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2 00:02:11
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23-07-22 00:02:11     小编:

摘 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改革初期和中期,我们更多地是通过改革来提高生产领域的效率,由此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属于供给领域的改革与管理;而进入新世纪后,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建立,我们更多地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需求,来实现平稳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属于需求管理。在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中,我国的总量失衡开始明显地反映出来,而在总量失衡的背后,则有深刻的结构性原因。因此,简单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通过强化供给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结构性失衡

作者简介:刘伟,男,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宏观经济研究;蔡志洲,男,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宏观经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6)01-0056-10

一、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是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和充分就业,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所选择的路径和采取的手段则有所不同。需求管理指的是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或抑制需求,防止经济衰退或预防过热,对应地,供给管理指的则是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来影响生产领域的效率,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均衡。[1]宏观经济管理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合适的手段。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或宏观管理中,尤其是在宏观经济遇到较大困难的关键时刻,通常采用的是需求管理的手段。这是因为需求管理使用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等,能够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迅速扩大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无论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还是货币学派的观点,对于政府干预的讨论长期以来大多集中于需求方面,只是在政府要不要干预、干预的力度应该多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手段上存在着各种分歧。到了里根政府执政时代,供给领域才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当时主流的宏观经济理论不同的是,供给学派主张在供给领域采取措施影响经济增长。当时的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用“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2],当税率较低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税收,政府通过政府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当税率的提高超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税率过高影响了供给领域中生产者的积极性,经济增长就可能放缓甚至衰退,由于税基缩小,政府的税收反而可能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降低税率能改善厂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经济增长,反而可能增加政府税收,因此,“减税=增税”。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观点,提出了以减税、扩大国防开支和精简政府为标志的一系列政策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里根经济学”。事实上,早在1803年萨伊就提出过“供给创造需求”[3]的观点,这表明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开始强调供给在经济活动中的意义。而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所出现的“供给冲击”(Supply shock)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供给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在此之后,供给学派的理论有了很大发展。

在计划经济国家,或者是在市场活动中政府干预色彩较浓的国家,政府干预的主要对象是供给领域,由供给决定消费和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口号都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发展经济是为了保障供给,所以更加重视供给管理。[4]这种主要管理对象的决定,确实是和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主要矛盾是周期性的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所以要不断地进行需求管理来消化产能;而计划经济国家在预算软约束的条件下需求是巨大的(尤其是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存在的是严重的产能不足和供给不足,所以必须不断地进行供给管理来增加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5]。因此在改革开放伊始,我们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首先是在生产领域或供给领域,我们的分配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以至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分税制改革,从广义上看也都属于供给管理,更确切地说,是以供给革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情况开始有了变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在增加了社会经济活力的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交替出现的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的现象也在我国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转轨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越来越多地从供给领域转到了需求领域,或者说,需求管理代替了供给管理,成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宏观调控”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成为一项新的最为重要的政府职能。既然是“调控”,那么就需要在短期内见到效果,所使用的手段主要就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间接地或调节财政支出来直接地影响总需求,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利率的调整、四万亿刺激计划等,来达到平抑增长波动的目标。“宏观调控”中使用的主要是货币政策,辅助以财政政策及一些行政手段(如住房限购等),主要是总量性的短期需求管理。它的特征,是在经济体制和宏观体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宏观经济总量的调节来实现平稳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但是中国的实际情况要比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复杂,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不是在相对稳定的市场体制上实现的,而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实现的,经济增长需要消费升级和需求拉动,但如何在生产领域中不断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来推动工业化进程,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经济效率等,同样是我们在高速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在时效性、针对性以及运用的政策手段上都存在着区别,因此,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国家,对它们各自的应用程度也有所不同。从时效性上看,需求管理在短期管理上更加有效,供给管理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影响也更加久远;从针对性上看,需求管理更加注重对总量的调节,最多扩展到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分量如投资、消费和国际收支平衡进行调节,但供给管理则更加注重对结构的管理,所实施的经济政策更加重视其针对性,当优化各种经济结构正在或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实现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时,供给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从运用的政策手段来看,需求管理动用的主要是货币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而供给管理可以动用税收政策、行政管理、法制管理等手段。有些政策既有总量管理的特征,也有供给管理的属性,如降低产品税,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属于供给管理,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产品的价格,能够增加需求。但是两种管理之间的理论界限还是明显的,作用于供给领域,如降低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或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率,就属于供给管理;而作用于需求领域,影响了最终需求(消费、投资和出口),就属于需求管理。虽然一些政策同时具有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属性,但是重点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货币政策更加重视总量管理,需求管理的色彩较浓;而财政支出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时,需求管理管理的特点比较明显,但在经济发展相对平稳时期,由于要通过各种的转移支付来调整各个地区、各个产业、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又可以是供给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从市场化程度和这两类管理的关系看,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往往更加重视需求管理(尽管近年来供给学派的理论也有很大发展),政府对经济活动直接干预的程度相对较低,希望自由市场经济在经济运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转轨经济国家由于市场经济还不完善,供给管理还需要长期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通过供给领域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另外一方面则要通过政府的指导甚至是优化资源配置,以达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转轨进程中,而且以公有制为主体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宏观经济活动对政府行为的依赖,这就决定了供给管理应该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二、为什么在新常态下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1。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结合需求和供给这两个侧面,阐明中国政府现阶段促进经济增长的整体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一)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2010年,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中国由下中等收入国家跃升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中国的人均GDP(或人均GNI)的逐年提升造成了所归属的组别上的变化,但在实际上,这却是中国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里程碑。在这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2;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商品贸易总额先后超过了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进出口国。在国内中国经济也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反映出工业化后期的特征:在经历了新世纪前10年以重化工业发展为特征的加速工业化进程后,制造业以及整个第二产业的发展开始放缓,而原先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产业(包括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则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及由农业转移而来的劳动力的就业,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据研究,在我国新增的非农业就业中,有三分之二是由第三产业吸收的[6]。这也就是说,无论是从人均收入水平上看,还是从国际地位上看,还是从以产业结构为代表的经济结构演进和升级来看,中国的现代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之后,由于经济总量的基数扩大,再加上生产要素的成本或价格优势的减少,从中长期看,一个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呈递减趋势,这一点已经被其他国家的发展实践所证明,也在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中反映了出来。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种变化,仍然想通过刺激需求尤其是刺激投资来继续保持过去的那种高达10%及以上的年均增长,就会带来更多的现实的和潜在的产能过剩,将来我们就要以更大的代价进行结构调整。因此在2011年前后,国家对宏观刺激政策实行的“择机退出”,让市场在引导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甚至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相比,我们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还有巨大的潜力。从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看,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即使年均经济增长率开始放缓,也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中国自1978―2011年这33年里,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36%,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在2010―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也就是把经济增长目标调低3个百分点,应该是有可能实现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重申了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也就是说,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要达到6.5%以上,实际上已经考虑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求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这就是我们在未来经济增长中所预期的“新常态”。按照世界各国的一般规律,在一个国家由上中等国家向高收入国家发展过程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通常要高于GDP的增长,这是因为到了现代化的中后期,广大劳动者和居民家庭将会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在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条件下,如果我们能处理好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那么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还有可能更大。

(二)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中总量失衡的根源在于结构性失衡

无论从总需求还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我国保持至少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存在的。从需求上看,无论是从不同群体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来看,还是从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的消费水平比较上看,或者是从经济建设的整体水平上看,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从供给上看,中国现在存在的问题不是供给不足,而是产能过剩。我们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用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无偿调拨的形式来解决过剩的产能,或者说,政府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内解决一部分过剩产能的问题(如开展安居工程等),这就要通过市场和分配领域的改革,解决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在国民收入中,政府、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和居民部门之间发展失衡的矛盾以及在居民部门内部收入分配合理化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虽然总需求和总供给是充分的,但是在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之间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前些年,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业的高增长,我国的能源工业和重化工业增长得非常快,如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建材工业等,这些行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业能够持续保持超常增长的预期上的,所以它们自身的增长也是超常的。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出于GDP政绩观和地方利益(尤其是土地收入)的考虑,一直在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及相应的各种投资,而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是银行业)又进一步鼓励了这种扩张。而现在由于房地产价格上涨得过快和过高抑制了需求,这些预期带来的投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也就转化成了闲置甚至是必须淘汰的产能。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为了自身的资金安全,往往会收紧贷款,导致相关企业的资金压力更大。而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压力又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各种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这又使得这一类企业必须承担起他们本来就应该承担起来的环保义务,这在客观上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固然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增长率有可能出现递减的原因,但在另外一方面,确实应该看到前些年过度强调总量增长,由此导致了经济总量失衡并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总量失衡的背后有深刻的结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常规的管理即在对体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经济政策进行一些微调(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显然已经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中央银行放松银根后,商业银行将增加对谁的贷款?在企业体制和发展问题没解决之前,贷款发得越多,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也就越大,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因此,党的十八大以后重点强调的深化经济改革,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改革获得成功,我们就有可能突破所谓中等收入发展瓶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改革不成功,那么不要说6.5%的增长率,一些人宣扬的中国经济“停滞论”也并非没有可能。但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来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现代化的进程中,虽然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曲折,最后仍然会取得成功。

(三)如何看待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关系

改革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所调整的利益关系比一般性的管理更为深刻,反映为制度创新推动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就来自体制改革带来的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要素效率的提升)。这样的改革也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总结,改革前期和中期,我们主要进行的是供给侧的改革,包括了收入分配的改革、价格体制的改革、外贸体制的改革以及产权制度的改革等,这些改革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根本改变了我国企业、生产者和劳动者的生产态度和通过市场竞争来生存和发展的水平,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运行中供给不足的局面。也有需求侧的改革,其中最大的改革就是1998年前后开始的住宅分配体制的市场改革,这一改革所带来的居民家庭对住宅实际需求的激增,形成了我国此后近20年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还有一些改革是涉及供需双方的改革,如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供需双方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进入上一轮新的加速经济增长周期(2003年之后)之后,我国放慢了经济体制以及其他方面改革的步伐,这在当时看来是必要的,一方面是我国刚刚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众多的大型国企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上市公司作为重要标志),新的市场体制能否有效运行还需要观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以及建立在这个市场基础上的宏观调控都需要一个过程。另外一方面,从供需关系的平衡看,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总量失衡而不是结构失衡,从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看,我国正处于加速的工业化进程中,各个产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的。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当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点刹”还是在货币政策上进行“微调”,或者是清理开发区等行政干预,都是试图通过“需求管理”或宏观调控来避免经济出现过热,以保持持续的高增长。应该说,当时我们实施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基本有效的,从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历了持续时间最长、通货膨胀程度最小、年均增长率最高的高速经济增长阶段。

2007年以后,我国经济运行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逐渐呈现出来,2007年和2008年,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分别到达104.8和105.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03.1和106.9,都创了进入新世纪后的新高,表面上看是总量平衡有所失控,其实是结构性矛盾正在变得更加尖锐,客观上有结构性调整的要求,如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地区结构以及需求结构都有调整的要求。国家也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虽然在控制通货膨胀上的效果有限,但是经济增长率开始出现了回落,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6%,比上一年的14.2%回落了4.6个百分点,回落的幅度远远高于2012年的1.6%(由2011年的9.3%回落为2012年的7.7%)。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又要抑制住正在加剧的通货膨胀势头,无疑是一个两难的任务。从需求管理的角度看,如果要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就需要刺激需求,但同时又会加剧通货膨胀;而如果要抑制通货膨胀而控制需求,那么经济增长无疑要受到影响。这实际上意味着多年以来我们实行的总量需求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通过供给管理和深化改革来解决经济增长中的各种结构性难题。但也就在这个时候,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了,在中国经济已经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这一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按季计算的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巨大的回落。在新的形势下,为抵御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或者说需求管理政策又从紧缩转变为宽松,通过进一步拉动或者是扩大投资,遏制住了经济增长率急骤回落的局面。从表面上看这一政策的转向使我们在总量增长上所遇到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但结构上的矛盾实际上是更加尖锐。[1]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已经有所显现,房地产市场的回调和出口增长的放缓,使前期发展较快的能源、钢铁、水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也出现了回调,产能过剩的矛盾开始显现,已经需要通过供给管理甚至是供给侧的改革来理顺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和结构关系。但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需求刺激政策,使房地产市场重新开始一轮剧烈的扩张,重工业又重新经历了一个新的高潮,并带动了新一轮的投资。暂时的繁荣掩盖了事实上已经存在的产能过剩,只是延后了这些矛盾的爆发时点。由于这一轮经济扩张主要依靠的是房地产尤其是住宅建设的拉动,而从某些世界各国共同认定的标准(如收入房价比)上看,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的房价已经较高;而从动态上看,在1998年至2008年这10年间,我国房价上升的幅度(尤其是发达和较发达地区的房价上涨)也是巨大的。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的信贷政策、地方政府鼓励、投机因素、普通购房者对房价继续上涨的担心),我国房价又开始了新一轮攀升,虽然各个地方房价上涨的幅度有所不同,发达地区房价上涨的幅度较大,欠发达地区上涨的幅度较小;在同一个城市中,中心城区上涨的幅度较大,偏远地区上涨的幅度较小。但从整体来看,各地金融危机之后的5年房价的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此前10年的上涨幅度。短期来看,在这种房价上涨中各个方面似乎都得到了好处,消费者买到了相对“便宜”的房子,银行发放了“安全”的贷款,地方政府获得了土地收入,房地产商获得了开发利润,各种供货商从房地产商采购中销售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住宅的投机或投资者获得了实际或账面的溢价收益,国家获得了税收和GDP,但是正如股市的暴涨是不可持续的一样,住宅的暴涨也是不可持续的,当房价的上涨超过了一定的点之后,不但价格上涨无法持续,对居民住宅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会萎缩,这时,作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的房地产,已经开始减弱了它的动力,不能说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再有拉动,但至少井喷时期已经结束。正如耐用家用电器、电话电脑等信息技术产品、摩托车轿车等交通工具的消费升级对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曾经做出过显著贡献现在又回归常态一样,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现在也会在经历调整后回归常态(当然在调整中还要经历各种阵痛),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一类特定产品的消费升级来大规模地拉动最终需求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而要靠各个方面的常态增长来实现中高速经济增长的目标。这种“常态”的经济增长将是我国经济增长“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主要以需求管理调节经济增长(前一阶段主要是平抑需求、全球危机后主要是刺激需求)的思路,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从供求关系上看,现阶段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但是无论在最终需求的哪一个方面(消费、投资和出口),简单地利用总量政策刺激,都很难迅速地见到效果。注入市场的资金可能进入股市、楼市等投机市场而不是流入实体经济,在导致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的资本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以后,消费、实体投资或者是出口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对宏观需求刺激政策实施了“择机退出”,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这实际上已经是从供给侧考虑怎样通过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达到在生产领域优化结构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下滑至8%以下,2012年到2014年分别为7.7%、7.7%、7.4%,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会在7%左右,显现的是逐渐放缓的趋势。有些学者和机构由此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还会继续放缓。[7]但是在实际上,在增长率逐渐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开始改善,一些落后产能正在被淘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产业结构开始趋向合理,收入分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又为我们在未来实现更有效率的经济增长积聚和创造条件。如果我们再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再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在制度上、政策上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中国经济增长率是有可能稳定下来甚至重新回升的。

从未来的发展上看,无论是在需求侧还是在供给侧,改革都应该继续推进。如在需求侧,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的改革,对改善我国最终需求就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目前更多的或者说是更主要的矛盾是在供给领域,属于影响中长期增长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要通过加强供给侧的改革来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

三、如何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中国当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一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注重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在以工业化为先导的现代化进程中,我国首先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扩大产出,从而实现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后30多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一直很高,长期保持在0.8―0.9之间,而在新世纪后的前十年则达到0.9以上,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有显著改善。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量占世界的比重已经达到20%以上。1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目前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下跌,事实上降低了我们的发展成本。但是一旦国际市场上能源和资源的价格重新上升,就有可能形成外部输入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冲击。由于环境保护措施没有跟上,环境保护产业又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在很多地方,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和低效率企业的发展事实上是得到鼓励的,很多企业通过逃避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发展成本得以生存和发展,从短期看来地方好像增加了一些GDP,长期看来却是后患无穷。现在我国存在的产能过剩,这些“三高一低”企业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这些企业及其行业的转型升级可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一些企业甚至可能无法继续生存,但从长远看来,如果不通过改革来显著地改善这些能源和资源依赖型企业的效率和环保水平,我国的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标准,依法治国,避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外一方面要鼓励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二是要通过推动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增加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市场竞争性效率。我国现阶段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是产权制度的结构性改革,目的显然是提高其市场竞争性效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否则,单纯的国有制独资或绝对控股的国有企业,在制度上能保证实现国有企业服务社会发展和体现国家总体利益要求的功能,但却难以实现市场竞争性效率最大化目标。并非说实现了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就必然能保证充分实现市场竞争盈利目标,但不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传统国有制企业在所有制上和企业功能定位上难以实现微观盈利的效率目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正是在企业所有制上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创造必要的基础。因此,经改造后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其企业目标原则上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以社会发展和国家总体利益需要作为首要目标,而是以适应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盈利作为首要目标,企业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方式则以其他方式实现。这就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发展目的是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性盈利最大化能力创造制度基础,选择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范围应以是否能够、是否需要由以往国有企业目标转换到市场盈利目标作为界定原则。进而,首先,在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之间如何选择?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只要举办的目的首先是盈利最大化而不是全社会发展和国家总体根本目标为首要,并且所处领域并非“天然”亏损领域,不必由国家举办国企来承担“天然”亏损的社会责任,那么,就可以考虑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当然,现实地看地方国企或许可以改革的范围更广泛些,这与地方国企的特点有关。其次,在垄断与竞争领域如何选择?原则上在竞争性或并不是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均可以考虑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无论企业本身的规模是大还是小,只要所处的领域是竞争性的,其中的国有企业便可以考虑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及非国有化改造,因为国有制企业在制度上的确不能也不应首先接受市场规则的硬约束,而应以接受国家要求和政府约束为首要,否则便不成其为国有制,况且,有些看起来是垄断行业,但也并不是“天然”垄断,而是制度性、政策性形成的垄断,这种垄断恰恰是需要限制和打破的,而在企业制度上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正是打破这种垄断的根本举措,即使是“天然”垄断领域继续采取国有企业垄断的方式,也需建立相应的“规制”规范约束其垄断行为,均衡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特别是我国现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的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七大领域,也是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分布最为集中(甚至是垄断状态)的领域,这些领域中的国有垄断性企业,要不要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核心在于科学地区分和明确这些领域中,到底哪些属于自然垄断性质,哪些具有竞争性?进而,哪些可以竞争性的市场利润最大化为企业首要目标?哪些必须以社会长远发展和国家总体利益要求为首要目标?哪些可以经济效率,特别是微观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根本,哪些必须以更广泛的社会目标,包括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非经济目标为根本?这七大领域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适时适度展开。

三是要实现区域间生产力布局的均衡。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一些地区先富起来,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通过发展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后来重点建设一些大都会,实现了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目标。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中国区域间的差距仍然非常大。在一些先富起来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现代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这些大都市,其人均GDP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甚至已经达到了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水平。但以贵州、云南等地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平均发展水平却仍然在下中等收入的水平或者说刚刚达到上中等水平,很多地区仍然处于下中等收入水平。在同一个地区(省份),大都市与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也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居民收入水平上的差距,导致人口及生产要素向大城市流动,在大城市人口拥挤、投资条件恶化的同时,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来,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政府,引导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发达程度较低地区的地区流动,推动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发挥这些地区的比较优势,是改善我国生产力而已,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我国高收入地区的增速普遍回落,但重庆等地区由于有了比较好的政策,实现城乡综合一体化发展,同时又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很好的势头。就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而言,经济增长不是太快而是仍然有提高的空间,但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的资源,投入不足,很多企业期望在大城市赚快钱,不愿意去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进行长线投资,但是实际上,期望和实际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最终反而可能投资失败。经济增长在区域间的非均衡性,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必经之路,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说明部分地区的现代化并不等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个别地区经济上的超前发展如果不能充分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那么这些地区的整体福利也不可能真正地得到彻底改善;另一方面,这种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事实上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因为在这些地区,无论是在改善需求还是加强供给方面,都有更大的空间。而需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居民收入改善,才可能根本改变长期需求。

四是要不断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长期以来,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是相对滞后的。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工业化进程是要有第三产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为基础的,因为工业化推进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必须有流通领域的配合,这无论是在欧美等早期的发达国家还是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这些后起的新兴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因此他们的第三产业有两个较大的发展时期,一是在工业化以前为工业化做准备,这也是威廉・配第在英国工业化早期就提出后来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历史背景;二是在工业化后期及其完成之后,随着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高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在中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市场经济又不发达,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传统业是发展不足的;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强调和追求高增长,仍然是制造业及第二产业在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不是没有发展,但相比较于制造业、工业及整个第二产业而言,无论是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运输等)还是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金融、通信等)的发展都是滞后的。在高增长下,这种服务业发展不足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无论是从投资形成的基础设施看(大部分基础设施投资最后都会转化成为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如机场、铁路、公路、港口、互联网等),还是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专业化分工来看(制造业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功能将由第三产业来承担,如制造业的融资、技术服务、运输、销售等),或者从容纳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就业压力来看(第三产业是吸收就业最多的产业,而第二产业则是排斥劳动的,将在不断的产业升级中用机器和技术代替劳动),第三产业都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而我国现在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在整个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第二产业的增长率出现了显著的回落,从10%以上回落到6%左右,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也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了8%左右的增长,这实际上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客观上需要通过一次较大的结构调整,才能实现持续的增长。2013年,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主导行业,而在近几年的新增非农业就业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由第三产业吸纳的。从现在各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而第三产业的供需则是相对平衡的,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供给不足。这说明在供给领域或生产领域中行政主导的制造业投资,很多时候会造成负作用,而主要由市场经济推动的服务业的发展则更为健康。因此在提升产业结构方面,供给侧的改革实际上就是要强调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现阶段就是要通过市场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完善市场制度和市场秩序,真正让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上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各个产业的均衡发展。 五是要推动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改革,在降低企业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增加劳动者报酬扩大全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始于供给领域,通过分配和再分配,成为国民经济各个机构部门(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居民等)的可支配收入,最后形成各种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和投资、政府最终消费和投资、企业资本形成等),是连接供给领域和需求领域的纽带。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影响需求,但是从总体上看,它属于供给侧的管理和改革,这是因为任何深入的收入分配的改革必须从生产领域的初次分配开始,这种改革直接调整的就是企业、政府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如果处理得好,就会像改革初期时我们进行这种改革时那样,大大调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处理不好,收入分配的几大主体之间、各个主体内部的利益关系出现大的失衡,那么整体的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影响。就目前的情况看,从2009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扩大化、居民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收入增长失衡的矛盾已经有所改善,基尼系数有缩小的倾向,但是变化的幅度还不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不足影响了居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就企业而言,由于用工成本在增加,但市场的扩张相对缓慢,很多企业甚至还面临产能过剩,企业的利润空间明显压缩,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在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适当减轻企业税收和公共事业收费的负担。从我们国家的税收构成看,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税收(即所谓间接税)所占的比重,大大高于对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和财富的征税(即所谓直接税),而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企业和居民在生产过程(即初次分配)中纳税是相对较轻的,国家的主要税收收入来自于在再分配过程(第二次分配)对于收入和财富的征税(以收入税)。降低间接税(生产税)的好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要负担的成本主要来自于市场,国家则主要是在生产过程完成之后再对各个收入主体进行征税,企业的负担相对较轻。企业发展了,国家向企业征收的税收(包括间接税和直接税)就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也就有可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高,劳动者也就有更强的纳税能力,国家从劳动者那里征收的所得税也可以增加。我国当前的税收制度是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的,在计划经济下,劳动者基本上是不用纳税的,而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表现为上缴利润,而在后来的改制中,上缴利润被改为上缴营业税,这种税收的好处在于国家能够保证比较稳定的税收,问题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一开始就必须面临着一定的税收负担。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由国家适度承担一些经济发展中的收入风险,增加企业和劳动者的收入,最终达到各个收入主体的收入都能够进一步提升的目标。这实际上就是从收入角度观察而获得的经济增长。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改革,在企业层面的改革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改革的目标,除了一些国企和政府机构外,大多数劳动者报酬已经实现了市场定价,但在政府层面的改革,尤其是税收制度的改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在供给领域的深化改革中稳定推进。

[1] 刘伟:《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0――从需求管理到供应管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2] Laffer, Arthur., “The Laffer Curv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Heritage Foundation, June 1, 2004.

[3]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 魏杰:《供给管理与产业政策》,载《财经理论与实践》1988年第4期.

[5] 亚诺什・科尔内:《短缺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6] 刘伟、蔡志洲、郭以馨:《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研究》,载《经济科学》2015年第4期.

[7] 《社科院专家:“十三五”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降到6.2%》,载《经济参考报》2014年11月17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24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无论从改革本身的逻辑关系还是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发,......
乐山市体育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1
乐山市体育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乐山市体育旅游现状和供给侧结构分析,旨在为乐山市体育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结构性改革、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乐山市体育旅游供给模式单一、体育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品牌体育赛事稀缺、体育旅游人才不足现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乐山市体育旅游政策的建设,促进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旅游产品、人才的供给。一、体育旅游供给侧改革概.........
关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照搬西方供给学派的思想,也不能仅仅从经济学角度去思考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应全面、综合地对中国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积极汲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原则,力争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道德提升、社会公平、强化宏观调控、增强国防力量、创造有效就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途径.........
分析管理会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力
发布时间:2023-07-11
近年来,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供需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就是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
供给侧改革对城市经济的提升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 要:随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着重强调了应当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经济发展目标,重视对供给体系的质量的提升,促进我国整体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增长,因此城市经济在发展中也应当重视供给侧......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过去需求侧改革的发展思路。这种改革思路主要是通过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最近几......
浅析邢钢:财务管理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02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邢钢)是目前国内最大、品种最全的特钢线材专业化制造企业和深加工产业基地,具备300万吨特钢产品及汽车零部件、焊网、精制线、切割丝等深加工产业。邢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十多年专注于特钢结构调整,未增加钢铁产能,是全国质量奖获得者。为了分享邢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经验与做法,本刊记者前往邢钢进行了调研。提前谋划,转型升级邢钢在2002年就明确了不增加产能、发展工.........
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2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11 月10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之后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供给改革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
发布时间:2017-05-11
摘要:去库存、降成本、去产能是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深入变革和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在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做好优化采购和降低库存压力成为必然。本文从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采购和库存方面存在的问题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优化企业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的有效措施,制造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资采购;库存管理;优化分析改革开放.........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增长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首先基于索罗残差法测算了中国实体经济和广义虚拟经济的TFP增长率,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CTFP)作为衡量指标比较了两大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就业弹性的变化现状;然后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了两大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就业弹性和就业结构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995-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粗放特征没有根本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应,且对实体行业冲击较大;未.........
供给侧改革下的宏观经济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13
摘要:供需平衡是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特点主要呈现为高投资率、低消费率和高出口率,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外贸,经济泡沫化和风险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健康。从供需机制来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在世界经济疲软、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背景下,要平衡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要求,需要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做好供给侧改革,从而转变以数量型经济增.........
浅析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环境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2-12-17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型的逻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理念可追溯到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理论。简单地说,需求管理强调的是通过优化和刺激需求,消化和解决供给问题,而供给管理则是通过优化和升级供给以满足各种有效需求,......
供给侧改革与大国气运
发布时间:2016-06-17
上世纪80至90年代,许多国家及经济体尝试以供给侧改革摆脱危机或经济滞胀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政策,由此带来不同改革结果,回顾并分析这些成败经验,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纵观历史,供给侧改革通常在经济滞胀、......
供给侧改革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3-23
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元年。中国现有问题并非周期性经济失调,而是生产能力尤其是创新性、高端生产能力不足,伴随低端产能过剩、资源过度流入低效传统部门的结构性问题。一味从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刺激,无法从本质上解决该问题,反而会......
浅谈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0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我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也是解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到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力量的高等教育,其自身因受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的双重影响,出现高等教育规模、外延快速扩大而内涵发展滞后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的供给错位,即无效供给过度出现的就业难和有效供给不足出现的用工荒局面越演越烈。不.........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发布时间:2023-01-14
一 在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立足循环经济和高科技两个方面。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正遭受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制约。目前,我国依然处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十......
浅析县域金融新常态及支持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9-25
一、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性方针。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传统的需求端决策所提出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新思路,其针对的主要问题在于较为普遍的供给过剩和结......
试析供给侧改结构性革背景下财务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要:通过对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没有开展供给侧改革探究以及运用工作、没有给予财务管理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比较匮乏三个方面入手,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以落实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意义为依据,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财务管理;财务问题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130-02随.........
创新投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 要: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同时面临增速下行压力和结构调整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潜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2002年到2012年省级面板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要:为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2016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并提出要将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但始于2006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却因存在于供给侧的种种不足并未有效助推农业产业的发展,政策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强化农业保险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粘度,从供给侧提升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河南省新型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9-10-12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从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因此,立足于河南省农业实际,对河南省新型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SWOT分析,进而从土地供给、财政政策供给、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职业教育供给等角度提出河南省新型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有助于推动河南省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关键词:供给侧结.........
浅析对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4
一、引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矛盾和问题,必须集中力量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胡鞍钢等从中国经......
浅谈能源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6-08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并于11月18日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17日,......
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高校专业结构改革
发布时间:2022-12-02
" 论文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人力资源 专业结构 创新 论文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而目前我国高校专业结构设置难以满足其需求,同时又导致大量人力资源浪费,减缓了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速度。文......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管窥
发布时间:2022-09-28
一、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源起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之后,1979年英国执政的撒切尔政府、1980年美国执政的里根政府,针对西方需求提振乏力、经济“滞涨”的“凯恩斯陷阱”,吸收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大规模地将供给学派的减税、消减财政开支、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严控货币供应量等政策主张付诸实践。这些政策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提升了英、美的经济活力。从中国历史上看,以减税为特征的供给端改革源远流长.........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文章在中外供给侧经济理论基础上,以英、美、德、澳、日、韩六国为例,阐述了几个典型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从而对中外供给侧改革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比较;经验借鉴[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2731中外供给侧经济理论西方供给侧理论起源可从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学谈起。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萨伊.........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新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实践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选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政策着力点在于建立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目标在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依托农业资源整合市场要素,注重“产、城、人”互动融合,借力金融政策支持,坚持市场导向。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供给侧结.........
购物中心供给侧改革启示录
发布时间:2023-02-06
在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当口,传统零售业也需与时俱进。在商业地产界,招商难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在传统零售业步入下降通道,在曾经动则两位数增长的奢侈品行业也开始加入关店队伍的大环境下,商业地产界喊出了去百货、去零售的口号,影院、餐饮、儿童教育娱乐等渐渐成了购物中心的标配,并且占据了日益重要的位置。在加强体验的口号下,开发商不惜重金在建筑设计方面寻求创新,希望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品味,吸引商家入驻,获取消费者的青.........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本文基于1992―2014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过去的二十多年间,中西部地区省份的自发就业增长率普遍高......
浅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最核心的变化,尤其是在不断改变的国际国内新形势的背景下,适应发展新形势,有序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当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转型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2
[摘 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传统驱动力受到制约。在我国逐渐失去劳动力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的大背景下,将经济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已得到国内诸多学者一致认可。本文基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省际数据对我国各......
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作用及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要: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本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下,对管理会计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深入分析了对管理会计的要求及影响,进一步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有关创新策略,为企业可持续稳定地增长提供有价值的支撑。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管理会计的影响;创新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供给端的改革,淘汰高耗能、有效化解过剩产.........
保险创新产品供给侧改革之跨界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20
一、引言 2014 年8 月10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在此之前,保......
浅析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郑州航空港区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其核心思想对实体经济及金融业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建设顺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
爱仕达发布供给侧改革规划图
发布时间:2022-12-25
2015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了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发展思路,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进一步对供给侧改革作了具体的规划。 日前,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国货‘仕’不可挡――2016爱仕达供给侧改革暨......
简析供给侧改革对就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29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的增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急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从需求侧来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包括投资、消费、出......
供给侧改革下管理会计的作用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3-01-20
一、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40年来,主要依靠由投资、消费、出口构成的“三驾马车”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增加和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等内外因素叠加,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以往高度依赖低要素成本和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继续支撑我国经济健康发展。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央企业“四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深化中央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推进中央企业管理进步和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运用人力资源价值链理论,提出中央企业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四位一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基本内容,为深入中央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提供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关键词:中央企业价值链管理四位一体人力资源体系一、引言中共中央.........
大数据助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18
近期,李克强总理为《经济学人》杂志撰文,将“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列为中国经济的两大引擎之一。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的新常......
我国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发布时间:2019-12-07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深化改革和创新引领二者双轮驱动的思想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不合理,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时效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笔者的观察是,应该从供需结构性调整、提升科技因素在供给侧的比重、供给过程.........
供给侧改革绝不应是一场“拉锯战”
发布时间:2022-10-12
炎热的夏季,甘肃、山西等地出现的局部蔬菜滞销卖难的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当地的农民发现,“别处种我们这种菜的人突然多了”。这意味着在岁末年初玉米等粮食作物筹备大幅度调减的同时,很多不知道种点啥的粮农加入了菜农、果农的行列,然后,在扎堆上市的时节,一起创造了新的阶段性过剩,出现“新卖难”。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4月份,蔬菜价格春节后依旧居高不下时,农业部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就发表文章《菜价季节性回落警惕新.........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来源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05
一、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理论 理念在思想、理论、纲领、规划等之中居于灵魂和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的作用。发展理念,建设理念是发展,建设理论、纲领、规划的核心。放眼今日的世界,一些国家、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
更加关注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 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是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我国当前高投资率、低消费率和高外贸依存度的需求结构特征亟待调整的根源在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动使得总供求的平衡越来越难以维系,突出表现是普遍、严重和蔓延的产......
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 要 面对需求侧改革效果下降,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供给侧改革,抓住了新常态下重启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为开启新阶段中国经济持久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科学内涵 ......
浅谈我国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4
职业教育是当今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教育、大众的教育,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及两个一百年的重要战略支柱。近些年来,国内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出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招生难转型难就业难等多重困境,企业持续的技工荒也逐步成为制约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社会经济.........
林业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05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个领域产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时需要各个领域积极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与时俱进跟随产业时代的改革步伐,不断地创新领域的管理运行方式,不断提高行业内的工作与服务效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粮油进口形势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要:近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丰收,部分品种出现阶段性过剩。“供给侧改革”及“去库存”成为当前热点。同期,我国粮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现状、把握趋势,本文总结分析我国粮油进口发展形势及其背景原因、对国内生产及市......
观念革新与模式创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质量评价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迈进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学用壁垒,供给侧存在毕业生创新能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发展潜力不大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要兼顾利益相关者多主体视角,着眼高职......
纺织服装产业信息化的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要:为适应新常态、转型升级完成供给侧改革,纺织服装产业应适应市场变化而创新产业生态,构建产业信息化生态应成为战略性选择。本研究认为:产业信息生态必须采用集成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和建设。产业信息......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要: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决策支持和人力支撑,决定着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能否实现。文章基于国有建筑企业供给侧改革背景,对人力资源管理当前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探究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措施,为增加国有建筑企业人才的有效供给,保持国有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核心竞争力作出有益探索。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供给侧;人力资源一、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意义在党.........
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障改革: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有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保障财政投入能力降低、企业负担沉重缴费能力下降、社会保障基金压力增大、社会制度公平性问题更加凸显等困境。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必须承担新使命,探索社会......
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结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21
[内容摘要]基于对我国煤炭供需的基本分析,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中国煤炭消费的结构需求模型,并将中国煤炭消费的长期均衡引入到短期预测,从而得到经济增长的总量仍然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资源的消耗。然而,从得到的......
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5
[提要] 财政支出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定量研究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选取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较大的八项财政支出,最终建立内蕴线性模型来研究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18-09-28
从宏观视角看,金融结构并不影响全社会资本积累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从微观视角看,金融结构并不影响企业的融资选择和财务结构。由此可知,一国金融结构本身并不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决定性影响,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更多的来自财政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制度的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与自由度,而不是其金融结构。一、引言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经济学中经久不衰的研究领域,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到索罗模型.........
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07
[关键词] 贸易结构 经济增长 四川贸易 实证 研究 一、 引言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迅速 发展 。无论从进出口的规模、进出口商品结构还是我国贸易对全球贸易的贡献来看,我国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贸易大......
浅谈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发布时间:2023-05-09
一、引言20世纪初期,以萨伊定律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理论为主流,以减税和减干预的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理论为代表,供给派认为生产力的增长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应该破除阻碍市场调节因素,宏观政策应重点关注刺激生产。与供给侧对立的需求侧以凯思斯主义为代表则认为在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刺激需求。在经济复兴计划中以欧美为代表的美国和英国主要以减税、减.........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7-29
摘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改变农业各产业的生产份额及生产结构,进而达到与市场供需协调的目的。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四大产业,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就是通过科学的方式,与市场经济情况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对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的科.........
白酒进入低增长新常态
发布时间:2023-05-15
近年白酒行业格外热闹,如果简单回顾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白酒行业,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就是“震荡”“迷茫”与“回归”。 2014年下半年是整个白酒行业的回归、沉静期。行业龙头企业在认清形势之后开始集中发力,茅台努力扩商保量,新......
新经济的增长与波动
发布时间:2014-01-07
内容 提要 本文探讨美国“新 经济 ”的经济周期 问题 。我们首先给出相关 文献 一个简要的回顾及评价,然后给出自己的 分析 。我们强调增长和波动的联系,通过 研究 增长来把握波动。我们的分析表明:如果不考虑制度的作用,那么经济表......
浅析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论略
发布时间:2023-02-24
十三五规划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的发展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整个教育界来说,就是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职业教育来说,就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和全面对接,培养大批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一、职业教.........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9-10-16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平凉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进行调查,全面分析了目前平凉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和融资制约因素,并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供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金融服务;路径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8(2)-0059-05近.........
新常态下西安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要:我国经济正在和即将进入不同于以往发展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使原来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水落石出”,从而使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热点问题。西安和全国一样也需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利用新结构理论从产业、需求、城乡、区域几方面深入分析,才能在西安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找准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需求、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对策和建设性建议。关键词:.........
浅析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24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之后便成为经济领域研究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二.........
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4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而政治改革则通常属于政治学家的研究范围。然而,在象中国这样的转型中国家里,经济增长却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命题,它涉及到与政治改革相关的制度变革;同样,政治改革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学课题,它的推......
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了经济增长吗?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基于中国29个省市1993-2014年的数据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并与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集聚类型密切相关。(2)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型和空间异质性。(3)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关键词:产业.........
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结构的关系(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摘要]基于对我国煤炭供需的基本分析,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中国煤炭消费的结构需求模型,并将中国煤炭消费的长期均衡引入到短期预测,从而得到经济增长的总量仍然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资源的消耗。然而,从得到的误......
“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略论
发布时间:2023-07-15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中国经济新常态;黄金水道;区域经济合作;产业转移;新型城镇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创新驱动;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文明建设 从区域发展整体布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已经形成了“四大块”的整体......
供给侧:问题导入式新闻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4
供给侧:问题导入式新闻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当今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对知识需要不再局限于教材或课堂之中,而是其借助各种技术资源率先获取,所以新闻史课程教学也面临与时俱进的境况。新闻史课程如何改变这种境况?新闻史专家方汉奇先生指出:新闻史是能够讲好的。因此,新闻史课程需要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提升新闻史课教学的实效性且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思想火花竞相绽放
发布时间:2020-02-21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的召开,吸引和聚集了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区)社会科学院和政府部门、高校及其他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大家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题,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理论、各地改革综合情况、改革与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改革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革与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各抒己见、深入.........
实现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1
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形式更趋差异化。但是,当前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方面依然存在产品形式雷同、产品内容单一、产品文化......
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及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保证企业事业单位稳健运营而推出的新举措。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于改革前管理会计的发展状态,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并从价值创新、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三方面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关键词: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发展策略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内涵(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
研究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理念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24
供给侧改革是党和国家在经济新常态下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内生动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重塑企业提质增效的新动能、激发经济增长潜力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供给侧改革涉及范围广泛、内涵丰富,除经济领域外,还涉及教育、文化、制度等领域内的改革。其中,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与经济领域内的供给侧改革紧密相关,其承担着向经济发展转型供应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现实责任,.........
适应新形势 推进准格尔旗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19-12-07
2016年,伴随着宏观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实施控制,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国际煤炭竞争不断加剧,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将依然严峻,煤炭企业的经营仍将面临较大风险,煤炭行业景气仍将延续下行态势。但煤炭行业零增长或负增长,不等于煤炭行业没有发展空间,关键在于下决心调整转型、下决心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
经济新常态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28
一、经济新常态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改进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和提高效率,实现农村金融创新驱动、内生发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村地区,有效满足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需.........
中印经济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中国和印度都属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但两国的产业结构却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如何发挥劳动力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运用指数增长模型对两国的经济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
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与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位条件、开放政策、资金利用、工业结构等的不同导致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抓住国家发展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升级。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的龙头,上海要积极调动......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地方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3-06-18
论文关键词: 农村 金融 体系; 经济 增长;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论文摘要:金融体系的运作状况和发达程度及其效率高低决定着储蓄向 投资 转化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农村现存的金融体系的缺陷已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1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而政治改革则通常属于政治学家的研究范围。然而,在象中国这样的转型中国家里,经济增长却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命题,它涉及到与政治改革相关的制度变革;同样,政治改革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学课题,它的推......
新常态 新改革 新任务
发布时间:2015-08-12
国有企业改革新变化、新特征 盘点2014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新常态”大局中审视全面改革元年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展,我们会发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也呈现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四个新变化、新特征。 一是正确推进国......
中国式“新供给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4-01-07
中国式“新供给经济学”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在世界各国的排名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7%上升至10.5%。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在总供给管理方......
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
发布时间:2023-04-05
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是国务院赋予全国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该项目涉及部门多、审计范围广、时间要求紧等情况,鹰潭市审计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调度,稳步推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跟踪......
分析供给侧改革思维下的法律权利意识
发布时间:2022-08-21
在法治社会,以满足权利主体自身的意志为先决条件的本源主义永远是必要的,社会的不断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本位的权利进行不断重新界定的过程,如波斯纳所说:权利的内容会随社会环境而变化,但这种拥有的感受会是一个常项。所以,在现代社会权利本位精神与权利现实态度始终都是存在的。以供给侧改革为例,它还是以人民群众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最终目的,特别是还是强调政府权力对公民权利的谦让,强调市场自由的重要性。但.........
新常态给河南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在国别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常态”进入“新常态”,是“在改革中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放松政府管制中发展,企业在激烈竞争和创新中自主发展”。在发展阶段和环境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要适应经......
农业保险的结构性需求与供给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要: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保险需求演进视角,揭示了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保险的结构性需求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生产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之间关系紧密。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关联与农业保险差异性需求......
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四川省出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对1989年~2006年间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了三个方面的结论。 【论文关键词】 贸易结构 经济增长 四川贸易 实证研究 ......
程恩富:经济新常态下增强创新驱动力度
发布时间:2023-01-05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长程恩富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要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多方位开放制度。一是全面实施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含核心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战略。一方面,经济增长要通......
“正向供给冲击”为新常态带来机遇
发布时间:2022-12-14
一、国际“正向供给冲击”及其影响 分析4季度,在国别经济分化的同时,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重大变化,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影响,打开了极为罕见的“正向供给冲击”窗口。 (一)国际“正向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往往是......
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在供给侧改革中的职能
发布时间:2017-06-0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需求的举措,短期内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也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党中央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经济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下简称供给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及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以刺激需求为手段的需求侧改革。这是一种自发的、内生性的改革需求,是企业进一步适应.........
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8
2015年我国粮食喜获“十二年丰”,但却带来粮食库存量大幅度增加、粮食价格明显下跌以及相联系的卖粮难。2015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去库存”,其中粮食“去库存”是重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消化过大的粮食库存量以及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新走向。2016年1月28日发布的新世纪以来中央的第13个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用新的发展理念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高等教育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利用湖北省1980-2012年相关数据,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对高等教育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相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