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4-01-24 15:06:57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
时间:2014-01-24 15:06:57     小编: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转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成为表述中国社会转型路径的代表性语言,主导着中国研究的话语。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尽管学者们已经清楚地阐述了社会转型造成的社会流动、阶层分化和社会差异问题,关注到了城乡二元结构对社会有机体的破坏、中产阶级等新兴利益群体的社会功能,以及特殊利益集团造成的社会断裂和社会转型陷阱[1]等问题,但在“发展代价”和“区域差异”等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笔者将围绕中国现代化发展中东西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西部人的视角深入反思“区域协调发展”语境下的西部发展和转型路径,重新梳理发展社会学的理论范式,为重新认识与解读“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中国社会转型的研究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就的上世纪80年代末,近年来逐步成为热点。Victor Nee于1989年提出市场转型论,从而掀开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热潮,先后诞生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解释范式。综合起来看,关注中国社会转型的学者在研究中大都将“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政体主导的国家权力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主要关注方向。在中国的社会转型研究中,市场经济的合法性问题是另一个逐渐受到学者重视的问题,并在社会转型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明晰化。

纵观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轨迹:建国初期,中国的发展照搬苏联体制,建立了国家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国家计划主导着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来决定生产定额和价格,从而取代市场非人格化的、不确定的结果”。中国西部作为富于资源和广袤土地的地区,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战场,自然也成为实现现代化理想和实践计划经济最富有成果的代表性的区域之一。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西北地区不仅成为工业能源、矿产资源的主要供应地,也成为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核工业等重型工业的生产加工基地,西北边疆还一度成为有志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目的地。即使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远远不如东部地区,但计划体制下的工资福利制度不仅没有使到西部工作的干部、工人、士兵感到不公平,反而使其产生一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荣耀感。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三线建设”时期,即使在“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初,这种基于计划体制的发展格局和分配制度仍有效地支撑了西部的经济发展。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现实,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就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4]东部地区就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验田,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金、人才甚至舆论等都以腾飞的速度高度集合供给,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胶东半岛、环渤海等几个重要的经济区域成为首先受惠的地区;而西部地区在这一大棋局中,自然就成为原料、资源、能源、人才甚至资金的供应基地和补给站,也必然成就了西部发展的下面“五大特点”。其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大局”中,把中国西部置于“后发展”的地位;其二,“西部计划、东部市场”的差异化经济政策,以“剪刀差”的方式直接剥夺了西部地区和企业的利益;其三,“集全国之力重点支持东部地区发展”的金融政策,严重抑制了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施政能力和企业的成长空间;其四,西部地区环境条件恶劣、经济落后,西部人“野蛮”、“封闭”、“保守”等认识,严重打击了西部人发展的信心;其五,西部民族地区“只求稳定、不图发展”的社会管理理念,直接制约了地方政府官员开拓进取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形成“国家战略主导、部门各显神通;中央分配资源、地方跑部钱进;东部飞速发展、西部自然渐进”,东部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西部“力争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现代化建设格局。

事实上,由于体制的限制,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所能利用的有效资源,多数情况下也只能是国有垄断企业控制之外的房地产税等,邓小平战略所构想的“两个大局”中的第二个大局,即“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值得警惕的是,虽然东部已经开始关注和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国家垄断等原因,导致东部地区的资本更多还是投向了西部的房地产等可预期的盈利项目,真正能够在西部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有产业培育和再生能力的项目微乎其微,这就难免引起人们对于进一步出现“资本掠夺”现象的担忧。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使东部逐渐奠定了经济领先地位并拉大东西部差距,西部则在发展中被远远抛在了后面。这种以东部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导了中国现代化建设30年。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背后,社会失衡、社会分化和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是一种以牺牲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不完整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内部殖民特征的现代化,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中,以资本为主体的东部支援(主要指对口支援之外的资本进入)可能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亚于依附理论所提出的“跨国公司的依附”,这种依附的实际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内部殖民”式的依附还是“跨国公司”式的依附,都是中央政府主导战略的直接后果,它不仅会影响到西部地区发展的现实状态,最可怕的在于它还将影响到西部地区的社会转型和发展的未来前景。

1.富饶的贫困。西部坐拥优势资源却不能依靠资源致富,成为发展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富饶的贫困”与“甜蜜的悲哀”,依然是“今天的村庄”唱着的“过去的歌谣”。

3.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在西部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规模化流动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不仅带来了留守妇女、老人、儿童等问题,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也使得西部农村社会结构面临剧变。一方面,原有的传统文化等因缺乏青壮年继承人而遇到传承问题;另一方面,外出返乡人员给当地带来的文化冲击也动摇着农村的社会风气和行为准则。由于本地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的薄弱,西部农村大多数是跨地域的长距离流动,这就导致地域性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也必然使地方经济发展遭遇人力资源支撑缺少和人力成本上升的窘境。

4.“维稳”与发展的困境。西部近年来涌现的种种群体性事件和民族地区出现的部分危害社会稳定事件,使得维稳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在“稳定高于一切”的理念支配下,用于维护稳定的经费在财政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不少地方官员的意识中,“只要不出事,就是最大的贡献”,“一切为维稳让道”成为地方政府必须优先考虑的事情。但事实上,西部的民族、宗教问题与西部的社会转型过程更加复杂、多样,简单的维稳思维难以应对复杂多变、力量交错的西部民族关系,加快民生建设,加快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转型步伐,已经成为不可延迟的重要选择。

5.“转型”的逆反。在中央政府将西部地区视为东部发展资源基地的前提下,西部经济的增长往往是以资源的加速开发和快速向外输出为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西部丰富的资源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产业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另外一种类型的“发展包袱”:在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却要面对资源枯竭带来的产业转型,正如中国人口结构“未富先老”的问题一样,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地方发展“向何处去”的问题。“社会逆转型”现象[6]是西部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困境,“未转先衰”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转型逆反”问题。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整体设计中,现代化理论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现代化的理论思维也牢牢控制了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话语权。从上世纪50年代的“赶英超美”,到六七十年代的“四个现代化”;从8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消除落后、走向现代经济与现代社会始终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线。然而,在实现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巨大成就的今天,社会转型的任务依然严峻;创造了“中国奇迹”和“中国模式”的国人突然发现高速发展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还有可能带来更加可怕、更加严重的“中国问题”:当“人口红利”即将耗尽时感受到的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在“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和粗放式利用之后产生的资源紧缺危机、忽略环境保护甚至是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生产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危机”……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萎缩、发展速度减缓和通货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土地财政”和“政绩工程”带来的房价疯涨和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事实上,在长期高速增长和繁荣发展背后,困难和危机问题被长期的繁荣增长所遮蔽,忽略均衡发展、牺牲区域利益、期待以发展速度“一白遮百丑”的“线性发展”理念,恰恰是现代化理论最受人诟病之处。

虽然现代化理论在60年代就开始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质疑,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却没能有效地吸取学术界的意见,以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设计从理念到路径都沿袭现代化理论,从而也就难以避免现代化所伴生的种种弊端。即便“区域协调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带有明显的现代化理论特征。虽然中央政府开始意识到产业调整、资源禀赋等一系列可能改变西部发展方式的问题,但在制度安排上并没有真正顾及到西部的开发主体,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实际的利益需求和现实参与的可能性。

按照依附理论的解读,西部地区的“欠发达”是与东部地区的“高速发展”和“发达”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西部的“欠发达”就是国家战略和东部地区“发达”的“产物”。这种状况不仅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行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也源于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双轨制”,即对原料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的计划调拨,而对来自于“发达地区”的加工企业则按照“调拨价+回扣”的方式提供原料。在这种情况下,一场以“找关系”、“批条子”和“对缝”为特征的“全民经商”大戏就在中华大地展开。在这场足以撼动中国社会和文化根基的大戏中,权力主导着资源,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平等交换”成为富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法则”,并且逐步被固定化为中国社会普遍适用的“基本法则”。同样是在这场大戏中,在享尽政策、资金、市场条件、发展机会等便利之余,一些东部地区的领导、企业、社会公众还得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结论,那就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条件艰苦,西部地区的人民既傻又笨还不开放。在这样的语境下,原本还在以西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荣的西部学术界也开始了“思路的转向”——人们纷纷在西部人“土”的基础上去研究自己究竟“土”在那里,怎样通过“解放思想”去改变自己“土老冒”的形象等[7]。源于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而产生的“落后”和“欠发达”,被建构成普遍接受的通则式的“西部话语”,这不能不算作西部人的另一种“悲哀”。

在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中考察西部地区的发展,我们不仅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中的确存在“中心—边缘”的制度架构和现实格局,也能在这种关系结构中感受到实际存在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是通过中央政府这支“有形的手”建立在统一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之上的,同时,中央政府也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对这种不平等的经济结构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补偿;但是,这些建构在制度和宏观政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格局对于西部的伤害是触及筋骨的,也是长期的、稳定的,并不是简单依靠“救助与救济”式的方法就能够解决和改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实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层面的两大区域之间实行相同的经济政策,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表现。典型案例如东西部的高等学校,在优先发展东部的政策条件下,当大量的西部人才甚至是优势的学科资源都已经集中流向东部院校之后,再实行“东西部高校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以统一的政策、相同标准的资源配置方式,要求西部高校和教师与东部一样参与所谓的“公平竞争”,这即使不是一种戏弄,也形同一种嘲讽。病态的竞争产生的结局一定也是病态的。

在中国现代化的整体结构中思考西部的发展问题,我们明显看到了中国社会实际上也存在着“中心”、“半边缘”和“边缘”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不同的是,这种结构并不是世界体系理论所指称的在世界范围内用以代表少数富裕国家、最贫困国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的社会结构而言,在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国有垄断企业构成了事实上的最富裕的利益集团,他们不仅可以借助“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直接控制中国境内的所有资源,进行开采、开发、分配和经营,还能够以国有企业强大的资金和信用介入他们认为有前景和效益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绝对劣势的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往往只能以争取到国有大中型垄断企业的投资项目作为自己的政绩,因而,尽心尽力地讨好垄断企业,“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条件”,包括牺牲一些地方利益(土地、资源、环境、利润分配、配套条件等)。相对于国有垄断企业,东部地区的政府和企业没有垄断地位和强势手段,他们充其量只能算是处于“半边缘”状态的“次强”力量。但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强势企业与处于“中心地位”的国有垄断企业一样,也参与到“开发”和“经营”西部资源的过程中,他们也自然地成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主动争取的“财神爷”。尽管他们的“投资主体”地位并没有中央垄断企业那么“强势”和“真实”,但在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吸引外资”、“项目带动”政绩观的拉动下,这些“外来的和尚”所念的“经”的确比本地的企业要“好听”得多。例如,西部地区的“博览会经济”中见诸报道的“签约项目”和“签约金额”多得惊人,如果要把某一个城市近几年博览会(贸易洽谈会等)连续的吸引投资数额加起来,人们就会发现完全可以造一个全新的城市了。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外资项目”实际上相当多使用的还是当地的贷款额度和地方政府的信用担保,实际的“投资”能占到项目所需资金的30%已经相当可观,辉煌“政绩”掩盖不住东部地区政府和企业前来“淘金”的现实!

按照世界体系理论的解释,边缘地区的不发达并非仅仅是中心地区扩张的结果,而是中心扩张、边缘的内部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发展政策等因素共同造成的。世界体系的异质性和多元性是由于生产分工而导致的,因此,要改变自身在世界体系中的结构位置,完全取决于生产分工的模式。就中国现有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而言,要改变中国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十分困难,因为“国家所有—中央集权—国有企业负责开发和分配”的整体结构是很难改变的。这些资源的开发者、分配者本身就是以营利为目标的经济实体,他们依托国家权威合法地获取了资源的开发权和分配权,又依托国家获得了几乎无穷大的财力,因而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即使是开发西部这样的国家战略,开发的主体也是“国字号”的经济大鳄,他们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当需要控制资源时他们代表国家,当需要分配经济利益时他们又是企业,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特殊利益需求随时转换角色,进而达成自身的现实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由他们规划、设计、开发的项目,能够在西部地区形成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让这些垄断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同时担任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但遗憾的是,这种做法也是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抛弃了的一种“过时”的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区域发展的“主体自决”,就成为解决西部地区被边缘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区域发展的主体自决,是指在发展进程中充分尊重不同地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自身发展的自决权,真正使发展的“区域法人实体”成为有权利参与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和开发的“法人主体”,使“当地人”有可能成为本地区发展的战略规划者、资源支配者和利益分配者,通过保证他们平等的参与权来实现整个经济体系中分工结构的调整和改变。具体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中,就是要求中央政府通过改变对于自然资源的控制方式,将自然资源从法理上“让度”(或是还给)给所在地方的政府,承认地方政府和全体人民对资源的所有权、开发权,国有企业通过向地方政府购买开发权的方式共同开发、共同享有资源的支配权和利益分配权。这样,既能够保证中央政府对资源的有效控制,限制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随意掠夺性地开发,又可以充分调动处于“边缘”地位的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围绕资源禀赋设计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摆脱“被支配”的困境,从而实现沃勒斯坦所期待的,使“边缘国家”和“边缘地区”通过结构位置的流动而上升到半边缘、甚至中心的位置。这不仅是边缘化地区的强烈期待,也是中国社会完整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实现“边缘国家”或“边缘地区”区域发展的“主体自决”,有赖于对发展理念的重新理解,也有赖于“发展社会学”范式的转变。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中国西部的发展困境和面临的问题已经很难用单一的发展理论做出解释,这种发展的困境不仅是制度化的,也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被再生产出的更多非预料性的后果,如贫困的依赖问题以及社会转型的“逆反”问题,并杂糅了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种种因素。面对20世纪晚期以来中国西部面临的快速而深刻的社会变迁,质疑现有的发展理论是否依然适用,能否有效地解释这些新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困局非常重要。社会学家们还需要进一步追问:我们的“发展”到底发展了些什么?如何从更长期、更广泛的视角来反思中国的发展及其代价问题?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构建本土化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转型现象。虽然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还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乡村发展、东部与西部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均衡发展作为一个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因此,从发展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的发展方式进行审视、研究和总结,不仅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而且是可能影响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和最终实现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对于西部社会转型的研究,能够使我们站在西部人的立场,从西部自身的发展入手,在东西部发展的对应关系中进一步反思现有的现代化理论,寻找适合解释西部问题的发展社会学理论。这样的理论尝试不仅是探索本土化的发展理论的过程,而且将成为对现有的以西方话语为主的社会理论的一种挑战。正如社会学家 Outhdash;现代两分法转向多元分析、从中心转向边缘、从西方话语转向本土经验。笔者将这种视角转换的研究归纳为“西部社会学”的视角,这种视角将是一种多元化的、跳出单一的两分法和简单的依附观念去寻求整体发展的视角;是一种在全球化背景下依托本土经验、直面西部问题、从边缘立场反观中国现代化方式与代价的视角;是一种摆脱了精英集团的理念、思维逻辑和分析方式,而从底层和地域性的立场观察和研究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视角;是一种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制度结构等因素入手,深入探究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发展路径的视角。唯有如此,才能准确理解和合理解释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境,为发展社会学理论做出本土化的贡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社会转型和政治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12
" 任何人都会承认,中国社会在近20来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是社会转型而非政治转型。同样,中国知识界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深刻分化。改革、开放刚启动时,人们的立场、情绪可以用「咸与维新」来形容;而现在,任何稍具批判......
我们应更重视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4-08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主线”,这无疑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会自动带来全面的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则需要我们在新的经......
社会转型期的一面镜子
发布时间:2022-10-28
拉布吕耶尔的散文名著《品格论》虽然写于三百年前的法国,但在今天,由资深翻译家梁守铿翻译、花城出版社出版,读之仍感同身受,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古代法国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世相,同时也给我们理解当下社会转型......
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创新与实效
发布时间:2017-04-05
摘要:在如今的会计热潮下,各个高等院校纷纷设置了会计学专业。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强化会计学专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建设已经成为这一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阐述了会计......
M型社会下酒店营销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18
M型社会下酒店营销的转型 M型社会下酒店营销的转型 M型社会下酒店营销的转型 摘要:“M型社会”是最近较多被引用的财经概念之一。不仅仅是美国、日本这样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同样也将面临社会的M型化。社会的M型化同时是......
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2-19
" ——一种法社会学的视角 导 言 一、农村自治: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 (一)乡村制度的历史演进 1.传统国家下的乡村社会 按照安东尼·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的独特论述,世界社会发展史经过了三个特......
浅谈转型社会下的我国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25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行政推动;社区服务;社区参与 论文摘要:社区建设既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化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作者认为,就当前我国的社区建设而言,社会转型是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行政推动......
论析知识社会转型中的知识与大学
发布时间:2022-12-31
"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知识;大学 论文摘要:知识是知识社会转型的内在动力,具体体现为知识价值推动经济转型、知识权力推动政治转型、知识消费推动文化转型。在知识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应该成为主导力量,应承担培养和塑造“知......
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与文艺学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6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全球化时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围绕信息化与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下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讨论得十分热烈,争论得不可开交,在美与非美、文学与非文学,乃至文艺学学科的哲学根据、对象、方法与主要范畴等基本问题......
转换型特许经营模式的发展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3
摘要:转换特许经营是特许经营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商业模式,是指已经有了现成业务的经营者与特许人合作,使用特许人的品牌,通过更换品牌而变成特许人的特许加盟商的过程。文章简单介绍了转换特许经营的相关研究成果,把转换特许经营分......
“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转型期
发布时间:2014-01-13
一、 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型 “十二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可能逐步告别超高速度(9%以上)时代,进入中高速度(8%)增长阶段。 从我国经济规模来看,2008年已达30多万亿人民币,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是3000多亿,是改革初期1978年的100倍,经......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楚雄彝族传统文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 经济 快速 发展 , 社会 不断进步,促使彝族传统文化的 现代 转型。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彝族传统文化 转型 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都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我们这个 时代 人们的思想、行为。随着市场......
转型社会的法与秩序:俄罗斯现象
发布时间:2022-07-24
" 引言 转型社会就是从原来的中央指令型的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众所周知的包括中国、越南、俄罗斯及东欧。"转型"最初是一个限定很狭窄的概念,指的是经济的转型(transitional economy),后来才逐渐扩展到涵盖经济之......
转型期民间谣谚与社会舆论评价
发布时间:2014-01-17
近年,民间谣谚作为一种民间舆论形式,在急剧转型的当代社会广为流传。从一开始的口耳相传到见诸报端,再到方便快捷的互联网络,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和流传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它反映的是民间社会对复杂、......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7
"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同时,我国社会转型......
当前社会发展下企业档案分类方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所谓档案分类也就是将所有档案根据其来源、时间、内容、形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多个层次与类别,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信息的规模不断扩大,若我们采取传统的档案分类方式必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现代性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权建设对乡村社会的影响;阶级话语的构建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影响;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物质性公共产品和个人的社会流动。在当前中国农村,......
近代江南典当业的社会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3
[关键词]典当;押店;道德;趋利化 [摘 要]近代以来,江南典当业受战乱及 社会 经济 环境等因素的 影响 ,经营日渐困难。为谋求生存,典当业试图提高利息、缩短当期以牟取商利,但其求利行为日益受到社会的道德批判和政府的制......
论“互联网+”下的社会治理转型
发布时间:2015-07-27
2014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的热播,以全面直观的视角展现了当今人类鲜明的时代特征――互联网时代。但目前“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内涵尚无明确的界定。本文对“互联网时代”做一个大体上的界定:一个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社会化......
清末贵州社会转型世风世相
发布时间:2023-07-19
清末的贵州社会,保守与进步并存。漫步贵阳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在传统中国民居中夹杂着教堂与洋房;店铺林立的商业区,不时出现电报局、邮政所、照相馆、眼镜店与西式诊所的身影;街上来往的行人中,除了身穿长袍大褂的汉人,土......
试述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村民自治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9
" [论文关键词]村民自治;均衡发展;社会转型;新农村 [论文内容提要]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已经推行二十年,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村民自治不仅在推动农村民主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是实现新农......
警惕社会转型中的畸形博弈
发布时间:2022-10-24
畸形博弈导致的最后结果,无疑是社会风险的增长。孙教授为此呼吁:建立正常的利益博弈机制已刻不容缓。首先是政府职能要转换,政府要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转变为带有超然性的公共政府。其次是关于博弈程序的安排不必过于刚性,而应有相当的......
浅谈社会转型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3-01-06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 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 论文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不俗的成绩,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
社会制度的人性化转型与环境崩解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 要:顾名思义,“环境悬崖”即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处于危险边缘,若人类继续目前的行为方式,则人类及其环境便将坠入深渊绝境。“环境悬崖”作为一诗意的表达,可用来概括我们的处境,激发人们投入环保的热情;但若被当作科学......
社会转型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2
查字典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社会转型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分析,欢迎大家前来了解、查询。 论文摘要中国社会转型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各种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严重......
社会转型期蒙古族村落社会青年婚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蒙古族村落婚姻家庭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婚姻较为稳定,离婚率低,中年丧偶者再婚者少,通婚范围较小等等。但在社会转型时期,蒙古族村落青年婚姻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特别是村落男......
质性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发展质量
发布时间:2022-12-21
内容提要 在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复杂性、矛盾性特征的同时,对以经济增长为取向的社会发展模式和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观倾向进行质疑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质性社会学产生了。质性社会学具有人文关怀,强调社会发展的质量,致力于在深刻理解......
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04
一、问题的提出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来,发展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
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13-12-19
一、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文化结构1.民间舞蹈是人体动态文化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 社会 生活,体现民族 历史 ,传情达意,抒发情怀。民间舞蹈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连,早在史前时期......
转型社会的文化建构主义之路
发布时间:2022-09-11
谭运长先生约我写一篇有关拙著《如此世界》的文章。 十分感谢运长兄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只是想说的东西似乎很多,一时不知从何处落笔,思忖良久,决定还是围绕此拙著的核心观点“文化建构主义”问题,写一点延伸性的说明文字。 ......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22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一、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涵义和特点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就是学校或者部分社会机构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社会影响的过程。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导游语言的语码转换
发布时间:2023-03-08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作用下,研究语言的变体、语码转换、语言社区等相关内容。导游语言, 和法律语言、新闻语言、教学语言等一样, 都属于社会行业语变体,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行成了具......
社会转型期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4
社会转型期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引言 文化的多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和必然结果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选择范围的同时,也造成了中西文化间的冲突,文化冲突......
试论社会转型期运动员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07
" 论文摘要:随着体育运动职业化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步深化,运动员的道德观念正在受到挑战。在名利的驱动下,特别是受到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引发一些运动员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法治性危机与释解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良好的法治性环境,而良性的法治环境不仅得益于执政党依法治国理念的实施与落实,而且需要遵循法治轨道,持续提供现实的动力结构和制度规范。法治本身其实潜存着制度性失衡和社会利益偏向......
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发布时间:2014-01-24
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一、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趋向二、社会脆弱性概念综合学界不同定义,社会脆弱性概念至少包含这样几层含义:其一,它强调灾害发生的潜在因素所构成的脆弱性,潜在因素包括灾前特定的社会结......
身体哲学分析的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23-06-18
一、身体的凸显:身体哲学研究的现象学范式 国外的身体哲学研究有一个梅洛-庞蒂现象。在梅洛-庞蒂之前,身体在现象学中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胡塞尔的现象学即使对身体有所关注,也是从意识的先验构造出发的。身体表现为先验意识的......
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2-11-10
一、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文化结构1.民间舞蹈是人体动态文化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民间舞蹈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连,早在史前时期,我......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2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障碍问题,文章从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成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
试论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2
一、内部审计转型与 发展 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是根据我国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需要,针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状况,对内部审计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王道成会长在在云南会议上较为深刻地阐述了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
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11
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的构建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步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而且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这一宏伟的历史进程给中国传统家庭及伦理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家庭伦理文化正在发生着喜......
简析社会转型中的正当防卫界限
发布时间:2023-03-03
正当防卫制度作为一种古老的辩护制度,是法治国家对暴力垄断权的例外,是对不法侵害公力救济缺位的弥补,是构筑多元化的社会纷争解决模式之一。我国1997年刑法第20条正式确立了正当防卫制度,明确了正当防卫的构成基础。然而,司法实践......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加强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 要 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转轨的当下中国,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这不仅在理论界引起了教育效率与公平之争,而且事实上已经对我国教育公平构成了挑战,忽略这一宏观背景而讨论教育公平问题几乎是没有意义的。总结教育不......
转型社会背景下司法权威的重塑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突出,亟须通过法律途径实现社会的整合,以此促进和谐中国的建构。作为公民权利的保护机制和纠纷解决的重要手段――司法,在近些年来却一直倍受质疑。......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07
" 每当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价值观念的转换必然被提上日程。当代世界正处在一个价值大革命、价值观念大震荡的时代。就西方来说,早在19世纪,就有一位先知式的哲人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本世纪60年代兴起而现在影响日盛的后现代......
社会代价:一个社会学范畴
发布时间:2023-02-24
“代 价 ”概 念 , 在 日 常 生 活 和 社 会 科 学 (如 经济 学 、 历 史 学 、 社 会 学 )及 有 关 文 献 中 有 广 泛 地 使 用 。 实 际 上 , 它 早 已 进 入 经 济 学 家 、 历 史 学家 、 社 会 学 家 、 语 义 学 家 的 视 野 ,......
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1-28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伴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乡村治理体制也经历了由人民公社向“乡政村治”模式的转变。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将农民组织起来,采用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的社会流动渠道狭小,流动率较低。......
社会转型与公共政策创新-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2
[摘 要]公共政策是人类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所诞生的公共管理工具,是 科学 技术 发展 与 社会 进步相交融的人类知识结晶。公共政策的过程性与动态性特点要求公共政策必须顺应 时代 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革新,做好公共政策的优化......
浅析乡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0
制度的革新和现代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是本土制度的时代进步,或是制度的移植。民主,自由,法治,平等成为现代法治的显著特征,很多国家也在经历着由乡土文化向法治文明的演变。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背靠最大的大陆也面向最大的海洋,......
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与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30多年的快速发展通道,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发展,土地资源稀缺与低效利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挑战愈加严峻。作为区域发展的先行者,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人地问题更加突出,亟待解......
论《孝经》对“中韩”道德发展及其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 《孝经》及其蕴涵的孝道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形塑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化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范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近邻尤其是东亚的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
社会转型、关系距离与城市居民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9-19
〔摘要〕本文试图从法律社会学角度,探讨纠纷当事人的关系距离对其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影响。定量研究表明,传统乡土社会“差序格局”对纠纷当事人选择纠纷解决方式仍然存在影响。但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城市居民的关系格局介于“差序格局”与“自我中心网络”之间,由此在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上与传统乡土社会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除了关系距离之外,纠纷类型(包括关涉生存利益的纠纷与不关涉生存利益的纠纷)也会.........
社会转型背景下网络文化失范问题及其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14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整体从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而不仅仅是某单项发展指标的表现,它包涵了社会系统全面地、结构性地调整与转化。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
社会转型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16-03-25
摘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本人认为要在思想认识领域里首先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必须明确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现实意义,确立工作目标,选择可行......
基于社会转型期对劳动监察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9
当前,劳动监察如何准确定位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劳动关系,是每一位劳动监察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劳动监察应当采取怎样的改革发展摸式,判断的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和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即以整肃......
谈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走向剖析
发布时间:2022-11-13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 主体化 世俗化 多元化 复杂化 论文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现代社会格局的多元化,商品社会消费型经济和市场经济中日益觉醒的主体意识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呈现主体化、世......
浅议转型中国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转轨、政治转型以及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令人应接不暇,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日益复杂化。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也因此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试论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是根据我国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需要,针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状况,对内部审计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王道成会长在在云南会议上较为深刻地阐述了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重......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3-05-24
都说晚清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的画面,无非是东方宗法专制国家向 现代 社会 转型特别艰辛的记录。为什么这样的局面恰恰在 中国 出现? 历史 是斩不断的链条。晚清乃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如此曲折,根源应该从中国传统......
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
发布时间:2023-04-03
" 近20年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与加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转型呈现多向度的特征,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分别处于不完全相同的转型度之中。中国社会多向度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四大社会变迁与发展趋势。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含义、基本趋......
社会转型中失意者的精神症候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15
作为独立的时代记录者和思考者,贾樟柯始终保持着对社会转型中诸多问题的严肃审视。从小城儿女,到大都会众生相,贾樟柯的目光集中于底层民众的命运,以及底层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这种强烈的底层关怀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0-1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支撑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建设为......
专业与公共:转型社会知识分子的志业抉择
发布时间:2023-01-28
中国正处于转型社会[1] 的关键时期。传统社会的惯性状态与现代社会的新兴架构在相互撕咬、牵掣着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知识分子是时代的敏感者。他们也就是被时代撕咬和牵掣的前沿主体。在两端之间,即知识分子之作为现代社会的专业人士、与......
新西部杂志社举行刊网融合发展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5-08-05
2015年3月16日下午,“《新西部》刊网融合发展座谈会”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召开,这是《新西部》创刊十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来自《人民日报》、中新社、凤凰网等知名媒体驻陕机构,陕西省内主要媒体及网站负责人、著名网络达人及专......
转基因技术发展及作物产业化的法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 要 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发展的相关背景,总结了转基因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法社会学的相关观点来分析相关问题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转基因 利益平衡 社会控制 法社会学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享......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看语码转换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20
1语码转换的一般分析 1 什么是语码 首先,语码不是一个语言的术语。其次,它是由社会语言学借来的,他被描述为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可以指一种语言,例如英语、中文、法语,或者语言的小种类,例如地区方言,方言和标准语言。它可以通......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4-01-17
的确,语言符号一开始本身就在不断地创造着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它至少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到达网络文学,这也使网络文学能够继承过去的文学艺术。古代的岩画:一幅狩猎图中几个至今无法破译的文字,都向现在传递着那时的观念,虽然它当时就......
“文学”内涵转换与现代知识转型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30
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讨论文学观念现代化的时候,追溯过汉语文学一词的发展历程。他们正确地指出古代的文学是学问、学术之意,构成现代汉语文学的广义。而文学的狭义则是专指诉诸感情的美的作品,专指诗歌、戏曲、小说之类的语言艺术作品,......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养老结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6-14
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作为一名大学生,论文是必须写的,无论你是本科还是专科,论文都是一件重大的工程。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
社会转型期虐待老人问题的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针对社会转型期日益严重的虐待老人问题,将社会控制理论运用于应对策略中,结合我国老年人受虐待现状和困境的考察,探讨法制建设和孝文化重建在解决虐待老年人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虐待老人;社会控制;法律保护......
转型升级社会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人口问题论文:转型升级社会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今天的中国愈来愈融入了国际社会,中国的问题必须放大到全球的视野来观察。尤其是中国现今的人口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更需要看......
阜新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学习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0
摘 要:阜新是我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的转型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与阜新整个社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了阜新在转型过程中采用的社会学习模式,以及阜新市社会学习活动中......
论转型期中国社会价值观重塑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价值观重塑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中国增强软实力、树立良好大国形象,公民实现自我提升和完善,中国社会平稳度过矛盾凸显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价值观;重塑 一、价值观重塑是提升国家软实......
人的和谐发展:浅析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23-05-28
" 论文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的和谐发展理应是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又一诉求。这是因为,人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是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 ......
身体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论述
发布时间:2022-10-12
一、 身体的凸显: 身体哲学 研究的现象学范式国外的身体哲学研究有一个 梅洛-庞蒂现象。 在梅洛-庞蒂之前, 身体在现象学中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 胡塞尔的现象学即使对身体有所关注, 也是从意识的先验构造出发的。 身体表现为先......
浅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24
作为传统道德修养根基的儒家伦理之目的在于追求个体之德的圆满,所谓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的慎独境界。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
档案专业意识的“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23-03-05
“兰台中,石渠里,满园花香传古迹,华夏千年春秋史,箱箱柜柜墨香里。典谟中,训诰里,满卷珍藏留回忆,古今中外文明史,卷卷叠叠文字里。”犹记得在上小学时的一堂课上,老师拿了一摞东西走进教室,一脸严肃的样子,说:“你们一会儿要填写的东西将放入档案跟随你们一辈子,所以大家都要认真起来,不要写错,把字体写工整。”教室里一片寂静,看着大家紧张而又好奇的表情,满心期待着这份将跟随自己一生的东西发到自己手上,看看.........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思路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也日益严峻。因此,必须要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4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所执行的一些经济发展政策,其为经济增长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污染破坏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所以,......
驱动河南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文化创新先行战略
发布时间:2014-01-27
驱动河南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文化创新先行战略 河南作为粮食资源大省不被河南人口资源大省“吃掉”而能呈现经济发展持续动力,在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年来,河南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三......
从道德与法律关系谈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 德治和法治是中华法律体系两大基本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两大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的发展管理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法律和道德的和谐统一是其顺利进行并成功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转型期......
中国经济转轨与社会变迁:经济学视觉
发布时间:2014-01-09
中国经济转轨与社会变迁:经济学视觉 [摘要]30年来中国经济市场化转轨过程的实质是政府放松对非国有部门的管制,通过政府主导的分权化和市场化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然而,这种模式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西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及其伦理困境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助人服务活动。西部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其本土化面临着一些伦理困境,制约其发展,探索西部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的伦理困境非常必要。 【关键......
论社会主义是自觉发展的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13
" 与以往任何社会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按照自觉的目的建立和 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注:《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第649页。)......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硬核即社会哲学范式是不能改变的,人学范式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硬核的新保护带,因为它契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需要与满足需要正是范式转换的逻辑起点。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人学范式;社会哲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学中讲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地位、保证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作用并不错,只.........
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型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3-06-12
" [论文关 键 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内容;目标体系;新型治理途径 [论文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
且说社会转型期的“闹大心理”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6
“闹大心理”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种世俗社会心态,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不那么和谐的音符。研究“闹大心理”的功能作用、产生根源和应对措施,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制度化的问题解决渠道,推进德政工程、坚......
构建节约型社会下的会计规范模式-管理学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9
构建节约型社会下的会计规范模式 一、构建节约型社会下会计规范模式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经济、财政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规范的科学性。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要求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必须从节约出发,会计......
交往优先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随着全球化实践的深入推进,将空间维度置于唯物史观的优先地位,确立交往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交往优先;空间;社会发展 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深入研究,“......
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15
" 选题的意义: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旧的体制的束缚而暴露出各种不稳定因素,并因之迎来了中国改革的第二次转型,即由经济建设转向制度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各种公共领域的再建构。在整个发展进程中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