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2:56:4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3-01-07 02:56:41     小编:

摘 要:为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2016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并提出要将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但始于2006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却因存在于供给侧的种种不足并未有效助推农业产业的发展,政策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强化农业保险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粘度,从供给侧提升农业保险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以及构建供给风险防范机制等举措,对于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保险;外部性;保险供给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农业保险新常态发展模式构建路径研究”(15JYE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提供优质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为具体落实中央部署,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又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强调新时期着重加强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化了农业保险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见》指出,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将农业保险高效地融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去,从农业保险覆盖面、农业保险险种品类以及风险保障水平方面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发挥农业保险制度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以及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是,农业产业与生俱来的弱质性特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很难规避诸多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农业生产收益波动性明显。因此,为了减轻农业生产之不稳定性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各个国家纷纷建立本国的农业保险制度,进行农业保险安排以期社会化分散农业经营中的风险。作为处理农业风险的重要财务安排以及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保障的农业保险制度,是世贸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是农业生产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对于减少农业生产者的后顾之忧,在农业生产体系内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农业产品供给结构,支持r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农业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业保险因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其供给和消费均会产生正外部性效用。[1]但在私人消费成本不能被弥补的情况下,农业保险正外部性效用并不会明显显现。加之我国农业生产者的风险意识不强,他们并不是风险规避者且过度依赖国家扶持,对于农业保险的投保热情不高,农业保险需求乏力。因此,基于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正外部性效用的政策性考虑,从2006年起国家采取成立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或由商业性保险公司为政府代办等多种形式,在部分省市试点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并由保监会会同农业部等有关部委研究制定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进一步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政策支持。

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取得了服务“三农”的预想政策效果,农业保险的再分配功能以及对于弱质农业的支撑作用开始显现。但是,由于农业生产面临着较高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质量安全风险,诸风险高度相关,加之农业保险市场存在着较其他保险市场更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农业保险的业务管理费用率以及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商业性保险公司无意主动介入农业保险市场的供给,农业保险市场一直处于供给主体缺失的低水平发展状态。虽然国家对于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予了营业税方面的政策优惠,但却并不足以化解其低利润率水平下较高的经营风险。目前,已有商业保险公司采取减少农业保险供给险种和压缩农险规模的方式逐渐淡出利润惨淡的农险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宣示着通过市场制度加以维护的农业保险经营的失败。另外,由于农险产品开发成本较高,供给主体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农业保险市场因此存在着严重的产品结构单一以及单一供给下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凡此种种来自农业保险供给侧的不足,不仅影响了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还致使农业生产者的保险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供需失衡、错位以及要素配置的扭曲导致了农业保险市场发展中市场失灵态势的出现。具体以黑龙江省为例,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实施近10年来,农业保险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如保险保障程度低下、政府财政补贴实效不强以及农户投保积极性较差等问题。如何通过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农业保险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化解单一性过剩产能,提高农业保险产品供给的质量以及技术性含量,实现农业保险市场供需均衡发展的多核驱动,提升农业保险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效率性支持,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主动适应和引领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乃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黑龙江为例

(一)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作为拥有耕地面积达1586.6万公顷的农业大省,1黑龙江省于2004年开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是全国首批进行农业保险试点的9个省份之一,亦是首批被纳入农业保险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省份之一。按照《黑龙江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规定,种植业农业保险保费的分担比例是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合计补贴总保费的80%(分别是40%、25%和15%),农民自负比例为总保费的20%;养殖业保费补贴为中央财政负担50%,市县财政负担30%,养殖户自负20%。 自2013年3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农业保险条例》)开始于全国范围内施行,这为我国以及黑龙江省的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与指导。为了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实效性,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农业保险纳入到《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统筹实施。2014年,又先后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金融保险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确定了“扩面、提标、转制”的农业保险总体发展思路,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和投入,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的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的县级保费补贴,但至今并未辅以更为具体的细化执行标准和推进日程表。

2015年,黑龙江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黑龙江省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型种植业保险条款拟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黑财函[2015]85号),拟将种植业保险平均费率由10.38%降至7.84%;平均每亩保费由37.5元降至18.6元;基础保障水平由平均每亩148元提高至178元,最高至303元,力争覆盖每亩全部直接物化成本。目前,新的保险条款已报保监会备案。同年,黑龙江保监局施行三项措施以强化农业保险的“公开、到户”。一是将“五公开、三到户”标准固化于理赔程序之中;二是以“到户”标准细化承保、定损与理赔工作;三是各项工作信息公开上网,加强社会监督。另外,对投保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投保农户进行100%实地验标,并按照灾情程度抽样定损。

在农业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上,黑龙江省被列为农业保险中央财政补贴试点省份的当年即实现保费收入13.75亿元,同比增长312.14%,占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15.67%,当年承保能繁育母猪190万头、奶牛49万头,全年共支付保险赔款10.55亿元;2009年,黑龙江省非垦区的52个县、48万户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为2087.2万亩,其中玉米717.8万亩、大豆1160.4万亩、水稻182.2万亩、小麦26.8万亩。养殖保险领域,全省共承保能繁育母猪137.7万头,奶牛7.3万头,当年农业保险赔付支出共计10.58亿元;2011年,黑龙江省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共计16.41亿元,同比增长17.29%。其中,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承保面积达到6758万亩,覆盖率达37.13%;2012年,种植业承保面积8551万亩,覆盖率为47%,全省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2.16亿元,共计支付赔款11.32亿元,赔付率为51.08%;2013年,黑龙江省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8.33亿元,粮食作物承保面积1.01亿亩,森林保险承保面积6284.85万亩,承保能繁育母猪、奶牛70.69万头,保险赔付32.47亿元,赔付率114.61%;2015年,黑龙江省进行了农业保险条款的修订,并在扩大保险责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风险保障以及保险费率调整,四大主要承保农作物的保险费率降幅达17%―30%,全年共实现农业保险原保费收入28.95亿元,保费规模位居全国第四位,实现了近1亿亩耕地的农业保险覆盖。1

2016年,黑龙江省开始探索农业指数保险,开创了财政巨灾指数保U制度安排和巨灾指数保险精准扶贫的先河。此次试点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分别与黑龙江省财政厅、瑞士再保险公司签订农业巨灾指数保险单及再保险合同的方式进行。投保人为黑龙江省财政厅,被保险区域为黑龙江省省内的28个贫困县,原保险保险人为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再保险保险人为瑞士再保险公司,分保比例为80%,具体的险种则包括有低温指数保险、干旱指数保险、降水过多指数保险以及洪水淹没范围指数保险。本次承保的原保险合同保险金额为23.24亿元,除洪水淹没范围指数保险的保险费率为6.16%以外,其他三个保险险种的保险费率均为4%。[2]

(二)存在的问题

1. 单一供给下的保险保障不足

保险供给是指在一定的保险费率水平下,保险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保险商品数量,足以弥补营业成本以及满足预期利润率要求的保险费率是决定保险供给的关键。因应农业保险产品经营中高风险与低利润率并存,保险公司并不乐于积极拓展农业保险业务,农业保险供给一直处在有限产品结构下的供给过剩状态,而在本已单一供给过剩的农业保险市场发展中还存在着农业保险产品保障不足的问题。

现阶段,农业保险市场上在售的保险产品仍以覆盖部分物化成本的“成本保险”为主。虽有部分省市推出了产量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以及“保险+期货”的新型农业保险产品,但因新产品仍处在试点阶段,市场前景并不明朗,新产品未大范围推广,农业保险市场仍在以成本保险为主的单一供给模式中徘徊。除此之外,农业保险产品保障不足还集中体现为保险金与直接物化成本之间差额的巨大。以黑龙江省为例,目前,按照《黑龙江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的规定,政策性种植保险的保额原则上为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灌溉成本以及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在内的直接物化成本,但除了黑龙江垦区外四大作物保险的保额分别为水稻200元/亩、玉米145元/亩、大豆120元/亩、小麦125元/亩,按照算术平均数计算得出的综合保险金额为亩均147.50元,仅仅达到农户直接单位物化成本的20%―40%左右,且投保面积和保险费率无关,无法体现规模投保优待。另据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农村家庭户均占有耕地面积约为12.95亩,假设农户所耕种土地全部受灾,被保险人可以获得的保险保障上限均值约为1910元,仅占到黑龙江省农村家庭居民人均总收入的28.80%左右,保障程度着实偏低。而当成灾比例在50%的中值水平以下时,这一比例将下降到14.40%左右,保障程度进一步减弱。

养殖业保险方面,根据《黑龙江省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实施意见》的具体规定,能繁育母猪保险的保额为1000元/头,保险费为60元/头(中央财政补贴30元、省级财政补贴12元、县(市)财政补贴6元,投保人自负12元);奶牛保险的保额为:进口奶牛保额8000元―10000元(需提供相关进口手续),普通奶牛保额6000元―8000元,保险费率6%―7.5%(投保奶牛50头及以上的费率为6%,投保奶牛50头以下的费率为7.5%)。中央、省、县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标准分别为50%、20%―25%(能繁育母猪补贴20%、奶牛补贴25%)、5%―10%(能繁育母猪补贴10%、奶牛补贴5%),参保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比例不高于20%。虽然各级财政的保费补贴大大减轻了农户的经济压力,但无论是能繁母猪保险,还是奶牛保险,过低的保额都不足以提高养殖户的投保热情,致使近年间黑龙江省政策性养殖保险的覆盖率在低水平徘徊。

2. 保费补贴对需求侧拉动实效较差

因农户认识偏差和侥幸心理导致的感知失灵以及系统性风险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效用并未很好地实现。[3]为了纠正农业保险市场中的市场失灵现象,主流观点较为一致地认为农业保险只有采取政府经营或者国家财政支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才更具效率,也更加符合公共利益。[4]1990年,Hewitt和Wright在具体考察了多个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之后发现,在没有政府补贴或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历史上农业保险的一切险种(All Risk)和多重农作物保险(MP-CI)的商业化经营均未获得成功。[5] 冯文丽(2004)认为,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营不符合商业化经营条件。在这种严重不足的制度供给下,保险人完全按照商业性原则经营政策性农险,风险较大,费率较高,也缺乏法律依据,在有些地方甚至被当地政府作为“乱收费”而强行停止。[6]因此,在已经实施了农业保险制度的40多个国家中,政府无不对农业保险给予了不同比例的保费补贴与政策优待。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属于WTO《农业协定》中的“绿箱”支持政策,这项政策对于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就此,我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我们要结合国内外理论与实践,从“外部性原则、信息处理的复杂性、激励相容机制”等方面来提升保费补贴的政策实效。

2007年,财政部首次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列为财政预算科目,并规划了1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预算额度,选择了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这6个省(自治区)进行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试点,2008年又将黑龙江省确定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省份。目前,黑龙江省对于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主要以直接补贴保费为主、税收优惠为辅的方式进行。从2007年开始施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至今,中央政府确定的保费补贴品种已经由5个增加到了10,地方政府的补贴比例亦是逐年提高。另外,自2016年起,为了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补贴改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市县财政除保费补贴外,还将承担每亩标准为71.45元的耕地地力补贴。各级财政承担的高额保费补贴以及耕地地力补贴促使农业保险投保率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此等规模的财政补贴支出却给上述贫困县带来了非常巨大的财政压力。下级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将是否投保农业保险与农耕资金贷款挂钩以强制农户投保,或者与保险公司合谋伪造农户签字承保、要求保险公司在期末不出险的情况下返还保费或减少下期应缴保费,或施压于保险公司向其提出虚假赔付、增加赔付和返还保费补贴资金的要求。甚至有的乡一级政府强制扣留投保农户的保险赔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捐款。地方政府的违规操作,使农业生产者对于投保农业保险存在着强烈的抵触情绪,本着扶持农业产业发展之初衷而实行的多级财政补贴政策,并未取得预想的政策效果,需求侧拉动实效较差。

3. 收入结构变化致农业保险需求乏力

风险防范手段包括自留、规避和转嫁等几种主要方式,保险属于风险转嫁的一种具体形式。作为风险管理手段,保险的作用是对由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而用于补偿的货币和物资又必然来源于人们满足当前消费后的剩余。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保险的有效需求取决于社会产品的剩余程度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7]虽然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转嫁,但并非所有的风险都适宜通过保险的方式进行转嫁。受前提条件的制约,只有同时满足损失概率大、损失程度高这样两个条件的风险,才更加适合也更乐于被风险受体通过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防范。农业生产所具有的高风险性以及弱质性无疑满足了其中一个要件,但是收入结构的改变却导致风险损失程度高的要件未完全得到满足。

2011年至2015年间,黑龙江省农村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上涨比例(同比)约为9.99%;工资性收入平均上涨比例(同比)约为10.90%;经营性收入平均上涨比例(同比)约为10.21%,相较之下可见工资性收入增速较快。在比例结构上,2011―2015年,经营性收入仅占纯收入总额的62%左右,工资性收入、财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占比达到了40%左右。1收入结构的改变,使得登记为农村户籍薄上的人口不再是狭义上的、靠天吃饭的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加大,意味着他们受到农业风险的影响逐渐减小,二者之间具有反向相关关系。另外,在农业保险的外溢性特征和当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现实环境下,农村居民有着太多的诸如子女教育、医疗以及养老方面的风险需要规避,满足了当前积累和消费后的可支配剩余所剩无几,名义收入的增长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仅仅起到了极为有限的拉动作用。

除此之外,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例如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进一步化解了农业生产者的农业产业经营风险,但同时也对农业保险市场造成了较为明显的挤出效应以及农村居民对国家扶持的依赖度日益增强,进一步拉低了农业生产者的农业保险需求。

4. 农业生产者保险意识薄弱

所谓保险意识,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工作当中形成的对于保险商品的认知程度,通常表现在人们对保险商品的认可程度、需求程度、购买动机、消费偏好,以及选择标准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8]保险意识受到文化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是一个受到诸多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综合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形成购买动机并致潜在保险需求向有效保险需求转化并影响保险密度以及保险深度的关键性因素。在国民经济以及农业产业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进程中,农村居民的生存需要已基本得以满足,伴随而来的义利观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农业生产者的经济行为逐渐呈现出一种由生存理性向经济理性转变的态势。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一成不变地真正意义上经营农业的时代尚未到来。处于这个转变过程中的农民,温饱有余,小康不足,形成于固有生存理性下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仍阻碍着他们去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决策。 保险产品,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的射悻性以及消费上的无形性特征,保险产品的使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保险期限内的无形风险保障方面。当合同期内未有约定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无需承担保险责任,更无需返还保险费。保险产品这种无形保障功能,可以减少风险受体的后顾之忧并合理地进行财务安排,但却也在风险事故未发生时造成一种非等价交换的错觉。加之侥幸心理以及风险认知偏差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处于主动或被动的抑制状态,有效保险需求并未得以形成。另根据赓国柱等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并不是风险规避者,靠天吃饭思想根深蒂固。面对较为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不确定性的市场风险,他们更多地采取了农作物品种分散化种植、高产品种耕种、亲友互助以及依靠政府帮扶等“自我保险”方式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另外,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到保险意识的主要因素。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之中普遍存在着从业者年龄偏大、学历构成偏低的情况,他们对于农业保险的属性以及功能知之甚少。除此之外,农村居民对于保险代理人的普遍偏见,都导致了农业保险的保险密度以及保险深度均不十分理想。 三、推进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具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农业保险,作为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的一项强有力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力保证。但就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农业保险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支持功能并未得以很好地实现。因此,深化农业保险体制改革,增强保险服务农业、农村实体经济的能力,进行以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农业保险需求侧协同配合为必要,农业保险立法为保障的多管连动,才能更好地顺应农业产业发展对于农业保险的新期待。

(一)抓牢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1. 提升农业保险产品供给质量

产品质量,是衡量产品供给有效性的核心要素之一。保险产品的产品质量可以通过保险保障程度加以衡量,保险保障程度是一个多维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内的构成指标不仅包括保险金额度高低,还包括险种的多寡、保险金档位的多少及其档位间的宽度如何。因此,保险保障程度的提高需要综合考虑体系内的各因素,协调进行。

首先,提升保险金额度。保险金额度的提升,要使得基本的保产量类农作物保险以及养殖类保险的最大覆盖程度可以直达投保人的全部物化成本。通过保险精算技术的支持,在全部物化成本的区间内(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以及机耕和地膜成本)进行不同保障档次的保险金额度规划,增强投保人的可选择性;第二,尽快将尚处于方案设计阶段的大豆、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价格保险试点工作付诸实施,并尝试开展“期货+保险”的金融保险融合创新模式,适时将农产品价格保险赔付与期货市场发展结合起来,在保险合同条款中约定如遇期货合约各交易日收盘价的均值在保险合同约定的目标价格以下,保险人承担差值部分的赔偿责任;第三,开发天气指数保险,防范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的农业减产以及农民减收。当然,由于基差风险的影响,需要结合各省(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经验定价法、分布拟合法以及动态建模法进行产品定价,并在方案设计、触发条件以及免赔条款制定上全盘考量。

需要强调的是,在不提高保险费率的前提下,保险保障程度的提高对于保险产品的供给方而言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或者是营业利润的减少。因此,政策制定者在以保险保障程度提高作为提升保险产品供给质量的同时,不能忽略保险供给方的利润诉求,行政力量不能过度侵蚀商业主体的经营自由。然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经营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动物险种的保险公司仅仅被免征I业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税收方面的优惠。因此,为了提高保险公司介入农业保险市场的积极性,降低保险机构的经营成本,提升保险公司抗风险能力,就需要在税收方面,给予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更多优惠,以从保险公司角度增加农业保险供给,实现农业保险市场的供需均衡。

2. 提升农业保险供给效能

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特征的公共物品而言,当政府不能确保其生产时,公共产品的供给或是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或者是完全没有供给,产品供给缺乏效率并引致消费损失。因此,为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保险市场的产品供给效率以充分实现农业保险产品的正外部效用,实行农业保险的条件性强制投保以及保费补贴区分原则无疑是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的有效手段。就财政补贴的改进而言,应需考虑融进当地GDP、财政收入、农业总产值、农业占当地GDP比重、当地政府对农业支出额、农民纯收入等因素综合考虑。[9]

首先,在提高中央财政补贴比例的基础上逐步降低直至取消县级以下政府(包括县级政府)财政保费补贴支出。同时,构建一套有效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进行绩效评价与补贴比例调整。第二,按照实际耕种面积(或养殖规模)以及农产品品类做强制投保划定标准。对于实际种植或者养殖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农户(具体耕种面积的大小由各级地方政府统计后确定),强制其参加农业保险,实际种植面积较小者则实行自愿投保原则。另外,为了避免财政补贴的矫枉过正,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强制保险并由政府提供较高比例的保费补贴。对于那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家禽、牲畜等农产品,实行自愿投保原则,政府对此不提供保费补贴。第三,辅以政策利导。为全面提高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借鉴美国《1994年农作物保险改革法》的做法,将投保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者优先获得其他金融支持的前提条件,以此诱导未达到强制投保标准的小农户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而主动投保。 实际上,黑龙江省政府已经就此做出了努力。2014年,黑龙江省政府即在发布实施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大保费补贴力度,高度重视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和投入,将财政补贴资金列入各级财政年度支出预算,对因保险保障标准调整以及因直接物化成本扩大覆盖而增加的保费给予财政补贴。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并在取得保险公司同意的基础上,将上述方案列入保险合同,切实发挥政策的实效性。

3.弥补农业巨灾保险产品供给短板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业巨灾损失风险既不能完全视为私人风险,也不能将其等价于公共风险,而应界定为处于私人风险和公共风险之间的“准公共风险”。[10]巨灾风险的防范,关乎于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对于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经验表明,在众多的风险管理手段中,农业巨灾保险的成效较为显著。2014年,保险业发展的“新国十条”(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发布实施。“新国十条”指出,要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方式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至此,国家已将构建巨灾保险制度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然而,农业巨灾保险的经营对于经营主体的资产水平、抗风险能力以及保险监管有着很高的要求。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商业性保险公司而言,提供农业巨灾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都并不十分容易。在政府无法独资经营农业巨灾保险产品时,政府主导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农业巨灾保险经营模式无疑是有效增加农业巨灾保险产品供给并调整产品供给结构的必然之选。

第一,“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为基调。巨灾保险具有显著尖峰厚尾特征,这种厚尾性特征使得巨灾风险集合分散的可能性明显下降,甚至是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分散陷阱”。在无法获得“大数法则”支持下的精准保险费率数据时,基于经营稳定考虑的、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性保险公司,并不十分愿意介入巨灾保险的产品供给环节,巨灾保险市场存在明显的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解决农业巨灾保险市场的失灵现象,必须政府介入。就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土耳其的做法,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作为巨灾保险的承保人,在全商业化、完全政府参与的管路中进行选择,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渐减少政府的参与程度,渐进地推进农业巨灾保险的市场化运作。同时,为了鼓励商业保险的介入,由政府向其施行税收上的优惠。

第二,充实巨灾保险保障基金。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成立一个政府支持、专业机构负责管理的省级巨灾保险保障基金(机构名称为“农业风险管理局”),由财政资金、巨灾保险的原保险人以及再保险人的保费收入、粮食风险基金以及资本市场所得作为注资。

第三,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进行巨灾风险的证券化运作(ILS)。由境内保险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境外特殊目的机构(SPVs)或国内的证券公司为发行主体,设计开发巨灾保险期货、巨灾保险期权、巨灾债券等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具体产品形式,并以逐渐完善的资信评级为发行保障,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化程度,借此提高投资者的购买主有浴

4.平顺再保险平台提升供给能力

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保险人在保险供给方面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模糊厌恶”,对于营业费用率以及保险赔付率“双高”的保险品种,普遍采取着较为审慎的选择与规避态度。当然,保险公司可以以提高保险费率的方式化解经营风险,但是在保险费率自由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当下,提高保险费率的经营策略往往会招致竞争地位的丧失,保险公司基于此做出的策略选择将是有限供给甚至零供给。而再保险作为一种原保险人的风险分散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保险人的供给顾虑。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吴高连曾形象地将再保险比喻为农业保险发展的先导、排头兵和铺路石。他表示,就像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通讯设施,经济难以发展的道理一样,没有农业再保险,农业保险同样难以发展。[11]

首先,在农业再保险业务的经营主体设置上,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成立由国家独资的农业再保险公司,并在省级行政区划设置全资子公司。公司以政策扶持为经营导向,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司除了进行常规的农业保险再保险业务之外,需要加强与中国农业再保险共同体以及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合作,并负责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原保险合同进行监督检查。

其次,给予原保险人以政策扶持。追本溯源,再保险业务需要以原保险业务为初始。为此,为了通过再保险方式减轻原保险人的后顾之忧以提升原保险人的承保积极性,国家以及地方财政不仅需要对投保农户进行保费补贴,还需要对原保险人进行政策倾斜,给予一定程度的费用补偿以及营业税方面的减免。然而,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对于经营自留业务造成的亏损需要由经营者自行负担。[12]

最后,明确分保比例,合理确定再保险人与原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再保险的分保一般有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两种方式。首先,对于比例再保险而言,应明确一个分保的比例区间,不得100%分保,具体比例需要具体核查原保险人的偿付能力确定;其次,对于非比例再保险,则需要按照不同年份的农业风险状况,由合同双方商议确定自留险位多少或者自留赔付率水平。

(二)引导农业保险需求侧协同配合

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在需求侧的协同配合上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为必要。

决策,以意识为前提,意识决定行为。保险消费行为需要经历由风险认知到保险意识的转化过程,并受制约于行为主体理性预期以及可得参照点的影响。恰如西蒙所言,“一切管理决策都有一个内在约束,即可用资源的稀缺性”,这种约束“可能就是生物自身的生理、心理限度”。[13]如是约束下,对于有限理性人,能够在杂乱的稻草堆中找到足可以缝衣服的针就满足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在特定时空下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系统中,行为人在进行决策时仍然因为认知能力的限制而无法作出“实质理性”的决策。[14]所以,农业生产者保险意识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动态的前中后三个环节进行。

事前环节:培养农民的风险意识,对于在农业生产者中普遍存在的靠天吃饭以及过度依赖政府的小农意识进行纠偏;同时,加大保险产品宣传,普及保险常识,深入农村基层组织进行保险知识宣讲,使得农民能够从更深的实质层面了解保险的损失补偿功能;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以及保险条款用语方面要更加简洁、明了,从保险条款上理清农户对保险产品的混沌化认知;

事中环节:提升保险服务的附加值,增强农户的保险产品有形化体验度以及消费体验;增加保险专员承保后现场走访的频次,以更为专业的风险防范知识指导农业生产者进行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防灾防损工作;

事后环节:积极理赔,缩短保险理赔时效,对于复杂保险事故实行先行赔付,以此扭转农户对于保险功效的错误认知。

(三)加强农业保险立法保障

2013年3月,《农业保险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进入了一条有法可依的规范化轨道。《农业保险条例》共计5章33条,从农业保险合同以及农业保险经营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是,相较于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农业保险立法而言,《农业保险条例》的框架安排较为粗疏,只能为处于初级发展水平的农业保险提供最基本的制度供给。加之《农业保险条例》采取的是一种普适性的立法态度,并未考虑到不同省份(地区)农业保险的实际发展状况,针对性指导意义不强。而至今为止,我国仍未出台专门规范农业保险发展的更高层级的法律,或是政策性保险法,实践中大量的立法空白亟需填补。“法律无法选择确认每一主体的每一利益,便必须对各种利益冲突加以平衡从而不致使人类社会在无谓的利益纷争中而毁灭,失去继续发展的可能。”[15]农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其立法的意义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16]为了更好促发展、保民生,确保农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之重要基础性功效的最大化实现,国家以及省级政府应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在法制办、财政部(厅)、农业部(厅)、林业局、保监会(局)和审计署(厅)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下,以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为基调,以因地制宜地实行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为立法原则,结合省际农业产业的现实发展状况,加快农业保险法律及法规的立法进程,明确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应发挥的职能,确保农业保险在规范化轨道中发展,维护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参 考 文 献

[1] 高之清、张金萍:《“O2O”保险分红型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构建》,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年第6期.

[2] 马广媚、赵修彬:《黑龙江启动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试点》,载《中国保险报》 2016年8月1日,第01版.

[3] Skees J R,Barnett B J. “Enhancing Microfinance Using Index Based Risk-Transfer Products”,in 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2006,66(2) : 235-250.

[4] 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5] 冯俭、张立明、王向楠:《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财政补贴调节效应的元分析》,载《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6] 冯文丽:《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载《金融研究》2004年第4期.

[7] 孙祁祥、贲奔:《中国保险产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载《经济研究》1997第3期.

[8] 陈钦:《浅谈农民的农业保险意识》,载《农业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3期.

[9] 钱振伟、张燕、高冬雪:《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财补效率评估》,载《商业研究》2014年第10期.

[10] 庹国柱、王德宝:《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研究》,载《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11] 仝春建:《以农业再保险为先导推动农险发展》,载《中国保险报》2008年12月15日.

[12] 姜莉:《我国农业保险政策优化问题研究――基于道德风险视角》,载《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13] 赫伯特・西蒙:《F代决策理论的基石:有限理性说》,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4] 袁艺、茅宁:《从经济理性到有限理性:经济学研究理性假设的演变》,载《经济学家》2007年第2期.

[15] 赵震江:《法律社会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6] 尹海文、廖艳:《农业保险立法的比较研究及我国法律构建的思考》,载《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析对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4
一、引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矛盾和问题,必须集中力量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胡鞍钢等从中国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09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有效资源的供给率,改善供给结构的质量。这项改革工作的开展对管理会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入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和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关键词:......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新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实践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选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政策着力点在于建立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目标在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依托农业资源整合市场要素,注重“产、城、人”互动融合,借力金融政策支持,坚持市场导向。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供给侧结.........
经济学专家纵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6-05-18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专家围绕主题做了主旨演讲。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思、溯源与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性难题、引领中国巨轮在现代化事业下半程“行稳致远”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政策措施和发展进程可以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
发布时间:2017-05-11
摘要:去库存、降成本、去产能是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深入变革和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在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做好优化采购和降低库存压力成为必然。本文从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采购和库存方面存在的问题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优化企业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的有效措施,制造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资采购;库存管理;优化分析改革开放.........
关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照搬西方供给学派的思想,也不能仅仅从经济学角度去思考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应全面、综合地对中国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积极汲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原则,力争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道德提升、社会公平、强化宏观调控、增强国防力量、创造有效就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途径.........
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改革初期和中期,我们更多地是通过改革来提高生产领域的效率,由此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属于供给领域的改革与管理;而进入新世纪后,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建立,我们更多地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需求,来实.........
分析管理会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力
发布时间:2023-07-11
近年来,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供需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就是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5
一、电子商务对供给侧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新的发展动力。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与商务活动紧......
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2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11 月10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之后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供给改革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老年人照护模式的选择意愿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湖北片区的数据,从供给侧出发,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家庭照护资源供给、居家照护资源供给、机构照护资源供给,以及经济状况四个方面对老年人照护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照护资源供给对老年人照护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不同,如家庭照护资源供给会促进老年人选择家庭照护,而机构照护资源供给反而会负向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照护;多元化的居家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央企业“四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深化中央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推进中央企业管理进步和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运用人力资源价值链理论,提出中央企业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四位一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基本内容,为深入中央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提供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关键词:中央企业价值链管理四位一体人力资源体系一、引言中共中央.........
浅析普惠金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0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是宏观调控方式的深刻转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金融制度创新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框架中寻求突破,力求成为引领供给侧改革的主导力量,因此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的方法论探悉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回应当前国内经济关切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驱动战略采用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主体适应客体到客体适应主体、从机遇主义到独步“无人区”、从局部延伸到交叉颠覆、从对称性跨越到非对称性跨越等新方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的方法论是全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路标。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新兴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工程技术实践平台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0-22
摘要:构建“服务实验教学,兼顾科学研究,资源集约利用,软硬件系统集成”的工程技术实践平台,即将工程类课程整合为“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三个层次,依托实践平台进行“自主个性化学分训练、学科竞赛训练”两个层次训练,构建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共性学习要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平台。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工程技术;实践平台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应用型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
浅析邢钢:财务管理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02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邢钢)是目前国内最大、品种最全的特钢线材专业化制造企业和深加工产业基地,具备300万吨特钢产品及汽车零部件、焊网、精制线、切割丝等深加工产业。邢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十多年专注于特钢结构调整,未增加钢铁产能,是全国质量奖获得者。为了分享邢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经验与做法,本刊记者前往邢钢进行了调研。提前谋划,转型升级邢钢在2002年就明确了不增加产能、发展工.........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24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无论从改革本身的逻辑关系还是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发,......
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转型的方略探索
发布时间:2017-06-14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正处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转型时期,在该背景下,若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调整经济结构,则需要在经济形态上实现完美转变。而我国一直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依靠的是需求侧管理,供给侧改革将全面优化了供给侧环境和供给侧制度,该举措将成为日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激发经济主体的潜在力量,全方位满足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一、供给侧改革综述(一)供给侧改革概念所谓供给侧改革,即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浅析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环境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2-12-17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型的逻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理念可追溯到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理论。简单地说,需求管理强调的是通过优化和刺激需求,消化和解决供给问题,而供给管理则是通过优化和升级供给以满足各种有效需求,......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过去需求侧改革的发展思路。这种改革思路主要是通过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最近几......
供给侧改革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3-23
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元年。中国现有问题并非周期性经济失调,而是生产能力尤其是创新性、高端生产能力不足,伴随低端产能过剩、资源过度流入低效传统部门的结构性问题。一味从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刺激,无法从本质上解决该问题,反而会......
保险创新产品供给侧改革之跨界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20
一、引言 2014 年8 月10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在此之前,保......
林业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05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个领域产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时需要各个领域积极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与时俱进跟随产业时代的改革步伐,不断地创新领域的管理运行方式,不断提高行业内的工作与服务效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管窥
发布时间:2022-09-28
一、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源起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之后,1979年英国执政的撒切尔政府、1980年美国执政的里根政府,针对西方需求提振乏力、经济“滞涨”的“凯恩斯陷阱”,吸收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大规模地将供给学派的减税、消减财政开支、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严控货币供应量等政策主张付诸实践。这些政策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提升了英、美的经济活力。从中国历史上看,以减税为特征的供给端改革源远流长.........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业保险发展的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0
一、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2014 年9 月,中国保险学会发布《中国农业保险市场需求调查报告》,该调查历时半年,受访农户遍布27 个省、自治区和4 个直辖市,有效问卷超过1.3 万份,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
简析供给侧改革对就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29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的增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急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从需求侧来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包括投资、消费、出......
浅谈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0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我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也是解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到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力量的高等教育,其自身因受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的双重影响,出现高等教育规模、外延快速扩大而内涵发展滞后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的供给错位,即无效供给过度出现的就业难和有效供给不足出现的用工荒局面越演越烈。不.........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思想火花竞相绽放
发布时间:2020-02-21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的召开,吸引和聚集了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区)社会科学院和政府部门、高校及其他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大家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题,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理论、各地改革综合情况、改革与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改革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革与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各抒己见、深入.........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2-26
时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经济政策表述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2015 年11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次日,国......
观念革新与模式创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质量评价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迈进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学用壁垒,供给侧存在毕业生创新能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发展潜力不大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要兼顾利益相关者多主体视角,着眼高职......
供给侧改革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运营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需要淘汰落后的物流方式,结合物流新技术的运用,推动鲜活农产品经济增长。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流通渠道受到限制、物流冷链投入不足、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等问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改进安徽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可采用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加强冷链建设的投入,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产品;物流管理;安徽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需要淘汰.........
浅谈能源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6-08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并于11月18日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17日,......
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及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保证企业事业单位稳健运营而推出的新举措。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于改革前管理会计的发展状态,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并从价值创新、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三方面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关键词: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发展策略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内涵(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
供给侧改革下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4
一、研究背景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看似主要原因是因为每年毕业生人数过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占比并不高。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和社会需求......
供给侧改革对城市经济的提升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 要:随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着重强调了应当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经济发展目标,重视对供给体系的质量的提升,促进我国整体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增长,因此城市经济在发展中也应当重视供给侧......
爱仕达发布供给侧改革规划图
发布时间:2022-12-25
2015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了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发展思路,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进一步对供给侧改革作了具体的规划。 日前,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国货‘仕’不可挡――2016爱仕达供给侧改革暨......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粮油进口形势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要:近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丰收,部分品种出现阶段性过剩。“供给侧改革”及“去库存”成为当前热点。同期,我国粮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现状、把握趋势,本文总结分析我国粮油进口发展形势及其背景原因、对国内生产及市......
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8
2015年我国粮食喜获“十二年丰”,但却带来粮食库存量大幅度增加、粮食价格明显下跌以及相联系的卖粮难。2015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去库存”,其中粮食“去库存”是重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消化过大的粮食库存量以及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新走向。2016年1月28日发布的新世纪以来中央的第13个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用新的发展理念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供给侧改革与大国气运
发布时间:2016-06-17
上世纪80至90年代,许多国家及经济体尝试以供给侧改革摆脱危机或经济滞胀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政策,由此带来不同改革结果,回顾并分析这些成败经验,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纵观历史,供给侧改革通常在经济滞胀、......
我国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发布时间:2019-12-07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深化改革和创新引领二者双轮驱动的思想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不合理,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时效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笔者的观察是,应该从供需结构性调整、提升科技因素在供给侧的比重、供给过程.........
研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重构的思考——基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4
一、引言纵观整个金融发展的历程,却也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而金融市场主体混业经营就是其中的显著方向。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之前传统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已经逐步被多品类、全方位的综合性混业经营所取代,金融机构往往都是集基金、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业态于一身。而反观金融监管方面,一行三会却依旧秉着谁的孩子谁抱走的管理原则,因此也造成了新的金融模式下的监管空白,严重阻碍了金.........
研究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理念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24
供给侧改革是党和国家在经济新常态下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内生动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重塑企业提质增效的新动能、激发经济增长潜力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供给侧改革涉及范围广泛、内涵丰富,除经济领域外,还涉及教育、文化、制度等领域内的改革。其中,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与经济领域内的供给侧改革紧密相关,其承担着向经济发展转型供应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现实责任,.........
供给侧改革下的宏观经济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13
摘要:供需平衡是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特点主要呈现为高投资率、低消费率和高出口率,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外贸,经济泡沫化和风险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健康。从供需机制来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在世界经济疲软、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背景下,要平衡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要求,需要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做好供给侧改革,从而转变以数量型经济增.........
浅谈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发布时间:2023-05-09
一、引言20世纪初期,以萨伊定律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理论为主流,以减税和减干预的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理论为代表,供给派认为生产力的增长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应该破除阻碍市场调节因素,宏观政策应重点关注刺激生产。与供给侧对立的需求侧以凯思斯主义为代表则认为在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刺激需求。在经济复兴计划中以欧美为代表的美国和英国主要以减税、减.........
浅谈我国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4
职业教育是当今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教育、大众的教育,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及两个一百年的重要战略支柱。近些年来,国内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出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招生难转型难就业难等多重困境,企业持续的技工荒也逐步成为制约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社会经济.........
纺织服装产业信息化的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要:为适应新常态、转型升级完成供给侧改革,纺织服装产业应适应市场变化而创新产业生态,构建产业信息化生态应成为战略性选择。本研究认为:产业信息生态必须采用集成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和建设。产业信息......
供给侧改革下管理会计的作用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3-01-20
一、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40年来,主要依靠由投资、消费、出口构成的“三驾马车”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增加和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等内外因素叠加,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以往高度依赖低要素成本和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继续支撑我国经济健康发展。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
民族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防范产能过剩刍议
发布时间:2019-10-16
摘要:本文以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总体供给与需求之间分析为基础,认为当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格局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农业产能过剩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表现在结构上。笔者提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重视解决和防范产能过剩问题,要在发展思路和战略上创新,围绕大市场、大产业来勾画民族地区农业发展新模式。关键词:民族地区;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要解决农业项目.........
购物中心供给侧改革启示录
发布时间:2023-02-06
在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当口,传统零售业也需与时俱进。在商业地产界,招商难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在传统零售业步入下降通道,在曾经动则两位数增长的奢侈品行业也开始加入关店队伍的大环境下,商业地产界喊出了去百货、去零售的口号,影院、餐饮、儿童教育娱乐等渐渐成了购物中心的标配,并且占据了日益重要的位置。在加强体验的口号下,开发商不惜重金在建筑设计方面寻求创新,希望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品味,吸引商家入驻,获取消费者的青.........
浅析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24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之后便成为经济领域研究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二.........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要: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决策支持和人力支撑,决定着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能否实现。文章基于国有建筑企业供给侧改革背景,对人力资源管理当前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探究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措施,为增加国有建筑企业人才的有效供给,保持国有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核心竞争力作出有益探索。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供给侧;人力资源一、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意义在党.........
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作用及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要: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本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下,对管理会计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深入分析了对管理会计的要求及影响,进一步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有关创新策略,为企业可持续稳定地增长提供有价值的支撑。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管理会计的影响;创新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供给端的改革,淘汰高耗能、有效化解过剩产.........
如何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供给侧改革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企业供给侧改革,是促进经济增长、保证企业稳健运营的新举措。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通过分析其内涵和重要性,剖析企业管理会计在其间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价值创新、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方面出发,以期为促进企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建议。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企业管理会计;价值创新自2015年11月开始,“供给侧改革”这一新思路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态势下的一项创新性项目。会计工作作为每一.........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文章在中外供给侧经济理论基础上,以英、美、德、澳、日、韩六国为例,阐述了几个典型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从而对中外供给侧改革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比较;经验借鉴[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2731中外供给侧经济理论西方供给侧理论起源可从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学谈起。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萨伊.........
分析供给侧改革思维下的法律权利意识
发布时间:2022-08-21
在法治社会,以满足权利主体自身的意志为先决条件的本源主义永远是必要的,社会的不断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本位的权利进行不断重新界定的过程,如波斯纳所说:权利的内容会随社会环境而变化,但这种拥有的感受会是一个常项。所以,在现代社会权利本位精神与权利现实态度始终都是存在的。以供给侧改革为例,它还是以人民群众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最终目的,特别是还是强调政府权力对公民权利的谦让,强调市场自由的重要性。但.........
浅析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论略
发布时间:2023-02-24
十三五规划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的发展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整个教育界来说,就是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职业教育来说,就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和全面对接,培养大批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一、职业教.........
我国农业保险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 农业保险对于稳定农村经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保险在我国发展还很不成熟,如何推进农业保险在中国的普及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详尽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农业保险发展之路......
保定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对策浅谈
发布时间:2023-01-18
保定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自然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3 种地貌。由于辖区范围广泛、地理环境复杂, 保定地区遭受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从保定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来看, 主要存在气象、干旱、洪水3 类灾害。灾害给农民生活到来......
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 要 面对需求侧改革效果下降,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供给侧改革,抓住了新常态下重启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为开启新阶段中国经济持久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科学内涵 ......
大数据助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18
近期,李克强总理为《经济学人》杂志撰文,将“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列为中国经济的两大引擎之一。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的新常......
供给侧改革绝不应是一场“拉锯战”
发布时间:2022-10-12
炎热的夏季,甘肃、山西等地出现的局部蔬菜滞销卖难的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当地的农民发现,“别处种我们这种菜的人突然多了”。这意味着在岁末年初玉米等粮食作物筹备大幅度调减的同时,很多不知道种点啥的粮农加入了菜农、果农的行列,然后,在扎堆上市的时节,一起创造了新的阶段性过剩,出现“新卖难”。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4月份,蔬菜价格春节后依旧居高不下时,农业部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就发表文章《菜价季节性回落警惕新.........
供给侧改革下黑龙江中药材市场与非市场战略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要:市场战略和非市场战略的整合有助于构建维持和增加企业竞争优势的外部环境,并最终实现中药材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充分把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黑龙江省中药材事业发展的机遇,着力从资源导向、行业竞争、产业链对接等方面制定中药材发展新战略,力争使我省中药材市场更加科学、持久、良性的发展下去。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黑龙江中药材;市场与非市场;战略整合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企业的成.........
新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随着国家对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要求,以及温州试验区掀起的新一轮金融改革,尤其是在民间资本开放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更大,再加上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较重、改革不彻底,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在新背景......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 政策性农业保险极具重要性,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工作中存在四个主要问题,提出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五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政策性 农业保险 问题 对策 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化解农业灾害损失、创造良好农业生产环......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9-10-16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平凉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进行调查,全面分析了目前平凉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和融资制约因素,并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供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金融服务;路径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8(2)-0059-05近.........
关于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03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该区域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同时在气候、土壤、技术等方面比较适合粮食作物生长,不仅粮食产量相对较高,而且在满足本区域生活生产外,还能大量供给其他经济区域。根据国务院在2009年印发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并综合考虑粮食播种产量、面积、集中连片、商品量等因素,从河南、黑龙江、吉林、江西、四川等13个粮食生产大省选出680个.........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 要: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保险开始进入中国的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三十多个年头了;随着企业的发展转型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相应改变,在不同的阶段以及时期,企业雇主和企业退休员工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上的纠纷和利益冲突事......
浅析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下推进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整体思路及布局
发布时间:2017-01-03
在当下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很难实现大幅度反弹。期望通过短期刺激诱发V型反弹,是不现实的,反而国民经济很可能会进入一个L 型增长时期。这一观点的提出,预示着国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了巨大转变。商业银行是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对......
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5
摘 要: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都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安定的基础。我国有14多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我国的农业经济不能稳定地发展,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一旦发生粮食危机,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农业,而......
 探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典型问题
发布时间:2022-11-24
一、供给侧改革的涵义(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供给侧改革一般是指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改革的方式,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供出真正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及服务。具体可分为通过优化产权结构,使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自动调节相互促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不断提高产业质量;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提升产品的质量。(二)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供给侧改革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在减少无效供给的同时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整个供给.........
探究供给侧新视角下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
发布时间:2017-06-06
一、引言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文件明确了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四大目标,争取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四.........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全力推进我区粮食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2-10-20
近一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集中全区技术力量,集成关键技术,集约项目资源,全力抓好玉米、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全区13个示范片,30万亩核心示范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圆满成功,成效显著。现将我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各项工作部署落实情况1.示范区面积落实情况全区共.........
实现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1
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形式更趋差异化。但是,当前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方面依然存在产品形式雷同、产品内容单一、产品文化......
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对当前开展农业保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8-04
摘要: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历史悠久,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而国内历史上也有不少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本文主要阐述美国、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以及我国自身在农业保险方面的实践对我国当前开展农业保险带来的一......
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帮扶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条件救济、立法支持等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营销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与农业经营管理部门相结合的渠道;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相结合的渠道;与......
网络背景下名誉侵权与保护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06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网络背景下名誉侵权与保护对策研究,供您参考,我们会持续更新,请留意,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范文网查看。 论文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网民人数不断增加,当前已经达到5亿人,其信息传播量......
大数据背景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数据为王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战略需求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计算机行业正在转变为真正的信息行业,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也日益凸显。大数据背景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 【关键词】大数据;农业信......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来源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05
一、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理论 理念在思想、理论、纲领、规划等之中居于灵魂和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的作用。发展理念,建设理念是发展,建设理论、纲领、规划的核心。放眼今日的世界,一些国家、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
农业供应链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6
1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要素测算1.1农业经济发展全要素建模方式的选择将农业经济增长的全要素水平(TFPit)视为对农业经济系统进行产出(Yit)与投入(Xit)的比,则有。本文选择这一模型的目的是根据农业供应链的建设水平来度量其对农业经济......
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机构制剂发展的思路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一些影响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深入实施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基本药物的短缺问题,特别是廉价基本药物经常发生短缺现象。迄今新医改已近5年,过万亿巨额资金的投入,相关配套政策制度的全面推进,是......
浅析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6-10-17
[摘要]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到2015年,我国已经将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我国在多次重要会议及多项政策中都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吉林省多年......
浅谈“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02
" 论文关键词:三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论文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为“三......
农业保险发展及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3
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专门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生产的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不仅是处理农业风险转嫁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是当前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三个重要措施之一,另外两个则是农业科技和农村金融。通过投保农业保险,不仅能够转移农业生产面临的各项风险,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农业保险的开展最早始于1949年,中国人.........
“营改增”背景下物流业的涉税风险及经侦应对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27
关键词:营改增;物流业;涉税风险;应对对策 一、“营改增”试点地区物流业税负现状分析 (一)物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不降反升 “营改增”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从制度上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存款保险制度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6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速换档的叠加期,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储户利益、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保障。首先简述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继而对新常态经济的概念内涵进行分析,进而对新常态背景下存款保......
浅析小型农田水利供给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2-12-01
一、建立有效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体系 1、完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组织制度 不断完善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供给组织制度,深入研究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供给主体的资助和奖励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浅析县域金融新常态及支持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9-25
一、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性方针。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传统的需求端决策所提出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新思路,其针对的主要问题在于较为普遍的供给过剩和结......
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在供给侧改革中的职能
发布时间:2017-06-0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需求的举措,短期内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也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党中央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经济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下简称供给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及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以刺激需求为手段的需求侧改革。这是一种自发的、内生性的改革需求,是企业进一步适应.........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困境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01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农村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利用互联网进行购物以及农产品交易,农村电商市场日益繁荣。CNNIC数据表明,截止2015年12月,农村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9239万,相比2014年增加了1525万,年增长率达19.8%,农村地区网络购物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同时,国家对发展农村电商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大力扶持,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