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4 01:10:05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时间:2023-03-14 01:10:05     小编:

摘要:“剩女”之“剩”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剩女”自身所具有的婚恋观不无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维度。运用其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两种生产”的逻辑以及“现实的个人”逻辑解读与探讨“剩女”的婚恋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剩女”现象、进而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剩女; 婚恋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2.024

一、问题的提出――“剩女”及其婚恋观

“剩女”顾名思义就是剩下的女性。根据常理推断,“剩女”自身的资质与条件应该是不尽如人意的。然而,有关“剩女”的讨论最近已然成为当代中国各界炙手可热的话题。按照北京大学妇女史教授郑必俊的观点:“对于中国女性的研究,它的对象就不仅是一般的女性,而是女性中的特殊群体。”[1]从这一点来看,上述关于“剩女”的理解应该是有失偏颇的。那么,何谓“剩女”?她们因何而称“剩”?

“剩女”是指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2]。显而易见,“剩女”非但不差,反而是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具有在城市生活、素质高、职业好以及收入丰厚的特征。她们之“剩”仅仅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关于这种缺位现象,尤其是这种缺位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学界可谓是见仁见智。在笔者看来,个体之行为实践受制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思想观念。所以,“剩女”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与其自身的婚恋观不无关系。所谓婚恋观,就是指个体以自身的内在价值尺度为依据、在两性恋爱婚姻问题上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与观点。它是个体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婚恋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剩女”的婚恋观有如下表现:在恋爱婚姻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秉持感情至上与宁缺毋滥的原则;对恋爱婚姻的期望值很高。解读与探讨上述婚恋观,对于阐释“剩女”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科学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从历史唯物主义向度对其展开讨论。

二、问题的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向度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

社会存在即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包括人们的物质活动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意识即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囊括了人的所有观念形态、意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精神现象及过程。二者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回答与解决所有社会历史现象的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思想为指导来解读当代中国“剩女”的婚恋观,可以促使对其分析得更深入、更科学。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逻辑。从本质上看,作为个体之恋爱婚姻态度的婚恋观,是一种价值取向,属于社会意识层面的范畴。这种“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3]72显然,这种“普遍意识不过是以现实共同体、社会存在物为生动形式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形式,……是现实生活的抽象,……是我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存在。”[4]84由此可见,社会意识是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其内容是以社会存在为源泉的。同时,“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3]73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能证明了什么呢?”[3]292这表明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当代中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历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这种转型势必会在人们的意识观念上有所反映,因为“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5]所以,生活于其中的女性在恋爱婚姻方面的看法也会受到这一转型的影响。计划经济的解体、市场经济的发展凸显了个体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个体的平等意识与竞争观念,广大女性在市场经济的浸染下愈发地独立自强,注重凭借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附属于他人来彰显自身的价值,女性的婚恋自主意识日渐提升。同时,我国现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经济形式的多元化并存导致了人们婚恋选择上的多元取向。恋爱、婚姻不再是大众生活所必需的,不婚、单身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所认可与推崇。由此可见,“剩女”的单身观念是应时而生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转型意味着当代社会是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并兼具本土色彩与西方特质。它在提供着包容的态度、多元的现实的同时,也引起了婚恋价值的失序与家庭道德的失范。功利化婚恋的增多、婚外情现象的频发以及离婚率的日渐走高使一些女性“谈婚色变”,宁肯单身到老,也不愿踏进“围城”半步。“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3]81显然,“剩女”的此种婚恋态度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回应。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逻辑。 社会意识并非是与社会存在无关的独立实体,它在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同时,还表现出相对的自身独立的性质。这是因为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时候是以自身固有的概念形式、并按照自身固有的概念运行逻辑去进行的。所以,社会意识一旦形成便作为有别于社会存在的形式而存在,同时以一种对社会存在具有超越性的特殊存在形式而与其相对立,并对其施加影响、发生作用。社会意识的这种特殊存在形式意味着它在发展过程中带有自身系统的特殊历史继承性联系。它“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6]703-704另外,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上以及其自身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上。 在原始社会中,“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6]4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度的出现,女性因丧失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沦落为男性的附庸。“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随之形成,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婚恋过程中的“择偶梯度”观念便是最明显的印证。所谓“择偶梯度”,系指在择偶过程中,男性倾向于下位标准,选择各方面条件比自己稍逊的女性为伴侣;女性则反其道而行之,秉持上位标准,倾向于选择各方面条件要优于自己的男性为伴侣。唯有此,男性才能在日后的家庭生活中占据较高的地位,女性也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归宿。显然,这种择偶观念折射出了传统文化中的“男高女低”特质。然而,传统并非是凝固于过去的陈迹,“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3]585。这种社会意识一经形成,便在自身相对独立性的作用下,“与现实生活相敌对”,[4]84历经世代,根深蒂固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良好条件的“剩女”们也受其左右,在择偶时倾向于要求配偶的学历、职业阶层、薪金收入以及年龄等方面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这样一来,广大适婚男性因“男高女低”择偶观念的作祟,往往不会选择优质的“剩女”为自己的伴侣,而众多的“剩女”也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不肯降低标准、屈尊“下嫁”于各方面不如自己的男性。于是,“剩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择偶过程中败下阵来。“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3]585可见,虽然“剩女”们正沐浴在现代文明的春风中,但她们毕竟曾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其自身的婚恋观念势必会带有传统的标准和态度。由此所造成的自身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两种生产”逻辑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6]2显然,“生产”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一切历史现象的首要的观点。“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6]2这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生产”有两种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而“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6]2这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两种生产共同推动的,离开任何一种形式的生产,人类社会都难以存在和延续。既然“生产”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所有历史现象的基本的观点,那么,“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自然也离不开“两种生产”这一理论逻辑。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两种生产”就运行在其中。无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还是人类自身的生产,都是由人来推动的。唯一的差别就在于,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既包括女人,也涵盖男人,而人类自身生产的主体则只能是女人。由此可见,女人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扮演着生产和生活的双重角色。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67这即是说没有人类自身的生产,也就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但人为了维持生存,延续生命,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满足这些需要,即“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78-79这意味着人类自身的生产归根到底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所决定的。从这一层面上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要比人类自身的生产更具重要性。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当代中国的广大女性在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之下,还能够矢志不渝地发展事业、全力工作,宁愿晚婚或者不婚,也要出类拔萃、不放弃自己的职业。正是她们对自身生产角色的过于强调和推崇,导致了她们在恋爱、婚姻上采取了这种“不管不顾”的态度,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了“剩女”的阵营当中去。可见,“剩女”的这种婚恋观在某种程度上就植根于当代中国众多女性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使命同人类自身生产的私人责任之间的纠结,反映了其在生产角色与生活角色担当方面上的矛盾和冲突,正如恩格斯所说:“如果她们仍然履行自己对家庭中的私人的服务的义务,那么她们就仍然被排除于公共的生产之外,而不能有什么收入了;如果她们愿意参加公共的事业而有独立的收入,那么就不能履行家庭中的义务。”[6]72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种冲突只有当“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6]72并且个体家庭“随着生产资料转归公有,……变为社会的事业”, [6]74即“私人的家务劳动逐渐融化在公共的事业中”[6]162的时候才能得到解决。

(三)“现实的个人”逻辑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前提,同时也是其分析和处理一切历史问题的出发点。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现实的个人”首先是一种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3]67但“现实的个人”不单单具有自然属性,而且更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它的“本质不是它的胡子、它的血液、它的抽象的肉体,而是它的社会特质”[7]。除此之外,“现实的个人”还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3]46具有精神性。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3]46由此观之,“现实的个人”不单单是一种自然性的存在,而且更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精神性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剩女”也是一种集自然性、社会性与精神性于一身的存在。对其婚恋观的解读自然也离不开其自身所具有的这些“现实性”。

“人对人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人对妇女的关系。”[4]80在传统婚恋观的框架内,两性之间恋爱的进行、婚姻的缔结以及家庭的组建是满足人类自然性诉求的基本方式。这种自然性诉求的满足对女性而言就是温饱的保证与生育的实现。然而,对于经历着现代文明洗礼的“剩女”而言,恋爱婚姻并不意味着“面包”的获得与个体价值的实现。因为不菲的收入、良好的知识背景以及优越的社会地位保证了她们高质量物质生活水平的获得与个体社会价值的彰显。当她们的自然需要与社会诉求得到满足之后,便会“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8],产生对精神世界的无限向往。在她们看来,“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6]81所以,对于美好感情的追寻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剩女”婚恋观的主题与旨归。她们在择偶时倾向于志同道合、情感相投的标准,很少有门第之见与物质偏好,注重“精神合一”;在婚姻生活中,她们更是唯感情是从,以“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6]81为信条,渴望夫妻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以及生活事业上的相互关心与帮助。倘若她们苦寻未果,也宁缺毋滥,绝不将就凑合。由此观之,“剩女”的婚恋观实际上是以其自身“现实性”为基础的,是对其“现实性”所带来的诸多诉求的反映。它犹如一面镜子将我国女性独立自主的风貌形象地折射了出来,体现了我国女性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 语

对妇女问题的研究,必须研究它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它在历史条件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9]。显然,女性问题的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女性观点意识的解读更是如此。当代“剩女”的婚恋观是与中国社会的变迁相伴而生的,是现代文明的必然产物,然而,囿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它又表现出与现代社会应有价值观念的某种背离。从这一层面上讲,当代“剩女”的婚恋观是国人传统观念的变迁滞后于社会结构变更的结果,是陈腐思想与进步社会之间博弈的一种体现。同时,这种婚恋观也是当代“剩女”在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崛起的彰显,是她们基于自身的“现实性”,对生产角色与生活角色所作的主观价值选择的反映。据此可以看出,“剩女”婚恋观既脱胎于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变更,又受制于广大“剩女”的自身建构,是客观因素与主观状况的共同使然。历史唯物主义的这种透视可以使“剩女”群体婚恋观的本质、成因清晰地显现出来,对分析“剩女”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事实上,女性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转型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然而在当代中国,这一缺位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被人肆意渲染,刻意放大。其幕后的具体黑手不得而知,但潜藏于其中的男权文化却是昭然若揭的。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主动使然还是被迫选择,这种缺位已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为之摇旗呐喊则有失偏颇,对之妄加消灭更是荒谬至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摘下“男权文化”的有色眼镜,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包容的态度去尊重这种生活方式,正视这一社会现象。唯有此种人文关怀,才能回应男权文化对女性带来的性别挑战,使广大女性在一种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实现自身的发展、获得人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郑必俊.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2]教育部,国家语委.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7-08-17(00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61.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94.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09-41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3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
美国麦卡锡主义时代“紫色恐慌”的历史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23
19501954年,美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股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逆流。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一系列指控、调查和迫害政府中的共产党人,造成美国社会与政坛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史学家称之为红色恐慌(RedScare),那段特别的历史时期被冠以麦卡锡主义时代。在麦卡锡主义时代,麦卡锡及其参议院调查委员会工作人员,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超越法律之上,对他们怀疑的一切人,任意调查,恶意中伤、抹黑,给国家和.........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22-12-23
一个国家的未来体现为这个国家青年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前景体现为这个民族青年的前景,一个社会的活力体现为这个社会青年的活力,一个政党的远见体现这个政党中青年的远见。古往今来,青年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活跃的力量,始终是一个社会、一个政党最新鲜的血液。正所谓:青年兴,国家兴、民族兴、社会兴;青年强,国家强、民族强、社会强。2017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
论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是马尔库塞早期确立的一项哲学计划。经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处境和海德格尔一般此在现象学的批判性考察,马尔库塞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只有辩证法和现象学的统一,才能公正地处理人之此在的历史性。这一构想不仅准确地指明了马克思历史理论内在的具体化要求,而且为马尔库塞在批判理论时期发展一种“双向度”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思想工具”。关键词: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一般此在现象学历史唯.........
用景观解读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以往加快城市化建设中,没有及时对历史文物进行合理规划及保护所造成的损失。因此,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这些历史遗产如何成为城市新貌的一部分,如何......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之争,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已经开始,延续到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纷争,之后在苏联哲学中形成一个形式化的定论。近年来随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质疑,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哲学还是......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历史研究及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6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历史研究及女性主义解读 一、对以往阐述史的简单梳理丁玲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以下简称《霞村》)完成于1940年底,最初发表在1941年的《中国文化》上,1944年被胡风收入丁玲短篇小说集,1947年由冯雪......
追问生产力和唯物史观——系统历史观导论
发布时间:2023-04-13
" 内容提要:目前学术界对生产力的研究,只是用系统思想研究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一些学者开始用可持续发展即用生态的观点来研究生产力的构成,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但没有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生产力的本质,没有历史地考察生产力的内涵......
浅论庐隐小说中女性的婚恋观
发布时间:2023-04-07
庐隐是五四时期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只有十三四年创作生涯的庐隐,是时代的产儿,为我们留下作品十一部之多,这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财富,也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透镜。茅盾说: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我们......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04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及其保守性。黑格尔把理念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市民社会”是理念发展中的一个......
探析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人的自我实现
发布时间:2023-05-3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自主选择的空间日益广阔,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愿望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强烈。 然而,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改革、大调整的时......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06
广大朋友们,关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
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浅谈马基雅维利正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06
马基雅维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争议的代名词,既有邪恶的导师、堕落的天使、非道德主义者的毁誉,也有一位爱国者、虔诚的基督教徒、内心充满痛苦的人文主义者的赞誉,如此极端乃至多面的评价来自马基雅维利本人思想的多面性以及评价者各自的......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5
2001年1月10日,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江泽民同志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是新世纪开局之年全党工作的大事,也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努力把‘三个代表’......
浅谈历史哲学的视角下易学的唯物主义根据
发布时间:2023-04-02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之所以能够将空间赋予时间的、历史的内涵,是因为黑格尔认为:在自然存在的方式里,属于时间的范畴,也属于空间的范畴。每一个世界民族所寄托的特殊原则,同时在本身中也形成它自然的特性,正如马克思所使用的比喻,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无机身体。因此,将自然界作为人的存在的身体的一部分来理解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精髓。但是,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地理决定论的情形,虽然黑格尔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曾提到.........
“效果历史”:女性凝视下的新历史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李少红与效果历史的邂逅效果历史由德国现代阐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的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1]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诠释必须在自身与他者统一中方能呈現历史的实在性,他强调历史意识是理解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它不仅表示意识受到历.........
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一百年与“三个代表”
发布时间:2022-08-07
【原文出处】学习时报【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30811【原刊页号】③【分 类 号】B1【分 类 名】哲学原理【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一百年与“三个代表”【 作 者】张静如/齐卫平【摘 要 题】唯物史观【 正 文......
虚无主义的历史流变与当代表现
发布时间:2022-10-23
近年来,关于“虚无主义”的谈论日渐增多。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现象。理想信念的失落,道德滑坡,对崇高的躲避、怀疑甚至嘲讽,作为价值虚无主义的表现引起更多人的忧虑。对历史传统的反叛,对正统观点的颠覆,......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16
〔关键词〕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文兴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成都 610071。 拙文绝不反对“俞文二”强调的所谓核心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必须被坚......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发布时间:2023-08-04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路线,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4
" 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说:“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历史概念解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偏重于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缺乏“历史味道”,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考试的成绩。历史概念的解读要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历史概念形成的前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24
Abstract:MaterialconceptionofhistoryisthemostimportantfoundationforthescientificandtruthvalueofMarxism,aswellasthesoulofMarxistphilosophy.Marxsstudyofpoliticaleconomywasactuallytheprocessofdiscovering.........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3-02-11
1天命观隐含的矛盾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历史小说,其悲剧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小说中始终贯穿的天命思想。毛本开篇第一句便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循环性规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人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
发布时间:2023-03-08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05【分 类 号】B1【分 类 名】哲学原理【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 作 者】李德全/余其铨【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
解读当代中国农村
发布时间:2022-11-27
" 忙里偷闲,用了大约两周的时间读完曹锦清教授的新著《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这本书不仅体现了一个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农村问题的深刻关注与思虑;同时,通过本书也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的真实现状,为我们更......
当代中国纪录片的生态主义观照
发布时间:2022-11-1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生态文化逐渐传播开来,引起了官方和民间越来越多的关注,国民的生态意识也得到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的生态传播起步较晚以及受其他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批判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消费主义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文化,已经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入中国社会。当前,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商品拜物教、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避免消费主义不良价值观的侵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消费文化。〔关键词〕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消费文化;价值.........
《宠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10
一、引言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其小说《宠儿》讲述了黑人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折磨。而在当今世界日益壮大的环境保护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生态女性主义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而“其目的是为了积极......
简爱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28
简爱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简爱》夏洛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自......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发布时间:2022-10-17
婚姻像围城,城里的鸟想飞出去,城外的鸟想飞进来。钱钟书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小说《围城》像一把刻刀,将现实人情世故中的婚姻刻画的淋漓尽致。虽然曾几何时钱先生的话使不少人对婚姻心有余悸,但更多的人还是前赴后继地进入围城结婚、生子、过日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大,思想越来越开放,当代中国青年的婚姻观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甚至发生了某些方面的.........
马克思新哲学观的唯物主义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10
哲学离我们的生活是比较远的一个意思形态的领域,它不受人的思想和意识的支配,哲学历史的演变,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的。马克思研究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与这种新哲学世界观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之无解
发布时间:2023-07-18
现代以来的民族国家作为一种以民族为核心凝聚力的政治共同体,都具备种族、地域、人口等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并将合法性建立在主权的基础之.........
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要:对人类男女两性进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学界、文学界、艺术界研究的重点。受西方近代女性解放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主义色彩鲜明的相关作品。《李双双小传》就是其中的代表。笔者试图以该作品为案例进行分......
当代中国电影中儒释道思想观念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27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获得世界性的赞许,故事片年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772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饱含儒释道思想观念的精神内核,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母题浸入。一、儒家思想之孝悌观对电影主题的呈现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学而》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进而提出孝即孝敬父母,悌即爱护兄弟。在此孝悌观念下,父子关系便是一个集中体现儒家思想伦理规范的典型,.........
《土生子》中黑人妇女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02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土生子》一直被认为是黑人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作品中赖特塑造了一位新型的黑人形象别格。作品的伟大之处不言而喻,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赖特从男权社会价值观出发,在小说中将三位黑人女性――......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之下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问题的论述
发布时间:2022-07-23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而改造生存地区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两次转变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除了东北部因其便利的交通优......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22-11-14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一、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论争是历史的延续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一系列论争是历史的延续,围绕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和理解、逐步......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
发布时间:2014-01-27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著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性的著作。哲学界以往的研究角度各异,阐述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最常见最普通的是将它视为唯物史观的充分完......
略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3-05-10
大学是促进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场所,不管是在学习方式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面,大学都是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的。这两者的差异点主要体现在大学在环境方面更加复杂,需要学生拥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为成功步入......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女性主义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从表达层面入手,在关注叙事技巧的同时,探究造成这种叙事结构的深层原因。而女性电影作为美国众多电影类型之一,为电影市场增添了一种崭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本文将女性主义叙事......
《伤逝》与《十八春》中女性婚恋观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 要:当代社会中,女性的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对比民国时期我国女性的婚恋情况,我们会有很多启发。本文将从《伤逝》和《十八春》的对比中关注中国女性的思想转变,和她们的婚恋观念。通过比较子君与顾曼桢的人生观、性格和她们的婚......
试论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历史分期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要〕 从编史学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女性主义技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编史理念的变迁,认为其先后经历了精英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其编史理念从“补偿式”转向“批判式”及“多元化”;研究视角从生理性别转为社会性别;......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23-07-23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难题 破解 生命力 【论文摘要】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
浅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15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费尔巴哈一直作为旧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而受到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呢?厘清这一问题,对于......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
发布时间:2014-01-23
广大朋友们,关于“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著的在马克思主义......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
发布时间:2023-03-18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著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性的著作。哲学界以往的研究角度各异,阐述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最常见最普通的是将它视为唯物史观的充分完......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
论财产具有的社会性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存在的“财产”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09
共产主义之共,是何种意义之共?不论是在学界还是在群众中,该问题都颇受争议。总体来看,人们多是围绕财产的社会形式做出探讨的,也就是把共产主义财产权问题主要看作是私有财产存废、财产制度安排等问题。这种思路特别容易陷入死胡同,因为马克思既批判私有制,又不认同简单的公有制,这样,共产主义之共就相当于是在挑战人们的想象力了。我们认为,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考察财产,才能理解共产主义之共的真正内涵,否则必.........
《野草在歌唱》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03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英国女作家,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于1950年在伦敦出版,引起了文学评论家们的关注。《野草在歌唱》主要讲述了白人少女玛丽在南非殖民地的成长经历及其......
从女性主义解读《大地》中阿兰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 要: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赛珍珠长期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忽略,但她确实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
Updike 小说《兔子,跑吧》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2-08-02
一、Updike 及其小说《兔子,跑吧》内容梗概 Updike 是一个多产作家,被称为美国文学现实主义大师。凭借着他史诗般的巨著兔子三部曲,Updike 在美国现实文学界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并且获得了美国文学最高奖普利策奖。在兔子三部曲中......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一、 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此二者的纠正(一)历史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它的纠正西方的小说在18世纪产生以后,离开哲学而向历史靠拢,文学和历史比它们在亚里士多德的......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
发布时间:2023-04-25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知识的特性 1.目的性 纽曼之所以把知识本身就看作目的......
《拉巴契尼的女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拉巴契尼的女儿》,从分析男主人公拉巴契尼肆意践踏自然规则入手,延伸到他无情地主宰和安排自己女儿的命运,表现了父权制文化中女性和自然都处在被压迫和蹂躏的境遇中,从而揭示作品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生态女性主义《拉巴契尼的女儿》作者简介:张杰(1978-),女,山西人,助讲,南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现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一、引言当今.........
浅谈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作
发布时间:2023-01-16
利益是人的社会化需要,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引起人的利益关系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引起的。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社会后期打破了自然分工的固化状态,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引发劳......
历史人物主客观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历史人物主客观因素研究”,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 人类历史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犹如沧海之一粟,是非常渺小的,但......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研究转型中的意义一、当今社会文化思潮主流的历史及现状(一)文化研究的产生及发展在当今西方学术界,文化是人们谈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也是经常出现在许多学者笔下的一个词语,经典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文化......
论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论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论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科 一、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论争是历史的延续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一系列论争是历史的延续,围绕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和理......
新经济视点下中日都市女性婚恋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要]婚恋虽然属于个人意识范畴,但是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受社会意识的影响能够反映出社会文化特色。婚恋观是变化发展的,它一方面受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密不可分。中日两国女性由于所处社会......
《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已经走过了 60 余年的历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讲,这个学科已经不再年轻,而种种迹象也表明了一个事实:这个学科正在走向成熟。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学科开始学会了反思,从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的当代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各界学者都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此,学者们立足于不同的研究......
浅谈了解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16
一、凌强欺弱,连续不断的战争爆发 中国历史一定程度上是一部战争史,中国古代上演了一次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诸侯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一次坑杀40万余人,古代隋朝末期腐败,肆意压迫农民,于是隋末爆发了农民战争,意图推翻政权,汉景......
人在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对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本文对中国和西方传统历史分期方法中的“人”进行了整理,指出其无法代表现实而全面的人类群体,无法真实地体现人的一般本质,在研究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方面存在缺失。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发布时间:2023-02-16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编者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所在,列宁把它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由此,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
政治无意识:如何解读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2
著名文化批评学者、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詹明信(1934~),曾访问中国北京和上海。根据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之行的演讲所出版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曾经风靡一时。但我感兴趣的是他北京之行前稍早,在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飘》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27
[摘要]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飘》,主要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在她身上,集中了众多女性的优秀品质,从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影片中的主......
英雄与奴隶共同创造了历史的唯心史观
发布时间:2023-01-29
1、首页2、哲学上的论战 广大朋友们,关于“英雄与奴隶共同创造了历史的唯心史观”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
管窥后现代主义历史思潮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分期概念,其历史贡献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作为其灵魂的思维方式。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正视且正确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培育批判性思维方......
怎样以唯物史观精选中华英杰(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惟我中华泱泱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赖兆亿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精勤创新,奋发图强。其间涌现了众多英雄豪杰,他们作出了特殊突出贡献,值得后人作为学习楷模。总结出中华英杰的独特作用与成功经验,这是当......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06
" 论文关键词:唯物史观 出发点 现实的个人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这种既区别于唯心史观的绝对精神,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自然的个人,他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个人,正是这样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创造了人类......
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
发布时间:2022-12-01
在西方艺术史上,有一种主义影响很大,但具体把握起来并不容易,这就是所谓的唯美主义( Aestheticism)。英国惭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十五版关于这个条目的解释如下: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在欧洲兴起,运动主张艺......
秦良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列入将相传的女英雄
发布时间:2023-05-21
少年时的秦良玉即展现出文武全才的资质,自小和兄弟们一道学习骑射武艺,练的却比其他几个孩子都好。兵法韬略更是悟性极高,每与父兄纵论带兵之道,常侃侃而谈,挥斥方道。 在中国传统戏曲评书中,女将风采素来是一个不朽的亮点。北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20
" 论文关 键 词 中国 社会主义 历史逻辑 论文内容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于毛泽东,奠基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证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我的前公爵夫人》中女性悲剧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要:《我的前公爵夫人》是勃朗宁运用“戏剧独白”的写作手法创作的经典之作。其中被叙述者以一个失语的、无名的女性形象被建构着,这种手法深刻反映了女性被压迫的社会地位。本文利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从该诗歌中反映的女性的社会地位、生存状态等角度着重剖析了在父权制社会里,女性与自然都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以及女性无声的反抗。关键词:戏剧独白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中图分类号:I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90.........
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与理解
发布时间:2013-12-19
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与理解 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与理解 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与理解 来源 论文摘要: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和理解,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发展开始进入规范化阶段。他对马......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的中国青年婚恋观
发布时间:2023-06-12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的中国青年婚恋观 1.引言Www.LWlM.com 婚姻恋爱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大踏步学习西方,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但当我们努......
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7-09
一、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之关系唯物史观同宗教信仰的关系并不是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完全对立,它们两者是互相包容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宗教信仰从史前文明存在至今,历史悠久,已然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传统诠释方式,它的消亡必然要同人类文明的消亡同步,即便科学、唯物完全发达到极致,从广义上来看,用科学数据制造出来的某种神明同样可以成为全新的后现代宗教偶像。因此,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活所呈现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以.........
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30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它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
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10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它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它创造性地发展和超越了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以往的历史观,第一次借助政治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分析社会结构,在此基础上,具......
论群众史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09
一、群众史观的三重内涵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内容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表现为群众路线。这条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群众史观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成果。 (一)历史观视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
刍论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如一地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学生,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关键词:大学生;历史观;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8-0071-0.........
正义观念的历史形象
发布时间:2019-11-25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在缺陷时,明显地诉之于一个理想的正义标准:基于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原则。一切社会形态及其生产方式的正义性都能够按照它们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而得到评判。按照这一理想的正义标准,在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而且从实质上来看也是非正义的;在人类历史的第二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从形式上来看.........
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原因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而西方资本主义有新发展,导致我国部分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持悲观否定态度,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外部环境;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是全球化、信息化、西方价值观冲击的产物;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导致多元价值观的盛行,现代化困境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提供了温床;主流价值观.........
对霍桑的小说《红字》的女性主义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7
前言 在小说《红字》中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抱着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婴儿,被判站刑台示众,从那一天起佩戴红字A(A代表Adultery,意为通奸)。和她在欧洲就分离的丈夫从森林中出来,她丈夫是一个无情、冷淡的知识分子,并有了一生的时候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文化变迁中的主导性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 要:时代的发展进步必然导致文化表现形式的变迁,我们要时刻关注文化发展的走向,充分利用我们强大的政治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树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动植物看《诗经》时代婚恋风俗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 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历来都是文学、动植物学、语言学、民俗学等研究的热点。《诗经》中运用大量动植物意象比兴,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周人的生活。文章从《诗经》中的动植物入手,研究《诗经》时代的婚恋风俗和生殖......
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当代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11-10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这一理论为当代人认识全球化及其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支撑点。尽管马克思从未提出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其以深刻的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和......
坚持唯物史观 贯彻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 唯物史观是打开历史之谜的一把金钥匙,将贯彻群众路线置于唯物史观视域下进行深入考察可以发现:贯彻群众路线应坚持唯物史观,因为坚持唯物史观可以提升贯彻群众路线的境界,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效果,正视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一、新历史主义文艺理论的兴起(一)新历史主义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新历史主义文论就正是后现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是身处后现代阶段的知识分子对启蒙现代性历史的深刻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