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与国家话语(1)

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与国家话语(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5 01:34:42
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与国家话语(1)
时间:2023-04-15 01:34:42     小编:

近年来,基於一种即使算不上焦虑至少也相当迫切的感觉,文化批评转向了民族地位与种族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力图考察种族、民族、民族国家以及诸如此类的相关术语(比如民族大众、民族主义、国家话语、文化霸权和主体性等一整套批评范畴)在中国电影领域中的作用。本文的探讨从作为中国大陆的一个特殊文类的“少数民族电影”一直推及作为中国新电影批评实践的「少数话语」,并试图说明从20年代初至今,那些民族与种族的概念究竟是如何通过中国电影内部複杂的妥协过程而得以运用的。这种妥协可以分为电影话语(如电影叙述与叙事)和批评话语(如电影理论与批评)这两个层面。本文将从第二个层面展开以便确定那些极端重要的关键点,然后再通过解读一些能够说明这些关键点的电影从而把论述引向第一个层面。

一、理论偏移:“Race”或“Ethnicity”?

贝里(Chris Berry )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将“民族”这样一个语义含混的汉语词彙等同於“race”这样一个内蕴甚丰的英文词彙。他非要将“race characteristics”与“民族特点”、“race-ization”与「民族化」、“race color”与“民族风格”、“racial minority”与“少数民族”这样一些概念等同起来不可,并试图藉此对“汉族”进行一种解构性的读解。遗憾的是,其结果非但没有澄清中国电影研究中许多有差异的概念,反而将其混为一谈。贝里虽然正确地确定了1949年后中国电影中的「中国中心主义」(sinocentrism)(对此,他更愿意用「民族中心主义」加以界定),但我在这儿宁愿将之视为「民族化」(“race-ization”或克拉克Paul Clark所说的“sinification”)的东西,看作为一种受到政治激励与操纵的文化生产过程。这种文化生产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大团结的统一话语,而且就像我们将在后面的电影分析部分中看到的那样,带来了必然地蕴含着自我与他者辩证法的矛盾的电影话语。从这一角度看,贝里的程式是有问题的。他不加鉴别地把“race”作为一个最主要的术语来使用,一方面遮蔽了“race”与“ethnicity”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亦混淆了支持汉文化相对於其他少数民族文化霸权的“国家话语”与中国电影中的“民族主义政治”,后者策略性地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特色”的一种构成方式以对抗西方话语和技术。这种混淆产生的后果是,贝里轻率地把近期的中国电影定位为对“race”话语和“民族化”的挑战而全然忽视了另一种可能性,即许多此类电影在挑战国家话语的个体努力过程中反而不知不觉地强化了汉文化霸权。

在讨论中国电影中对少数民族的特定描述之前,我打算先对社会科学和文学研究领域内有关种族、民族及民族国家的一整套概念略作说明。埃尔贝尔(Thomas Herberer )在《中国及其少数民族》(China and Its Minorities)一书中认为,在中国,「少数民族」这个词包括在种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传统、服饰、社会结构以及诸如此类的方面有着显着特徵的一群非汉族人。埃尔贝尔注意到,汉语从未对与“peoples”、“nation”、“nationality”和“ethnos”相应的概念加以区分──它们全都被归结为一个单一的词彙「民族」,因此他也拒绝将它们压缩为一个英文单词──“race”。

我反对将「民族」等同於英文中的“race”,但并不表示当代中国并不存在民族话语。迪科特对民族话语曾作过深究,他认为,在谈到有关非我族(如欧洲人与非洲人)的种族概念时,在汉族与满族之间没有太大差别。迪科特确信中国各民族对待其他民族的态度是基本相似的,由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形象与汉族的形象并无显着不同,由於存在这种确实的联系,因而没有必要详细阐释民族理论。」是以,他在研究中没有探讨民族关系问题。

在中国研究领域内的历史与社会科学文献中,“ethnicity”比“race”更接近於「民族」的等价词,作为中国电影研究中的一个批评范畴,“race”同样无甚效力。我在这里想指出的是:对於那些在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历史地演变而成的批评范畴,认清而不是遮蔽差别,对我们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在《文学研究的批评术语》(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 )关於“race”的词条中,阿皮厄(Kwame A.Appiah )注意到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在生物学与人类学领域内,人们有着相当广泛的一致意见,即当“race”这个词在非科学的讨论中被使用时,它迥异於其在科学中的涵义。」当被作为一个生物遗传的概念来描述时,“race”依据由肤色、头发乃至智力与诚实等诸种可辨的特徵来确定。惊人的是该词在西方过去几个世纪中是如此频繁而一贯地被使用,以致於作为一个范畴的“race”已被视为理所当然。

然而,这种“nationhood”的意愿是怎样将自身明晰地表达出来的呢?就此,荷米巴巴(Homi Bhabha )最近提出了“作为叙事的‘nation’”这一个理论──“nation”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叙述和话语而得以铭刻与传播的。例如人民(“people”或“nation-people”)的范畴是由双重含义构建起来的:在国家话语中作为“教育对象”的“people”(即“nation”在其成员中或通过其成员的自我生长)和作为“实践主体”的“people”.这就把“nation”分割成他者/自我,并把它重新指认为“一个被文化差别以及由相互争夺的族群、彼此对抗的权力集团和关系紧张的不同文化地域构成的充满异质的历史所内在地标明了的空间”。从这种文化差异的观点来看,勒南有关“nation”是最高层次的团结一致的观点是根本站不往脚的。相反,就像荷米巴巴论辩的那样:就其自身而言,民族文化的“局部”既非一致的亦非不可分的:而相对於其他民族而言,也不能被简单地视作“他者”。

荷米巴巴关於民族文化异质性的推论,在杜赞奇对中华民族消解性的读解中得到了呼应。杜赞奇不愿接受那种广为接受的观点:“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自我想像为历史的统一主体」,他「视民族身分为建立在流动关系上的”。这种更富有弹性的立场使杜赞奇能够把民族主义重新加以界定:“更贴切地说是一种自我和他者持续进行变换的关系。”通过分析他所谓的“nation”的“推论含义”和「象徵含义」,杜赞奇描绘出一幅由可以在多种层次上加以指认的有形无形的边界构成的中华民族图景──不仅仅有族群(ethnicgroups)间的边界,而且亦有存在於方言、地域、宗教、生存意义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之间的边界。

荷米巴巴和杜赞奇在构造“nation”这个概念时强调了流动的关系和边界,而索罗尔(WernerSollors )在界定“ethnicity”时亦有类似的看法──即它“不是指事物自身而是指一种关系”。“ethnicity”部分地源於希腊词彙“ethnos”,而“ethnos”一词蕴含着相互矛盾的含义:即包容性的意义──“统一人群”和分离性的意义──“其他人”(如“非犹太人”或“非基督徒”),由此,“ethnicity”的概念形成有赖於一种“对立”或“界线”。所以,“ethnicity”的表述通常包括一系列给人印象深刻的界线建构策略。这种策略将其他人群类型化,而唤起他者的形象只是为了创造距离和标准差异。

与希腊语“ethnos”相似,汉语名词“民族”中的“民”字指的是“普通人、大多数人”,而“族”字从小里说指的是一群对亲缘关系有着明确意识的人,从大里讲指的是得到确认的、历史学意味上的人群(特别是在东北)。自从1895年前后「民族」作为日语新词“minzoku”的汉语对应被创造出来,它很快成了一个颇有效力的词语。它通常被用来指称主要民族(即汉族)而非少数民族(一个由后来的用法派生出来的词)。就像克罗斯利(Pamela K.Crossley)解释的那样,汉语的“民族”最接近俄语的“narod”(people,nation),它强调的是“大众化”(“popular”,俄语“narodni”)和“民族性”(“nationality”,俄语“narodnost”)。因此,“nationhood”和“ethnicity”在汉语名词“民族”之中深深地紮根并相互缠绕。

显然,在中国研究领域内处理主要民族(汉)与少数民族关系时,“ethnicity”一般说来要比“race”这个名词的问题少得多。因此,我将把中国电影中有关“race”的问题留待进一步的研究。在本文下面的部分中,我从“nation”(阿皮厄将其视为关键性的中间词)出发研究中国电影中的“nationhood”和“ethnicity”之间错综複杂的关系在历史上的显现。考虑到最近「作为一种身分资源的从“nationalism”到“ethnicity”缓慢而矛盾的变化倾向」11,我们会发现,一旦“ethnicity”被设想为一种关系化的(即流动的)概念而不是本质化的(固定的)概念,它将像中国当代电影研究中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 )那样成为同等有用的概念。

共4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主题变化:中国电影中的“nationhood”和“ethnicity”

值得注意的是,1895年发生了两个历史事件:法国发明了电影和中国在第一次中日战争失败。1895年(这一年“民族”这个词第一次出现)以降,“民族主义”(汉语中该词的字面义为“民族意识形态”)成为现代中国文化与知识史的焦点之一。甚至在政治无意识的层面上,“nationhood”的问题对中国电影圈的作用也从未减弱。用「西洋影戏」来命名早在1896年8月上海徐园放映的电影,是第一个例证。因为,至少起先对於中国学者,“影戏”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可能意味着对电影这种国际艺术形式做出某种“中国”贡献。当任庆泰在北京一家照相馆制作出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1905)的时候,其引人注目之处在於拍摄的是由着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京剧。或许在中国电影的初始阶段,人们就已努力把某种“中国特色”施加於电影这一载体,因为尽管在其中文名字中有个“影”字──最初叫“影戏”,后来叫“电影”,但它毕竟是一种西方的科技舶来品。

抗战期间(1937-1945),甚至国民政府也倡导发起了爱国主义电影。例如,《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执导,1938)和《八百壮士》(应云卫执导,1938)是在武汉陷落之前用十个月时间完成的。在战后初期,刻骨铭心的战争记忆致使两部史诗性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与郑君里执导,1947)和《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执导,1947)取得了空前的票房成功。这些影片所凸显的「民族性」,验证了勒南的见解:“事实上,共同的苦难比欢乐更有效。就民族记忆而言,悲伤比胜利更有价值,因为他们迫使人们注意到责任,并籲求一种共同的努力。”

在这一点上,中国电影民族主义话语中的“nation”概念可能得到更为准确的译解。由「民族」构造的“nationhood”,是20年代到40年代电影最关注的对象。就像这一时期的电影制作和电影批评所展望的那样,一个现代民族(nation)必须依靠不仅能够抗拒外国军事力量而且也能抗拒西方文化渗透的强大的人民。然而,在1949年以后的共产党时代,“nationhood”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地与“民族国家”(nation-state)联系在一起。通过意识形态机器,「国家」借助“ethnicity”作为其建构计划中的一个关键范畴。人们可以设想勒南所想像的民族概念最终在社会主义中国出现了──“一个体现了最高层次的团结一致,由那种历史所造就同时未来人们将继续造就的奉献感构造的民族”。确切地说,正是由於这种由分享经验而获取的团结,少数民族电影才逐渐在50年代后期被划定为一个单独的门类。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三、少数民族电影:臣服於民族国家

1949年之后最流行的少数民族电影是《刘三姐》(苏里执导,1960),它被赞誉为1949年后中国电影“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的成功范例。在克拉克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中,他发现了一个悖论──‘塑造电影中的‘中国’风格的最有效方式,是到这个国家最富‘异域’文化色彩的地方去”。当然,在充满「异域情调」的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的电影在象徵性结构中并不意味着相应的权力分配。相反,在“ethnic”文化实践中确定“民族风格”的结果,决非“少数民族”文化向一种“主要民族”地位的回归,而往往是把作为中华民族大团结一部分的少数民族合法化。考虑到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电影制作者的艺术自由越来越少以及日益浓烈的政治气氛,少数民族电影的功能更多地不是作为虚妄的“异域奇景”以满足电影观众对“外部世界”的欲求,而是民族国家通过定型化的形象把少数民族客体化并把他们纳入到社会主义中国框架之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这种客体化与同化的意图在《五朵金花》(王家乙执导,1959)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部影片讲述一位少数民族青年在五名叫「金花」的少数民族少女中寻找心上人的故事。少数民族人物在该片中再次以一种定型化的形象出现:能歌善舞、衣着华美、佩带着耀眼的饰物并且对浪漫情有独锺。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民歌经常迅速风靡全国。尽管如此,人们应该意识到少数民族电影对民族文化多样化的颂扬其实是很表面的。这些电影对「团结」与「民族和谐」的表现,大多是对汉族观众展示一种奇观,而且从理念上,这些奇观都建构於一种确定无疑的汉族中心视点之上。因此,在《刘三姐》中,在受到地主的压迫和必须团结起来反抗阶级敌人这两点上,壮族被表现为与汉族有着相同的命运;在《五朵金花》中,少数民族被塑造成热情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模范”。少数民族和汉族这种意识形态同一性,确保了维持汉族在整个国家中的文化领导权的国家话语的必要性和合法性。

《农奴》(李俊执导,1963)这部影片进一步展现了少数民族如何被他们与汉族之间据说存在的意识形态同一性所建构。在这部有关50年代末人民解放军平定西藏叛乱的影片的结尾处,一个被汉族士兵挽救了生命的西藏农奴强巴,最后把他的目光投向墙上的毛泽东像。虽正处在他儿时女友的照料中,但他怀着敬仰所发出的第一句话却是──“毛主席”,这句话彷彿发自肺腑,但实际上其中留下的即便不是影片审查者,至少也是汉族电影制作者的印迹。

在像《农奴》这样的少数民族电影中,电影表述服务於抑制边疆地区异己的与潜在的颠覆性因素。源於国家话语的汉族文化领导权进一步强化了既存的权力与知识结构:处在汉族中心视点的掌握之中,少数民族电影象徵性地扮演着上天之眼(即“我”这个汉族主体),而把偏远的边疆地区和奇异的文化习俗置於不断的监控之下。这种电影表述的潜台词是:客体(也即少数民族)决不能成为一个认知的完全主体。换句话说,少数民族几乎从未在少数民族电影中佔据主体的位置。少数民族不是出演为改变自身的权力力量,相反,总是被表现为民族国家的顺从群体。

我在这里的评论切合於格拉德尼(Dru C.Gladney)最近的研究,他强调:“少数民族的那种异域化甚至是情欲化的客体肖像,是主要民族汉族的构造中,甚或是中华民族本身的建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依照格拉德尼的观点,人们甚至可推想在主要供汉族消费的少数民族电影中,至今还有那些轻歌曼舞的强制性出演,“与呈献给古代中华帝国的贡品有着惊人的相似”。总之,固置於国家文化机器的少数民族电影有效地参与着某种“内部殖民主义”或“内部东方主义”,这两者都被证明是确立汉族文化领导权的有效方式.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四、少数话语:反思“中国新电影”

就主要民族/少数民族的关系而言,权力与知识的基本结构直到“中国新电影”逐渐成形的80年代中期都没有发生变化,即使《盗马贼》(田壮壮执导,1985)这部描述西藏宗教生活的纪实风格影片也不例外。它虽然在精心避开清楚的既定意识形态教条这一点上与从前的少数民族电影完全不同,但不容置疑的是其视点仍然基本上是汉族中心主义的。在一次採访中,田壮壮直认《盗马贼》反映着汉族社会中他“自己的人生观”,因而很少涉及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电影《青春祭》(张暖忻执导,1985)表达了一种与田壮壮类似的对汉族社会而非少数民族文化的关切。文革时期,一个城市少女被送到傣族地区的偏远山寨,在那里她通过部分地适应以傣族服饰作为视觉象征的“他者”文化而最终找回了自己的主体性。在一个“诗意”的场景中,一群可爱的傣家少女劳作之后,相互逐着来到河边,脱去了她们的民族服装在河水中裸泳。从远处目睹了这样一种“色情”的傣家风俗(借此人们与自然之间“肌肤相亲”的关系每天都得到了更新)的汉族少女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她成长在一个汉族社会,习惯於为她自己的胴体和性徵羞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改变了自身,穿起了傣族服装并和傣族少女一样在河里裸泳。整体而言,与其说《青春祭》关注的是傣族,不如说它是一个关於汉族少女如何重新找回失落的或被压抑的自我的叙述。傣族在影片中仅仅被作为异域化的或是情欲化的他者,通过与他们对比,汉族少女得以重新界定她自己的主体位置。

当格拉德尼批评《青春祭》在80年代中期展示了“一幅少见的软性色情图景”时,他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原作中那个汉族少女被送到的是个非少数民族乡村,而影片的女导演对此作了改变。但是否可以想当然地从这种改变中作出结论,即这位汉族女导演与捍卫着汉族文化领导权的国家话语有着某种“共谋”关系呢?若是如此,那么女导演张暖忻的性别是驳斥、是複杂化了还是证实了格拉德尼下述随意比较中的框架呢?──“少数民族之於主要民族就像女性之於男性,就像‘第三个世界’之於‘第一世界’,就像主体化的身分之於客体化的身分。”

为了确定对民族“霸权”文化内部存在的差异的多种阐释,我发现在处理中国新电影时,“少数话语”这个概念比“少数民族电影”或“民俗电影”更有用。因为,最终区分过去十年中国新电影的,是它对一种深奥的複杂性和矛盾性的策略构建。它不仅在民族国家的层次上追问了以前电影中历久不衰的“宏大神话”(比如壮丽的革命战争、有口皆碑的民族大团结、夸张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且也在局部层次上质疑了它自身作为知识的主体,作为总是承担着重估民族文化、重写民族历史重任的个人化主体的姿态。

就此而言,中国新电影可能发挥着荷米巴巴所谓的“少数话语”的功能,这种话语“浮现於民族文化的隐约变迁之中──一经展开便融合在一起”,并且它“认定民族文化及其民族成员的本质是存在於有关完满人生的教科书式表述的複杂纷乱里的一个充满争议的实践性空间”.至关重要的是,“少数话语”採取一种“边缘性”的策略,通过质疑和挑战国家话语的“中心性”而使自身得以重构。

《大阅兵》(陈凯歌执导,1985)在当代中国可以说是“少数话语”如何运作的现成范例。这部电影集中关注为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国庆典礼上的阅兵式而进行的军事训练。该片在公开颂扬的同时,亦策略地挑战了权力话语的国家概念。然而,在《大阅兵》中,引人注目的是隐藏在颂扬国家庆典的表面之下的潜文本构造。通过把电影旁白由一个转换到另一个个体,陈凯歌有效地建构了作为“表述行为主体”的人,他们在国家主办的重大活动中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将统一的主体性(国民被作为「教育对象」)分裂成各不相同的碎片。这部影片展示了天安门前壮观举行的阅兵式中的统一与纪律只不过是一个刻意安排的活动,而真正值得人们注意的,是那些作为个体存在的士兵(在国家话语中他们的痛苦被悬置与遮盖了)。

五、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个“连字符”世界的文化民族主义?

回到贝里的“race”理论,他认为近期的中国电影不仅是对“中国中心主义”也可能是对“分割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基本二元对立假设”的彻底挑战,但这种论点可能言过其实.如前文所述,《盗马贼》和《青春祭》(二者都曾在贝里的文章中被引为例证)仍然深深地滞留在汉族中心的立场上。事实上,贝里坚持认为近期中国电影和50年代到60年代“经典中国大陆电影”(其代表如谢晋)之间存在着“断裂”,致使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中国新电影可能只不过是当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一个新转变,甚或是一种新的发展。基於这种考虑,格拉德尼的评论更具批判性,因为它揭示了两个不同时期之间的少数民族电影的基本联系(而非断裂):“那种能歌善舞、温柔娴静的早期少数民族形象不再能让观众相信这些人真的被党‘解放’了……,正好田的少数民族电影打破了观众的期望:它们放弃了以前关於少数民族的表述,与此同时对其加以重构。”

中国新电影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当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重构,它们明显地表现出对这个民族全套可识别的文化符号与传统特有的甚至是过度的迷恋:黄土高原与黄河(如《黄土地》〔陈凯歌执导,1984〕和《边走边唱》〔陈凯歌执导,1991〕),传统戏剧(如《人鬼情》〔黄蜀芹执导,1987〕和《霸王别姬》〔陈凯歌执导,1993〕)、民间音乐(《如《绝唱》〔张泽鸣执导,1985〕和《鼓书艺人》〔田壮壮执导,1987〕》、传统婚俗(如《血色清晨》〔李少红执导,1990〕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执导,1991〕)、传统葬礼(如《菊豆》〔张谋艺执导,1990〕和《大磨房》〔吴子牛执导,1990〕)。通过观赏这些引人入胜的形象,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即中国新电影凭藉对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或者广义上包括其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和传统礼仪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懈探索而赢得了国际性声望。事实上,中国新电影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的“文化展览主义”,它凭藉着海外资本以一种相当老练的电影技巧重新包装那些通常据信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东西(它们总是在西方被神秘化和东方化),然后把它们投放到国际电影市场。

然而,恰恰是近来这些成功的中国电影误导了西方观众,使他们以为电影所描述的正反映了真实的“中国”,遂招致了中国观众的愤慨与批评。比如戴晴就毫不欣赏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她清楚地看到“这种电影实际上只是为那些由此可以继续昏头昏脑地满足於他们的东方恋物癖的外国人漫不经心的趣味而摄制的”.戴晴的文章之所以有趣,在於她把中国新电影文化民族主义的实践风潮看作是与西方的东方主义话语的共谋。

在结束本文对於“nationhood”和“ethnicity”之间关系的考察之时,我认为我们正处於一个重新界定地缘政治世界的关键性时刻。中国新电影的文化民族主义产品不仅得到了“国际性”的赞同,而且也吸引着“跨国”资本流动。这一事实本身就强烈地提示我们对当下难以界定的地缘政治世界进行思考:无论是标为“后现代”、“后殖民”、“后东方主义”、“后社会主义”、“后当代”抑或是“后未来”,今日世界似乎只有一种加了连字符(后××)的存在。尽管已然有诸多加上连字符的术语,然而,人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这个世纪末的时代还很少被设想为一个“后民族”世界。批评语言中的这种显而易见的缺失,是否揭示了我们在运用“民族性”这一概念时某种对本质主义的嗜好(即民族是如此基本以致永不能使之“后”化),即使是在“nation”(民族大众和民族国家双重意义上的“民族”)已被反覆拆解为各种族群和地区,在“作为一种叙事的民族”已经遭受了“少数话语多种实例的质疑的时候”?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女性叙事与话语策略(1)
发布时间:2023-05-30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其次,电视剧的制作还要经过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的层层过滤、放大或缩小。除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公共要求之外,他们的个性修养,兴趣爱好等都会对电视剧的制作产生影响......
中国电影民族文化阐释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1
1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产电影对电影有了全新的认知。体现在发展的战略视野和对电影体制、市场运营的思考之中,从而有效的推动了电影的投资和多元的创作思路。〔川这些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全新认知,使得中国电影展现出了全新的发......
全球化中国民族电影的叙事危机
发布时间:2023-01-15
一、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它承载着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些隐性的特质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精神。优秀的民族电影,既能够争取到世界范围内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理解......
变革中的中国电视体制矛盾与话语冲突(1)
发布时间:2023-07-21
对中国电视发展的考察,不可避免要将其归置於複杂变化的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90年代的中国电视有着被过度阐释的语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再次将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略加显影,加以审视,因为对於尚处幼年但却拥有诸多霸权的中国电视......
分析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及问题
发布时间:2022-12-18
分析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及问题 分析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及问题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分析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及问题 划 摘要:濒临绝境的中国民族电影虽然在1995年得到......
中国电影:故事里的硬实力与全球化的话语权
发布时间:2022-10-20
国家电影的诉求,使电影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美国电影无疑走在世界各国电影的最前列。好莱坞不仅是一种席卷全球的吸引性软实力,而且是美国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主体的支配性硬实力。 确实,从国际政治学角度分析......
谈中国原创歌剧的当代性与民族性
发布时间:2023-01-13
近十年来,中国原创歌剧新作不断。但是,在民族歌剧的创作上,无论从知名度或影响力都未曾出现能与《白毛女》(1945)《小二黑结婚》(1953)《洪湖赤卫队》(1959)《江姐》(1964)《党的女儿》(1991)和《野火春风斗古城》(2005)等经典之作相......
清末·民族·国家
发布时间:2023-02-01
曾经宣布“历史的终结”的弗兰西斯・傅山后来不得不承认,“民族―国家”――但他回避使用这个问题成堆的词,而代之以更为符合当今趋势的“主权国家”――依然是可以想象的唯一的可行的形式。我们经常将卡夫卡想象为对“人类状况”进......
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之历程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近代的中国,外有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与蚕食;内部“中华民族”的整合又滞后于以王朝为框架的国家整固,是以,在近现代国家发展中,边疆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缓慢而曲折,边疆地区亦遭遇了种种民族国家认同危机,历届中央政府......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1)
发布时间:2013-12-18
濒临绝境的中国民族电影虽然在1995年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复兴契机,但由于种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中国民族电影并没有因此而走出困境,危机依然象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我们头上: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
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播
发布时间:2022-09-21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当前我国的声乐艺术也逐渐融入更多的外来元素,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的声乐艺术的民族性特征进行一个综合论述,并结合世界性传播理论浅谈一下我国未来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声乐艺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关键词】中国声乐艺术;民族性;世界性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但折射出每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文化偏好,更是一个地区.........
中国电影有话好好说——影视作品的现实背景(1)
发布时间:2022-12-21
中国电影的现状到底如何,明天怎样呢,我和很多人一样,心里都没底。威胁中国电影生存的 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我遇到的人、读到的文字十有八九都把仙人指路的兰花指向那三个大写的英 文字母:WTO.在入关的脚步越来越逼近的时候,中国电影......
浅议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话语范型
发布时间:2022-10-28
话语( discourse) 一般指特定语境下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话语方式就是说话或叙述的基本特征,一般体现为某一相对独立叙述系统中重要关键词的生成方式和表达效果。我们一方面强调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中话语方式的重要性......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发布时间:2023-07-25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文 章 来 自 3 e d u 教育 网 摘要:当电影艺术经历着意大利新......
当代美国电影艺术神话与梦幻(1)
发布时间:2023-01-0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电影厂系统破裂。麦卡锡时期的反共以及电视的普及大大缩小了电影的文化力量。在60年代,由于对越战采取不同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内部发生了分裂,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少数种族群众为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而......
爱情禁忌与拯救神话: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男人与中国女人
发布时间:2023-07-13
爱情禁忌与拯救神话: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男人与中国女人 爱情禁忌与拯救神话: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男人与中国女人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爱情禁忌与拯救神话:好莱坞电影中的......
电视电影:民族电影的生存方略(1)
发布时间:2022-12-09
电视电影的起点是生存电视电影这一电影形态在 中国 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对客观事物 发展 趋势敏锐洞察和果断抉择的结果。其意义在于为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它的逻辑起点是生存,不是学术。在视听 艺术 中,电影一直以老大自居,......
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族群/民族/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宪法爱国主义 内容提要: 族群(ethnic group)是一个自生自发的历史文化共同体,通常以共同的历史、语言与文化来界定,而民族(nation)是一个人为建构的政治法律共同体,通常以主权国家和公民身......
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风格
发布时间:2017-06-14
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风格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除了需要跌宕起伏的剧情,打动人心的故事,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外,绝妙的电影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更好的烘托电影的气氛,制造与电影剧情相适应的氛围,或喜乐,或哀伤,或恐怖,或,当然在多种多样的电影音乐风格中,民族风格是一个独特且不可或缺的存在。一、关于电影音乐的相关概述音乐在电影情节、背景、人物性格及形象刻画上具有旁白或补充的作用,因此加强电影音乐研究具有重要.........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
发布时间:2013-12-17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 三十年前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L.MCLUHAN)所谓的地球村(1),随着占有世界人口总......
论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
发布时间:2023-02-07
论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 文学创作是一种包含着丰富作家情感特色和个性的艺术,作品中无不体现了围绕着作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文学作品又是现实生活的三棱镜,它巧妙而委婉地折射着生活的万千气象。因此,文学创作就具有了......
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5
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的认同感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功不可没。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一种个体被集体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一种集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对某种文化眷恋的情感心理并以认知形式表现出来。它......
国产电影中的“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10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杨贵妃》一片本无特别惊人之处,但影片上映前在网上流出的一段十几秒镜头却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在其中范冰冰扮演的杨贵妃和黎明扮演的唐玄宗居然在马背上展开了一段激情“性事”,以至于模仿“车震”而来的专有名词“......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发布时间:2013-12-18
三十年前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L.MCLUHAN)所谓的"地球村"(1),随着占有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敞开了面对世界的大门而成为了一种现实,这一敞开不仅是吸收,而且也是突围:被锁闭的井蛙突然变成了自由的海豚,它被大海的变幻和浩......
国产主流电影的生态话语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若将国产主流电影生态学和生态学研究放在一起对比,可以得到许多主流或是非主流方面的数据信息。生态话语与国产主流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当下国产主流电影承载着表现国家核心价值观和文学蕴含的重要责任,人们要站在新......
中国民法的法典化与中国民法典的开放性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中国民法的法典化是中国民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并不是没有民法,而是没有民法的法典化。这些问题,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法典内容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例如,中国古代的侵权行为法,内容极其丰富,体系相当完整,仅仅是各种不同的侵权行为......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国战略
发布时间:2023-03-15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本文试从现代化建设切入,对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战略的关系及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各位方家。 一 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发布时间:2022-09-03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三十年前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L.MCLUHAN)所谓的"地球村"(1......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发布时间:2023-04-27
III 艺术策略对于早已对好莱坞模式烂熟于心的西方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从东方电影中看到某种对好莱坞的超越或者背离,因为他们始终是将中国电影看着是一种边缘、一种点缀或者一种补充。因而对于中国大陆电影来说,如何用一种不同的"讲述......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发布时间:2022-09-02
作者:尹鸿 三十年前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L.MCLUHAN)所谓的"地球村"(1),随着占有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敞开了面对世界的大门而成为了一种现实,这一敞开不仅是吸收,而且也是突围:被锁闭的井蛙突然变成了自由的海豚,它......
民族电影的生存方略(1)
发布时间:2023-01-22
电视电影的起点是生存 电视电影这一电影形态在中国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敏锐洞察和果断抉择的结果。其意义在于为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它的逻辑起点是生存,不是学术。 在视听艺术中,电影一直以老大自居,因......
浅析话语策略与民族身份
发布时间:2022-12-13
提 要:批判性话语分析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分析话语在社会认知及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文本及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等访问大陆为话语事件,在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话语观照下,运用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从文本层面到具体......
民族音乐在电影中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21
毕业论文 [摘 要] 210世纪的音乐传播手段多种多样,但是民族音乐传播的前景不容乐观。我国本民族的音乐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而我们又怎样去接受各国......
濒危民族影视研究基地与中国梦的共建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 要】分析濒危民族影视研究基地与中国梦共建的目标、价值和可行性措施,提出在共建过程中应把个人梦、民族梦和国家梦紧紧结合在一起,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实践中积极贯彻“中国梦”的内涵精神,以实现对高校在民族文化方面的产......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发布时间:2013-12-17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濒临绝境的中国民族电影虽然在1995年得到了一个难......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发布时间:2013-12-18
濒临绝境的中国民族电影虽然在1995年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复兴契机,但由于种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中国民族电影并没有因此而走出困境,危机依然象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我们头上: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尹鸿 濒临绝境的中国民族电影虽然在1995年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复兴契机,但由于种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中国民族电影并没有因此而走出困境,危机依然象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我们头上: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
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阐释与批评(1)
发布时间:2022-09-23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 “种族和民族的过去即传统,以超自我的意识形态存续下来,它只是缓慢地向现实的影响和新的变化让步的。”[6]《巴山夜雨》中小娟子对父亲的寻找,《牧马人》中弃......
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02
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而一个民族必然要有追求智慧的品格,但由于每一个民族精神特质的差别,因而就决定了我们追求智慧的内容、取向、方式的不同。中华民族的精神对我们对智慧的追求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不仅引导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哲......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13-12-18
濒临绝境的中国民族电影虽然在1995年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复兴契机,但由于种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中国民族电影并没有因此而走出困境,危机依然象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我们头上: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发布时间:2023-02-23
"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妨碍了中国在20世纪实现民主转型。进入21世纪后,仍然有一部分“特殊国情”论者认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决定论的逻辑,......
“五四”新文化传统与作为“现代民族戏剧”的中国话剧
发布时间:2023-03-16
“五四”新文化传统与作为“现代民族戏剧”的中国话剧 摘 要:话剧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它不仅被中国“本土化”了,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一艺术样式也可以说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国际化”。从我国现代文学艺术的历史实况来看,不能不承认......
《平家物语》中贵族女性的行动与命运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平家物语》作为军记物语,讲述的是平安末期平家在与贵族势力的对抗,和源平两氏武士集团的对抗中由盛及衰和骄奢荣辱的故事。在整个故事中登场的主角虽然是男性,但是也有很多女性,特别是贵族女性为故事增添了色彩。她们有很......
中国民族文化对宋代服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辽宋夏金元时代,民族文化交流异常频繁,民族之间彼此不断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因此宋代的服饰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士真族和契丹族文化对宋代服饰的影响最为深远明显,通过分析宋代服饰中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系列......
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与营销(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间接客户是观众,以及衍生客户群。制片商在取悦观众之前,必须先博得直接客户的青睐。 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
中国电影“殖民地”化四大征象批判(1)
发布时间:2013-12-18
“每天紧张的工作让我没有时间想家,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开心,甚至有了定居好莱坞的想法。”目前正在洛杉矶拍摄《艺伎回忆录》的章子怡如是说。在好莱坞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还有多少优秀中国电影人会留守华语影坛?专家指出:华语电影已经......
试析风格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
发布时间:2023-06-29
关键词:舞蹈文化 风格性审美 情趣舞蹈 意蕴 社会需求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祖国的高速,我们的文化市场上也呈现出现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类比赛演出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在百花争奇斗艳的舞台上,我们的民间舞蹈以其特有......
中国艺术设计民族性进展状况与动力
发布时间:2023-04-09
中国艺术设计民族性进展状况与动力 中国艺术设计民族性进展状况与动力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中国艺术设计民族性进展状况与动力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一、发展“民族风格”的意......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04
2014年6月6日至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社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
论国家话语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要: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正在聚焦全球的目光,中国道路已成为各国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对自身道路和文化乃至文明的重新审视和阐释也逐渐成为新的课题,中国需要一种新的话语体系。阐释国家话语体系的内涵、构成,分析其建构中......
浅谈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症候
发布时间:2022-10-09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主体和叙事策略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展露出新的创作症候。以创作主体而言,更多的少数民族本土导演涌现,少数民族电影的言说主体性凸显,开始迥异于以往的汉族创作,转而带有浓郁的自我表达特质。以影片叙事而言,在以往整体节奏较快且富有商业气质的大情节作品之外,更多弱戏剧性的小情节作品涌现,成就了新的少数民族电影风格与群落。这些演变的背后,是少数民族电影在电影体制变革与少数民族地域经.........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0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精品 源自地 理 ......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
发布时间:2023-03-06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 中国的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不是从某种固有体系出发对后现代潮流加以把握,而是从自己所困惑的问题、当前论......
日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国民性解读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 要:日本是东方社会中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较好的国家,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其国民特质密切相关,即集体主义下“无我意识”是传统体育的推广与保护的群众基础、国民现实性与包容性特征是推广的精神基础、侧重精神育化是其现代化的核心......
中国电影市场综述(1)
发布时间:2013-12-18
以2002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最终体现来反观电影改革、市场运作、作品创作,无疑再一次印证这样的结论:市场意识的强弱是决定未来电影发展的最核心问题。 从改革看市场意识 在电影主管部门的主持下,诸多改革措施几乎全方位展开。此次改革以资......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7
【论文摘要】 文章使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与东盟在各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所在,并测算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整体的互补性。 【论文关键词】 中国东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
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及世界性传播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表达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它都在彰显着民族的个性,同时也融入到了世界的艺术文化中。目前,我们的世界是处于多种艺术形式并存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各国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各具特色的,因此它们之间会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碰撞,从而会导致被抛弃,或者被借鉴和吸收,这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经常听到的来自世界各民族的美妙声音,它们有的是几百年前的经典艺.........
现实与幻想: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宝物故事的精髓
发布时间:2023-04-30
摘 要:现实与幻想的有机结合,是民间文学创造的一个普遍规律,也是作为民间幻想故事的宝物故事的一个首要特点。论文以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宝物故事为蓝本,解读了宝物本体和故事情节中的现实因素与幻想因素,揭示了宝物故事传......
论中国档案学话语权在国际档案话语体系中的提升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要:中国话语权在世界的提高成为近年来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方向。在档案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国际档案话语体系中,中国档案学话语权的提升是中国档案人的责任。我国档案学话语权的提升要以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为前提和基础,提高中国档案学在国际档案学界的影响力。关键词:档案学话语权文化自觉理论自觉OnthepromotionofthespeakingrightofChina’ssciencediscoursein.........
中国电影与全球化趋势碰撞(1)
发布时间:2013-12-18
制片社会投资独立拍电影不再受限制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形式参与摄制影片。按照 新条例的有关规定,电影制片单位以外的单位可以独立从事电影摄制业务;但须经报国务院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并......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发布时间:2023-06-21
现在流行音乐很流行,很多人只喜欢流行音乐,并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民族还有很多动听的民族歌曲。远古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劳动生活。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
中国家电的拉美之路(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 要】中国家电产品在拉美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而要完全打入拉美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中国家电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家电产品出口拉美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中国家电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试论民族国家的主权权利与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带动了智力劳动成果物化形式的跨国界流通。根据一个民族国家法律取得的知识产权并不当然获得另一民族国家的法律保护。知识产权严格的地域性特征源自民族国家的主权权利。国家主权的过度强......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一、后现代语境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中国人从中世纪的蒙昧中惊醒后......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8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一、后现代语境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
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
发布时间:2022-10-20
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 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 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教 育 网 摘 要:“国民性”论题本质......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尹鸿  一、后现代语境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中国人从中世纪的蒙昧中惊醒后,对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和文化成果表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热情。交响乐、芭蕾舞、西洋绘画、古典文学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抽象艺术、朦脓诗、荒诞剧......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后现代语境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中国人从中世纪的蒙昧中惊醒后,对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和文化成果表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热情。交响乐、芭蕾舞、西洋绘画、古典文学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抽象艺术、朦脓诗、荒诞剧、现代派小说也受到了......
开创中国电影的新纪元(1)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 题】文化与市场 【正 文】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在百年风雨历程中,伴随着世界电影的进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铸就了辉煌成就和历史丰碑,并为世界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在此,我对中......
中国电影的数字化生存(1)
发布时间:2022-11-09
如今,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电影这架造梦机器所制造的影像世界有时比真实的世界给人以更为强烈的真实感。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通过数字化技术,仅用两百人演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数万人参加的诺曼底登陆,几乎没有人会感到是科学的巨......
全球性语境中的“民族化”表达
发布时间:2023-04-13
包括动画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文化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产业业已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子产业之一。“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从外在表现到内在蕴涵,都会被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1}而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乃至文学,正是动画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是动画人灵感和创意的来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动画事业起步很早,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短片到长片,从电影.........
电视电影:民族电影的生存方略
发布时间:2013-12-17
电视电影:民族电影的生存方略 电视电影:民族电影的生存方略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电视电影:民族电影的生存方略 电视电影的起点是生存电视电影这一电影形态在中国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对客观......
东南亚国家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外语教学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5-03
[摘 要]东南亚教育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特点具有相似性――民族多元性,语言多元性等。教师可以通过东南亚国家外语教学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教师队伍和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比较,借鉴东南亚国家外语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经......
族群认同与香港电影中的“北佬”形象(1)
发布时间:2023-01-22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总之,香港的身份与认同,是在多维时空的互动与共振中被建构起来的一种文化想象,与之相关的“中国”他者也因此被赋予了多元、含混的外观。他中间或有我,我中间或......
从中国钢琴曲的创作谈音乐的民族性
发布时间:2022-10-01
毕业论文 摘 要 本文谈到了中国钢琴曲民族性创作和发展的阶段,以及中国钢琴曲民族性创作的多元化;并对21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趋势进行分析:中国......
美国动漫电影的“黑暗”童话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对于传统动漫电影,它的剧情充满了正能量,然而近年来美国却风行“恐怖”类型的动漫电影,充满诡异而神秘的韵味,与真实南辕北辙,具有哥特式的风格。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荒诞离奇的想象力、背后隐藏着的童真以及亲情、友情、......
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歌舞艺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 歌舞艺术深深地植根于我国古老的文化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舞作为电影构成的重要元素,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中的广泛运用,为电影的题材与内容发展增添......
中国人的国民性(之三)
发布时间:2023-03-27
这个国民性之来由,有的由于民种,有的由于文化,有的是由于经济环境得来的。中国民族也有优点,也有劣处,若俭朴,若爱自然,若勤俭,若幽默。好的且不谈,谈其坏的。(杂文往往比较尖锐,刺痛他人在所难免。怎么才能让人痛并心悦诚......
谈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红”元素(1)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要: 拳文通过分析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他用红色构筑的野、柔中蓄刚,意象合一之美。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中国红 中国电影在世界上开始产生影响,始于“第五代导演”。以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第五......
中国民族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31
虽然历史上民族有分合,领土有盈缩,政权屡更迭,形势常变化,但是中国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这与世界上其他几个古代文明中途夭折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文明没有中断的很大原因就在于不断融入新鲜血液,不断地吸纳和辐射,文化的更新和民族......
漫谈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 要】各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基本上都反映在了民族音乐中。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音乐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坚定民族自信心,使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得到增强。我们有义务也很有责任对我们的民族......
边疆、民族与梁启超“新中国”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07-22
内容提要 梁启超身处晚清民初的过渡时代,关切边疆危机,追求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梁启超依据现代地理科学认识东南诸省与西北腹地的国家疆域空间结构,面对中国西北陆地边疆和东南沿海边疆危机的日渐深重,发现民族主义的国家富强动力......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2-12-06
现代化的动力,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中,将中国别无选择地推向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踉踉仓仓地卷入了以跨国公司、跨国市场的形成为基础,以传播和媒体科技的发展为助力的全球化过程中,尽管政府在维护社会结构和文化产业利益的双重诉......
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服饰文化探索
发布时间:2022-09-05
【摘要】电影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欢迎,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电影产业极为宝贵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服.........
新中国的文艺实验:1949年到1966年的“人民电影”(1)
发布时间:2023-07-11
中国是个有良好修史传统的国度,历史典籍的完整与连续性在世界上无与伦比。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却成了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度。近百年来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不是被当局有意湮没,就是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国史......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3
" 引论 毋庸置疑,中国市民社会话语的建构,本身便是一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的论辩过程,而其中最重要的论辩则集中表现在两个题域:一是对市民社会这一源出于西方历史经验的社会模式能否在中国作为一种社会实体而加以建构的论辩,二是对......
电影《怦然心动》冲突性话语的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本文以电影《怦然心动》中的冲突性话语对白为语料,选取影片中六个冲突性话语场景,按照冲突性话语的四种不同体现方式“表态类”“阐述类”“指令类”和“询问类”进行分类,借助会话活动类型的语用分析框架,分析影片中三个主......
浅析中国电影市场虚浮下的中国电影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09
[摘 要] 人们看电影,是源于内心需求和精神渴望。正因为这样,电影最本质的流行元素是其精神性。在中国电影市场之下,我们所能感受的电影精神的元素在日渐消融,一些电影过度追求娱乐至上,搞笑为王,只追求票房收益,只讲刺激眼球;一......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尹鸿 现代化的动力,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中,将中国别无选择地推向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踉踉仓仓地卷入了以跨国公司、跨国市场的形成为基础,以传播和媒体科技的发展为助力的全球化过程中,尽管政府在维护社会结构和文化......
功夫电影与民族主义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2-10-05
1前言 经过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热切渴盼,中国终于回到了世界的舞台,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但这个时期由于苏联的解体,中国被迫成为与西方对抗的桥头堡,但此时的中国完全不能适应这个角色,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