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美国麦卡锡主义时代“紫色恐慌”的历史解读

美国麦卡锡主义时代“紫色恐慌”的历史解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1:53:17
美国麦卡锡主义时代“紫色恐慌”的历史解读
时间:2023-08-05 11:53:17     小编:

19501954 年,美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股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逆流。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一系列指控、调查和迫害政府中的共产党人,造成美国社会与政坛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史学家称之为红色恐慌( Red Scare) ,那段特别的历史时期被冠以麦卡锡主义时代。在麦卡锡主义时代,麦卡锡及其参议院调查委员会工作人员,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超越法律之上,对他们怀疑的一切人,任意调查,恶意中伤、抹黑,给国家和受害人造成悲剧。

在这些被怀疑、调查和迫害的受害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同性恋者或疑似同性恋者。在冷战初期,美国国内保守派指控,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是同性恋者的天堂,联邦机构内存在同性恋政治阴谋小集团,它同共产主义一样威胁着美国。因此,在联邦联邦政府以及内部安全机构支持下,保守派疯狂整肃联邦政府和军队中的同性恋者,并波及美国社会,从而造成了与红色恐慌一样臭名昭著的紫色恐慌( LavenderScare) 。由于同性恋荒唐地被列为美国国家安全风险之一,在联邦政府部门工作和军队服役的同性恋者因此大量遭到调查、解雇甚至逮捕。

紫色恐慌蔓延到美国社会,加剧了美国社会歧视甚至仇视同性恋者的倾向,在美国社会所造成的长期伤害并不逊于红色恐慌所造成的伤害。在国内外学界,红色恐慌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和红色恐慌研究相比,美国学界对紫色恐慌研究不多,中国学界鲜有人提及,正如美国前参议员阿兰辛普森( Alan Simpson) 所言:麦卡锡主义时代所谓的红色恐慌已是历史学家关注的重点。然而,对那个时代同性恋所遭受的政治迫害关注却非常少

一、冷战、红色恐慌与紫色恐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苏之间陷入全面冷战。从1948 年起,美国的冷战政策接二连三遭受重创。从1948 年的欧洲捷克二月事件、柏林危机到1949 年的苏联核爆炸成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引起美国统治集团的高度焦虑与恐慌,导致美国内政外交出现重大调整。美国统治集团视共产主义为洪水猛兽,非常担心红色共产主义势力渗透美国。为了防止共产党的渗透,必须加强联邦政府核心部门以及军队的抗渗透能力,必须确保联邦政府公务员队伍以及军人对国家的绝对忠诚。早在二战结束没多久的1947 年3 月22日,杜鲁门总统颁布《9835 号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政府公务员对国家绝对忠诚,在联邦政府内消除共产主义的影响。为了严格执行杜鲁门总统的忠诚令,美国参议院开始着手在美国国务院等核心部门清查那些不忠诚的员工。

随着冷战政策的接连失败,共和党政客把矛头指向执政的民主党,把美国的一系列失败归咎于民主党政府对共产主义过于软弱以及政府里有共产党人。1950 年2 月9 日,默默无名的参议员麦卡锡在弗吉尼亚惠灵市突然抛出所谓的205 人共产党人名单,他大放厥词,指责共产党人混入了美国国务院,并危言耸听地说名单上的人至今影响着美国外交政策。由于美国国务院是冷战最前线,名单一出,全国顿时大哗。然而,这所谓的205 人共产党人名单本来就子虚乌有,就连麦卡锡本人也无法确定,他一再修订、变更这份名单上的共产党人数目。为了坐实自己的指控以及利用这份名单打击民主党,麦卡锡等政客绞尽脑汁,于是,他们盯上了美国外交队伍里一群特定的弱势群体同性恋者。为什么要让这些人做替罪羊呢? 原因如下: 首先,同性恋者本身就不符合美国文官委员会( U.S CivilService Commission) 的用人标准。联邦政府一直要求联邦雇员具有优秀的品德,从历史传统来说,同性恋者一直被排斥在外。美国联邦政府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指导各联邦机构拒绝一些特殊申请者进入联邦政府工作。早在1941 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就发布规则,把那些有犯罪行为以及做过伤风败俗的、不可靠的、道德败坏的和非常可耻行为( criminal,infamous,dishonest,immoral,or notoriously disgraceful conduct) 员工开除出联邦雇员队伍。其次,和抓捕美国共产党员相比,同性恋者更容易抓捕。迅速查出共产党人和对国家不忠之人,这个任务几乎无法完成,因为某人对国家是否具有不忠的倾向,从外表上无法判断,无法根据外在的体貌特征而把某人从政府部门赶走,不像征兵,可以根据一些体貌特征,如平足、钩虫病或梅毒等,拒绝某些人进入军队。美国国务院面临着如何把公务员队伍中风险人物驱逐出去的压力。由于当时雇员都是清一色白人,使得这项任务更加困难。

麦卡锡既然不能嫁祸于少数族裔弱势群体,只能嫁祸于白人同性恋者。最后,在当时美国社会,同性恋者普遍不受欢迎,就连当时最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the AmericanCivil Liberties Union) 都支持联邦政府把同性恋者赶出联邦雇员队伍。在麦卡锡看来,同性恋者等同于共产党人,他们同共产党人一样构成美国安全风险。麦卡锡最后罗列了81 宗忠诚风险案例。他对每个案例进行评估、甄别与考察,其中第14 号和62 号涉案当事人具有同性恋倾向。第14 号案例涉及到一位男翻译,他和其他同性恋者交往很深,他们不仅是同性恋者,而且还是共产主义积极分子,属于美国青年共产主义联盟( Yong Communist League) 的成员;而第62 号案例涉及一群同性恋联邦政府雇员。麦卡锡等人坚信: 同性恋和共产主义紧密关联或者同性恋群体中很多人就是共产党人,因此,冷战伊始,红色恐慌的边缘就被镀上一层薰衣草( 紫) 色。

在以麦卡锡为首的共和党人的猛烈攻势面前,以杜鲁门为首的民主党政府为了避免留下对共产党过软的把柄,也努力表现他们的反共狂热,于是也把矛头指向同性恋者。麦卡锡和杜鲁门政府似乎达成了以下默契: 反同性恋就是反共产主义的一部分。1950 年2 月28 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 Dean Acheson) 接受国会质询时这样界定国家安全风险: 任何人从事间谍、泄漏保密信息、参加共产党或纳粹组织都可以被视为安全风险; 同性恋当然也包括在安全风险范围之内。副国务卿约翰普里福伊( John Peurifoy) 甚至在国会承认: 他手中掌握了91 人的可疑名单,其中大部分人是同性恋,并已遭到解雇。[5]17副国务卿的坦白似乎坐实了麦卡锡的指控,即同性恋和共产主义关系密切,它们都是美国安全风险。三天后的1950 年3 月31 日,共和党参议员亚瑟 米勒( Arthur L.Miller) 在参议院一般辩论中突然掺入一个修正案,禁止同性恋者在联邦政府部门工作,而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国务院。米勒认为,同性恋就像骨架上挂着散发恶臭的皮肤一样,令人恶心,它严重威胁了美国国家利益。他估计在首都华盛顿生活了大约50006000 名同性恋者,其中75%在联邦政府工作。他甚至认为,美国国务院91 名同性恋者恰恰证明了民主党杜鲁门政府堕落腐败,有理由担心性变态者已充斥了整个联邦政府。[6]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盖伊加布里埃尔森( Guy Gabrielson) 甚至向全美各地数万名共和党党工发出内部通告,警告他们要提防这些性变态的人最近几年他们已经渗透到我们政府内部,他们实际上和共产党人一样具有危险性在以麦卡锡为首的共和党保守势力的攻击下,美国联邦政府和军事单位不仅笼罩在红色恐慌中,而且也笼罩在紫色恐慌中,很多员工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

艾森豪威尔他上台后,变本加厉地执行紫色恐慌政策。1953 年4 月27 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颁布《10450 号行政命令》,取代了杜鲁门总统的《9835 号行政命令》。和《9835 号行政命令》相比,《10450 号行政命令》有以下两点不同: 一是强调调查所有联邦雇员的思想品德。该行政命令第八部分第三条规定,为了国家安全利益,可以对联邦机构内存在的任何犯罪行为,伤风败俗、不诚实及不道德或者彰明昭著的可耻行为,习惯性酗酒、沉湎吸毒、性变态人员进行调查。二是《__________9835 号行政命令》重点适用于美国国务院和军事部门,而《10450 号行政命令》则拓展到联邦政府所有雇员,尤其是军事部门。随着冷战的升级,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行政命令扩大了反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也助推了反同性恋运动。

由于麦卡锡在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自1953 年1 月20 日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麦卡锡被委以重任。但是,麦卡锡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攻击完民主党的杜鲁门政府后,又开始攻击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很多政府高官都成为他诽谤中伤的对象,后来发展到大肆在军队中搞忠诚调查。然而,美国统治集团不能再容忍麦卡锡胡作非为,最终把麦卡锡赶下了政坛。

二紫色恐慌产生历史原因与背景麦卡锡主义既是一场闹剧,又是一场悲剧。麦卡锡为了反共的政治需要,为了达到肃清共产党人的预期目标,利用当时人们存在的恐同症( homophobia)心理,把同性恋和共产党联系起来,把同性恋者视为共产党人,大肆迫害同性恋者,因此同性恋者成为冷战时期美国最大的替罪羊。

自人类诞生那天起同性恋就已存在,同性恋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人类漫长历史过程中,特别中世纪以来,同性恋者一直被主流文明排斥,长期遭受迫害,美国当然也不例外。随着19 世纪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为独立自主的个人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情感和亲密关系也更多地进入个人选择的范围,同性恋者在一种新的象征秩序中获得结识和认同的身份感。美国开始形成同性恋亚文化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同性恋亚文化逐渐发展,以纽约市、洛杉矶市和旧金山市为中心形成了密集的同性恋社区。然而,同性恋亚文化形成不意味着当时美国社会已经容忍、接纳同性恋者,美国社会依旧普遍存在着恐同症。

囿于当时科技水平和传统的道德伦理,同性恋者往往被视为性变态,他们被烙上异类的标签,和大脑有病、有犯罪的疯狂、道德败坏那些人一样,被列为不受欢迎的病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各州对同性恋管制非常严格,很多州有一套完整的刑事法律管制同性恋行为,这些州法禁止鸡奸、公开淫乱以及其他伤风败俗的行为,这些州法无疑都适用于同性恋,直到1946 年,美国每个州都有这样的法律。直到2003 年,美国才真正废除同性性行为禁令,实现同性恋去罪化。

然而,这些法律并没有遏制住同性恋亚文化的发展,相反,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时期,由于美国内外时局的变化,美国同性恋亚文化却蓬勃发展。首先,一战之后,美国文官制度日趋完善,联邦政府机构体系迅速扩张,特别是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机构增加很多。

1930 年1950 年,首都华盛顿人口增加2 倍,联邦政府机构增加4 倍,导致联邦政府机构选聘文官时相对宽松自由。在这一背景下,有一些同性恋者进入国务院、国防部等联邦政府部门工作,在联邦政府内部同性恋亚文化因此也蓬勃发展。

有学者认为,正是联邦政府官僚化,机构变得臃肿,联邦机构成为反常的人的天堂在这股可怕的潮流之下,同性恋者很自然地混入了联邦雇员队伍中。其次,由于第二世界大战美国人力资源相对紧张,导致对联邦政府机构的同性恋者监管并不严格。甚至在二战期间,因为具有同性恋倾向而被拒绝入伍的人也不多。尽管当时已经建立相关制度防范同性恋者进入军事部门,但是这些制度漏洞百出,再加上当时作战部队人员紧缺,事实上美国近1800 万人体检中只有人因为具有同性恋倾向而被拒绝入伍。再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全社会动员起来,颠覆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方式,大量男女处于非家庭状态,促发了人们放弃传统的神圣的性别意识和角色,加快了战后都市同性恋亚文化的形成。在二战这段特殊的时期,美国同性恋者数量进一步增加,同性恋亚文化进一步发展; 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氛围使得同性恋这类国内社会问题可以忽略不计,乃至美国社会并不认为国务院存在同性恋问题。当时的美国大众甚至认为,国务院由一群出身富有、毕业常春藤名校的毕业生组成,形象健康,只是偶尔可能觉得他们中有部分人粉脂气很足。1944 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舆论研究室曾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舆论对国务院工作人员持肯定态度,大约77%的被采访者赞同美国的外交服务部门工作很出色。所有这些和同性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性取向、性行为或者道德问题之类,并不是当时人们所投诉和关注的对象。

然而,冷战开始后,由于国际冷战、国内党派斗争的需要,同性恋和共产主义捆绑在一起,同性恋者被臆想为性格阴柔,易受控他人,易背叛国家,是国家的安全风险,政客们在麦卡锡主义的熏陶下开始正式地、处心积虑地在政治上迫害同性恋者。同性恋者进入麦卡锡的视野,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乃至西欧国家同性恋者中的确有部分人是共产党员,其中有的人还充当了苏联间谍。例如,1948 年,美国《时代》杂志编辑兼作家惠特克钱伯斯( WhittakerChambers) 坦承,他曾是同性恋者,加入过美国共产党,做过苏联间谍,后来放弃了共产主义信仰。1951 年曝光的英国人盖伊伯吉斯( GuyBurgess) 和罗纳德麦克莱恩( Donald Maclean)不仅是同性恋者而且充当苏联间谍。所有这些个案都被麦卡锡等人串联起来去印证同性恋者、共产党人以及叛国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关联。另外,麦卡锡等人发现,美国一些同性恋社团组织和美国共产党也存在某种关联。例如,成立于1950 年的美国第一个同性恋组织玛特欣协会( Mattachine Society) 的三个创办人哈利海伊( Harry Hay) 、查克罗兰( Chuck Rowland)和罗伯特赫尔( Robert Hull) 都曾参加过美国共产党。二战期间,他们在美国策划发动过美国左翼运动和工会活动并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这个协会采用了美国共产党类似的组织架构进行秘密活动,发展同性恋者入会。尽管哈利海伊等人创立该社团时已不是美国共产党员,该社团纯粹就是一个同性恋社团,从未进行过颠覆美国的活动,但是,麦卡锡等人全然不顾事实,依旧把该社团和美国共产党组织联系在一起。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很多政客患了严重的狂想症,总是担心共产主义的渗透,随时会对美国发动攻击。

其次,在长期的恐同症氛围中,同性恋者不断被丑化、遭受一系列污名化。麦卡锡等人错误地认为,同性恋者性情柔弱,意志薄弱,最易受到国内颠覆者教唆,出卖国家利益。麦卡锡等人认为: 同性恋者和美国共产党人有很多相似的特质: 包括道德腐败、心理发育不全、有能力混在普通美国人中不易察觉; 更重要的是,同性恋者和共产党人都是被奴役的对象: 同性恋者被自己对另一个男人的激情所奴役,而共产党人容易受到苏联主子的奴役; 不论是同性恋者还是美国共产党人都缺乏男性自主性( masculine autonomy) ,没有男性自主性如何能确保对国家忠诚?麦卡锡等人的逻辑是:预设同性恋者由于性格缺陷变得无比懦弱,易受到敌对势力的敲诈勒索,因此出卖国家,这又加深了人们的战后恐同症,而恐同症反过来又加深了同性恋者懦弱的印象。只要把潜在的不忠诚和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那么同性恋者与共产党人之间的差别就模糊了,麦卡锡用美国战后文化和政治的内在逻辑一套说辞把共产党人和同性恋性变态混为一谈。

二战后的美国,俨然成为西方文明的火炬手。美国人要的是高度发达的文明而不是腐朽堕落的文明。显然,美国同性恋文化严重偏离了美国建设西方高度文明的轨道,同性恋文化严重抹黑了美国作为西方文明火炬手的光辉形象。这是紫色恐慌产生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在冷战时期,打压同性恋文化显得非常必要。紫色恐慌不仅反映了谁将控制美帝国未来的一场战斗,而且也反映了美国对它的现状、对它的文明感到不安。根植于历史不断发展的观念,美国人非常害怕战后道德的沉沦。 保守的政客错误地认为,同性恋会摧毁高度发达的西方文明。例如,1971 年,尼克松就曾把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的灭亡归咎于同性恋,他非常担心同性恋文化会毁掉强大的美国。他说: 大体上,同性恋、吸毒、无道德行为等等都是我们富强社会的敌人。这就是为什么共产主义和一些左翼分子要积极推动这些。他们试图毁掉我们的文明。麦卡锡主义尽管过去近20 年,美国社会风云变迁,经历一系列社会和政治运动,但是,尼克松依旧把同性恋、社会腐化堕落和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另外,为了领导西方同强大的苏联对抗,美国努力要表现出强汉的模样。他们认为,在冷战中,美国人( 尤其是政治领导人) 应该是铮铮铁骨、刚毅坚强。如果美国表现出阴柔懦弱,缺少男人气概会损害美国的世界地位,威胁到美国国家道德的基础。因此,在冷战背景下,迫害同性恋者成为一项伟大的使命,关系到东西方制度竞赛、文明的发展以及美国的领导力,反同性恋和反共产主义在冷战中殊途同归。

三、紫色恐慌的危害与历史影响

麦卡锡主义时代的紫色恐慌对美国历史影响深远,它并没有随着麦卡锡的垮台以及红色恐慌的消失而寿终正寝,在未来的20多年里,上百万人都受到波及,它不仅极大地伤害了美国同性恋等性弱势群体,也损害了美国的民主与法制,但同时也助推了20 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发展。

首先,紫色恐慌加剧了美国战后的恐同症,联邦政府内和军队里的同性恋者首当其冲遭到调查、被迫辞职甚至逮捕。从1947 年1 月到1950 年4 月,针对性变态问题,联邦政府调查了了192 名联邦员工。在接下来的7 个月中,共有382 名联邦职员接受政府审查,其中大部分人被解雇或勒令辞职。738 1947 年1 月至1950 年4 月,每个月平均有5 个同性恋者从联邦公务员队伍中被清理出去,而1950 年4 月到11 月短短7 个月中,每个月被清理的同性恋人数平均达到60 人,然后每月保持两位数的水平一直持续到1955 年。44 1950 年后,同性恋者在联邦政府求职困难重重,1947 年到1950 年,因为曾有同性恋记录或其他性变态等原因联邦政府拒绝了1700 人的工作申请。同样,美国军队也大力整肃同性恋者,在20 世纪50年代初期,平均每年有2000 名军人因为同性恋而遭受军事指控。从1950 年起,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开始针对政府雇员在全美各地进行调查,甚至可以基于同性恋等道德问题实施逮捕。1952 年,艾森豪威尔行政命令颁布后的两年内,因为档案信息显示他们性变态,超过800 名联邦员工被迫辞职或者终止工作

其次,紫色恐慌导致反同性恋运动扩大化,造成了美国社会的波动和恐慌。事实上,在社会层面,媒体和公众更加害怕道德败坏的性变态者而非联邦政府内的共产党人。例如,麦卡锡205 人名单曝光后,引起社会极大恐慌,公众感到没有安全感,大约25000 封寄给麦卡锡的信经初步筛选后发现,实际上只有四分之一的人真正关注红色渗透,而余下的四分之三人则表达了对这些性变态者的愤慨。随着反共产主义力度的加大,紫色恐慌逐渐向其他领域蔓延。1950 年之后的几年中,麦卡锡和参议院调查小组委员会不仅在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清查共产党运动,而且在兵工厂、美国之音等新闻机构、驻外机构、联邦政府印刷局等等要害部门大肆调查。联邦政府高级官员、外交官、教授、作家、工人领袖以及其他进步社团领导人遭受任意诘问与调查,与此同时,成千上万被怀疑有同性恋倾向的人遭受调查、质询,他们被政府和私人企业主解聘。由于联邦政府和私有企业主分享同性恋者相关信息,这导致一个人由于同性恋或者性变态遭到联邦机构指控之后,发现自己已经上了私人企业主的黑名单。一些同性恋者被政府驱逐之后,难以找到工作,生活难以为继,有些人甚至不堪屈辱和生活压力而自杀。同样,美国的移民政策也出现重大调整,开始排斥同性恋者进入美国。1950 年,美国由参议员帕特里克 麦卡伦( Patrick McCarran) 领导的参议院移民委员会重新起草了《麦卡伦法案》,该法案重点把共产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其他颠覆分子排除在国门之外,该法案也排除所有倍受精神病折磨的人、同性恋者或性变态者进入美国。 紫色恐慌在美国下层社会发酵、蔓延,很多人被卷入无端的调查甚至被逮捕。以1955 年1957 年爱达荷州博伊西同性恋丑闻事件( Boise HomosexualityScandal) 为例,在该事件中,首府博伊西市的反同性恋运动被人为扩大化,被怀疑为同性恋的人受到有组织的打击和逮捕。在该事件中,大约1472 名男性遭到调查,16 人面临指控,其中15 人被宣判从缓刑到终身监禁不等的刑罚。在一个不到十万人的小城,这个数字耸人听闻。

最后,紫色恐慌毒化了美国政坛生态,即政敌之间利用性污点或性丑闻相互抹黑。1952年之后,麦卡锡在党内外四处树敌,开始遭到政敌的抹黑与打击。麦卡锡的政敌为了把他赶下政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指控麦卡锡本身就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和男助手罗伊科恩( Roy Cohn) 以及大卫沙因( David Schine) 之间的关系就是同性恋关系,顿时谣言四起。当时美国的政治生态是,不管是自由派政客还是保守派政客,相互利用同性恋议题抹黑、丑化对手。美国政治斗争就是这样残酷和诡异,不管麦卡锡、科恩还是沙因是否是同性恋者,政治斗争的需要促使他们的政敌把他们打入同性恋的行列,然后又让他们出柜出丑,对其抹黑、污名化。一直独身的麦卡锡战战兢兢,他赶快结婚并收养一个女孩,但终究回天乏术,麦卡锡的性道德污点使得麦卡锡作为爱国者的化身轰然倒塌,他的政治生命很快结束了,并于1957年匆匆死去,最终沦为清洗同性恋者运动的牺牲品。麦卡锡的垮掉说明了美国政治生态的险恶,麦卡锡性丑闻开了一个坏头,性隐私可以成为两党政治斗争的一张王牌,学界称之为性麦卡锡主义( Sex McCarthysism) ,即为了打垮政敌,调查政敌私生活,发现、搜罗或甚至炮制性污点,然后把性隐私放到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抹杀政敌的人格,从而达到抹黑政敌的目的。性麦卡锡主义至今依旧笼罩美国政坛。 紫色恐慌对美国同性恋权利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残酷迫害同性恋者导致了美国同性恋者的激烈反抗。20 世纪60 年代,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同性恋者也乘着这股东风,走上抗争之路,经过一系列就业歧视诉讼案件的审判和游行示威等活动,同性恋者在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相继赢得就业歧视案件的胜利。1969 年6 月27 日,纽约发生的同性恋者对抗警察的石墙暴动被认为是美国史上同性恋者首次反抗政府主导的迫害性弱势群体的实例,也是美国乃至世界现代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起点。从

那时起,同性恋权利运动为拥有同性恋公民所应有的权利而不停斗争,通过他们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战果: 20 世纪70 年代全面禁止联邦政府部门在就业中歧视同性恋者。1975 年,美国文官委员会最终宣布把某些不道德行为( immoral conduct) 从联邦雇员行为考核目录中删除,在评估性行为时,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采用了相同的标准。1994 年,克林顿签署《13087 号行政命令》,要求在考评雇佣时把性倾向排除在外。2009 年,奥巴马总统签署备忘录,承诺给予同性恋者应有的福利待遇,消除歧视,并代表美国政府对以著名的同性恋活动家弗兰克卡曼尼( Frank Kameny) 为代表的同性恋者进行了道歉, 1957 年,联邦政府指控卡曼尼性变态并解雇了他。

紫色恐慌对同性恋者所造成的不公正不禁让人们想起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所遭受的苦难。这两起事件具有很多相似点,在缺乏足够的颠覆国家的证据与法律程序的条件下,臆想某些弱势群体可能颠覆国家,损害美国国家利益,联邦政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肆迫害这些弱势群体,稳步推进侵犯人权的政策,给他们带来了严重后果,致使他们成为了时代的替罪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服从 抗争 和解——解析《紫色》主人公西丽的成长历程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艾丽丝·沃克;《紫色》;女性意识;视角 论文摘要:《紫色》以其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小说女主人公西丽从受奴役到自我抗争再到和解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注以及她的博爱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23-07-23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难题 破解 生命力 【论文摘要】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
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历史概念解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偏重于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缺乏“历史味道”,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考试的成绩。历史概念的解读要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历史概念形成的前因......
紫色在《紫颜色》和《紫色》中的象征意义及对比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色彩词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生动传神地构建鲜明图像、刻画人物性格、渲染主题等作用。紫色作为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主色调,具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在西方文学作品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和中国文学作品莺子的《紫色》中,紫色的......
分析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14-01-26
分析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12-11-28 09:18:00 ]阅读:1作者:未知编辑:studa1211 一、世界历史语境解读的必要与可能 结合以上世界历史理论三个历史时期和世界历史语境的两......
用景观解读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以往加快城市化建设中,没有及时对历史文物进行合理规划及保护所造成的损失。因此,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这些历史遗产如何成为城市新貌的一部分,如何......
管窥后现代主义历史思潮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分期概念,其历史贡献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作为其灵魂的思维方式。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正视且正确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培育批判性思维方......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3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
历史唯物主义和高三难点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 由于目前高三使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是在初中统编教材基础上的“急就篇”,无论是课本还是教参都存在着“失之过简”的弊端,这就给高中历史教学造成了教师难以讲解清楚,学生难以掌握的不少教学难点。加之,近年来历史高考加大了......
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08-18
" [论文关键词]改革;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历经了十年动乱的严重挫折之后艰难启动的,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改革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负面影......
论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资源的戕害
发布时间:2023-07-14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资源的戕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揭密真相的旗号,给一些英雄画上另类嘴脸。刘胡兰被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年那个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和保护乡亲们安全、以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气魄英勇就义的刘胡兰遭到贬损和中伤。因此,我们不但要还原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及形象,更应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戕害红色资源的错误本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红色资源需要长期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虚.........
美国新帝国主义全球战略的政治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2
" 1.新保守主义左右美国外交 美国为什么如此着迷地抓住伊拉克不放?有人给出两个解释。第一个理由是石油。伊拉克的石油,原来探明储量是世界第二,现在据说是世界第一,打了伊拉克,控制了中东,对全球战略的影响巨大。第二个理由是安......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13-12-19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卢卡奇的成名著作叫《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这部著作刚刚问世就遭......
人在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对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本文对中国和西方传统历史分期方法中的“人”进行了整理,指出其无法代表现实而全面的人类群体,无法真实地体现人的一般本质,在研究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方面存在缺失。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
人文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1
希腊艺术的传统精神是崇尚理想美的,这种美是人性、神性与理性三者并存的,因而也包含了人性中最基本的认知理想 《人文主义解读》 我们应该知道,希腊艺术的传统精神是崇尚理想美的,这种美是人性、神性与理性三者并存的,因而也......
虚无主义的历史流变与当代表现
发布时间:2022-10-23
近年来,关于“虚无主义”的谈论日渐增多。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现象。理想信念的失落,道德滑坡,对崇高的躲避、怀疑甚至嘲讽,作为价值虚无主义的表现引起更多人的忧虑。对历史传统的反叛,对正统观点的颠覆,......
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30
现代性的冲突 现代性的冲突:历史的根据 现代主义的反传统立场不难理解,但现代主义的反现代立场似乎就不那么理所当然了。至少需要深入的辨析。假如我们仍沿用现代性反对现代性的悖论表述,那么,一个隐含的逻辑前提是至少存在着两......
国际法上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之分歧(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9.11”事件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它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视角客观理智地去分析恐怖主义并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去研讨国际反恐合作,无疑是摆在各国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
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发布时间:2023-01-27
AbstractCultural aggression is one of the ways that imperialistic countries conquer the colonies, as the production of the culture; Jane Eyre includes many factors of the imperialism. In the middle of 19th century, Brit......
镜与灯论科马克?麦卡锡的墨西哥文化书写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要]科马克・麦卡锡的《边界三部曲》在沿袭“地狱天堂”这一文学传统来书写墨西哥文化的同时,对其背后的基本设想和价值观进行了质疑。他将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相结合,辨证看待墨西哥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同质性与他异性。一方面,墨西哥文化成为一面镜子,反射出美国文化中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另一方面,墨西哥内部的民族主义和墨西哥性同样具有破坏性和排外性。然而,麦卡锡试图借助民族间的对话与交流,在更大程度上.........
走向新历史主义:接受美学的转向(1)
发布时间:2023-07-18
回顾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接受反应文论的诞生与 发展 ,我们看到它在20世纪文学 理论 与批评中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所产生的巨大幅射作用和它的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面对世纪之交的新的文化转折,接受反应文论再度转移,汇......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谈了解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16
一、凌强欺弱,连续不断的战争爆发 中国历史一定程度上是一部战争史,中国古代上演了一次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诸侯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一次坑杀40万余人,古代隋朝末期腐败,肆意压迫农民,于是隋末爆发了农民战争,意图推翻政权,汉景......
就后殖民女性主义赏析《紫颜色》
发布时间:2023-05-09
关于后殖民主义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不久之后由西方学术界带头对后殖民女性主义进行研究。身处于美国的黑人女性是后殖民时代女性的主流群体,这些妇女是美国掠夺者和殖民者从非洲抢夺过来的非洲黑奴的子孙后代,这一部分人和土......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改革开放,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也随着挑战。由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激荡,诸多非社会主义因素思想冲击着人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判......
政治无意识:如何解读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2
著名文化批评学者、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詹明信(1934~),曾访问中国北京和上海。根据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之行的演讲所出版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曾经风靡一时。但我感兴趣的是他北京之行前稍早,在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帝国主义,战略恐怖主义,还是天下主义?
发布时间:2023-04-07
新帝国主义,战略恐怖主义,还是天下主义? 新帝国主义,战略恐怖主义,还是天下主义? 新帝国主义,战略恐怖主义,还是天下主义? 一、 新帝国:战国逻辑的一个结果 显然,与无核世界相比,核恐怖均衡是一种......
美国立宪的历史考察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6-09-14
一、美国立宪的历史考察 美国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建国前期、建国时期、南北战争、重建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冷战时期、冷战后至新世纪。虽然这里建国前期真正的作为独立国家意义上的美国并不存在,但是从1607年到1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7-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判断经历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参政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这几个概念的演进。201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性质作出的最新科学论断。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社会.........
“效果历史”:女性凝视下的新历史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李少红与效果历史的邂逅效果历史由德国现代阐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的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1]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诠释必须在自身与他者统一中方能呈現历史的实在性,他强调历史意识是理解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它不仅表示意识受到历.........
浅谈新时期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17
新形势意味着新任务。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辨别其存在形式、认清其严重危害、摒弃其消极影响,不仅对我们正确了解历史事实、明辨是非大有裨益,更有助于我们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净化社会风气,倡导文明新风,从而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认同,形成最大包容性的社会价值观念。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是清除历史虚无主义雾霾的利器。一、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近年来,新媒体环境下.........
MERS来了,但不用恐慌
发布时间:2015-08-12
科技前沿 05月25日至06月07日 焦点 在韩国大规模暴发和扩展到第三国是MERS的新发展,且出现了第三代传染病例,不过,至今仍没有迹象显示该病毒传染行为出现变化 尽管韩国于6月5日宣布4例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死亡案例,确诊案......
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评述一个文献
发布时间:2022-10-24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但是它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更离不开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它是中国的国别史和世界历史、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果;既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线索,又体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一般规律。这是一位学者从世界历史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审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研究的.........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07
摘要:在当代文学教学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女性文学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女性主义文学的写作延展开来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潮流中的私人化写作、欲望化写作、身体写作等一系列紧密关联的重要现象和命题。关键词:当代文学;新女性文学;身体写作一、女性主义写作的意义指向女性主义写作与女性身份认同以及女性话语表达之间的关联性,使得女性主义文学在欲望写作与身体写作的层面上有强烈的表达。因为整个.........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 传统 道德文化 历史转型 时代意义 [论文摘要]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价值。我们生在现时代,活在传统中,这是不可选择的文化定式。各种解构主义对生活和价值的破坏性......
卡尔《美国小说评论史》
发布时间:2014-01-20
卡尔《美国小说评论史》 最近美国出版了纽约大学文学教授弗莱德列克·R·卡尔的《美国小说评论史:一九四○至一九八○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第一部小说评论史,作者原是个美国文学指南一类资料书籍的多产作家,素以写作详尽......
“历史终结”与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汪晖的《90年代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一文在《天涯》发表后,据说在知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对于汪晖的批评却几乎不见于文字,一直处于一种学术谣言的状态。这是一场奇怪的论争。汪晖就像是现代的堂·吉诃德,同没有知识的“知识......
《麦加菲读本》一本影响数代美国人的启蒙书
发布时间:2023-02-17
“威利,你能到楼上把我的针线垫拿来吗?” “我怕。”威利说。 “你怕什么?”妈妈问。 “我怕黑。” “黑是什么呀,它只是一个影子而已,看,我把手移开,就亮了。你看,你在墙上的影子会伤害你吗?” “妈妈,我相信它不......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实施的司法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制度。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董必武对人民司法制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是要把马恩列斯的观点和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司法工作中去。人民司法基本观点之一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22-12-23
一个国家的未来体现为这个国家青年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前景体现为这个民族青年的前景,一个社会的活力体现为这个社会青年的活力,一个政党的远见体现这个政党中青年的远见。古往今来,青年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活跃的力量,始终是一个社会、一个政党最新鲜的血液。正所谓:青年兴,国家兴、民族兴、社会兴;青年强,国家强、民族强、社会强。2017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浅析
发布时间:2022-10-12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典型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更是与时俱进,不.........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3-02-11
1天命观隐含的矛盾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历史小说,其悲剧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小说中始终贯穿的天命思想。毛本开篇第一句便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循环性规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人于......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
历史镜像与时代回响
发布时间:2023-05-02
2017年6月20日,商务印书馆老少近600人济济一堂,为庆祝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年拍了一张全家福。自近代照相机传人中国,摄影留念作为一种文化就固定在中国的传统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大型组织还是私人家庭,重要活动和重要节庆日都要拍照留念。至今,我们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摄影留念都是少不了的重要环节。商务印书馆就是中国摄影留念这种文化最早和最好的实践者,而且由于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判断的逻辑溯源
发布时间:2023-01-22
内容提要:我国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基础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较低水平之上的社会实践。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国民财富的持续积累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为全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提供了实践指南。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
后现代主义时代女性主义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09
【内容提要】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涌现出对现代主义分析批判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女性主义从颠覆性较强的解构主义获得了消解男性中心思维模式的理论武器,试图摧毁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解构主义的......
历史虚构与国族想象——《我的1919》的文化读解
发布时间:2022-12-31
在西方文化和文明以前所未有的诱惑深刻地干预着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同时,西方国家的中心主义情结和霸权优越感又刻骨铭心地刺激着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和破坏社群的认同想象。90年代以来,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受挫、美国对中......
社会主义信念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 要]社会主义信念是推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力量,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要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就需要以史为鉴,分析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社会主义信念......
布勃卡的恐惧
发布时间:2022-12-04
布勃卡是闻名全球的奥运会撑竿跳冠军,他曾55次创造了撑竿跳世界纪录,他所保持的两项撑竿跳世界纪录,迄今还没有人打破。因而,他享有“撑竿跳沙皇”的美誉。不久前,总统亲自授予他国家勋章。在那次隆重、热烈的授勋典礼上,记者们......
和平 发展与历史大时代——试论邓小平时代理论的深远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16
"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 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 大时代 (论文摘要]和平与发展不仅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且是今后历史大时代永恒的期盼。和平与发展时代是高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一个历史时代,是历史大时代的高级阶段。因此,维护世界和......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23-06-28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 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这篇小说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至今,《麦田里的守望者》仍然雄踞美国畅销书榜首。时间证明,《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已经超越了它所在的时......
从马克思的两种世界历史视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2023-07-24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持续升温和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唯物史观与中国问题成为一大学术热点。唯物史观的最高形态是世界史观;中国问题是世界历史当中的中国问题。只有透过世界历史视野,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命运。......
中国近代史,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
发布时间:2023-03-28
中国近代史,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中国近代史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要求是: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
扫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噪音
发布时间:2022-12-02
一 层出不穷的各种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的大量普及,以及手机电脑的大量应用,各种争相发声的媒体已经融入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的生活。历史虚无主义更是搭上舆论媒体的迅速传播的快车,不失时机的传播有失公正、充满荒诞的言论。一些专栏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经历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布局与时俱进,不断演进,已经由“二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一、 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此二者的纠正(一)历史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它的纠正西方的小说在18世纪产生以后,离开哲学而向历史靠拢,文学和历史比它们在亚里士多德的......
《相助》之结构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相助》以反映美国六十年代种族冲突为主题。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下的“二元对立”概念,通过从主题、人物、基调三方面探讨影片的表层对立结构,挖掘影片以相助化解冲突的深层内涵,凸显人性善......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爱国主义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贯穿中学历史教学的一根主线,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不可否认,中学历史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着重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关键词:中学历史;爱国主义;教学方法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乎我们国家和社.........
以伦敦恐袭事件来浅析当代恐怖主义的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07
2017年3月22日下午2时40分左右,伦敦市中心议会大厦外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一名男子开车途经议会旁威斯敏斯特大桥,冲撞桥上行人,随后撞上议会大厦护栏,持刀试图闯入议会大厦,袭击执勤警察。警察开枪击中嫌疑犯。目前已有5人死亡,至少40人受伤。这是英国自2005年伦敦地铁遭爆炸恐怖袭击后,遭遇最为严重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经宣布对事件负责。近期,欧洲袭击事件频发,一次次拉紧欧洲紧绷的.........
用画笔记录时代与历史
发布时间:2017-09-08
辽宁女画家孙晓娥是位与时俱进、风格独立的学院派画家,作为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近年来,她在培养美术人才的同时,还创作了一大批有分量的艺术精品,成为辽宁画坛知名的女画家。孙晓娥艺术禀赋深厚,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绘画艺术,10多岁时便能根据小故事绘制长达20多页的情节连环画,在同学间竞相传阅,为当时匮乏的校园文化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从14岁起,她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学习,大量的素描、色彩、速写临摹和.........
现代工业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13-12-17
" 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历史命运的认识不断深化,而社会主义事业本身正是在这种从不间断的反思和革新中走向辉煌。过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苏联和东欧国家社......
试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发布时间:2016-06-14
近年来,史学流派众多纷呈,史观也是多姿多彩,因此在对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这一观点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出现。 很多学者将近代中国的发展表述为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过程:徐泰来在《中国近代史记》“绪论”中指出,近代化是指......
全球化时代人的历史责任
发布时间:2013-12-17
" 提 要:全球化社会的高风险性更加重了人对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在从康德以来西方哲学家对社会进步的几种论证中,"逻辑可能性论证"太弱,"历史必然性论证"太强,"语用必要性论证"可以说介于两者之间,但并不能代替康德最强调的"道德责......
“互联网+X”的时代历史特征
发布时间:2022-12-09
近日有两个机缘,讨论“互联网+X”的时代历史特征。昨天,在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学博士班的一整天专业选修课上,我讲了两个小时以“互联网+X”为代表的技术经济的时代特征,作为第一节课;今天,游敏先生与我打了两个小时电话......
《灿烂千阳》的新历史主义特质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通过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的感受,《灿烂千阳》记述了阿富汗最近三十年多年的历史,反映了阿富汗的历史变迁与社会现实;通过揭示对女性所受的歧视与压迫,小说实现了对主流历史客观性的解构。本文对《灿烂千阳》这部小说的新历史......
时代与历史 魔幻与虚无
发布时间:2022-12-06
“无法容忍自己成为一颗螺丝钉”陈培浩:先从你的写作聊起吧。我不知道最初是什么把你引向文学的?童年和故乡岁月你是如何完成文学的自我启蒙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开始真切地渴望过上一种写作者的生活?陈崇正:作为八零后迟到者中的一员,我和很多白手起家的作家朋友一样,成长于非常恶劣的人文气候环境中。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作家是一个只有在杂志励志专栏中出现的概念。如你所说,书本是极度匮乏的,我曾为了读完一部《天龙八部.........
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的伦理难题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恐怖主义是一种古老的政治或社会现象,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尤为凸显。恐怖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固然有其复杂的经济根源或政治诱因等,但它自产生起就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恶化社会秩序的安全与稳定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的当代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各界学者都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此,学者们立足于不同的研究......
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
发布时间:2022-12-01
在西方艺术史上,有一种主义影响很大,但具体把握起来并不容易,这就是所谓的唯美主义( Aestheticism)。英国惭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十五版关于这个条目的解释如下: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在欧洲兴起,运动主张艺......
当代英美恐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09
恐怖电影与西方电影史同龄。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电影诞生之时,很多艺术家对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趋之若鹜,创作了许多电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作品。梅里爱的《魔鬼的城堡》、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与《泥人哥连》等,都因扭曲的......
论新中国经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要] 1956年底,伴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发生于半个世纪之前的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人们的认识和评价不尽相同。但是,无论人们对其得失对错如何评说,它所以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却是......
考琳·麦卡洛
发布时间:2023-07-17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 这首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早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熟知。当它今天再次被唱响时,《荆棘鸟》的作者、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土地思想演变进程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土地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团结最广大的革命力量指明了方向,保证了中国革命......
解读“黑色”二元对立的审美观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黑色一样是人类最先认识的颜色,它负载着人们对生活的体验,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蕴。黑色在汉民族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具有二重性的文化含义:既有正面的褒义,也有负面的贬义。黑色在中国古代象征尊贵、正直、吉祥等褒义色彩。同......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尤为重要。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民族英雄事迹、艰苦卓绝的......
演义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征服者的荣耀和力量AlexandertheGreat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人物简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城,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的远征客观上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传播。对应酒种:TIVERVranec戴维娜韵丽干红葡萄酒产地:马其顿(Magedon)戴维娜(Dal.........
《宠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10
一、引言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其小说《宠儿》讲述了黑人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折磨。而在当今世界日益壮大的环境保护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生态女性主义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而“其目的是为了积极......
试论女性主义技术史研究的历史分期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要〕 从编史学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女性主义技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编史理念的变迁,认为其先后经历了精英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其编史理念从“补偿式”转向“批判式”及“多元化”;研究视角从生理性别转为社会性别;......
简爱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28
简爱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简爱》夏洛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自......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1
一、新历史主义的出现 新历史主义从肇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文学批评提供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视角,使读者有机会去了解作者的政治意图。所以,新历史主义一度被认为是专门为文学作品的政治性解读服务。此前,一些新历史主义的反对者们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 当代形态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绿色包装的时代价值——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13
绿色包装的时代价值——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解读 绿色包装的时代价值——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解读 绿色包装的时代价值——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解读 来 源自 教育 网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
《人间天堂》的存在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9
引言 一、世界的荒谬性 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度动荡不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毁灭了人们的信仰。人们匆匆忙忙,却无法找到人生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们的世界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许多年轻人为此......
浅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16-07-2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律的深刻认识,表明了党对执政规律的全面把握。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2-18
在一堂校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正在用愤怒且带着悲伤的语调在讲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为了凸显当时日军的残暴,及其侵略行为给中华儿女带来的巨大伤害。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教室中突然发出了一声不......
利用初中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发布时间:2023-04-13
摘 要: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特点,对如何利用初中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予以探讨。 关键词:爱国主义情感;历......
关于通过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关键词】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摘要】对于中学生来说,中学时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价值导向十分重要,爱国主义情感所起的正确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但总觉得在中国这方面的引导是较为欠缺的。本文就这个问题......
高中历史古代科举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积极影响 1.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古代科举制度是融合中华文化精髓的产物,并得以传承。第一,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效率和质量,文人墨客将学习文化知识作为重中之重,换句话说,如果读书人没有文化功底和思想觉悟,何谈治国......
回归历史人文主义教育的本真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当前高考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历史教......
“历史概念”的解读与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效率,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设计与优化,而授课过程中“历史概念”的解读影响课堂的高度与深度。本篇论文主要以“封建”、“左”“右”等词为例谈一词多义以及对立词义区分现象,探讨“历史概念”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