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记忆到言说:元电影建立电影主体性的话语场

从记忆到言说:元电影建立电影主体性的话语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5 00:24:48
从记忆到言说:元电影建立电影主体性的话语场
时间:2023-07-25 00:24:48     小编:

将“元”的概念纳入到文化发展的脉络中考察,便发现恰如“小径分叉的花园”,在关于“元”的研究中衍生出了多个子集。而元电影的概念也是在诸多概念的推动中萌发而来。故本文试图从厘清这一广义意义下的概念入手,从而探寻电影如何通过记忆自己和言说自己这两种反身指涉自己的方式,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形成新的话语场。并追问元电影叙事的动机,且孕育出怎样独特的美学观念与文化内涵。

一、“元”的交织:互文,机制与自反

二十世纪以来,“元”一字频繁出现于文学、戏剧、语言学、美学等多个文化范畴中,“元美学”“元小说”“元戏剧”都成为了人文学科研究中的高频词。元叙事的动力自然也侵染了电影的发展脉络。

“元”由西文“meta”翻译而来,从词源学的角度来探讨“meta”一词,其在希腊语当中的意思是“和……在一起”或“在……之后”,有“元”,“超”,“亚”,“后”的意思{1},台湾学者们则将“meta”一词翻译为“后设”。在叙事艺术中,当电影的叙事指涉自我或以暴露电影结构方式为内容时,就形成了电影自身的元语言。故而,元电影是指“关于电影的电影,包括所有以电影为内容、在电影中关涉电影的电影,直接引用、借鉴、指涉另外的电影文本或者关涉电影本身的电影都在元电影之列。”{2}

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其1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互文性或文本间性。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都是相互参照与牵连的,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之后,克里斯蒂安・麦茨将互文性纳入到电影中进行思考,1971年他在著作《语言与影片》一书中将电影的文本间性称为“跨编码范式”{3}。70年代末80年代初,热奈特在克里斯蒂娃的基础上提出跨文本性,热奈特把跨文本性界定为“使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结成某种关系的一切”,并且提出了元文本的概念。2000年,基于热奈特的界定,“跨影片性”和“元影片”(meta film)由法国学者马克・赛瑞索罗在他一本名叫《银幕上的好莱坞》的书中提出{4},元影片即是指一部电影的总体成为特定意指行为的对象。那么元电影(meta cinema)便是元影片(meta film)的集合名词。在元电影的范畴之内,又可根据电影所要着重凸显的部分将各种元影片分为以下三类:其一是具有互文性或影片间性的影片,如在某一文本中出现对其他文本进行“致敬”“戏谑”或“拼贴”的创作手法;第二是主动暴露电影创作、生产方式的反身电影,这一类元影片中电影的作者或摄制部分被凸显,如《好莱坞式结局》《八部半》《雨中曲》《日以继夜》等;以及能反映电影本体机制的元影片,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便是最贴切的例证。综合上述三种理论原点,广义元电影的概念也愈加清晰。一是包含了蔓延于一切电影中各个电影文本之间的观照与互文,二是故意披露自身创作方式的电影,三则是指向电影本体意识或隐喻的元影片。这三者在相互交织中不断让电影记忆自己和言说自己,从而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在电影史的内部与自身进行持续的对话,铭刻自身的记忆。

二、不在场的在场:元电影确立自身主体性的两种方式

简而言之,元电影关乎的是“电影指涉电影”的文本,其形式是电影语言言说自己被建构出来的方式。这一现象的出现,离不开二十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历史背景,语言实现了从工具到本体的跨越,对于语言本体的反思逐渐在各个艺术领域中蔓延。电影作为一门语言,也通过电影互文网络,反身电影和反映电影本体机制等三种方式来言说和记忆自己,从而确立电影自身的主体性。

1.记忆自己

柏格森将时间分为两种,即空间化的时间和记忆时间,记忆时间也被他称之为“绵延”。在时间的绵延中,事件到来的顺序不再以自然时间的先后为依据,而是以大脑中的记忆线索穿针引线。电影跨文本性的网络就像绵延的时间,过去的影像文本不断的在后来的文本中显现,电影回忆着电影便凸显这种回忆,让多重文本之间产生对话,进一步丰富经典或者解构经典。影像开始剥离于现实世界的经验,建立一套自成的世界体系。例如在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中,就有着明显的“模仿再现”其他电影的痕迹,《低俗小说》中特劳沃尔塔和乌玛瑟曼所跳的兔子舞便是对戈达尔的《法外之徒》中跳舞桥段的致敬。《杀死比尔》中刘家辉扮演的白眉道士曾出现在多部邵氏武侠片中。托纳托雷的电影《天堂电影院》中出现了影史中16部重要的电影作品,如让・雷诺阿的《地下》,约翰・福特执导的经典西部片《关山飞渡》,鲁奇诺・维斯康蒂的新现实主义杰作《大地在波动》,费里尼早期作品《浪荡儿》等等。过去时的电影文本与现在时的文本之间产生了影片间性,不同的电影文本隔着时空对话,在电影这个话语场中形成回忆自身的方式。1925年哈布瓦赫提出记忆是身份认知和认同的核心。在人类经验社会里,人类最早的文化记忆来源于死亡所造成的断裂感,这种记忆涉及的是对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至关重要的有关过去的信息。相关的人在阅读或者理解这个群体的独特性时,就确定并强化自己的身份。电影以一种自危的姿态回忆自己,正是在记忆的链条里不断确立自己的身份,抒发强烈地身份欲望的显现。

2.言说自己

“电影与电影在一起”的第二种方式是“自反”,抑或说是显现“反身性”(reflexivity)。这也是电影言说自我最直白的一种表现形式。“反身”最初是来自哲学领域的概念,用来指涉将本身生成对象或目标的理性能力。而反身性的内涵可追溯为三层含义{5}。其一是对自我的否定与反驳,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希腊克里特岛的哲学家挨批门尼德说“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说谎者”,这就是著名的“说谎者悖论”,这被看做反身的最早源头之一。这看上去是一个悖论且自相矛盾,但包含了反身成立的两个条件,即陈述过程是自我指涉的,并且是绝对否定性的陈述。所以,反身电影对于自身的披露实际上是对于自我中某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否定。其二是反思性,强调的是个体内省的一种目的。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6},反身电影也是以反思来观照自我。反身电影将经典叙事电影中隐藏起来的结构过程作为展示的对象,是一个有意为之的,自杀式的“破神秘化行动”。观影经验不被限制在角色或是叙述情节的认同或是窥视快感上,观众被邀请进入银幕的背面。在电影影像橱窗空间的开关处自由出入。电影离开先前那个以虚构的方式临摹现实的主体,以向后撤退一步的姿态消解自身,从而认识它自己,重新确立自身的主体性。最后,是循环性反身性。当观众在观看反身电影时,电影的异化就凸显出来。电影由原始的封闭完整的叙事结构走向分裂, 在反身电影中,对银幕形象的认同不再是电影的目的,而是更着重于打破电影造梦的机制,从而让观众有效的认识“附加于电影之上的意识形态的蒙蔽性”,完成电影自身的“去蔽”行动。二十世纪,海德格尔发声:“诗乃是存在者之无蔽状态的道说”{7}。这一理念的提出成为了反形而上学和传统诗学的视角,在存在论本体的方所内,追问什么才是存在的本真。经典电影中对电影创作过程的刻意隐藏遗忘并掩盖了电影存在于自身历史中的本质,经典电影的叙事创造出的封闭感试图让观众相信银幕上的一切是真实的,并对银幕中的世界产生凝视与投射。而反身电影对电影创作过程的披露或是解构实际上是对电影语言本真的展示,电影存在于世的关系是敞开的。但是在观看的同时,电影再次重新构建它被观看的机制,形成了诠释学上的反身循环。 让电影从本来被遮蔽的地方显现出来,是场域问题,也是存在问题。

电影是“不在场的在场”。电影不像戏剧,观众无法与电影中的人物出现在同一空间,观众与电影创作团队都保有安全感,似乎在电影还未开场时就签订了一份无形的契约。而一旦电影语言的编码方式成为被呈现的对象,电影人物在虚构和现实两个叙事层之间穿梭,那么“虚拟的符码”必须经过重组,由此一来,电影叙事原本建立起来的“白日之梦”“镜式文本”和“现实之窗”隐喻便被打破又赋予了新的含义。

经典叙事的电影中,影像中的摄影机、导演身份、演员身份等生产符号被隐去,从而满足了观众的观影愿望和窥视欲,完成电影造梦机制的建构。而一些反身电影恰恰将“梦”的构成过程作为展示的对象,让其处在一种近乎“自杀式”的解构行动中,虚构与现实的边界便成为了暧昧的灰色地带。若要完成对电影“白日之梦”隐喻消解的这一行动,其叙事的手段便是“转喻”。

热奈特在《转喻》{8}一书中从转喻这个修辞格谈起,将转喻的内涵从修辞格的意义延伸和扩展到了叙事学的领域当中。为了区别修辞学意义上的转喻,他将叙事学这一层面上的概念定义为“叙述转喻”,即转述。从性质来说,转喻就是变换故事层,迷惑受述者的一种叙述技巧。本质上是“叙述中带有游戏性质的违规与越界”{9}。在虚构叙事的文本中,转喻的话语方式会导致两个世界的出现:一是故事正在进行的世界,即所谓的真实世界,二是文本内虚构的世界,也就是故事的空间。在经典叙事文本中,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藩篱,就像戏剧开场前的幕布,将戏里戏外的空间一分为二。而转述的基本功能就是打破或跨越这一道藩篱和界限,去重构一个想象的话语场。热奈特认为实现这一功能的方法就是暴露自己的虚构身份,如《日以继夜》中对电影如何拍摄的揭露,将电影原有的梦幻特质打破;二是人物离开原先的故事层。这一手法在伍迪・艾伦的影片中颇为常见。伍迪・艾伦的反身电影《开罗紫玫瑰》用电影叙事诠释了“白日之梦”的隐喻,并通过转喻的手段抵达反身指涉,导演试图通过探讨电影与现实的界限问题,再一次破除并重构经典电影的梦幻性。

银幕作为电影发生的场域,将观众拒之门外,由于这个界限的存在,电影是神秘又梦幻的。但在《开罗紫玫瑰》中,电影院上映的《开罗的紫玫瑰》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经典电影,纸醉金迷的梦幻场景和电影中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现实空间产生了强烈对比。可正是对奢华浪漫生活的展示吸引了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观众前来观看。然而,从电影中的男主角Tom Baxter 从银幕中出走,与处在现实层的女主角Cecilia进行对话的那一刻起,幻觉被打破,如梦初醒,电影也不再是那个神秘又美好的梦境。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为了解决人物从虚拟叙事层中出走的窘境,电影中的女领座员对经理说“你应该把放映机关掉”时,银幕内的角色们惊慌失措道“你关掉放映机的话,我们就会消失了”。由此可见,电影放映机承担着现实和虚拟的通道这一重要角色 。由于放映机的存在,虚构与真实的两个叙事层被联通,放映机成为了“梦”发生的机制。

在反身电影的文本中,电影梦境与现实的界限还可以是摄影机。在摄影机的两边,戏里戏外两层空间被划分开来。摄影机在完成拍摄的过程中,实际上执行了替观众选择什么可以被看,什么不能被看的功能。在选择的过程中便渗透着意识形态的基因。经典电影试图制造一种理所当然的幻象,即所表现的一切都是客观的,都是对真实切片式的呈现,从而麻醉观众,让其服从于影片叙事逻辑,潜移默化中接受隐藏的思想与观点。毕竟,意图看懂电影、追求电影,享受电影的这种心情,正是来自对影像中再现出的完美形象的憧憬,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中是一种追求完形的原欲(利比多)。反身电影则强调斧凿匠砌的痕迹,清楚地表示电影中不存在偶然,观众在萤幕上所见的事物, 哪怕只是经过的路人,房间的摆设,乃至于四季更替、日落月N,全都经过导演的精心安排,一切都是人造的幻想,强调这一切均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有一个创作者在背后默默操控一切,决定哪些要被看见、那些必须隐藏。强调电影中不存在所谓的客观,一切都是导演创作与省思的过程,是可以讨论与质疑的。经典电影中“白日造梦”的隐喻被彻底的打破。

完成对自己的言说不单单来自反身性的叙事方式,还可以是用电影语言呈现电影本体观看机制的隐喻(Metaphor)。隐喻本身就有隐藏比喻的本意,在这一类元影片中对自我的指涉将观众纳入到了整个电影体系中,观众的心智活动与情绪是看电影这个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用视听语言与电影叙事方式揭示了观众观看电影的机制――“窥视”。电影中的主人公杰夫通过偷窥的方式观看院子对面邻居的生活。影片的叙事也在“窥视“这一行动下被推进与展开。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观众在观看电影时的症状与杰夫的行为、电影的叙事产生了弥合。这两种观看的结构在不同的话语场中呈现出平行状态。杰夫的轮椅与影院的座位,窥视内容的断裂与组合之于电影叙事技巧的编排,对幻想的期待构成两个话语场中观看的机制,《后窗》用隐喻的方式建构出了电影院中观众的心理结构和身体处境。按照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的观点,现实中的窥视者不是沉迷于窥视本身,窥视的快感其实来自于对“害怕被发现的”的上瘾。与偷窥不同的是,看电影是一种具有“合法性”的窥视,电影与观众签订了安全的契约并破除了不道德层面的桎梏。如《后窗》这般的元电影以观看电影的机制作为言说的内容,造就了一场平行隐喻的奇观。

三、缝隙:元叙事的动机

在元电影中,影片间性产生了新的话语场,反身电影创作中各个部分从幕后被推到台前,或者如对电影本体意义的隐喻那般将电影内外的空间平行对照,从形成另一种方式的“在场”。叙事层的割裂产生了缝隙,而意义正是在这缝隙中氤氲而生。当一个主题开始指涉自身的时候,其重大意义在于“关注个体行动与整体性社会结构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和复杂的内在关联”;“它从‘宏大叙事’同归疏远已久的日常生活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解释。”{10}因此,对元电影认识不仅是对电影本体介质的探究,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追寻。 1.自危:还未登场却已到来的威胁

自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巴黎卡普辛路的咖啡馆中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铭刻人类的记忆与想象。光影岁月里,电影叙事与风格所呈现出的多样性与探索性成为这门艺术演进的重要显现形态。然而,这一门还算年轻的艺术伴随着人们恐惧的尖叫声呱呱坠地,历经百余年,也不断地遭遇着威胁与质疑。

1898年,巴黎一位电影放映师不小心打翻了放映室的酒精灯,导致影院发生严重火灾,看电影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一项危险的娱乐活动,在《天堂电影院》中,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将这一影史钩沉戏剧化的复现于银幕。直到1911年,乔治・卡努杜的《第七艺术宣言》发表才得以让电影被纳入到继音乐、建筑、舞蹈、绘画、雕塑和诗之后的第七种艺术形式中。1927年,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登上影史舞台,从此改变了电影业的发展轨迹,诚然,这也是电影第一次面临自我洗牌与重生{11}。1952年的电影《雨中曲》正是以1927年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第一次重生”为故事背景,讲述了默片时代的演员在电影革面的浪潮里何去何从的故事,展现了有声电影给无声电影带来的巨大冲击。当电视机进入人们的生活后,“电影终结论”的声音也此起彼伏,电影再次经历破茧成蝶般的洗礼。《天堂电影院》中小镇上曾让全民聚集的电影院早已布满灰尘,蒸蒸日上的电视似乎逐渐取代了电影在人们记忆中的地位。幼年多多所放映的“意大利阵亡士兵”的宣传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电视的影子”,导演剪辑的版本中,更是添加了用放映机播放电视节目的桥段。然而无论是哪一版本,电视机的“真身”并没有在影片中出现。这种威胁是还未登场却已到来的。而今,数码技术的登场使电影不得不面对第三次涅重生。历史浮沉之间,电影叙事也不断的对自身进行反思与指涉。或明,对电影的构成方式与机制进行揭秘,言说“电影”作为一个主体所面临的来自实在界的冲击与变化,用诉说“虚构构成”的方式来实现叙事本身的自我意识;或暗,叙事内容对其他电影或艺术形式进行戏仿、拼贴与挪用,形成电影史内部的互文关系,在文本相互指涉关系中形成了反驳和反思的叙事立场,进而用“电影自身”作为符码,建构出一条“元序列”。于是,电影成为了自身言说的对象,电影语言能指的“视听形象”即是所指的“电影自己”。这种用反身指涉而认识自我的方式的发生恰恰就是从自危和反思开始的,同时它们所蕴含的个性化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现代性和后现代的独特美学特征,并构成了“元电影”中电影与现实的交织机制。

2.在自我质疑与否定中认识自己

回溯到古希腊神话中。河神克菲索斯与水泽神女利里俄珀生下一子,名叫那喀索斯。那喀索斯出世以后,预言家提瑞西阿斯示说:“不可使他认识自己。”这是一个关乎死亡的咒语,意为若是那喀索斯看到了自己的脸便会死去,不能长生。于是这世间最美的男子从未见过自己的真容。直到有一次,那耳喀索斯打猎归来时,在池水中看见了自己俊美的脸。于是爱上了自己的倒影,无法从池塘边离开,茶饭不食,终于憔悴而死。

反身电影的形式与内核虽然与那喀索斯与镜中的自己相见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都是以“自杀式”的方式认识自身的过程。电影的“自杀”实际上是主动破除原先与观众签订好的满足其观影期待的“契约”,在经典叙事电影占绝大多数的影史脉络中,观众潜在的观影期待仍然是对电影造梦机制的痴迷。正如拉康在其镜像理论中对“那喀索斯”的解读那般:“水中的倒影是虚假的镜像,由于小他者的先行占位,自我在虚幻的想象中死去。”{12}第一次“看见”自己的那喀索斯对自己的“镜像”产生迷恋,但是这“镜子”却成了生与死的分界点。在雅克?拉康看来,人从婴儿时期到成人,会经过两次异化的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实在界”“想象界”与“象征界”。在“实在界”中,不存在任何的缺席、丧失,现实界是圆满具足的。当幼儿在6―18个月大时开始进入想象界――也叫做镜像阶段――他会经历第一次异化。第一次的异化是人获得了自我意识,犹如在镜中第一次看到作为对象整体的“我”,之后就一直把这个镜中的幻象当作真正的我{13}。因此,镜子(水面)成了认知自我的中介,也是建构自身主体性的开始。

反身电影便好像那喀索斯一般,通过照见自己而认识自己,也就是如拉康所说的进入到想象界中。在《开罗紫玫瑰》中出现了“男主角”――Tom Baxter,一个是戏中戏的角色,一个是扮演他的演员。这两者同时出现在影片当中并发生了对话,形成了镜像关系。元电影就好似那喀索斯式的“镜式文本”,通过与自己的素面相迎,形成了新的话语场,从而确立自我的主体性,进入到想象界中。

在拉康的理论中,第二异化是被“大他”异化。所谓“大他”既是权威者、权威机构的俯瞰或称之为所有社会关系的配置场。这是在镜像阶段之后的一次缝合,由此进入象征界。因为“自我意识”的出现,主体发现自己与身外之物存在着的缝隙,并不是像实在界中那么万物合一,欲望也就此产生。电影《一个明星的诞生》展现了好莱坞制片厂中危机重重的内幕,还预言六十年代大制片厂制的式微。不仅怀疑自身的隐喻与现实生活间的吊诡,更加否定自己作为一种工业在生产机制中的合法性。

3.迷影话语

什么样的作者会创造影片间性?什么样的动机让电影人不断指涉电影本身呢?归根结底,他们最原始的出发点,都是对电影的迷恋。昆汀・塔伦蒂诺曾在洛杉矶一家租售录像带的商店工作,曾在汽车影院通宵观影,他在大量的影像中认识这个世界,创造新的世界。他的影像文本几乎全部基于他钟爱的那些电影作品。在理查德・席克尔的《伍迪艾伦电影人生》一书中,伍迪・艾伦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也是看好莱坞电影长大的,他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对那些伴随我们长大的东西怀有一种喜爱之情,但它的出发点并不是电影的好坏。”{14}他也曾用电影逃避现实,在迷恋的过程中又滋生了不满。所以,伍迪・艾伦的电影中,可以看到他一直在内在的对抗他自己早期的观影经验,对抗旧好莱坞电影编制的梦幻,并与旧好莱坞电影构成特殊的反叛互文的关系。特吕弗在《日以继夜》中饰演一名导演,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为拍电影焦头烂额的“导演”收到一个包裹,里面装着新书。特写镜头中我们看到了布努埃尔,希区柯克,伯格曼,刘别谦,布列松,罗西里尼以及戈达尔的名字,这也正是特吕弗的迷影文化史。在“导演”睡梦中的那个投《公民凯恩》剧照的小男孩,也纪念着特吕弗爱上电影的美好时刻。这些反身电影都是迷影人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在电影历史内部的留下精神线索,引导我们反思电影如何确立自身主体性的终极问题。 若是纵贯电影发展的历史,将其比喻成一条璀璨的珠宝项链。那么,形式主义、诗意写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新好莱坞等等美学运动就好似组成这根项链的珠宝,元电影便是珠宝上的一抹花纹。它通过记忆自己和言说自己两种方式确认自身的主体性,元电影的肌理也透露着电影与真实的深层关系,电影故事的来源不再是对现实的复刻,不再是完成“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本体讨论,而是电影自身和“电影”在实在界的存在已经成为了故事的来源。元电影让“电影与现实的关系”这亘古不变的追问悬置起来,与现实的发酵并不是电影的终极目的,思考“电影还能怎么样”或许比追问“电影是什么”更能贴近元电影的精神内核。

注释:

①[英]苏珊・海沃德著,邹赞、孙柏、李h阳译:《电影研究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9页。

{2}杨弋枢:《电影中的电影》,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

{3}Christian Metz, Langage et cinéma, Paris: Albatros, 1971,pp.136.

{4}李洋:《反身式电影及其修辞》,《当代电影》2014年第3期。

{5}{10}肖瑛:《反身性研究若干问题的辨析》,《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6}[法]笛卡尔著,王太庆译:《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7}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36页。

{8}{9}[法]热拉尔・热奈特著,吴康茹译:《转喻》,漓江出版社2013年版,第101页。

{11}李洋:《社会学和历史学中广义的电影》,《理论研究》2014年第6期。“安德烈・戈德罗(André Gaudreault)菲利普・马里容(Philippe Marion)在《电影的终结:数字时代的媒体危机》(2013)中提出电影正面临第三次重生。”

{12}张一兵:《不可能存在之真:拉康哲学印象》,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40页。

{13}娄逸:《从拉康的两次异化理论解读马丁斯科塞斯镜下的“另类”英雄》,《艺海》2014年第6期。

{14}[美]理查德・席克尔著,伍芳林译:《伍迪・艾伦电影人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姜文电影的品牌建构:从创意文本到创意市场
发布时间:2023-04-23
编者按:创意理论、创意产业、电影创意产业或电影作为创意产业的创意实践等问题,是当下中国电影研究和文化产业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热点和学术生长点。本组专栏文章系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当代中国电影的创意研究:理论与实践”(批准号:09BC027)中择取的部分成果。现发表于此,以飨读者近两年中国电影界涌起一股“演而优则导”的潮流。从徐峥的《泰濉罚到赵薇的.........
探究立法语言对主体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7-23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其通过对人即主体行为的调整促进或者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其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有它的语言天地。任何法律都必须有相应......
从电影看建筑
发布时间:2016-05-27
摘 要:文章探讨如何把赏鉴电影作为一种建筑学的教学方法,及学生体验建筑、学习设计的学习方法。通过列举建筑在电影中的三种表现形式,并以《盗梦空间》《不能说的秘密》《触不到的恋人》这三部影片为例来说明建筑在电影中的空间、时......
文学到电影的主题流变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潮流,电影往往保留了文学作品的精华,但是很多电影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本文以李碧华的小说《青蛇》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青蛇》为例,将文学作品与改编电影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了文......
从文言到白话
发布时间:2022-09-20
摘 要:以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样本,探讨了文言到白话语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揭示了语体演变对于语文学科及语文教育的意义,同时对当代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语体选择和“当代经典热”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文言 白话 民国小学语......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3-04-07
一、引言 电影诞生于1895年,虽然己经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与文学相比还是略显年轻。不过,因为电影综合了视觉、听觉等多处感官,所以更容易对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影和文学都是用来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他们在情感的......
谈从《赤壁》看视听语言中的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20
谈从《赤壁》看视听语言中的电影文化 谈从《赤壁》看视听语言中的电影文化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谈从《赤壁》看视听语言中的电影文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
电影《怦然心动》冲突性话语的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本文以电影《怦然心动》中的冲突性话语对白为语料,选取影片中六个冲突性话语场景,按照冲突性话语的四种不同体现方式“表态类”“阐述类”“指令类”和“询问类”进行分类,借助会话活动类型的语用分析框架,分析影片中三个主......
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与国家话语(1)
发布时间:2023-04-15
近年来,基於一种即使算不上焦虑至少也相当迫切的感觉,文化批评转向了民族地位与种族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力图考察种族、民族、民族国家以及诸如此类的相关术语(比如民族大众、民族主义、国家话语、文化霸权和主体性等一整套批评范畴)在......
从人物语言风格论电影《傲慢与偏见》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影视语言是文本结构与音画系统的有机统一,也是影视作品的叙说工具,对阐述故事情节与表现人物情感有重要的作用。《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小说,曾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幕和荧屏,以满足人们对视觉画面......
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
发布时间:2023-03-26
电影《喜福会》是根据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改编而成的。电影讲述的是四位华人母亲移居美国后,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的冲突和最后因爱而融合的感人故事。这部电影曾经跻身当年十大热门电影, 揭露了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性无形中......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 要:语言和图像这两种媒体的对比,向来都是艺术家与艺术评论者所经常讨论的话题。而电影和文学是社会文化形态中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是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介。但是,很多人对两者在很多方面的认识存在着混淆,本文试对两种语言进行了......
电影对话众筹
发布时间:2023-02-11
众筹”无疑是2014年最火的现象之一,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使其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在电影产业中也形成了一股新的推动力量。现在看来,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的介入让电影产业有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但是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众筹也......
中国电影有话好好说——影视作品的现实背景(1)
发布时间:2022-12-21
中国电影的现状到底如何,明天怎样呢,我和很多人一样,心里都没底。威胁中国电影生存的 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我遇到的人、读到的文字十有八九都把仙人指路的兰花指向那三个大写的英 文字母:WTO.在入关的脚步越来越逼近的时候,中国电影......
“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的话语标记性
发布时间:2022-10-09
摘 要:从微观角度把“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放到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作动态考察,总结出该语句在言语交际中特有的语用特征,即基本语义弱化和主观情态义加强,探讨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多种语用功能,并在话语标......
从小说和电影的比较分析探求传播主体价值取向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3-03-11
从小说和电影的比较分析探求传播主体价值取向的异同 从小说和电影的比较分析探求传播主体价值取向的异同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从小说和电影的比较分析探求传播主体价值取向......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
发布时间:2023-03-16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 一、讨论电视电影问题的前提为了满足观众对电影欣赏的需求,这几年电......
从王家卫电影中开启女性主义之门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 要:女性主义自萌芽于西方社会至今,已经有许多理论和观点。从伍尔夫的自由运动到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的发表,女性主义的研究从未停歇,它引来众多人士的关注。本文在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简述女性主义在电影艺......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发布时间:2023-07-25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文 章 来 自 3 e d u 教育 网 摘要:当电影艺术经历着意大利新......
国产电影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价值的自觉意识。随着我国电影在其发展道路上愈走愈远,女性主体意识也从最初的惺忪懵懂到自然苏醒,反映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电影作品也构成了整个电影世界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4十大话题电影
发布时间:2023-02-19
2014年,华语片整体表现不错。无论商业还是艺术层面,都涌现出不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国产片创作多元化趋势更为明显。 《爸爸去哪儿》 导演:谢涤葵、林妍 上映时间:2014年1月31日 《白日焰火》 今年中国影坛的最大黑马。原......
李安电影服饰语言的隐喻
发布时间:2023-02-07
1前言 在影片《断背山》中,服饰与身体做了很好的互换。 影片结尾处,恩尼斯来到杰克父母家凭吊,在衣柜,发现一件带有血迹的衬衣,不由往事历历在目:恩尼斯与杰克曾经在断背山一起放羊时,恩尼斯意外受伤,衣服上便留下了那片血迹。......
印度电影《三个傻瓜》的影视语言风格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 要:印度电影《三个傻瓜》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的大学故事及其后他们的人生发展。影片以通俗、幽默、新颖的影视语言方式触及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在坚持印度本土歌舞片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完......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1)
发布时间:2023-02-15
一、讨论电视电影问题的前提 为了满足观众对电影欣赏的需求,这几年电影频道一方面每年用一个多亿购买国产影片,买断了建国以来拍摄的几乎所有的国产片,还买了大量的二十至三十年代拍摄的国产片和各类短片。电影频道购买国产影片的电视......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建筑声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4-14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建筑声学设计 摘要:电影院是对音质要求较高的大众文化传播场所。本文从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观众厅规模、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响度、背景噪声等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论述了电影院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并针对设计指标提出了......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摘要:《老男孩......
电影批评的“大众”及“现实”立场(1)
发布时间:2023-01-05
电影批评不应该是端坐于庙堂之上的“沙龙文化”,不是个人趣味、个人观点的过度阐释,也不是电影批评家的“自言自语”“自娱自乐”,而是应该立足于大众的立场、观众的立场去观察、去思考,不仅要了解观众需求什么,还要想方设法去满足观......
从文学到电影:评BBC版《包法利夫人》
发布时间:2023-05-07
摘 要:近年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现象特别多,判断文学作品的改编是否成功,不是要让它是否完完全全的再现原著,而是看它能否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体悟和思考。原著《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名作,也由于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出现......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4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选题主要研究了相关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案例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概述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一种由主持人引导,在特定环境中,谈话参......
浅谈广播电视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要:广播电视是重要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介,语言是广播电视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传播力迅速扩大,大众潜移默化的受到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社会语言的使用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规......
艾伦·帕克电影多元化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曾多次折桂奥斯卡金像奖重量级奖项的艾伦・帕克是英国当代导演中的重要代表,《鸟人》《午夜快车》《贝隆夫人》等影片均成为享誉世界影坛的佳作。1998年,艾伦・帕克成为英国电影协会主席,这不仅是对其执导的影片的充分认可,......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发布时间:2022-07-24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每个......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发布时间:2023-05-04
作者:陈韵琳 每个艺术家这一生,都会透过他最擅长的艺术形式,环绕几个对他而言是再重要不过的主题。这些主题,多半都是艺术家最关切的、最想告知世人的、或是艺术家自己最想解开的谜题。 刚过世的世界级大导演黑泽明,一样透......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0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精品 源自地 理 ......
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西方美学 客体性 主体性 主体间性 论文摘要: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以相应哲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为基础。古代西方哲学关注实体本体论,具有客体性特征,古代西方美学因而表现为客体性;近代西方哲学关注认识论,近代西方美......
电影色彩的语言与文化张力
发布时间:2023-03-02
现代电影技术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不断进步,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不仅仅是社会经济以及电影技术的进步,也是电影理念的发展和成熟。在现代电影中,色彩的功能不只是单纯地模拟或者再现客观环境,而是逐步发展为一种语言,通过不通的......
从语言与图像的融合看当代文学与电影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19
语言与图像是相互融合的,语言与图像的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语言与图像的融合无处不在。80后玄幻文学与盗墓文学凸显了当代文学的图像化,当代.........
春天到北京看电影
发布时间:2023-02-05
2016年4月16日晚,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知名电影节主席、驻华使节、电影人和电影制片机构、电影市场、论坛嘉宾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等3000余人因电影之名相聚于雁栖湖畔。钟汉良的出现引来了一阵阵尖叫,美国导演、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尹鸿 III 艺术策略对于早已对好莱坞模式烂熟于心的西方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从东方电影中看到某种对好莱坞的超越或者背离,因为他们始终是将中国电影看着是一种边缘、一种点缀或者一种补充。因而对于中国大陆电影来说,如何......
3D立体电影技术的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3
摘 要:在时代的发展当中,我国的电影制造领域已经有了全面的改观,传统的2D影像逐渐发展成为3D立体影像,得到了更多观众的接受和认可。3D立体电影技术的应用,无疑是对电影技术的又一次改革,其直接冲击着电影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形......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发布时间:2013-12-17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III 艺术策略对于早已对好莱坞模式烂熟于心的西方人来说,他们......
李安电影的美学元素
发布时间:2022-07-21
1前言 法国文艺家布封在其文《论风格》中提到风格即人,他不但强调作品的风格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而且指出风格即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表现形式和性格气质的外化,是其主观因素在作品中的印记和标志。李安的东方文化背景赋予其影片含......
从语言文化差异论译者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7-03-07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翻译研究进入了文化转向时期,一些后现代理论的发展逐渐消除了早期作者的主人地位和当时文本的权威性,开启了以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领域,其中重要课题之一就涉及对翻译主体性的研究。 一、译者主体性的界定 译者......
试论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
发布时间:2022-08-09
试论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 试论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试论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摘要:现实主义理论和实践在......
浅析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现实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为社会中的某一个阶层或者群体代言的,而且,它们都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增加了新的富有时代性的内涵。电影类型化是电影工业发展的结果。电影在产业化的进程中,也越来越重视电影的类型化......
探讨电影视觉语言审美特点
发布时间:2013-12-17
探讨电影视觉语言审美特点 探讨电影视觉语言审美特点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探讨电影视觉语言审美特点 文章 来 源 3 e d u 教 育 网 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
从贾樟柯电影《小武》看“作者电影”利弊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 要:“作者电影”从20世纪中叶发展到今天,可以看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辩证发展地看待。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也是备受推崇的“作者电影”导演,他的代表作《小武》带有鲜明的“作者电影”特点。本文......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对语言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01
摘要:语言学与哲学自古至今联系密切,语言学的发展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影响。17-18世纪,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是哲学史上的突破,语言学也加速发展并受到了其认识论的影响。本文简要回顾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语言观,......
探究电影台词的诙谐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22-12-23
探究电影台词的诙谐语言艺术 探究电影台词的诙谐语言艺术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探究电影台词的诙谐语言艺术 一、《大话西游》台词的诙谐表现形式 修辞学家的杨鸿儒曾说......
电影啊!电影
发布时间:2022-08-21
他们是在太阳还没落山的时候进村的。中年人在前拉着地排车,另一个年纪大点,在后面跟着。路是黄土路,刚下了点儿雨,黏黏糊糊的,车轮上粘满了泥巴。年龄大点儿的说,五魁,我们快点啊!晚了就赶不上饭食了。推车的中年人笑了,说,......
从电影艺术的视角看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5-11-02
摘要:电影和语文教学同作为艺术,必定具有许多相通性。本文从分析他们的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技巧性入手,将电影的一些思想理论、技巧方法借鉴到语文教学中来,以期取得积极有效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电影;语文;教学 吕叔湘先......
女性与电影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打量当今世界影坛,女性电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塑造生活方式的大众媒介,除了展示女性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外,还力图在其社会属性上进行深度开采。她们不是银幕宝贝,也不是花边点缀,而是社会大背景下的独有群体。 关键词:意大......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1)
发布时间:2023-01-28
III 艺术策略对于早已对好莱坞模式烂熟于心的西方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从东方电影中看到某种对好莱坞的超越或者背离,因为他们始终是将中国电影看着是一种边缘、一种点缀或者一种补充。因而对于中国大陆电影来说,如何用一种不同的"讲述......
电影O2O到底有多厉害
发布时间:2015-09-08
刚刚过去的2015年5月,国家电影资金办在京召开全国影院票务软件商工作会议。它是一次主管部门将加大对电影票务系统监管力度的通知会。 值得注意的是,参会单位不仅包括票务软件商,还有4家网络代售商代表被邀请列席会议。 针对网络......
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的语言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5
一、前言 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简称陆空通话)是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之间进行交流的标准专业术语。它联系着空中和地面,传递着管制员和机组之间的指令信息,直接关系飞行安全。数据表明,70%的飞行事故中,存在错用或未......
论东西小说的电影改编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 要:小说和影视剧的联姻,是两种不同艺术转换的过程。在文坛上锋芒毕露的广西本土作家东西是中国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其多部小说作品被接二连三地搬上银幕,扩大了广西作家和作品的影响,也给中国文坛和影视剧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经典电影细读”系列看如何“阅读”电影
发布时间:2023-05-26
奥林匹亚,[美]泰勒・唐宁著,徐德林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七武士,[美]琼・梅林著,王婷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眩晕,[英]查尔斯・巴尔著,徐展雄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公民凯恩,[英]劳拉・穆尔维著,侯弋r译,......
世界电影中的东方元素
发布时间:2023-03-25
在张艺谋、陈凯歌、巩俐、葛优以及众多中国电影新生代不断成为世界影坛的新闻话题的同时,来自台湾的李安先后推出《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和后来的《理智与情感》,来自香港的吴宇森在好莱坞先后导演了《终极标靶》、《断箭》、......
基于语言立场的游记散文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2-05
【摘要】散文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语言能力为目标,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抓好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培养语言能力的活动,把理解课文与学习写作结合在一起,以理解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理解;把培养理解和表达的语言能力过程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在思维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思维训练,针对不同的思维形式设计问题。【关键词】语文;语言;理解;表达;思维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
家国模式与中国电影建构国家形象的话语修辞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在东西方文化中,家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记忆与经验,提供了小与大、具体与抽象、情感与理智等众多具有张力的叙事空间,成为国家形象在跨文化语境中获取理智共识与情感认同的基础。当下中国电影存在“家国同构”“家国对立”“以......
从48元到37.5元
发布时间:2015-09-16
你可别小看买菜这日常简单的事务,可是很能锻炼我们交际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同学们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尝试和挑战哟!你瞧,下面这位同学就因为“买菜”的独特策略,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哟! 生活中处处是惊喜。取得一次优......
美国动漫电影的“黑暗”童话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对于传统动漫电影,它的剧情充满了正能量,然而近年来美国却风行“恐怖”类型的动漫电影,充满诡异而神秘的韵味,与真实南辕北辙,具有哥特式的风格。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荒诞离奇的想象力、背后隐藏着的童真以及亲情、友情、......
从碎片到混融的当代国产电影跨地域拼图
发布时间:2016-05-3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好莱坞式中国大片”的兴起,加快了国产电影与海外电影融合的步伐。海外电影内在精神的渗入使得进入21世纪的国产电影迎来了又一大流动期,旧式电影产业、新式电影产业、海外电影产业和国产电影产业各自的碎片相......
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发布时间:2022-11-12
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文章来源 www.3 ed u.net ......
浅析中国电影市场虚浮下的中国电影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09
[摘 要] 人们看电影,是源于内心需求和精神渴望。正因为这样,电影最本质的流行元素是其精神性。在中国电影市场之下,我们所能感受的电影精神的元素在日渐消融,一些电影过度追求娱乐至上,搞笑为王,只追求票房收益,只讲刺激眼球;一......
电影《海洋天堂》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本文依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Kress&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分析了电影《海洋天堂》的海报,为读者解读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多种模态的方式实现表意功能的。从而证实电影海报在设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运用了多模态......
分析中国电影市场虚浮下的中国电影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7
分析中国电影市场虚浮下的中国电影精神 分析中国电影市场虚浮下的中国电影精神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分析中国电影市场虚浮下的中国电影精神 更多 精品 源自 3 e d u 教 案......
广电总局禁止主持人说方言
发布时间:2023-01-16
浙江“无影响” 湖南成重灾区 浙江卫视节目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自己还没有收到正式文件,不过,看到网上的传言,自己并不会特别担心:“因为我们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并没有过多地在节目中夹杂方言、外语的现象。”关于纯方言类节目的......
2014动画电影快到碗里来
发布时间:2015-08-25
2014年的动画电影,可谓五彩缤纷、四通八达、五味杂陈(纯属娱乐,小心模仿)。小编兮兮寒经过潜心“研究”,特烹制了一道动画电影回顾大餐,供大家品尝。哪部电影打动了你,而恰巧你错过了,赶快想方设法补回来吧! 最佳逗比男主角......
记忆的建构与自我认同的确立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要:20世纪90年代由韩国女性作家创作的成长小说层出不穷,其中韩国女作家朴婉绪的《那么多的酸模都让谁吃了》与《那座山真的在那里吗》是女性成长小说的代表作。朴婉绪的个人体验中“韩国战争”是最为强烈的回忆。《那么多的酸模都......
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幽默及语言
发布时间:2023-02-10
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幽默及语言 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幽默及语言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幽默及语言 文 章 来自 3 e d u 教 育 网 ......
立足语文课堂提升记忆能力
发布时间:2022-10-19
好的记忆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他们需要依靠记忆来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没有对学过的知识的积累,就很难学懂新的知识。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给予相应的指导,促进学生记忆力的有效成长。一、严格训练注意力,让记忆力起步x开了对识记材料的注意,记忆自然也如过眼烟云消失殆尽。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记忆力,训练学生注意力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的第一步。刚入学的新生活泼好动,自.........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6
《中国合伙人》是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讲述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
小说是我的,电影是姜文的
发布时间:2015-07-31
南都周刊:为什么在海外写北京?你写的北京与老舍、王朔有关系吗?如何评价中国大陆写作者对北京的描写? 张北海:这本小说设法表达两个主题――无论这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即侠之终结和老北京的消逝。因此,虽然我人在纽约,还是选......
开创中国电影的新纪元(1)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 题】文化与市场 【正 文】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在百年风雨历程中,伴随着世界电影的进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铸就了辉煌成就和历史丰碑,并为世界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在此,我对中......
浅谈电影频道的元旦节目
发布时间:2016-05-26
12月22日,刘广宁、曹蕾、童自荣等多位德高望重的配音艺术家齐聚电影频道,共祝中国电影译制片65周年辉煌历程,并为电影频道优秀译制片展映周揭幕。新年将至,电影频道还将重磅电视首播《后会无期》《触不可及》《新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
中国电影市场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01
中国电影市场综述 中国电影市场综述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中国电影市场综述 以2002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最终体现来反观电影改革、市场运作、作品创作,无疑再一次印证这样的结论:市场意识的强弱......
浅谈语言策略演变下的俄罗斯电影
发布时间:2023-01-07
电影业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发展受到国家语言策略的约束。苏联时期的语言策略随着东欧的巨变而失效,1989 年至1991 年以《语言法》为标志的语言策略转变开始。俄联邦为平息解体初期高涨的民族主义,在1991 年《语言法》中规定: 俄......
影像里的旋律:电影审美中的音乐元素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 要] 音乐是影片的重要表现元素,早在默片时代,就有现场音乐为制造气氛。而有声电影的诞生,音乐大展身手的时代来临。随着音乐在电影中的大量应用,电影音乐的创作逐步发展为专业化。专业化使这一特殊音乐范式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
国产电影的生态元素解读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态,中国生态电影迅速崛起,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生态电影作品,对唤醒大众的生态意识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中国生态电影本身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逐渐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但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电影生态同......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要】西方文明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渊源是古希腊文明。独特的风采,深刻的内涵,历史弥久的古希腊文化在欧洲独树一帜。古希腊神话之多不胜枚.........
西方文化与东方电影的对话
发布时间:2023-03-23
西方文化与东方电影的对话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时代,每一个国家与民族要保持生机活力与先进性,都必须与整个世界保持全面开放、充分交流状态。针对影响民众精神的电影文化而言,在数字化、高科技的“后电影时代”,第三世界......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少女话语特色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29
一、话语分析 Stubb,M.(1983)在他的《话语分析》一书中将话语分析定义为,自然发生的、有关联的口语或书面语的语言分析。即话语分析可以用任何形式的语言材料为研究对象,包括所有的口语和书面语材料。本文以宫崎骏动画电影中......
女性与电影:摄影机前后的女性(1)
发布时间:2022-12-21
打从近代妇女运动开始以来,美国女性主义者一直在文学、绘画、电影及电视等艺术领域中,探索女性性欲的再现。随着我们努力朝向更具意义的理论方向前进,必须注意的是,在做为一种新的阅读文本的方法上,女性主义批评是从日常生活的课题中......
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
发布时间:2013-12-19
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 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 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 内容提要:本文将主要探讨在民商法发展历史中,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演进的历史轨迹,寻求两者在历史发展中的互动与相互关系,......
装置艺术对电影场景制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30
装置艺术对电影场景制作的影响 装置艺术对电影场景制作的影响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装置艺术对电影场景制作的影响 表面看装置艺术与电影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事......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飘》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27
[摘要]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飘》,主要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在她身上,集中了众多女性的优秀品质,从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影片中的主......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体态语言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这些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普遍设立已使电视节目主持人学说成为一门独立的体系。在涉及到节目主持人真实性问题上,长期存在两种说法。一谓“表演”说,认为节目主持人是“非角色”的表演者,主张主持人要表演的同时,应控制......
电影《春风秋雨》中的女性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2
一、 引 言 电影 《春风秋雨》 是由美国作家范尼赫斯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该影片共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于 1934 年由美国导演约翰M斯塔尔拍摄, 克劳黛考尔白主演。 该版本比较忠实于原著。第二个版本是情景剧大师道格拉斯......
电影《恋恋笔记本》中爱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3-06-13
一、电影简介,突出主题 爱情的力量总是难以估量的,相信爱情的人总是被电影里那些关于爱的情节打动,自1997年上映的《泰坦尼克号》到2004年的爱情电影《恋恋笔记木》,爱的力量一直鼓舞着很多人,使笔者从未在爱的旅途中停下脚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