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0 00:38:43
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时间:2022-11-20 00:38:43     小编:

[提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重点,少数民族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问题更引起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从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难的特殊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等四个层面提出解决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基金项目:云南民族大学就业创业项目:“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云南民族大学扶贫开发研究项目:“云南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构建研究”;云南民族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资助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5日

一、前言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756万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达到15.8万人。但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却始终不高,在70%左右徘徊,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就业问题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少数民族毕业生失业,不仅打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量失业还会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以至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现状

为了了解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现状,本文选取了少数民族学生超过50%以上的云南民族大学毕业生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10~2015年少数民族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就业率较高,但签约率不高。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云南省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促使年终就业率小幅增加,但是签约率一直在50%左右。少数民族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和年终签约率都低于汉族毕业生,不仅打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影响社会和谐。据收集资料统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从2010年的85.81%上升到90.30%,算上升学率,未就业率从5.47%下降到2.26%,总体就业率较高。少数民族毕业生签约率从47.07%上升到51.57%,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不大,基本上在50%左右。

(二)就业层次低。少数民族学生热衷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岗位,而且进入这些系统人员也较多,但是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都是进入此类单位的县级及以下地方。这些单位,不仅工资待遇较低,而且发展前景不大。据收集资料统计分析,在已就业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中,仍然有1/3以上的学生从事灵活就业。这种形式的就业,绝大部分是就业层次较低、工资待遇差、缺乏相应社会保障。

(三)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低。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寻求一份稳定工作已经在毕业生中成为共识。谋求一份稳定并且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绝大部分毕业生而言,基本上成为奢求。工作和专业不对口问题,不仅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高校业生面临的困境。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就业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六成以上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专业无关。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不仅影响少数民族毕业生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期望,而且造成公众对高等教育误解,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

(四)创业意愿不强。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已经成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带动身边同学参与其中,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意愿不强,创业热情不高。在他们传统观念里,大学毕业要找一份稳定工作,而创业压力较大、风险较高,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也难以提供一份大额的创业启动资金,一系列因素阻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据收集资料统计,云南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率不足2%,远低于学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也低于社会预期。

(五)择业周期长。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和用人单位歧视等方面原因影响,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对于工作认可顺序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工作,少数民族毕业生认可程度最高,也最愿意去尝试,但是这些单位基本上是一年才进行一次招聘,并且招聘岗位有限,竞争压力最大。为了进入这些单位工作,少数民族学生愿意等待一年,甚至用更长时间来努力。而较长的择业周期不仅增加择业成本,而且加大就业难度,挫伤少数民族毕业生信心。

(六)出省就业少。云南省政府从2013年起实施“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走出去’就业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每年1万名云南籍应届高校毕业生走出去就业创业的计划任务,计划实施以来效果逐步显现。但是由于气候、生活习惯、就业压力等原因,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出省就业人数还是较少。据资料显示,2014年昆明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9,428人,符合“走出去”奖励人数仅353人,比例不到5%。

三、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分析

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既有与汉族毕业生一样面临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地理、社会和风俗环境差异而导致的特殊原因。

(一)造成云南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普遍原因

1、高校扩招挤压就业岗位。自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人数出现剧增。2016年,云南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15.8万人,加上前几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累计超过20万人。而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提供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公报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云南省应届毕业生人数以超过1万人的速度增长,而行政事业单位招录人数却增长速度缓慢,有限的岗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

2、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自1977年高考恢复到1995年国家取消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这十八年,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一踏入大学大门就确保了毕业抱“铁饭碗”。这种“铁饭碗”工作主要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然而,从1996年,尤其是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毕业生需要经过残酷的市场筛选,才能找到满意工作。然而,部分毕业生及家长,尤其是农村地区仍然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考上大学就不愁工作。毕业生不仅承受巨大就业压力,而且还受到周围舆论压力影响。导致毕业以后,只考虑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或者工作单位必须在大城市里。 3、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2012年10月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专业达到506种,但是这些专业跟社会提供岗位对口率不高。部分学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片面追求专业多而全,盲目布点,缺乏前瞻性,导致专业设置雷同。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云南省高校的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动画等10个专业因就业率低,被亮“红牌”警告。而自2010年以来,我国沿海城市明显出现用工荒,到2016年,用工荒已经蔓延到在华全球500强企业,并且用工荒主要是电器制造I、机械加工业、服装业等技术性工作。而普通高校开设专业中,偏技术专业相对较少,导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错位。

4、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尚未成熟。首先,云南省所有高校均有负责毕业生就业的部门,但是这些部门工作人员少,主要负责毕业生就业安置的日常工作。对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省内大部分高校均以通识课和讲座形式出现,仅有昆明理工大学、曲靖师范学院等少数几所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严重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师是一个集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于一身的复合型、全面型人才,而且需要持证上岗。而云南省各大高校获得职业生涯规划师证书的教师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最后,没有一套符合云南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在国内外比较成熟,教材也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切合云南省实际编写满足省内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

5、云南省经济结构特点制约。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在烟草、矿产、电力、生物和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强力支撑下,云南省经济结构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至2015年云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占比为15.5∶41.2∶43.3。但是据全国毕业生就业统计,非公有制企业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而云南省经济结构中,非公有制企业恰恰是发展的薄弱环节。相对于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云南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严重滞后,导致提供就业岗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只能先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工作,确实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才会考虑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的岗位。

(二)造成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特殊原因

1、薄弱基础教育阻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我国少数民族分别比较广,但是大部分都生活在边疆和山区,且受到本民族文化影响深厚,但是这些地方不仅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而且基础教育也落后城市地区,严重阻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25个,民族人口达到33.37%。由于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少数民族基本上生活在边境和山区,这些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视野严重受限,艰难考入大学也难以与城市学生形成竞争,虽然经过四年努力学习可以缩小差距,但是仍然无法消除。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绝大部分来自省内,这些学生受到基础教育薄弱的影响,综合素质离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差,而这两项技能在求职过程中占据比较重要地位。

2、心理负担较重。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大学,承载全家人、甚至全村人的期望,而且农村地区对于大学生观念仍然没有转变,认为进入大学以后肯定会飞黄腾达。随着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多元文化和多元经济涌入乡村,部分没有进入大学的年轻人靠自己努力也能获得丰厚回报。种种氛围和环境,让少数民族毕业生心理压力加大。一方面是家人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是就业过重的压力,像两座大山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

3、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云南省少数民族毕业生大部分来自边疆和山区,家庭经济水平十分困难,为了能够完成大学四年学业,需要通过亲戚借款、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形成才能实现。而且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是通过勤工助学和兼职等形式获得。这样不仅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时刻考虑生活问题,而且内心容易产生自卑。大学是一个综合素质提升的舞台,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学习,还有很多技能培养,包括计算机、英语、驾照等等,这些技能培训都需要资金投入。身处经济拮据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这些费用,缺少这些技能,在求职过程中必然缺乏竞争力。

4、用人单位歧视。随着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剧增,用人单位,尤其是有实力用人单位选择余地越来越多,设置门槛也越来越高。部分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只要211、985院校学生,而少数民族学生在这些高校比例相对较低。部分用人单位对于少数民族存在认识偏差,主观认为少数民族毕业生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弱,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资金成本来培训才能胜任工作。部分民族由于饮食、宗教等原因,经常受到用人单位不公平待遇。例如,回族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经常由于饮食习俗习惯,用人单位常常不予录用。

四、解决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学校、毕业生自身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解决思路,有效提升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

(一)政府层面。近年来,为了促进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省政府出台了包括“贷免扶补”、“走出去补贴”、“求职补贴”、“学费代偿”等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就业,其中“求职补贴”政策中,涉及云南八个特少民族和三个藏区县毕业生均给予1,000元求职补贴。这些政策实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不能有效消除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关注力度,制定更加细致的政策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首先,加大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特岗教师计划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注入优质师资力量,但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设施也应该同步,不然难以留住优质师资,也难以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推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立法。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享受平等权利,消除就业歧视;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多元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扶持力度。支柱产业是政府全力打造重点,为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但是这些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政府应该关注多而小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产生巨大社会价值,也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二)社会层面。就业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社会各界的心,为促进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社会各个层面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全社会应营造公平公正就业环境,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人人生而平等,社会应该减少或者杜绝“拼爹”、“拼关系”等不良风气,尽量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公平公正就业环境也能够发挥优势,争取到合适就业机会。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者也不应该分“三六九等”。近年来,“拜官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充斥我们周围,严重影响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择业观。社会应该清除这些歪风邪气,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所得与付出相当的社会风气;第二,用人单位应消除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应该树立招聘人才,而不是招聘名校的观念。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有很多优秀学生,他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用人单位提供的机会;第三,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应该更新观念。家庭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最重要,良好家庭环境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科学指导。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就业观念较为落后,急于渴望少数民族毕业生学成以后找到理想工作,这样不仅不能为毕业生就业排忧解难,而且增加毕业生就业负担。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应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择业理念,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学校层面。高校是向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且培B人才质量决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增大,学校也应该转变思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首先,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少数民族学生从高度紧张的高中步入宽松自由的大学,大部分感到特别茫然,容易在大学迷失自我。完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早准备职场需求。云南省现仅有少数几家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而且缺少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省内高校应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培养引进力度,完善职业生涯课程设计,编写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需要的教材;其次,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云南省高校应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专业设置应该满足市场需求大,前景好等要求。专业课程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相应增加操作设计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再次,高校应该加强校府、校企合作,争取订单式培养。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与云南省委政法委员会合作,建立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定向培养双语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学生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基层法院工作。通过校府、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最后,搭建良好就业服务平台。云南省高校就业部门应该千方百计为学生就业服务,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利用网络等新传媒载体,发布就业信息,更好服务学生。

(四)学生层面。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具备朴实善良、吃苦耐劳等特点,这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优势,但是仅仅拥有这样的特点并不具备求职竞争力。省内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不仅需要学好专业知识,奠定扎实专业基础,而且也需要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更应该夯实计算机、沟通交流、为人处事等基本技能,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在求职过程中,综合素质才是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转变就业观念。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应该破除“唯公务员论”、“唯大城市论”的就业观念。公务员虽然工作稳定,但是竞争特别激烈,尤其是市级以上机关单位。根据收集资料统计,少数民族毕业生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八成以上进入县级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且绝大部分是回到少数民族毕业生生源地所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不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个体私营企业,甚至是创业,只要能够实现自身价值,都可以选择尝试;第三,树立就业意识。从进入大学以后,少数民族学生就应该尽快进行大学生涯规划,树立良好就业意识,而不是毫无目标的跟随别人。确立目标并且朝着设定目标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光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殷笑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1.

[3]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J].西北民族研究,2009.3.

[4]张为波.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族学刊,2014.1.

[5]马钟范,郑喜淑.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