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点“扼要的阐述”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点“扼要的阐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7 00:52:04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点“扼要的阐述”
时间:2023-08-27 00:52:04     小编:

一、马克思用四个基本范畴勾画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理论思维是运用概念、范畴来把握客观对象的。人类社会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基本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序言》中这一段论述明确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四个基本范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界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这些范畴勾画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理解这段论述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这里提出并阐明的“生产关系”范畴。其一,它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关系。其二,它是必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具有客观性。其三,这种关系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也就是说,这些关系的发生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因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的。

马克思运用“生产关系”概念提出并阐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对范畴。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由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因为在它上面竖立着上层建筑,所以称为经济基础;而所谓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

这样,唯物史观最重要的四个范畴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得到了说明,而社会形态的基本结构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了:一定的生产力决定了一定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之上竖立着法律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可以在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整体的基础上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过程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全部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几千年哲学思想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竞长争高。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由于社会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即使是费尔巴哈那样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一进入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也陷入了唯心主义。在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中,唯心主义历史观占据了统治地位。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就是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把社会意识当作决定的方面。社会存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归根到底决定着人们的意识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马克思揭示了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确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从根本上划清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标志着在整个世界观史上实现了变革。恩格斯指出:“人们的意识取决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政治论证的全部传统方式崩溃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8页)确立了这一基本原理,历史才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之上。所有关于社会历史的学问,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序言》中这段论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导致社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一般进程。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所以生产力一直是在生产关系中运动的。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和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它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不断发展着的生产力必然同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矛盾。适应一定阶段生产力的需要而形成的生产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到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它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生产关系就会从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严重阻碍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当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时,必然要求变革建立在原有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都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而改变,并无例外;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也有相对的独立性,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相对独立性,所以不同部分的变更并不是同步的,而是“或慢或快” 的。

生产关系在上层建筑领域中反映为法的关系。“财产关系”是经济关系在法权上的反映,所以马克思说它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新世界观时,针对着占据统治地位的唯心史观,着重强调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19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着把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是唯一决定因素的“经济唯物主义”,恩格斯着重论述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阐明了在经济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上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五、分析社会变革的根据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思想

在阐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引起社会变革的规律后,《序言》指出了分析社会变革的根据,作出了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说:“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揭示社会客观规律是为了运用它去观察社会、指导实践。马克思提出了考察社会变革的方法论原则。既然是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那么,正如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一样,判断一个时代也不能以意识为根据。只有以社会存在特别是物质生产为根据得出的认识和判断才是靠得住的。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物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客观性,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来指明,因而是考察社会的可靠的根据;而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定阶级的人们力求克服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是复杂的、未必符合客观实际的反映,甚至是虚幻的反映,因而不能作为考察社会的根据,倒是需要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来解释各种意识形态为什么是这样的。 马克思根据这样的考察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社会革命发生的终极原因不是在人们的头脑中,而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中。因此,当一种生产关系和以它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还能够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这个社会形态是决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与现有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要求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它时,是决不会有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出来的。这两个“决不会”表明,社会革命是不能人为地制造出来的,生产关系是不能主观随意地改变的。《序言》中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强调指出了社会革命的客观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指出了革命发生的客观必然性。如果没有这样的客观根源,革命就不会发生,更不会取得胜利。有人用两个“决不会”来指责、否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曲解。革命的发生和革命的成功正是社会实践对其具有客观根源和客观必然性的证明。正如恩格斯所言:“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煽动者的恶意那种迷信的时代,早已过去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1页)

社会的发展是不断提出和解决一定的历史任务的过程。一定的历史任务的提出,是社会中矛盾运动的结果,而不是由人们主观决定的。它之所以被提出来,是因为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之中。离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历史的任务不仅不能得到解决,而且不能被提出来。马克思指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他反对离开客观历史条件提出“不着边际的”、“幻想的问题”。他说对这样的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因为,“如果一个方程式的已知各项中不包含解这个方程式的因素,那我们就无法解这个方程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458页)

六、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马克思在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形态”的概念,指明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进程。他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社会形态”这个概念是由马克思创立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范畴。这是一个从整体上概括一定性质的社会,从而把不同性质的社会、把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开来的范畴。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结合起来,就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生产方式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而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准,是生产方式,特别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因此,社会历史的发展表现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

马克思所说的“古希腊罗马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古代奴隶制的生产方式。“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当时是指东方存在过的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的生产方式。1877年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出版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利用摩尔根的成果深入研究了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此后便把以“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看作是原始社会后期的、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并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形态演进中的位置。

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地预见到将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35页)的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序言》中提出的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发展成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经受了历史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历史运动的阶段性、顺序性,揭示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们正确地分析各种社会、认识历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七、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序言》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述, 最后得出了资产阶级社会必然灭亡的结论。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以两个社会阶级的存在为前提,一方面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一方面是失去了生产资料、仅有自己的劳动力可以出卖的无产阶级。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因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是对抗性的生产关系。这种对抗从本质上说不是个人的对抗,而是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对抗。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51页)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曾经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生产力。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到一定阶段就不可避免地同狭隘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冲突,要求炸毁资本主义的外壳。强大的社会化的生产力为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物质经济条件,同时,资本主义越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就越壮大,资产阶级社会造就了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马克思说:“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8页)资产阶级社会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内在地包含着对抗性的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结构的社会形态,它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此开始,使以往的一切都黯然失色。“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64页)所以马克思说“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资产阶级社会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马克思在《序言》中的经典表述,精辟地阐明了他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紧密联系实际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要:发展是人类社会在任何时代都面临的问题。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发展的主题不同、路径各异。从人类有记载的历史来看,无论是自西方的古希腊以来还是自中国的夏商周以来,包括政治家、思想家在内的诸多行业的人们,无不对发展问题报......
简要分析实践的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发布时间:2023-05-21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完成了从伦理道德实践观到生产实践观的转变实践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通常用与知相对的行来表示。在西方哲学史上,实践概念自希腊哲学起就已产生。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类:一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它是按照自然法则而不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二是道德和政治活动,它是以人自身的幸福、善恶为目的的活动;三是思辨的活动,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
发布时间:2023-03-08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05【分 类 号】B1【分 类 名】哲学原理【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 作 者】李德全/余其铨【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浅析
发布时间:2022-10-12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典型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更是与时俱进,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科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识到这种重要意义,并用于改造和发展我们的新闻观。现今我们......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27
作为个性化理论的马克思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区别于旧唯物主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足,对人类思......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0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作为个性化理论的马克思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明确......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特点
发布时间:2015-07-27
【摘 要】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认真研究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要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凝聚力,促进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主旨明确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具有愈加明显的现实意义。 ......
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幸福是什么?怎样看待幸福?如何实现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思考和追求的问题。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劳动学说作为依据形成了马克思幸福观。本文阐明了什么是马克思幸福观,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以及进一步......
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论文,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总结: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剩女”之“剩”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剩女”自身所具有的婚恋观不无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维度。运用其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两种生产”的逻辑以及“现实的个人”逻辑解读与探讨“剩女”的婚恋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剩女”现象、进而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剩女;婚恋观;历史.........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22-12-23
一个国家的未来体现为这个国家青年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前景体现为这个民族青年的前景,一个社会的活力体现为这个社会青年的活力,一个政党的远见体现这个政党中青年的远见。古往今来,青年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活跃的力量,始终是一个社会、一个政党最新鲜的血液。正所谓:青年兴,国家兴、民族兴、社会兴;青年强,国家强、民族强、社会强。2017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16
〔关键词〕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文兴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成都 610071。 拙文绝不反对“俞文二”强调的所谓核心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必须被坚......
论“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发布时间:2022-09-12
论“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从而以新的视角、......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原刊地名】福州【原刊期号】200303【原刊页号】73~7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作 者】王家芳【作者简介】王......
浅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16-07-2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律的深刻认识,表明了党对执政规律的全面把握。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李大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校园传播”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马克思主义从被“附带涉及到”,到后来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与李大钊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 [关键词......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 要]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品质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社会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后......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要]面对多元化思潮和西方文化霸权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予理论上的关注与回答。为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与文化问题的沟通与对话。马克思著作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理论,认真解读这一理论,尤其是开掘和研究这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18
如果说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早中期的革命策略是对启蒙传统的大拒绝和美学救赎论的话,那么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
试析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2-10-16
" 论文摘要:近年来,受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问题也愈发突出,尤其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宗教信仰的比例不断上升,这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引导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强化“四种意识”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时代意识,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解答时代课题,在价值理念上要顺应时代趋向,话语体系要吸收时代内容,理论视野要有世界眼光;二是问题意识,要始终处于“发问”状态,以时......
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 要:当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有五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好,这就是:市场、资本、法治、共享、共处。这其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都是过去有过、却未曾如此纷繁复杂的。市场自身逻辑造就的新格局;社会......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07
摘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向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转化,必然会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之中。实践的观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的观点,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正义思想及重要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 马克思正义思想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这一独特的立足点决定了马克思正义思想与众不同的基本主张,包括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基本立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分配正义原则,消灭生产资......
马克思主义剥削观的现代思考
发布时间:2023-08-04
从改革开放开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完全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但我们与.........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1、首页2、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存3、马克思生态自然观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之争,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已经开始,延续到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纷争,之后在苏联哲学中形成一个形式化的定论。近年来随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质疑,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哲学还是......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对新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8-17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由此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
破除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经济决定论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3-06-06
摘要:马克思历史观被指认为,一种经济(或劳动、生产、生产力、科技)等因素依靠绝对自主性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决定论,这种认识是由建立在超感性基础上的Being实体化的Ontology哲学思维方式所致的。要破除对马克思历......
浅谈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形成与内涵 正义是法的王国中永恒的主题,人类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是一部逐步认识正义的历史。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了人类对正义的思考,指出个人正义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才能实现。亚里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6
在此篇文章的开始我们就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以便突出探讨的主题。问题是这样的:在新时期新一轮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还要不要谋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问题是简单的,又是深切的。简单是它的结论很容易下答案肯定的;然而诚如黑格尔......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22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承继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和分析社会演化规律基础上而获得的思想体系,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蕴含内在的理论规定性,包括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前提、根本动力、基本途......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总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要素
发布时间:2023-02-20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要素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就不断地被实践证明了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领悟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透彻性 贴切性 激励性 典范性 论文内容摘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首先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而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如何进行适应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则需要有相应的基本要求。 ......
人在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对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本文对中国和西方传统历史分期方法中的“人”进行了整理,指出其无法代表现实而全面的人类群体,无法真实地体现人的一般本质,在研究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方面存在缺失。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
述评近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影响的日益深入,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热潮。众多学者围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和考察,促进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当代阐释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世界发展的洪流中,面临着即在世界的发展博取一席之位,同时又不随波逐流,走自己发展壮大的道路的难题。毫无疑问,马克思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是中国化的理论武器。当今世界发展的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作用体现及发展要求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前提是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理解......
“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之下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问题的论述
发布时间:2022-07-23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而改造生存地区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两次转变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除了东北部因其便利的交通优......
追问生产力和唯物史观——系统历史观导论
发布时间:2023-04-13
" 内容提要:目前学术界对生产力的研究,只是用系统思想研究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一些学者开始用可持续发展即用生态的观点来研究生产力的构成,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但没有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生产力的本质,没有历史地考察生产力的内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要】20世纪后半叶,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以全球化为标志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全球化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想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判断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我们就必须要依靠相应的科学理论。而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19世纪期间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做出的科学论断与预测,是对整个世界自15世纪末以来发展新趋势的理论概括,虽然形成于全球化尚未完全发展起来.........
探析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人的自我实现
发布时间:2023-05-3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自主选择的空间日益广阔,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愿望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强烈。 然而,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改革、大调整的时......
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1
1、首页2、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生态文化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思考”,希望可以助朋友......
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15-12-04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固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实质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只.........
长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长征清算了教条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树立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思想政治路线,发展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6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06
" 论文关键词:唯物史观 出发点 现实的个人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这种既区别于唯心史观的绝对精神,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自然的个人,他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个人,正是这样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创造了人类......
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当代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11-10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这一理论为当代人认识全球化及其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支撑点。尽管马克思从未提出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其以深刻的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4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辨析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指导价值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立足于现实,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是我国的思想理论界充满活跃气氛的二十年。中国似乎进入一个狂飙时代,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风暴。在国门向西开放当中,人们张惶等待,希冀有新鲜的理念来荡涤激活僵化的中......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其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在写作《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并在Ig-4J......
分析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25
分析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分析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分析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持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而科学发展观正是继承了马......
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
发布时间:2022-10-24
摘 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早起源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西欧国家。在它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衍生出许多分支,如对存在主义的研究的分支、对实证主义研究的分支、对市场经济的研究分支等。1970年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新的......
阐述水利工程中监理的要点
发布时间:2015-07-3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我国当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对水利工程监理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规范水利工程监理工作。 关键词:水......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弘扬与重塑
发布时间:2023-06-13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理念中发展而来,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传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与......
浅谈历史哲学的视角下易学的唯物主义根据
发布时间:2023-04-02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之所以能够将空间赋予时间的、历史的内涵,是因为黑格尔认为:在自然存在的方式里,属于时间的范畴,也属于空间的范畴。每一个世界民族所寄托的特殊原则,同时在本身中也形成它自然的特性,正如马克思所使用的比喻,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无机身体。因此,将自然界作为人的存在的身体的一部分来理解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精髓。但是,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地理决定论的情形,虽然黑格尔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曾提到.........
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当代重构的方法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1
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为热点。这一研究曾一度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每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解读。但21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3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
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面对新时期的问题和挑战,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及其当代价值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体经历了初步创立和发展完善两个历史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实践与对象世界、实践与人的本质以及实践与认识等。在新的历史时期......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9-11-18
摘要: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情相结合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态势明显,尤其需要一个核心的、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来引领和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可争议地承担起了这样的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哲学基础、理论内涵还是目标指向上,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2022-12-03
[摘 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指引中国发展进步的理论基础。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关键词......
树立正确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本文认为新时期的时代观应从时代全局出发,在深刻认识当今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建立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还要适合中国发展的时代观:即当今世界是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还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据此应建立“共同发展”与“共担责任”的新时期时代观。【关键词】新时期;时代特征;时代观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的时代内容,把握时代脉络,发展出符合当下时代特点与中国.........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观点、新途径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视点 新途径 (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这势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给人们带来更为直接的冲击和影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教育受到严重挑战。针对这......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对待历史文件
发布时间:2022-11-01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对待历史文件对待历史文件采取的不同态度,反映人们不同的思想路线。采取主观臆想态度者,对历史文件任意剪裁、篡改,是历史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的反映。这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行为,将使人们不可能认清历史原貌,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对待历史文件采取严肃、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反映。这种态度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才能使人们有机会认清历史原貌,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我们重温《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机的力量群体。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青年的作用显得尤为地重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长期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很多精神文化(简称新时期文化),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还有很多红色标语、红色歌......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劳动价值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和支柱,就是对价值形成过程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与革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马克思劳......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高校强化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进一步明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战略意图的自觉意识,明确其政治性的、社会性的和指向未来的实质与核心价值。高校德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根本上是“准备”性、......
浅谈毛泽东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抗战的历史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0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抗战的历史,重温毛泽东指导抗战留下的历史文献,我们再一次为他老人家坚定的立场、灵活的策略、敏锐的洞察力、惊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所折服,而这一切无不是他精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一、“文史合一”观的理论贡献(一)更新了对文学和历史二者关系的认识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更新了我们原有的对文学和历史关系的认识,在传统历史主义看来,文学文本是一种历史......
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试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3-03-24
"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战争的革命年代还是当今和平的年代,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各项事业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而时代在进步,马克思主义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顺应时代......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1-2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文章来自 【内容提要】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诞辰185周年的今天,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和谐生活观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活观中包含着对于人性和生活关系的探索,通过对生活世界的批判来达到自我否定和超越,能够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人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生活,更好地展望未来有着指导价值。文章通过探索马......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性及其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 要 对“幸福”真谛的探寻,可谓仁智纷繁。幸福观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就会不一。本文在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的视域中,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及其价值作尝试性探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物质基础 精神追求 一、马克思......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深刻揭示了文化的起源、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特征和文化的类型,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构建了新型的文化理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多维度的,应该从文化......
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而日趋恶化,并逐渐成为全球化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同样也出现了生态黄金等各类问题,而这也因为在人与自然观方面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趋势以及......
试论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26
" 论文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方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阵地作用、主渠道作用和载体作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创......
论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领会马克思公平观的理论内涵、方法论特点,把握其精髓,分析我国几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传承与丰富,总结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实现社会公平具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简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生成
发布时间:2023-02-07
黑格尔和马克思分别给后人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历史概念,表征了他们理解世界历史的两种不同方式。黑格尔所关注的世界历史仅是精神在时间里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生活在现实下的人们也仅是丧失了主体性地为绝对精神服务的工具。马克思研......
试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7
"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始终不渝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解......
从马克思的两种世界历史视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2023-07-24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持续升温和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唯物史观与中国问题成为一大学术热点。唯物史观的最高形态是世界史观;中国问题是世界历史当中的中国问题。只有透过世界历史视野,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命运。......
浅析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及其对依法治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30
一、权威的二重属性: 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在《论权威》中说,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权威。事实正是如此,当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但还没有建立国家之时,因社会权力的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权威已经......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教育,恢复理论发展历史复杂性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动性、吸引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对学生人格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马克......
论民主革命时期张友渔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发布时间:2023-01-31
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形成的早期。张友渔在这个阶段一直从事党的文化宣传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读物,再加上党交给他的宣传工作,可以说,张友渔的新闻思想更加贴近我们的国情和现实。他的很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著作,对新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论述,是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初步成果,是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中国新闻思想史上添上了重要一笔。一、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