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究通过法制建设社会

探究通过法制建设社会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8 03:04:02
探究通过法制建设社会
时间:2022-11-08 03:04:02     小编:田卫

在《背景与策略: 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过程研究》中, 笔者对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立法、修法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而本文所要做的是,就台湾现行《家庭暴力防治法》及其配套的法规、关键性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台湾家庭暴力立法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把握其法律范式的特点。台湾现行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律体系在亚洲地区具有典范性意义。其不仅突破了以事后惩罚为主、分散在各部门法的传统法律制度,形成了家暴防治的专门性单行法。更重要的是,移植了美国的保护令制度,并在法律制度中设置了若干制度环节把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社会救助等引入到对家庭暴力的防治中。这一领域的法制构建,摆脱了传统刑法、民法、行政法的构造,体现了把家庭暴力作为具有综合性社会学原因的问题来进行治理的思路, 使这一法律制度体系具有了明显的社会政策维度。从整体特征看,台湾的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体系创造了一种社会科学范式的制度构建方式,体现了社会建设与法制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种通过法制建设社会的新范式。这对于《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的中国大陆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看,我们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均需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学习、了解台湾的这种新型法律范式,对于我们运用法制促进社会建设、治理社会也将有所启发。

一、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基本内容

( 一) 文本结构及立法目的、精神、适用范围

1. 文本结构

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最初制定、实施于1998 年,2007 年做了全面修订,新增了第二章民事保护令的第二节执行,并对若干条文进行了修正。此后在2008 年、2009 年又做过3 次小的修订。现行《家庭暴力防治法》并没有改变最初立法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原法律有52 条,修法后的条文共66 条,仍然由7 章构成。如表1 所示:

2. 立法目的、精神与适用范围

( 1) 立法目的

最初1998 年通过、实施的《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 条规定了该法旨在促进家庭和谐,防治家庭暴力行为及保护被害人权益。在2007年修法时仅保留防治家庭暴力行为及保护被害人权益。该法于1998 年立法审议期间的形成的最初草案,其实并没有把促进家庭和谐作为立法目的之一,但由于担心被误认为该法是一部鼓励离婚或者争取监护权的工具,在最后通过的法案中增加了该目的。对此,一直有女权运动者认为促进家庭和谐的法律目的缺乏性别意识,① 并且有碍司法人员足够重视受害者人身安全,而以家庭和谐之名积极劝解当事人进行诉讼外和解或要求被害人原谅、宽恕施害者。② 《防治家庭暴力法》的立法目的几经变动,无疑是关于该法定位为性别平等方面的法律还是人身安全方面的法律,或是促进家庭关系的法律的观念差异和博弈。这种观念的差异并没有因为法律的修订而消失。③

( 2) 立法精神

该法以防治家庭暴力行为及保护被害人权益为目的,针对的是以往家庭暴力问题被忽视,尤其是公权力救济松弱或缺失、受暴者持续处于暴力环境、家庭暴力导致受害者心理和身体伤害、家庭产生于复杂的原因等问题,而不仅仅是如何惩罚施暴者。因此,在立法时,体现了如下主要几方面的精神: ④

第一,让被害人安居家庭中( 第14 条第1项、第61 条第1 项、第31 至33、38、39 条) ;

第二,为被害人及加害人建立处遇或辅导制度( 第14 条第1 项、第61 条第1 项、第38、39 条) ;

第三,保护年幼子女之安全( 第43 至45 条) ;

第四,公权力积极介入家庭( 第14 条第1项、第16 条第3 项) ;

第五,健全组织机构,设置家庭暴力防治委员会及防治中心( 第5 条、第7、8 条) 。

( 3) 家庭暴力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家庭暴力防治法》把家庭暴力定义为: 家庭成员间实施身体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为( 第2 条第1 款) 。这一定义包括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为,突破了对暴力的一般性认识,符合家庭暴力的特性。

同时,对家庭成员进行了较宽的定义:夫妻或曾有夫妻关系、家长与家属关系、同为家属关系及现有或曾有直系亲属关系、现为或曾为四亲等内之旁系亲属关系、同居关系( 第3条) 。这一定义使家庭成员的范围不局限配偶或共用生活的近亲属,把曾有婚姻关系、祖孙关系、同居关系者等之间的暴力行为纳入了规制的范围,符合当代社会中家庭亲属关系经常变动、同居关系普遍存在的状况,适应了社会情势。

( 二) 主管机关及其职责

第4 条规定主管机关为: 在全台湾的层面为内政部 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 在县( 市)为县( 市) 政府。并且,第7 条规定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为协调、研究、审议、谘询、督导、考核及推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应设家庭暴力防治委员会; 其组织及会议事项,由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定之。全台湾层面的主管机关和地方的家庭暴力防治中心职责不同,前者重在研拟法规、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工作,后者重在对家暴事件作出及时反应、对家暴受害者的救济等( 分别详见第5 条、第6 条) 。根据2002 年制定、实施的《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在内政部设置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员会负责家庭暴力的防治工作。

第8 条规定地方政府下设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并设定了该机构的职责,因此,这一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组织功能,是一个跨机构的整合性机构,对于全面组织地方的家暴预防、对受害人的救助于庇护、安排处遇计划等具有中枢神经的作用。

( 三) 民事保护令制度及其执行

保护令内容具有多种( 第14 条、第16 条第3 项) ,保护令的执行,可声( 申) 请警察机关、社政机关、法院或其他相关机关执行或强制执行( 第21 条至第26 条) ,保护令制度如能确实执行,不仅可保护被害人不必离家即可避免再受侵害,也使被害人可以在向加害人提出离婚或提起刑事告诉等较激烈手段外的另一种选择。

民事保护令制度是《家庭暴力防治法》最为重要的一项立法特色,并不局限于诉讼过程方可提起申请的限制,其对既有人身安全保护制度有重要突破,符合家庭暴力事件发生所具有的持续循环性、隐蔽性等特征,旨在构建限制施害者行为、保护受暴者人身安全的重要的机制。

1. 民事保护令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二章第一节对民事保护令的种类、申请及审理进行了规定。该法第9条确立了3 种民事保护令,即通常保护令、暂时保护令及紧急保护令。① 第11 条明确了保护令管辖法院,第12 条规定了保护令的申请方式,第13 条规定了保护令的审理,第14 条、第15条分别规定了通常保护令的内容和有效期问题,第16 条专门就暂时保护令进行了详细规定,第17 条则是专门规定命相对人迁出或远离的保护令的效力问题,第18 条是关于保护令的发送期限,第19 条就被害人或证人的保护问题,第20条是规定了可对保护令进行抗告( 抗诉) 。为便于区分和认识三种不同的保护令,请见表2 ( 详见后页) 。

2. 民事保护令的执行

最初开始实施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并没有规定民事保护令的具体执行,导致警察在实践中就如何执行保护令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程序,因此,2007 年修法时因应2003 年司法院释字第559 号解释增加专节细致规定了执行的问题。②第21 条对保护令的执行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并在此后的若干条款依照保护令性质的差异明确了不同的机关执行及其职责,执行机关包括:( 1) 法院; ( 2) 社政机关; ( 3) 户政机关;( 4) 学校; ( 5) 税捐机构; ( 6) 警察机关。因《家庭暴力法防治法》的文本表述较复杂,要厘清对保护令的执行需要把民事保护令的内容( 第14 条) 与保护令执行( 第21 ~ 28 条) 以及第三章刑事程序的部分条款对照和联系起来看。为更直观地呈现保护令的内容、执行机关、机关职责,笔者制作简表3 ( 详见后页) 。

3. 社工人员的介入、安全出庭环境等在家庭暴力事件和案件的处理中,被害人的无助、权力关系失衡、安全威胁一直是传统法律所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3 条的规定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对于保护令声( 申) 请程序或要件有瑕疵但是能补正的,可按期补正,是为申请人利益着想; 第二,法官可依职权调查证据,必要时得隔别讯问,且询问地点可在庭外,方式多样,使案件的处理更富人性化、弹性,增进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第三,增列亲属及社工人员、心理师可陪同被害人在场,并得陈述意见,这充分考虑了受暴者在心理等方面所需的帮助。第13 条等就是试图通过重构保护令的审理制度、增强对受害人的扶助来克服受害人的弱势和不安全问题。

第19 条规定要求法院提供被害人安全出庭环境与措施,并且在《家庭暴力防治法实施细则》第11 条中,具体化了法院应提供被害人或证人安全出庭之环境与措施,包括下列情形,以维护其人身安全并免于心理恐惧: ( 1) 针对危机或极度恐惧的受暴者,能提供视讯或单面镜审理空间。2) 规划有安全危机之受暴者,到庭时使用不同之出入路线。( 3) 其他相关措施。第( 3) 项应理解为包括准许社工人员陪同受暴妇女出庭等措施,这一规定给予了法院自行研究措施的空间。该细则第11 条第2 项规定了各直辖市、县( 市) 政府应于法院自行或委托民间团体设置家庭暴力事件服务处所,并规定法院应提供必要之软、硬体设备,及其他相关协助,视法院办公空间、资源及实际需要,包括: ( 1) 提供服务处在法院所需相关设施设备,包括传真机及电话线路等。( 2) 于法院办公空间使用允许条件下,提供可保障隐私的会谈场所。( 3) 提供服务处查询家暴个案庭期资讯之便利性服务。( 4) 有定期的联系会报,3 个月1 次或至少半年1 次。( 5) 其他有助于服务处推展业务之协助。第13 条第4 项、第6 项和第19 条的规定是《家庭暴力防治法》突破传统法律的非常重要方面,不仅着眼增进当事人的安全保障,且旨在使诉讼与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辅助措施有效联结,以应对家庭暴力案件特殊的社会学、心理学特性,促进家暴事件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有效处理。

( 四) 刑事程序部分

刑事部分的要点主要是放宽迳行拘提要件( 第29 条) ,对加害人未入监执行或出狱者,依第31、33、38、39 条的规定,法官或检察官得定类似保护令救济范围之缓刑或释放、假释条件,或再行羁押,以禁止加害人对被害人采取报复或继续施暴。

该法第29 条第1 项则规定了警察对家庭暴力罪现行犯的径行逮捕权,第2 项规定对于非现行犯,警察人员如认其犯家庭暴力罪嫌疑重大,且有继续侵害家庭成员生命、身体或自由之危险情况,可迳行拘提。此规定放宽了警察及警察官迳行拘提权限,旨在应对家庭暴力案件发生的特殊性,突破了台湾刑事诉讼法第88 条所定的迳行拘提要件为现行犯的规定,① 因为,家庭暴力通常发生于极具隐密性之家中,且常在夜间发生,有时情况非常危急,若只能对现行犯拘提,将起不到预防、制止暴力发生的效果。同时,为兼顾程序正当性与第一线执法的需要,第3 项明定检察官依第2 项规定亲自执行拘提时,不用拘票,由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依第2 项规定执行时,应以所遇情形急迫不及报请检察官者为限,事后再报请签发拘票。而第30 条旨在强调检察官、司法警察或司法警察在执行第29 条迳行拘提的职权时,为促使相关程序有所依循,避免急迫危险认定不一情形,对于急迫危险的认定作了示例规定。

( 五) 家事部分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四章父母子女部分的目的是确立法院审理涉家暴案件的注意事项以及建构由社政部门设置相应机制配合家事事件的处理,以确保受害者的权益尤其是安全。

1. 未成年子女免于暴力以及目睹暴力

第43 规定,在审理子女监护事件时,对已发生家庭暴力者,推定由加害人监护不利于子女。此规定是考虑到未成年子女如果在一个目睹暴力的环境中成长将会带来许多不利后果。该法旨在不仅使未成年人免于暴力,还能免于目睹暴力带来的伤害。②

第44 条规定: 法院依法为未成年子女酌定或改定权利义务之行使或负担之人或会面交往之裁判后,发生家庭暴力者,法院得依被害人、未成年子女、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社会福利机构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之请求,为子女之最佳利益改定之。旨在及时改变未成年人监护权等,以把未成年子女从新发生的家庭暴力环境中脱离出来。第45 条的规定,赋予了法官相应的手段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裁判中依评估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预防和消除在探视中可能出现的暴力,因此构建了监督探视等制度,命加害人在法院指定的第三人或机关团体监督下会面交往,或完成处遇计划或特定辅导为探视之条件。并于第46 条要求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设未成年子女会面交往处所或委托其他机关( 构) 、团体办理。

2. 限制家暴事件的和解和调解

第47 条规定,法院于诉讼或调解程序中如认为有家庭暴力之情事时,原则上不得进行和解或调解,并对和解或调解设立了条件。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以往家暴案件调解的社会学观察而确立的,即受暴者由于各种因素在声( 申) 请保护令之后又对加害人常常处于矛盾或摇摆的心态,一旦没有合适的调解人,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会出现权力的失衡,达成的和解或调解的结果有可能不利于受害人的安全或利益。③

( 六) 预防与处遇部分

该法第五章关于预防与处遇部分,旨在规范警察等各机构的职责、赋予其手段以及构建跨机构( 结合警政、社政、司法、教育、医疗卫生)的防治网络,全面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对受暴者提供不同的帮助,对施暴者开展治疗。

1. 警察的保护性职责

第48 条第1 项规定了警察在保护令尚未核发之前、处理家暴事件中应提供的保护和协助事项,第2 项则规定了警察人员处理案件书写卷宗的义务。这条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警察消极应对家暴事件,规范其职责行使事项,并强制书写卷宗,此举旨在为督查警员工作提供必要的证据,也有利于案件信息的留存以备研究等用。而第49 条规定了医事人员、社会工作人员、临床心理人员、教育人员及保育人员为防治家庭暴力行为或保护家庭暴力被害人权益的过程中有遭遇侵害的可能时,警察提供协助的义务。这是考虑到参与家暴防治各环节的不同机构的人员的安全问题,如果这些人员不能获得安全保障,那么受害者就不可能获得有效的帮助,此条实属必要。

2. 构建救援、服务网络与教育

第50 条构建了通报制度,规定了医事人员、社会工作人员、临床心理人员、教育人员、保育人员、警察人员、移民业务人员及其他执行家庭暴力防治人员对家暴事件的通报义务,以此避免受暴人员不能及时获得帮助和救济。第50 条还规定设置24 小时专线。这两项制度旨在帮助受害者能够即使获得救助以及相关救助信息,同时也要求防治机构积极介入。

第52 条是对医疗机构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诊疗还要出具验伤诊断书,为进入法律程序后留下相关证据。

第54、55 条是关于加害人处遇计划的规定。

第54 条则是针对加害人的处遇。因为家庭暴力的发生有复杂的原因,往往与心理疾病等有重要关系,并且如果不能使施暴者终止暴力,那么受暴者回到施暴者身边将继续处于危险状况或者施暴者将继续对下一位伴侣使用暴力。① 此条规定要求卫生机关制定加害人处遇计划,旨在从加害人角度防治家暴的再发生,对改善被害人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第55 条就加害人的处遇计划执行进行了规范。

第56 条、第57 条规定了地方主管机关对于提供家暴防治治疗供医疗、警察、学校、婚姻登记等机构,并要求这些机构对其服务对象提供家暴防治的资讯。

第58 条则是规定为被害人提供生活扶助、医疗等补助等。这一规定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此条文为目标的大量的行政法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详见下文) 。

3. 开展防治家庭暴力的教育

《家庭暴力防治法》要能够被有效和顺利实施,防治家暴网络中的各机构能否顺畅运转就至关重要,其基础就在于各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对家暴事件的认识、态度、工作方法、相关知识就非常重要,因此,第53 条规定了卫生机关组织开展家暴防治教育的责任,第59 条规定了社会工作人员、保姆人员、警察、司法人员、医护人员教师等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第60 条规定了学校开展防治家暴的教育。

( 七) 法律责任

1. 刑事处罚

根据第2 条的规定,家庭暴力罪是指指家庭成员间故意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而成立其他法律所规定之犯罪。因此,此罪的科处是依刑法的各罪。《家庭暴力防治法》确立的罪名,非常重要的突破是第61 条确立违反保护令罪,即5 种违反保护令的行为构成犯罪,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十万元以下罚金。

2. 行政处罚

第62 条规定了医事人员、社会工作人员、临床心理人员、教育人员、保育人员、警察人员、移民业务人员及其他执行家庭暴力防治人员未尽通报责任以及医疗机构拒绝救治家暴受害者的行政法律责任。第63 条规定了违反第51 条无正当理由拨打专线电话,致妨害公务执行经劝阻不听者的行政处罚。

二、以《家庭暴力防治法》为核心扩展法律与政策体系

除《家庭暴力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7 年10 月2 日) 对家保防治法部分条款进行了细化,以及《行政机关执行保护令及处理家庭暴力案件办法》( 2007 年9 月28 日) 专门对行政机关执行保护令等问题进行明确和细化之外,还有数十件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着与《家庭暴力防治法》衔接的问题,以及支持家暴防治网络的构建和运行。笔者按照所涉及的问题的类别对这些主要的法律、规范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 一) 细化主管机构的职责和组织规范

主要有《内政部处务规程》( 2002 年) 第2、3 条明确内政部设家庭暴力防治委员会负责家庭暴力防治事务; 《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员会组织规程》( 2002 年) 详细规范了内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员会组织运作规范和要求; 《家庭暴力电子资料库建立管理及使用办法》( 2007 年) 是实施家庭暴力防治法第5 条第3 项即电子资料库之建立、管理及使用的专项规范; 《儿童及少年保护通报及处理办法》( 2011 年) 第13条补充了有关儿童和少年申请保护令的规定,即依该办法保护的儿童及少年有适用家庭暴力防治法者,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得视儿童及少年需要代为其声( 申) 请民事保护令。

( 二) 明晰警察、司法、检察等系统的作业规范

第一,对警察涉及家暴事件的业务办理之要求的补充和完善。《警察机关处理大陆地区及外籍配偶遭受家庭暴力案件应行注意事项》( 2005 年)对警察机关处理大陆地区及外籍配偶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进行了全面规范; 《内政部警政署铁路警察局办事细则》( 2006 年) 第14 条对刑事警察的妇幼安全工作含家庭暴力防治等职责进行了规定。

第二,关于对司法审判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主要有: 《法院办理家庭暴力案件应行注意事项》( 2012 年修订) 全面、细致地对法院系统如何办理家暴案件进行了明确,并厘清适用于涉及家暴案件审判的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的关系和适用要点; 《少年及儿童保护事件执行办法》( 2000 年) 第32 条规定了少年是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或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加害人者的纪录及资料涂销规范,即去标签化的问题; 《少年及家事法院组织法》( 2010 年) 第2 条明确了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民事保护令事件由少年及家事法院管辖; 《少年及家事法院审理期限规则》( 2012 年) 第11 条,对法庭审理涉及家庭暴力家事案件需要海外取证等事项而未能于三个月内完成或获得结果的,经承办法官或司法事务官叙明理由,报请院长核可者,不视为审理超限; 《法院设置家事调解委员办法》( 2012 年) 第5、10、17 条,对家事调解委员会的培训、调解委员会职责进行了规定,并特别要求涉有家庭暴力情事之家事调解事件,应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47 条,指定曾受家庭暴力防治训练之家事调解委员进行调解 《家事事件法》( 2012 年) 第166 条增加了法官权限和职责,对于涉及家庭暴力或有危害未成年子女利益之虞,法院审理家事事件认有必要时,得斟酌当事人所未提出之事实,并依职权调查证据 《家事事件审理细则》( 2012 年) 第166 条限制了涉及家暴案件的和解和调解的运用,即法官可评估债权人及债务人会谈可能性并促成会谈,但有家庭暴力情形者,准用家庭暴力防治法第47 条之规定( 对和解和调解的限制) ; 《程序监理人选任及酬金支给办法》( 2012 年) 第4、7 条规定了法院有关涉家庭暴力事件中程序监理人选任及酬金支给办法。第三,对检察机关办理家暴案件的规范,主要有《检察机关办理家庭暴力案件注意事项》( 2009 年) 。第四,税收机关执行保护令问题。《综合所得税结算申报税额试算服务作业要点》( 2012年) 第6 条是对税务机关对受暴者信息保密的规定,即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1 条第1 项第4 款规定,持禁止相对人查阅所得来源相关资讯之保护令向稽征机关申请执行。

( 三) 被害人、未成年子女的处置和加害人的处遇计划

主要有《办理家庭暴力被害人紧急安置处理程序》( 1999 年) ,核心是对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接获各单位处理家庭暴力被害人或自行申请紧急安置事件如何办理的程序的具体化; 《( 县市全衔)办理家庭暴力事件未成年子女会面交往与交付处所设置办法( 范例) 》( 1999 年) 是对原法第46条关于施暴者与未成年子女会面交往等的安全防范的具体化措施; 《直辖市、县( 市) 政府推动家庭暴力加害人处遇计划补助作业要点范例》( 2001年) ,核心是规范如何协助有接受意愿且经济确属困难之家庭暴力加害人接受处遇,补助家庭暴力加害人处遇计划执行机构办理家庭暴力加害人处遇计划; 《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 2011年) 第64 条,针对的是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及少年,列为保护个案者的家庭处遇计划制定范围;《法务部矫正署处务规程》( 2010 年) 第9 条规定了矫正医疗组负责家庭暴力等特殊收容人心理治疗的规划、指导及监督。

( 四) 对被害人的扶助和救助

主要有: 《全民健康保险法》( 2011 年) 第12、37、50 条及《全民健康保险法施行细则》( 2012 年) 第19 条,专门对办理健康保险中涉及家庭暴力事件时的处理规范; 《住宅法》( 2011年) 第3、4 条,社会住宅( 由政府兴办或奖励民间兴办,专供出租之用) 应提供至少百分之十以上比例出租予具特殊情形或身分者之住宅,其中包括家庭暴力受害者; 《社会救助法》( 2011 年)第5 条及《社会救助法施行细则》( 2011 年) 第4条,规定了独自扶养未满十八岁未婚仍在学子女之家庭,因受家庭暴力已完成两愿离婚登记的,以及受其前配偶家庭暴力而取得通常保护令者,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得协助申请人对未履行扶养义务者,请求给付扶养费; 《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条例》( 2011 年) 第4 条,规定了特殊境遇家庭且为家庭暴力受害者可申请政府扶助; 《特殊境遇家庭创业贷款补助办法》( 2009 年) 第2 条,规定了特殊境遇家庭且为家庭暴力受害者可申请政府政府创业贷款补助; 《就业保险促进就业实施办法》( 2011 年) 第18 条是关于促进家暴受害者就业的规定,核心内容是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或该办法第四条规定的被托单位,受理失业期间连续达三十日以上的家庭暴力及性侵害被害人之求职登记,经就业咨询无法推介就业者,得发给雇用奖助推介卡; 《家庭暴力被害人创业贷款补助办法》( 2009) 是对《家庭暴力防治法》第58 条第3 款辅助家暴受害者创业的落实; 《犯罪被害人保护法》( 2011 年) 第3、30 条是对家暴受害人的补偿,即犯罪被害人可向犯罪被害人保护机构申请补偿、社会救助及民事求偿等之协助。

( 五) 社会工作者全面介入家暴防治

此部分法律、法规、行政规则主要涉及到社会工作人员全面介入家暴防治,资质获取及获得相应资助和鼓励等。主要有: 《内政业务志愿服务奖励办法》( 2001) 第2 条规定,家庭暴力防治志工可获志愿服务奖励; 《心理师执业登记及继续教育办法》( 2003 年) 第9 条规定,心理师执业每六年接受专业法规考试; 《社会工作师法》( 2009 年) 第7、10 条是社会工作师资质取得、撤销的规定,即家庭暴力罪犯罪者不得充任社会工作师,已充任者,撤销或废止其社会工作师证书。尚未取得执业证的,不得发给执业执照,已领取者,撤销或废之。

( 六) 对外来居留受暴者的相关居留规定

主要有: 《入出国及移民法》( 2011 年) 第31条规定,外国人因遭受家庭暴力经法院判决离婚,且有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之未成年亲生子女可继续居留; 《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长期居留或定居许可办法》( 2000 年) 第4、5、6、13、25、32 条分别规定了: ( 1) 大陆地区人民申请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长期居留或定居之程序;( 2) 遭受家庭暴力的大陆地区人民申请依亲居留、长期居留或定居者,觅保证人之规范; ( 3) 因遭受家庭暴力经法院判决离婚,且有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之未成年亲生子女的大陆人民申请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或申请在台湾地区长期居留,可以许可; ( 4) 因遭受家庭暴力经法院判决离婚,且有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之未成年亲生子女的大陆人民申请在台湾地区者,可以许可; ( 5) 大陆地区人民申请进入台湾地区,觅台湾地区人民一人为保证人的顺序,保证人责任、保证内容。

( 七) 运用信托、税收手段推动家暴防治

主要有: 《内政业务公益信托许可及监督办法》( 2003 年) 第3 条规定,家庭暴力防治可设立公益信托; 《公益彩券回馈金运用及管理作业要点》( 2011 年) 第4 条规定,公益彩券发行机构缴付财政部之回馈金可用于推展社会福利事项,包括家庭暴力防治;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营业税法》( 2012 年) 第8 条、《加值型及非加值型营业税法施行细则》( 2012 年) 第16 条第4款规定,涉及家庭暴力防治法等办理社会福利服务业务所需之劳务免征营业税。

从以上规范及其要点的梳理可以看出, 《家庭暴力防治法》的要旨是: 既要解决家暴受害者的安全和司法救济问题,又要从预防与处遇方面全面治理家庭暴力,试图从司法、执法、扶助、处遇等不同方面切入,因此,是一部跨越了民事、刑事、行政、程序、社会不同法律部门的立法。可以说,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既是一部专门性法律,也是一部所涉甚广的综合性法律。该法如果要得以有效实施就不得不依赖于在司法、执法、行政等各个环节的细致的规则建构,因此,围绕着家暴防治法形成了庞大的、融社会政策于其中的法规体系。

三、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立法范式转变

范式问题是由科学史学和哲学家托马斯S. 库恩提出的,范式是指: 科学实践中的一些人们接受的例子为某种一致的研究传统提出了模式。科学实践的例子包括法则、理论、应用以及仪器的使用,成熟科学的发展模式通常是通过革命从一种范式不断地向另一种范式转变。①虽然库恩的范式理论是研究自然科学史的成果,但是对于理解法律构建的不同模式、构造仍然是合适和可行的。台湾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制体系全面地突破了传统法律的构造和原理,实现了法律范式的重大转变,主要表现在:

( 一) 家暴全面入法增进政府的保护性能力

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构成,不仅要求执法、司法人员及时介入,从制度上改变和防范法不入家门的观念。而且,整个家暴防治的法制构建中,在教育、预防、制止、惩罚、审判、矫治、扶助等各个涉及家暴的环节、领域,形成了详细、明确的操作要求。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反家暴的法制状况,把家暴防治问题全面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中。家暴全面入法,表明了政府对家暴的立场和态度,向社会传达了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的评价。同时,在各个环节中要求了有关公权力机构及时介入、对家暴的受害人进行保护和救助,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对家暴受害者的保护职责的履行。

( 二) 法律机构与社政机构并重构建组织和信息监控体系

按照台湾现行的家暴防治法制体系,家暴防治和案件处理不再仅仅是警察、司法系统的工作,全台湾层面及地方的家暴防治主管机关还必须整合教育、卫生、社政、民政、户政、劳工、新闻等机关和单位。通过细化主管机构和职责,形成了法律机构与社政机构高度合作的家暴防治组织体系,这就使复杂、涉及众多问题和环节的家暴防治有了稳定、明确的实施机构和人员。这样的法律组织、实施体系全面改变了台湾地区以往单纯依靠警政、司法机构控制和处理社会问题的机制,形成了一张与法律机构、社政机构的联动之网。并且通过家庭暴力电子资料库的建设,使家庭暴力事件的信息和处理情况纳入了全面的信息监控和信息分享,确保了主管机构对家暴事件的掌握,并有利于及时研究家暴事件发生的规律、变化,以及时调整相关的制度和工作程序。

( 三) 以安全为核心构建时间、空间法律控制机制

台湾现行家庭暴力防治法律体系的构建力图改变传统法律以惩罚为主,在事前、事中、事后各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的防范和保护措施的状况。防范和保护措施的设置需要高度契合家庭暴力事件发生的规律,在这一问题上,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抓住了关键点。家暴事件的发生,时间上多发生在深夜,空间上多发生在私人住宅内,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密闭性。因为时间的紧迫性和空间的隐蔽性、私人性,导致家暴的受害人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往往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前文已经阐述,《家庭暴力防治法》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民事保护令,这三种保护令的申请程序、核准审查要件等不同,分别对应了家庭暴力事件发生的不同时间状态,使保护令能够较全面地运用到紧迫程度不同的家庭暴力事件中。对时间的把握及紧迫性的回应,其典型是紧急保护令的设置,这一保护令的声( 申) 请程序极为简化,体现了立法者关于及时制止家暴事件的基本理念。紧急保护令的声( 申) 请程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核发错误或者声( 申) 请人滥用保护令,但是,正是这种以错误为代价和成本的制度使那些需要公权力及时介入的受害人能够获得最为迅捷的帮助。对家暴事件的时间维度的把握不仅体现在保护令制度,在其他环节和问题中也体现出立法者对时间维度的敏感,例如,前文介绍的《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9 条第1 项、第2 项,警察对家庭暴力罪现行犯的径行逮捕权和对家暴犯罪嫌疑人的迳行拘提权。《家庭暴力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还有许多规定回应了家暴事件发生时对公权力介入的紧迫需求。

在空间上,台湾家庭暴力防治的立法体系致力于解决环境的安全性问题。例如《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4 条对于施暴者不可接近、限制接近受害人,以及其他条款中对施暴者会见未成年子女的空间和环境条件建构等的行动空间控制,正是运用法律建构起对于受害人、未成年子女生活环境的安全性。

( 四) 治疗性与扶助性的法律实践

前述表明,在以《家庭暴力防治法》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台湾家暴防治体系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制度、机构和程序的创设,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等扶助性、治疗性专业人员全面介入反家暴法律实践的各个环节。这一法律范式的确立,促成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改变: 第一,以往警察、检察、司法审判系统在面对家暴案件时存在各种社会学上的认识和知识困难,例如,如何在裁判中考量家暴的因素对案件定性、量刑的影响,如何处理家暴受害者和施暴者的关系等等超出警察、检察官、法官知识和职责之外的问题,使警察、检察、司法审判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获得了一种社会学知识和力量的帮助。第二,通过社会工作者、心理师陪同受暴者出庭以及提供心理治疗等措施,使受害者在与施暴者之间失衡的权力关系和心理被动中,获得了一定的平衡和治疗,使处于弱势的受害人可以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家庭暴力事件。第三,社会工作者、心理师等为主实施的对加害人的认知教育辅导、心理辅导、精神治疗、戒瘾治疗或其他辅导、治疗对于帮助加害人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回复正常的行为和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长效地解决家暴事件的重要方面。

( 五) 彰显法制的社会政策维度

在认识台湾的家庭暴力法治法律体系时,不能忽略的问题之一是,以《家庭暴力防治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彰显了社会政策的维度。这使家庭暴力防治的法制不仅要解决及时制止暴力、对受害人提供保护、惩罚施暴者等这些传统议题。更重要的是,回应了关于家庭暴力现象、家暴受害者的社会学观点。在实践中,处理家暴事件有许多难点,比如受暴者难以摆脱受暴环境和施暴人,长期处于暴力循环中。① 围绕着这些难题,台湾的家庭暴力法治通过法制的构建,把一系列扶助、辅助、救济家暴受害人及涉暴家庭的儿童、未成年人的社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法制化,使家暴防治法律、法规具有了突出的社会政策特点,具有明显的扶助功能。

四、比较: 当前大陆《反家庭暴力法( 草案) 》的不足

经过关心家暴问题的各种力量长期、艰难的努力,2014 年11 月25 日,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反家暴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草案) (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2014 征求意见稿) 具有不少亮点,③但是,对比反家暴法制所要解决的立法目的和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台湾的《家庭暴力防治法》,2014 征求意见稿仍然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法律实施是否顺利及效果,并可能影响到未来进行的修法工作: ④

( 一) 组织结构和防治网络缺乏系统性和可实施性

2014 征求意见稿所构建的反家暴组织结构有较大的缺陷,系统性不足且各相关机构、系统相互间关系缺乏明确的组织规范,未能构建成形的防治网络。该稿中,一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作为实施该法的牵头、负责单位,且未赋予监督的权力、明确监督方式,这种设置将导致该法的负责单位权威不足,难以有效推动法律实施; 二是对于草案中列举的各涉及单位的职责未能明确描述和要求; 三是一些重要的部门未列入该法责任单位; 四是组织实施的负责单位、所涉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工作中的相互衔接等,均缺乏明晰的规范,这一问题导致家庭暴力法治的网络构建缺乏明晰的系统性、操作性; 五是虽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家暴事件的统计,但是未能搭建信息监控和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不利于家暴防治的监测和研究。

( 二) 对家暴防治中受害人及未成年子女的安全需求回应不足

2014 征求意见稿虽构建了人身保护裁定制度,但是由于现行规定存在若干偏差和遗漏,导致提升受害人、未成年子女安全的措施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回应家暴事件的时间和空间特点,缺乏及时回应性。一是人身保护裁定的回应性很弱,不符合家暴事件的基本规律和当事人需求。( 1) 人身保护裁定与民事诉讼捆绑。现实中家庭暴力的发生既可能是没有诉讼的情况下发生,也可能是诉讼前或诉讼后发生。受暴者对人身安全的保护需求也不必然与诉讼或离婚相关,众多的当事人最迫切需要的是及时制止、预防暴力的发生。( 2) 人身保护裁定的类型单一,且均需书面申请和证据审查两规则的设置也较为单一,没有按照十分紧急、一般情形、过度情形来区分人身保护裁定的类型和当事人请求,对于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家暴事件完全不能进行及时回应。( 3) 人身保护裁定的内容较简单,没有完全体现受害者或未成年子女对安全的需求。( 4) 对于违反人身保护裁定的相对人虽然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11、115、116 条处置,但这是事后的处罚,本身并不能促进、实现公权力机关对人身保护裁定期间的受害人或未成年子女的保护,而应当负有重要保护责任的公安机关没有被要求负责人身保护裁定的执行或提供保护,这就导致人身保护裁定的威慑和保护效果大大减弱; 二是对于受害人出庭、调解过程等一系列的环节中没有建构起安全保障措施,受害人在面对和处理家暴事件的过程中仍然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 三) 对受害人的扶助系统缺乏构建

家暴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长期处在暴力循环的环境中,更加剧了其弱势,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多出现不良的状况,并直接影响到受害人的生存、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机会。⑤ 因此,需要特别的扶助。2014 征求意见稿对于儿童、妇女、老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有一定体现,但是缺乏帮助受害人发展的维度。具体讲,没有就如何扶助受害人发展出脱离施暴者、受暴环境的生计能力、机会等进行基本的规定和要求,例如,就业、创业贷款、保险、教育等等的扶持。现在的草案没能把民政、税收、金融、卫生等系统有效地纳入到反家暴的政策网络中,这对于下一步构建针对受害人及其未成年子女的各类社会政策将造成立法上空白和阻碍。

( 四) 对加害人的矫治系统未能全面建立

在如何对待加害人的问题上,除了惩罚外,仅有第12 条规定把被判处刑罚或被拘留、逮捕的加害人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治。该规定明显缺乏针对性和回应性,家暴事件的处理,惩罚必不可少,但于当事人而言,及时制止暴力、预防暴力是首要需求。而施暴者之所以施暴,有多种原因,如长期没有公权力介入、缺乏对施暴者的威慑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施暴者有各类心理疾病、生理性病变,要戒除暴力、预防暴力行为,就需要进行心理和行为的矫治。因此,仅把矫治针对已经被实行人身控制的加害人,遗漏了绝大部分的加害者。此外,对于如何实施矫治,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如何介入等等重要的问题未能建构起可操作、可实现的规范。

( 五) 未能构建起对法律系统的辅助措施

在家暴事件的处理中,常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其实反映了警察、法官、检察官对家庭暴力事件的认知、理解、把握和应对上有较大的知识和技能困难。比如,有的受害人向警察报案后,警察一旦决定拘留加害者,受害人反而又要求释放加害人,从表象上看对待加害人的态度非常复杂,警察在处理过程中经常无所适从、难以理解。类似的情形和困扰,在法官、检察官处理家暴事件的过程中均可能遇到。① 因此,要使法律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置家暴案件,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心理医师等专业人士介入,形成对警察、法院( 法官) 、检察( 检察官) 的辅助系统,帮助法律系统中的工作人员更好地把握案件以及应对法律外如加害人、受害人的处置等问题。然而,2014 征求意见稿不仅未能建立这样的扶助系统,更令人堪忧的是,该草案甚至未留下建立此种辅助系统的法律空间。

五、展望:法制构建与社会建设双向互动的可能

台湾以《家庭暴力防治法》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家庭暴力防治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关于法制构建与社会建设如何双向互动的范例。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很难归属于某个法律部门,是一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立法,综合了民事、行政、刑事、社会各法律部门。这部法显著的特点是,围绕着家暴防治的社会学规律和受害人、加害人、法律工作者的需求,全面回应了关于家暴的社会学观点,集合了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对被害人及未成年人的保护性、扶助性、救济性; ( 2) 对加害人的强制性、惩罚性、治疗性;( 3) 对法律工作者的辅助性。这样一种法制构建不仅是使家庭暴力防治法得以实施、运行的前提,而且可以围绕着这些方面引导、发展着各类社会政策。这些社会政策的运用不仅对防治家庭暴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对受害者、加害者的处置实施着社会建设,通过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介入法律系统促进了法律系统的社会建设功能。当前,大陆面临的法治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运用法治促进社会建设,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法制构建思路和范式,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到2014 征求意见稿,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缺乏一种将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观点转化为法制构建思路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在立法中未能按照问题发生的社会学规律构建起相应对策性法律架构和条款。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不仅仅在反家暴的领域需要把社会科学观点转化为法制构建的能力、把法制构建与社会建设联系起来的法律构建新范式,在涉及老龄化、青少年、妇女、残疾人等一系列的弱势群体的问题或其他社会问题如艾滋病防治等,我们都需要转变思考的角度和法制构建的方式。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高层面的转变,把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与社会建设联系起来考察,真正用法治方式全面地带动、促进社会建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析一体建设法治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法治社会的时代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体建设法治社会首先要明确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这是我们理解和建设法治社会的逻辑起点。 ( 一) 法治社会的时代内涵 早在1959 年我国就有学者使用法治社会这一概念。 迄今,这一概念仍在多......
浅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法治建设是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一部分、环节都有一个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法制系统之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需要内在元素自身的协调,应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只有......
工会财务制度建设研究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28
[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工会面临的财务环境日新月异。在当前工会组织职能不断转变的新形势下,很多工会的财务制度组织依然沿用以往的运行方式,影响工会日常职能的正常发挥。本文通过对当前工会所处的环境和承担的职能进行分析,进而对当前工会财务制度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工会;财务制度从我国现行经济法角度来看,工会组织是具备独立核算资格的法人,因此其财务活动应当具备独立性。一个单位工会财务制.........
道德规范在法治社会中的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要:道德是法治社会的价值支撑与精神依托。道德对法治社会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体为法治客体弥补内在缺陷;道德自我强化公民的责任担当;道德法则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约束机制和精神指引;道德共同体及其精神信仰为法治社会提供凝聚力。法治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建构具有三个向度: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的向度;国家和社会民主法治化的向度;人的自身需要的向度。市场经济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平等互利、自由竞.........
“农转居”社区法治文化建设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5
一、引言 农转居社区是指因拆迁引起农民聚居的城市社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边沿的乡村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它们由原来的农村转型为城市社区,农民身份相应转变为城市居民,农......
我国社保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要:社保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实践工作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者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社保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保业务量和档案数量与日俱增,科学、规范地管理好社保档案急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从整体来看,我国社保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进程缓慢,还存在规范领域不全面、法规体系及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完善社保档案管理法制建设,需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并坚持档案法规的稳定与.........
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23-05-18
"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逐步建立起......
关于社会审计过程的公信力建设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我国资本市场上经常出现审计失败等情况,在公众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损坏了审计行业的形象,也拉低了群众对社会审计的信任度。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审计过程的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政府监督、加强宣传、审计回避、专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社会审计过程的公信力建设策略。关键词:社会审计;公信力;建设;分析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
专利制度与社会分层的法社会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6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知识产权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在这种背景下,担负创新激励功能的专利制度备受瞩目。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和鼓励运用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分层,这超出了立法者的制度设计......
浅析乡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0
制度的革新和现代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是本土制度的时代进步,或是制度的移植。民主,自由,法治,平等成为现代法治的显著特征,很多国家也在经历着由乡土文化向法治文明的演变。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背靠最大的大陆也面向最大的海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10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的一个亮点,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这次作为一个重头戏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一方面体现了当前解决农......
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法制上的问题。“依法治国”观念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生活中需要把“依法治国”观念落实到实处。这就......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济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经济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社会经济环境良好,才能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从我国经济环境的现状来说,其还是非常有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得到了有效推进。本文就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济环.........
加强民主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13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大业,既需要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需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和重要动力,它关系到我们能否把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4
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特指在社会主义范围内,以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念为核心和要求,社会主义公民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应遵守的法治精神和价值。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浅析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通过会计国际化改善投资环境
发布时间:2022-10-14
[摘要]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社会和谐关系,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环境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如何一方面积极与国际会计......
大数据法律保护制度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然成为产业界以及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由于大数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公权与私权属性,决定了提供法律保护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文章首先对大数据概念以及来源进行概述,其次介绍了大数据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最后以反不正当竞争的理论定位提出大数据法律保护制度建设的构想。关键词:大数据;法律保护;制度建设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数据爆炸式增长,大数据面临着.........
以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析论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能力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社会组织是国家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职能,但目前无论......
论汽车社会与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9
汽车是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产物,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技术发明。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享受文明的同时也生活在由技术所带来的令人担忧和恐惧的社会之中,以至有些学者将现代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由此社会......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7-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不仅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十八大报告又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可见,建设文化强国是国家之需、发展之需、时代之需。文章在分析建设文化强国......
政治参与机制建设与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6
" 论文关键词: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机制; 政治参与意义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而政治参与机制是民主政治运行的桥梁。本文认为,加强政治参与机制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壮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激烈。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能够缓解公共交通拥堵的现状,并且已成为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有效措......
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而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了解在甬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完善在甬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本文基于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两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大学生”、“学校”以及“基地”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据此来提出有利于促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方针,更好的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关键词】社.........
加快提升民生和推进社会建设思路探究
发布时间:2017-02-14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加快提升民生和推进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淄博市推进民生和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淄博市加快推进民生和社会建设的思路与对策。要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公正化解社会矛盾;提高为民服务效......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6
论文摘要 中国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经过以市场为取向的成功改革,向全世界宣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急需一套与其相适应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去规范,才能发挥它巨大的潜能,为此,加强市场经济法......
制度―行动: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25
内容摘要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初步建构成一个“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底线普惠”特点,中国社会保障建设和发展进入了社会治理和制度完善阶段。但是,这个制度依然存在着碎片化、监管不严、不完善、需求......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研究解决策略,对解决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城市轨道 交通 系统建设可以产生巨大的 社会 经济 效益。本文从民众、 企业 、地区、环境等方面对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定性的 分析 ,并基于此对我国的轨道交通 发展 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社会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 事实上,城市......
社会工作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3-12-14
(一)建立一个负责任,务实的社会工作社团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由于城市的发展, 城市生活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各种社区的发展给社会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为止,中国还不存在一个有 影响性能够大力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社团。社......
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24
【摘要】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国有企业,应该始终坚持把职代会作为职工商讨企业发展大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把握好民主管理着力点,凝聚起广大职工抱团发展的强大动力,满足了职工享受体面劳动、提升幸福指数的现实需求。【关键词】职代会;制度建设;探索一、将职代会制度建设作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淮北盐务局所辖的五大盐场到1998年.........
房屋建筑工程暖通设计的思路及方法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3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逐渐的跨入到了小康社会,这就使得人们开始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对我国的建筑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房屋建筑当中,暖通条件是否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居住要求已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不仅是对房屋建筑的评价,甚至能够很好的表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建筑工程暖通是建筑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能耗工程,所以说暖通.........
地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径探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4
近年来,泰州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编制了《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并整合各方力量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此同时,该市也面临市场化信用信息产品空缺、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及信息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环境法制创新(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环境法治系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法治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都会......
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法制上的问题依法治国观念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生活中需要把依法治国观念落实到实处。这就需要不断的......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王孟康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陕西省永寿县人民检察院 王孟康 71340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法制”和“法治”内涵的界定及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情况的简单回顾,试图阐述从“法制”到“法治”的发展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巨大历史进步,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治化道......
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问题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的相关作用也越来越被凸显,和以往相比,我国的社会组织数量也有所增加,利用何种方式,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相关问题也被主管部门所重视。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提升......
公路交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本文从公路交通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社会经济对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及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芰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公路交通;建设;社会经济;发展 一、公路交通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治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人民是享受国家利益的根本主体,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的需求性就是法治改革的风向标,人民的满意度就是法治建设的试金石!文章分析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法治进步,系统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途径,以期为......
当代社会过劳心理危机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2
当代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异常心理学研究认为,社会转型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就容易表现出越来越严重、越普遍的身心危机。而过劳心理危机,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心理异常现象。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人过劳心理危机问题,对于......
风险社会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出发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在遭遇风险之后得到一定的补偿,从而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因此,从风险社会理论出发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险:社会保障;意义 中图分类......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9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树立法律的权威的源泉。而法治文化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奠定尊崇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础,让全体社会成员对已有法律规范体系中所蕴含和追求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法制保障的必要条件
发布时间:2022-12-06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发展对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等,都有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既有集中、民主、纪律、自由的,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活泼的政治局面,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较快建设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工农业的目标,使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接受考验.........
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新农村建设;新农村 经济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 政治 、 文化 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 民主 ”20个......
探究社会治理需要软法保障
发布时间:2017-06-20
对于社会治理而论,软法所起的保障作用是硬法所不能取代的,这既是由社会治理的特性决定的,也是由软法的法律定位所决定的。社会治理中软法保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以软法形成社会治理新秩序。社会管理的概念中,社会秩序是由行政高权主导而形成的,而在社会治理的理念之下,行政高权越来越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诸多社会主体共同对社会过程的影响,它们能够形成新的行政法关系,进而形成与传统社会秩序所不同的新的社会秩序。.........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以来,“和谐社会”已成为人民口中经常谈论的词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前提的社会。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也就是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
社会网络中的分层通讯机制
发布时间:2023-05-13
分层通讯模型 在分层通信模型中描绘了参与者通过通信网络交换信息、形成知识的过程。在连接层,参与者的通信设备建立了物理连接以进行数据交换;在通信层,每一比特数据都被转换为有用的信息;在互动层,各线关系上的信息汇聚为参与......
浅议基于建设***社会的电信普遍服务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09
浅议基于建设***社会的电信普遍服务策略探究 浅议基于建设***社会的电信普遍服务策略探究 浅议基于建设***社会的电信普遍服务策略探究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论文摘要:***社会 电信业 普遍服务 论文摘要摘要:完善......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整合模式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但有助于其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毅力、培养良好品格。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是大学生实践的有力载体,是大学生提前感受社会、接触实际工作的重要阵地。针对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咨询过程投资控制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 要 给出在设计咨询阶段对项目投资进行节约控制的重要意义, 分析 城市轨道 交通 项目在设计咨询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 方法 ,把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手段加以明确区分,对价值工程和限额设计的具体运用方式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比较,界定......
从美国司法大案透视法治社会建设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要】在当今世界著名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法系中,美国是普通法系的重要发展地之一。《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一书,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影响美国宪政的司法大案。本文从美国司法判例出发,提出一己之见,以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9-11-14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党内理想信念动摇、党内意识形态多元化、党员质量有待提高,以及后意识形态化、社会思潮混乱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功能,这些现象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难题。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9-0220.........
对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5-08-04
我国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已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情况,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状况及企业要强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社会要形成完善的企业责任监督体系、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机制......
论“和谐社会”的私法构建_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它将成为中国社会体制的结构性存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多元、理性、正义、法治、平衡和稳定有序的社会。市民社会的本质与和谐社会具......
探究会计理论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18
一、前言在网络时代发展的今天,会计基础的发展依然至关重要,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变化的发展中,我们依然可以看见会计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可想而知,我们应该学好会计理论知识,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改革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得到进一步地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在加强会计理论道德建设的时候,同时也要不断地去完善自己,不断地去了解社会的变化,在这个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在.........
探究基于前馈控制的社会管理
发布时间:2015-08-20
一 自从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其《利维坦》(1651)中表达出设计社会的雄心,以及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在其《政治算术》(1690)中提出可以对社会进行测量和预知以来,现代社会科学一直把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对社会的......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3
" 一.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解 要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弄清楚,社会主义社会,它产生与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即是首先要弄清楚有没有社会主义的问题,如果在理论上它并不存在,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研究它“是什......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财务控制研究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它虽然与历史上的社会保障实践有着渊源关系,却又与旧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直接继承关系。考察社会保障制度50年来的实践,可以划分为如下五个时期: 一......
社会治理中法治建设的必然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8
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治理主体,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从而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社会治理是与法治建设紧密相联的,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建设具有必然性。 一......
关于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机制及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2
"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训练立足社会的专业技能、拓展适应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塑造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品质、培养适应社会角色变迁的意识等作用。针对目前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从学校和社......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摘 要] 从社会价值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价值理念的建构以及价值理念对和谐......
浅谈加强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22
" 论文关键词:社会控制,和谐社会,适度控制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更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出现了某些失序与失......
新疆社会组织内部建设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8
随着合作治理的理念渐入人心,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已经成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三大支柱。然而,与发达省市、地区相比,新疆的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并不理想。本文从新疆社会组织内部建设现状着手,从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和组织文化三方面简......
探究社会主义经济正义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6-07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崇高和永恒的价值理想,又是一个与特定的历史境遇和任务相关的时代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贫富差距扩大化和各种社会现实矛盾的突显,经济正义则愈来愈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热门话题和现实课题,构建......
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1]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尚不完善,要真正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漫长......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06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经济建设的目标,同时又是思想建设的内容,既要有法律的保障,又要有思想道德的维系。社会的和谐,是由构成社会的诸要素的和谐来实......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发布时间:2013-12-19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内容提要】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需要通过道德立法来保障,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美国司法大案透视出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建设法治社会,遵循依法治国、宪法至上 纵观美国发展,在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敏锐的抓住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经济迅速发展且以超级大国的地位领先于世界,这与其严谨的宪法规范、司法体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国之初......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探讨
发布时间:2017-03-28
摘要:内部会计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是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内部制度完善的企业,它的资金会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这样持续下去就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也就是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增加,企业要想更......
浅谈和谐社会视角下调解制度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5-11-30
调解制度是一项有着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我国目前存在三大调解制度即:人民调解制度、司法调解制度和行政调解制度。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和谐社会视角下调解制度的建设。 所谓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在纠纷当事人自愿的基......
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人口问题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设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的生活保障功能日益弱化。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计划......
关于社会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建设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28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指在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制定、实施、完善图书馆的相关规则,让规则更加合理、和谐、统一的人文现象。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它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制度文化不仅反映并且维......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建设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路径。良好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基础和保证。制度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为基本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加强制度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发布时间:2019-11-23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尽快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层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保制度是拉近城乡距离、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步伐。但是,基层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政府严重责任缺失、起不了应有的作用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因素。基层社会保障需要政府承担应有的责任。本文是想通过研究分析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责任的缺失现象,提.........
北京市建设地下公共交通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正向世界城市稳步迈进。但是,作为一个特大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同样也遇到了世界各国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城市交通严重拥堵、空气严重污染等等。客观的说,北京市政府在全国首先做出优......
制定社会组织基本法
发布时间:2016-04-08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制定社会组织基本法”,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没有调整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社会组织的活动长......
探究某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 要:本文结合某高层建筑的工程案例,阐述了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的概念与技术,提高了系统的集控程度,管理方便,运行可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冷热源;设计 1 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见......
法治社会建构期高校群体法律意识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24
在法治社会建构的背景下,对于培养高校群体的法律意识已经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决策。因此,加强高校群体法律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本文从主体、契约、尊崇、信赖及守护意识等进行探讨,并论述培养高校群体法律意识......
试析通过中国传统礼仪探索高校学风建设新途径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礼仪最核心的内容是希望通过各种礼仪行为的践行,使行礼者最终在内心深处自觉地产生一种“自卑而敬人”的意识,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对身边的任何人和事都怀有敬畏、谦......
浅谈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社会建设;中国特色;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社会建设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对社会建设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入探索,则是由肩负着领导中国特色社......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01
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评需求的管理会计,是对传统会计职能不断发展、扩大和丰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管理会计随信息技术发展,在理论、制度等方面具有大改变,推动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社会产物,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是未来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前进方向。1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特点1.1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内涵管理会计信息化指将通过网络通信等.........
环境会计与和谐社会建设(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会计界积极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加强绿色生态资源监管,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文章在分析环境会......
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4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内涵 重大关系 [论文摘要]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处理好......
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1
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是个重要因素,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
民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幼有所恃、老有所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仁爱和对人终极关怀的社会。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
基于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研究探析
发布时间:2017-01-05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决策,将和谐社会的理念引入高校创业文化的建设中,对于推动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1 开展基于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1.1开展基于和谐社会背景......
交通建模过程中的路阻函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6
【摘 要】路阻函数贯穿于交通建模的出行分布、方式选择和交通分配多个阶段,函数参数的确定需要结合建模方法、建模精度以及参数调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是影响模型计算精度的关键参数,本文结合交通模型软件的处理方式,研究路阻函数型......
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3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意识形态同样适用于辩证唯物主义社会观,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物质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意识形态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成熟的思想理论体......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25
一、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我国革命及建设中发挥着提供精神动力、扫清思想障碍、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等重要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继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
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城建开发企业的发展。随着城建开发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化,内部控制中也突显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和不足。很多企业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很多城建开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