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集体记忆与农民的环境抗争

集体记忆与农民的环境抗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01:03:06
集体记忆与农民的环境抗争
时间:2023-03-23 01:03:06     小编:

关键词: 集体记忆;农民;环境抗争;汪村

摘要: 集体记忆是特定的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一种过程和结果。基于集体记忆研究的社会群体视角和实地调研资料,发现从集体记忆到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发生中间没有临界点,“苦”“韧”“怨”和“恨”等集体记忆中的核心元素引发了农民的环境抗争行为。1995-2014年,由集体记忆引发的汪村农民环境抗争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呈现出心理感受的强烈性与抗争维权的坚决性、环境抗争行为与集体记忆的交互性以及环境抗争记忆中的国家印象三个特点。在社会学视域中,集体记忆与农民环境抗争的未来研究方向是集体记忆与环境抗争行为的交互机理研究、农民环境抗争后的集体遗忘研究以及农民个体环境抗争记忆微光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1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8)01007709

Collective Memory and Peasants' Environmental Protest: Taking Wang Village in Anhui for Example

ZHANG Jinjun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ety,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China)

Key words: collective memory; peasants; environmental protest; Wang Village

Abstract: Collective memory is a process and result of past events shared by a particular group of collective members. Based on social groups perspective of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research material, discover there is no critical point in the occurrence of the peasants from collective memory to environmental protest behavior, and the core elements of collective memory such as "bitterness", "toughness", "resentment" and "hatred" leading to their environmental protest behavior. From 1995 to 2014, the peasants' environmental protest caused by the collective memory in Wang Village is span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stage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intensity of psychological feelings and the firmness of protest for righ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st behavior and 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 impression of the stat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st memory. In view of sociolog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n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peasant' environment protest include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peasants' 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protest behavior, collective forgetting afte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st of peasants and the glimmering memory of peasants' inspanidual environment protest.

第1期金俊: 集体记忆与农民的环境抗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6卷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集体记忆是特定的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一种过程和结果,是对过去进行重构的结果。[1]它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人们正是在社会中才获得了记忆。只有把记忆定位在相应的群体思想中,我们才能理解发生在个体思想中的每一段记忆。[2]

6

8、

6

9、93西方学界关于记忆的社会与文化维度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20―30年代为理论奠基时期,20世纪80年代是“记忆潮”时期,当代则是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性记忆时期”。莫里斯・哈布瓦赫是理论奠基期的代表人物,“记忆潮”期的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皮埃尔・诺拉以及德国文化记忆理论的提出者扬・阿斯曼和阿莱达・阿斯曼夫妇,“世界性记忆时期”可以说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但除了增加更多的研究案例以外,似乎缺少了理论拓展的空间。[3]我国大陆社会学界关于集体记忆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起步。有学者曾尝试从集体记忆、公共记忆、民众记忆和想象记忆入手来区分社会记忆的类别,并研究了西北农村政治运动左倾政策所造成的苦痛记忆,认为对苦痛记忆的研究必须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对文化特质的分析上。[4]对社会记忆进行四类别的区分,在某种意义上是对集体记忆研究的一种积极推进。实际上,学界更多的研究倾向于把社会记忆等同于集体记忆。此外,关于集体苦痛记忆的研究,除了上升到对文化特质的分析以外,还需要上升到社会、区域乃至国家等层面上进行分析讨论。一项关于土地改革时期农村社会生活的记忆研究发现,“无事件境”的特征非常明显,即农民虽然受的苦不少,但是他们现在已经变得无“苦”可诉。[5]484553这样的研究无疑有着其特定的地域和空间特征,并反映出研究对象对研究者的某种戒备心理。在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和研究中,有诸多的农民是处在一种“有事件境”状态的,他们除了有“苦”可诉,也有其它元素可以诉说。在研究农村女性关于农业合作化的集体记忆时,有学者发现这些女性的苦难记忆主要源于食物的短缺、日常用品的匮乏以及身体的疲劳与疾病等。[6]该研究反映出特定人群(农村女性)对特定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的苦难记忆。在当下的农村社会,女性的“苦”至少还包含了由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的内容。在有些时候,这些女性会和男性一起,把“诉苦”作为他们在环境信访时寻求国家权力支持的一种重要策略。[7]知青把农村生活的集体记忆由个体和群体的苦难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苦难,他们认为自己承担了国家的苦难,“青春无悔”成为他们主流记忆建构的一种模式。[89]或许,这只是知青集体记忆建构的一种模式,后续的研究也许会探索总结出别样的模式。 在融合社会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集体记忆研究形成了重视国家权力对记忆塑造作用的国家权力视角、强调特定群体认同记忆、“无记忆”甚至相对主流记忆的“反记忆”的社会群体视角以及认为记忆随着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的变迁而延续、改造和重构的历史变迁视角。[3]在社会群体视角的集体记忆研究中,中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民间社会阶层或群体的关注较少,[10]在坚持“国家在场”“底层立场”与“制度变迁”三个特点的基础上,中国的集体记忆研究还将社会群体的苦难与创伤这一议题作为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3]集体记忆关涉的不仅是历史问题,而且还包括极强的现实问题,它不仅暗示着人们对历史的看法,而且也影响着人们当下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9]但是,在社会学的研究中,集体记忆往往沦为社会学思想中的细节而不那么引人注目,有时候甚至会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事实上,集体记忆是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它就像聚光镜,把光束投向历史,但照亮的却是社会的现在和未来。[11]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在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分化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抗争行动的多发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12]笔者近年来一直在从社会学的视角关注和研究农民的环境抗争问题。农民环境抗争指的是由遭受环境危害的农民所采取的、以维护其享有在适宜环境中的生产与生活权益为目的的、具有很大自发性的一系列集体行动或个体行动,[13]其行为方式包括申诉、投诉、控诉、呼吁、抗议、静坐、堵路、集体散步、集体下跪、围堵政府机关、示威、游行等。[14]在我国大陆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环境抗争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领域的一个学术研究议题,近年来又逐渐成为学术热点。在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上,[15]出现了社会差别、结构―制度分析、结构化以及社会治理等研究视角,诸多议题被研究和讨论,如农民环境抗争的原因、历程、方式、关系网络、行动策略、行为逻辑以及制约因素等,形成了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范式,宏观层面的主要有社会转型[16]、结构―制度分析[13]、政治机会结构[1617]、国家与社会关系[12][1822]、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23]等范式,微观层面的则主要有生态文化自觉[24]、草根动员[2526]、集体认同[27]、依情理抗争[28]、底层研究[13][29]、诉苦型上访[7]、混合型抗争[30]等范式。然而,相关研究还存在理论建构不足、研究方法单一[1415]以及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推陈出新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除了增加农民环境抗争的研究案例和研究内容以外,最大的学术追求莫过于基于经验研究,尝试为农民环境抗争的社会学研究增添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集体记忆与农民环境抗争行为到底有什么关联?集体记忆能够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引发农民的环境抗争行为?如果集体记忆能够引发农民的环境抗争行为,其具体的发生机制是什么?由集体记忆引发的农民环境抗争是怎样的一种图景?它的特点又是什么?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个案研究是深化集体记忆研究的基本手段。[9]本文将基于集体记忆研究的社会群体视角,结合相关实地调研资料,对上述问题作出分析和解释。

二、集体记忆与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发生机制

因为共享的记忆或纪念仪式所营造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归属感,集体记忆可以塑造广泛的群体认同。[3][3132]集体记忆与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关系问题是笔者从事环境社会学研究以来一直在不断思考和试图解决的问题。2010-2017年,本课题组对广东省、安徽省和西省100多个村庄的环境污染和农民环境抗争现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地调研,发现在一些村庄中,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发生取决于其它一些诱发因素而非集体记忆,如经济利益、健康要求、不满情绪等。有些村庄的农民确实有着对村庄过去的美丽环境、抗争事件或污染受害等的共享记忆;但是,环境抗争现象并没有在这些村庄发生,农民们选择的是忍耐和集体沉默,即集体记忆没有引发他们的环境抗争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如果集体记忆能够引发农民的环境抗争行为的话,其必然有着具体的发生机制。我们在对皖南地区的一个村庄和皖西南地区的一个村庄进行调研时,通过搜集和整理一些农民的口述史资料,发现集体记忆可以引发农民的环境抗争行为。我们相信,随着我们在农民环境抗争问题上调研时间的不断持续和调研区域的逐渐扩大,我们会发现更多的诸如此类的研究案例。

(一)从集体记忆到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发生有没有临界点?

我国农民的忍耐性是非常强的。绝大多数的农民自古以来就比较“胆小怕事”“怕担风险”“怕惹麻烦”“瞻前顾后”“凡事能忍则忍”“不爱出头露面”,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出规避风险的态度,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33]在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中,有大量的农民在环境污染危害面前选择了“集体沉默”[34]144,他们是农村环境污染中“沉默的多数人”[19]。农民在从忍耐到抗争的心理转变过程中,一般来说,可能会有一个临界点,如先是默默地忍耐;到了忍无可忍、实在忍不下去、不满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抗争行为就有可能会发生。在皖南和皖西南地区的这两个村庄中,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这里“民风比较彪悍”“农民都不太好讲话”,很多农民也认为他们自己不是那种“逆来顺受、谁想捏就能捏一把的人”。这些农民有一些共享的关于村庄过去的美丽环境、抗争事件和污染受害的记忆,因为某一群体成员对某一事件的记忆大体上是相同的。[31]我们发现,正是这些共享的记忆引发了他们环境抗争行为的发生。对这些农民来说,从集体记忆到环境抗争行为的发生,其实中间没有临界点。有学者也认为,集体记忆并非只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它还存在于表演、仪式、股市、冲突和生育等行动之中,集体记忆实在就是社会行动。[35]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农村地理区域广阔且类型多样,在其它一些由集体记忆引发的农民环境抗争行为发生的村庄中,也许会有一个特殊的临界点或者中介机制的问题。当然,这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实地调研和具体的研判工作。

(二)集体记忆中的哪些核心元素引发了农民的环境抗争行为?

在关于农民的集体记忆研究中,西北农村政治运动左倾政策所造成的农民苦痛记忆的研究[4]、农民关于土地改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记忆的研究[5]484553以及农村女性对农业合作化的苦难记忆的研究[6]是目前学界非常有代表性的成果。在皖南和皖西南地区的这两个村庄中,农民们遭遇的、叙述的较多的就是“苦”。他们所诉说的“苦”,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生活之苦”,因为这两个村庄经济都比较落后,农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耕种很辛苦但收入很微薄,加之环境污染的危害,他们的农业生产、家庭收入、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他们的“生活之苦”;另一方面是“抗争之苦”,他们的环境抗争均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一个成功了,另一个还在继续进行中。除了“苦”的记忆之外,这两个村庄的农民还有关于“韧”“怨”和“恨”的记忆。“韧”的记忆主要源于这两个村庄过去的一些抗争事件,如20世纪50-60年代小规模地反对大炼钢铁和毁林开荒,20世纪80-90年代大规模地反对乡村干部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较之我们调研的其它一些村庄,这两个村庄的农民的环境抗争意愿是比较强烈的,抗争行动是比较坚决的,体现出一定的“韧”性。“怨”的记忆主要是关于污染受害的记忆,如对污染企业不满、耕地和林地损坏、空气污染、溪流污染、健康损害等的记忆。有研究者J为,在环境抗争中,“怨恨”最初的表现形式是“怨”,由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和不当干预发展到“恨”。[36]这两个村庄的农民“恨”的记忆主要是关于乡村干部的不作为、保护污染企业以及对他们环境抗争行为的不当干预的记忆。农民集体记忆中的“苦”“韧”“怨”和“恨”等核心元素引发了他们的环境抗争行为。

(三)为什么环境抗争的主体是青年农民?

20世纪90年代以后,转型中的农村社会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现象,即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下降和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农村中剩下的人口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37]有学者也称之为是“无主体熟人社会”。[38]在关于农村环境抗争问题的研究中,相关研究发现农村的环境抗争“以中老年人为主”。[25][39]在我们调研的这两个村庄中,环境抗争的主体均是青年农民。本文称这些人为青年农民,是依据他们在开展环境抗争时的年龄来认定的。在我们了解的相关研究和实地调研中,这种现象虽然并不多见,但也在一些村庄曾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这两个村庄的青年农民很少有到外地务工的,除了正常的务农之外,基本上都在农村做一些建筑活或者到附近的乡镇、县城打一些短工。有研究指出,在农村留守的老年人大多认为只要年轻一代过得好,自己的状况好不好已经无所谓了,他们在环境污染中抱着能忍则忍、能拖则拖的态度,抗争维权的意愿在下降,当农村环境质量恶化时,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去进行环境整治。[40]在农村中一般是由年轻人出面与地方政府和排污者打交道。[40]在这两个村庄中,从环境污染产生开始,在不同的抗争阶段,就一直是由青年农民出面进行抗争维权,较之村里的老年人,他们对集体记忆中“苦”“韧”“怨”和“恨”等的心理感受更为强烈,抗争维权的意愿和行动也更为坚决,他们的环境抗争维权行动才能持续二十年之久。

三、集体记忆与汪村农民的环境抗争

本研究选择的是上述两个村庄之一的皖西南地区的汪村,一个在2014年底已经取得环境抗争成功的村庄。上述皖南地区的一个村庄的环境抗争还在继续进行,笔者已经把它列入后续的研究计划之中。汪村是一个行政村,地处大别山腹地,下辖十几个村民小组。全村1100多人,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比较落后。如前所述,村里的很多青年农民没有被卷入“民工潮”大军中,他们中到外地务工的人极少。汪村农民是比较爱护环境的。1995年以前,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环境污染。由于汪村所在的乡镇经济非常落后,当地政府急于想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后不久就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措施。1995年5月,一家由两个当地人和一个外地人联合开办的采石场在汪村附近落户,汪村农民开始遭受采石场放炮采石产生的噪音污染和加工石子造成的粉尘污染,距离采石场比较近的人家偶尔也会面临飞石的威胁。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汪村“60后”“70后”和“80后”的一批农民,在不同的时间段,各自作为抗争主体,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接力式环境抗争。这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的农民环境抗争的新现象。相信在今后的调研中,我们或许会发现此类现象在更多的村庄中发生。在整理汪村38个农民其中,“60后”13人,“70后”13人,“80后”12人。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对访谈对象进行了重新编号,“60后”的编号是W001W013,“70后”的编号是W014W026,“80后”的编号是W027W038。的口述史资料时,发现主要是集体记忆引发了他们持续二十年的环境抗争行为。汪村“60后”“70后”和“80后”农民的环境抗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1995-2001年)

在这个阶段,汪村“60后”的20多个农民是环境抗争的主体。在他们的诉说中,“苦”和“韧”这两种元素始终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我们认为,主要是“苦”和“韧”的记忆引发了他们的环境抗争行为。

“苦”的记忆主要是关于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和抗争之苦的记忆。“60后”农民W006在接受访谈时说,汪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他感觉每天脑子里都是飞尘满天,很难受。他说,他们村很多人在环境污染严重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有这种感觉,所以他们才要起来进行抗争维权。“60后”农民W012形象地说,粉尘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汪村整天灰蒙蒙的,每天好像都在下大雾一样,还有,放炮采石的声音让他经常觉得耳朵快要聋了。他们过得非常“苦”,只有起来反抗了。他们有时感觉抗争的过程还是蛮“苦”的,因为污染企业不愿意引进环保设备,给他们的经济补偿又非常少。 “韧”的记忆主要是源于汪村过去的一些抗争经历。“60后”农民W003说,以前他们村有些人反对大炼钢铁,反对开山,后来虽然被批斗得很厉害,但是他们村的生态环境没有被严重破坏。现在严重的污染出现了,对生态环境不好,对他们村的人也不太好,所以他们要向反对大炼钢铁和开山的农民学习,也要反对采石场造成的污染。他们先是派几个代表去谈判,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就20多个人经常一起去,有时候还会和污染企业主和保安人员发生暴力冲突行为。“60后”农民W008告诉我们,他爷爷解放前上过几年私塾,是个文化人。他爷爷说,在汪村的字典里,好像从来就没有“忍”这个字。所以,他们采取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明知污染企业主社会背景复杂,也要进行谈判和暴力维权。

(二)第二个阶段(2002-2008年)

从1995到2001年,以“60后”农民为主体的环境抗争使汪村多数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飞石的威胁也越来越少了。但是,由于污染企业主社会背景较为复杂,加上个别乡村干部的“撑腰”,采石场放炮采石和加工石子仍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以后,汪村所在的乡镇响应县政府发展绿色旅游经济的号召,该乡镇的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陆续被关停或者搬迁。但是,由于一些乡镇干部在考察中认为汪村附近的这个采石场“污染还不算严重”,所以该采石场在2002-2008年一直没有被列入政府关于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的工作计划中。汪村的环境抗争从2002-2008年一直在^续着。

在阿莱达・阿斯曼夫妇的研究中,有一种存在于日常沟通生活中的短时记忆,即他们所说的“沟通记忆”,这种记忆可以通过群体的代际传播延续下去,跨度在

三、四代左右。[3]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这种沟通性的集体记忆不仅在汪村农民代际之间传播延续,也同样在“60后”和“70后”以及“70后”和“80后”农民的日常沟通交往中传播延续。有学者认为,集体记忆的形成有赖于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交往和分享。[32]在汪村,这批参与环境抗争的“60后”农民,把“苦”“韧”还有心生的“怨”气在村庄的日常交往实践中经常性地表现出来,并在家庭和村庄内外影响和传播给“70后”农民。从2002年起,汪村30多个“70后”农民走上了环境抗争的前台,“60后”农民逐渐开始退居到幕后。在这批“70后”农民的记忆中,除了延续关于“苦”“韧”的记忆之外,还新增了“怨”的记忆。

“70后”农民W022说,“60后”农民在抗争中表现得很勇敢,所以他们也要勇敢起来。他说,他们在村里村外做工的,因为环境污染问题,总觉得好憋屈,心里面好“苦”,而且他们感觉自己的健康已经受到很大威胁,所以对污染企业很不满,心中“怨”气颇多。他们就在想,采石场怎么还是没日没夜的开工呢?他们要好好想想办法了。他们有时去乡镇政府找相关领导咨询和求助,有时白天和晚上去采石场评理,道理讲不通就切断采石场的电、毁坏采石场的机器设备。当地派出所的人出面干预了好几次。“70后”农民W019说,有的乡镇干部说他们一直没有消停过,就喜欢闹点事出来,不闹事就不舒服,有时骂他们是一帮刁民。其实,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都是本分人,也不是非要闹事不可。因为“60后”农民都抗争好几年了,他们不能让抗争停下来。他们经常会因为污染问题烦死了,也烦透了,要坚决行动起来进行抗争。

(三)第三个阶段(2009-2014年)

从2002到2008年,以“70后”农民为主体的环境抗争使汪村的更多农民获得了更多一些的经济补偿,但这并不是汪村农民环境抗争的主要目标,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想让采石场关停或搬迁,还他们一个美丽清洁的环境。从2009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初,汪村附近的这家采石场仍然没有被列入政府关于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的工作计划中。因为乡村干部的不作为、对采石场的保护和对环境抗争的干预,“70后”农民开始有了“恨”的心理体验并传播给“80后”农民。从2009年开始,“80后”的30多个农民登上了环境抗争的舞台。他们除了“苦”“韧”和“怨”的记忆,又新添了“恨”的记忆。

“80后”农民W033说,他们这些“80后”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跟在“60后”和“70后”农民的后面,不懂事的时候感觉好像看热闹,懂事了以后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他们也要坚持抗争下去。据他说,在他们抗争的那几个年头,因为严重的粉尘污染,他们在村里好像从来看不清天上到底有没有太阳,他们过得很“苦”,心中的“怨”气很多。那时候,他们认为乡村干部收了污染企业主的好处,所以才没有把这家采石场列入关停或搬迁的工作计划中。后来,这些乡村干部又挨家挨户地对他们进行劝说,有时还威胁他们。他们觉得这些乡村干部很可恨。他们那时候最大的想法就是想办法让采石场关停或者搬迁。“80后”农民W036说,乡村干部确实很坏,到处给他们使绊子,所以他们很恼火,恨死了这些乡村干部,也恨死了污染企业主。后来,他们接受了“60后”和“70后”农民的建议,想办法主动邀请了当地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到汪村,又想办法请来了县环保局的领导。后来,在媒体和县环保局的干预下,再加上他们自己对美丽环境的强烈渴求和持续不懈地抗争,在2014年底,采石场终于搬迁了!

汪村“80后”农民环境抗争的最终成功,其实还受到其它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以及与外部世界的联系。1998年,汪村才有了第一部电话,电话是当时在村里开小卖部的一个农民安装的。汪村“60后”农民在进行环境抗争的时候,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非常少。到了2004年,汪村有将近一半的农民安装了电话,开通了电视,有几个“70后”农民还购买了手机。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了一些,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多了一些。2009年以后,汪村几乎所有的“80后”农民都拥有了手机,有十几户人家还开通了互联网。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广泛起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多、也更紧密了。在环境抗争的方式和策略选择上,“80后”农民更强调实用性和有效性,比如更积极地关注乡镇政府和县环保局关于污染企业关停和搬迁的工作方案,尽量减少或避免与污染企业的暴力冲突以寻求更为合适的维权方式和策略,多次想办法主动邀请记者和县环保局的领导到汪村实地查看污染情况以寻求帮助,等等。

四、由集体记忆引发的农民环境抗争的特点

(一)心理感受的强烈性与抗争维权的坚决性

在汪村持续20年的环境抗争中,这批“60后”“70后”和“80后”农民在不同的抗争阶段,各自作为主体承担了抗争维权的使命。在他们的集体记忆选择中,“苦”“韧”“怨”和“恨”等心理感受比起汪村的一些老年人来说更为强烈,这种强烈的心理感受和群体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他们抗争维权意愿和行动的坚决性。

“70后”农民W021说,他们村的一些老年人有时候会说,你们都抗争了快十年了吧,好像不能达到让采石场关停或搬迁的目的,要不等等再看吧。他不这么认为,和他一起进行抗争的其他农民也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心里面更多的想法是要一直抗争下去,不能等,更不能放弃。只要抗争下去,就会有希望。“80后”农民W034说,他们有时虽说是有点泄气,那是因为算上他们在内,前前后后都抗争了十几年了,老是没有办法达到目的。他认为这种偶尔的泄气也算是正常的,毕竟他们还年轻着呢。不过,他们确实很难受,很憋屈,心里“怨”气很多,恨污染企业主,恨乡村干部,就想把采石场搞走。

这些口述史资料一方面说明汪村这些农民心理感受的强烈性与环境抗争维权行为的坚决性,另外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青年农民作为主体的环境抗争比起那些以老年人和妇女作为主体的环境抗争更容易达到某些目标或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在以往的一些相关研究中,以老年人和妇女作为主体的环境抗争往往是失败的。[13][29][33][39]

(二)环境抗争行为与集体记忆的交互性

有研究指出,集体记忆可以从某一群体向另一群体传播和延续。知青后代关于知青“上山下乡”的记忆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获得这种认知记忆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知青家庭和亲友间的代际传递中。[1]而本文着重要论述的,主要是汪村“60后”和“70后”、“70后”和“80后”农民在日常沟通交往中传播延续的关于环境抗争的集体记忆。

汪村“60后”“70后”和“80后”农民的集体记忆引发了他们的环境抗争行为,而不同阶段的环境抗争行为又成为后续抗争者的集体记忆,而后,增添了新的内容的集体记忆又会引发新一轮的环境抗争行为。在“60后”农民的记忆中,“苦”和“韧”的记忆引发了他们的环境抗争行为。他们在环境抗争中的身体实践以及在村庄日常交往实践中的“怨”气表现被传承到“70后”农民的记忆中,即“70后”农民的记忆中包括了“苦”“韧”和“怨”的记忆。同样,“70后”农民在环境抗争中的身体实`以及在村庄日常交往实践中“恨”的表现又被传承到“80后”农民的记忆中,这样,“80后”农民就有了关于“苦”“韧”“怨”和“恨”的记忆。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抗争阶段,汪村不同年龄段的农民的集体记忆呈现出一种演进性的特征,而演进后的集体记忆又会引发新一轮的环境抗争行为。如果汪村的环境抗争还在持续的话,农民的集体记忆与环境抗争行为还会有新的交互。

(三)环境抗争记忆中的国家印象

有研究指出,国家价值传播要实现民间化,让民众成为传播话语的主体。[41]在汪村农民的集体记忆中,国家就是一个捍卫正义的形象,他们一度认为这种正义形象的代表首先应该是他们乡镇政府的一些领导干部。可是,当他们屡次咨询和求助这些干部而得不到任何实质性或有效性的帮助,甚至这些干部反过来对他们的抗争行为进行不当干预时,国家的印象在他们心中又变得消极和模糊起来。“70后”农民W022说,在他们的印象中,国家就应该是一个除暴安良、维护正义的形象,哪里有不平的事,国家就应该出现在哪里。可是,当他们真正有困难找到乡镇政府的一些干部,这些干部的态度简直让他们受不了,而且,这些干部还帮着污染企业主讲话,干预他们的环境抗争行动。所以,汪村的农民几乎没有人不对这些干部心生“怨”和“恨”的。

在一项研究中,农民把上访目标的实现寄托在上级“青天”身上,“青天”信念支撑着他们的抗争过程,而抗争又是为了能召唤出“青天”。[42]汪村的农民在遭遇环境污染时也经常渴盼着“青天”的出场。“80后”农民W035说,他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知道现在有不少庸官和贪官,但是也有很多好官和清官,好官和清官就是老百姓的青天大老爷。他认为他们乡镇政府的一些干部很坏,这些干部肯定不能代表国家的形象。他们去过县城几次,找县环保局的领导。后来,县环保局的领导到汪村来了几次,汪村农民感觉还不错。所以他们认为县环保局的领导才是他们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能够代表国家的形象,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一时间,因为“青天”在汪村的出场,这些农民心目中的国家形象又变得积极和清晰起来。笔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地方政府来解决威胁他们基本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33]

五、结语与讨论

本文基于集体记忆研究的社会群体视角,结合汪村农民的口述史资料,分析了集体记忆与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发生机制问题,勾勒了集体记忆与汪村农民的环境抗争图景,总结了由集体记忆引发的农民环境抗争的一些特点。比照之前社会学有关集体记忆的研究和农民环境抗争的研究,本文既是对集体记忆的社会学研究的一种积极关注、深化和扩展,又试图将集体记忆作为农民环境抗争的社会学研究的一种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较之社会学界对集体记忆之文化特质的强调[4],“无事件境”[5]4845

5

3、短时段的“沟通记忆”[3]、知青后代关于知青“上山下乡”的记忆[1]、“青春无悔”[8]等的研究,本文一是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把农民集体记忆研究初步上升到对农村文化、社会、区域以及国家层面的分析上;二是清晰地展现了汪村“60后”“70后”和“80后”农民在环境污染中关于集体记忆的“有事件境”,即他们有“苦”“韧”“怨”和“恨”可诉;三是初步发现在汪村这个特定场域,关于环境抗争的集体记忆也可以在“60后”和“70后”以及“70后”和“80后”农民的日常沟通交往中传播延续,即集体记忆从某一群体向另一群体传播延续的时段可以更短,跨度不需要经历

三、四代的时段。这种发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集体记忆研究的一种积极推进;四是为集体记忆的社会学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也即关于农民在环境抗争中“韧”“怨”和“恨”等元素的研究。同以往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民环境抗争研究相比,本文试图为农民环境抗争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增添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或范式。 集体记忆研究充满了诱惑和危险,但是,也蕴含了无限的可能性。[9]集体记忆这个社会学思想中的细节颇有社会学的缘分。[11]把集体记忆作为农民环境抗争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正如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只是初涉了其“冰山一角”[9]一样,本文也只是初涉了农民集体记忆与环境抗争问题的“冰山一角”,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讨论。今后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地挖掘:一是农民集体记忆与环境抗争行为的交互机理研究。本文只是初步探讨了一个村庄中农民集体记忆与环境抗争行为的交互性。由于我国农村类型的多样性,在其它的农村地区,比如东部、西部地区的一些农村,它们之间的这种交互性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是否和本文的研究是相同的或是相近的?是否存在更深层次或内涵的交互机理?二是农民环境抗争后的集体遗忘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一些环境抗争失败后的村庄中,农民已经出现了集体沉默的现象,[39]这种集体沉默是否会导致农民对环境抗争事件的集体遗忘?我们在对一些村庄的农民访谈中,已经有一部分农民不愿意再谈及过去的环境抗争经历。如果农民的集体遗忘现象出现,其发生机制是什么?社会代价又是什么?三是农民个体环境抗争记忆微光的研究。这种记忆的微光或存在于集体记忆之外,或与集体记忆交织在一起而不被注意,有时被排斥在社会学研究范式之外,是社会学视域中难以观察到的,但它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构成了对现有集体记忆研究的一种反思。[43]笔者将基于集体记忆的社会学研究视角,对上述议题进行持续地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晓明. 知青后代记忆中的“上山下乡”――代际互动过程中的传递与建构[J]. 青年研究,2008

(11):18.

[2]莫里斯・哈布瓦赫. 论集体记忆[M]. 毕然,郭金华,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钱力成,张翮Q. 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J]. 社会学研究,2015

(6):215237.

[4]景军. 社会记忆理论与中国问题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5

(12):4151.

[5]方慧容.“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西村农民土地改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记忆[C]//杨念群. 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郭于华. 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J]. 中国社会科学,2003

(4):7992.

[7]张金俊. “诉苦型上访”――农民环境信访的一种分析框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7885.

[8]刘亚秋.“青春无悔”――一个社会记忆的建构过程[J]. 社会学研究,2003

(2):6574.

[9]王汉生,刘亚秋. 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J]. 社会,2006

(3):4668.

[10]李兴军. 集体记忆研究文献综述[J]. 上海教育科学,2009

(4):810.

[11]郭景萍. 社会记忆――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J]. 学习与实践,2006

(10):109112.

[12]张玉林. 环境抗争的中国经验[J]. 学海,2010

(2):6668.

[13]张金俊. 农民的抗争与沉默――转型时期安徽两村农民环境维权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

[14]陈涛. 中国的环境抗争――一项文献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3343.

[15]张金俊,王文娟. 国内农民环境抗争的社会学研究与反思[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4148.

[16]童志锋. 农民集体行动的困境与逻辑――以90年代中期以来的环境抗争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7]朱海忠. 政治机会结构与农民环境抗争――苏北N村铅中毒事件的个案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102110.

[18]陈阿江.水域污染的社会学解释[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1):6269.

[19]陈阿江.水污染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 浙江学刊,2008

(4):169175.

[20]陈阿江.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的分离[J]. 学海,2008

(4):5259.

[21]张玉林.政经一体化开发机制与中国农村的环境冲突[J]. 探索与争鸣,2006

(5):2628.

[22]张玉林.中国的环境运动[J]. 绿叶,2009

(11):2429.

[23]吴毅.“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7

(5):2145.

[24]景军.认知与自觉――一个西北乡村的环境抗争[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514.

[25]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7

(2):123.

[26]谢岳,党东升.草根动员――国家治理模式的新探索[J]. 社会学研究,2015

(3):122.

[27]童志锋. 认同建构与农民集体行动――以环境抗争事件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

(1):7480.

[28]罗亚娟. 依情理抗争:农民抗争行为的乡土性――基于苏北若干村庄农民环境抗争的经验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2633.

[29]孙文中. 底层视角下的农民环境维权[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128137.

[30]陈涛,谢家彪. 混合型抗争――当前农民环境抗争的一个解释框架[J]. 社会学研究,2016

(3):2546.

[31]张金俊.宗族组织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运作逻辑[J]. 江西社会科学,2011

(2):151154.

[32]张朋.政治认同与集体记忆的建构――1932年陈独秀被捕的舆论反应[J]. 天府新论,2016

(4):141147.

[33]张金俊.转型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9):5963.

[34]吕忠梅.理想与现实――中国环境侵权纠纷现状及救济机制建构[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5]纳日碧力戈. 作为操演的民间口述和作为行动的社会记忆[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3):69.

[36]陈涛,王兰平. 环境抗争中的怨恨心理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4352.

[37]周祝平. 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战[J].人口研究,2008

(2):4552.

[38]吴重庆.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J]. 读书,2011

(1):2526.

[39]张金俊.农民从环境抗争到集体沉默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6977.

[40]李挚萍.社会转型中农民环境权益的保护――以广东农村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7176.

[41]陈汝东. 论国家价值传播――视觉叙事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414419.

[42]程平源.青天・村霸・能人:农民上访与抗争中的三个关键词[J].青年研究,2012

(2):5868.

[43]刘亚秋.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一个反思[J].社会,2010

(5):21724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记忆的坐标
发布时间:2022-11-30
你有过脑袋被掏空的时候吗?我是说你十几年就像没活过一样,完全是一片空白。那时候,你整天想做的就是抓一些东西来把脑袋填满,妈妈说我的生日刚过不久,可我怎么也想不起哪一天是我的生日。 我的记忆是从睁开眼睛开始的。我发现自......
本科毕业论文民俗记忆与苏童小说
发布时间:2023-04-23
希望yjbys求职网小编精心准备的范文可以帮助到您,这是一篇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民俗记忆与苏童小说的文科本科毕业论文,欢迎您的浏览!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苏童的文学创作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妻妾成群》......
食物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07
每次出国,容易让我有自身文化辨识的是食物。当身体极度渴望家里的食物时,最先浮现的常常是一碗打卤面或者豆儿粥就咸菜。 今年10月去法国开会,虽然经常出门已经能够尽快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但每次唤起想家的念头都是从食物开始的......
成长记忆,简单与漫长
发布时间:2020-02-05
一切得从2014年9月说起。至今,时间过去远远超过一年了。这一年很长很长,长到我觉得自己在这一年里就成长了好几岁。这一年也很短,短到我现在忽地回头,仿佛就看到我是昨天才坐着大巴进入军营的大门―样。这一年,我大学毕业。这一年,我选择了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路。我从一个地方青年变成了一名还算合格的军人;我从吴琼雪4.0版本越狱到5.0版本;我从羡慕别人一身帅气的制服和迷彩到别人羡慕我有勇气剪成潇洒的短发。.........
老单车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06
爷爷的老单车早就不在了,可我还清楚地记得它摆在大厅里的样子:锈黄的车身,一动不动,像迟暮的老牛。我喜欢看爷爷骑车,双脚把底下的脚踏板踩得风生水起,风风火火地跋涉到小镇上卖些自己编的扫帚。老单车上那泛黄的竹筐是我童年时......
认知策略与词汇记忆
发布时间:2023-03-22
" 论文关键词:词汇记忆 认知策略 记忆规律 遗忘规律 论文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好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但同时也是“瓶颈”,要快速有效的记忆单词,必须从认知角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策略,了解记忆和遗忘规律,以达到词汇记......
历史“填空”与记忆“补缀”
发布时间:2022-11-05
长久以来,人们总说中国文化是“历史的”。然而,现在的中国文化却很难再说是“历史的”了。因为“昨天”刚刚过去,就被迅速遗忘;不用多久,有关昨天的记忆可能就会成为忘得干干净净的“白茫茫一片大地”。或许邓拓先生早就看到此点,......
记忆中的油画
发布时间:2023-04-27
对于一个忙碌的人来说,拥有回忆的闲暇本是一种奢望。但这不包括我,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我也很少抑制自己思绪的飞扬。那些镌刻在脑海中的事物,这其中包括一年前的陕北之行,正是我今天的讲述。 在陕北,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但令我......
被湮没的历史与记忆
发布时间:2022-12-23
杨辉 1979年生,陕西蓝田人。陕西师范大学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在读博士,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及小说多篇,著有《终南有仙真》《小说的智慧》《骊山释道》等。 过于聪明的作家,即便并无狂乱年代临深履薄动辄得咎......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
发布时间:2022-10-28
[摘要]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关键词] 爱情;......
图像记忆(2)
发布时间:2015-08-25
在今天,图像甚至已经成为比文字更为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逼迫着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图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每一个人都是图像的生产者,每天有大量的图像信息被制造出来。在不同的拍摄者那......
农民增收的环境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0
" 摘 要 以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农民增收的环境体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要构建以效能环境、知识环境和平安环境为内容的环境体系,在环境中实现增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增收 环境建设 “十五”期间,我国农民收入呈现出V......
中年身体棒?晚年记忆好
发布时间:2015-08-27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身体健壮的四十多岁中年人在二十年后能够保留更多的大脑容量,他们在认知能力的测试中表现也更好。 研究者通过对1270名参试者进行为期二十多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在中年时体能水平较差的人到60多......
洪油:远去的技艺与记忆
发布时间:2023-06-08
从“洪油”这个名字诞生开始,就注定和一个叫做“洪江”(编者注:本文所指“洪江”皆为洪江古城)的小城息息相关。在一百多年的时光中,“洪油”和“洪江”,一项技艺和一座城市,分享了所有的荣誉和耻辱、欢乐和哀愁,成为命运交汇......
年山水月的记忆与怀念
发布时间:2023-03-06
广州这座城,蕴藏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既有生命跃动的记录,又不乏终极理想的关怀;既有智慧痛苦的折磨,更有智慧结晶的欢悦。这主要落实在广州对独创性与个性文化的张扬上,内部的改革调整,对外的开放交流,使广州成......
我国民间审计业的竞争环境与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本文在介绍我国民间审计业的 发展 概况的基础上,借鉴波特的观点,从供应者、需求者、产业内的竞争者、替代者以及潜在进入者五个方面对我国民间审计业的竞争环境进行 分析 ,并提出发展我国民间审计业的对策。 【关键词】......
集体行动困境下的环境金融软法规制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要: 作为环境责任的重要承担者,金融业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问中选择了环境金融这一路径,而快速发展中的环境金融又需要接受法律规制。综合考量环境金融的兴起背景与自身属性,软法规制应是规范与促进环境金融发展的现实选择......
湖南农民收入状况环境分析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3-12-17
" 随着对“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农民是“三农”问题的主体,而利益问题尤其是收入问题则是农民问题的核心。为此,本文试图就湖南农民收入问题作一个初步的回顾与展望,对今后如何增加农民......
区域竞争的硬环境和软环境(1)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区域竞争环境由硬环境和软环境构成。前者主要包括由公共产品组成的硬环境和由非公共产品形成的硬环境;后者主要包括政府性软环境和经济性软环境。 [关键词]区域竞争环境硬环境软环境 区域竞争环境是指由影响一个特定区域竞......
守住儿时记忆,守住民间工艺
发布时间:2015-08-10
还记得闹街上那位心灵手巧的捏面人么,还记得爷爷家里那些精巧实用的竹编篮子么,还记得过年时奶奶贴的漂亮窗花么,还记得老家门上的那凶神恶煞的年画么,还记得小时候穿的可爱虎头鞋么,这些也许我们都没见到过,甚至也许连听都没有......
旅行的记忆(六首)
发布时间:2015-08-24
逆 光 一只鸟的起伏中, 岁月拉长着黑夜。 月光中的火焰和抽离的歌声, 飘过山峰成为流云。 天堂,在沉思者低垂的眼睑中。 穿过秋天雾霭山岚和高处简淡的云彩, 逆行的光 沉默、回旋、空茫。 站在秋天的午后, 谁......
记忆中的针栅儿
发布时间:2023-02-10
在母亲珍藏的为数不多的“家宝”中,有一件她最青睐的宠物,那就是与她相伴了六十多年的针栅儿。我懂得母亲的心,深深知道,那针栅儿与母亲相伴所经历的缝缝补补的清贫岁月,那里面装满了她的辛劳、慈爱和对子女的期望。针栅(zha四声)儿曾是东北农家女随身携带的一种放置缝针的用具,用针栅儿携带缝针不仅安全、方便,而且美观好看。所以,农家女经常像饰物一样将它佩戴在大襟上。母亲的针栅儿是用做纳底鞋剩下的袼褙边角料做.........
1999,我的生存记忆
发布时间:2022-12-22
1999年,毕业季,炎热夏天,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 现在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毕业季,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在1999年5月9日的上午,即将离校的我在校园游走,骤然间发现满世界贴满了“大字报”。原来是在前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
记忆中的那朵云
发布时间:2015-08-27
她叫陈媛,是个不幸的孩子。一岁多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母亲本想将她抛弃,但奶奶死活不答应。为了照顾陈媛,奶奶提前两年退休,带着她四处求医。几年后,病情无任何好转。到了上学的年纪,也没有学校肯接收她。奶奶只得在家里弄了......
为了忘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7-13
2006年 格拉纳达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七月底,我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修习的暑期班课程“拉丁美洲文学史”已经接近尾声。那天任课老师有事外出,就让一位文哲系的博士生来代她上课。代课的女博士没有按讲义来讲文学史,而是谈了......
历史记忆与发展的幻象
发布时间:2022-12-06
光盘《重回梅山》是一个镶嵌型文本:恒通公司的董事长我为了完成抗日英雄爷爷的遗愿,重返他曾经战斗与生活过的梅山。我在重返梅山的途中,阅读爷爷的回忆录,加深了对梅山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加剧了对梅山现实的忧虑。这个爷爷魂牵梦绕之地是我心灵的伤口,因为在爷爷记忆中草木甜泉的地方如今已经是一座荒凉废弃的野山。十年前,恒通公司在梅山开发,石材加工污染了水源和土壤,虽然村里人因此发了财,但他们喝了有毒的水吃了有毒.........
关注农村环境保护,关注农民健康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关注农民健康,关注农村垃圾处理,关注农村水源、土壤污染及农产品安全。 【关键词】环境污染;垃圾处理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种高端会议几乎都涉及到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记忆八十年代
发布时间:2023-04-15
1985年,法国人阎雷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来到了中国。并非新闻摄影记者的他,只拍自己认为很美的“故事”。那个年代的中国正在经历文化启蒙,日子贫乏、简单,却又充满激情,人们贪婪、好奇地着迷于所有的新兴事物。来自异乡的阎雷则着......
记忆·思考·审美
发布时间:2015-08-21
毛宪文先生既是一个作家又是一个学者,他不仅研究作家作品,而且善于对各种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高洪波在《甲子集粹》的序中借用陈建功的话说,毛宪文先生的书中“不乏独到见解”。而这“独到见解”显然是他独立思......
人间记忆二题
发布时间:2023-02-13
初春的早晨 那天清早,母亲从堂屋走到门外粉红的霞光中,浑身上下拍打着,说去接萍儿姑出方,我立即蹦出家门。 太阳像烤透的红薯饼,夹在村东筷子样的古树杈间。地面散落的金黄稻草上,布满洁白细碎的霜花,仿佛神仙撒下的白糖粉......
运用记忆循环规则 提高教学实效
发布时间:2022-07-25
摘 要:英语教学中实施记忆循环规则,提高教学实效。遵循记忆循环规则,运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重复强化记忆知识。 关键词:记忆循环规则 教学 实效 一、概述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分单元进行词汇句子......
寻找根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24
你从山的深处走出 漂泊在山和海之间 储满了沧桑和寂寞 看惯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却无法承载生命的沉重 于是你化为了根官佛国 你的躯壳里有千古岁月 骨髓里有乡愁在蔓延 无论你走在何方 记忆里永远是不变的乡音 你以......
一段遥远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23
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在我的心底里,有这样一段美好而单纯的记忆。 几十年前,我偶然结识了一个在西安交大上学的学生,当时他大四了,来自山东。几次交往,感到这是一个率直、热情、单纯的青年。 我的弟弟正在上高中,家里有数学课......
一枚石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5-15
麦子是我的初中同学,准确地说,是迄今为止,我唯一保持联系的初中同学。尽管,我的初中距离现在,只有十年。不要小看十年这两个字,它带着无形的杀伤力,一下子就把人打得溃不成军,只能臣服于时间之手。但有些过往,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光阴的涤荡中,欣欣向荣。初遇麦子,是在初一的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我在操场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看书,正好,她也在。不同的是,我拿的是《教材全解》,她拿的是《西厢记》。线装的带着时间沉.........
不得以集体名义“动农民的奶酪”
发布时间:2022-12-05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通报了岳麓区观沙岭街道茶子山村发生的一起拆迁事件,多名涉事人员受到追责。这起事件中一个惹人注意的地方,就是茶子山村村委会在少数村民不同意拆迁房屋的前提下,以村民代表大会的名义通过强拆决议,导致发生强拆事件。以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名义流转农民承包地,或者拆迁农民房屋等损害、侵占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这些年屡见不鲜,引发了不少矛盾,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并坚决制止。现实中.........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 四、健全环境民事责任体制的条件和方式 健全的环境民事责任体制的全面效果有赖于相关条件和保障体系。 (一)促......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
发布时间:2022-08-27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 环境民事责任体制(Environmental liability regime)与环境行政责任体制、环境刑事责任体制并称为当代三大环境法......
韩霞:与H7N9抗争的27天
发布时间:2022-10-15
韩霞:与H7N9抗争的27天 4月10日,浙江省杭州市的医护人员将新增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胡某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离奇发病 她生命最后徘徊的地方——重症医学科,位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楼的五层,楼下就是东南大学的操场。4月9日16点......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
发布时间:2023-06-09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 (三)国际环境民事责任体制的发展概况 1. 关于民事责任和赔偿的国际公约 2. 《罗加诺公约》所建立的环境责任制......
山乡记忆四题
发布时间:2023-03-13
薯干子酒 下乡来到塞北大山里,见村小卖部代销员从公社供销社进货归来,过山型小推车一边是零七八碎,一边是装白酒的塑料桶。再将酒往大酒坛里倒,咚咚咚咚,空气中立刻就弥漫了酒香。也怪,这时就生出另样感觉:怪好闻的。 然后就......
因记忆而存在
发布时间:2015-08-24
去凤阳 1970年5月11日。16岁半。 像去春游,每人带很多行李,箱子,旅行袋,里面装有奶油饼干、麦乳精、炒面粉,还有钓鱼竿、蟋蟀盆。一路吃吃,说说,笑笑,有唱样板戏的,有背毛主席诗词的,还有拿出小提琴摇头晃脑拉奏的。很......
留在手腕上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6-16
那个年代,某个农忙日子,天不亮就来到田头干活的社员们累了,饿了,渴了,生产队长却迟迟不下“歇烟令”。有人下意识仰首,想看看唯一可以当作时间坐标的太阳走到哪里了?哦,不巧,太阳正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呢。无奈,社员们只得就“现在到底几点钟了”这个既单调浅白又抽象玄奥的话题,叽叽喳喳来一番不知谁对谁错的竞猜。忽然,有人惊喜喊道:“严老师来了,问问他!”严老师是镇上派来的村小老师,二十来岁,梳小分头,镶一颗银.........
记忆中的月亮很薄
发布时间:2023-02-27
离开古镇很久了小河中的月亮打磨得很薄岁月将它揣在背包里每在梦中打开行囊就轻轻播放出妈妈哼着的那首童谣沧浪之水将月亮冲刷得像块薄薄的鹅卵石在波纹中晃动我再不想用它打水漂真担心那些光腚的镜头从溪水中飞出清辉洒在老屋的窗羯月亮薄得像张窗纸泛着乳白我蹑足从窗下经过卧房里有急促的呼吸声我缩回那胆怯的手指不敢戳穿那个害羞的月亮记得月亮那时皮肤很白经常在小河中抚摸它的脸蛋它天生丽质不需我给它买雪花膏我走后,听说.........
记忆的建构与自我认同的确立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要:20世纪90年代由韩国女性作家创作的成长小说层出不穷,其中韩国女作家朴婉绪的《那么多的酸模都让谁吃了》与《那座山真的在那里吗》是女性成长小说的代表作。朴婉绪的个人体验中“韩国战争”是最为强烈的回忆。《那么多的酸模都......
中国古代的禁言与抗争
发布时间:2023-06-05
从设诽谤之木到百家争鸣 据古书《古今注》记载,尧曾经“设诽谤之木”。这种木制品是用一根横木交叉在柱头上,“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既可以在上面书写对政府的意见,又可作为路标。远古传说,尧为了鼓励人民提意见,曾设置......
那块记忆中的补丁
发布时间:2023-02-24
那些粗糙简单的岁月总把那幼小的纯洁磨得破损裸露但总有一种情结将祖宗的传承搓成细线把人间的羞耻缝补和遮掩在那时街坊的世俗里针线是一曲女儿经补丁被翻看成弟子规生活中知微见著的崇尚都用四书五经中的精气神日复一日缝补出来每当行走在耀眼的时尚之中想从这个光鲜的世界里找到一块新鲜的裸露让快要失传的针线派上真实的用途但我发现祖传的手艺已无法缝合藏在心口上的那块补丁......
完善民营经济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
发布时间:2023-02-26
完善民营经济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 完善民营经济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 完善民营经济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 一、科学界定民营经济投资主体的内涵 目前,对民营投资概念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意见。第一种是宽......
百岁老兵忆抗战
发布时间:2023-03-10
地点:成都市成华区马士弘家中 口述者:马士弘先生现年104岁,身体健康,思维清晰,语言流利风趣。在座的还有其弟96岁的马子超先生。 下面是马士弘先生谈话的实录。 一、我参加的淞沪会战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国共已经合作了......
自行车童年记忆
发布时间:2015-08-24
总有刁民要害朕:我永远记着那一天,我家买了第一辆摩托车,我爹驮着我冲向了邻居家的菜地里。 Candy郭果:小时候听妈妈的话把腿叉开,结果脚丫子伸到旁边舅舅的车轮子里了。 颜二散:哈哈……在后座坐的定定的等出发,突然被老爸......
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23-01-12
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农药 污染 环境保护 农药的广泛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国每年农药中毒的人数已占世界同类中毒事故的50%左右。控制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体化的记忆:商业标识的组合使用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 要 商业标识承载着企业的商誉,企业组合使用各种商业标识,以期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记忆申述”,同时商业标识有“外溢性”,一体化使用有助于避免消费者的混淆和他人“搭便车”。商业标识的法律保护范围广、边界模糊,如何在设......
土地的记忆(组诗)
发布时间:2023-01-16
近年王浩洪的诗歌创作更在成熟中透着澄静与睿智,中国诗人的人文传统精神在诗歌的意境中得到了明晰表现,尤其是诗人特有的敏感意识、生活哲学与忧思尘世的情怀,因此,在王浩洪的诗歌中,时间意识非常强烈。对他来说,每一天都是独一无......
不能忘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1-31
母亲常说,我一两岁的时候经常生病。人家在过年,她和父亲却要把我往医院送。那时候,“文革”的武斗还没有结束,路上不时地听到开枪的声音,吓得人魂飞魄散。 母亲说,姥姥就是在大跃进的时候饿死的。当时,饿死的人很多,因为没......
运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15-09-15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备课能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本文本主探讨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集体备课。 关键词:网络环境 语文 集体备课 当今的网络正影响和改......
国企改制与工人抗争
发布时间:2023-02-10
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决定对 中国 的国有 企业 进行彻底的改造。从此,国家开始通过破产、倒闭、出售、兼并和股份制改造等手段对众多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过去国家为了维持这些在战略上并不重要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在财政上背......
我乡下的记忆(组诗)
发布时间:2023-06-07
我的乡愁熟了 今夜,月光熟了 银光闪闪,滚落一地 一粒一粒 熟的饱满,熟的甘甜 今夜,我的乡愁熟了 一坡红高粱 把天空涂染得灿若晨霞 满坡的谷子金光耀眼 沉睡的镰刀已经醒来 镰刀熟了 熟得锋利,熟得亢奋 ......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中环境行政运行体系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2-12-26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中环境行政运行体系的缺失 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关系到我国农民的生存、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也在形式上加大投入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但目前我国农......
民间记忆的重塑:清代山东的驱蝗神信仰
发布时间:2022-10-04
【内容提要】驱蝗神是传统社会重要的民间俗信之一,清代山东重要的驱蝗神有刘猛将军、八蜡神、金姑娘娘、沂山庙神、东平王神等。雍正二年之后,儒家化、官方化的刘猛将军刘承忠说逐渐推向民间,民间信仰文化受官方正统文化影响发生变异,......
上海老歌:一种记忆性声音的回忆
发布时间:2023-06-05
自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老歌出场,日久弥新,上海老歌承载的社会和文化记忆不断被建构。上海老歌,这一中国流行音乐萌芽期的通俗文化,它包蕴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成为中国现代性文化基因组成的重要内容,不仅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与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08
摘要:引导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是近年来各地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进行的一项探索性和创造性实践。农民集中居住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发展目标上追求城乡均衡发展,在发展方式上强调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在发展......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发布时间:2013-12-19
"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1.坚......
历史知识记忆法
发布时间:2023-01-13
历史知识涉及面极广:包括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等。对于初中生来说,众多的历史知识,若想在短时间内记住,确非易事。本人在教学与实践中,归纳总结了一些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顺口溜记忆法 顺口溜对于每个人都......
假如记忆能交换
发布时间:2015-08-25
我妈妈是个傻子。我六岁前的记忆全没有了。于是,在我的同学顾晨的引荐之下,我准备带妈妈去一个交换场所。 我们沿着铁轨静静地走。回头看时,顾晨的身影消失在入口处。 路上,我们碰到一个姓吕的女人,她说自己以前去过那个地方......
相机留下的知青记忆
发布时间:2023-05-24
这部相机滋润了知青的生活,给枯燥沉闷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与快乐。从此,荒原上的拖拉机旁,田间锄禾小憩时,晒场上欢声笑语的劳作中,红旗招展的水利工地上,到处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身影,火热生活的瞬间。 后来,在知青中形成一个......
寻访80后的声音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25
对于喜爱和关注配音的人们来说,在记忆中都会有自己熟悉的配音演员和声音,我们似乎已习惯于经过他们二次创作的影视作品,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只有通过他们的演绎,才能更加表现出作品所富有的魅力。就好比许多喜爱上海电影译制厂......
新街乡农民求生记
发布时间:2023-06-28
" 近几年来,我一直跟踪研究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的案例:云南省会泽县新街回族乡农民求生记。这一案例至少揭示了以下需要研究的观点与政策: 一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牺牲小家为大家”的理论指导下,政府将国家水电站重点工程蓄水库的......
英语词汇的记忆策略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我们都知道词汇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非常重要。当前,由于有些英语词汇本身难以识记,加上学习者记后会遗忘,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那么探索有效的词汇记忆策略就成了解决词汇这一难题重要途径......
国足铁杆的青春记忆
发布时间:2015-08-28
郭牧宁生于1983,1991年开始看球,自此与中国足球结下不解之缘,后来进入《足球之夜》杂志成为一名足球媒体工作者。如今,已离开足球媒体的他没有离开足球,依然关注着国足。 6月16日,中国队将迎来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首......
谈电影片尾曲与电影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03
谈电影片尾曲与电影记忆 谈电影片尾曲与电影记忆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谈电影片尾曲与电影记忆 文 章 来自 3 e d u 教 育 网 摘要:一部完整的观影过程应该是:从介绍......
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探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5
关键词: 集体所有权主体;集体成员资格;成员权 内容提要: 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不能以私人所有权的明确性为判断标准。我国已经明确了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是本集体成员,因此,只要明确了特定的农民集体的集体成员资格,明确了成员集体的团......
记忆碎片 2014年2期
发布时间:2023-07-24
2000年,《记忆碎片》横空出世,一举奠定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江湖地位。虽然早在两年前,诺兰的长片处女作《追随》就已经被影迷奉为神作,并在小圈子内口耳相传,但绝大多数观众还是首先从《记忆碎片》这部作品开始认识诺兰的。若不......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发布时间:2023-02-05
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啸,一节节的车厢铿铿跟进,那气派真是慑人。至于轮轨相击的节奏,初则铿锵而慷慨,继则单调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韵。过桥时俯瞰深谷,真若下临无地,蹑虚而行,一颗......
棉质记忆 2014年5期
发布时间:2023-03-06
天气渐热,正是收拾旧衣物的时节。翻到衣柜最底层,我发现报纸下藏着一个布包,打开来,竟是年少时的纯手工棉衣。 棉衣里,外布料质地都是家纺手织的纯棉布,外面的布料颜色是素淡的灰色,里面贴身的布料浸透着微黄,里外拼接,只不......
水乡记忆 2014年1期
发布时间:2023-03-21
李清明 湖南湘阴人,1965年清明节出生,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高级工程师。在《花城》、《美文》、《读者》、《作品》、《广州文艺》、《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黄河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两百余万字。出版的作品集有《......
星火集体农庄: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
发布时间:2023-05-15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合江省政府决定修复被日伪破坏的桦川县水利灌溉站,发展水稻生产。1947年秋开始筹建水利农场。1948年春,由共产党员金白山率领的80户朝鲜族农民从吉林省敦化市来到水利农场,由共产党员李再根带队的农民也随之到达。农场按规定将他们安排到四个地方建房安家,排列为一庄、二庄、三庄、四庄。农场把各庄每栋住房的4户划为一个共耕组,按各组劳力数拨给一块土地耕种,.........
打盹儿可有效帮助海马体巩固记忆
发布时间:2023-07-01
德国神经心理学家最近发现,打盹儿可以提升五倍记忆力。关于“打盹儿维持记忆关联性而非提升项目记忆性能”的研究于2015年四月刊登在《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的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德国萨尔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小睡能显著提高海......
你是我重生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2-08-16
或许你不知道,那深入骨髓的铬痕,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的煅烧。 水离不开鱼的,天空少不了白云的,我少不了你。 或许你不相信,我每一段皱纹的发生,都有一段关于你的故事,时时刻刻刻刻时时的融解。 他害怕她的记忆中 存在着......
论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论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论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前言: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又是具有毒物属性的有害化学物质,不合理使用将导致对人体键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随着......
浅论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民间外交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 要]1936年,因国际国内形式的急剧变化,凡是有一定爱国热情的民间人士或团体有机会考察外国实业时,总不忘宣传中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实现民族平等的主张,社会各界也纷纷献计献策,国内一时形成了颇有声势的“民间外交”舆论。......
伟人座驾 历史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12
斯人已去,座驾犹存。 我们乘着伟人座驾穿越时空,追忆曾经的那段历史风云。 老爷车因为经典,备受怀旧,若为伟人座驾,则更受瞩目。 在位于北京怀柔区的老爷车博物馆中,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座驾,车身......
苴却砚:裂谷中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5-17
苴却砚因其石材产于攀西大裂谷之金沙江畔的悬崖峭壁(旧苴却封地)而名之。图/ 东方IC 在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中,一块平凡不起眼的暗褐色石材,若得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和雕琢,可立即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珍......
百年记忆的生命之光
发布时间:2015-08-20
母性的金沙江在黄华雄性的臂弯里一个急转弯,飞扬的浪花和湍急的江流,便在峡谷中演绎着一簇簇历史的悲欢! 据《永善县志》记载,黄华在清朝、民国时期是昭通到四川的交通要地,境内有险峻高耸的黑铁关、金锁关,与务基境内的回龙关......
为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30
一 1938年,晋察冀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选举产生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从此,阜平成了晋察冀边区的首府,成为晋察冀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阜平人民和子弟兵一起,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击......
名人笔下的春节记忆
发布时间:2023-01-26
编者按 打腰鼓、行花街、逛庙会……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传统,更是每个人记忆中的年俗“符号”。在七位著名人物的笔下,他们的春节记忆又是怎样的呢? ●梁实秋:祭祖先是过年的高潮之一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
潇湘O岛的文化记忆
发布时间:2023-07-05
O岛地名的演变O岛俗称浮洲,也称蒲洲。浮洲得名正如蒋本厚所说:“潇湘合潴处,一洲障之。大不过一弓也,翠竹佳卉浮于水上,似沉一觞,高去水四五尺。当春流浩淼,二水争先,未尝浸没,浮洲以故得名。一野人家其中,种蔬植粟,收其入,足供衣食。”(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山川志》)柳宗元称浮洲为“蒲州”,并写有《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诗。“双江汇西奔”,双江指潇、湘二水,一股湘水在龙尾与潇水汇合,再.........
死记硬背容易造成记忆损伤等
发布时间:2022-09-13
死记硬背可能不是最好的记忆方式。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尽管死记硬背会让人记住不少东西,但却会导致记忆中的细节缺失。这意味着,靠反复学习留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可能并不准确,反而瑕疵不少。参与研究的学生被要求对一些图片分别看......
狱中十二年的抗争与妥协
发布时间:2023-07-21
杨兆龙1963年9月23日被逮捕,1971年6月2日以“历史与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无期徒刑。1972年的一份监狱对杨兆龙的鉴定材料这样写道:“主要罪恶:解放前长期充任反动要职(笔者按:最高代理检察长其实是中共地下党要他担任的),犯有起草反动法令(笔者按:其实杨兆龙起草的都是关于抗战动员、惩治日本战犯等具有积极意义的法律法规),参与杀害共产党员(笔者按:指“王孝和一案”,此案由蒋介石亲自批示定夺,详见.........
《太平轮》:南渡之殇的记忆与追寻
发布时间:2023-03-28
起航,未卜的旅程 内战末期,随着大量难民、军政人员举家赴台,所有船票都不再是票面价,必须用黄金直接换购船票,当时一张前往台湾的客轮船票,公价是金圆券150万元,黑市价格则已经被炒到300万。到了1949年1月,一张“太平轮”的......
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探析(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集体所有权主体/集体成员资格/成员权 内容提要: 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不能以私人所有权的明确性为判断标准。我国已经明确了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是本集体成员,因此,只要明确了特定的农民集体的集体成员资格,明确了成员集体的团......
中小企业集群竞争理论与集群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2023-02-06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企业竞争从过去注重单个企业发展,向企业联盟及企业集群转化。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逐渐体现。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中小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是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核心来源的分工、创新和网络等机制还远未形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