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道德规范在法治社会中的建设研究

道德规范在法治社会中的建设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0:21:12
道德规范在法治社会中的建设研究
时间:2023-08-05 10:21:12     小编:

摘要:道德是法治社会的价值支撑与精神依托。道德对法治社会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体为法治客体弥补内在缺陷;道德自我强化公民的责任担当;道德法则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约束机制和精神指引;道德共同体及其精神信仰为法治社会提供凝聚力。法治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建构具有三个向度: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的向度;国家和社会民主法治化的向度;人的自身需要的向度。市场经济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平等互利、自由竞争、诚实守信、全球责任;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主要有: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共享;个体维度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团结友善、自尊自律、知行合一、见义智为。

关键词:法治社会; 道德规范; 市场经济秩序; 民主法治化; 人的自身需要;

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毋庸置疑,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是符合我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其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必将日益凸显, 造福国人。无论从道德自身功能与价值维度, 还是从法与德二者关系维度而言, 道德都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引领, 建构法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法治社会建设本身并行不悖, 同等重要。

一、法治社会需要道德价值的规范与引领

法治社会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依据明确的法律规定运行, 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解决各种纠纷的社会。论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哈佛大学法学院罗科斯庞德教授有一句十分经典的表述:法律既不能远离伦理习俗, 也不能落后太多。这一洞见无疑是十分深刻的。法律既离不开道德的支撑, 也不能没有道德的价值引领, 对这一点, 人们已达成广泛共识。

首先, 道德主体为法治客体弥补内在缺陷。

法治社会是根据法治逻辑、运用法治理性建构起来的一种社会样态, 它由理性的法治规范对整个社会进行编排, 重在社会秩序的建构, 其突出特征是理性化、规范化、程式化与序列化。在这一犹如具有钢铁般坚硬的外壳的社会里, 人的恶行能够得到及时的惩罚, 为恶者难以获得继续危害社会的可乘之机。这正是法治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所在。然而, 也由于人们的生活时刻被普遍理性化的法治所规约、所主宰, 每一个法治主体和作为主格的我在某种意义上便成了消极的、被动的法治客体, 也即宾格的我。显然, 这种生活状态不仅不是我们的理想, 对于活的实践着的人来讲, 这无异于一种剥夺与异化。正如鲍曼所说, 由于法治理性对所有人语言与行为表达方式的严格规范、管理、控制, 甚至是制裁, 现代人过着朝圣般的现代生活。因为这种生活是被预先设定的、整齐划一的, 故而也是单调的、固化的、缺乏色彩的。

就道德活动的主体来说, 它是由有着独立人格、自主选择自己行为的众多个体和由众多个体组成的群体所构成。道德主体能够依据社会的善恶、正邪等价值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做出价值判断, 由此确定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因而道德主体是积极的、主动的、丰富多样的, 这恰恰是对消极的、被动的法治客体的一种超越。也就是说, 有着独立人格和自主自由选择能力的道德主体, 可以将宾格的我建构成主格的我, 由此弥补法治对人的主体性的压抑, 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和更有尊严。因而法治社会从来都是以道德作为参照、指引和精神依归的, 在法治社会中人们法律信仰的确立是以道德信仰为助力的。故此,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指出:所有法律制度都不仅要求我们在理智上承认社会所倡导的合法美德, 而且要求我们以我们的全部生命献身于它们。在社会公众的法律情感中, 他们对法的神圣性的宗教般的信仰, 不仅要求个人的德行, 而且要求集体的德行, 而体现在法律中的集体德行也和人可能做的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具有终极价值 (而非仅仅是次要价值) 。这正说明, 道德主体的确认与彰显, 能够很好地弥补法治客体所固有的缺陷。

其次, 道德自我强化法治社会公民的社会责任担当。

诚如庞德所言:法律只是道德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 法律的领域只是伦理习俗领域的一部分, 或者说法律是与社会秩序之不可或缺的条件相关的那部分。法律是一种底线道德, 是道德的最小值。因为无论是就范围还是限度而言, 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定、制约与限制都是最小的、最低的。所以, 公民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就只是社会责任中的最小范围和最低限度部分。更何况法律责任是一种被动的硬性规定, 人们履行这一责任往往也是消极的、有时还是不情愿的, 这就容易造成法律责任担当与履行的效果并不理想。

与此不同的是, 道德自我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与践履是自主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这是因为, 道德自我是经常怀疑自己是否还足够道德的一种自我。它总是致力于追求道德善。以这种目标追求为指向, 道德主体便萌生了道德责任意识。这就是鲍曼所说的:道德呼吁是完全个人化的;它呼吁我的责任, 因而引起关心的迫切要求, 不会因为知道他人在为我或者我通过严格遵守他人过去常常做的做了我的一份, 而得到缓解和安抚。只有当道德自我在追求道德善的道路上担当与履行了道德责任, 道德自我方能心安理得。那么, 如何才算担当了自己的那份道德责任呢?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为他者的存在者。只有道德主体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 把他者的利益放在心头并为其实现而努力, 这才是合格的社会责任承担者。我是为他者的意味着我自己给他者做了人质, 我为他者负责任。正因为我已经在心中设定了我是为他者的存在, 我的道德责任便是无时无刻不得不承担的。我的责任是无条件的, 它同时组成了作为面孔的他者和作为道德自我的我。所以, 就道德层面而言, 道德主体既是法律责任的积极承担者和践行者, 又是全部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者和践行者。道德行为者为他者而存在的责任意识能够促使与保障法治社会中的社会责任都有人自觉担当与履行。

第三, 道德法则为法治社会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约束机制和价值指引。

道德法则, 其内在实质上就是道德精神, 外在表现上就是道德规范。它对法治社会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约束机制和价值指引。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谈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时认为, 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精神萌芽与成熟的决定性文化基因, 是西方世界建构市场经济并保障市场经济良序运行的保障性因素之一。新教伦理这种伦理品格构成了一个人的特有的精神气质 (ethos) (在这个词的社会学意义上而言) 。对于清教徒而言, 这种伦理品格就是某些确定的、有条理的、理性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 (在某些既定的的条件下) 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铺平了道德之路。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当道德法则作为人的精神性力量存在并发挥作用时, 人们的道德品格就会不断地趋向完善, 人们的经济行为方式亦会不断地趋向正当化和合理化。正因如此, 罗宾逊夫人说:如果没有悄悄介入的道德评价, 我们就不可能对一种制度进行描述。比如说, 我们从制度外部对制度进行观察意味着这个制度不是唯一可能存在的制度, 在对这一制度进行描述的时候, 我们 (大鸣大放地或默默地) 将其与其他现实的或想象的制度进行比较。差异意味着选择, 选择意味着评判。我们不能不作评判, 我们的评判源自已经深深浸入我们的人生观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印在我们脑海中的伦理预设。可见, 任何经济制度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和伦理预设, 任何经济制度都需要相应的道德为其保驾护航。与此相联系, 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每一个人的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与公共生活等等, 都离不开道德法则的调节和伦理精神的指引。

第四, 道德共同体及其精神信仰为法治社会提供凝聚力。

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生活、共同理解、相互依靠与利益共享而形成的集物质性与精神性于一身的实体。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分离因素, 但由于共同体拥有一种相互的、连接在一起的情感纽带, 共同体是具有根本性团结的存在, 所以鲍曼认为共同体总是好东西。与此不同的是, 就现代性的绝大部分历史而言, 现代性是一个社会工程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 自发出现和秩序再生产不会被信任;因为前现代社会的这种自我再生的制度已经一去不复返, 唯一可以想象的秩序, 是用理性权力设计出来并通过日常的监视和管理来加以维系的秩序。可以说, 鲍曼口中用理性权力设计出来并通过日常监视和管理来加以维系的秩序的现代性社会, 在一定意义上, 就是现代法治社会。尽管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必然样态, 但它也具有自发出现和秩序再生产不会被信任的天然缺陷。这正是现代法治社会被人所诟病之处。在这种情况下, 共同体作为一个具有根本性团结的温馨的地方, 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道德性实体, 亦即伦理共同体, 它无疑就是值得人们向往与追寻的乐园, 它无疑也将起到维系法治社会健康运行的作用。

精神信仰作为一种道德价值形态, 是人们出于对平等、正义、诚信、勇敢、包容等道德信条发自内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奉而形成的持久而稳定的道德心理状态。就像鲍曼所指出的, 共同体之所以成为道德共同体, 一方面是源自共同体内人们兄弟般共同承担的承诺, 它重申的是每一个成员享有避免错误与灾难 (这是与个体生活分不开的风险) 的共同体保障的权利。另一方面是源自人们达成的价值共识和内在的道德信仰, 这是共同体始终保持活力、处于安全状态的力量之源。也就是说, 只有人们形成了价值共识, 树立了共同的道德信仰, 追求相同的道德价值目标, 道德共同体的生命力、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而离开这些因素, 道德共同体无法构建起来, 即使构建起来了, 也会因为凝聚力的缺乏而最终解体。

既然共同的道德信仰是伦理共同体构建与其内部凝聚力提升与强化的精神纽带, 那么, 作为一种道德价值形态的道德信仰的外在化形式的道德规范就是必不可少的了。直言之, 道德规范时时刻刻间接性地提升与强化道德共同体的凝聚力, 而道德共同体同时又为法治社会提供凝聚力。

二、建构我国法治社会道德规范的三个向度

由上文可知, 道德规范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存在, 然而法治社会道德规范的建构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把握和遵循这些规律, 是我们进行道德规范建构的必要前提。

首先, 建构道德规范应立足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和市场秩序建设的需要。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仅有40年时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使得诸如制假售假、违背承诺、恶性竞争、破坏生态等机会主义行为不断滋生与蔓延, 市场经济运行因少数害群之马的干扰破坏有时会失去正常的节奏或出现失序的情况。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发展相伴随, 社会价值观也逐渐从一元发展到多元, 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此时, 就特别需要运用正确的、适宜的道德法则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节、教化与赏罚。这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有良知的人们的热切呼唤。面对多元价值之间的竞争、冲突, 一个现代人, 应该秉承责任伦理的心态, 仔细地考量各种因素的作用并权衡利弊得失, 充分考虑到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可能后果, 在心怀道德和追求效率之间寻求保有张力的平衡, 面对当下的情景去果敢地应承挑战。也就是说, 在追求经济效率与资本增值的同时, 我们必须使法律、制度、道德等在内的一系列实体性规范的概括、提出与运行, 在不违背市场经济自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其健康发展的目的。只有这样, 我们所建构的道德规范才会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同时又不违背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

其次, 道德规范建构应立足于我国社会民主法治化的需要。

民主是与平等、权利、自由、责任等密切相关的一个政治学范畴, 这就是说, 民主化往往意味着人的权利得到尊重、能力获得信任、个性得到解放。由于民主要以法治的形式进行确认与确定, 因而, 民主与法治紧密相连。不仅如此, 民主法治化也是制约权力, 避免人治和防范权力腐败的利器。故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代表理性的统治, 而人治难免使政治混入兽性的因素, 即使最好的人也不能消除兽欲、热忱和私人情感, 这就往往在执政时引起偏见和腐败, 而法律的统治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性的体现;法治与民主共和政制的结合, 可以有效防治腐败;法治可以促进自由等善的品德。从现代性视角来看, 社会民主法治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就我国而言, 积极推进社会民主法治化已经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期盼。在推进社会民主法治化的进程中, 政治民主、利益共享、社会法治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建设措施。然而, 社会德性同样也是不可或缺和应该追求的目标。这是因为, 社会民主法治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德性生长, 反之, 德性的生长同样能够促进与保障社会民主法治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以, 在积极建构道德规范以促进社会德性不断成长的过程中, 我们既不能以道德规范替代法律规范, 又要保障所建构的道德规范的现实性与可接受性, 这样的道德规范才是社会民主法治化过程所真正需要的。概言之, 从社会民主法治化向度来看, 建构社会道德规范, 必须吸取极左时代的深刻教训, 切不可将道德规范越俎代庖地取代法律规范。

第三, 道德规范建构应立足于人自身和人性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区分为生理的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的需要 (Safety needs) 、感情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尊重的需要 (Esteem needs)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五个层次。其中,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属于低一级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同一时期, 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 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不仅如此, 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重叠的,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而消失, 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减小而已。这就告诉我们,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 当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都会将获得他者的尊重与追求一定的道德价值目标视为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这是人内在的、本质的、心灵的需要。如果说一个人对道德持一种冷淡态度、不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不想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这是不符合正常人的本性与内在需要的。康德就认为, 人是具有道德本性的, 是遵从内心的道德法则而进行道德自律的实践理性存在者。他的名言 (有两种东西, 我们愈经常愈反复地加以思索, 它们就愈给人心灌输历久弥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告诫我们, 要像敬畏宇宙和星空的浩瀚一般对道德怀有敬畏之情, 内心要总是充满道德感与敬畏感。黑格尔同样对人的道德本性需要作出了论述:行法之所是, 并关怀福利不仅自己的福利, 而且普遍性质的福利, 即他人的福利。也说明了追求自身的道德完善是任何一个正常人内在的一种十分强有力的原则性存在。

既然人自身具有道德需要且这种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那么, 在如何建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问题上, 从人的自身需要这一向度出发就成了法治社会建构道德规范的一个突破口。从人的自身需要向度建构道德规范时, 我们务必牢记:人自身的需要在现实性上首先是物质需要, 进而才是精神与道德需要;而且对于人民大众而言, 其道德需要是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就绝大多数人而言, 其道德追求的目标是有层次的, 虽然有些人会追求更高尚的道德目标, 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道德圣贤。所以, 把握好人的道德需要规律并遵循这一规律, 对于道德规范的建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 法治社会道德规范的概括应扎根于人性的需要, 首先考虑普遍性、大众性和可接受性, 然后才依人性追求的层次考虑先进性。如果我们把先进性的道德规范用于要求普通百姓, 那我们就重犯了极左时代的错误, 我们所建构的道德规范也不过是纸上空谈, 无法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和积极践行。

三、法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法治社会在现实性上根本离不开道德这根精神支柱。为了满足法治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建构起一些最基本的、具有现实性的并且被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

1. 从市场经济及其生活层面来看, 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平等互利。平等互利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它由市场交换发展而来。平等是市场经济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伦理品格, 而互利则是市场主体的关系性和社会性伦理规范。因为市场经济是在打破只允许少数人求利获利的封建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市场经济承认每一个人对自身利益有平等追求的权利, 这恰恰是市场经济得以建立的前提和条件。正像美国经济学家海尔布罗纳所说:少数几个大人物对财富的艳羡, 和遍及社会的对财富的共同争取, 这两者之间有天渊之别。但市场经济既不以纯粹的利他, 也不以片面的利己, 而是以平等互利为市场交换和社会合作的价值基础。如同亚当斯密说过的, 在分工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的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自利, 但人的自利动机唯有通过理解他人的需要并与之进行相互交换才能实现, 即为他人或社会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也就是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利益和保有自己利益的权力, 每个人的这一权利都有合理性, 因而, 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 决不能损害他人同样的利益和权利, 否则, 自己的利益和权利也无法实现。因此, 市场经济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项成就, 都是市场主体平等互利的结果。在如何获取利益的问题上, 市场主体应遵循的逻辑是:由平等求利发展为互利, 由互利发展到让利 (向消费者让利) , 由让利发展到向社会献利 (投身公益事业和慈善) , 最终实现更大范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利。

自由竞争。德国前总理、政治家和着名经济学家艾哈德曾指出:市场经济是最有生产效率和最尊重人的自由社会形式。保持竞争自由, 乃是任何市场经济的基础。只要哪里的自由不受任何压制, 哪里的自由就得到法律保障, 哪里的市场经济基础就能存在, 也会受到社会上的极端重视。因为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创新的手段和重要基础, 缺乏自由竞争, 市场也就将失去自身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创新的功能与活力。自由竞争的存在有两个基础:一是不同的产权, 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不同的主体所有;二是不同主体拥有交换和参与竞争的自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 自由竞争已作为一种道德理念和道德规则, 融入市场经济乃至相关生活领域之中。以自由竞争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 要求国家和社会建构起一套明晰的产权保护制度, 让每个公民对自己的财产拥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这是开展自由竞争的前提条件。其次是要完善市场竞争制度, 通过公平的竞争规则以反对垄断和独占, 保证竞争过程的公正性、合法性。第三,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市场主体公平地参与竞争并且通过竞争激发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降低运行成本,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实力。

诚实守信。自古以来, 诚实守信都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一条根本原则。先秦着名思想家孟子就曾说:诚者, 天之道也;诚之者, 人之道也。意思就是说, 依据自然法则运行是天道不变的法则, 而对于人来说, 诚信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因为诚实是人的一种内在道德品质, 守信是这种道德品质的行为表现。诚实守信意味着既要诚于己、又要诚于人, 既要信己、又要信人。由此促进人与人之间履行诺言、践行合约, 进而形成良好的契约文明。因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 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最有力的杠杆。不仅如此, 信用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罗宾逊夫人就说过:任何一种经济体系都需要一套规则和意识形态以便证明经济体系的正确性, 还要个人有努力贯彻落实这套规则的良心。在以分工、合作为基本要求的市场经济社会中, 市场主体之间是通过各种合同、合约、协议等形式相互联系起来的, 而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必须建立在守信的基础之上。唯有交换双方都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 才能形成相互信任的经济关系和契约文明。世界各国的实践业已证明, 市场经济愈发达, 就愈需要诚实守信来规范;诚实守信愈能得到遵守, 市场经济也更加繁荣。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也代表了市场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全球责任。全球责任的前身是环境责任。一般认为, 环境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由于企业是环境的主要污染者, 企业必须承担起弥补和治理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环境负外部效应这一重大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的内容包括:谁污染谁为污染承担买单责任;谁开发谁承担保护责任;谁利用资源谁承担资源补偿责任;谁对环境造成破坏谁承担环境恢复责任。由于环境责任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限性, 不可能从源头上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路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生存发展带来一系列风险, 如生命科技的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以及各种生物技术的发明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对人的尊严、价值、健康的漠视等社会风险, 已经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原来意义上的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转化为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在这一背景下, 一种超越传统的、全新的环境责任观正在形成, 这就是全球责任。全球责任理论认为, 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也是人类生态环境责任的危机。防范上述危机的路径, 一是各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携手合作, 共同承担并分担责任, 通过制定和签署有关协定和规则并加以落实, 禁止和处罚一些企业和组织为谋求最大利益而无节制地滥用科学技术及其发明, 以限制科学技术的副作用;二是人类要转变增长和发展方式, 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 以达到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零污染和地球资源永续利用的伟大目标。此外, 随着智能设备互联和生产自动化趋势不断开辟出各种新的领域, 企业还应该与各国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合作, 制定出互联网和数字世界的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

2. 从国家和社会的视角看, 基本规范包括:

以人为本。管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家, 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 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用现代的话讲, 以人为本是治国理政的开始, 只有把人民安顿好了, 国家才能稳固, 否则, 国家就会面临危亡的境地。孟子也认为:君子之于物也, 爱人而弗仁;于民也, 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其意是说, 一个人, 只有首先亲爱自己的亲人, 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并进一步地去爱惜万物。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 推向仁爱百姓, 再推向爱惜万物, 这就形成了儒学的爱的系列。不仅如此, 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口号, 是中国历史上民本主义的杰出代表。但传统语境中的以人为本的真实意涵, 是把社会民众作为统治者实现王霸之业的工具与手段, 因而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以人的需要、权利、发展、幸福等为根本价值指向。具体而言, 以人为本首先就是承认与尊重现实中的每一个人的尊严, 这种尊严不是为某一部分人所独享, 而是属于人民群众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的尊严;其二, 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就是说, 凡是国家的公民, 都应该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而不受到非法干扰与剥夺;其三, 保障与促进每一个人的利益, 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保障与促进每一公民的切身利益, 而非某些人或部分人的利益;其四, 保障每一个人的发展机会, 使机会向每一个人开放, 并帮助每一个人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五, 提升人的幸福指数, 尤其要把生态幸福纳入其中。

民主法治。民主是与专制相对应而存在的概念, 其意是指人民当家做主。换言之, 民主就意味着人民群众是一切权利与义务的享有者与承担者。因此, 民主社会中, 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生活中都是作为主人、主体的身份而存在, 而非作为客人、客体的角色而存在。民主是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之一。离开了法律这块界碑, 缺乏法治为民主保驾护航, 民主必将难以为继。而没有民主的法治则有可能蜕变为专制和暴力的工具, 从而最终落入人治的窠臼。法治在国家与社会治理层面来看, 它既是方略, 又是目标。就前者而言, 以法治为基本治理方略是实现善治的重要路径之一;就后者而言, 社会法治化又是国家与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之一。国无常强, 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由此可见, 无论从方略维度还是目标维度来看, 法治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 将民主法治纳入道德规范之中, 以道德的形式要求人们践履民主法治这一规范, 对培育与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精神与法治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公平正义。有史以来, 公平正义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一般来说, 公平正义往往是作为整体而广为使用的。若分而观之, 公平与正义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就前者来看, 一个国家社会的公平往往意味着其能够保障每一个人都享有同等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亦即是否保障每一社会公民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而就后者而言, 一个国家社会的正义则主要表现在其相应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正义性。故综而观之, 以保障与促进利益分配公平化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来消除社会贫困就是实现社会正平正义的必然选择。诚如罗尔斯所指出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 正如真理是思想的首要美德一样。正义作为一个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而存在, 进而维护与保障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是正义价值的最集中反映。

和谐共享。所谓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确立生态文明的天人和谐理念;在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确立协调发展的人际和谐理念;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确立全面发展的身心和谐理念;在本国与他国文明关系中确立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文明和谐理念。所谓共享, 其义是指组织、团体、群体等对某一价值之物的共同享有。其中, 一是共享机会, 也就是某一团体或组织的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各种机会, 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其二是共享资源, 对资源的共享无疑也是保障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三是共享利益, 对利益的共享往往意味着利益的公平合理的分配。其四, 共享价值观, 共享价值观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支持和遵从的价值观念体系, 它能够获得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 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宏观的价值引导和微观的价值规范两个层次上确立共享价值观, 以达到社会最大限度的共识, 是执政党实现社会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哪种层面的和谐还是何种意义上的共享, 都是一种善价值的体现与彰显。

逻辑地看, 和谐与共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和谐是实现与维护共享的前提与基础, 共享是和谐的内在要求与必然结果。由是观之, 和谐与共享须臾不可分离。就现代化建设而言, 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而共享则是当今社会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理念, 由此说明, 和谐共享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在当前, 尤其要建设一个公义仁爱、和谐共享的社会, 要扶助弱势群体, 保障国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在财力许可范围内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众诉求,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这些恰恰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

3. 从个人层面而言, 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团结友善。团结可分为法律的团结和道德的团结, 这两种团结有本质的不同。诚如鲍曼所言, 法律限度内的团结是一种法律秩序下形成的理性团结, 这种团结虽然容易形成, 但其凝聚力不强, 往往容易受到冲击而破裂;道德限度内的团结是道德主体出于自己的道德情感、道德意愿而形成的团结, 它具有内在稳定性与坚固性, 凝聚力更强, 因而具有更高的价值, 更值得人们去追求。法治社会既需要法律意义的团结, 也需要道德意义上的团结。

友善可视为团结的派生品。无论是法律团结还是道德团结都会随之派生出友善。友善是指道德层面上对待他人的友好、善良, 故道德意义上的团结与友善是合二为一的。团结友善的道德正能量不仅能促进人们结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深化友谊, 又能保障人们在现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格局中创造社会资本。因此, 在法治社会中积极建构团结友善的道德规范, 对于道德共同体内部和外部人际关系的良序化、和谐化意义重大。

团结友善的基本意涵有三:其一是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平等, 孝老爱幼。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德自古以来一直处于百德之首的根本性地位。但儒家的孝德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还需要举斯心加诸彼的推恩途径, 把对自己父母子女的爱扩展到他人的父母子女身上, 以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风。今天, 我们要在批判继承儒家孝德思想的同时, 特别强调家庭成员如夫妻和父母子女之间的人格独立和平等, 子女对父母应养而有敬, 父母对子女应养而有教, 夫与妻应平等相待, 互相尊重, 分工协作, 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其二是在公共生活中言行举止文明礼让。文明礼让也是团结友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人与人的公共交往中, 遵守公共规则, 相互文明礼让的道德要求能够保障与促进团结友善人际关系的维系。其三是在职业活动中要爱岗敬业, 文明服务, 协调好职业活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可见, 团结友善在保障与促进人际关系正常化、良序化、和谐化与提升社会凝聚力方面意义重大, 因而, 应在法治社会中建构起团结友善的道德规范。

自尊自律。自尊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善, 而且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基本善之一。但在前现代社会, 自尊只是那些具有贵族身份和手中掌握权力的少数上层人士所享有的一种荣耀。这种荣誉伦理及其派生的自尊伦理的特质是反平等主义, 它要求一种畸形的、非对称的、单边的社会承认关系。现代的自尊伦理建基于每个人的尊严这个带有典型平等主义气质的价值范畴之上。按康德的经典说法, 任何具有道德理性即自立法能力的人类成员, 仅凭其本身作为目的存在这一点, 他就应无条件地被赋予一种至高的内在价值, 即尊严。这种内在价值既对他人提出了予以尊重的义务, 也对主体自身施加了自尊的义务。因此,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人应尊敬他自己, 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这里所说的就是自尊。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 但自尊的前提是自爱, 若一个人不自爱, 不爱惜自己的尊严、名誉与声望, 那么, 这个人就不会有自尊, 因为已经失去了自尊的必要。自尊与尊重他人也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唯有自尊自爱, 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唯有尊重他人, 个人的自尊才能得到维护。把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结合起来, 一个人的行为就会因此而散发出高贵的气质。因而无论是谁, 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 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而自尊又是自律的前提与基础。一个懂得自尊、有自我尊严感的人, 往往也是一个自律的人。因为自律是维护自尊的重要方式, 一个不自律而为所欲为的人, 其尊严不可能得到他人的承认 (评价性自尊) 。自尊与自律密不可分,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实现方式与结果。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有三:其一, 有较高的道德追求和自我期许, 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也即罗尔斯强调的对自己的价值的感觉, 以及他的善概念, 他的生活计划值得努力去实现这样一个确定的信念, 并对自己实现自己的意图的能力的自信。其二, 拥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自我节制不合理的物质欲望, 自觉遵守法律、制度规则与社会道德。其三, 具有较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即以社会的道德标准为依据,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地加以检讨和审视, 及时改过迁善, 走向道德完美。第四, 有为人类福祉而献身的高尚情怀, 在专注于事业或工作职责时, 谋求的是这一事业对于人类、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与价值, 因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或做任何事情, 都能严于律己, 爱国守法, 敬业奉献, 为社会创造更多善价值, 由此而获得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尊重。

知行合一。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 知是指认识和知识;行则指行为和实践。孔子的座右铭之一就是始吾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荀子也认为: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 明也。知之而不行, 虽敦必困。宋代大儒朱熹提出了知行常相须的观点, 指出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 则知之益明。即是说, 对知识理解得越清楚, 认识越深刻, 行为实践就越扎实;行为实践越扎实, 认识就更加清楚和明晰。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继承孔子、荀子和朱熹的思想, 对知行关系的认识又作了进一步深化。在他看来, 知和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 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 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 已自有知在。他正式提出知行合一, 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主张人要在事上磨炼, 言行一致。由上述论述可知, 知与行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往往能够指导与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实践, 反之, 行为实践也能够强化内在的知识且不断拓展知识的范围。知行合一不仅是道德实践的方法, 也是一条重要的行为规范。诚如张岱年先生所说:在中国古代, 道德虽已成为一个名词, 但仍包含两层意义, 一层意义是行为的准则, 一层意义是这准则在实际行为上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 必须理解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 这是知的方面;更必须在生活上遵循这准则而行动, 这是行的方面;必须具备两个方面, 才可称为有道德的人。此言指出了知行合一在道德层面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只有在道德上做到知行合一, 保持言行一致, 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也因如此,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理应在当今社会获得传承和发展, 成为激励道德主体投身道德实践的道德规范之一。

见义智为。众所周知, 见义勇为一直以来被视为一种道德良俗而为我国社会所提倡, 并为社会大众所践行。然而, 理性地看, 见义勇为有时会导致英雄流血又流泪的道德尴尬, 或带来不必要的道德牺牲, 因而盲目的见义勇为不足取。而要规避与消除因道义之举而造成的道德尴尬与不必要牺牲, 应将见义勇为转换为见义智为。所谓智为就是要求人们一方面既积极主动地行侠仗义, 另一方面又要在这一过程中量力而行, 择优而行, 以避免产生既无法救人于危难, 又使自己的利益遭受损害的结局。比如, 在遭遇森林火灾、歹徒行凶等个人无法应对的情况时, 我们就应机智地采取措施, 而非逞一时之勇、鲁莽行义。

理论层面上讲, 见义智为的依据是孔子所说的中庸或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中道, 亦即行义要做到恰到好处, 既不过度又无不及, 以避免自己的道义行为产生向左或向右的偏差。因此, 在实践中, 我们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实践理性, 机智地选择可行性最大、效果最好的行为方案。故此, 把见义勇为转换为见义智为, 将其纳入道德规范的范围之中, 既能有效预防见义不为的道德懈怠与冷漠, 又能激发人们的理性精神和关心他人的道德情怀, 由此为法治社会中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理性指导。

注释

(1) (1) (5) 罗科斯庞德:《法律与道德》, 陈林林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 第162页, 第148页。

(2) (2) (6) (7) (8) (9) 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伦理学》, 张成岗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58页, 第94页, 第69页, 第60页, 第85页。

(3) (3) (4) 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梁治平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年, 第54页, 第112页。

(10) (10)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苏国勋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 第139页。

(11) (11) (23) 琼罗宾逊:《经济哲学》, 安佳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年, 第15页, 第14页。

(12) (12) (13) 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 欧阳景根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44页, 第88页。

(14) (14) 苏国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文新译本序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苏国勋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 第8页。

(15) (1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苗力田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年, 第169页。

(16) (16)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关文运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第158页。

(17) (17)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范扬、张企泰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年, 第136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析传统道德与法治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03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中国传统道德是以整体至上的社会责任感, 仁爱互助的原则, 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及修身自律的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法治社会, 是指国家权力受到有效的控制, 整个社会由通过......
当代社会网络伦理道德失范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 要】网络世界的出现既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方式与丰富的信息,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因此探析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伦理道德;行为失范;......
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1)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我国会计领域诚信失范分析入手,论述了树立会计诚信的意义及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诚实机制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新......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6
[提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成为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头等问题。本文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特征出发,针对现实会计师的职业状况及所引发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加强会计人员道德建设的措施。关键词:会计人员;道德建设;研究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6月1日一、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特征概述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往往是这个圈子内约定俗成的标准和特征,它的目的是规范会计行业的不和谐问.........
关于道德模范宣传常态化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 道德模范宣传常态化建设对引导人的道德价值取向有着重要作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激励性、制约性和导向性,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成为引领企业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文章就企业道德模范宣传常态化建设......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思想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12
唯物史观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是经过千百年来实践验证的理论。根据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在经历了邓小平改革后的中国正在不断完善和建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这种改革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与此同时,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离不开人们素质的提升,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思想道德建设。只有当社会经济形势与公民道德素质相符合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整体素质才会得到一个大的提升.........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2-24
一、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内涵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法律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构,根据立法程序制定的文件。通常而言,法律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公民基本义务及权利等根本性问题,法制也叫做法律制度,将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
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现实性、规律性的深......
探究会计理论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18
一、前言在网络时代发展的今天,会计基础的发展依然至关重要,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变化的发展中,我们依然可以看见会计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可想而知,我们应该学好会计理论知识,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改革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得到进一步地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在加强会计理论道德建设的时候,同时也要不断地去完善自己,不断地去了解社会的变化,在这个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在.........
道德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8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安国兴邦,需要依靠道德和法律的支撑,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与巩固都离不开道德与法律这两个因素。道德与法律就像鸟的两翼,二者相辅......
从道德与法律关系谈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 德治和法治是中华法律体系两大基本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两大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的发展管理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法律和道德的和谐统一是其顺利进行并成功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转型期......
社会治理中法治建设的必然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8
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治理主体,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从而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社会治理是与法治建设紧密相联的,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建设具有必然性。 一......
欧美国家社会法建设的道德意义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社会法是产生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法域系统。在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从道德角度思考法律建设,关注弱势群体,是催生社会法的重要力量。由于各国具体经济......
浅论教师道德在社会道德结构中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3-05-28
" 论文关健词:教师道德 社会道德结构 特珠性 论文摘要:社会道德是一个网络式、普系化结构,教师道德在这个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特珠地位。这种作用表现在他对社会新一代迸德品质的形成;对社会新型道德关系的形成;对社会道德的进......
加强德宏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1-0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浅谈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其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执业能力和职业责任的基本要求,是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之一。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细要》和《......
社会行政法的范畴及规制模式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有关社会问题的行政法治在不断进步,几乎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安全等所有方面都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颁布施行,学界也开始关注对社会行政法问题的研究,但是,在我国行政法治体系和行政法学体系中社......
浅析一体建设法治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法治社会的时代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体建设法治社会首先要明确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这是我们理解和建设法治社会的逻辑起点。 ( 一) 法治社会的时代内涵 早在1959 年我国就有学者使用法治社会这一概念。 迄今,这一概念仍在多......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刍议
发布时间:2014-01-06
摘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其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执业能力和职业责任的基本要求,是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之一。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细要》和《中国......
浅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法治建设是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一部分、环节都有一个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法制系统之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需要内在元素自身的协调,应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只有......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治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人民是享受国家利益的根本主体,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的需求性就是法治改革的风向标,人民的满意度就是法治建设的试金石!文章分析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法治进步,系统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途径,以期为......
网络媒体对和谐社会构建中道德失范的预警浅析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前的中国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网络媒体作为受众范围广、参与程度高、传播速度快的新兴媒体,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对这些因素进行预警,并提示或惊醒人们关注和研究,使这些因......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7-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不仅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是一种双向需求的关系。由于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过程中道德失范等现象的出现影响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道德建设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应当同国情相结合,实现道......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维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荣辱观 道德维度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运行状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社会的运行结构和发展取向,还应当在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同时着眼于人本身而提出相应的措施,这......
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1
一、基础概念界定 1.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理解要点。(1)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人员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具体内容包括:诚实守信,......
法律与道德对社会的控制
发布时间:2022-1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以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无法承受,所以我们常常在城市的过街路口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没有交通警察或者协警的十字路口,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无视红灯的存在,在车流量较小的时候冒险横......
加强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治校
发布时间:2022-11-09
" 论文关键词:以德治校 系统工程 道德价值 道德制度化 论文摘要:实施以德治国,塑造民族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
简论司法鉴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司法鉴定;职业道德;规范 【论文摘要】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提高司法鉴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司法鉴定人员工作责任感、规范司法鉴定人员司法鉴定活动、提升司法鉴定结论书(结论意见)的可信度和公信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产生了非公有企业在市场中兴起,大量的国有企业逐渐的退出市场舞台的局面,这种局面挑战了工会的格局和机制。工会要成为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就要不断顺应经济工作的变化和需求。为了推进......
微信公共领域里的失范行为及其法治规范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 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出发,提出了微信群与微信公众号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共领域这一观点,并主要介绍了围绕微信公共领域的社交功能、自媒体传播功能和商业贸易平台功能而产生的失范行为。依法规范微信公共领域,可以从完善依法......
秘书的职业道德规范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2
摘要:为了帮助大家设计撰写论文,查字典论文网为大家分享了秘书的职业道德规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 -、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 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这是职业道德的一条主要规范。 作为秘书人员......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9
" [摘要]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发布时间:2023-07-05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理解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树立正确的......
法治经济中“ 社会, 角色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1
一、清代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与统治者法治的关系 立足于当下社会现状分析,穿梭时间轨道,回到新疆过去历史,尤其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时期而清代新疆社会就是一个最好的研究时期,个中缘由从中国历史中可以巡查一些蛛丝马迹。 1、清代......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4
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特指在社会主义范围内,以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念为核心和要求,社会主义公民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应遵守的法治精神和价值。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论民主与法治社会中的德治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6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研究解决策略,对解决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转居”社区法治文化建设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5
一、引言 农转居社区是指因拆迁引起农民聚居的城市社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边沿的乡村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它们由原来的农村转型为城市社区,农民身份相应转变为城市居民,农......
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之贯通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 唐君毅先生认为仁心仁性是道德的根源。仁心仁性具有普遍性、以人为目的和意志自律三大特性,它决定了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并无本质区别,而是相贯通的关系。在传统伦理关系中,个人与他人是直接贯通统一的关系,道义与情感是直接......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伦理道德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4-01-22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伦理道德建设的意义 从古至今,伦理道德已成为人们价值观形成的思想道德基础,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对道德在社会运行中的导向功能浅谈
发布时间:2023-02-26
对道德在社会运行中的导向功能浅谈 对道德在社会运行中的导向功能浅谈 对道德在社会运行中的导向功能浅谈 论文关键词:道德 社会运行 导向功能 论文摘要: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对社会运行方向产生导向姊能。道德观......
探究通过法制建设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08
在《背景与策略: 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过程研究》中, 笔者对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立法、修法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而本文所要做的是,就台湾现行《家庭暴力防治法》及其配套的法规、关键性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台湾家......
会计职业道德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业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总不被重视。近年来会计行业舞弊案件不断发生,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原因,同时提出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1
1 依法治国的提出 依法治国这一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江泽民同志曾说: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1996 年3 月召开的八......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25
一、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我国革命及建设中发挥着提供精神动力、扫清思想障碍、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等重要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继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
论道德伦理教育与我国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 道德伦理对于法治文化的基础培养以及法治文化的认同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道德伦理教育促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一是通过道德教育培育民众对于法治文化的情感基础;其次是通过提升法律适用者的道......
浅析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16-12-28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财务管理,而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职位,也在逐渐地发挥其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开局
发布时间:2023-07-09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全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召开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社会主义与法治的关系上......
权力规范与国际法规范的研究新范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古典现实主义视角下的权力规范与国际法规范 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派别。斯坦利霍夫曼认为,这一理论学派可以追溯到修昔底德,因为他用一个特殊事件去描述国家行为的永久逻辑川。众多学者在谈到国际关系现实......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6-08-16
引言 所谓的职业道德就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的准则。会计......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条件,也是现实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种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与会计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列举......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19
会计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方面,是在会计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作为会计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行为,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1)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意义重大,形势急迫,任务繁重,内容丰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是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造就大批优秀会计人才,提升会计人员地位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加强 会计 职业道德 建设 会计职......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发展论析
发布时间:2023-05-21
" 论文关键词:社会道德;个体道德;发展 论文摘要: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非法律规范,它的发展应适应人的需要;在价值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合乎人发展需要的“适然”道德应当是以“底线道德”为标准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风险社会”中“道德风险”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 要】在风险社会,“做好事遭恶报”实际就是人们在表达确定性道德行为时遭遇的道德风险,此类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屡见不鲜。文章从信仰危机、信任缺失、看客心态等几方面对“风险社会”中的“道德风险”做了理性的反思,同时又指出了......
会计职道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0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中国会计正面临着诚信危机。比如:会计信息失真。究其原因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下滑。会计职业道德好坏直接影响着会......
试论中国当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7
试论中国当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 一.社会需要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和规范的综合,也包括与这些准则和规范相关的行为与活动。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在人类社会的一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关键字: 新农村 财务会计 规范和完善摘要:本文深入全面的地分析了目前在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如何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会计的措施和方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探析道德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本文强调道德文化的建设,认为它是其中一股根本、强大、不可替代的力量,应该在政府、民间、学校等各个层面形成生机盎然的文化氛围,以提升中......
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5
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出现了许多的企业,而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会计所发挥的重要性,因为会计的存在才使得工程的账目更加明了清晰,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从价值的层面来说会计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幕后英雄,从功利角度来说很......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制建设
发布时间:2016-04-08
广大朋友们,关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制建设”是由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三十多年以来总结的实......
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11
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的构建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步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而且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这一宏伟的历史进程给中国传统家庭及伦理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家庭伦理文化正在发生着喜......
中国会计研究规范问题探讨(1)
发布时间:2022-07-21
一、引言 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存在的学术浮夸甚至剽窃问题,对学术研究规范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倡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已成为共识。建立会计研究规范对于科学评价会计学术研究价值,规范会计学术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规范一......
简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道德社会化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领域发生诸多变化,如新旧道德观念交错并存,道德标准和评价的多样化,道德取向功利化等。道德领域的新变化,势必会影响个体的道德社会化,加大个体......
浅析会计伦理道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1)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表现为伦理经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会计职业人员也必须恪守其相对独特和具体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即“集体主义原则”在会计职业道德中......
简论道德规范的缺位与错位 
发布时间:2022-10-22
" 关于近十几年的道德现状评价,伦理学界主要集中在爬坡论与滑坡论两种观点的对立和争论上,而忽视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规范缺位与错位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解决道德缺位与错位问题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对道德爬坡、滑坡的论争,它涉及中国......
为什么要建立平等性质的社会规范?
发布时间:2023-04-26
" (在民主自由平等的背后——现代政治哲学解读 系列之16) 为什么我们要从平等方面去考察社会?这是因为,对平等感的追求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基本利益。马斯洛说,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当和别人发生关系、进行交往时,每个人都有一种和......
浅析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发布时间:2016-11-16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这两种方法既相斥又相依,两者的划分是由于两者的研究成果。而在早期的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中,并不存在规范会计理论,在实证会计理论出现后为了防止混淆两者,才将其称之为规范会计理论。 1.会计......
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1]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尚不完善,要真正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漫长......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9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树立法律的权威的源泉。而法治文化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奠定尊崇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础,让全体社会成员对已有法律规范体系中所蕴含和追求的......
漫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秩序能否维护,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本文结合实际,围绕会计人员的“十德”,论述了......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1)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会计法规,监督机制,建立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不某私利;精通业务,自强不息;改革创新,搞好服务为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建......
在规范与价值之间 ――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
发布时间:2023-06-27
《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是林来梵博士最新出版的一部宪法学著作。林博士负笈东瀛八年,近年来在中国公法学界已是一位颇为引人关注的学者,这是他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部法学专著。本文试图从立场、语境和进路等......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道德情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30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道德情感的培养 梁启超先生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道德情感不仅是连结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而且还具有动力功能,没有一定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就难以转化为稳固的道......
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跨国公司东道国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开放政策下,跨国公司进入了东道国,与其发生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跨国公司弱化自己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双方动态博弈的结果。要促使跨国公司履行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需要从法制建设、执行和社会伦理、舆......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浅谈
发布时间:2023-03-19
"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 缺位 道德建设 道德评价 论文摘要: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道德......
网络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摘 要: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最普及和最高效的媒介手段之一,利用网络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现阶段公民在网络空间的思想道德状况有滑坡的趋势,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有其道德因素和媒介传......
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 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 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 内容概要: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法学问题。本文在论述了民法规范在行政法......
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发布时间:2014-01-24
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一、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趋向二、社会脆弱性概念综合学界不同定义,社会脆弱性概念至少包含这样几层含义:其一,它强调灾害发生的潜在因素所构成的脆弱性,潜在因素包括灾前特定的社会结......
论美国与德国对社会保障权的宪法规范模式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1
论文关键字:社会保障权;宪法化;司法化 论文论文摘要:文章拟对美国宪法与德国宪法对社会保障权的规范模式与保障方式的分析,以对美国与德国社会保障权的宪法化与司法化进行比较。 由于社会保障权利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世界各国政治、......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与德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 在中国古代社会,法与德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以“礼法合一”为特征的伦理法。道德规范是传统法律的载体,同时处于法律的上位。这种法德关系的形成,主要是受家族主义文化和封建君主统治的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 要】会计人员在工作时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这样才能够达到会计处理目标。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操作行为要求越来越严格,会计人员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实......
简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2-04
党的十八届四全会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在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勾勒了未来法治中国的总蓝图,并对法治中......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23-06-17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学理论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就法的概念、本质、产生发展规律、价值指向和作用等问题加以阐释的一套核心观念、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美国司法大案透视出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建设法治社会,遵循依法治国、宪法至上 纵观美国发展,在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敏锐的抓住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经济迅速发展且以超级大国的地位领先于世界,这与其严谨的宪法规范、司法体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国之初......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如今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几种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相关对策。为防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发生,促......
制度―行动: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25
内容摘要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初步建构成一个“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底线普惠”特点,中国社会保障建设和发展进入了社会治理和制度完善阶段。但是,这个制度依然存在着碎片化、监管不严、不完善、需求......
从美国司法大案透视法治社会建设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要】在当今世界著名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法系中,美国是普通法系的重要发展地之一。《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一书,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影响美国宪政的司法大案。本文从美国司法判例出发,提出一己之见,以期......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目前,受会计市场混乱的影响,我国市场的经济秩序并不稳健,会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是一件社会系统工程了,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会计行业也越来越受人重视,为此,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加强起来。因为,会计职业道德缺教育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