劳动者为何为“弱者”,强调保护劳动者......
邓小平尊重劳动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 要:尊重劳动者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赋予劳动者独立人格,解放劳动者;承认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关心劳动者的生活;尊重劳动者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劳动者个性等内容。邓小平的尊重劳动者思想在当今仍具有......
论劳动者分层保护的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 要:在我国,随着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劳动者也因其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不同而分为不同层级,但并非所有的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都是弱势群体。基于对域外经验的借鉴及对契约自由原则和劳动合同法的私法属性的考量,本文从劳动者与......
试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报告将我国曾长期流行的“劳务市场”的称谓更名为“劳动力市场”。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简单改变。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我国学术界有关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力”的......
我国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 作为一项体现劳动者人格独立、蕴含劳动者利益的基本人权,休息权是我国宪法予以确立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多部法律法规都对休息权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休息权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但尚未落到实处。在现实中,劳动者的休息权......
论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若干程序法难题的探讨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许多国家和地区则称劳资争议或劳资纠纷。其广义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或其团体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其狭义仅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
论我国劳动法范式的转变(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范式/范式的转变/劳动法/社会本位 内容提要: 范式理论对于促进劳动法学科的纵深研究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研究劳动法范式的演变历程,可统筹学科的评价标准和研究路径。从历史的维度看,我国的劳动法发展可以分为劳动法范式前时期、......
浅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州某高校劳动法规执行状况的抽样调查,针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等热点问题,就如何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劳动合同 调查 探讨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确立的普遍性法律形式,亦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
再论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7
关键词: 动产物权变动 生效要件 指示交付 现实交付 内容提要: 我国《物权法》第23条关于动产物权以交付为变动的生效要件的规定,统领各种类型的动产物权变动,其但书仅适用于动产抵押权、浮动抵押权、海上运输的指示单证及非基于法律行为......
浅谈劳动法学的新定位(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对劳动者利益的认识 居于现代劳动法学中心地位的基石范畴是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它应当贯穿于劳动关 系调整的全过程。然而,在劳动权利、劳动义务背后起作用的是劳动者的利益。随着市 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的利益可以从四个方面认识:......
劳动法领域 哲学思辨(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为了解决在劳动法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哲学思辨。哲学不仅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还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以此指导劳动法学研究,可以克服某些偏颇,为劳动立法、司法和执法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笔者呼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
发布时间:2023-05-15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十九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
劳动者因公“下落不明”期间的劳动报酬支付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现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劳动者因公下落不明、失踪、被宣告失踪的状况,引起劳动报酬支付的劳动纠纷。与劳动者家属协商不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企业支付劳动报酬的规定没有涉及。应及时全额支付劳动报酬。在法律层面上完善......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发布时间:2023-02-16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摘 要:尽管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给作为一种私权的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哲理化的解释,但由于未界定劳动的内涵与外......
如何理解与适用《劳动法》之我见(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形势、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劳动关系随着转变为利益化和市场化的劳动关系,过去单一的公有制劳动关系,转变为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外资等多种经......
关于权利与权力:抒政腾幽互组魏起辑(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权利 权力 行政法 论文论文摘要:本文认为,行政法的核心范畴是行政权力,而行政权力的基本法律关系是行政与公民私权利之间的关系。现代行政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与国家行政权力之间的理性、动态的平衡,这既与法......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概念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应当从劳动争议和仲裁两个环节去分析和概括,其指的是对劳动争议或纠纷由第三人居中所作的裁断,是劳动争议和纠纷解决的程序制度。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机制得到恢复,......
浅论《劳动合同法》立法之辩(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8
论文摘要:《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产生如此大的争议,除了劳动合同法本身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外,企业掌握的话语权和淡薄的社会责任感,法律受众的法律意识差别大,以及法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都是重要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劳动关系;话语权;......
如何区分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指狭义的雇佣关系)的区分标准,传统的做法主要是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主体资格,若用人单位具有营业执照或依法履行了登记、备案手续且劳动者并非童工,则双方之间的劳动争议属于劳动关系,反之,则属于雇佣关系。 ......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体力劳动;脑力劳动 [论文摘要]与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不可能完全预见到现代社会出现的 各种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价值......
有关事实劳动关系的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对于处于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仍应承担法定的义务。尽管我国目前存在大于的事实劳动关系,但由于我国现行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因此要真正使事实劳动关系得到法律保护,关健还在于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试析完善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州某高校劳动法规执行状况的抽样调查,针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等热点问题,就如何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劳动合同 调查 探讨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确立的普遍性法律形式,亦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
关于互相尊重主权原则(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要]互相尊重主权原则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法原则中最重要的一项,无论是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还是全球化冲击下的主权观念,互相尊重主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各国和平共处的措施和保证;尤其在世界各国相互......
试论县域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发布时间:2022-12-16
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甚至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县域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就个人而言,劳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本人的,能力高的容易找......
浅析高级劳动者无条件预告解除权的限制
发布时间:2022-11-24
[摘要]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持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相伴而生的是我国人力资源方面逐渐出现了一般劳动者与高级劳动者分层的现象。 [关键词]高级劳动者;无条件预告;解除权 一、现实的窘境――劳动者行使预告解除权之现状 ......
论劳动诚信制度的法律保障(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诚信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从立法方面加强相关法律的完善,构建完善的监督法制体系并且坚持制度创新,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维护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秩序。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劳动诚信制度的建立......
读者权论(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在图书馆管理及图书信息服务中,读者的权利是什么,其内涵怎样,一直是模糊不清,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从法律的视角,对读者权的概念、内容及法律属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读者、读者权、法律属性 读者满意理念,“读者第一,用......
探析《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作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比较复杂。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经营机制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由过去单一行政管理......
浅论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辨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1
【论文关键词】消费者安全权 权利性质 民事权利 社会法属性 论文论文摘要:本文从消费者安全权的定义入手,结合民法以及社会法领域对该权利性质的界定,加以目前民法领域以及社会法领域对该问题的分歧与反思,从权利主体出发对其权利性......
潜论罪犯劳动改造及管理(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5
内容论文摘要:《监狱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学习。”我国的监狱不仅是罪犯刑罚的执行机关,也是罪犯改造机关,“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既定方针。可以说罪犯的服刑生活大多数时......
研究劳动合同若干问题(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导致新类型劳动合同纠纷增多,《劳动法》对其的调整已力不从心。对于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规定或者规定并不明确,对此,学术界及司......
探析完善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州某高校劳动法规执行状况的抽样调查,针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等热点问题,就如何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劳动合同 调查 探讨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确立的普遍性法律形式,亦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