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集体制时期中国农民的日常劳动策略

集体制时期中国农民的日常劳动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21:02:29
集体制时期中国农民的日常劳动策略
时间:2013-12-17 21:02:29     小编:

" 两派学者——主要是经济学家——所没有考虑到的,是集体制度下村民追求个人和集体目标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事实上,影响生产队社员的日常劳动行为的,不单是官方的经济政策,还有植根于村社之中的种种非官方的制约因素,包括生产队内部的权力关系、亲属纽带、性别角色、集体伦理、村社惯例、公众舆论,等等。换言之,生产队不单是受国家政策制约的经济组织,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包含一系列隐性规则和社会关系的共同体;正是这些看不见的观念、惯例和权力社会关系,时时刻刻影响着村民们的日常思维和行为。3因此,本文关心的焦点,乃是乡民如何在外来的官方规章与村社内部传统的互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日常观念和劳动策略。此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欲透过对那些显性及隐性的行为规则的观察,进一步了解集体制度下的劳动积极性和效率问题。

生产队组织劳动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根据社员的性别、年龄、体力及劳动技能,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劳力等级,并且根据每个人劳动的时间或完成的数量,记一定的工分(因此有所谓的计时工分或计件工分)。此外,在文革高潮年份,还流行过所谓“大寨式记工”。生产队先以“自报公议”的形式,根据每个人的劳动能力,尤其是其政治思想表现,确定其“基本分”。然后不论农活的具体性质,也不论社员干多干少,皆以该社员的基本分,乘以参加集体劳动的实际天数,每隔一周或者半月,记一次工分。西方学者过去对中国集体农业中劳动报酬的研究,正是集中在大寨式工分制上,因为按照官方的宣传,此一制度不仅可以拉近社员之间的工分差距,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过,此一平均主义的制度,仅在1960 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存在过寥寥数年。4在集体制时期的其它年份,占主流的乃是计时和计件工分制。可是,由于第一手材料的缺乏,西方有关中国集体制农业的研究,皆只是对这两种制度作过粗线条的描绘,未就其日常运作的实际情形,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在讨论集体制下的劳动效率问题时,皆只能局限于官方政策或集体组织性质的层面上,未能触及有关工分制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村民们在计时或计件制下是如何投入劳力的,他们在干部分派农活和记工时如何与之打交道,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他们的集体劳动行为和策略,等等。这些问题,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关键内容。

工分制下的劳动管理

1978年夏,在一场大旱之后,秦村的棉田里,虫害泛滥,几乎失去控制。队里多次喷洒农药,均不见效,因为此时棉铃虫已产生了抗药性。剩下的唯一办法,是手工逮虫子。具体做法是用筷子做成的土制镊子,把虫子从花朵里夹出,放入装有盐水的瓶子里淹死。由于天气炎热,这项任务只能在早晨和上午进行。队长因此号召队里所有妇女儿童,计60多人,参加此项任务。报酬方法是,大人5个工分,青年人4个工分,小孩3个工分。换言之,队长在这里采用的计时工分制,凡同等劳力的人,不管逮了多少虫子,只要工时相同,都记同样的工分。之所以没有用计件工分,是因为队长认为要逮的虫子太多,没法为每人一一计数。但是中午收工时,他发现各人所逮的虫数,相差太大。有些大人的瓶子,装了大约不到百条虫子;而有些年轻人和小孩的瓶子里,却装有

四、五百条,可是他们拿的工分,却比大人少。照此进度下去,虫害很难得到有效抑制。

次日,队长决心采用计件制。上工前,便向大家宣布,不管各人劳力大小,每逮100条虫子,即记1分工。中午收工时,社员们的成绩让他大为惊诧:每个人的瓶子里,几乎都装满了虫子,足有

六、七百条。为按件计酬,队长不得不把队里所有干部都招呼过来,一起数虫子,直到下午三点多钟才忙完,这是人人均已饥肠辘辘。第三天,为便于计数,队长让每人在收活后自己先数好虫子,每30条虫子一小堆,然后队长只需计算堆数,马上便可得出总数来。可是不久,他即在抽查时发现,社员中很少有人老老实实地每堆都放满30条。为公平起见,他要求每人重新摆堆,再次抽查时,如果发现其中某一堆少于30条,其他所有堆皆按此堆计数记分。此办法十分奏效,欺诈的做法,再也没有发现。手工捉虫的任务从此走上轨道。社员们前后用了大约两周的时间,便基本消除虫害,保住了当年的棉作物。

上面的例子显示,村民在不同的报酬方式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在使用计时工分时,他们并不在乎逮多少虫子,而是只求和别人一样,在棉田里呆上同样多的时间。与此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计件制下,人人都想逮得多些,以便多拿工分。但是计件制也可能鼓励人们用不正当的手法,增加自己的件数和工分。如果没有生产队干部得力的管理,它并不一定带来理想的公平和效率。另外,计件制即使可以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也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农活。只有在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时,它才可以使用, 即该农活可以由个人而不是团体来完成;农活本身可以被精确计数;该农活有必要使用计件制,即只有在应用计件制时才可以有效提高其效率。最后一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生产队干部,乃至许多社员,并不情愿使用计件制。对干部而言,计件制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因为在上工之前,他先要考虑好工分标准,说服社员接受;收工时,又要给每人测算工作量,按件记工。在此过程中,任何一方若稍有异议,彼此就会发生争执。许多生产队干部因此抱怨计件制“惹麻烦”,能不用时尽量不用。5他们宁愿采用计时制,因为简单、省事;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或者受到上面的压力时,才会考虑计件制。6对社员而言,尽管在计件制下可以多得工分,也不是人人情愿。那些体力弱、技能差的人,宁愿在计时制下,和那些能人、强手一起混工分,缩小彼此间的工分差别。

工分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事先制订的工分标准,在日常实践中,只能作参考,不能死搬硬套;队长在具体决定报酬标准时,必须考虑其他种种因素,灵活加以运用。以前面提到的手工捉棉铃虫为例。在此项农活的头两天,虫害泛滥,因此每百条记一分工。后来,虫子越逮越少,队长就按每70条一分工,乃至最后每30条一分工计算。另外,队长在确定工分报酬时,还要考虑劳动地点的远近。比如在挑泥渣时,如果泥坞距离田头较远,工分标准即要从每立方七分工增加到八分工。再以装运稻把为例,如果稻田距离打谷场较远,工分报酬自然要比从近处的稻田装运高些。此外,人手多少,也是队长在决定工分标准时的一个考虑因素。如果人手不够,而农活又十分紧要,他不得不稍稍提高报酬标准。

队长在打工分时,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掺杂人情因素。例如,如果有“贴己”的社员或亲属参加某项农活,可能工分标准就会稍稍放宽些。其他社员因此也情愿跟这样的劳力一起干活,打工分时可以占点便宜。不过,生产队干部在这样做时,总要找个适当的借口,比如天太热或者土太硬、太烂,等等。而且放宽的幅度不可太大,只能比平常高出半分,至多一分。队长绝少明目张胆地在众人面前包庇自己的人;那样无疑会给那些对自己一贯不满的人授以把柄,给上级打小报告。自己也会在大伙儿面前失去威信,难以服众。

分派农活

搞好计件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恰当地分派农活。通常情况下,社员没有权力自己挑活干,而是听由队长分派。影响队长派活的基本因素,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比如强壮的男性劳力一般分派“重活”,而妇女和未成年人则干一些普通的活计。生产队的大部分农活,因此都有明显的性别分工。成年妇女主要干一些“女人活”,诸如割稻、摘棉花之类。这些农活之所以适合女性来做,据说是因为女人身段较软,可以弯腰曲背数小时而不累。而男人只能从事一些“直头活”,如挑泥、挑把、挖墒,等等,不仅因为这些农活需要更大的体力,而且据说男人的腰板是直的,受不了长时间弯腰干活。不满的女性,则讥笑男人们“腰间插了擀面杖”。由于这样的性别分工,男女社员很少一起干活。队长派活时,通常不会让成年女性干男人的农活,更不会让成年男性做女人的活。不过,未成年人干活,则是另一回事。无论男女,他们的体力都差不多。那些年轻姑娘们,甚至比小伙子更能干。队长在分派任务时,通常不分男女,让他们一起干活,诸如治虫、除草等等。总的来说,社员很少为派活跟队长产生争执。如果有争执,通常是因为工分标准问题,而非工种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社员尽管没有权力挑活,但是如果对于工分标准不满意或或者对分派的农活不感兴趣,可以不接受任务。如果队长不愿另行分派任务或提高报酬标准,则干脆回家,忙自己的事。不过在集体制时期,尤其六七十年代,家庭副业受到诸多限制。绝大多数农户除了在集体挣工分之外,并无其他重要收入来源。除非生病或者家里有事(忙自留地、走亲访友等),一般不会缺勤。

另外,队长在安排一些高工分、低体力的特殊岗位, 诸如电工、机工、卫生员、广播电话线路维护员、队办或社办企业职工时,也可能出现包庇现象,优先考虑自己的家人或亲属。但是如果上级规定必须首先照顾困难户和军属,队长也要拿捏尺寸,按政策办事,不能触犯众怒,公然让自己的子女或亲友挤占别人的位子。所谓生产队长拥有“土皇帝”一般的权力,可以在队里为所欲为的说法,实际上是对生产队这一群体内部的权力社会关系缺乏足够的了解,至少不能反映多数地方的实际情形。

生产队长的角色

队长在生产队的日常劳动管理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没有多少经验的队长,在分派任务时,常常不能正确估计某项农活实际所需的劳动力,所安排的人手不是过多,便是过少。在时间选择上,也会过早或者过晚,不能正确把握农时。有的干部还十分固执,不听老农们的忠告,一味地“瞎指挥”。而一个有经验的队长,则熟知何时干什么农活,派多少人,农活要达到怎样的标准,以及给多少工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产队长的领导技能和威望,比其他任何因素,更能决定集体生产的效率和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正因如此,在不同的队长领导下,一个生产队的经营状况会大不相同。秦村十一队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前期由一位社员们普遍认为“无能为力”的人“当家”。在社员眼里,此人只爱吃喝,不敢得罪人。对于队里的个别在干活时“调皮捣蛋”的“斜皮头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工分时,常屈从于他们的压力。对于自己的家人以及要好的村民,在安排农活以及记工时,也时有偏袒的现象。尽管他对每个社员都摆着一付笑脸,却很少赢得社员们的尊敬。数年下来,队里的状况没有任何起色,超支户越来越多。大队领导终于在1976年将其撤职。

由于队里没有合适的人选,大队让相邻的第八生产队的一位副队长做了十一队的“跨队”队长。此人“个性”强,“脾气大”,动不动便骂人。由于大队领导确保其全年工分和实际收入不低于其他各队队长的平均标准,队里经营状况的好坏,不影响他个人的收入,因此,比起其前任来,这位新来的外队队长,显得更加不负责任。据说,每天一大早,他便把所有劳力像“赶羊群”一样,吆喝到田里做“早工”,然后悄悄地回家,给自己的家人做早饭。白天很少呆在田头。上午也是早早地回家准备午饭。每天傍晚,都要拖到五六点钟,才姗姗来迟,到田头露个面,给社员们草草地验收以下农活。打工分时“说一不二”,毫无商量的余地。结果社员们普遍感到失望,劳动劲头不大。年底核算时,该队的工分值,仅为每个劳动日(10分工)0.38元,为该队历史最低水平。

因此,这位跨队队长只干了一年,便被撤职。新任命的十一队队长,是该队原来的队会计。新队长有三个孩子,妻子体弱,家庭经济困难。由于没有别的什么收入来源,主要靠集体分配,对他来说,只有把生产队搞好,自身的经济状况才会有所好转。同时他本人还想入党、提升,搞好集体生产是证明个人能力、达到其目的的最好途径。因此,上任之后,他便尽可能多地采用计件制,一心一意抓农活质量。比如,在男劳力挑泥渣时,队长要求泥渣分布均匀,每两公尺摆放一担泥渣,否则便要减工分。这样的严格要求,自然会得罪一些人。据说,队长家的鸡就曾因此被人毒死几只。不过,全队的农活质量和劳动效率明显提高了。年终分配时,工分值也从1976年的每劳动日0.38元稳步上升到1977年的0.54元和1979年的0.84 元。队长终于把自己的威望建立起来,社员们也开始适应他的严格要求。调皮捣蛋、开小差的少了。碰到农活质量未达标,队长要求返工的情况,社员们也不再有什么怨言。作为奖励,县政府让他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1979年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同时提拔他为全大队的大队长,并给以预备党员资格。

这些实例显示,生产队长在劳动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集体生产在不同队长的领导下,表现大不一样。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大部分生产队长都是从本队社员中选拔的,他们不会像上面所提到的跨队队长那样,对集体生产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很少会像那位后来成为大队长的队长那样企求入党、提拔;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机" 会毕竟太少了。同时,对社员要求太严,也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直接的个人利益。不过,他们又不能干得太差,因为那样将会丢掉队长的位子以及由此而来的高工分和各种好处。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既不可能、且又认为没有必要对社员进行紧密的监督、并严格地按照要求验活、记工。他们从社员们那里所期盼的,乃是跟往常一般的“说得过去”的农活质量;这个既不太好又不太差的实用标准,足以确保集体生产得以正常运行,同时也能为大多数社员所接受。

挣工分的日常策略

计件制下的策略

秦村的社员们在参加集体生产时,采取了两种挣工分的策略。一是在工分标准上,跟队长讨价还价。这种策略之所以成为可能,因为政府并没有为各种农活制定统一的劳动报酬标准。而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的显著差别,也使政府无法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工分标准。有些生产队地多人少,灌溉系统发达,产量高,人均收入也高;另外一些队的情形可能正好相反。政府只好让生产队各自决定自己的工分标准。通常情况下,在每天出工之前,队长会告知社员当天的劳动任务和工分报酬。如果这些报酬标准看上去正常、公平的话,社员们会自然而然的接受。但是,如果队长的威望不高,个性软弱,不愿跟社员争吵,或者本身存在包庇少数人的现象,就很可能会有社员站出来,在工分标准问题上跟队长发生争执。 有时讨价还价没有结果,会发展为罢工。那些拒不接受队长工分标准的男性劳力,会把扁担、泥兜扔在地上,大伙儿都坐到田埂上抽烟、聊天,等待队长让步。如果队长拒不让步,他们很可能会坐等在那里,直至中午回家吃饭。回到家中,往往会被妻子埋怨一场,因为白费半天时间,一分工也没赚到手。吃完饭,大多数男劳力只好乖乖地回到田头,而队长也会照顾他们的面子,把工分稍增加一点。 这里需要讨论的是,在计件制下,这种农活质量低下的现象,究竟会达到多大程度?秦村的一些老年村民在回忆当年集体干活的情形时,承认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但也指出有几种因素在起制约作用。首先是社员自己之间的相互监督、较劲。集体劳动时,社员并不是只管自己干活,而是彼此之间相互盯着,有时甚至盯得很紧。谁要是干的太快或者太慢,都会遭到大伙的冷嘲热讽或者埋怨,因为队长会把那些干的好、干的快的,当作尺杆,在验收农活和记工时,以同样标准要求其他社员。如果某人干活粗心大意,只图赶进度,工分比别人多出许多,也会导致众人不服。因此,通常情况下,大伙在一起干活时,都会保持差不多的进度,农活质量也相差无几。这种“同伴压力”,在同一年龄组或者同等劳力的社员之间,尤为明显。当然,每个社员的体力和劳动能力不尽相同。如果某人干得快,而且质量确实不比别人差,众人还是能够接受的。但这种人往往成为大伙嫉妒的对象,并不受欢迎。那些能力差、干得慢的少数社员,往往会受到别人讥笑,在同伴中说话毫无分量,处不到朋友或姐妹。

另一个制约因素是生产队干部尤其是队长的监督。队长不可能成天盯着每个社员,因为全队往往有一百多个劳力(秦村十一队在1970年代中期有148个正劳力和半劳力)。严密的监督既没可能,也没有必要。对队长来说,最关键的在验收和记工时坚持自己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第三个因素是社员们对集体生产劳动的一些共同认知。当问及干部的监督到底有多大作用时,不少村民表示,他们在干活时并没有感到来自干部 的什么压力,因为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干部站在一旁盯着。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在集体干活,主要靠个人“自觉”,不是靠干部监督。队长在通常情况下,也把社员的这种“自觉”看成自然而然的事。每天早上或下午分派劳动任务时,队长通常并不需要向社员解释,某项农活应如何去做,该达到怎样的质量。他只要交待不同劳动力的社员,今天到哪里干活,去干什么,怎样计工。至于怎样干活,对于无论干部还是社员,都是不言自明的。对于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农活,无论干部还是社员,在农活质量上都有一种共识。这些农活,社员们通常不会像在自家的自留地上,精雕细凿,绣花般的下功夫。但是也不会搞大呼隆,干得一团糟,而是他们所谓的“大体上说的过去”。这种“说得过去”的标准,就是干部在验收农活时的最低尺度。如果达到这个标准,干部通常都会照样给社员记工分,而不会为难他们。无论干部还是普通村民,在回忆生产队集体劳动时,都承认“大呼隆”(也就是蛮干一通,只求数量、不讲质量)有时的确会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他们都不同意当时普遍存在“大呼隆”的说法,认为果真如此, “恐怕生产队早就撑不住了”。事实上,在集体化时期的大部分年份,生产队的粮食总产都是在增长的。社员们之所以在集体劳动时,必须适当注意农活质量,不仅因为队长在记工时要验收,而且各家各户的粮食和现金收入,也主要来自集体。集体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这里,队长与社员的关系,并不等同于雇主与雇员的关系,或者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他们同属于一个集体,分享着共同的利益。双方都要负起最起码的责任,确保共同利益的生产和维持。难怪那些年长的社员,每当看到那些刚参加劳动的年轻人有不负责任的行为时,都会主动训斥一番。一旦发现有外人破坏本队的集体财产,社员们也会主动加以制止,或者向生产队或大队干部报告。

计时制下的策略

前文已经提到,队长在派活时,只要有可能,都情愿使用简便易行的计时制。在农活比较简单、人人皆可胜任的情况下,社员们也情愿使用计时制,而非计件制,因为在计时制下,不存在赶进度的问题,社员们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气氛中一起干活。那些平时体力较差、干重活时无法跟强壮劳力竞争的人,尤其喜欢计时制,因为他们终于有机会和那些大劳力一起,拿到同样的工分。

村民们在回忆时都同意,在计时制下,农活的质量总体上要好于在计件制下干活。由于在计时制下,同等劳" 力的社员在做同样的农活时,都拿同样的工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竞争,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留心农活的质量。干部也觉得没有监督的必要,因为社员们都知道怎样去做这些最普通不过的农活。不过,如果干部完全放弃其监督的责任,那么在社员中间出现“开小差”的现象也是有可能的。一旦有个别社员带头开小差,其他人也会跟在后面“磨洋工”,情形如同村民所说的“放野鸭”一般,劳动效率大受影响。这种情况,在社员干重活、本该使用计件制、实际上却是使用计时制的时候,尤为突出。因为在计时制下,多劳不能多得,社员很少愿意卖力干活,结果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由此可见,不同的劳动报酬制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对社员劳动效率产生复杂的影响,不宜一概而论。在计件制下,村民们无疑想增加劳动投入,多劳多得。但如果干部疏忽了自己在监督、验收、记工的责任,就会导致社员只求数量,忽视质量。因此,计件制如果使用不当,并不一定能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计时制如果应用到适当的农活上,如果干部在劳动管理上方法得当,也不一定会导致效率低下。这里,生产队干部在派活、监督、记工上的领导技能,以及社员之间的相互竞争、监督、共识,都在集体生产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work norms)形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国家政策和劳动报酬制度,不如生产队内部无形的规则、观念来得重要。国家的干预,尤其是在劳动报酬方面极端平均主义制度的实施,会对集体生产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这在1960年代后期文革高潮期间,尤为明显。当时,人们把计件制批评为“物质刺激”、“工分挂帅”,因而以“大寨式”记工法取而代之。在“大寨式”制度下,每位社员都由生产队干部和其他社员根据其日常劳动能力和政治表现,定期(每个月或数月一次)评定其“基本工分”。评定之后,不管干怎样的农活,也不管质量好坏,只要出工一天,都能拿到自己的“基本工分”。大寨制实行之初,在秦村十一队的确收到效果。为了表明自己热爱集体,思想向上,从而在评定基本工分时收到积极评价,许多社员,尤其是女性,纷纷争当“无名英雄”。她们往往在傍晚散工之前相互约定行动计划。吃完晚饭后,待天色渐黑,便一起赶到田头,悄悄地为集体割完一片麦地,不计报酬。有时为了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她们甚至在夜中赶到邻队,为人家做好事。次日上午,本队或邻队干部发现并获知无名英雄真实身份之后,就会用大幅红纸,写表扬信,把参加做好事的所有社员称赞一番。待下次评基本工分时,就会成为一个有力的筹码。这样的情形,据说持续了半年左右。但是,时间久了,社员们便渐渐失去了兴趣。彼此之间,在评定基本工分时,不再贬低自己、相互谦让,以显示自己大公无私,而是开始相互争吵,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全然忘记在评定之前,自己刚刚学过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类的“毛主席语录”。7

集体劳动中的性别差异

当问及男女社员在集体劳动中的表现有何不同时,一些曾做过村里干部的老村民,都说妇女在集体干活时“听话”。其中一位老黎便表示,在他担任该村大队或生产队干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很少有妇女在派活和工分问题上跟他吵闹,也从未见到妇女闹过罢工。妇女之所以听话,在笔者看来,或许是因为受到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家庭传统的影响。但是老黎只部分同意这种看法,他更强调其他一些原因。

首先,在他看来,女人比男人更加“顾家”。女人为了养家糊口,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挣工分的机会。哪怕是一件只有半分工的农活,她们都情愿去干。只要能挣到工分,她们不会轻易歇在家中。男性的态度正好相反。他们对于工分少的农活,根本看不上眼。他们计较的是工分报酬的高低,而不是挣工分的机会。如果工分不高,他们宁可不干,以罢工的形式,跟干部耗上半天,或干脆在家中呆着。

其次,妇女更计较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总是把自己跟同伴相比,怕自己比别人干得慢、工分比别人挣得少,用老黎的话说,“攀比心比较强”。这在劳力比较强的妇女中间尤为 突出。生产队干部也注意利用妇女的此一特性,在她们中间培养积极分子,年终评奖时给她们以物质奖励(比如发一只热水瓶或一个面盆),平时让其中劳动最卖力的作为“社员代表”,到大队或公社开会,作为一种精神鼓励。这些妇女因此也特别听话,其他妇女在她们的带动下,都很卖力。 不过,妇女们的“听话”,并不代表她们头脑简单,对干部唯命是从。她们也有自己的多挣工分的策略。比如在割麦子的时候,由于是按畈子计算工分,她们会早早地赶到田头,抢占较窄的田畈,这样,割起麦子来,会少花力气。具体做法是在每个畈子的顶端,先割下一小片麦子,表示这块畈子已经有人占了。为了多拿工分,那些劳力强的妇女,往往一人同时占着三四个畈子。拔棉花秸秆时,同样如此。那些家里没有老人帮助料理家务、因而来得晚一些的,看到绝大部分畈子都已经给别人占了,只好拣剩下的不好的几个畈子。有时甚至一个畈子都没剩,无工可做,哭哭啼啼地找队长要活干。实在没活干,就只好回家。 劳动报酬上男女不平等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男女劳动力在其“生命" 周期”(life course)的不同阶段的生理条件和工作能力互不相同。9除此之外,村民中间还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男的应该比女 的挣得多。某位农妇在交谈时,就曾这样说,“男人是当家的,是一家之主,应该多拿工分。如果挣得比女的还少,他们面子往哪儿搁?”根据1977年“县、社妇联联合调查组”对秦村的一份调查报告,在搞“男女同工同酬”之前,该大队的某些男性劳力,尽管上工比妇女晚,下工回家比妇女早,但所挣工分仍多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按照这些男性的说法,“有大劳力的牌子,不愁拿不到大工分”;“男人一支烟,抵得上女人干半天”。有些生产队干部也认为,“男人力气大,干重活。如果给妇女多打工分,就会挫伤男劳力的积极性”。10可见,男女之间在工分报酬上的不平等,不仅仅出自他们在体能上的差别,而且也源于村民们男尊女卑的成见。 不过,了解当时情形的村民指出,报告中所提到的那两名“铁姑娘”,的确是队里所有女社员中最能吃苦的,而报告中提到的那位男性,却是队里所有成年男劳力中,因体弱多病,工分挣得最少的一位。因此这样的比较,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事实上,队里绝大部分成年男劳力,一年都可以挣上4500分工左右,远远高于妇女的全年工分。据村里原大队干部回忆,当年把一些女青年和男劳力放在一起,干同样的重活,搞同工同酬,只是敷衍上级的临时性做法:“搞一两天可以,但无法持久。那些姑娘家和已经做了母亲的,毕竟跟男人不一样,怎么能把她们当男人使?整天跟在男人后面挑担、拼力气?”因此,即使是在搞男女“同工同酬”最高潮的时候,队里也只是偶尔做一下表面文章,平时仍按老办法派活、记工,男女既不同工,也不同酬。这里,外力的干预,远不如村社内部习惯性男女分工和传统做法所起的作用。

结论

以上有关集体化时期农民行为的讨论,强调了集体组织内部非正式的行为准则、惯例和认知,而非外加的政策、制度,在规范农民的日常劳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当生产队领导尤其是队长在派活、监督、记工以及涉及与社员交往各个方面的特性趋于稳定时,社员对于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期待和策略,也会相应地固定下来,形成惯常性做法(established practices)。当干部和社员双方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终于在农活质量和劳动报酬上形成相同的或类似的认知和共识时,他们很少会在日常农活的分派和记工上产生争执。对双方而言,那些农活该怎么做,该达到怎样的质量,以及该给多少工分,都是不言而喻的事。干活“开小差”不可避免地会以隐蔽的形式不时地发生,但是,在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机制约束之下(包括社员个人之间在集体劳动时的相互较劲,由生产队所有成员的集体归属感和共同利益所驱动的团体压力,以及干部的监督、验收),公开的、完全无视农活质量的“大呼隆”现象,很少会出现。这些植根于集体组织内部而非外加的约束机制的有效运作,至少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中国农村的集体生产组织在经历了“大跃进”的灾难之后,得以继续生存整整二十个年头,其粮食产量也足以支撑迅速膨胀的巨大人口,并且在文革后期强调按劳分配和其他物质刺激形式之后,出现某种发展势头。

本文还突出了两性之间在集体生产中的表现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种种文化和社会因素,包括同伴压力、传统的性别角色、劳动力供求关系等。总的来说,女性劳力比起男性来,较少会跟干部发生争执。她们更关心的劳动机会的有无,而非工分报酬的高低。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力差异和习惯做法,她们的劳动报酬总是低于男性所得。尽管如此,女性劳力承担了生产队内部的大部分日常农活。妇女之普遍加入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她们的辛勤劳动,对于维持集体制度的正常运转,同样起到关键的作用。

由此可见,我们在思考集体制时期的农业生产效率问题时,如果把视角仅仅局限于官方的经济政策或具体的制度措施,而无视集体组织内部制约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策略的种种非正式机制或社会文化因素,未免失之偏颇。那种认为集体化时期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完全是因为政府提倡平均 主义的劳动报酬制度、不愿采用计件工分的说法,更是以偏盖全,不符实际。事实上,无论在秦村,还是在全国,除了文革高潮时期的短短数年外,在集体化的其他大部分年份,政府都在提倡按件计酬。生产队干部在日常劳动管理过程中,则是根据具体需要,兼用计时和计件两种办法。他们并没有因为某些学者所想象的所谓由于监督困难而避用计件工分制。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社员还是干部本身,都没有觉得严密监视的必要,因为对于大部分最普通的农活来说,生产队内部日积月累,早已形成一套公认的习惯性做法和衡量标准。只有在遇到新任务或者出现不同寻常的情况时,生产队干部才会明确具体的农活质量要求和报酬方法。而这些任务或情况一旦成为常规,无论干部还是社员就会发展出一套共同的认知和期盼,指导日后的劳动行为。那种想象中的紧密监视每位社员的做法,既没有必要,对于干部或社员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

由此看来,集体生产中的劳动积极性问题,不仅有外加的正式的组织制度的因素,更有集体内部由各种非正式的社会文化因素所构成的制约农民日常集体劳动策略的行为规范问题。不用说,随着那些有形的国家政策和地方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些无形的行为规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影响社员日常行为的最关键的因素,无疑是生产队干部尤其是队长的个性和劳动管理方式。按照国家的理想化要求,生产队长应该有能力根据每个劳动者不同的体力和技能,分派不同的农活,监督每位劳动者的具体表现,并利用不同的报酬形式(除了实行“大寨式”工分制的数年外,国家要求尽可能地使用计件制),根据其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报酬,从而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产量。所有这些要求,事实上跟现代企业制度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的、“非私人化”的劳动管理要求,毫无二致。但是在集体化时期的基层生产组织,也就是生产队里,绝大多数干部在劳动管理过程中不愿或无力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些生产队长们,毕竟不同于追求最大利润的私营企业主。在劳动管理上事事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执行,并不能给他个人带来直接的利益。队长跟社员的关系,与私营企业制度中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大不相同。队长本身是村社中的一员,因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顾及自己在村民中间的地位。他与其他村民之间私人关系的重要性,并不弱于严格按照规章进行劳动管理而给集体带来的总体收益的某种程度的增长。了解了此一事实,我们不难进一步理解集体化时期两个同时并存的基本现象。一个基本现象是,由于集体组织内部各种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正式的制度措施的共同制约,部分劳动者的“开小差”行为,通常都限制在干部和大多数社员皆可接受的一定范围之内,从而确保了基层集体组织相当程度的生产能力。另一个" 基本现象则是,由于这种基层生产组织的非私人化的现代式劳动管理要求,与卷入传统人际关系同时又排除个人产权的运作环境之间不相适应,其生产效率总体上不如脱离了这种集体组织、具备清晰的投入与收益关系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特色的农业制度。

注释: 2 例见 Justin Y. Lin, “The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China’s Agricultural Reform: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 36, No. 3 (19

8

8), pp. S199-224; Justin Y. Lin, “Collectivization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Crisis in 1959-1961”,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8, No. 6 (19

90), pp. 1228-1252; Justin Y. Lin, “China: Farming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Mieke Meurs (ed.), Many Shades of Red: State Policy and Collective Agriculture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19

9

9), pp. 151-183; Peter Nolan, “De-collectiv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1979-1982: A Long Term Perspective,”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7, No. 3-4 (19

8

3), pp. 381-403. 4 参看 William Parish and Martin King Whyte, Village and Family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8], p. 64; John P. Bur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ur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7

7);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pp. 141, 237; Jonathan Unger, “Remuneration, Ideology, and Personal Interests in a Chinese Village, 1960-1980”, in William L. Parish [ed.], Chinese Rural Development: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Armonk: M. E. Sharpe, 1985], pp. 117-140; Anita Chan, Richard Madsen, and Jonathan Unger, Chen Village Under Mao and De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pp. 93, 2

4

9); and Helen F. Siu, 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 Accomplices in Rural Revolu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 2

3

1). 中文资料方面,可参看国家农业委员会《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

8

1), p. 874. 6国家在五十年代集体化初期即提倡计件制,在六十年代初大跃进过后,以及七十年代中后期为了纠正文革极左错误,提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的社会主义原则,又一再强调使用计件记工。

7 有关大寨工分制在全国各地的实行情况,参见Jonathan Unger, “Remuneration, Ideology, and Personal Interests in a Chinese Village, 1960-1980”. 9 有关此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见李怀印Li Huaiyin, “Family Life Cycle and Peasant Income in Socialist China: Evidence from Qin Village”, 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 Vol. 30, No. 1 (200

5), pp. 121-138; and Li Huaiyin, “Life Cycle, Labor Remuneration, and Gender Inequality in a Chinese Agrarian Collectiv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Vol. 32, No. 2 (200

5).

10 县、社妇联联合调查组, “男女同工同酬政策好, 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大—— 志刚大队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调查”。

11 县、社妇联联合调查组, 前揭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民国时期“天乳运动”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民初女界盛行束胸,这一现象的出现既缘于女性追求摩登时尚和性别平等,又掺杂了传统的审美、道德观念。“新”与“旧”,“传统”与“时尚”之间难以划出清晰的界限。有社会人士从生理健康尤其是种族存亡的角度对这一风气加以批......
非全日制劳动用工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要]非全日制劳动用工作为灵活用工和自由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金融危机阴影还未完全消失的今天,特别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未来,备受企业的关注和青睐。由于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法规很少,并且相关内容分散,h.4t7对此种用工形式缺乏深入的了解;企业在非全日制用工过程中,存在用工风险,劳动者权益也常常受到侵害。因此,对非全日制用工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不仅能帮助企业合理合法规避风险,而.........
新时期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8
一、新时期 农村 财务呼唤专业审计 近年来,农村财务经过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财务公开、乡镇建立农村 会计 服务中心和农村综合招投标中心,实行农村财务委托“双代管”等多种程序和手段,规范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
农村小学英语日常会话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23
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锻炼学生的会话能力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诸多方面中较难提升的一个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资源较为闭塞,很多学生的性格较为羞涩,这让学生开口说英文障碍重重,想要让学生自如的表达自己......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结合目前我国农场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比重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等现状.探讨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
“十二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13
一、当前我国 农村 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我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在世界上居于较高的位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末,我国农业劳动力份额为40.8%。根据相关界定,农业劳动力的份额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标志,我......
辨析集团与民国时期“废两改元”货币制度的改革
发布时间:2023-02-20
一、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的背景 民国时期中国的货币体系非常紊乱,各类纸币和金属货币杂乱不堪。其中金属货币包括铜元、银元、银角和银两等,各地金属货币种类和样式也各不相同。银两货币按照成色和平砝标准千差万别,必须经过复杂的......
星火集体农庄: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
发布时间:2023-05-15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合江省政府决定修复被日伪破坏的桦川县水利灌溉站,发展水稻生产。1947年秋开始筹建水利农场。1948年春,由共产党员金白山率领的80户朝鲜族农民从吉林省敦化市来到水利农场,由共产党员李再根带队的农民也随之到达。农场按规定将他们安排到四个地方建房安家,排列为一庄、二庄、三庄、四庄。农场把各庄每栋住房的4户划为一个共耕组,按各组劳力数拨给一块土地耕种,.........
民国时期北京的粪夫群体与 清污体制改革(上)
发布时间:2022-11-25
清洁卫生工作是城市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搞好公共卫生,做好垃圾污物的清理消纳,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其中还涉及到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等诸多因素,牵扯到复杂的社会群体和利益关系,往往考验......
试论现代科学劳动条件下中国农民工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8
关键词:农民工;现代科学劳动;科学能力;技术能力;生产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摘要:现代科学劳动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劳动者队伍中大量存在并将继续增加的农民工科学劳动能力严重缺失,素质和能力都不能适应其要求。只有采取切......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及时调整了盐务 管理 机构,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抗战的盐务政策,建立起以服务战时 经济 为特点的盐务 管理体制 ,有力地支持了战时军需民用的需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期盐务制度的变迁也是民国盐务现......
企业改制时期的劳动关系问题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1
党的十六大以后,“国退民进”的浪潮风起云涌,各地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一大批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方式放开搞活,真正走......
伪满洲国时期日伪对满族的殖民统治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组建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为了加强对满族人民的殖民统治,日伪对满族实施了政治、经济和教育奴化,不但“集村并户”、“出荷粮”,同时还利用奴化教育对满族人民进行精神摧残。日伪残......
民国时期的中国纺织学会
发布时间:2022-08-31
[摘 要]中国纺织学会诞生于1930年,会员以纺织工业技术专家为主,同时也大量吸纳其他纺织工业从业者和纺织专业学习者。自成立以来,该会通过出版书刊、召开年会、审定纺织机械名词、培训纺织技术人才等途径,积极致力于纺织技术的改革......
WTO多边贸易体制下成员谈判集团制度与中国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01
〔摘要〕发展中国家成员建立的各种类型的谈判集团其谈判模式仍为“主要供应国原则”的延续,谈判集团的实质在于纠正大国操纵,运用集体力量维护主权利益进而推进重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但是相关成员谈判集团制度在现行WTO多边贸易体制......
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民运动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大革命时期,掀起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村大革命的高潮。毛泽东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并提出把建立农民武装与创建农村政权联系起来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关于农民运......
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发布时间:2023-07-16
以下是由我们查字典范文网总结的《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希望能帮你写出优秀的论文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
民国时期的吃相
发布时间:2022-08-26
自古以来,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推动的,这一点在民国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被阿来、野夫等众多作家称为“诗人大厨”的二毛,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他推出一部关于美食的故国风情录――《民国吃家》,再现“一......
浅谈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关系中的矛盾越来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其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也越来越受到劳动者与雇佣方的关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简要介绍,在......
浅析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的现状及传承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岁时节日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个性,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但目前西方洋节文化日益弥漫,中国岁时节日民俗逐渐被国人淡化、遗忘,现状令人担忧。今天,了......
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3-06-21
农民工是我国在向共产主义事业目标奋斗过程阶段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这是一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并壮大的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存在农民工,农民工已成为工人阶级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
新时期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探索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在短短的数月时间内完成最后的测试,获取好成绩,除了要学生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力以及顽强拼搏的精......
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觉醒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 要: 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在近代遭受了很多屈辱,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很多领土的主权。正是这些屈辱,这些不平等条约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觉醒。而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与日本帝国主义发起的侵略战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
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权益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3-07-08
对于用人单位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给予劳动者的相应经济补偿金。对于劳动者在劳动时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发现后可以随时解除.........
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3-12-18
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特点(一)将国外近代医疗保障制度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民国时期的公医制度是在医药界人士的大力提倡下,受国外医疗保障制度影响,参照苏联的公医制度的基本模式而建立起来的。它不是对西方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的照......
浅谈幼儿一日活动具体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31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快乐的童年生活最现实的表现就是儿童每一天的具体生活。 一、幼儿入园 教师在接待幼儿入园时,要持......
新时期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研讨
发布时间:2016-12-05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面临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机遇和契机。认真全面的分析农业发展的局势,才能把握好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向。 1 建立健全农......
日本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其劳动力市场号称稳定而高效,但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同样的劳动力市场却成为阻碍日本经济转好的负面因素。近年来日本非正式员工比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问题。现试图从日本企业管理......
处理中职生的课堂日常不良行为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在中职生的课堂上常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这些行为若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将会影响到他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文章从课堂行为管理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处理学生的课堂日常不良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文章主要从以下......
费兰德·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与我国农业集体化运动
发布时间:2022-08-26
【摘 要】法国著名年鉴派历史学家费兰德・布罗代尔启示我们研究社会运动和组织变迁不仅要关注中短时段所起作用,更要关注长时段构成的历史深层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尝试探讨中长时段历史因素对我国建国后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影响。......
新时期我国涉农财政政策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保障。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农业生产规模小且比较分散......
民国时期词集编年笺注之兴起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清中叶之前,词集笺注一般重在注解语辞典故,清中叶至清末民初,词集笺注主要以疏证体的形式出现,重在人事考订,笺注转向注重知人论世,为编年笺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基础。民国时期,随着新学术思想的影响与现代词学学科的建立,以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邓广铭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学人将词集校勘、笺释、编年等内容融为一体,极大推动了词集编年笺注的兴盛与成熟,既体现了词集文献整理走向学术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标示.........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农村女性的识字运动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推行大规模的扫盲运动,通过政策引导、全员发动、科学组织、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教育环境,广大女性借助教育实现了由家庭到社会的角色回归。 关键词 女......
我国劳资集体谈判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劳资冲突问题是我国目前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集体谈判制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在集体谈判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的定位不够明晰,那么集体谈判制度就很难与我国国情紧密联系,发挥其应有的疏导劳资关系的作用。因此,本文在谈判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运用第三方谈判的相关内容,探究我国集体谈判中政府的合理定位。通过对集体谈判制度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21
农民工是我国在向共产主义事业目标奋斗过程阶段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这是一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并壮大的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存在农民工,农民工己成为工人阶级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
清洁之战:民国时期北平的粪夫群体与清污体制改革(下)
发布时间:2022-12-08
1936年6月17日,经市政府批准,“北平市改进粪便事务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由市卫生局局长任主席,委员由市政府、社会、公安、卫生等局官员9~11人,粪业代表7~9人共同组成,工作主旨为“谋本市粪便事务之整理”。一批大粪商在政府......
劳动权论略
发布时间:2023-02-17
劳动权论略 劳动权论略 劳动权论略 【内容提要】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属性而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标志劳动者人格独立、蕴涵劳动者利益的人权类型,劳动权诞生于职业劳动得以社会化......
浅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建构策略机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造就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农民职业教育不仅关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成效,而且直接左右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从教学过程来看,专项培训、模块化教学方式改变、示范教学、专业型教师培养以及发......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9
" 进入新世纪,转移1200万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3870万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不仅是四川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四川政治安定、杜会稳定进步的基本条件,更是认真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
论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要:近代中国金融制度到国民政府时期才得到一定的法律化,并且日渐完善、成熟。在这个改革过程中,成功与失败交错存在着,这些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同样对当今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从时代背景以及金融改革措施来学习......
日本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要:在对抗与判定的诉讼结构下,证据是攻击。防御的一种方法,是当事人展开对抗的重要手段之一。证据及证明的功能是连接进行中的诉讼审判和纠纷过去发生在其中的日常生活,并使尽量接近或达到与实体的真实紧密相关的纠纷得到解决。......
民国时期吉林省的水田开发政策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民国时期吉林省的水田开发全面展开,水田面积从民国初年不足千顷,到20年代末已经发展到约7万顷,成为东北地区水田面积最多的省份。吉林省的水田大面积开发,既与朝鲜移民的大量迁入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当时吉林省地方政府积极......
新制度经济学视域的农民工和谐劳动合约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8
新制度经济学视域的农民工和谐劳动合约关系 新经济周期下的新兴产业成长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农民工形态人力资本的质的提升,而提升的保障之一是劳动合约制度。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劳动合约的问题很多,需从多角度研究,法经济学方法尤其值......
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提出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争议之声不断。本文从争议的主要问题切入,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含义、特征、订立及解除四个方面阐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理论,并对争议......
麦当劳在中国的营销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 要:本文以世界快餐连锁业巨头麦当劳为研究对象,在市场环境方面,对中国快餐行业进行整体市场环境分析及行业竞争环境分析进而了解市场概况。营销策略分析方面,对麦当劳在中国地区的营销战略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具......
民国时期江南农村金融的现代转型述论
发布时间:2022-10-08
民国时期江南农村金融的现代转型,指民国时期江南农村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转变,一方面是农村传统借贷关系向现代借贷关系的转变,另一方面是传统农村金融组织向现代金融组织的转变,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
浅析新中国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史
发布时间:2023-07-2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完善,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日益活跃的趋势。大体上看,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和劳动力流动规模演变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严格限制时期(1953-1980 年代初) 建国初期,国家......
民国时期的北京电影
发布时间:2023-05-14
电影在中国最早出现是1896年,在上海徐园的一个茶楼里。那时的电影只是穿插在唱戏或是杂耍节目的间歇放映,也只是一些简短的黑白默片,但这些影戏毕竟已不同于唱戏等传统节目,必须处于黑暗之中才能显现光影,于是引起时人的好奇和惊讶,关注度一时兴起。随后,电影作为一种时尚开始在全国主要城市推广起来,北京作为重要的文化城市,自然紧跟时尚,在清末电影即落户北京,到民国时期取得重要发展,对社会进步及民众生活均产生.........
民国时期江南农村金融的现代转型述论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 要]民国时期江南农村金融的现代转型,指民国时期江南农村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转变,传统农村金融与现代农村金融相互依托发展。江南农村金融的转型对江南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的现代......
论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本文介绍了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民国中医药期刊在刊载内容、办刊宗旨和出版形式方面存在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医行业史和中医学术史两方面探讨了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民国时期;......
新时期中国企业战略初探
发布时间:2022-09-02
摘 要: 中国 的改革开发的思路基本是按照以林毅夫为代表的 经济 学家的“后发优势”说来实现的,在这个思路下,中国 企业 大多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吸收利用。在过去30 年的 发展 中,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实现了“引进——吸收——......
集体记忆与农民的环境抗争
发布时间:2023-03-23
关键词:集体记忆;农民;环境抗争;汪村摘要:集体记忆是特定的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一种过程和结果。基于集体记忆研究的社会群体视角和实地调研资料,发现从集体记忆到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发生中间没有临界点,“苦”“韧”“怨”和“恨”等集体记忆中的核心元素引发了农民的环境抗争行为。1995-2014年,由集体记忆引发的汪村农民环境抗争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呈现出心理感受的强烈性与抗争维权的坚决性、环境抗争行为与集.........
农民工与留守子女日常沟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农民工与留守子女日常沟通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包括:较低的沟通频率影响留守子女包容需要的满足,沟通方式单一化导致对留守子女的过分控制,沟通内容功利化不足以满足留守子女情感需求;其技术层面......
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时代属性
发布时间:2015-07-31
摘 要:人类满足自身需要是历史发展的逻辑根源,农民向工人转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分离对立融合规律下的农民工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当代中国的农民工在经济、政治、文化公共服务、利益表达等方面处于弱势地......
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09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但仍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价值难以实现、土地承包权流转有待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混乱、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紊乱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不......
民法时效中断问题及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03
民法时效中断问题及策略 民法时效中断问题及策略 民法时效中断问题及策略 民法时效中断制度是时效中断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时效中断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才能更好地完善时效制度,使时效制度有效的实施。文章主要......
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策略
发布时间:2017-02-24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对于农业发展而言,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决定了农业会计核算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农业资金收支的合理性,进一步对农业的发展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推动农业内部......
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0
" 「内容提要」奥尔森的“选择性激励”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抗争的经验事实。本文提出的“压迫性反应”表明,当“集团”还没有明确的边界,即还没有形成具有约束力的组织形态时,社会群体中的部分成员为改变某一社会政策或社......
大革命时期的察哈尔农民协会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 要]察哈尔农民协会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创建的第一个农民运动协会,察哈尔农民协会简介,张家口建立华北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历史条件。 [关键词]革命;察哈尔农民协会;历史条件 一、前言 察哈尔农民协会是大革命......
我国农村安全饮水管理体制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10-15
1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首部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指出,水源地保护是保障饮水安全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工程管理改革、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是实现饮水安全可持续的......
探析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提出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争议之声不断。本文从争议的主要问题切入,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含义、特征、订立及解除四个方面阐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理论,并对争议......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发布时间:2023-06-12
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相关概念 1、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具有的劳......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
发布时间:2023-07-23
【内容提要】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
对新时期我国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8-04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家间围绕着国际秩序、综合国力、资源能源、地缘政治等的战略竞争和利益矛盾更加凸显。这使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较以往更趋于综合化、多样化、复杂化,既是对国家实力的现实考验,也是对国防......
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思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土部就在地方进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并通过部省合作协议等平台与地方开展合作。国土部数据显示,共有22个省份承担了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路径的任务,其中安徽、广东在全省推行。国土部还曾......
浅析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 劳动者 论文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提出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争议之声不断。本文从争议的主要问题切入,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含义、特......
研究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提出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争议之声不断。本文从争议的主要问题切入,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含义、特征、订立及解除四个方面阐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理论,并对争议......
论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历史定位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历史定位从事医疗改革研究的人士认为世界近代卫生事业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消极时期。这个时期,一切医事设施漫无组织,医疗目的,仅在于治病,对于预防和病后的休养,往往没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查;二,......
略论中国农民问题|中国农村问题(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9
作者: yewei 第一章 引题:论述我国农村问题 第1节 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减免农业税吗? 最近全国媒体杂志、报纸上刊载关于农民问题的文章可谓不少。自从去年朱总理谈到加入WTO后最担心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到去年底召......
新常态下再谈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农村改革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新形势下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的管理是做好农村“三资”管理的前......
百万德日战俘的劳动改造
发布时间:2023-04-23
1939年,苏联和德国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共同出兵打击波兰,当年便有大批波兰战俘被押解至苏联境内,1939年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之下,成立战俘强制拘押人员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直接管理战俘。1941年6月1日,苏联人民委员......
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5-08-1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管理模式;活动策划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现状,提出了通过转变观念,提升读者活动发展地位、强化读者需求定量分析、改变管理模式、加强协作等改变现状的几种途径,并详细阐述了新时......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发布时间:2022-12-01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相关概念 1、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常用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18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常用方法有哪些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常用方法是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的,在审计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方法很多,现将常用的几种审计方法介绍如下: 一、......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
浅析后劳教时代中国轻罪制度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经过多年司法实践证明,劳动教养制度不仅造成违法犯罪行为制裁体系结构的不合理,而且也无法实现保护人权的机能。从运作现状来看,我国原本违法犯罪制裁体系――“三级制裁”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和法律规定之间有所冲突和重叠。因......
试析对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获得农村职业教育的突破性进展,可以从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中理解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迫切性;从人力资本理论中寻找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理性支撑;从现代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中获得......
民国时期的文人与摄影
发布时间:2023-07-22
关键词:摄影术;艺术性;新技术;陋习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摄影于清末传入中国,在民国时期开始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在发展之前也经历了颇为尴尬的时期,这种尴尬在摄影术在西欧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也出现过。一种新......
晚清、民国时期的广告画
发布时间:2022-08-24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类大城市,很早就有了广告画,这些广告画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从这些广告画中,我们可以知道那时的商业动态,感知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能感知那时人们的审美取向。细细品读这些画面,犹如置身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商铺......
试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四大工程” “四项改革” “四个计划”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当前和今......
民国时期工人犯罪考
发布时间:2022-09-25
[摘 要]民国时期,尤其是30、40年代,工人所犯罪行占比远远超过了他们在城市总人口中的占比。工人的罪行主要有三类:经济绝望犯罪,激情犯罪,失意报复犯罪。每种罪行背后都蕴含着深层的社会因素,都是对城市环境的特定反映。工人犯罪......
浅谈新时期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这些年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工作也是深入推进,将对提升经济体制管理水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步伐就没停止过。新时期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按照国家发展规律的要求,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对当前的经济体制进行不断地有效地完善,促使我国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做优,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作者在本文中就研究如何在新时期来健全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关.........
经济转轨时期财政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27
" 摘 要:对1978-2002年间中国财政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在经济转轨时期,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96、-0.1013,财政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此基......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选择(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2
我国近些年来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递增,而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难以满足合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法》的实施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成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
刍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 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我国一种法定的劳动合同,其对于稳定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对此作了多项规定。但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仍然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和争议。文章通过对这些认识......
新时期国有经济管理的新体制探索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国有经济新型管理体制的构建,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变化情况入手,对新时期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和新型管理体制的构建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关键词:新时期;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的来,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融合,成为了我国国有经济体制在未来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对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和布局.........
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乡镇政权体制
发布时间:2022-10-08
" ――河南省新密市乡镇政权改革的跟踪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通过对河南省新密市乡镇政权改革的调查,作者简述了我国乡镇政权在政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村民自治后领导体制的转变对乡镇政权管理体制的挑战,以及从村民自治到乡镇民主......
谈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发布时间:2016-04-25
小编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希望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
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历史影响(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4
民国时期的法律家群体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 受到民国动荡的政治形势和严酷的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一群体的法律思想呈现出 开放、多元、复杂的特征,法律家们在运用西方的法治理论来改造中国法制现......
新时期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推动着我国的经济进步,同时,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人才资源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财富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需要人力资源来推动,所以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是国企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供相关人士参考和交流。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