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3 01:09:10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时间:2023-07-23 01:09:10     小编: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难题 破解 生命力

【论文摘要】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得到破解。这一历史难题的破解,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资本主义已经为社会主义准备了“一切所必须的文明条件”,其中包括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然而,在社会主义取得革命胜利的国家,几乎都是落后或较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几乎都没有发育起来,根本就谈不上为社会主义准备了“一切所必须的文明条件”。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推翻了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后,还必须领导人民,去创造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即社会主义所必须的“文明条件”。因此,如何在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既成功地建立社会主义,又成功地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长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所共同面临的一大历史难题。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这一创举,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完全取决于能否实现对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能否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灵活地应用于本国实际,走一条符合本国实际、本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正如十月革命后列宁所说:“我们的革命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2](P343)这里的“我们”,是指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开始容易”,是指夺取政权容易;“继续比较困难”,是指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比较困难。20世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先后发生了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以及朝鲜、古巴、越南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它说明在这些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虽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始终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致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于困惑和困难的境地,一些国家甚至还因此发生了剧变,丢掉了社会主义。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走上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难在那里呢?首先,主要难在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事业,无现存的经验可供借鉴,只有靠“摸着石头过河”,去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步解决的,而这既需要矢志不渝的主观努力,又需要付出因反复“折腾”而承受的“客观成本”。这对于刚刚取得胜利的、经济文化落后的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难而又难的课题。

其次,难在与已经发展起来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存共处中,社会主义受制于强势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的规律,使“一球两制”格局下的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将长期处于经济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长期面临着被资本主义国家扼杀、遏制和演变的威胁。

其三,难在与已经发展起来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而产生的“比较效应”使社会主义处于劣势地位。由于经济文化上落后,强烈的反差而产生的“比较效应”,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严重的压力和挑战。这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一时期内,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念上只能处于劣势。只有当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这种劣势才能改变。

实践证明,上面这些难题,在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共同存在。这些难题,构成了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共同面临的一大历史难题: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了破解这一历史难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作家们,经过了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但在邓小平以前的历次实践和探索中,都未能对这" 一历史难题进行彻底破解。

列宁的探索,在许多方面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使“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新生的社会主义,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这一探索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但遗憾的是,由于列宁的过早去世,实践和探索不到七年时间,留下的实践经验还不丰富,探索的意义主要还停留在思想理论层面上。

以上的这些实践和探索,存在着的共同问题,是指导思想上都脱离了“经济文化落后”这一社会主义的严峻现实,主观上是想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而客观上却不自觉地违反了马克思主义;主观上是想迅速改变落后面貌,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而客观上却忽略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不自觉地违反了在这些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正如邓小平所说:“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3](P139-140)忽视了封建主义,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这样,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回答“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难题,最终是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破解的

首先,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恩格斯曾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以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巨大政治魄力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纠正了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倾向,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得出创造性的科学结论,全面回答了时代提出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对社会主义进行重新认识的理论思考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用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地界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破解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基石。邓小平同志正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坚持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一系列的论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的根本问题,解开了人们思想上长期存在的困惑和难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对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现实进行了科学的定位,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不是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而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因此,我们现在实行的方针政策都必须符合初级阶段的实际,如果离开这个实际,我们还将重犯前苏联社会主义僵化模式影响下的“左”的错误,还会在生产关系变革上搞急于过渡,在生产力发展上搞急于求成,还会拿马、恩设想的高层次的社会主义原则和特征,来理解现实低水准的社会主义实际问题。这样,就不可能找到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只有充分认识到“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我们才能抛弃教条主" 义的立场和观点,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前进中不断探索,以找到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犯急躁冒进的“左”错误。

其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为,只有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主义的真正本质,才有可能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去制定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如果将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特征的科学预见当成社会主义的本质来认识和界定,并将其运用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就会形成僵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产生超越社会主义自身发展阶段的严重错误,并束缚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和完善,最终,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扭曲、变形,直至失败。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P373)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界定,从根本上改变了认识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路,将人们从传统的以制度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转变到以现实根据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新的思路上来。它突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其存在价值,而将社会主义的结构特征或制度特征放到了价值层面之下。这就恢复了社会主义与具体制度的正确关系,即社会主义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水平去选择具体制度,具体制度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为准则,而不是由某些具体制度来规范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既可避免在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上出现僵化现象,又可防止在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上犯主观主义错误。

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来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彻底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不仅要用它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要用它来剖析社会主义社会。

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这些国家要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唯一的途径是大胆解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最终达到”并非是立即达到,这就强调了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显示出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所构成的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认识,帮助人们克服了急躁冒进情绪,使人们从不切实际的梦幻中回到一步一步且又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中来,彻底改变从生产关系入手,而不是从生产力入手,建设社会主义的“左”的做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难题的破解,其理论和实践上的创造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除了上面所讲的几个方面以外,还包括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的外交路线和国际战略,等等。这一完整体系构成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归结起来最主要的就是两个方面:对内,一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走一条有本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千方百计地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对外,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同帝国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把这种关系正确定位在既矛盾斗争,又相互借鉴合作的对立统一位置上。

这条道路说明:中国虽然不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却是第一个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它使中国既避开了社会主义“乌托邦”之梦,又避开了前苏联经历的“红旗落地”之苦。三中全会后,中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无限活力。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呈现出蓬勃生机。

三、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实现破解,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最有力的肯定,它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无论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较早的前苏联,还是比我国较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东欧各国,在几十年的实践中,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都没有得到成功。而最终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发生剧变,并向资本主义演化,写下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灰色的一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系统地破解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这一历史难题的实现破解,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未来前途和历史命运。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最有力的肯定,它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 生命力的。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的重大贡献。

邓小平理论虽然是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但是,作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概括,它无疑具有普遍意义。因为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取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个理论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也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只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就必然遇到这些问题。同时,作为理论体系,它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必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包含着普遍真理的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性内容,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它是指导中国现在和今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也必定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尤其是对那些同中国类似的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深远影响。正因为邓小平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国际性的价值意义,所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长期存在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难题实现破解,必将给处在低潮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带来希望和光明,将使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在它出现的初期,与老的社会制度相比,总是显得不够强大,不够完善。而且,在其发展中还会出现反复和挫折。但是,由于新生的制度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关系,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决定了历史的方向,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的制度。虽然,现实社会主义都是诞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它们发展的经验和物质基础都先天不足,在其进程中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艰难曲折,经历这样那样的磨难,但最终总要在全世界取得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一客观规律在当今世界已初露端倪。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之时,中国立足于时代坚持社会主义,立足于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立足于国情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一派生机,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发达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认同和拥护社会主义。

看一个社会的未来命运和生命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看生产关系是否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的不断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凡适合生产力性质的生产关系就能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凡不适合生产力性质的生产关系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比封建主义制度优越,并最后战胜和取代封建主义制度,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能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并必将战胜和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主要也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能在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从其产生和显示优越性开始,到彻底战胜旧的生产关系为止,是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的。而且只有当新的社会制度,创造出比旧的社会制度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时,才能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彻底战胜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整整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是如此,社会主义制度要最后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单纯比较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太久,它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完全显示出来的时候,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制度的错误结论来。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将最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生产力,从而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正确地理解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有些人只是简单地抓住某个社会主义国家里某个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而不去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上孰优孰劣,哪个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匆忙地得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这表面上看,似乎在尊重客观事实,事实上是在违背客观规律。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历史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历史发生曲折是不奇怪的。要求不走一点弯路,不发生一" 点曲折,社会主义事业一蹴而就,这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革命还只是在少数国家取得胜利,就是在已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有的也曾发生过政治动乱,出现过经济波折,甚至发生剧变。尽管如此,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在发展、在前进。这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也说明了历史的曲折毕竟不能逆转历史前进的方向。更何况以往我们所出现的曲折,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发生的,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无疑,失误和挫折势必要影响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但这毕竟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同时,还要看到,我们以往出现的失误以至严重错误,都是靠我们自己纠正的,都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克服的,而不是靠别的什么力量来纠正的。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2-18
在一堂校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正在用愤怒且带着悲伤的语调在讲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为了凸显当时日军的残暴,及其侵略行为给中华儿女带来的巨大伤害。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教室中突然发出了一声不......
历史唯物主义和高三难点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 由于目前高三使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是在初中统编教材基础上的“急就篇”,无论是课本还是教参都存在着“失之过简”的弊端,这就给高中历史教学造成了教师难以讲解清楚,学生难以掌握的不少教学难点。加之,近年来历史高考加大了......
《囚鸟》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5-08-24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是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批评思潮的一种反拨。主张文学文本批评的跨学科性,让文学文本参与到其他文化文本的对话中来打破文学文本受保护的独立状态,使得文学批评从内射性......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发布时间:2020-02-16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是否清醒和坚定是一个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做到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用唯物辩证法科学辨识和有力批判种种形而上学观点。在当代中国,在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问题方面存在着一些形而上学观点,这些理论主张的方法论特征就是用阶段性否定整体.........
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评述一个文献
发布时间:2022-10-24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但是它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更离不开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它是中国的国别史和世界历史、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果;既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线索,又体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一般规律。这是一位学者从世界历史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审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研究的.........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3-03
"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十五大的成就时指出:“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在这里,江泽民把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作为十五大的主要历......
论新中国经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要] 1956年底,伴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发生于半个世纪之前的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人们的认识和评价不尽相同。但是,无论人们对其得失对错如何评说,它所以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却是......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3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
主题探究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2-27
在教学中,“主题”是一门课程学习的要点、中心思想或主要观点,是将分散的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的“黏合剂”。[1]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能力的发展,主题的学习一般是以问题或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因此,主题探究法就是围绕一个重要问题或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认知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主题探究法,.........
探析用历史的、哲学的、全球的眼光看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运动
发布时间:2023-01-19
1516年秋,托马斯莫尔撰写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发表。该书后来以《乌托邦》闻名于世。从那时到现在,对资本主义进行解构和批判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制度走过了整整500年的历程。在21世纪的今天,用历史的、哲学的、全球的眼光观照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运动,旨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坐标,使我们在新的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获得走向未来的新的、更高的起点,取得新的、.........
第三道路世紀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27
" 在公元新千年之交,「第三條道路」的話題,打破了人們對意識形態的厭倦,在歐美各國政、學兩界流轉激蕩,正領一時風騷。但是,這種話題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新鮮。中國人對「第三條道路」或「第三種文明」的類似追求,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
浅谈对赫勒的历史哲学批判与对社会主义的新理解
发布时间:2022-11-27
在常识性的理解中,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是很难区分开来的,历史哲学也就是历史理论,历史理论也就是历史哲学。但是,在赫勒那里,历史理论和历史哲学并不是一个东西,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赫勒的《历史理论》就厘清了这样一个问题,......
社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13-12-14
无论你的出生怎样,无论你的学校怎样,现在都是不可变的事实,我们惟有重新反思我们的人生目标,你想一生追求什么,你最喜欢从事什么。一旦认准了,我们就必须以一生的精力去追求它,成功只属于不断追求的人。“人的伟大在于认识自己”。......
第三道路世纪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3-02-09
" 在公元新千年之交,「第三条道路」的话题,打破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厌倦,在欧美各国政、学两界流转激荡,正领一时风骚。但是,这种话题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新鲜。中国人对「第三条道路」或「第三种文明」的类似追求,已有一个世纪的历......
第三道路世纪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3-06-02
" 在公元新千年之交,「第三条道路」的话题,打破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厌倦,在欧美各国政、学两界流转激荡,正领一时风骚。但是,这种话题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新鲜。中国人对「第三条道路」或「第三种文明」的类似追求,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体会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 要】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国际性......
社会主体个人化的历史根据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原始社会的社会主体—氏族、部落;奴隶社会的社会主体—部落国家;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体—民族国家(领主庄园)、家庭;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体—单个的人。 关键词:社会形态;社会主体;国家;个人 社会主体是指特定社会形......
第三道路世纪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公元新千年之交,「第三条道路」的话题,打破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厌倦,在欧美各国政、学两界流转激荡,正领一时风骚。但是,这种话题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新鲜。中国人对「第三条道路」或「第三种文明」的类似追求,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浅谈从传统社会主义到和谐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01
" [论文关键词] 传统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主义 [论文提要]中国先后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三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社会主义向发展社会主义转变,再转向和谐社会主......
简析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现实社会主义;选择;创造;自然 论文摘要:现实社会主义的一切问题都源于它的落后性,是落后造成了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也因落后带来了其社会主义实践的困难与挫折。落后与先进的交织,使东方国家的这条历史道路变......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08-18
" [论文关键词]改革;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历经了十年动乱的严重挫折之后艰难启动的,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改革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负面影......
从马克思的两种世界历史视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2023-07-24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持续升温和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唯物史观与中国问题成为一大学术热点。唯物史观的最高形态是世界史观;中国问题是世界历史当中的中国问题。只有透过世界历史视野,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7-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判断经历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参政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这几个概念的演进。201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性质作出的最新科学论断。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社会.........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一、 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此二者的纠正(一)历史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它的纠正西方的小说在18世纪产生以后,离开哲学而向历史靠拢,文学和历史比它们在亚里士多德的......
社会公正、社会主义遗产与社会民主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24
" 提要:近年来国内知识界某些人提出的“公正至上”,是一种不切实际、且甚为有害的激进口号。本文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何党、何派或何人能够为全社会确立起一种绝对的社会公正标准;而在于能否找到一种与当代政治新思维相一致的方式......
“效果历史”:女性凝视下的新历史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李少红与效果历史的邂逅效果历史由德国现代阐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的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1]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诠释必须在自身与他者统一中方能呈現历史的实在性,他强调历史意识是理解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它不仅表示意识受到历.........
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大一统”思想是在汉初社会危机加重、阶级矛盾尖锐的历史背景下,为迎合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新秩序......
社会主义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
发布时间:2023-02-25
" 摘 要:社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各方面的表现。社会主义现象和社会主义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实践中,我们既要透过社会主义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要大力营造、......
浅析从创新角度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5
" 论文关键词: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熊彼特 创新 资本家 论文摘要: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强烈地要求企业家或资本家有优秀的创新能力,但由于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下的资本家磨灭了冒险意识,创新已成为了例行公事或是机械化。加上市......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主题活动教学例谈
发布时间:2023-01-05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而历史题材也是这一时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题材之一。那么,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将广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无限的探索热情协调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历史境域:从特殊法理学到一般法理学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应当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话语体系,在此前提下需要建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尝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一方面要将党对执政实践的自我表达的话语体系以及解读性评价作为特殊法理学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当在历史事实、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之间建立某种平衡性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终结论角度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乃至社会主义法治本身也是历.........
探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写毕业论文也即将结束了,大家的论文都准备好了吗?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探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历史终结”与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汪晖的《90年代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一文在《天涯》发表后,据说在知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对于汪晖的批评却几乎不见于文字,一直处于一种学术谣言的状态。这是一场奇怪的论争。汪晖就像是现代的堂·吉诃德,同没有知识的“知识......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实施的司法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制度。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董必武对人民司法制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是要把马恩列斯的观点和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司法工作中去。人民司法基本观点之一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浅析
发布时间:2022-10-12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典型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更是与时俱进,不.........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3
" 一.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解 要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弄清楚,社会主义社会,它产生与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即是首先要弄清楚有没有社会主义的问题,如果在理论上它并不存在,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研究它“是什......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一、当今社会文化思潮主流的历史及现状(一)文化研究的产生及发展在当今西方学术界,文化是人们谈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也是经常出现在许多学者笔下的一个词语,经典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研究生价值观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研究生群体中的实现状况是我们研究生培养以及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价值观作为人对所在世界和社会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研究生群体的价值观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年代......
东欧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
发布时间:2023-07-25
东欧社会主义自始至终是在“民族道路”和“苏联模式”的选择与摩擦中前进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共产党人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相继出现了“南斯拉夫试验”、哥穆尔卡的“波兰道路”和卡达尔的“匈牙利道路”等人民民主制度模式。东欧社会主义模式,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不少问题,因而,道路走得曲折坎坷,终于在1989―1990年相继崩溃。无论他们的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1
"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变为现实。这 一转变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实现的,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 相结合,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过程。各国在实现......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突破
发布时间:2023-07-24
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新时期有了新的方向和新突破,习近平同志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阐述,并在理论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1. 在利益关系认识上的新的突破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经历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布局与时俱进,不断演进,已经由“二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一、新历史主义文艺理论的兴起(一)新历史主义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新历史主义文论就正是后现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是身处后现代阶段的知识分子对启蒙现代性历史的深刻反......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其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在写作《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并在Ig-4J......
扫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噪音
发布时间:2022-12-02
一 层出不穷的各种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的大量普及,以及手机电脑的大量应用,各种争相发声的媒体已经融入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的生活。历史虚无主义更是搭上舆论媒体的迅速传播的快车,不失时机的传播有失公正、充满荒诞的言论。一些专栏作......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一、“文史合一”观的理论贡献(一)更新了对文学和历史二者关系的认识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更新了我们原有的对文学和历史关系的认识,在传统历史主义看来,文学文本是一种历史......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之下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问题的论述
发布时间:2022-07-23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而改造生存地区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两次转变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除了东北部因其便利的交通优......
感受身边的历史与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10
感受身边的历史与社会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人文环境产生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起身边的乡土人文资源,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乡土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自己的家乡。人人对家乡的山水、传说、人物、建筑、风俗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说陌生是因为现代学生的大部分历史知识来源于教材、课外书、电视网络等,对家乡的了解反而并不深入。上.........
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 要】民主社会主义在近年来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有人说它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有人说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温和的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对激烈争论,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
《灿烂千阳》的新历史主义特质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通过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的感受,《灿烂千阳》记述了阿富汗最近三十年多年的历史,反映了阿富汗的历史变迁与社会现实;通过揭示对女性所受的歧视与压迫,小说实现了对主流历史客观性的解构。本文对《灿烂千阳》这部小说的新历史......
浅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08
" 论文关键词:内在和谐 全面和谐 动态和谐 具体和谐 特色和谐 论文摘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纵观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时期,不乏人们努力追求社会和谐的例子。然而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过去的历史时期都没真正地实现社......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8
" ——浅议未来中国宪政原理 不应轻易超越自由主义 中国的现代化,在器物层面上比较容易达成全民族的共识,而对政治制度上的安排这个关键问题却歧见颇多。如果说,历经了长期的探索、争论和曲折,走宪政民主之路总算大体上成为主流意......
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30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自发生之日起它就是人们关注的重大话题,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内外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不断升温。一些人攻击十月革命有原罪,是与社会发展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的偶发事......
论财产具有的社会性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存在的“财产”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09
共产主义之共,是何种意义之共?不论是在学界还是在群众中,该问题都颇受争议。总体来看,人们多是围绕财产的社会形式做出探讨的,也就是把共产主义财产权问题主要看作是私有财产存废、财产制度安排等问题。这种思路特别容易陷入死胡同,因为马克思既批判私有制,又不认同简单的公有制,这样,共产主义之共就相当于是在挑战人们的想象力了。我们认为,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考察财产,才能理解共产主义之共的真正内涵,否则必.........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拣选历史故事要把握的原则第一,真实性。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针对历史故事的选择应该紧紧守住真实性这条底线,在整个布局中要完全按照历史资料的记载。在围绕课本内容展开描述时,教师更要尊重历史,完全参照历史事实,切勿在整体上进行无度的虚构和编造,唯有如此才能让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第二,趣味性。历史故事就是历史课堂的调味剂,历史故事的趣味性越强就越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识别历史虚无主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布时间:2015-09-08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有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变换手法,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概念的解释上做文章,企图把水搅混。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透过现象揭示它的实质,确立正确的评判......
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发布时间:2023-0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
演义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征服者的荣耀和力量AlexandertheGreat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人物简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城,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的远征客观上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传播。对应酒种:TIVERVranec戴维娜韵丽干红葡萄酒产地:马其顿(Magedon)戴维娜(Dal.........
试论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历史分期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要〕 从编史学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女性主义技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编史理念的变迁,认为其先后经历了精英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其编史理念从“补偿式”转向“批判式”及“多元化”;研究视角从生理性别转为社会性别;......
管窥后现代主义历史思潮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分期概念,其历史贡献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作为其灵魂的思维方式。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正视且正确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培育批判性思维方......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1
一、新历史主义的出现 新历史主义从肇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文学批评提供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视角,使读者有机会去了解作者的政治意图。所以,新历史主义一度被认为是专门为文学作品的政治性解读服务。此前,一些新历史主义的反对者们认为......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3-02-06
本文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在古代,所谓市民社会往往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其含义与政治社会并无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野蛮)社会的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对近代欧洲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
历史社会地理研究刍议
发布时间:2023-05-27
1 社会地理学的视角 社会地理学(Social Geography)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人文地理学诸分支学科中,社会地理学的起步较晚。20世纪初,法国近代地理学创始人维达尔·白兰士(Vidal de la Blache, 1845—1918)曾......
社会历史发展“似自然性”
发布时间:2022-12-21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科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思想被解读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永远是一自然历史过程。如此一来,社会历史演进岂不像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局面吗?或是社会发展同质于黑格尔绝对精神自我实......
大振雄风的第一次长沙会战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 要】第一次长沙会战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挫败日军的作战计划,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以及提振人民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心,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长沙会战;第一次;历......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发布时间:2023-02-05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本质区别,在民主观、国家观、对待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目标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下)
发布时间:2023-04-08
" 如此高扬主体性并非意在贬低客观物质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人的社会意识的本性毕竟在于否定存在、超越存在,而不是适应存在。主体性发展的历史是主体冲破客观的限制性,摆脱被动性的历史。客体是主体的幼稚园,成长着的主......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上]
发布时间:2023-01-06
"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这之前到伯恩斯坦的民主社会主义。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代表一个阶级,而是代表一个社会,这个社会不仅仅是理论的理想,而且是切实可行的社会管理模式。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集权社会主义又强调集体主......
超现实主义:一种历史前卫艺术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2-11-04
论文关键词: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前卫 超现实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论文摘要:早期超现实主义属于彼得·比格尔指出的历史前卫艺术范畴,这类艺术反抗资产阶级的艺术体制,试图将艺术和生活联姻,取消作为一种体制的艺术。后期超现实......
回归历史人文主义教育的本真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当前高考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历史教......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中]
发布时间:2022-08-07
" 3、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恰巧迎合了俄国、中国这些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国迫切需要工业化的历史要求。在苏联、中国“实现”了。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西方是注定要失败的,不仅在于他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党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将传统的,将以GDP为主导的发展思路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上来。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完善......
杰罗尔德·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是一种后韦兹时代很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它由定义Ⅰ和定义Ⅱ组成,定义Ⅰ又包括定义Ⅰ本身和定义Ⅰt、定义Ⅰt',其根本特征是意图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结合,其中心观点是体现于先前艺术作品中的某种整体......
试析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发布时间:2023-06-27
" 论文关键词: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矛盾 论文摘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突叹出问题,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
论社会主义是自觉发展的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13
" 与以往任何社会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按照自觉的目的建立和 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注:《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第649页。)......
历史课与人文主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2
一、人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何谓人文主义?我的理解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包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道德、人性等内容。它以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日趋现代化,但各种问题也随之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如核威胁、环境恶化、人际关系冷漠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使中国的教育具有着强烈的功利性,读书.........
波普尔伪证主义史学之下的历史科学性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 要]历史究竟是不是科学?究竟可不可以把历史做成一门科学?这一系列相关问题是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以来一直困扰着西方史学家心中的巨大问题。自实证主义史学出现之后,人们为每一史观的变化而所作出的努力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历......
谈落后的文化传统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 苏联 文化传统 社会主义 [论文提要]苏联的解体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而不可忽视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其文化传统对其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在苏联社会发展过程中,弥赛亚意识、浪漫的理想主义思想、教条主义......
社会主义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3-12-17
" 有计划的民主参与式社会主义有可能发挥的创新行为对于评价该体制的可行性是重要的。有计划的民主参与式社会主义有可能运用当前可供利用的资源和技术满足人类需要,从而实现其支持者的全部期望。但如果它在技术上停滞,那就未必能存在下......
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创新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
发布时间:2022-10-28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联系实际,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形成历程与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3-07-20
从一般意义上的法治思想或者法治文化历史演变轨迹中去追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起源,不管是从时间界限还是从内容变化上来看,其逻辑主线均.........
浅谈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视角解读执政的合法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 执政合法性 社会的和谐稳定 论文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执政党能否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有......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剩女”之“剩”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剩女”自身所具有的婚恋观不无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维度。运用其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两种生产”的逻辑以及“现实的个人”逻辑解读与探讨“剩女”的婚恋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剩女”现象、进而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剩女;婚恋观;历史.........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下] 
发布时间:2022-10-29
" 人民推翻政府并不是推翻国家,因为国家是人民自己和他们生存的土地。 为了使人民转让的权力不被异化为人民的对立物,政府的构架原则应该是权力制衡,不允许任何一个不受监督的权力存在。因为:人民转让的权力需要由具体的人来行使......
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15
" 论文关键词:构建 和谐社会 内涵 意义 途径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它的内涵科学、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多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
论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公正的法治生命线作用体现在:公正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科学性,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实施的高效性,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监督的实效性,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自觉性。当前,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
新威权主义与新左派的历史根源
发布时间:2023-07-20
" ——评汪晖《再论当代中国大陆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一九八○年代大陆的强势话语是新启蒙主义或称新启蒙思潮。这种话语为中共党内改革派领导人和知识界主流共同营造和使用,它的特点是维持马克思主义的外壳,但在其中......
虚无主义的历史流变与当代表现
发布时间:2022-10-23
近年来,关于“虚无主义”的谈论日渐增多。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现象。理想信念的失落,道德滑坡,对崇高的躲避、怀疑甚至嘲讽,作为价值虚无主义的表现引起更多人的忧虑。对历史传统的反叛,对正统观点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