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杰罗尔德·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

杰罗尔德·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3 00:00:10
杰罗尔德·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
时间:2023-06-13 00:00:10     小编:

摘要: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是一种后韦兹时代很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它由定义Ⅰ和定义Ⅱ组成,定义Ⅰ又包括定义Ⅰ本身和定义Ⅰt、定义Ⅰt',其根本特征是意图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结合,其中心观点是体现于先前艺术作品中的某种整体性“艺术看法”赋予某物以艺术作品的身份。本文认为,列文森定义的意义在于:它最大限度地暴露了分析美学基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界定艺术所存在的根本局限。

关键词:艺术定义;艺术看法;历史主义;意图主义;原艺术

一、列文森艺术定义的基本思路

要理解列文森的艺术定义,首先必须牢记一点:它是一种后韦兹时代的艺术定义。莫里斯・韦兹以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说为基础提出的艺术不可定义论,决定性地影响了1950年代中期以来的英美分析美学。后来的美学家虽然驳斥了韦兹的艺术不可定义论,但他们几乎全都接受了韦兹的对传统艺术定义方式的批评,都相信韦兹的一种说法,即试图寻找一种或一组为所有艺术作品所共有的内在性质为艺术下定义是不可能的。他们与韦兹的不同只在于他们认为,虽然不存在所有艺术作品共有的内在性质,但存在所有艺术作品共有的外在性质。因此在他们看来,艺术仍然是可以定义的,那就是按照外在性质来定义。阿瑟・丹陀、乔治・迪基的著名艺术定义就是根据这一思路提出的。列文森非常自觉地秉承了这一思路。在谈到他与丹陀、迪基艺术体制论(institutionaltheory of art)的关系时,列文森说:“我仍然从那种理论中保留下来的是一种关键性看法,即艺术作品性(artworkhood)不是某物的一种内在可见的性质,而是一个以正确方式联系于人类活动和思维的问题。”也就是说,列文森与体制论者一样也是根据对象的“关系性质”而非“内在性质”、“不可知觉性质”而非“可知觉性质”来为艺术下定义的。

但是,这只是列文森与丹陀、迪基相同的一面,他还有与丹陀、迪基不同的一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面。列文森理论乃是自觉地与丹陀、迪基的具体思路分道扬镳的结果,列文森正是出于超越丹陀、迪基的体制论才提出自己的历史主义的。列文森与丹陀、迪基都根据关系性质来定义艺术;但列文森声称,他是根据“某个独立个体(或某些独立个体)的意图”而非某种公开行为(如早期迪基所谓授予欣赏候选者资格的行为),根据艺术的历史而非艺术的体制(即艺术界)来理解关系性质的。他认为,体制论有两大缺陷。第一,它暗示艺术制作包含了某种“文化表演”的成分,即某种仪式或准仪式,暗示艺术制作必须与某种社会体制相关。但列文森认为,“存在私人的、孤立的艺术,它只在艺术家心中成就”,因此作为艺术体制的艺术界不是艺术必需的。第二,在体制论中艺术界包办了使某物成为艺术作品的全部工作,显得过于笼统含糊,没有充分说明究竟是什么区分了艺术制作与非艺术制作。列文森自己的主张是:“我相信一种充分和明确的艺术定义的关键就在于确定艺术对象必须意指什么,观众必须被要求把什么样的看法指向对象,……”列文森的意思是说,只有弄清“某种意向性的看待方式”,才能具体确定某物是如何成为艺术作品的,而这却是体制论所不具备的。

脱离体制论思路以后,列文森事实上回到了家族相似说的思路。家族相似艺术观的基本主张为:某物成为艺术作品是根据它与既有艺术作品(尤其是典范性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的。这一思路的根本特点是:在确定艺术作品时,绝不诉诸任何抽象一般的观念,只是诉诸具体对象之间的关系(如相似关系)。列文森完全认可这种想法,他也试图通过具体对象之间的关系来理解艺术。列文森学说与家族相似说的不同有两点。第一,家族相似说基于艺术不可定义论,因而只是一种识别艺术作品的学说;列文森学说却基于艺术可以定义论,因而不仅是一种识别艺术作品的学说而且是一种定义艺术作品的学说。第二,家族相似说虽然也包含某种历史意味,但不一定建立在线性历史观之上;列文森学说却不仅基于线性历史观,而且正是建立在不可逆的线性历史演化之上,是根据艺术随时间的改变来定义艺术的。对列文森来说,不存在一般的艺术作品,只存在相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所以列文森说:“艺术概念不包含超越艺术已然所是(whatart has been)的任何内容。”

二、列文森艺术定义的具体内容

列文森的艺术定义包括定义Ⅰ和定义Ⅱ两部分,定义Ⅰ又包括定义Ⅰ本身和定义Ⅰt、定义Ⅰt'。

先看定义Ⅰ:

(I)X是一件艺术作品=定义:X是一个对象,对X拥有适当所有权的某人或某些人,非暂时地意指某种艺术作品看法,即任何一种(或多种)先前艺术作品被正确地(或标准地)看待的方式。

列文森对这个定义中的关键概念作了解释,由于汉译在本来的模糊性上又增加了模糊性,更需要解释。首先,“意指”(intends for)乃是“为某种目的制作、居有或设想”的缩写。我们不得已把列文森的intends for译为“意指”,但此处的“意指”乃是意图所指的意思,不是符号学中的“意义所指”。因为列文森理论与符号学毫无关系,其最大特色之一乃是强调意图。列文森认为,艺术作品要成为艺术作品必须根据制作者的意图。因此,这里的“意指”是说“对x拥有适当所有权的某人或某些人”必须具有指向某种目的(即某种“艺术看法”)的意图。

列文森区分了三种符合定义条件(即意指某种艺术作品看法)的意图。第一,具体的艺术-意识性意图(the specific art-conscious intention),即意指某种看法,它体现为某些具体的过去艺术作品(或艺术作品类型)被正确看待的特定方式。比如,意指线雕被看待的方式。第二,非具体的艺术一意识性意图(the nonspecific art-consciousintention),即意指某种看法,它体现为任何过去艺术作品被正确看待的无论什么方式,心中不含任何特殊性。第三,艺术-无意识性意图(the artunconscious intention),即意指某种看法,它体现为根据内在特征规定的特定方式φ,φ事实上是某些过去艺术作品被正确看待的方式,虽然意图者自己并不知道这一事实。比如,意指某种专注于音色的倾听。列文森这三种意图之分实际上是根据是否特殊和是否有意识两个标准确定的。前两种是有意识意图,但一个是有特殊考虑的,一个是无特殊考虑的;第三种是无意识意图,并且是没有特殊考虑的。列文森强调他的无意识意图“允许艺术制作者忽视一切艺术作品、一切艺术活动,以及一切艺术体制”,他们可以偶然地、不知不觉地在制作对象时意指某种他们时代既存的审美看法因而可被视为创造了艺术作品。此时,对象与先前艺术史之间形成了一种明确可见的联系,虽然制作者意识不到他们实际上建立了这种联系。这样,列文森相信,他的定义就可以解释那些朴素的艺术活动了。 第二,“非暂时地”(nonpassingly),强调的是“意图必须是相当稳定的,与纯粹瞬间性对立的”。也就是说,仅仅瞬间性地把对象按照作为艺术作品的某种看待方式来加以考虑对于把对象转化为艺术是不够的。在《历史地精炼艺术》中,列文森把“非暂时地”改成了“严肃地”(seriously),但他又指出,他的意思并未改变。强调的是“意图的持续性、稳定性――即实实在在地指向它”。也就是说,“非暂时”是为了说明“对X拥有适当所有权的某人或某些人”要使自己的对象成为艺术作品,必须真正具备朝向“艺术看法”的意图,不能似有实无。显然,“非暂时”或“严肃”都是意在表明,制作者必须真正具有相关的意图。

第三,“艺术作品看法”,“等于看待过去艺术的方式,就其是正确的或(标准的)方式而言”。实际上是列文森理论的核心所在,对此列文森有明确说明。其基本意思是指历史上出现过的那些看待艺术(把某物看成艺术作品)的基本方式。由于这个问题太重要,后文再详谈。列文森在此处强调的是,艺术看法必须是正确的(correct)或标准的(standard),而不能只是共同的(common)或有益的(rewarding)。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点。假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是艺术作品;假定它被以一种新的出人意料的方式看待即视为隔热装置,并且效果良好;再假定由于趣味败坏或隔热需要异常强烈的原因导致这种看待方式成了主流;此时,如果在列文森的艺术定义中用“共同的”或“有益的”取代了“正确的”或“标准的”,那么由该定义就会推出荒谬结论:此后任何出于制作隔热装置意图的人制作的任何东西都将成为艺术作品,因为文艺复兴肖像画作为过去的艺术作品被共同地或有益地视为了隔热装置,隔热性成了一种艺术看待方式。因此,必须在看待方式前面加上限定词“正确的”或“标准的”。显然,列文森的意思是说,并非广泛接受的或很有用处的历史性“艺术看法”(artregard)都是可取的,“艺术看法”必须是正确的或恰当的。

第四,“拥有适当所有权”意味着“你不能‘艺术化’你并不拥有因此也无权处置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所有意图都是无用的,因为别人的意图即拥有者的意图优先于你”。当然,如果拥有者不反对你,并且授权于你,你也可以把他的东西变为艺术作品。在常规情况下,一个人是通过创造一个对象而获得对它的所有权的。但必须明白,这种通过创造获得所有权的方式是很不完全的,因为一方面对象的创造可能是诸如在金属导管公司工作契约之下那样进行的,另一方面某些艺术如拾得艺术(found art)无法靠创造来获得所有权(按:因为拾得艺术作品是直接捡来的,没有创造)。显然,由于列文森艺术定义是围绕艺术家的意图展开的,他觉得需要对艺术家的意图有所限制,艺术家不可能想把什么变为艺术作品就把什么变为艺术作品,所以才加上了这个所有权条件。比如在涉及拾得艺术时,列文森说,所有权这一条件只是为了“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把艺术对象误解为纯粹和只是艺术家所描述或指向的东西(比如,玛丽莲・梦露、帝国大厦、《女王》中的家庭生活片段――艺术家显然不具有所有权的东西)”。当然,所有权这一条是列文森不太强调的。

总的说来,定义Ⅰ的要义在于强调在艺术的历史已经出现以后,某物要成为艺术作品,主要是根据制作者制作时是否真正具有指向某种先前“艺术看法”的意图来确定的。由此可见,列文森理论的历史性实际上不是体现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上而是体现在一般的艺术看法上。列文森在具体作品的历史之上构想了一种艺术观念的历史,只不过这种艺术观念的历史是与具体艺术作品的历史紧密联系的,指的是使既成艺术作品成其为艺术作品的那些基本看待或对待方式。所以,定义“Ⅰ”表明了列文森艺术定义的核心:制作者的意图是否符合把某物视为艺术作品的某种历史性看法。如果制作者的意图符合历史上的某种艺术看法,对象就是艺术作品,否则便不是艺术作品。

再看定义Ⅰt:

(Ⅰt)X在t时刻是一件艺术作品=定义:X在t时刻真的是一个对象,对X拥有适当所有权的某人或某些人,非暂时地意指某种艺术作品看法,――即任何一种(或多种)在t时刻之前的艺术作品被正确地(或标准地)看待的方式。

显然,定义Ⅰt的与定义Ⅰ的区别完全在于时间因素的加入。列文森说:“一个对象只有在一个时间而非另一时间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列文森想说的是,某物成为艺术作品必然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一个艺术作品一定是某个特定时间的艺术作品。这意味着,一个对象也许在它的物理制作时刻并不是艺术作品,只在后来的某个时刻才成为了艺术作品。它还意味着,一个包含真实正确艺术意图的对象可能并不在其创造的时刻就成其为艺术作品,而是在创造者的意图发生之后甚至在创造者去世以后才能成其为艺术作品。

为了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列文森区分了三种时间:物理时间、意向时间、艺术时间。物理时间是指某物作为物理对象被制作出来的时间,意向时间是指“那个粗糙的对象被关于它的某种意图构造或转化”的时间,艺术时间是指“艺术生成”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列文森实际上区分了三种对象:物理对象、意向对象、艺术作品)。列文森认为,在典范性或常规性的艺术中,三种时间是相等的:在拾得艺术中,物理时间先于意向时间和艺术时间,而意向时间与艺术时间是相等的;在超前于自己时代的朴素艺术中,物理时间等于意向时间,而艺术时间却落后于物理时间和意向时间。

物理时间区别于意向时间、艺术时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成物或拾得物艺术。比如,杜尚著名的作品《泉》。在杜尚把它加上标题拿到博物馆展出之前,它就是一件普通的小便器,因而它的物理时间(它作为小便器的制作时间)显然远远早于杜尚试图把它变为艺术作品的时间。当然,杜尚试图把它变为艺术作品的时间与它实际成为艺术作品的时间基本相同。不过,无论如何,对于现成物或拾得物艺术而言,仅当某种意向性决定发生之后某物(物理对象)才能成为艺术,这是毫元疑问的。

(Ⅰt')x在t时刻是一件艺术作品=定义:x在t时刻真的是一个对象,对x拥有适当所有权的某人或某些人,非暂时地意指某种艺术作品看法,――即任何一种(或多种)在t时刻之前处于“艺术作品”外延中的对象被正确地(或标准地)看待的方式。

列文森以此表明,定义中所包含的“艺术作品”一词的含义本身并未包含在定义中,只是它在某一时刻的外延才包含在了定义中。列文森的意思是说,他的艺术定义中所用的“艺术作品”一词涉及的只是在某一时刻(被定义对象所在的时刻)之前“艺术作品”一词所指涉的那些对象,而不涉及“艺术作品”一词的内涵,因此严格说来他的定义并没有循环论证。总而言之,列文森这里强调的是,现在的对象是否为艺术作品是由先前已经被认定为艺术作品的那些对象决定的。

由于列文森艺术定义的基本特征是回溯式的,即后来的艺术作品乃是参照先前已有的艺术作品来确定其艺术作品性质的,因此就存在一个“原初作品”问题,即通过不断回溯从而抵达一些没有先例的“原初作品”,而它们的艺术作品性质是不能根据前面的作品来确定的,因为前面已经没有作品了。这样一来,列文森的定义Ⅰ就存在一个巨大的盲点:它似乎不能解释原初作品的产生问题。

列文森当然不认为他的定义真的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解释原初艺术即列文森称为“原一艺术”(ur-art)的问题,列文森讲述了一个“故事”(story)或“传说”(tale)(按:“故事”、“传说”本身就是列文森自己的说法)。在艺术开始之前的时代,某个社会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其中一些活动中,对象(包括事件)被生产出来并得到某种方式的对待。“这些活动就可能被确定为我们传统中的原一艺术。在某一时刻,新的活动产生出来了,在其中,一种不同的对象是意指着某种原一艺术对象的对待方式而被生产出来的。这种新活动因此与原一艺术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更广意义上的艺术活动。在这一阶段,一种对象制作活动只有通过联系某种(或不只一种)原一艺术的目的而成为艺术,活动的对象只有联系某种原一艺术对象所指向的目的来对待才能成为艺术作品。一旦新的活动及其对象被确立为艺术,进一步的活动和对象现在就通过与它们的意图性联系进入艺术领域。最终我们就抵达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艺术”。由此,列文森的定义Ⅱ就产生了。定义Ⅱ是这样的:

(Ⅱ)起始性步骤:原一艺术的对象是t0时刻(以及此后)的艺术作品。倒推性步骤:如果x是t时刻之前的艺术作品,那么Y便是t时刻的艺术作品,如果真的在t时刻对Y拥有适当所有权的某人或某些人,非暂时地意指Y具有任何一种(或多种)X被正确地看待的方式的话。

显然,这个定义中的倒推性步骤不是关键。关键是起始性步骤,即如何确定什么是那个原一艺术。列文森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他提出了一种“原则上用来实际确定原-艺术的方法”,那就是按照定义Ⅰ进行倒推。从一组近期作品开始,设其为A(artwork)。按照定义Ⅰ,A是由那些意指看法R(regard)的对象构成的,而R又是事实上真正符合某些较早作品A'的一种看待方式。然后再看A'。根据定义Ⅰ,A'是由意指看法R'的对象构成的,而R'又是事实上真正符合某些更早作品A"的一种看待方式。于是,A、A'、A"……构成一个不断回溯的艺术作品系列,它最终必然到达一组对象AO,在它们之前不再有别的艺术作品,因此它们就是原一艺术作品。列文森承认这种方法实行起来相当困难,但他认为并非不可完成。所以,他相信,原初艺术作品是可以确定的。

关于定义Ⅰ与定义Ⅱ的关系,列文森说得很明白:定义Ⅰ是基本定义,定义Ⅱ是补充定义。艺术的一般概念还是由定义Ⅰ(主要是定义Ⅰt)表达的,定义Ⅱ(倒推性定义)只是明确展示了艺术概念的外延。所以,很显然,在列文森看来,前述艺术定义中最重要的是定义Ⅰt,即加上了时间因素的定义Ⅰ。

三、列文森艺术定义的核心概念:“艺术看法”(art regard)

在《历史地精炼艺术》中,列文森说:“我自己的观点可以被描述为意图主义和历史主义的,非体制性的,以及可称为内在指示性的。”他还给出了一个更简洁的定义:“那么,这种观点是什么呢?简言之,它就是:一件艺术作品乃是一个东西(物体、对象、实体),它被严肃地意指某种艺术作品看法,即任何一种(或多种)既存艺术作品被正确地看待的方式。”但是,无论如何,“艺术作品看法”显然才是列文森艺术定义区别于其他艺术定义的关键。我们遵照某些西方学者的做法,把这一概念概括为“艺术看法”(art regard)。我们现在来看看什么是列文森的“艺术看法”说。

这里的中心术语当然是regard。关于regard的含义,列文森在一个注释中说:“regard在这一提法中有比单纯的观看(view)甚或考虑(consideration)更多的含义,它包含着更积极的方式,如采取(taking)、对待(treatment)、处理(approach)、交涉(engagement with),等等。它在抽象的意义上足够广泛地涵盖了与可能真正成为艺术作品的那些对象之间的任何相互作用方式。”我们把它译为“看法”,也并非汉语“看法”通常的意思,不是指观念、想法,而是指看待的方式,“看法”就是看待方法的缩写。因为尽管列文森说得很复杂,但他的regard就是指看待方式。具体地说,它指把对象看成某种东西的方式。其实,regard最重要的含义乃是赋予某物以某种身份之意,因此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列文森所否定的体制论。列文森虽然明确否定“艺术作品性”(artworkhood)是一种身份(status),但他实际上还是把艺术作品性看成了一种身份,因为列文森显然认为,某物本身并不就是艺术作品,某物成为艺术作品乃是某种看待方式的结果,因而是被看成艺术作品的。列文森的看待方式实际上就是赋予某物以某种身份的方式。 明白了这一点,列文森的核心短语regard-as-a-work-of-art就容易理解了,它指把某物看成艺术作品的看法。regard-as-a-work-of-art直译是“作为一件艺术作品的看法”,我们译为“艺术作品看法”,也就是使某物成为艺术作品的看待方式。显然,这个短语表明,列文森相信,存在某种或某些特殊看待方式(即看法)是赋予某物艺术作品“身份”的真正根据。这些特殊看待方式便是艺术看待方式,即艺术看法。因此,艺术看法乃是列文森区别艺术与非艺术的终极标准。他的意图主义只是把这一标准安置于制作者意图中,要求它必须是制作者真正意指的。

那么,列文森为什么提出“艺术看法”这一标准呢?在《历史地定义艺术》中,列文森说,如果要根据当前作品与先前作品之间的某种联系来理解艺术,在抛弃了特殊审美态度和(或)艺术目的的前提下,对假定的艺术制作者来说,逻辑上只有三种可能性:第一,制作某种外在地相似于先前艺术作品的东西;第二,制作某种意图提供先前艺术作品提供过的同样快感或体验的东西;第三,“制作某种意指和先前艺术作品被看待(regard)或对待(treatment)的同样看待或对待的东西”。第一种实际上是家族相似说的路线,列文森像所有批评家族相似说的人一样认为它是站不住脚的。第二种是审美功能论的路线,利文森提出了两个理由说明它的缺陷。其一,从艺术获得的快感或体验不必来自艺术;其二,即使存在快感或体验,也不是快感或体验本身,而是艺术作品提供快感或体验的方式,人们处理或应对它们的方式,才使得它们产生了快感或体验,并因此把它们规定为艺术。列文森举例说,假如人们吸食某种毒品所得的快感或体验与倾听贝多芬《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所得快感或体验差不多,这种毒品也并不因此就成了艺术作品。此外,关注来自艺术作品的快感只是强调了被动和结果的方面,而没有强调主动和原因的方面,即“处理对象的方式”。因此,列文森认为,只有第三种可能性才是解释艺术的最好出路。这便是“艺术看法”观的由来。列文森说:“艺术成为什么是在观念上而不仅仅在因果上依赖于艺术已经是什么。”

问题是,“艺术看法”即便作为把某物看成艺术作品的看法,显然并不等于具体个别的艺术作品,那么,它们不会是一些抽象的观念乃至理论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像再现现实、表现情感、凸显形式等著名艺术理论,不就是最典型的“艺术看法”吗?但它们可都是非常抽象、非常普遍的观念,列文森的历史性如何得到确保呢?答案就是:列文森的“艺术看法”严格限定于由已被认可的艺术作品所具体体现的那些看法,那些并不具体体现于既存艺术作品的看法不在其列也不成其为艺术看法。对此,列文森定义中对regard的补充性解释说得非常清楚:“任何一种(或多种)在t时刻之前的艺术作品被正确地(或标准地)看待的方式。”(定义Ⅰt)列文森显然认为,在t时刻之前的艺术作品都是既成事实,因而无可争辩;同样把t时刻之前的艺术作品看成艺术作品的看待方式也都是既成事实,无可争辩。因此,艺术看法不是抽象观念而是历史事实。很明显,在列文森看来,艺术看法本身就是历史性的。

因此,列文森的艺术定义就是要求制作者(潜在艺术家)在意图上必须实实在在地根据某种(或某些)艺术看法来制作对象(潜在艺术作品)。但是,不难发现,这种要求似乎有失之过宽之嫌。某些非艺术作品(如交通信号)事实上也有意指向某种先前艺术作品曾经被正确看待的方式(比如交通信号凸显颜色与印象主义绘画是一致的)。为此,列文森对艺术看法观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只有相对完备的或整体的看待方式才能被允许作为这个公式的替代物:不是单独的、孤立的看待方式,像我们平常个别化它们那样,而只是这种看待方式的复合体或整体。”

比如,凸显颜色本身不成其为一种艺术看待方式,顶多只是某种艺术看待方式的一个部分。列文森因此认为,看待方式的组成越复杂越接近于艺术式的看待方式。比如,他罗列了这样一些看待方式:凸显颜色、凸显如画般的细节、对风格的意识、对艺术史背景的意识、对形式结构与表现效果的敏感、对再现性观看的凸显、对耐心持久观看的意愿,等等。于是,列文森强调,虽然要使某物成为艺术必须有意识地投射某种先前艺术被正确看待的方式,“但我们看到,如果这个公式要有效的话。这些都必须是整体性(integral)的看法。一种回溯式的诉求必须不仅限于某种先前艺术被正确对待的复杂方式中的单个部分或因素,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打包或全面性的处理”。这就意味着,列文森的“艺术看法”必须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体。

但是,如果艺术看法必须是一种复合体的话,那就意味着它是一种具有相当程度“普遍性”的东西,即使这种普遍性是历史性地、具体体现于既定艺术作品中的。但究竟哪种东西才可称为艺术看法呢?列文森似乎从未清楚地说明过,因而艺术看法这一关键概念仍然处于含糊不清的状态。列文森在解释“革命性艺术”时似乎透露了一点这方面的想法,但实际上仍然体现了这一概念根本的含糊性。

列文森很有启发性地区分了新艺术或原创性艺术与革命性艺术。一件新的艺术作品只是不同于既存艺术作品的作品,一件原创性艺术作品是一件“在结构或审美性质上”不同于既存艺术作品的作品。一件原创性艺术作品只是延续了既有的艺术看法而未给它增加任何东西。“但就革命性艺术作品而言我指的是任何过去对待艺术的方式似乎都显得不充分、不合适、无意义,或不可能的艺术作品;一件革命性艺术作品似乎最终呼唤一种前所未有的看待方式”。

为了解释革命性艺术,列文森提出了两种“策略”。第一种策略诉诸艺术家意图的分化。尽管自觉的有意识的革命艺术家试图让他们的对象最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被观众对待,但为了使他们的对象成为艺术对象,他们必须首先引导他们的观众以一种既存的艺术看法对待他们的对象,否则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承认他们给予我们的是艺术而非别的东西呢?此时,革命艺术家必须具有双重意图:第一意图(primary intention)和第二意图(secondary intention)。第一意图为伪装意图,声称他的对象是根据过去的艺术看法制作的。第二意图为真实意图,期待通过使观众受挫而迫使观众采取另外的观点即新的艺术看法。 第二种策略是诉诸艺术看法的自由化(列文森称为“艺术作品看法的自由化”)。不再把艺术看法限制为过去看待艺术作品的正确方式,而是把它扩展为包括前所未有的看待方式,只要它在有意识地反对过去那些正确方式时正确地采用了这种看法。“于是,自由化版本的艺术作品看法可表述如下:以任何一种(或多种)先前艺术作品被正确地(或标准地)看待的方式,或者以别的某种对立和反抗这些方式的方式”。列文森把它命名为“艺术作品看法:*”(regard-as-a-work-of-art*)。列文森说,如果采纳这种版本的艺术看法,就只需把定义Ⅰ、定义Ⅰt、定义Ⅰt'中的“艺术作品看法”替换为“艺术作品看法*”,就足以解释革命性艺术了。显然,第二种策略就是修改艺术看法的含义,让它不仅包括顺应式的也包括反抗式的。

列文森自己采纳的是第一种策略,因为它不需要修正他提出的三种定义。我们看到,革命性艺术问题迫使列文森对“艺术看法”的具体内涵作了一点暗示,那就是某种类似于确定艺术流派的东西。比如,他认为像印象派、达达主义属于革命性艺术,因为它们确立了全新的艺术看法。这说明,艺术看法(把某物看成艺术作品的方式)多半是在流派层面上说的。新艺术和原创艺术之所以不像革命艺术那样涉及艺术看法的更新,显然是因为它们只是流派内艺术,并不涉及流派本身。这大约就是列文森关于艺术看法的整体性所涉及的实际层面。

如果这种推测是正确的,那么可以说,列文森的艺术看法就是指历史上前后相继地出现过的那些不同艺术流派把某物视为艺术作品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何以艺术看法既是观念又是历史事实,因为没人敢否定艺术流派虽然超越具体作品但的确存在。

四、对列文森理论的批评

对列文森理论的批评很多。列文森自己在2002年发表的《艺术概念不可还原的历史性》一文中就提到了八种。第一,倒推性艺术定义不可靠。西方艺术概念不一定可以通过倒推性得到解释。第二,原一艺术的后裔不可靠。因为原一艺术的派生物不一定是艺术(如原始的仪式性洞穴绘画并不一定是艺术活动的祖先,还可能是诸如使用大口径步枪进行猎鹿活动的祖先)。第三,艺术看法可能过时。列文森假定只要某物支持任何一种既存艺术看法就可以成为艺术作品,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落在过去艺术作品上的欣赏方式都是可靠的,某些方式已经历史地变得过时了。第四,有魅力的非艺术作品可能上升为艺术作品。很多有魅力的纯功利对象后来被某人或某些人视为艺术作品,它们或者是与制作者的意图对立的或者是制作者的意图中没有的。第五,原初艺术(first art)的身份令人困惑。原初艺术必须存在才能确保第二波对象成为艺术,但列文森理论对于原初艺术如何成为艺术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根据定义它不能根据先前的艺术得到说明,因为在它之前没有艺术。第六,人类中心论嫌疑。假如远古时代的火星人制作的某种东西被后来的人类确认为艺术作品,但它显然既与先前的艺术作品无关也与任何人类意图无关,由此可见列文森理论的普遍性不足,只是把某种偶然的东西(艺术的具体历史实现)当成了艺术本质的东西。

第七,来自艺术传统多样性的挑战。列文森理论对解释特定传统(如西方艺术传统)也许是合适的,但世界上不只一种传统,艺术定义中还需要包含某种使一种艺术传统成为可能的解释。第八,“艺术”概念的二维语义学问题。正如普特南对“水”的分析所显示的,不同的世界固然可能有不同的“艺术”概念(正如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水”概念一样),但不同世界的不同“艺术”概念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的“艺术”概念(如同不同世界的“水”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水性的质”一样,不同世界的“艺术”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艺术性的质”),概念的历史性并不否认概念的本质性,因而纯粹依据历史性来定义艺术是没有道理的。

列文森对这些批评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回应,由于我们认为列文森在提出定义时就已经存在诸多强行辩护之处(最明显的当然是他对原初艺术的解释),他的回应大多也比较缺乏说服力,因此这里不想一一介绍。这里再介绍一下斯蒂芬・戴维斯在《艺术的定义》一书中对列文森的批评。戴维斯提出了四个反对意见。

第一,由于列文森不再像体制论者那样把艺术的艺术性(anhood)看成一种身份(status),这就使得某些艺术作品(如杜尚的《泉》)获得某些与其无法分辨的相似物体(如与《泉》一模一样的小便器)所缺乏的审美性质成了神秘难解的事情。由于不把艺术作品理解为一种身份,列文森无法区分如下一些情况:艺术家以列文森所暗示的方式创造艺术作品,艺术家意欲某种东西被视为艺术作品(并因此使之成了艺术作品)但事实上艺术家却不知道它已经是艺术作品,艺术家要我们把某物看成艺术作品仅仅因为她相信它已经是艺术作品,艺术家要我们把她相信不是艺术作品的某物看成似乎是艺术作品自己却不相信她因此可能把它转变成了艺术作品,艺术家要我们把她相信不是艺术作品的某物看成似乎是艺术作品同时也相信她可能把它转变成了艺术作品但事实上却不希望这样做。也就是说,不诉诸体制论,列文森无法对种种复杂意图作出有效区分。

第二,像列文森那样把艺术定义的核心定位于艺术家的意图是很可疑的,艺术家意图的地位和作用对解释他们的作品来说被误解和高估了。任何试图按照艺术家意图定义艺术的人必然相信艺术家的意图决定着他们作品的解释或解释范围。观众用过去艺术作品被恰当看待的方式看待一部作品的那种意图如果不是该作品包含着与那种看法相关的审美性质的话,它便是毫无趣味和意义的。那种意图要变得有趣和有意义,艺术家就必须负责任地赋予作品审美性质,并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作品在被审美地欣赏的情况下必须如何理解。也就是说,艺术看法性的意图只能从下述事实中获得力量,即艺术家的意图对于直接或间接欣赏其作品的审美或艺术性质是很重要的。

第三,列文森缺乏接近、体验、响应艺术作品的正确性标准。任何在自己的艺术定义中包含了确定观众必须如何接近或体验艺术作品的人都必然认为某种接近或体验的方式比其他的更正确。列文森和比尔斯利一样都在自己的定义中诉诸某种正确性标准,但正确性标准却为列文森带来了问题。有三种可能的确定正确性标准的方式。第一种是像比尔斯利一样根据最大程度的享受,其缺点是无法区分吸毒和欣赏艺术。第二种是根据对待艺术对象的恰当态度,即把任何作品作为作品来理解和吸收的最合适态度。第三种在第二种基础上,只是认为恰当的态度是在恰当的体制环境中社会性地决定的,对象是根据社会地为审美理解和欣赏确立起来的惯例审美地被经验的。这三种方式都不适合列文森。第一种和第三种都是被列文森明确抛弃的,虽然列文森与第三种有某种共通点,因为列文森并不完全排斥社会性。第二种会导致他的定义陷入循环论证,因为按照对象来确定正确性必须以对象是艺术性对象为前提,而艺术性对象正是列文森要定义的。 第四,存在某些列文森无法合理解释的反例。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一个把诸如大峡谷之类自然风景指给游客的以审美为目的的导游以一种意指某种艺术类型(如大地艺术式的雕塑)的方式(如印象主义风格)看待大峡谷之类风景。在这里,导游的意图并不疯狂,因为大峡谷之类风景的确正好要求那种看法。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位审美式导游把大峡谷之类风景变成了艺术作品。列文森可能用艺术看法的整体性来回应这里的质疑,但未必行得通。因为此处所描述的导游意图所指向的艺术看法是印象主义绘画或雕塑风格的整体而非其中的个别因素。其他解决办法如诉诸“非暂时”、所有权、意图差异等也很难说得通。

五、列文森的理论动机和启示意义

实际上,由于批判列文森理论实在太容易,也许对待它的最好方式不是批评而是同情式的理解。也就是说,面对列文森艺术定义,最好的方式也许不是去问其中有哪些是站不住脚的,而是问列文森为什么要这样定义艺术,这样定义艺术究竟想说些什么。在《历史地精炼艺术》中,列文森专门谈到了他的基本动机。列文森说;

如果人们反思一下过去半个世纪各种各样的艺术和艺术制作,人们不禁会被一个事实所吸引,即内在地说来,根本不再有任何约束存在。从外在角度看任何事物似乎都可能成为艺术。与此同时,这又并不意味着现在一切都是艺术,没有任何差别值得把握,然而我们又极为不满地认识到留给艺术性(arthood)的一切只是诸如已被称为或归为“艺术”的条件之类纯然琐屑的某种标志。再者,另一方面,回归传统的审美目的观或审美经验观之路似乎也被超越这种静观性、知觉基础性观念的艺术演化(像观念艺术、最小艺术、行为艺术所见证的那样)给堵死了。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列文森艺术定义的现实依据,他不过是试图把西方艺术的现实处境理论化而已。在另一个地方,在谈到他学说的意图性时,他又说:“在当前的文化情境下,艺术便是任何想要成为艺术的东西,(他的学说――引者)努力把这种洞见转化为某种较少循环性和无意义性的东西。”在注释中他甚至提到被比尔斯利批评过的“更粗鲁更空洞的口号”:“艺术便是任何被叫做艺术的东西。”虽然列文森要求人们不能把“艺术便是任何想成为艺术的东西”混同于“艺术便是任何被叫做艺术的东西”,但很显然这两句话是非常接近的。列文森提到它们意在表明,他的理论是在何等“恶劣”的文化环境下产生的,他不过是试图提出一种最低限度艺术定义而已。

列文森说:“因此我们给出的是什么样的艺术定义呢?简言之,一种根据先前时代什么是艺术来解释特定时代什么是艺术的定义。在t时刻成为艺术便是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意向性地联系于t时刻之前作为艺术的东西。”列文森还声称,“当前的艺术状况向我们表明”,不能比这要求更多也不能比这要求更少。

可见,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只是想表明,在当今时代,能够把艺术与非艺术区分开来的只剩下两种相互结合的非常宽泛因而非常空洞的成份:意图和历史。当今艺术似乎只剩下制作者意图和艺术史事实两种基本约束。艺术作品便是任何想要成为已被认可的艺术作品那样一种东西的东西。自从阿瑟・丹陀以来,分析美学都试图找到一个足以囊括当代西方最荒唐“艺术”尝试的艺术定义,这种以谦卑地承认艺术界一切既存事实为前提的哲学努力似乎不可避免地归于失败,丹陀、迪基等人的著名定义无法避免“反例”的存在就是明证。列文森只是又一个例证而已。因而,列文森的意义也许在于,他最大限度地表明,像主流分析美学那样根据“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来寻找艺术定义是行不通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1
一、新历史主义的出现 新历史主义从肇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文学批评提供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视角,使读者有机会去了解作者的政治意图。所以,新历史主义一度被认为是专门为文学作品的政治性解读服务。此前,一些新历史主义的反对者们认为......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浅析
发布时间:2022-10-12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典型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更是与时俱进,不.........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一、当今社会文化思潮主流的历史及现状(一)文化研究的产生及发展在当今西方学术界,文化是人们谈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也是经常出现在许多学者笔下的一个词语,经典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文化......
历史课与人文主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2
一、人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何谓人文主义?我的理解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包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道德、人性等内容。它以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日趋现代化,但各种问题也随之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如核威胁、环境恶化、人际关系冷漠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使中国的教育具有着强烈的功利性,读书.........
论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11
德国表现主义是在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和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观情感......
试论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历史分期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要〕 从编史学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女性主义技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编史理念的变迁,认为其先后经历了精英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其编史理念从“补偿式”转向“批判式”及“多元化”;研究视角从生理性别转为社会性别;......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23-07-23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难题 破解 生命力 【论文摘要】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一、 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此二者的纠正(一)历史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它的纠正西方的小说在18世纪产生以后,离开哲学而向历史靠拢,文学和历史比它们在亚里士多德的......
现实主义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7
现实主义又称“写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精心准备的现实主义艺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阎连科早期的小说创作主要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1995年后作者的创作转向了超现实主义,除了语言和技巧上,他的后期作品多数是以个性化的方式切入社会和表现历史,以夸张、象征等多种技巧手段而将乡村现实寓言化,借.........
“历史终结”与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汪晖的《90年代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一文在《天涯》发表后,据说在知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对于汪晖的批评却几乎不见于文字,一直处于一种学术谣言的状态。这是一场奇怪的论争。汪晖就像是现代的堂·吉诃德,同没有知识的“知识......
“效果历史”:女性凝视下的新历史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李少红与效果历史的邂逅效果历史由德国现代阐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的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1]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诠释必须在自身与他者统一中方能呈現历史的实在性,他强调历史意识是理解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它不仅表示意识受到历.........
回归历史人文主义教育的本真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当前高考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历史教......
《囚鸟》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5-08-24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是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批评思潮的一种反拨。主张文学文本批评的跨学科性,让文学文本参与到其他文化文本的对话中来打破文学文本受保护的独立状态,使得文学批评从内射性......
简谈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1
一、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人物 代表先驱:蒙克、康定斯基等。表现主义的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代表作《鬼魂奏鸣曲》。他把梦魇鬼魂搬上银幕,将人、亡魂幻影同时登场,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在20 世纪初的欧洲文艺运动与思潮......
后现代主义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4
各位艺术专业的同学们,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论文,大家一起阅读吧!后现代主义艺术论文摘要:由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引起的网络艺术,标志着在新的文化时代,科学与艺术的又一次完美的融合。网络艺术的发展和特点的形成与后现代主义存在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和解读网络艺术的特点。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网络艺术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这一发展带给人类文.........
演义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征服者的荣耀和力量AlexandertheGreat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人物简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城,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的远征客观上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传播。对应酒种:TIVERVranec戴维娜韵丽干红葡萄酒产地:马其顿(Magedon)戴维娜(Dal.........
进退之间——评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9
进退之间——评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进退之间——评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进退之间——评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在当代西方哲学舞台上,罗尔斯无疑是一位具有独特思想性格的哲学家。这位被誉为当代西方“新自由......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一、“文史合一”观的理论贡献(一)更新了对文学和历史二者关系的认识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更新了我们原有的对文学和历史关系的认识,在传统历史主义看来,文学文本是一种历史......
社会主义信念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 要]社会主义信念是推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力量,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要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就需要以史为鉴,分析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社会主义信念......
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7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特色社会主义的.........
浅谈历史与道德:消费主义考察的双重尺度
发布时间:2023-07-09
一、消费主义的基本思想 很多年前,一个人如果难受,不知如何是好,他也许会去教堂,也许会去闹革命,诸如此类。今天,如果你难受,不知所措,怎么解脱呢?去消费!在消费主义的视野中,人就是消费者,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财富的创造和挥霍......
扫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噪音
发布时间:2022-12-02
一 层出不穷的各种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的大量普及,以及手机电脑的大量应用,各种争相发声的媒体已经融入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的生活。历史虚无主义更是搭上舆论媒体的迅速传播的快车,不失时机的传播有失公正、充满荒诞的言论。一些专栏作......
论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宗教思想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宗教思想;过渡性 论文摘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是在对基督教神学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来阐发自己的宗教思想的。虽然他们没有对教会构成有力的威胁,但他们的活动使人们的思想从教......
浅析历史与道德:消费主义考察的双重尺度
发布时间:2023-03-12
马克思对于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现象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尺度:一是历史尺度,二是道德尺度。所谓历史尺度,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历史必然性,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有利于实现全人类的发展为标准。所谓道德尺度,是指运用一定的道......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一、新历史主义文艺理论的兴起(一)新历史主义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新历史主义文论就正是后现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是身处后现代阶段的知识分子对启蒙现代性历史的深刻反......
Roger Vivier罗杰·维维亚婚礼系列
发布时间:2022-12-18
RogerVivier罗杰・维维亚有幸陪伴世界上众多美丽的女性们出席无数个重要场合,她们当中不乏第一夫人和皇室成员。今季,RogerVivier罗杰・维维亚推出其首个专为新娘设计的婚礼系列。经典的BelledeNuit高跟鞋采用象牙白缎面,饰以标志性的Pilgrim水晶扣。该系列鞋款采用传统款式,但有不同跟高可供选择。此外,防水台的设计则令LimemightChoc鞋款穿着更为舒适。Ondulat.........
《灿烂千阳》的新历史主义特质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通过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的感受,《灿烂千阳》记述了阿富汗最近三十年多年的历史,反映了阿富汗的历史变迁与社会现实;通过揭示对女性所受的歧视与压迫,小说实现了对主流历史客观性的解构。本文对《灿烂千阳》这部小说的新历史......
管窥后现代主义历史思潮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分期概念,其历史贡献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作为其灵魂的思维方式。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正视且正确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培育批判性思维方......
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 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 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 自1985年以来,被冠以行动艺术的行为不断在中国的一些文化都市出现,而且以美术界首当其冲。如果说行动艺......
数字时代的达尔文主义
发布时间:2023-04-10
要么快速转型为数字化企业,要么被淘汰。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认为,企业应该关注数字化时代的达尔文主义。那么,在数字化时代企业该如何进化呢?主题为“简行・驭势”的SAP中国峰会对此进行了探讨。11月17日-18日,SAP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简行・驭势”SAP中国峰会,探讨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新一轮的产业大变局即将来临。关注数字化时代的进化论知名运动服.........
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
发布时间:2023-03-28
作者:易 英 自1985年以来,被冠以行动艺术的行为不断在中国的一些文化都市出现,而且以美术界首当其冲。如果说行动艺术在国外已有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中国当然还算是姗姗来迟,而广大观众和美术工作者对这些异乎寻常的举动仍然......
论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发布时间:2023-01-26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些学者对社会主义改造提出质疑或持否定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分析史实时只有将其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考虑才能真正认识客观事实,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20
" 论文关 键 词 中国 社会主义 历史逻辑 论文内容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于毛泽东,奠基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证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分析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14-01-26
分析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12-11-28 09:18:00 ]阅读:1作者:未知编辑:studa1211 一、世界历史语境解读的必要与可能 结合以上世界历史理论三个历史时期和世界历史语境的两......
谈谈那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杰出开拓者
发布时间:2023-05-27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中唯一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范文澜不仅熟练掌握各种史料和经史典籍,还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有着较深刻......
历史唯物主义和高三难点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 由于目前高三使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是在初中统编教材基础上的“急就篇”,无论是课本还是教参都存在着“失之过简”的弊端,这就给高中历史教学造成了教师难以讲解清楚,学生难以掌握的不少教学难点。加之,近年来历史高考加大了......
新威权主义与新左派的历史根源
发布时间:2023-07-20
" ——评汪晖《再论当代中国大陆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一九八○年代大陆的强势话语是新启蒙主义或称新启蒙思潮。这种话语为中共党内改革派领导人和知识界主流共同营造和使用,它的特点是维持马克思主义的外壳,但在其中......
虚无主义的历史流变与当代表现
发布时间:2022-10-23
近年来,关于“虚无主义”的谈论日渐增多。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现象。理想信念的失落,道德滑坡,对崇高的躲避、怀疑甚至嘲讽,作为价值虚无主义的表现引起更多人的忧虑。对历史传统的反叛,对正统观点的颠覆,......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04
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的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三观”,即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这对我们进一步打造适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新的启迪,在全面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3-02-11
1天命观隐含的矛盾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历史小说,其悲剧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小说中始终贯穿的天命思想。毛本开篇第一句便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循环性规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人于......
论校园歌曲的三个历史阶段与人文主义
发布时间:2023-02-06
20世纪初的中国,这是西学东进和传统教育制度革新的时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甲午战争开始。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此战激发了中国人图强奋进的决心,教育上遂有戊戌新政之废弃科举和兴学堂的新措施,在短短十几年里中国各地新办学堂数目大增。办新学堂取代了旧私塾。在光绪年间的1903年至1909年,例如安徽省这六年发展起来的学堂,数目达七百余所。这种新教育的兴起促成了社会巨大变化。学校与.........
浅述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思路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然而现代社会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却无法解决,罗尔斯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与之相抗衡,这个正义理论是通过虚拟和抽象推理证明出来的,是原初状态在无知之幕的遮蔽下人们共同选择的有关构......
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浅谈马基雅维利正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06
马基雅维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争议的代名词,既有邪恶的导师、堕落的天使、非道德主义者的毁誉,也有一位爱国者、虔诚的基督教徒、内心充满痛苦的人文主义者的赞誉,如此极端乃至多面的评价来自马基雅维利本人思想的多面性以及评价者各自的......
浅绛彩瓷绘艺术的历史地位和专门学科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07
对于浅绛彩的收藏和研究,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从草根作起来的。而关于浅绛彩历史地位的讨论,则伴随了浅绛彩收藏和研究的全过程。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浅绛彩瓷精品面世的数量不断增加,浅绛彩瓷绘艺术作品体系日趋丰满,对浅绛彩的认识越来......
清除历史虚无主义对舆论的荼毒
发布时间:2023-01-16
相对于正史来说,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野史。历史虚无主义以野史的身份出现,立即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巧舌如簧的说辞动摇着人们的理智。但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是违背社会历史的,是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它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却是不容置喙的......
由“历史的终结”到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 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要人类和自然界都一直存在的话,人类历史就不会有终结的一天,历史会将人类社会逐步推入到共产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的深度发展和资本积累日益严重,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加重并凸显出来。面对当前各种“历史......
论新中国经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要] 1956年底,伴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发生于半个世纪之前的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人们的认识和评价不尽相同。但是,无论人们对其得失对错如何评说,它所以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却是......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3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
论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资源的戕害
发布时间:2023-07-14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资源的戕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揭密真相的旗号,给一些英雄画上另类嘴脸。刘胡兰被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年那个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和保护乡亲们安全、以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气魄英勇就义的刘胡兰遭到贬损和中伤。因此,我们不但要还原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及形象,更应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戕害红色资源的错误本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红色资源需要长期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虚.........
现代工业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13-12-17
" 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历史命运的认识不断深化,而社会主义事业本身正是在这种从不间断的反思和革新中走向辉煌。过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苏联和东欧国家社......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发布时间:2022-09-20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不但影响了网络舆论的正常秩序,更危害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往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往往就理论而谈理论,忽视了其社会现实性。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通过小说、电影、电视等......
简析抽象主义艺术奠基人康定斯基作品
发布时间:2023-06-25
一、背景 19 世纪中期,相继出现了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现代主义艺术开始萌芽,其中印象主义就是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做出的回应,它主要是捕捉日常生活的瞬间印象、鲜艳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20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 一、引言 索绪尔的语言学基本观点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都通过借鉴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方法来研究文学。......
走向新历史主义:接受美学的转向(1)
发布时间:2023-07-18
回顾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接受反应文论的诞生与 发展 ,我们看到它在20世纪文学 理论 与批评中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所产生的巨大幅射作用和它的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面对世纪之交的新的文化转折,接受反应文论再度转移,汇......
评文艺理论研究中的“文化主义”与“审美主义”(1)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 “审美”是以人不同于动物,他降生到世界上是未完成的,还有待于进一步通过 社会 和文化的塑造、包括美的陶冶,使人摆脱单纯受欲望的支配,以求感性与理性统一这一认识为前提的。它对人自身的全面 发展 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美国立宪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07
一、美国立宪的历史考察 美国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建国前期、建国时期、南北战争、重建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冷战时期、冷战后至新世纪。虽然这里建国前期真正的作为独立国家意义上的美国并不存在,但是从1607年到173......
正义观念的历史形象
发布时间:2019-11-25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在缺陷时,明显地诉之于一个理想的正义标准:基于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原则。一切社会形态及其生产方式的正义性都能够按照它们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而得到评判。按照这一理想的正义标准,在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而且从实质上来看也是非正义的;在人类历史的第二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从形式上来看.........
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魅力
发布时间:2022-12-06
表现主义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自我的主观精神,他们反对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通过绘画这一形式获取心灵的解放。在表现主义油画创作中,艺术家常常以一种强烈的艺术语言如狂野的色彩表现、奔放的笔触、不安的结构、扭曲的变形等,表......
政治理想主义的艺术表达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孙犁的文学语言清纯如露、简美如诗、畅达如行云流水,成为其思想与艺术的最佳载体。“荷花淀”系列中,原本应弥漫着硝烟、浸染着鲜血、充满着艰难困苦的大多数的作品,却在孙犁的生花妙笔下,显得轻松优美、乐观而又充满诗情画......
安·兰德:客观主义还是存在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要] 同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安・兰德与萨特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可比性。如两者都强调个人意志、生命意志以及自由意志等。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兰德强调“客观”的客观主义哲学与萨特强调“主观”的......
德国虚无主义
发布时间:2022-10-22
2.现在听见“德国虚无主义”这个提法,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自然立刻就想到了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 Socialism)。但从一开始便要了解,民社主义只是德国虚无主义最有名*的形态而已——是它最低级、最乡土、最蒙昧和最不光彩的形态。很可能......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 传统 道德文化 历史转型 时代意义 [论文摘要]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价值。我们生在现时代,活在传统中,这是不可选择的文化定式。各种解构主义对生活和价值的破坏性......
艺术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艺术的意义 艺术的意义 艺术的意义 内容摘要 试图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这种追问必须要......
浅谈新时期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17
新形势意味着新任务。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辨别其存在形式、认清其严重危害、摒弃其消极影响,不仅对我们正确了解历史事实、明辨是非大有裨益,更有助于我们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净化社会风气,倡导文明新风,从而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认同,形成最大包容性的社会价值观念。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是清除历史虚无主义雾霾的利器。一、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近年来,新媒体环境下.........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发布时间:2022-11-14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本文把西方哲学史上迄黑格尔为止前的理性主义称为古典理性主义。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在近代和现代遭遇到了非......
人文主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27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人,在环境设计中融入人文主义,有利于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的和谐关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建设中,环境的美化尤为重要,它能有效减轻人们精神上的压力,还能舒缓情绪,随着大家审美能力的提升,环境的美化依然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环境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环境设计所要承担的责任不仅是优化环境,还要展现城市形象,是我国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在环境设计中深入.........
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中,列宁是亲身经历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第一人。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形成与转变、发展、升华三个阶段。列宁社会主义观主要由社会主义本质论、本质特征论、条件论、任务论、方法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逻辑的必然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要】从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开始到如今,短短3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无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两重天地。市场经济何以有如此魔力,能让岌岌可危的中......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爱国主义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贯穿中学历史教学的一根主线,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不可否认,中学历史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着重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关键词:中学历史;爱国主义;教学方法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乎我们国家和社.........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总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
罗尔斯正义原则对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平等自由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当前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尤其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公众的普遍价值诉求。罗尔斯的......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2-11-20
" 内容摘要: 学习江泽民主席的"三个代表"理论,目的在于解放思想,在于制度创新;在于立足于未来,给我党以坚实的社会存在基础;给全国人民以幸福的生活。我基于这样深入的考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了如下定义:"在农村......
浅议城市森林的定义及其类型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伴随着的城市效应越来越明显,现如今的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城市森林的概念应运而生,文章主要就城市森林的定义及城市森林的类型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城市森林 类型 成分 ......
海德格尔、人道主义和原初伦理学的观念
发布时间:2022-11-11
文章关注少数几个海德格尔直接谈及伦理问题的文本,从而切入海德格尔的问题,并试图由此通向原初伦理学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在这些文本中开始明确涉及有关伦理的议题。这样的文本出奇地少,大致都出现于二战最后一年和纳粹政权崩溃的最初几年。通过海德格尔的这些文本,我们发现一种呼唤,它将我们唤回伦理生活的古老意义。海德格尔本人拒绝使用“伦理学”这个词,但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的作品是一个伟大的源泉,可用于透彻地思考我们.........
浅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15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费尔巴哈一直作为旧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而受到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呢?厘清这一问题,对于......
论述《诺斯托罗莫》对帝国主义道德理想的反讽
发布时间:2023-07-02
1.引言 《诺斯托罗莫》( Nostromo)早己被评论界公认为约瑟夫康拉德的巅峰之作,它充分展示了作者深邃的社会历史洞察力和娴熟高超的现代主义写作技巧。英国著名评论家F. R.利维斯博士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称其为康拉德最重要的著作,也是......
从聚会艺术到新理想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从聚会艺术到新理想主义 从聚会艺术到新理想主义 从聚会艺术到新理想主义 对于艺术家们来说,衡判他们的标准有很多种。一种是从审美与价值观上,看他所创造的艺术究竟给人类提供了多大的美感和联想张力,第二种是......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之争,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已经开始,延续到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纷争,之后在苏联哲学中形成一个形式化的定论。近年来随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质疑,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哲学还是......
蔡和森对“陈独秀主义”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2-10-03
[摘 要]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负责人,也是中共党史上最具争议的领袖人物之一。“陈独秀主义”是陈独秀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性质任务、主要动力以及与国民党关系等方面的错误观点和见解的总称。......
历史上以色列议会民主制浅析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 要]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唯一实行议会民主政治制的国家,一直被誉为“专制沙漠中的民主绿洲”。虽然以色列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沿袭于西方的政治传统,但又明显融合了以色列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因素,形成来源于西方而又区别于西方的独特......
从两制关系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要:20世纪社会主义从高潮到低潮的曲折发展过程中,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对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产生了直接影响。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促成了苏维......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尤为重要。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民族英雄事迹、艰苦卓绝的......
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30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自发生之日起它就是人们关注的重大话题,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内外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不断升温。一些人攻击十月革命有原罪,是与社会发展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的偶发事......
识别历史虚无主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布时间:2015-09-08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有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变换手法,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概念的解释上做文章,企图把水搅混。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透过现象揭示它的实质,确立正确的评判......
俄罗斯青年的极端主义倾向与道德教育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6
1991年底,随着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正式解体。在俄罗斯青年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顷刻之间全而颠覆,思想意识形态出现混乱。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俄罗斯青年开始盲目崇拜与追求西......
胡塞尔在什么意义上是理性主义者
发布时间:2022-10-19
" 胡塞尔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最后一个大家,也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一般认为,他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又是现代非理性哲学的有力影响者。这种双重定位使人们难于理解胡塞尔到底在做什么样的哲学。许多人以胡塞尔早期现象学及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土地思想演变进程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土地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团结最广大的革命力量指明了方向,保证了中国革命......
阳太阳在广西美术发展史上的历史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16
判断一位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其本身的艺术造诣之深,而且在于其在推动和影响历史变化乃至推动历史进程方面起到何种作用。阳太阳在广西美术发展史上的历史意义和贡献,在于他在美术领域对推动广西本土文化自觉意识所做不懈......
浅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16-07-2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律的深刻认识,表明了党对执政规律的全面把握。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逻辑——历史方法考虑下的贝叶斯主义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1
现代西方科学方法论的演变,经历着一个从预设主义的逻辑模型到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型,又从相对主义的历史模型到逻辑与历史结合的模型的基本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经过各个不同的方法论流派彼此竞争来实现的。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