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17:05:24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
时间:2013-12-17 17:05:24     小编:

"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基础上培育出一种特有的,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并且享有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公有制却无法与私有制相抗衡,其主体地位的失落已为期不远。间接公有制是一种较之传统公有制社会化程度更高且优越性更多的公有制新形式。我们应当用它来开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双赢的理想局面。以此为据,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前景将十分令人乐观。

一、社会主义需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吗?

这本来是个无庸置疑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

传统的公有制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大幅下降,已明显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衰退之势。有鉴于此,不少人提出:应将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的“主体”地位改为“主导”地位,以适时反映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这种观点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但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取向和长远利益考虑,那只能是一种暂时的战术性安排,而不能作为一种长远的战略性选择。之所以作出这种判断,有如下理由:

其一,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者鲜有不主张实行公有制的,而共产主义者则无一例外地强调要力争在全社会实行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是如此,列宁、毛泽东、也是如此。邓小平同志虽不主张在全社会实行公有制,但却反复强调一定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就连民主社会主义者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也都一直公开把实现公有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只是在苏联东欧剧变后,它们才改弦易辙,不再提实现传统公有制的主张。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考究,一种社会形态区别于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和标识,是所有制性质的根本性差异--奴隶社会之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封建社会之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与封建社会,都概莫能外地在所有制性质上存在着根本性差异。用传统的观点看,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私有制作为其经济基础主体的社会。如果社会主义从今以后放弃以公有制作为其经济基础主体的基本诉求,那么,试问:在决定社会性质的最重要领域--经济基础上,不久的将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什么本质性差别可言?由此可见,坚持公有制必须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并不是乌托邦式的非份之想,而是从历史规律中引出的必然要求,除非你追求的压根就不是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基础上培育出一种特有的,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并且享有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舍此,它就不能作为一种新兴的、独立的、有别于并且最终将取代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存在于历史现实中。

其二,从实践上说,一方面,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都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不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即使在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如社会民主党、工党,也都在千方百计地扩大公有制成份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比重--有的在传统的公有制上作文章,有的则在别的方面另辟蹊径(这一点后面将有专门、系统论述)。此外,还须看到,传统公有制确曾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首先,以传统公有制作为其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对社会主义国家初始阶段工业化基础的形成、早期的国家独立、稳定和发展,乃至从基本经济制度直至意识形态的确立,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虽然人们为此曾付出沉重代价、巨大挫折,甚至于莫须的痛苦和无谓的牺牲,但它毕竟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于那些已经发生了剧变的前苏联、东欧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须知,这些国家过去不是战乱纷争之邦,就是贫困落后之国,或者两者兼备于一身,而自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它们的境况大都发生了根本改观,有些国家在某个时期或某些领域,甚至取得过令世人瞩目的突出成就。其次,以传统公有制作为其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还对资本主义产生过巨大而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当然,这种启发和借鉴作用的合理有效借用,并不是私有制及其资本的自觉选择,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其他左派人士长期不懈斗争和努力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这也可以说是传统公有制存在的历史必要性和功绩。

总之,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说,公有制对世界而言,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对社会主义而言,则更不是一个可多可少的东西。

二、传统公有制还能长久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体吗?

三、有没有更好的公有制形式?

综上所述,一方面,社会主义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所有制作为其经济基础的主体形式,另一方面,传统的公有制不仅在传统意义上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却日见式微,越来越无力承担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主体的历史重任。面对这种窘迫境遇,人们不禁要问,未来的社会主义将何以为托,何以发展?!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棘手难题,但答案其实早已蕴藏在历史发展的曲径通幽之处,只是需要有人不畏艰险去辛勤挖掘而已。笔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认为现在世界上已经存在着一种比传统公有制更为优越的公有制形式--间接公有制。

为了更好地论证、说明这一命题,有必要首先考察一番经济形式,特别是其核心成分--所有制形式历史演进的基本概况和一般趋势。

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每个历史时代中所有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着。……要想把所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关系、一种特殊的范畴、一种抽象的和永恒的观念来下定义,这只能是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

(4)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包括所有制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却对应着不同的生产力、社会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不仅公有制需要变换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且私有制也需要变换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按照马克思的看法,“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Stamm〕所有制。它是与生产的不发达的阶段相适应的,当时人们是靠狩猎、捕鱼、牧畜,或者最多是靠耕作生活的。在后一种情况下,它是以有大量未开垦的土地为前提的。”

(5)“所有制的最初形式无论在古代世界或中世纪都是部落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在罗马人那里主要是由战争决定的,而在日耳曼人那里是由畜牧业所决定的。在古代民族中,由于一个城市里同时居住着几个部落,因此部落所有制就具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而个人的所有制则局限于简单的占有,但是这种占有也和一般部落所有制一样,仅仅涉及到地产。”

(6)“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这种所有制是由几个部落通过契约或征服联合为一个城市而产生的。这种所有制下仍然保存着奴隶制。除公社所有制外,动产的私有制以及后来不动产的私有制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但它们是作为一种反常的、从属于公社所有制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公民仅仅共同占有自己的那些做工的奴隶,因此就被公社所有制的形式联系在一起。这是积极公民的一种共同私有制,他们在奴隶面前不得不保存这种自发产生的联合形式。”

(7)“第三种形式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这种所有制与部落所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一样,也是以某种共同体为基础的。但是作为直接进行生产的阶级而与这种共同体对立的,已经不是古代世界的奴隶,而是小农奴。……封建时代的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一方面是地产和束缚于地产上的农奴劳动,另一方面是拥有少量资本并支配着帮工劳动的自身劳动。这两种所有制的结构都是由狭隘的生产关系--粗陋原始的土地耕作和手工业式的工业所决定的。”

(8)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在起源于中世纪的民族那里,部落所有制先经过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封建地产,同业公会的动产,工厂手工业资本--然后才变为由大工业和普遍竞争所产生的现代资本,即变成抛弃了共同体的一切外观并消除了国家对财产发展的任何影响的纯粹私有制。”

(9)可以看出,截止到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经济形式及其核心成分--所有制形式虽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从总体上说,变化速度很慢,变化内容也有限--主要是在私有制范围内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而且始终没有改变这样一个定律,即:占有权是所有权中的基础性和核心权利 ," 所有权中的其它权利--使用权、用益权、处分权必须依附于占有权并以它作为轴心运转,而不能脱离占有权单独行使其权利。因此,这段数以千计的漫长社会历史在人们的脑海里深深地刻下这样一个牢固的观念:占有便是一切;没有占有权就没有所有权,而没有所有权就没有权利索取任何经济利益。然而,后来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蓬勃兴起,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和观念。首先,经济形式和所有制形式在不断更新增多,原来只有由自然人形成的所有制和无限责任制,后来有了法人所有制和有限责任制,再后来又有了各种形式的股份制和基金会,还有国家所有制、多种集体所有制等;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实物经济中又活脱出一个虚拟经济并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其次,这是更为重要,但却被人们长期忽视的一个问题,即现代经济已经不知不觉地深入到一个新的层面。如果说前面所述还只是形式上、现象上的变化,那么,这里要说的便是内容上、本质上的变化了。过去,具体地说是19世纪中期股份制经济兴盛和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之前,社会经济几乎全都在所有权层面运作。因此,所有权和所有制便与人们的实际物质利益紧密地关联在一起。所以,那时无论是哪个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主义者,都一无例外地特别关注所有权和所有制问题,所不同的只是追求的目标截然相反--绝大部分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而其他人则是千方百计地拥戴、维护私有制。但是,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经济生活的触角不得不突破原有的活动领域,向着新的层面延伸,正如当时的医学急需突破细胞、化学急需突破大分子、物理学急需突破原子境界才能赢得大发展一样。

这种突破与延伸滥觞于股份制。最初的股份制公司是由若干自然人的私人财产组成,公司本身虽不是这些财产的所有者,也不享有终极占有权,但却永久拥有对这些财产的使用权、处分权和部分用益权,除非公司被人收购或破产。由此可以看出:在股份制经济中,财产的使用权、处分权已经基本独立于财产的终极所有权,也就是说,作为财产终极所有者的股东,再也不能自由支配自己那份业已被股份化了的财产。这使股份公司能够基本绕开所有权和所有制的局限性,直接深入到经济权利

(10)层面运作,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股份公司也因此在社会属性上发生了较为深刻的质变,尽管它还没有演进到社会主义者所要求达到的理想高度。当年,马克思正是敏锐地看到了这种变化,才在其巨著《 资本论》中对新兴的股份公司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他指出:“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

(11)马克思逝世以后,100多年来,股份公司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数量大增,形式多样,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或主导力量,而且其组合成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人的财产已经更多地被各种法人,特别是基金的财产所取代。这些主要由社会化了的法人和基金的财产组成的股份公司,与早期完全由私人财产组成的股份公司相比,不仅更多了几份社会化色彩,而且向经济权利层面又更深地跃进了一大步。此外,近年来,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正在积极尝试职工持股计划。这显然也是从经济权利层面入手,而不是从所有权及其所有制层面入手削弱大资本的控制力,以提高公司的社会化水平和竞争力。实践表明,此举已经开始突破雇佣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完全相分离这一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条件,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社会效果。

经济生活向经济权利层面突破与延伸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应当说,国家自诞生之日起,由于维持公共权力的需要,就开始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因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

(12)捐税,从本质上说,就是财产所有者向国家让渡部分财产用益权、处分权。但在19世纪中期之前,这种干预还不是直接而又积极的。那时,政治清明的国家大多采取休生养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并不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充其量也就是扮演一个称职守夜人角色,亦即西方人所谓的the Nightwatch-man State(守夜人国家);而政治腐败的国家则必然要对内甚至对外强取豪夺,这倒是直接干预了经济生活,但却没什么“积极”意义可谈。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已暴露无遗并且多次造成世界性灾难,加之此时社会主义运动趁势汹涌而起,大有取代资本主义之势,这一切遂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一些节制资本、缓和社会矛盾的,直接而又积极的经济干预政策和措施。在这方面开风气先河的是德国。19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危机四伏,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对此,俾斯麦政府采取了“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大棒”就是1878年实行的反社会党人的“非常法”;“胡萝卜”就是于19世纪70年代酝酿,80年代先后颁布实行的“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老年及残疾保险法”。“疾病保险法”为德国300万工人及其家属提供了医疗上的保险,费用由劳、资双方共担。“意外工伤保险法”规定:因工伤、亡的工人可以得到医疗或丧葬费,费用完全由资方负担。不久,上述两个保险法的覆盖范围又扩大到700万农业工人。“老年及残疾保险法”规定:工人到70岁时可以领取养老金,残疾工人也可以领取津贴,费用由劳、资和政府三方共同负担。

(13)继德国之后,英、法、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先后从经济权利层面入手,对自己的经济生活进行了一系列类似于德国的干预。至二次大战前,做得最为成功的当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新政”时期所推行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直接干预财产用益权和处分权的措施主要有:

(一) 规定最高工时为每周40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

(二)实行累进所得税,规定年收入100万以上者征收50%的所得税;后来标准又提高到75%;

(三)国家将部分税收所得用于救济失业“游民”、吸收失业人员参与市政工程或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建立养老金制度,以及对年老、残疾、贫苦母子、流浪儿给予救济补助。

(14)

以上干预表明:私有财产及其所有权再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资产阶级国家已经开始对它进行“神圣的侵犯”。不过,这种“侵犯”并不是从所有权和所有制层面展开的,事实上也没有公开触动所有权中的占有权,而是以国家的名义,从经济权利层面着手,对财产所有权中的用益权、处分权进行强制性干涉,迫使资本家将那些本来可以攫为己有的剩余价值交出一部分或一大部分用于社会需要。

二战结束后,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阵营掀起了一股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高潮--不仅战前的干预措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而且还新增了一些措施,使干预向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迈进。这些新措施主要包括:

(一)效仿社会主义国家,直接从所有权和所有制层面着手,没收或强买一些私有财产并把它国有化。后来的实践表明,这并不是一个适合广泛久用的理想办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种国有化逐步退潮" 并大部分被私有化替代。

(二)在经济权利层面,继续扩大干预范围和深度:

1、设置财产转移、营造活动税收制度,对不动产出售、用途变化、房屋营造活动征税;

2、开征累进制遗产税;

3、开征资本利得税,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征了礼品税和高档消费税。

以上三项措施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社会效果。其中遗产税这一项,已经无一例外地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施行,而且税率一般都比较高,目的是让遗产受让人不能单凭遗产就体面地生活一辈子。

那么,深入经济权利层面进行积极干预,其背后的深层运作机制到底是什么呢?准确地说,应该是间接公有制。之所以给它这样定性,有如下理由:

首先,它是一种新型所有制。与传统所有制相比,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一种以法律确认的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享有的权利为基础的经济机制;所不同的是,一般情况下,传统所有制必须从整体上借助所有权外壳,才能行使其权利并相应获取其利益,而新型所有制则无须借助所有权外壳,就能直接对所有权内部的经济权利行使其权利并相应获取其利益。所谓“新”,也就新在这里。

其次,它是一种间接所有制。传统所有制必须以占有权为其存在前提条件,否则,它就无法行使其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利并相应获取其利益;而新型所有制无须以占有权为其存在条件,它只要享有法律确认的对经济权利的权利,就能行使其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利并相应获取其利益。说“间接”,也只是相对于传统所有制特别强调占有的“直接”而言的。其实,新型所有制由于绕开了所有权形式这个中间环节,反而与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结合得更为灵活和直接。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间接公有制才能更加适应规模日益扩大、运转日益加快,形式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最后,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公有制。虽然它不象传统公有制那样,公开直接地借助公共名义享用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其权利来源、特别是其利益分配和使用,都是在整个社会层面展开的(以一国范围为准),不仅使普通劳动群众从中广受实惠,而且使资本家也能从中获益。实际上,它是一种比传统公有制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公有制。

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抽象,可以将间接公有制的特征概述如下:

(一)与传统所有制相互依存,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二)权利来源于国家权力,但不以财产占有为先决条件;

(三)在一国范围内,以高度社会化形式运作。

与传统公有制相比,间接公有制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一般情况下,传统公有制与私有制是一种拮抗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较难和平共处,而间接公有制与私有制则是一种协同共生关系,彼此间易于平等交往,互惠互利。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不难看到:一方面,私有制的重大弊端终于基本上被间接公有制这种主要手段给克服了,虽然在此过程中间接公有制本身也不期遭遇一些波折和强有力的挑战,但从总体上说,间接公有制的发展还算比较顺利;另一方面,私有制的优长不仅没有受到打压和制约,反而得到更好地发展。公、私两种所有制确实已在那里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劣势相克,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这里可以看出,现代国家的经济基本上都是混合经济,公有制、私有制都有,差别只是比例不同而已。只看到各种经济成份的分立和并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它们" 彼此之间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的新形式、新内容,并按照这些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客观要求去修正、调整我们的观念和实践。今后对间接公有制,我们不仅要深入认识和研究,更要结合自己的国情,适时、灵活、高效地学习和运用。因为社会实践业已证明,它确实是一种比传统公有制更好的公有制形式。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完全可以而且必将以它作为自己经济基础的主体。

四、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前景到底如何?

坦率地说,如果从传统的社会主义学说出发思考、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恐怕没有多少

人会得出乐观的结论。因为传统社会主义学说赖以存在的核心基石之一是传统所有制理论中的公有制原理,它视传统直接公有制为唯一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甚至把它的有、无、多、寡直接与社会主义的境况等同起来。然而目前的情形是,这种直接公有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中国以外的世界总体上都处在防守、退却境地,形势十分严峻。此时,通过传统所有制理论的路径去看现实世界,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就必然会忧心忡忡,甚至对我们自己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选择也会抹以灰暗色彩,产生怀疑乃至绝望情绪。但是,如果用新的思维方式,从新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观念,即公有制=直接公有制+间接公有制,出发思考、回答问题,那就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一再证实,集工业化和市场化于一身的社会初级发展阶段一般也是私有制弊病极易集中暴发时期,而私有制本身又不可能自觉自为地克服自身的痼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任私有制自由发展,整个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巨大而痛苦的冲突和波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史呈现给我们的真实情景。因此,国家的积极干预就必然成为私有制向更高阶段发展必不可免的社会需要。无庸讳言,当前,我国私有经济的发展确已提出了这种社会需要。关键的问题在于,究竟应当选择哪种积极干预才是可取的。传统公有制倒是可以立竿见影地克服私有制的弊病,但它也有把私有制的优长一刀斩决之虞。再者,传统公有制本身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这不是一个理想选择。况且,在当代中国,要走这种回头路也不现实。除此之外,如果不想走自由资本主义老路,除了间接公有制之外,现在已别无选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前面的理论阐述已向我们展示采用间接公有制的光明前景:只要能够合情、合理、合法而又积极稳妥地将间接公有制有机地渗入私有制,并设法提高社会化经济权利在私有财产所有权中的比重和含量,国家就能够获得强大的物质手段和社会控制力。这是克服私有制弊病必备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只要国家和社会再能够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就无须惧怕敞开发展私有经济。届时,一方面,私有制的弊病已无法从根本上危害整个社会生活,相反,它的优长则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充分发挥,并为自己、社会,包括间接公有制奠定更加丰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传统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主次地位确实会发生逆转,但用新的所有制观念来衡量,国家和社会掌握的经济权利更大,获得的经济利益更多,直接公有制和间接公有制加在一起,仍然占有主体地位,社会性质依旧可以姓“社”。由此可见,选择间接公有制,可以使中国做到公、私兼顾、各逞其强、各得其利,从而真正创造出一个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双赢的理想社会。

社会主义在中国正面临着艰巨的考验,但同时也生逢发展的大好机遇,何去何从,就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此关键历史路口与时共进,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充实社会主义理念,并据此迅速作出果敢、明智的抉择。

现在,让我们来解析世界的社会主义现状与前景。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私有制弊病的存在是出现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充分条件。在经过长达几个世纪自发、盲目努力之后,直到19世纪中期,人们才开始自觉地、有组织地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弊病的尝试。大体上说,这种尝试是按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激进的、革命的方式;另一种是温和的、改良的方式。前者首先以强力剥夺私有者的财产所有权并将其转化为公有制,然后按国家计划配置社会资源和组织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而后者则是在大体保持私有财产所有权外在形式基本完整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立法手段不断加大对所有权所属各经济权利的社会干预程度并辅之以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然后再把这些社会干预所获得的大量物质利益拿出来用于社会福利、教育、卫生、科研等公共事业,使每个公民,特别是没有财产或只有很少财产所有权的公民也能享受到近乎是按需分配的医疗保障、基本教育保障、养老和工伤事故保障。简而言之,前者是通过消灭有产者和私有制的办法来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病;而后者则是通过消灭无产者,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增加其享用社会财富的权利的办法来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病。这两种方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实践检验,现已表明:它们虽各有所长,但比较而言,温和的、改良的方式显然比激进的、革命的方式取得更大,也是更为稳固和实惠的社会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意外落差,固然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大多原本都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基础太差有关,但深层的根本原因,从方法论上说则是:激进的、革命的方式大多通过对既往社会全盘否定来实现其目标,因此往往不免会打乱历史发展所不可少的历史继承性的正常、合理、必要演进;而温和的、改良的方式则主要通过旧事物的自我辩证“扬弃”来向前推进,既往的成果被加以合理改造,使其逐步居于次要地位并融入新的社会体系。这里面的历史辩证法,不只耐人寻味,更加发人深醒。

深入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不难发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稳固和发展其实只是一种虚假现象,其内部对资本主义基础起扬弃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日益增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正在经历着经济权利社会化的过程,即在经济权利的职能、组织、使用和发展上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加的过程。简言之,也就是笔者所说的间接公有制不断" 增多强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这显然是一种走向社会主义的趋势。当年,以务实著称的俾斯麦开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先河时,就曾明确地指出:“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即由她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并与国家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

(23)有史记载,当时德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的大胆尝试,最初曾被一些西方工业国家指责为“社会主义”。

(24)后来,更有人把罗斯福推行“新政”说成是想把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

(25)198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通过新的公司法议案,其中的四项新规定是:

无论拥有公司多少股票,任何股东最多只能享有20%的投票权。这就突破了传统公司法“同股同权”的权利结构原则;

被收购的公司有权在“恶意收购”的计划宣布的一年半内,占有其股东因出售股票给“恶意收购者”而获得的利润;

成功的“恶意收购者”必须支付给被解雇工人26周的工资作为转业费,并在收购计划处于谈判阶段不得终止劳动合同;

公司经理被赋予了对公司全部“休戚相关者”负责的权力。

应当说,这些新规定又对所有权进行了更深、更为实质的“侵犯”--除了对占有权

没有干预外,所有权中的其它三项经济权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肢解。据悉,继宾州之后,美国接着又有28个州对公司法进行了类似宾州的改革。这些在美国也被誉为“宾夕法尼亚式的社会主义”。

(26)至于瑞典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更是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执政时采取的社会政策称之为社会主义措施。这些说法是不是都是那么精准,可以另当别论,但决不能把它们看作空穴来风,毫无根据。当今美国智囊团中的精英,惯以反共著称的布热津斯基,在世纪之交前夕,曾经不无感慨地坦陈:“更为重要的是共产主义精髓的间接传播,在过去40年中,依靠国家来采取行动对付经济和社会弊病的倾向日益流行。”

(27)过去,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有很多人从不把共产党人以外的任何人的进步作为誉为社会主义,不论这些作为出于何种背景和动机。甚至有人公开宣称: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可能出现社会主义因素。这种唯我独尊,唯我独“社”的思维方式是十分有害的,极不利于人们客观、深入地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此外,这种思维方式还极易造成一种病态社会心理:当传统社会主义兴盛时,就孤芳自赏,盲目自信,以为大同世界已为期不远;当传统社会主义受挫时,就怨天尤人,悲观失望,甚至丧失社会主义信念。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这样才不会被一些暂时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事实上,从大方向上说,西方发达国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只是所走的道路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而已。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货币主义经济学泰斗、大市场小政府理论的鼻祖弗里德曼先生把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进程,形象地描述为正在“溜向社会主义”。

(28)好一个“溜”字,用得如此准确、生动,可谓达到出神入化境界。“溜”向社会主义,既表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使然,又显示是一种身不由己的选择。这其实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抱以乐观的态度。

写到这里,有必要复议一下前些年纷争不已,却无定论的“趋同论”问题。过去,在世界大同趋势的认同上,形成了针锋相对、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认为世界将趋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另一派认为世界将趋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前面所说的直接公有制。现在看来,如果世界真的将在21世纪出现趋同之势,那么,它既不可能汇合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也不可能集中于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趋同”的浑厚的经济基础应当是间接公有制。因为间接公有制不仅社会化程度很高,而且包容性极强,非常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经济化、分散化、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这个观点能否成立,不远的将来,社会实践就会给予明确的结论。

注释:

(2)《中国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1994年第7期,第44页。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44页。

(6)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页。

(8)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29页。

(9)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页。

(10)这是笔者为方便研究现代法治经济起见,特意创设的一个概念。经济权利,从内涵上看,它们是依法循规确认的,通过对物事实上的拥有、管领、控制、支配而享有的权力和利益的集合;从外延上看,它们是物权,包括自物权和他物权的派生物。按照《罗马法》的标准,具体地说,自物权的外在形式是所有权,分为占有权、使用权、用益权、处分权四种权利,而他物权则分为地役权、人役权、地权、永佃权、质权、抵押权六种权利。以上十种权利就是笔者所说的经济权利。

(1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3-494页。

(1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7页。

(13) 王贵正等:《世界现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81-383页。

(15)戚卫:《缜密的美国税制》,《光明日报》2001年3月23日。

(17)黄安淼、张小劲:《瑞典模式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50页。

(18)许福瑞:《丹麦和瑞典税收高》,《海南日报》1996年9月17日。

(20)厉有为:《实践的科学总结,理论的重大突破》,《深圳商报》2001年12月24日。

(21)周叔莲、郭克莎:《资源配置方式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23)吴友法、黄正柏:《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76页。

(24)参见胡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人民日报》1994年6月16日。

(25)翁杰明、张西明等:《与江总书记谈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56页。

(27)刘伟:《美国正在溜向“社会主义”》,《南方周末》2001年11月8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1-2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文章来自 【内容提要】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诞辰185周年的今天,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又一......
自由主义与儒教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29
" 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及相互间的抗拒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往往又与“全盘西化论”纠缠在一起。......
浅谈从传统社会主义到和谐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01
" [论文关键词] 传统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主义 [论文提要]中国先后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三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社会主义向发展社会主义转变,再转向和谐社会主......
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现代人格的塑造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有利于塑造出具有独立、开放、创新、进取特征的现代人格。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司法制度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5-12-04
摘要:司法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诉讼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通过发挥其解决纠纷、救济权力的功能、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比较·借鉴·超越
发布时间:2022-10-06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同属于广义上的社会主义流派,二者既存在理论共识,也有着理论分歧。将二者进行比较既可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可以挖掘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可贵品质。市场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
论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4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公共财政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发挥好公共财政手段的有效作用。从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入手构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是在学习和推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伴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而提出、深化,又以自己的特色验证、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总结有中国特色会计研究的过去和现......
自由主义如何关心社会公正
发布时间:2023-03-06
" 序 言 这一百年政治革命理想是“解放”,也就是“自由”。革命除了政治革命之外,还有一个是社会革命(或经济革命)。从孙中山开始,政治革命被迫和经济革命卷在一起,而且经济革命还依赖于政治革命,也就是通过暴力或民主手段重......
论析网络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0
论文关键词:网络公民文化;民主政治;政府 论文摘要: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政治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政治主体意识提升为价值诉求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文化提升公民政治主体意识,推动政府建......
农村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指导作用,实现农村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本和目标。推进农村城市化,应坚持“以人......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15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如何在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8
" ——浅议未来中国宪政原理 不应轻易超越自由主义 中国的现代化,在器物层面上比较容易达成全民族的共识,而对政治制度上的安排这个关键问题却歧见颇多。如果说,历经了长期的探索、争论和曲折,走宪政民主之路总算大体上成为主流意......
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07-30
一、《孝经》论孝 1.《孝经》论孝的地位和作用。《孝经》在《开宗明义》和《三才》两章里两次强调了孝的地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认为孝是天地之间的自然法则,是人的天性,是人所有......
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3-12-17
"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令人瞩目;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又因苏东国家的剧变而发人深思。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正确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深入探讨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我们面临的一......
社会生态转型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22-07-22
一方面,必须承认,作为一组分析性(而不是规范性)概念,乌尔里希・布兰德教授所阐发的“绿色资本主义”与“社会生态转型”,的确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当今欧美国家所引领的“绿色潮流”的经济政治本质,以及正在处于政治战略与力量重......
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邓小平理论—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工作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基础;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关键词】依法......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4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而选举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手段,没有真实、有效的选举就没有真实有效的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就要实行人民对政府官吏的完全控制。 一、革命前辈对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批判与吸收 马克思、......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上]
发布时间:2023-01-06
"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这之前到伯恩斯坦的民主社会主义。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代表一个阶级,而是代表一个社会,这个社会不仅仅是理论的理想,而且是切实可行的社会管理模式。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集权社会主义又强调集体主......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中]
发布时间:2022-08-07
" 3、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恰巧迎合了俄国、中国这些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国迫切需要工业化的历史要求。在苏联、中国“实现”了。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西方是注定要失败的,不仅在于他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理论 构建 创新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通过并确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时代特征与越南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奏曲中,社会主义是贯彻始终的主题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 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页。”(注:李铁映《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载于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理论......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1)
发布时间:2022-11-15
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迅速扩展和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下率先进入了现代社会。与西方世界相比,有着数千年传统文明的中国近代和现代在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市场扩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大大滞后了。在现代化的四......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2)
发布时间:2014-01-17
从这种意义来理解传统中国社会制序和传统文化中所共有的“礼”,我们一方面可以把“礼”视作为一套习俗秩序、一套亚于正式法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规则,又可以把它和“仁”一起 [1] 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轴心”。因为,在传统中国社......
谈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发布时间:2023-04-23
"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公有制; 按劳分配; 共同富裕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新概括、新发展,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紧紧围绕“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课题,对“什么是社会......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过程与体制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广义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可以包括建国后至1978年前党在农村开展的各种政治运动。党把它看作推进我国农业集体化、现代化从而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保证。由于各历史时期的不同背景和中心工作,社教运动在不同阶段......
论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公正的法治生命线作用体现在:公正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科学性,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实施的高效性,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监督的实效性,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自觉性。当前,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
权利失衡、两级社会与合作主义宪政体制
发布时间:2022-12-02
" 一、贫富悬殊与两极社会 1.贫富悬殊:收入与财富 在2002年亚洲开发银行第三十五届年会“中国日”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指出,按照国际通行的判定标准,中国已经跨人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行列,收入分......
探索社会主义挫败的理论机制
发布时间:2022-08-07
" 要正视社会主义的挫败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瓦解,蜕变为资本主义了。 共产党失去了东欧七国的阵地。 社会主义中国,虽然顶住了八九浪潮的冲击,保住了共产党的统治,但是贪污腐败日益严重,政权已经部分地蜕变为马克思所说......
关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与和谐社会主义关系新探
发布时间:2023-03-22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 关系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措施的提出,标志着“和谐社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已崭露头角。和谐社会主义是涵盖......
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24
" 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跨越“卡夫丁峡谷”;破解历史难题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历程中,跨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卡夫丁峡谷”,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下] 
发布时间:2022-10-29
" 人民推翻政府并不是推翻国家,因为国家是人民自己和他们生存的土地。 为了使人民转让的权力不被异化为人民的对立物,政府的构架原则应该是权力制衡,不允许任何一个不受监督的权力存在。因为:人民转让的权力需要由具体的人来行使......
探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写毕业论文也即将结束了,大家的论文都准备好了吗?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探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15
" 论文关键词:构建 和谐社会 内涵 意义 途径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它的内涵科学、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多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
邓小平理论与现代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23
"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丰富和发展 一、邓小平对现代杜会主义理论的三个皿大贡献 邓小平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强烈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和高度的开放性的特征,是20世纪末现代社会主义理论最系统、最......
浅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
发布时间:2022-12-2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写毕业论文也即将结束了,大家的论文都准备好了吗?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浅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反思社会主义文学
发布时间:2022-10-18
反思社会主义文学 主持人: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对话者:杨庆祥黄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金理 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杨庆祥:这一次三人谈以“社会主义文学”为讨论对象。以“80后”的身份和意识先见去讨论社会主义文学如此庞大......
谈视代社会主义对传偏社会主义钓创新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现代社会主义的形成。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一国胜利”理论,于1917年成功地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转变,也使马克思主义在......
人文主义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22-10-14
摘要:近期, 企业 的 社会 责任 问题 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学术界对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本文试图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 分析 人文主义思想对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 影响 ,阐述人文贸易主义对企业建立 现代 社会责任观......
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为一种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性走近了中国,受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慢慢的中国化。这个过程是长期繁杂的,有着特有的含义和特点。那么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如何被中国所用,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呢?在这......
论档案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发布时间:2022-09-21
[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出发,分析了档案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提出了档案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档案文化;档案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
论社会主义是自觉发展的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13
" 与以往任何社会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按照自觉的目的建立和 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注:《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第649页。)......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29
" 如何在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重大课题,毛泽东不仅就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原则,而且首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并......
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24
"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化 论文摘要:不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延缓现代化进程的教训。我国正处于构建社......
浅谈创新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 创新 社会主义 关系 研究 [论文摘要] 主要探讨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世界大势、内外环境和战略目标迫切要求我国加快创新,创新关乎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创新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读《论知识主义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18
一关于“什么是知识”的讨论最早可见于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柏拉图学园,如《柏拉图对话集》中的《美诺篇》《泰阿泰德篇》讨论的核心话题就是“知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关于知识定义的讨论至今仍然是学界讨论认识论或知识论的哲学基石。当然,知识的社会作用远不是他们所关注的话题。严格说来,知识的社会作用主要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才开始显现的。因为这一时期的学者已经不满足于内在心灵的系统思索,而逐渐开始重视实验活动。.........
人与社会的相遇——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的全面反思
发布时间:2023-06-11
" 因而,就本书而言,我们甚至不能简单地将丹尼尔·贝尔归入纯粹社群主义者的行列之中。他对公共领域规范失效的警觉,对自由价值实施过程中种种弊端的剖析,对历史源流的辨识与信赖,其实都是在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互为依照的前提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间的关联性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在辩证视角下来看待二者的关系,和谐社会必然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这就告诉我们,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之义。另外,生态文明建设又将助力和谐社会的形成。在关联性的认识下,......
当代俄罗斯:是否有“新社会主义”的前景?
发布时间:2023-05-14
" 鉴于上述情况,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注:1991年在苏共中央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研究所基础上成立,原名俄罗斯社会与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2001年改用现名。——译者注)在实行一项持续多年的对大众的利益和情绪(包括俄罗斯社会各......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9-11-18
摘要: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情相结合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态势明显,尤其需要一个核心的、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来引领和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可争议地承担起了这样的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哲学基础、理论内涵还是目标指向上,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4-27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建设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论文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阐明构建和谐社会科学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对于全面建设......
民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幼有所恃、老有所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仁爱和对人终极关怀的社会。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发布时间:2013-12-17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3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下作报告》中,通篇体现出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回顾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发布时间:2023-05-03
论文关键词: 社会 主义 ; 市场 经济 ;运行机制论文摘要:现代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心脏,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脑,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手,供给与需求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足 ,从而使人们明确......
论和谐社会下社会主义分配的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理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即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所占比重过低,灰色收入和黑色......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2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有其历史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
简述壮族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22
" 论文关键词:壮族 传统文化 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壮族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和谐”理念,这是壮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潜在优势资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此种资源的所在和价值,进而利用其为广西的社会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1
一、 经济 转轨时期道德滑坡的经济诠释与文化反思 当今 中国 ,正处于一个由 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 历史 时期。刚刚跨入市场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冲破若干传统束缚,“摸着石头”走过第一段......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08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不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13-12-17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 大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的重要目标。”他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也曾强调,“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 当代形态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浪漫主义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2
" 内容摘要: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初理论形式,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贡献。但是从总体上看,它是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其中突出地表现在它的浪漫主义性质上。空想社会主义以唯心主义人性论作为哲学基础;以人文主......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法制保障的必要条件
发布时间:2022-12-06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发展对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等,都有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既有集中、民主、纪律、自由的,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活泼的政治局面,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较快建设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工农业的目标,使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接受考验.........
浅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我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27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更多精品 资源 来自 教 育 网 我发现,在我还不知道“后现代”具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自己和周围的很多人其实已经在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3-03-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理念,导源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经验,它的丰富内容、内在活力和持久生命力,也必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而得以展开、深化和升华。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固有根本,在......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时序错位
发布时间:2022-12-0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往复曲折,前后政策反复不一,这和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当代中国展开的时序错位紧密相关。当代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完成了现代化的历史前提,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它把建立一个没有阶级的平面结构的社会作为其最高理想。然而,新中国的历史主题是现代化。现代化需要尊重知识分子,提高知识分子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正是因为同时要完成现代化建设与对现代性的反思两种历史任务,.........
租金、承袭制与社会公正
发布时间:2022-12-13
内容摘要 “租金”概念是分析财富不平等的重要的概念工具。当今的中国,租金已经大量出现,食利者也随处可见。在观念层面,有的舆论还不遗余力地赞美、炫耀那些实际上的食利者,很多年轻人也试图仰仗馈赠与遗产过上享乐的生活。租金不......
加强民主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13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大业,既需要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需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和重要动力,它关系到我们能否把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 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众认同的社会机制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出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完善。而坚持中国道路,必须推动这条道路的大众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仅靠政府宣传则达不到理想效果,社会机制优于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整合社会各部分力量,形成.........
试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建设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论文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阐明构建和谐社会科学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对于全面建设......
浅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的毛泽东思想论文—浅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不仅标志着毛泽东创立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而且创立了全新的新民主主义社......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2-11-20
" 内容摘要: 学习江泽民主席的"三个代表"理论,目的在于解放思想,在于制度创新;在于立足于未来,给我党以坚实的社会存在基础;给全国人民以幸福的生活。我基于这样深入的考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了如下定义:"在农村......
浅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22-11-14
" 论主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思潮 理论建设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为此应从理论建设、实际传播、内在管理三方面去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23-03-06
" [摘 要]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提出。适应了当前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23-07-23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难题 破解 生命力 【论文摘要】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
现代社会中的阶级和政党: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4-30
20年来的挫折迫使我们在展望社会主义的前景时采取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与其将社会主义看作一种成熟的理论构想,不如将其视为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艺术。然而,这些(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的确能够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主义的目标及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4-23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矛盾 社会有机体 整体 价值原则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出要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要自觉的调节、协调和整合社会,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要实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构建,使人的发......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法学评论》编者按(1991):本刊向以鼓励争鸣、繁荣法学为宗旨。该文所提的观点,仅为作者的一家之......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2-2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他认为,牢固的......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公正”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8-25
一、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历经了众多的乱象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意义的正轨,社会的进步、国家制度的完善、民众思想的开化和自由,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时代所彰显的一大特点。而针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 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重要方面,都渗透着科学精神的力量。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科学精神。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3-19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结合 发展规律 论文摘要:新民主主义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科学成果,从其形成和发展的看出这种“结合”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过程......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学 社会运行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就是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7
——浅议未来中国宪政原理 不应轻易超越自由主义 中国的现代化,在器物层面上比较容易达成全民族的共识,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安排成了关键问题。如果说,走宪政民主之路是历经长期探索、争论、曲折而形成的主流意识,那么我们必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提要: 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本质属性,它规定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相互联系,就相互区别,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三农”工作
发布时间:2023-07-24
"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就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伦理的要求既包括现世性的要求,又内含终极性要求。其中,现世性要求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功利主义或称效益精神,终极性要求则体现为以人为本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现世性价值集中表现为通过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