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安·兰德:客观主义还是存在主义

安·兰德:客观主义还是存在主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5:25:35
安·兰德:客观主义还是存在主义
时间:2023-08-05 05:25:35     小编:储洪胜

[摘要] 同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安・兰德与萨特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可比性。如两者都强调个人意志、生命意志以及自由意志等。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兰德强调“客观”的客观主义哲学与萨特强调“主观”的存在主义哲学在具体哲学观念上有很大的分歧。具体表现为,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前者强调存在的实体性,意识(理性)反映存在的被动性,后者强调存在的自在性和自为性,以及意识作为自为存在的主动性;前者强调自由的理性本质、绝对性以及目的性,后者强调自由的非本质性、处境以及非目的性;前者强调自我与他人的无冲突论、人只对自己负责,后者强调人总是处于与他人的关系中,人不光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还要对他人的选择负责。

[关键词] 安・兰德;萨特;客观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 I0-0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2―0111―08

Abstract:Both as famous philosophers, writers and public intellectuals, Ayn Rand and Sartre share much in common, for instance, both of them emphasize on inspanidualism, life consciousness, freedom consciousness, and so on. But basically, Ayn Rand's philosophy emphasizes objectivity, and Sartre's philosophy stresses subjectivity. Therefore, in specific philosophy ideas, their thoughts are undoubtedly different. For example, the former insists that existence is entity, and consciousness depends on existence. While the latter thinks that existence is composed by two parts: being itself and in itself. The former thinks that freedom owns great essence, absoluteness and purpose, but the latter just holds opposite ideas. The former thinks that there is no conflict among people and one has no responsibility for other's lives except himself, and the latter thinks exactly as the opposite way.

Key words:Ayn Rand; Sartre; Objectivism; Existentialism

安・兰德曾经表示,之所以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现在的“客观主义”,是因为她原本钟意的“存在主义”这一更能体现其哲学思想的名称已经被另一个宣扬“虚无”的哲学流派捷足先登。[1](P36)这句话中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虚无”观不无揶揄的意味呼之欲出。这并不是兰德对萨特的唯一一次叫板,在《致新知识分子》一文中,兰德写道:“当今那些摆出一副知识分子架式的大多数人都是一些被吓坏了的傻瓜,他们在自己制造的真空里摆着架式,他们也承认,由于信奉存在主义和禅宗佛教这样一些学说,他们已退出了知识分子这一领域。”[2](P8)在兰德看来,相对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悲观消极意味,她的哲学能更好的指导人们过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所以她的哲学才是名副其实的“存在主义”哲学。

这并不是兰德对影响力空前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有意攀附,或是借打压对方抬高自己哲学思想的知名度。客观来讲,除了身份上同为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这样显见的相同点,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一些基本观点上存在明显的契合。他们都是个人主义者,强调生命意志、自由意志以及责任承担等观念。就它们都宣称人本身便是目的和目标而言,两者都可以称之为人道主义。因此,有论者将兰德与萨特并称为“反叛者”。但是,求同思想并不能遮掩两人哲学思想真正的差异。兰德选取“客观主义哲学”这一名称就暗示了其与萨特讲究“主观”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区别。这种区别具化在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伦理观中,表现为在一些概念上,他们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词语,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指同一件事情,如存在、意识、自由、责任。具体对比分析以上四个概念在两者哲学体系中的不同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对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异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存在与意识

本体论是所有哲学家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美国哲学家蒯因认为,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可以用三个字来表述:“有什么?(What is there)”对此萨特的回答是,存在着两类存在:自在的存在(物理对象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人类意识的存在)。而兰德的回答是,只有一种存在,存在是实体的、客观的。

兰德与萨特一样否定有上帝这样一个先验的存在。她强调存在的客观性和实体性,即“存在存在着”:存在着可以被人感知的事物和存在着有意识的人。但是无论是人还是物,他们都必须具有实体性,“存在必须是某物,它是由一个特定属性组成的具有一定特质的实体。”[3](P1238)而虚无(nothing)由于不具实体性,因而不是存在。在此基础上,兰德进一步强调,存在必须具有同一性――“存在即同一”。存在和同一性并不是存在物的属性,它们就是存在物本身。兰德认为,存在物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实体――同一性――整体。作为整体的存在并不是说存在物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存在,存在只能是事物。而存在的概念与具体的存在物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就在于:“‘存在’概念并不表明它归属的是什么存在物:它仅仅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它们存在着。‘同一性’概念也并不表明它归属的存在物的具体性质:它仅仅强调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它们是其所是。”[4](P43) 与兰德相反,萨特认为有两类基本的存在:自在的存在(物理对象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人类意识的存在)。萨特认为虚无(nothing)也是一种存在,相对于物的“自在”存在,它是意识的“自为”存在。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体现出没有否定,没有矛盾,自身同一,自身充实的特征,即同一性。而自为的存在是其所非,非其所是,体现出透明、变化、空洞,拥有自身的可能性的特征。萨特强调,意识的自为存在与实体性的自在存在不是同一意义上的存在,它体现的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是对自在存在的否定,它是自在存在的“裂缝,是存在的缺乏,是从存在那里获取存在的,是‘借来的存在’”。[5](P41)物质的实体性让自在的存在具有同一性,而自为存在永远达不到与自身的同一。

由此可见,兰德所谓的存在相当于萨特哲学中的“自在的存在”,而将“自为的存在”划出了她的本体论范畴。除了以上对意识是否属于存在这一分歧,两者哲学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的分野进一步体现在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上。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尽管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但是它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自为的存在。与兰德强调的物的自在存在的绝对性不同,萨特认为自为的存在(意识)让自在的存在体现出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意识主体的人发挥了其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在萨特的哲学观念里,自为的存在才是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而自为存在虚无化的能力意味着人有超越自在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预示了自为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因此在萨特看来,存在是先于本质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被动的客观反映,不是在认识的过程中实现与客体的简单同一。

而兰德却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她强调本质先于存在。意识是附属于物的,是人对于物的认识,它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性。兰德的存在观相信存在着客观的真理,而实体的事物是客观真理的外在显现。意识只能是对客观事物掩盖下真理的认识,不能参杂任何主观臆测和变化的可能性。兰德认为,存在物经历了从实体到同一性再到整体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是意识从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再到概念阶段的认识过程。她一再强调,感觉总是对某物的感觉,意识只能是对存在着的物体的直觉能力。尽管意识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状态,但是它不能脱离实体的存在而自我虚无化,或者让客观存在衍生出超出其基本属性的其他意义。

那么,意识究竟如何才能实现对客观存在准确无误的认识?兰德提出了“理性”这一与萨特的认识论背道而驰的观念。萨特一再强调,自为存在不可能实现与自在存在的同一,而且意识在虚无化自在存在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超出自己的主观性,不可能是纯粹理性的过程。而兰德强调,A就是A(A is A)。一个东西就只能是它本身,无论“是一样物体、一个属性还是一个行动,同一性法则不会改变。树叶不可能同时是石头,不能在全身红色的同时又是遍体绿色,不能同时结冰和燃烧。”[3] (P1238)借此,兰德首先确定了存在物及其属性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接下来,兰德认为,意识需要做的就是借助感觉、知觉和概念三个阶段,对客观存在物进行绝对、准确的认识。在兰德看来,意识对存在物同一性的鉴别因借助理性这一认识论工具是不可能无法实现的。她认为“存在存在着”是一条公理,而通过理性能够准确认识客观存在也是一条公理。

为什么在兰德看来通过理性就一定能认识存在物的本质?她认为,一切都源于人的生命和对生存的渴望。人要生存,就必须活着。要活着,就必须选择理性,“人要生存,除了获取知识外,别无他法,而理性就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3] (P1238)与动物不同,人不但要活着,而且要获得快乐。因此人的意识不能是像动物那样浅层次的意识,而必须是能够认知、辨别和综合人的感官感受一切的理性。在兰德看来,理性属于意识的高级阶段,是人特有的意识。兰德强调理性的逻辑性,而逻辑分析对象的客观存在物的绝对性和确定性让通过理性认识事物成为可能,因为“存在着存在着的公理”。[3] (P1238)为了让客观存在与理性之间的这种认识与被认识关系具备绝对性和确定性,兰德强调世界上根本没有矛盾的存在。矛盾是什么,矛盾就是对客观实在的错误认识,就是缺乏理性的结果,“一旦发现矛盾,就等于承认人在思考中出现了差错,坚持这种矛盾便是舍弃人的理性,是从现实中逃避。” [3] (P1238-123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兰德的哲学观念里,“存在存在着”,但是本质先于存在。存在着一个公理或者真理,它的外在体现是实存的物质,它是绝对的,确定的,客观的。而人的意识不属于存在的一种,只是存在的附属,唯一的功用就是借助理性去认识客观存在。而萨特也强调“存在存在着”,但存在先于本质。意识是独立的自为的存在,人的意识有将自在的存在虚无化的能力。因此,除了自在的存在,人更是自为的存在。人作为一种存在,对于萨特而言,是“我思故我在”,而对兰德来说,则是“我在故我思”。这种完全不同的存在观和认识论,在两者关于自由的观点中得到了更加明确的体现。

二自由观

萨特的哲学被誉为“自由的本体论”。而兰德在自己的哲学观念中也一直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但是,由于两者在关于人的本体论认识上的分歧,注定他们虽然都是以自由的名义,但是倡导的却是完全不同的观念。

首先是关于自由的本质。萨特强调,“自由没有本质。它不隶属于任何逻辑必然性”,[6](P532)因为在自由中,存在先于并支配本质。而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因此决定论是没有的,人天生就是自由的,选择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这一说法根本就不成立,因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7] (P011)自由不是人追求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人的存在。而兰德认为,人的本质先于人的存在,而人的本质是客观的和理性的,自由是人在理性的指导下选择的存在方式。她强调,“人与其他生命物种的特殊区别就在于他在种种选择面前可以凭着意志做出决定。”[3] (P1234)兰德强调的这种“意志”,不是自由的意志,而是理性的意志。在她的哲学中,理性被上升到了生存手段和人的天性的地位,去选择就是去思考。选择的前提是理性,而理性的前提是人的天性,从这种包含关系可以推出人的天性决定了人必须选择。而人的天性在兰德看来就是活下去,是在面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难题时不得不选择活下去。所以,兰德的选择是一种被迫的选择,不是自由的选择。所以她说“人不得不成为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生命视为一种价值――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他必须选择学会爱护他;他不得不去发现生命需要的种种价值,实践美德。” [3] (P1235)而兰德哲学中的所有选择,看似是自由的,实际上是理性考量下的对能否有利于生存的利己主义选择。而非萨特哲学中强调的自由本身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其次,萨特的自由观强调的是一种否定的自由,是通过行动去反抗既定的存在和规则。因为在他看来,自由就是否定和虚无化的能力,就是对既定的自在存在说不。而兰德的自由意志更加突出强调的是对具体结果的一种二选一的确定性和肯定性。在她的哲学中,存在着如下几个大的选择:生存还是死亡、理性还是非理性、意识还是虚无,A还是非A。两者必选其一,正确的选择必须是对理性的肯定,亦即对自在存在同一性的靠拢。她将自由意志仅仅定义为是选择思考与否的自由,“‘自由意志’是你们的头脑是否选择思考的自由,它是你们唯一的意志,唯一的自由,对于它的选择支配着你其他的一切选择,决定着你的生活和你的性格”。[3](P1239)因此,在萨特的自由观的指导下,人享有一种更大的自由,人可以对自己的过去说不,然后选择一个重新的开始。人可以从懦夫成为英雄,也可以从英雄变成懦夫。一切都在变化,一切皆有可能。以《恶心》中的洛丁根为例,他不时感受到的恶心表现了他对自己目前生活的思考和认识,他可以放弃这段生活,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苍蝇》里面的俄瑞斯特斯对朱庇特的威逼利诱可以勇敢的说不,因为他知道他是自由的,“我既不是主人,也不是奴隶,朱庇特。我就是我的自由,你一旦把我创造出来,我就不再属于你了。”[8](P87)而《自由之路》中的主人公也是通过具体的行为让自己成为英雄,而不是天生就是其所是,且永远是其所是。

而兰德小说中的主人公们的自由就是向理性靠拢,向理性背后的客观规律靠拢。他们都看似很自由,如《源泉》中的洛克自由追逐建筑师之梦,多米尼克自由选择自己的爱情;《阿特拉斯耸耸肩》中的高尔特自由领导罢工等等。但是他们的头顶时时处处都悬着理性这把客观主义的尚方宝剑,指导他们自由必须以实现活着或者快乐这一目标为最终目的。而且他们的本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尽管兰德也强调行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理性的先在规定性,她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天生的英雄或者懦夫,没有发展和变化的可能性。以其小说中一系列“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为例,他们的英雄本性在兰德笔下早就注定了,同理,与他们相对的反面形象也是如此。洛克、里尔登是天生的英雄,吉丁、托黑以及小说中的其他反面人物是天生的二手货、伪善者等等。

再次,萨特强调,人的自由总是处于一定处境中的自由,但是兰德却突出自由的绝对性。萨特认为,人总是处在一定的处境中,因此没有绝对的自由。处境也规定了每个人自由的区别。但是处境并不能限制人的自由,相反,人在一定的处境中才会感受到自由。处境可以束缚人的身体,但是不能阻止人的自由选择。萨特认为,尽管人与人之间不具普遍存在的本质,但是人却有共同的处境,即一切早先就规定了的“人在宇宙中基本处境的一切限制。”但是这种处境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人不得不在这种处境下生活,但同时人也可以选择对这种处境说不。人在处境中的选择和行动,体现了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自由的相对性。人生活在枷锁里,但是人可以选择对待枷锁的态度。

萨特批评纪德,认为纪德不懂得什么叫处境,他的行为纯粹是出于随心所欲。这一批评对兰德而言同样适用且再贴切不过。兰德的自由观很矛盾,如果说她的自由观是绝对的自由,但是她又强调自由的理性前提。如果说她的自由是相对的,她又在小说中让她的主人公们一个个变成了自由的暴君和疯子。她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理性的光环下陷入绝对自由的怪圈。以洛克为例,为了证明他对自己的作品享有绝对的自由和拥有权,他不惜像一个暴徒一样炸掉没有按他的设计图建造的大厦。对于兰德的自由观而言,一个最具悖论的问题可能在于如何实现理性与自由,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之间的融合。洛克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他拥有的是绝对自由还是相对自由?而在兰德的小说中,她之所以将洛克塑造成为一个抱着炸药包的理性、自由主义者,就在于兰德总是将她的人物隔离在一定的处境之外,让他们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挥霍自由,最终体现的却是兰德自由观的悖论性。

最后,萨特的自由观强调追求自由不一定要获得他所希望的或者成功,因为“是自由的”并不意味着获得一个人所希望的,而是独自决定他所希望的,换言之,成功对自由来说是不重要的。动机与目的“这些在存在的重压下要扼杀自由的失败企图――它们在焦虑面对自由突然出现时崩溃了。”[6] (P536)最重要的,是人要去行动。最可贵的,是明知迎接自己的是失败,但仍然要坚持自己的选择继续行动,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也是存在主义文学中西西弗斯式英雄的意义所在。在萨特看来,在自由这个问题上,目的、动机、成功与否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选择和行动。越是行动,人就越自由。天才就应该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仍有所创造。如萨特《自由之路》中的主人公以及《苍蝇》中的俄瑞斯特斯。对俄瑞斯特斯而言,姐姐对他的不解以及普通民众对他的痛恨都无所谓,他的目的不是成为精神上或者现实中的统治者,他真正的自由在于他做出了选择并在行动上完成了它。

而兰德的自由观却与此正好相反。从一开始,兰德无论是对自由还是对理性的强调,总要强调“活着”这一前提。她的自由观不是没有目的或者动机,成功与否对她来说至关重要。生命或者活下去是兰德所有价值、美德以及选择的前提。“人的生命是道德的标准,但你自己的生命就是真目的。加入你们的目的是在地球上生存,为了能保存、实现和享受你们这个无可取代的生命的价值,你们就必须以适合人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3] (P1235)而成功在兰德的哲学里是题中应有之义,成功不但可以带来自尊、荣耀等外在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能带来生命的快乐,因为人生存的要求不应该仅仅是活着这样低层次的追求。她认为生命不应该是对死亡的躲避,不应该是萨特的《禁闭》中描写的在对生命消逝一切已经无从改变的压迫感下生发出的恐惧感,而应该是享受生命,主动寻找生命的乐趣。不应该是用消极的虚无对抗生命,而应该是用积极的存在享受生命及其带来的成功。她写道:“你们想的是摆脱痛苦,我们是在追求者幸福。你们的存在只是想要免受惩罚,而我们是为了求得回报。威胁对我们不起任何作用,激动我们的绝非恐惧。我们并不是逃避死亡,而是享受我们的生命。”[3](P1247)“求得回报”与“不求回报”是兰德与萨特自由选择的不同目的,从中体现了他们自由观念的根本不同。 综合而言,兰德的自由观充满了悖论。它是一种相对的自由,要求在自由的名义下进行的一切选择必须有理性的指导,必须在决定论的范围内行动,不能越雷池一步。但是它又是绝对的,不考虑人所处的客观处境,盲目强调人可以达成所有他想做的事情。其实,像她的其他思想一样,兰德的自由观在其客观主义哲学理性与利己两大旗帜的指导下,无论是对自由相对性的强调还是对绝对性的拔高,都体现了其哲学利己主义的特征。理性是一种手段,利己也是一种手段,都是为了让存在存在下去、让生命活下去的最基本的生存欲求。

三责任:自我与他人

关于兰德与萨特的哲学,好似一切都以相同点开始,但是又不约而同以具体观念上的分歧而结尾。这一特点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萨特的哲学强调行动和责任。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人从被投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人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上帝不存在,什么事情都是容许的,没有既定的价值或者命令需要遵守,这时人就更加需要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作为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没有任何天降的标志指导人们什么该做而什么不该做,人可以自己选择成为一个懦夫或者英雄,但是相应的也要承担英雄或者懦夫的责任。萨特认为存在主义者“在为一个懦夫画像时,他写的这人是对自己的懦夫行为负责任的。”[7] (P019)萨特一再强调,自由与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苍蝇》中,俄瑞斯特斯与厄勒克特拉的不同就在于对承担的责任的不同态度。前者认为,复仇是他的选择,他也完成了这一行动,随之而来的是他应当承担的责任,“这一行动就像背人过河的驮夫一样,我要把它背在肩上。我要将它背到河的那边,我才感觉到份量。背的越沉,我就越高兴,因为我的自由,就是它。”[8] (P72)而后者尽管曾经报仇心切,恨不得手刃仇人,但是在最终大仇得报时却陷入懊悔中不能自拔,不能承担做出选择、付诸行动后必须承担的责任。

兰德在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一点上与萨特的观点相同。她认为,人一旦作为选择,就不能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他能够改变他的选择,他可以自由的改变他的人生方向,在很多情况下,他甚至可以自由地对过去造成的后果加以弥补;但是,他却不能自由的逃避后果,也不能像动物、花花公子或恶棍一样,只顾眼前的生活而不受惩罚。”[9](P14)这一点在兰德小说中“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形象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以洛克为例,他选择成为一名建筑师,在受主流社会排挤时他坚持自己的选择也勇于承担这一选择的后果与责任,过穷苦的生活,为别人打工,去采石场做苦工。再以《阿特拉斯耸耸肩》中的弗兰西斯科为例,他选择了追随高尔特发起大罢工的革命,后果就是放弃自己的万贯家财、背上花花公子的恶名。在面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上,兰德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英雄们体现出一种大无畏的态度,当然前提是他们认为所有的选择是“理性”且“利己”的。如高尔特舍命救下情人达格尼,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理性的也是利己的,所以他不惧承担赔上自己性命的风险。

那么,如果是非理性的或者利他的选择,兰德认为有承担责任的必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一点在兰德看来已无需再论。而且,兰德进一步强调,只要是不能选择的事情,也就不属于道德的范畴,因此人也就没有承担任何责任的必要:“假如人天生就是邪恶的,他也就没有意愿,也不可能改变自己;假如他没有意愿,就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机器人谈不上什么道德”。[3] (P1248)可是,问题的关键有两点,有没有天生邪恶的人?有没有不能选择的事?从兰德的本质决定存在的观点出发,天生邪恶的人是存在的。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也说明了她这一思想,如《源泉》中的托黑在兰德笔下从小时候起就是伪善先生。可是她自己也强调了人是可以变的,“是可以对过去造成的后果加以弥补的”,虽然出现在不同的文章里,但是这两种明显不同的说法是否体现了兰德在这一观点上的悖论?其次,人真的没有选择吗?萨特说:“在某种意义上,选择是可能的,但是不选择却是不可能的,我总是能够选择的,但是我必须懂得如果我不选择,那也仍旧是一种选择。”[7](P024)所以,兰德认为的只要是出于不是主观意愿的选择就可以不承担责任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此外,在承担责任这一问题上,萨特还强调,承担责任并不是只承担与自己相关的部分,而是同时承担与其他人相关的责任。这首先体现在,人总是处于与他人的关系之中。人总是参照别人进行选择,“在参照别人时,人就选择了自己。”[7] (P027)而且,人追求自由,总是离不开别人的自由。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冲突,萨特的名言是“他人就是地狱”。以《禁闭》这部剧作为例,人总是生活在他人的眼光和判断之中,关键是你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眼光和判断,如何认识你自己。其次,人追求自己的自由,只要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把别人的自由当作自己的自由追求不可。当我们说为自己负责时,就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个性负责,而是对所有人负责。人在作出某种选择的同时,实际上是向全人类传递了一个信息,因此“在模铸自己时,我模铸了人。”[7] (P008)因而,人的责任是对整个人类的责任。

对于萨特的这种责任观,兰德的观点与其完全相反。兰德认为,首先,人是跟人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但是,只要是理性的崇拜者,他们之间就没有利益冲突。“正如我的欲望中没有冲突一样――在理性的人们之间,没有人受到伤害,不存在利益冲突,他们从不想去白拿白占,不会萌生吃掉对方的贪念,他们既不会牺牲自己,也不会牺牲别人。”[3](P1244-1245)至于那些志不同道不合者,兰德认为根本就没有跟他们交往的必要,“只有他们有头脑,认识到我和他们的利益相吻合的时候,我才会去和他们交往,否则就不会发生任何关系。”[3](P1245)因此,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在兰德的哲学里存在着清晰明朗的交往界限,如果说萨特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来认识真正的自我,则兰德在和他人的关系中寻找的是自我的趋同。

至于是否为他人负有责任这一点,兰德明确的表示,“你们想知道我对我的同胞们是否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吗?一点没有――我只对我自己、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也就是理性,负有责任。”[3] (P1245)这与萨特将人类的责任一肩挑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却是以阿特拉斯这个将地球的重量挑在自己肩上的神话人物为其整本书的象征意义。然而兰德借阿特拉斯强调的是建立放任资本主义、以自己的哲学重构整个世界的雄心,而非萨特强调的承担整个人类责任的壮志。对萨特来而言,他的英雄是西西弗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兰德来说,她的英雄是普罗米修斯,是盗天火的进取者。 四人本与人道

无论是兰德还是萨特,两者的哲学都以人自身为根本和目的。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强调其思想的人本主义特征,认为人的存在是崇高和伟大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强调自己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强调人的超越性和主观性。

萨特的人道主义强调,除了人自己,并无其他立法者。他必须自己做出决定,但是不能总是返求诸己,而是要在自身之外寻求人之所以为人的目标。人是不完美的,变化着的,人可以成为懦夫,也可以成为英雄,懦夫可以变成英雄,英雄可以变成懦夫。且人与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中,都处于一定的情境中。而兰德的人本主义强调人虽然是自身的目的,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他的本质是确定的,一切都在理性光环的照耀之下没有任何阴影可供人去发现或者躲藏。人的完美与否完全由他们理性程度的高低而决定,且一以恒之,没有变动的可能性。至于与其他人的关系,在兰德看来他人都是目的和手段。

如果说,萨特的绝对意识是“自由”,则兰德的绝对意识是“理性”。尽管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一直强调,个人自由是其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包围在“理性”光芒中的“自由”是最不货真价实的自由。巴恩斯对此曾经有一个精准的描述,兰德的至善是“自由的干事业,而不是自由的选择价值。”[10](P152)

兰德与萨特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因此对于人的生命以及人应该怎样生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关涉到人这一话题,如果说在萨特的哲学中,上帝被置换成“人”,则在兰德的哲学中,上帝被置换成“人的理性”。萨特的哲学先有人,人在行动中形成理性等一系列其他品质,最终决定了他是怎样一个人的形象。而在兰德的哲学中理性是第一位的,人必须在理性的指导下行动,人一开始就己经被划分为“有理性”和“非理性”两大类,他们的品质已经形成,接下来的行动只是理性的试验场。在萨特那里,理性附属于人,在兰德这里,理性凌驾于人。所以可以说萨特的哲学是“人的哲学”,而兰德的哲学是“人的理性的哲学”。

关注人的生存是兰德与萨特两者哲学的共同点,也是共同招致诟病的方面。海德格尔曾经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划清界限,因为在他看来,有一个更根本的命题就是存在先于生存。如果没有存在这样一个广大的场域,生存是不可能的。在这一点上,兰德的存在观要比萨特更接近海德格尔的思想,她强调了存在的先在性。而且,兰德也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和客观性,而对真理这一观点的探讨在萨特的哲学中非常欠缺。有论者认为,在《存在与虚无》这部巨著中没有彻底的以存在主义的方式讨论真理这一问题,而这是“几乎所有存在主义者一向最热心讨论的首要问题”,[11](P331-332)这对存在主义哲学来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当然,对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批评远远不止于此,关于他哲学中人的无根性、自由的无根性、对无意识的忽略等等都在此列。

当然,如果一一对应来分析,兰德的哲学在如上问题上也并未跨出多远。如,兰德客观主义哲学承认存在先于生存,但又以生存为最终目的;虽处处提及真理,但并没有详细论及真理是什么,只是简单的认为理性能够认识真理;至于人和自由的根性问题,兰德虽然为他们找到了理性和实存之根,但是偏狭和绝对性让其丧失了合理性;至于无意识在倡导理性的兰德这里就更不在其讨论之列。当然,有人还批评萨特没有诗意,那么与萨特相比,兰德的哲学更加笼罩在实用主义的雾霭里。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而不能从更高的精神层面思考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客观而言,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无论在体系化的程度还是影响力上都不能相提并论。与萨特科班出身,对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所继承,且有《存在与虚无》这样大部头的著作系统论述其哲学思想不同,主修历史、兼修哲学的兰德唯一承认的哲学导师是亚里士多德,当然尽管她自己否认,她的作品仍旧明显体现出尼采对其思想的影响。她也没有专门的著作从理论的高度完整论述其哲学思想,除了见诸于《致新知识分子》和《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中的若干章节外,大部分散见于她的小说。与萨特哲学思想从现象学的方法入手,实际上是从本体论到伦理学的顺延相反,兰德哲学思想的关键是伦理思想,为了论证其伦理思想的合理性,兰德反溯回去建立了客观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但是,兰德在美国的影响并不比萨特在法国的影响小;而且她的很多观点也很有启发性和见地,诚如诺齐克所言,兰德在很多问题上的观点很具见地,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的论证这些观点,而兰德的哲学刚好在这一点上是有缺憾的。

五总结

兰德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作品是《自私的德性》一书,1993年由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中文译名为《新个体主义伦理观》。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兰德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提高,她的几部主要作品,包括两部小说《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戏剧集《一月十六日夜》,以及非虚构类作品如《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理性的声音――客观主义思想文集》、《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兰德思想集粹》等都已有中文版本。

兰德在世界范围内(尤其美国)的接受现状明显呈现出大众追捧和传统学术界摒弃的两极性,目前的兰德研究现状呈现为影响范围的有限性,接受的两极性,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等特征。具体参见孙旭《美国安?兰德研究述评》一文,载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在这一点上我国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论述兰德哲学思想的专著,单篇论文的数量也很少,基本上都以对其思想的简要概述为主。因此,对于我国学界而言,系统的介绍兰德的哲学思想是一项亟需进行且有意义的工作。而且,由于兰德的哲学体系并没有建基在体系化的论述之上,因此将其哲学思想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对比,将客观主义哲学置入大的哲学背景中去分析,才能对其哲学观点有一个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基于以上我国对兰德客观主义哲学的接受和研究现状,将兰德的客观主义与萨特存在主义进行对比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而其现实意义在于将形而上的哲学理论与形而下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探讨兰德客观主义哲学理论上的合理性及其现实土壤中人们的普遍心理诉求。所有理论不可能脱离实践证明其合理性,理论不应该是“人们一直以来试图不考虑实践从外部把握实践的各种努力的总称”。[12](P11)兰德及其客观主义哲学在我国的传播和接受现状,从影响者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其思想理论合理性的一面,具有在现实生活中生根发芽的可能性;从接收者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在目前现实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读者的理论和心理需求,即寻找一种可以为个人主义、自我主义以及利己主义发声的哲学阵地。

最后回到本文文章标题中提出的问题,兰德究竟是一位存在主义者还是客观主义者?在她自己看来,她的哲学是比存在主义更适合指导人生存的哲学,既具备客观性又具备现实的指导性。但是,正是这种现实性和客观性将兰德的思想从哲学的形而上层面降低到了形而下的实用手段。综合而论,兰德既缺乏她倡导的客观性,也缺少对广义存在的真正思考和关注。最适合她的称呼,应该是理性、利己的生存主义者。

[参考文献]

[1]Peikoff,Leonard. Objectivism: The Philosophy of Ayn Rand [M]. New York: Meridian, 1993.

[2]Rand,Ayn. For The New Intellectual [M]. New York: Signet,RE. 1961.

[3]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M].杨格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4]安・兰德: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M].蒋怡,李广良,侯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5]杜小真:由虚无到希望:谈萨特的存在与虚无[J].读书,1987(8):40-46.

[6]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第三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7]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萨特:萨特文集(卷7)[M].沈志明,艾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9]安・兰德:自私的德性[M].焦晓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10]黑泽尔・E・巴恩斯.冷却的太阳:一种存在主义伦理学[M].万俊人,苏贤贵,朱国钧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1]巴雷特(Barrett, W.).非理性的人[M].段德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12]斯蒂芬・克纳普,沃特・本・麦克斯:反对理论[J]孙旭译.中国文学研究,2014(1):5-1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萨特的存在主义及文学观
发布时间:2023-04-12
一 其实萨特并没有给自己戴上存在主义的桂冠,但也无法拒绝存在主义思想家的称谓,因为他的思想的确是从“存在” 问题 起始的,而且所有问题的根由都可以归结到一个著名的判断:“存在先于本质”。 这句话表达怎样的意思呢?从存在主义思......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浅议未来中国宪政原理
发布时间:2023-03-26
" 不应轻易超越自由主义 中国的现代化,在器物层面上比较容易达成全民族的共识,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安排成了关键问题。如果说,走宪政民主之路是历经长期探索、争论、曲折而形成的主流意识,那么我们必须面对的困境是百年来中国有宪法......
切实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
发布时间:2023-03-18
一、“主观主义是一种不正派的学风,它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它是和共产党不能并存的” 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毛泽东对主观主义的性质作了深刻分析,他强调主观主义是一种不正派的学风,它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它是和共产......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探析与存疑
发布时间:2023-04-23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是指主张复兴伊斯兰教,使其回到最初的原始教义,履行先知穆罕默德的遗训,恢复《古兰经》,圣训的真正精神的宗教神学思潮。其思想渊源可逆至公元九世纪(伊历三世纪)的伊斯兰教法学派罕百里学派;其影响在今天,遍......
试论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08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试论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加缪与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于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是在存在主义哲学......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发布时间:2023-05-17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文章 来源 于 教 育 网 论文关键词:加缪;人道主义;反抗 论文摘要:通过对加缪着作哲理内涵的深入分析和理......
德国虚无主义
发布时间:2022-10-22
2.现在听见“德国虚无主义”这个提法,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自然立刻就想到了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 Socialism)。但从一开始便要了解,民社主义只是德国虚无主义最有名*的形态而已——是它最低级、最乡土、最蒙昧和最不光彩的形态。很可能......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3
" 一.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解 要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弄清楚,社会主义社会,它产生与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即是首先要弄清楚有没有社会主义的问题,如果在理论上它并不存在,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研究它“是什......
浅论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其根本观点是把个体人的非理性纯粹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萨特始终处在存在主义的前沿,深刻思考着人类的存......
《英格兰,英格兰》的女性主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 小说《英格兰,英格兰》的女主人公玛莎・科克伦自幼失去了父爱,在经历了不幸的童年后,她试图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对其女性身份的认同,但是在男权主义社会中,她的理想最终还是归于失败。玛莎的经历充分体现了女性主义理论提出的......
胡塞尔在什么意义上是理性主义者
发布时间:2022-10-19
" 胡塞尔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最后一个大家,也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一般认为,他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又是现代非理性哲学的有力影响者。这种双重定位使人们难于理解胡塞尔到底在做什么样的哲学。许多人以胡塞尔早期现象学及其......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9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 一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垄断时期,随着资本的高度......
关于内在主义“语用”观简论
发布时间:2022-10-25
" [论文关键词]乔姆斯基 内在主义 语用 语用学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乔姆斯基语言哲学理论关注的三个古典问题,并概括了他的“语言”观、“语法”观和“语用”观。乔氏的“语用”观可以看作一种关于语言使用的内在主义理论,它和乔氏的......
论《少年派》的萨特存在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 《少年派》是一部优秀的哲理电影和小说,其奥妙不仅在于揭示,更是在于呈现,在这个被呈现的世界里,不同的人看到相异的生存哲学。少年派与老虎帕克,以及与周围人的相处中渗透着浓重的萨特哲学――他人即地狱,在他(他者)与我......
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视角下的道德资本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以价值取向和义利关系来划分,道德可分为道德主义义利对立观、道德主义义利统一观、功利主义义利对立观、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四种类型。从历史角度看,道德主义义利对立观在封建社会起着巨大作用,功利主义义利对立观在资本主义......
《人间天堂》的存在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9
引言 一、世界的荒谬性 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度动荡不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毁灭了人们的信仰。人们匆匆忙忙,却无法找到人生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们的世界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许多年轻人为此......
我不是种族主义者
发布时间:2023-02-08
我在利物浦亮相的那天没有球迷来。我以2280万英镑的身价加盟,我一直幻想着亮相时的场景:安菲尔德高朋满座,我穿着红色球衣在球场中央表演颠球。“我希望自己不要出糗。”我跟索菲说道。 事实上我完全用不着紧张。“下个星期再来。......
乐观的怀疑主义者
发布时间:2015-11-12
多年以前,迪顿就被一些评论者称为所属领域“唯一既具有权威性,又没有意识形态偏向的经济学家”。他证明,有智慧地利用调查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攸关人类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促进公共理性的生长。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微观经......
公平不是平均主义
发布时间:2019-10-31
马云曾经说过,员工离职无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是钱没给够,要么是钱给够了但是员工工作得并不开心。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衡量钱到底给没给够呢?这就关系到公司的薪酬体系设计了,尤其是薪酬体系设计的公平性原则。一般而言,薪酬的公平包括三个层次,即分配公平、过程公平和机会公平。其中,机会公平是最高层次的公平,它的实现受到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过程公平是薪酬体系设计的立足点,过程公平要求薪酬设计有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主义真”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院校的重要表现,它对于大学生共产主义思想的树立和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形成有着突出的引导作用。同时,“品德正”和“方法对”,对于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
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要:如果对一部美国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可以从多种角度和不同视野下尝试找到完全不同的解读。有关于美国的国家独立,众所周知是由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来获取独立的,有关于美国独立这一部分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仍然停留在美国历史的研究局限范围。实际上,美国独立拥有其自身不可否认的世界意义,美国独立也确实冲击了世界格局,尤其是从15世纪以来所形成的以欧美等多个大国为主体的,同时是世界性的殖民主义体.........
安徽芜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发布时间:2015-08-17
[关键词]芜湖开埠;芜湖教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鸦片战争后,安徽芜湖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据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要]面对多元化思潮和西方文化霸权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予理论上的关注与回答。为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与文化问题的沟通与对话。马克思著作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理论,认真解读这一理论,尤其是开掘和研究这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浅论道德内化的主客观条件
发布时间:2023-05-21
" [论文关键词]社会道德 个体道德 道德内化 [论文摘要]道德内化的涵义是指社会道德由外部的教育、灌输、示范和引导,通过个体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将社会道德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个体道德品质,实现向主......
《何以笙箫默》的存在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2
2015年初,一部青春言情剧同时在上海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的黄金档播出,创高收视率,这部开启2015年收视大潮的电视剧便是《何以笙箫默》。此剧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除了主演唐嫣和钟汉良的明星号召力和青春虐恋的热门题材外,整部......
浅谈悲观主义与“进步”观念
发布时间:2023-05-22
一 在摆脱革命一保守的叙述范式后,主要围绕章太炎独特的历史观,越来越多的论者试图挖掘他思想中的批判性主题。其中一个重要成果是章氏思想中的自反性质,换言之,人们发现,在激烈批判的背后,章太炎可能持有一种积极的观点,此观点......
浅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15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费尔巴哈一直作为旧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而受到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呢?厘清这一问题,对于......
悲观主义的可能出路
发布时间:2023-01-22
" (一) 关于敌人往往是想象出来的,世上再也没有多少人比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更有深切体会了,这位肯尼迪和约翰逊时代的美国国防部长,亲身制定了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国防和战略政策,他所指挥运筹的这场战争,长期被人们称作为“......
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
发布时间:2023-05-22
为了身心的健康,第一,要善良仁爱。人生有许多快乐,首先是做好事最快乐,理解旁人与原谅旁人最快乐。第二,是大境界小乐趣。大境界,就是说不争一日之短长,不计较鼻子底下那点儿得失,不在乎一时的被误解和被攻击,赢得起也输得起......
广义的封建主义和狭义的封建主义
发布时间:2023-01-07
自秦至清两千余年的中国为封建社会,这是目前中国史学界的“常识”,它是由郭沫若提出的。但事实上很多史学大师持有不同观点,比如马克斯·韦伯就认为秦朝以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秦朝以后的则是“家产官僚制”。费正清也认为,用“封......
批判的地域主义在建构系统中的还原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 本文以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切入点,利用建构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批判的地域主义在本国的发展。以建构理论在我国目前应用的现状作为反思的起点,着重讨论了建立本土地域性建构体系理论的重要性。同时以笔者的某戏曲博物馆作为......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道德建设的丰富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八荣八耻;荣辱观;道德建设;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
弗洛伊德主义观照下的现代人的焦虑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 要:施蛰存于1930年代凭借其心理分析小说跻身文坛,他吸收了弗洛伊德主义,善于将弗氏的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小说,在当时的文坛着实令人耳目一新。本文试图通过对收在其代表作《梅雨之夕》中《魔道》的解读,兼及《夜叉》和《......
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
发布时间:2023-03-22
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 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 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 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之间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呈现出既相联系又相冲突的十分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两种文化理论......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1)
发布时间:2022-11-15
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迅速扩展和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下率先进入了现代社会。与西方世界相比,有着数千年传统文明的中国近代和现代在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市场扩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大大滞后了。在现代化的四......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发布时间:2023-01-1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精品源自生 物 科 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风起云涌。这场由知识女性发起的意识形态的战争,波及到了政治、文化、文学等社会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更推......
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中“理性”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3-07-28
" 一 共同点:理性 人文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启蒙主义文学潮流分别兴起于16世纪、17世纪以及18世纪。这三种文学潮流都以理性著称。所谓理性,简言之,就是“把一切现象都归因于自然而不归于奇迹的倾向”[1],这是明显区别于此前中世......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9-11-18
摘要: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情相结合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态势明显,尤其需要一个核心的、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来引领和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可争议地承担起了这样的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哲学基础、理论内涵还是目标指向上,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2)
发布时间:2014-01-17
从这种意义来理解传统中国社会制序和传统文化中所共有的“礼”,我们一方面可以把“礼”视作为一套习俗秩序、一套亚于正式法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规则,又可以把它和“仁”一起 [1] 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轴心”。因为,在传统中国社......
分析面向生活世界的存在主义
发布时间:2016-07-01
无论人们此时正在做些什么、畅想着什么、期许着什么,我们都习惯于将这一过程叫做生活。在经验常识的层面上生存与生活并不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两者是可以替换使用的。但在哲学的视域下,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作为存在......
浅析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
发布时间:2023-03-13
20世纪国际社会共经历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前两次的民族主义运动使世界上大多数民族摆脱殖民压迫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而第三次民族主义运动.........
高校课改警示:试析存在主义课程观的现代审视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存在主义课程观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述,最后探讨了存在主义课程观对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留下的一些警示。 [论文关键词]高校课程改革 存在主义课程观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于20......
论斯多亚主义的快乐观
发布时间:2023-06-10
斯多亚派由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创立。斯多亚主义对快乐的认识有着广泛的哲学背景,即伦理学、逻辑学和自然哲学等。斯多亚主义主张确定事实真理性的标准是一种知觉,没有知觉就没有对事物的了解和判断,知觉是领路的,然后是思想,用词句......
荆歌小说中的悲观主义
发布时间:2023-01-31
荆歌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是文学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作为生活中的乐天派,荆歌很早就意识到命运的强大和人类的渺小,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大悲剧,谁都救不了我们。不过,话说回来,我这......
浅谈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形成与内涵 正义是法的王国中永恒的主题,人类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是一部逐步认识正义的历史。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了人类对正义的思考,指出个人正义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才能实现。亚里士......
新自由主义发展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私有化、市场化、非管制化作为当代新自由主义的三大核心特点,集中体现出新自由主义所具有的特点。对新自由主义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文章从非管制化、私有化、全球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四个方面分别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分析。 [......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3-05-31
" 列宁曾经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许多同志问: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腐而不朽,垂而不死”?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显得很富,近20年还特别的咄咄逼人呢? 应当承认,资本主义在当今......
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下)
发布时间:2023-04-08
" 如此高扬主体性并非意在贬低客观物质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人的社会意识的本性毕竟在于否定存在、超越存在,而不是适应存在。主体性发展的历史是主体冲破客观的限制性,摆脱被动性的历史。客体是主体的幼稚园,成长着的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发布时间:2023-01-15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转型全面展开,人们的价值观由单一到多样、由传统到现代、由困惑到自觉、由解构走向整合,原有的话语体系被打乱,新语境的纷争呈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发布时间:2023-07-05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理解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树立正确的......
浅谈存在主义视阈下的《夜色温柔》
发布时间:2022-10-19
美国小说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曾经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我不是个伟大的人,但是我的天才有一种无私的客观性质,我一小块一小块地牺牲它,为了保存它的基本价值。这有一种史诗式的庄严。(汪介之,2003:135)在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他......
儒家民主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9
儒家民主主义 儒家民主主义 儒家民主主义 众所周知,一些西方人对自己的民主制度深感骄傲。这些人对中国的看法大抵可以分 为两种,第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极权国家;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华民族自始 至终......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发布时间:2023-08-04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路线,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
海德格尔、人道主义和原初伦理学的观念
发布时间:2022-11-11
文章关注少数几个海德格尔直接谈及伦理问题的文本,从而切入海德格尔的问题,并试图由此通向原初伦理学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在这些文本中开始明确涉及有关伦理的议题。这样的文本出奇地少,大致都出现于二战最后一年和纳粹政权崩溃的最初几年。通过海德格尔的这些文本,我们发现一种呼唤,它将我们唤回伦理生活的古老意义。海德格尔本人拒绝使用“伦理学”这个词,但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的作品是一个伟大的源泉,可用于透彻地思考我们.........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下) 
发布时间:2023-03-10
" 三、全球主义凸显的历史必然性 全球主义虽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学术传统,但真正的勃兴却始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其显著标志是,影响的广泛性与实践性。广泛性,表现为全球主义的观念与主张已从狭隘的学者圈扩展到普通民......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上) 
发布时间:2023-01-19
" 在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中,伴随全球化、全球问题而日益尖锐的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关系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界定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全球主义、国家主义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物权客体代位主义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关键词: 物权客体原物主义 物权客体代位主义 可识别代位物 信托 内容提要: 大陆法系民法恪守的物权客体原物主义严重阻碍着公平正义在财产侵占、贪腐等领域的实现,也严重阻碍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信托制度的移植及本土化。相对于物......
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故事》
发布时间:2023-05-22
一、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主张从生存出发,寻找人生命的意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存在主义在20世纪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尤其是在人们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其实早在19世纪之初,丹麦哲学家克尔凯廓尔最早提出存在......
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1)
发布时间:2013-12-18
情感主义是指有关文艺必须表现人对现实的真实主体态度的知识假定,它相信文艺中的情感应是真实的。以真实地再现现实为旨归的现实主义作品自不必说了,即使是浪漫主义式虚构作品也应能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人想起现实中应当如此的真实......
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列维纳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
发布时间:2023-05-13
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列维纳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 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列维纳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 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列维纳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 卡西尔与海德格尔的辩论,常常是含蓄远胜于直率,远远......
微胖界的才是完美主义者
发布时间:2023-03-18
在胖子和瘦子之间,有一个群体,叫作微胖界。我自己是微胖界的一员,我估计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是微胖界的一员,因为这个群体实在太庞大了。 对微胖界的人,人们总是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我们提起自己的时候,也往往用半是遗......
苏秦是个精确利己主义者
发布时间:2023-01-11
苏秦是靠促成六国“合纵”而一举成名的,可他最初游说秦惠王时,说的可不是“合纵”,而是想让秦国“吞并”六国。他到秦国就支着儿“吞并”,到六国就力促“合纵”,两种看似相反的观点之所以能切换得如此顺利,全在于苏秦精确利己主......
理想主义者是世界上的盐
发布时间:2023-04-20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理想主义者越来越少了。已经变得实际了许多的年青人还总是被告诫说:不要太理想化了,要实际一点。 当理想主义者的理想涉及到整个社会,他们所采取的手段又很激烈时,他们对这一理想的实践很可能伤害到他人。 ......
生态文明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 要】环境问题与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已经并列成为当今时代的三个主题。世界正在发生从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的重大跨越。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地包含生态文明观。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
做父亲还是救世主
发布时间:2022-12-29
宇航员库珀飞向太空的时候,有两项重大的任务: 一是为女儿争取一个未来,二是为濒临灭绝的人类寻得生存的机会。前者是父亲的本分,后者让他成为一个大写的“father”,救世主。 这两件任务并未完全合一。理想的情况下,库珀找到黑......
超越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论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
发布时间:2014-01-17
关于大众文化的讨论在中国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国内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包括问题意识、研究路径与价值取向)主要来自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1)所以在大多数的文章中一直弥漫着一种浓重的精英......
当代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主要分歧
发布时间:2023-07-12
作为西方主流的政治哲学,自由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不时遇到一些理论上的争论和挑战。挑战者有的来自长期与之对立的激进的左派批判理论,有的来自极端保守的思想派别,有的则属于广义的自由主义者内部的争论(如社群主义)。其与保守主义的关......
“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
正义的内在与外在怀疑主义之间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凯尔森的答案 在法律的经验实证主义理论与传统自然法学说中探求替代性中间道路的纯粹法学会怎样回答正义是什么?这着实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然而,凯尔森的回答却很简单:纯粹法学坚持法律概念与正义的泾渭分明,抛弃任何借助......
民族主义与民主
发布时间:2023-01-12
" 按照伯林(Isaiah Berlin,1979) 的说法,民族主义是过去二百年里最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之一。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民族主义依然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无论从历史或比较研究的角度看,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复......
“新权威主义”在中国
发布时间:2022-07-24
" 【摘要】 作为后生追赶型现代化国家,中国面临着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因此,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应该有自己的道路。新权威主义是80年代中国特殊的环境之下产生的一种政治发展理论。它的主张反映了一些学者对中国国情的分析。事实上,......
杰罗尔德·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是一种后韦兹时代很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它由定义Ⅰ和定义Ⅱ组成,定义Ⅰ又包括定义Ⅰ本身和定义Ⅰt、定义Ⅰt',其根本特征是意图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结合,其中心观点是体现于先前艺术作品中的某种整体......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一、当今社会文化思潮主流的历史及现状(一)文化研究的产生及发展在当今西方学术界,文化是人们谈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也是经常出现在许多学者笔下的一个词语,经典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文化......
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平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以对当代资本主义弊端及其价值观的批判为基础,以“非暴力”作为实现价值观的方式,以建设基层民主、节制增长与平等分配的政治、经济模式作为实现该价值观......
浅谈功利主义技术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6-22
国际法论文:浅谈功利主义技术价值观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论文摘要:技术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对技术价值的看法,概括技术价值本质,以及实践中形成的对技术价值的认识,它影响着技术价值观的发展。人类把技......
论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观
发布时间:2023-07-09
在西方,形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形式主义来源于形式。后来形式美这一概念被柏拉图提出来,他认为艺术的美的本质在于它的形与色。从广义上说,形式主义是指在艺术、文学与哲学上对形式而不是内容上的重视。形......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存在主义
发布时间:2023-03-15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作家。《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的是贵族出身的查尔斯和出身于贫困家庭的莎拉,以及出身于富商之家的欧内斯蒂娜这三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4-30
【摘 要】当代青年的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目前,部分青年自我责任意识不强,家庭责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意识弱化,这与其角色职责要求不相称。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时代、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大学生......
“现实主义冲击波”下的现世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22
有两种立场始终不甚调和地存在于所谓“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作品中,一种是“现世主义”的,它使作家们对当下的现实种种作出细致而缺乏距离感的描摹;另一种却是“浪漫主义”的──刘醒龙便曾宣称:“我一直不大相信自己这个被人强加的‘现......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 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个概念。而自由和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中最根本的概念,规定着......
极权主义的正义
发布时间:2023-02-23
" 分析了柏拉图的社会学后,使得介绍他的政治纲领容易起来。可以用两个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来表述他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一个跟他的理想主义的变化和静止观有关;第二个则关于他的自然主义。理想主义的方案是:阻止所有的政治变革!变化是邪......
自由主义不是论证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3-05-30
作者:张晓群 【内容概要】人们心中的“信念”或“真理”有三种:经验科学的、数学逻辑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信念的;这三种的理据互不相同。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信念,是不能靠先验论证令他人接受的。人们接受自由主义......
传播学核心是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发布时间:2023-06-13
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信息舆论场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使我国的新闻传播更加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让世界了......
民主正在失去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03
放弃相对和平与繁荣,追求残酷战争与动荡的决定看起来不合理性。但生长于民主社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响应“伊斯兰国”等亡命集团的感召,离开家园和家庭前往万里之外参加圣战。民主是如何失去这些鲁莽灵魂的忠诚的?应该如何重新赢得可......
社会主义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
发布时间:2023-02-25
" 摘 要:社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各方面的表现。社会主义现象和社会主义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实践中,我们既要透过社会主义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要大力营造、......
从女性主义解读《大地》中阿兰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 要: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赛珍珠长期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忽略,但她确实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
谁是中国的形式主义者:形式主义文论之本土归化回顾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巴赫金和与巴赫金相联系的俄罗斯形式主义在中国已经没有了若干年前的兴盛。究其衰落的原因,则和巴赫金学派发展时期的一系列内忧外患不无关系,而招致这些纷扰的祸根乃是作为“新西学”之形式主义文论来到中国的那一天就存在的......
正视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二)
发布时间:2023-01-17
" 六、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 然而,“华盛顿共识”从其问世之日起,就受到了来自国际学术界及其他多方面的猛烈批评。有人认为,“华盛顿共识”的十个主张是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因此,发展中国家实施......
正视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一)
发布时间:2023-07-05
" 摘要: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处于所有现代化理论与发展理论的轴心地位。是“标准”的“经济增长理论”(即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理论)。新自由主义是从古典自由主义发展而来的,是对凯恩斯主义的“革命”,在处理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民主、放......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
发布时间:2023-01-13
提要:巴别尔小说《骑兵军》对于传统英雄主义的颠覆为许多论者提及。多数研究都重在探讨其背后的作家主体方面的原因,而对于小说中表现英雄主义复杂内涵的艺术形式讨论不足。从接受者角度看,反讽与直观在小说中的运用最充分地实现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