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公民、公民伦理与社会共同体

公民、公民伦理与社会共同体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3 00:05:15
公民、公民伦理与社会共同体
时间:2023-07-03 00:05:15     小编:

" 一

对公民健全生活的推崇,是公民伦理存在的情感基础。着眼于公共领域美德的培养,何谓公民伦理,这是一个仁智交锋的问题。基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与社会合法正义的塑造--这两个基本理念,公民伦理不仅是着眼于社会共同体成员在交际生活中的要求,也是公民个体完善人格与实践品德的需要。在核心概念的提出上,「公民伦理相关于每一个人作为政治社会的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对待陌生人(一般他者)的恰当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公民伦理只有在人们可以作为政治社会的成员以平等的政治地位相互交往的社会才能形成。」1

那么介入对公民伦理核心概念的阐述,也需追问公民伦理的溯源。从外在的社会背景考察,公民伦理的起源与人类社会共同体制度的产生密切相关。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肇始,人类自然是趋向于社会共同体公共生活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共同体的分析带着先验与赞赏的色彩:「我们看到,所有城邦都是某种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着他们所认为的善),很显然,由于所有的共同体旨在追求某种善,因而,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这种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2在不断追求善的本性,并向着灵魂中有用部分靠拢的过程中,从这种政治共同体走出的公民是一种既适合治理又适合被治理的社会成员。他们真正掌握了人类真正美满生活的诸要件,并且在最高最广的社会共同体的善业中拥有正义。这种善与正义也正是古希腊城邦社会隐含的公民伦理其道德所在。在这里,「道德,简言之,只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与人的品行、操守及人格有关的价值取向;也是与人际交往有关的价值取向。」3

在公民共同体中得到大多数成员认可的价值取向引导了公民个人行为规范的塑造。雅典伟大的统治者伯里克利曾自豪地说:「我可以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出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4毕竟公民只有在公民共同体中(如个人只有在城邦里)才能满足需要达到至善的目的,因此公民不能脱离公民共同体而得以成全个人的自由与完善,公民自足的生活需要在他人自足的生活中得以完备。

公民在古代希腊的社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公民既是社会治理的物件,又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他们对政治的参与也就是公共生活的参与,城邦即公民共和体。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全称的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公民的普遍性质……是:「

(一)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二)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5作为古代希腊社会生活重心的--「政治人」生活是一种充满良善的生活。政治问题包括社会公共事务是要靠理性、程式与协商来解决的。而对此的共识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政治观,作为一个同时适合于统治和被统治的人,也就是说公民同时具有主动制定法律和被动服从其他公民所制定之法律的特质。由于亚里士多德同时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所以一个理想公民的正当习性是:具有将公共利益或公共善置于私利之上的气质倾向。虽然亚里士多德并不否定某些私人喜好的价值,但是他坚定主张公共领域比私人领域重要,因为人只有在公共领域中,才能发挥身为一个社会动物的最高能力。基于这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具有理性讨论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而只有自由人才具有这种理性选择能力,因此除了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之外,所有需要依赖他人生存的人,如: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级,都不能成为公民 。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概念显然是具有排他性的,因为它预设了经济和心灵的独立性。在城邦的生活体系中,并不是每一个社群的成员都可能成为公民,政治权力与利益专属于某一个特殊阶层。公民伦理的理论内涵对此是持反对与质疑的态度。它实则继承的是近代社群主义的某些主张。它主张广泛的公民身份不能存在这种排他性,公民的道德行为应在社群整体的善和个人的善之间取得平衡。公民伦理是建立在公民共和主义的传统之上,这个传统强调个体是社会的产物,认为社群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决定个人的价值和理想。换句话说,人只能透过自己所属之社群,才可能发现自我。对公民共和主义而言,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就是展现在公民的活动之中,譬如:参与公共讨论和集体决策、超越私利而且追求公益等,就是公民自由的具体实现。

作为社群主义代表之一的泰勒(Charles Taylor)6更进一步指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其能力。他认为活在社会文化之中是个人发展理性、成为一个道德主体、以及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存在者的必要条件。因此社群主义所重视的价值是对社群的忠诚、归属、团结,这些价值的意义与本文所论述的公民伦理的取向是一致的。社会共同体成员在尊重社群价值的前提下共用自由、平等与公正,体会与理解公民之间的共同命运感,彼此互享、共荣与共同承担。在社会共同体成员彼此不分种属的参与、分享与合作中形成深层的公民脐带关系 。

从共同价值目标的设定到为此而做出的共同努力,公民伦理是对所有公民开放的,每个人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雅典民主制是用成文法(对一切公民公开的法)确立下来的公民本位政治,它包含两重意义:

(一)、公民在政治地位上完全平等,共同自主决定社会共同体的方针大策(立法民主);

(二)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工作(直接民主)。」 7 它是公民本位主义的呈现,旨在体现为着别人的善与公正,其与公民的平等性紧密相连。

公民本位,表现为既不是贫民本位、也不是富人本位,它是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尊重。可见,公民本位主义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并不是无限制地抬高公民的地位,而是从最普遍的意义上确立公民在社会共同体中(国家政治机制)的位置与作用。公民本位主义从最初始的意义上是一种道德理想,而后发展为一种价值标准,最后则是历史的现实境遇。公民伦理作为公民本位主义的延伸与发展,重要的是确认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个人并非国家的简单附属物,国家作为社会共同体是众人公共意志的集合。国家不是外在的约束或异化的压迫,而是公民所属社会事务在政治范畴内的体现。平等是社会共同体受人尊重的基本法则。对政治的关心,也就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高度关注。

缘于对共同利益之政治的选择与修正,我们是否可借鉴可共用的构成性目的,构想在本文中所定义的「公民伦理」将匹配这样一种开放而又民主的政治制度--公民在政治上被一视同仁,他们的观点、选择与行动受到其他公民和政府的公平对待与同等尊重,政府能及时高效地回应不同公民的合理要求。这样的公民伦理或可曾经存在,或可实际存在,但假若只是一种可能存在的话,我们可以推论这样的可能已是构造普适性公民伦理的一种理想标准,在现实层面上已成为一种评价机制的理论尺度。

因此公民伦理并不简单地如同培根所说的「善德在于人心」,它并不仅仅是-种个人层次的道德行为,而是外化为与他人交往时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这种道德行为规范一类是个人作为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共同职责;还有一类处在日常生活中调适人与人发生相互关系所相应的相对职责。它不同于职业道德,它应与个人出于职业与社会地位要求所应尽的特殊职责区别开来。在此基点上,公民伦理显而易见也拥有双重的善性,公民伦理作为公民整体的「善」与作为公民社会组成部分的「善" 」是纠合在一起的。也即私人的善与公共的善,在利公、利人与利己之间取得稳妥的平衡。诚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所强调的:「国家体制良好,则在公民的精神里,公共的事情也就愈重于私人的事情。私人的事情甚至于会大大减少的,因为整个的公共幸福就构成了很大一部分个人幸福......而在一个坏的国家里,人们只注意家务私事而对公共事业很少兴趣。只要有人谈到国家大事时说:这和我有甚么相干?这样的国家就算完了。」8

公民应是自我与社会话语阐释相结合的存在者。根据社群主义者桑德尔的自我洞察,罗尔斯所谓的「无拘的自我」在社会常规与社会关系之中并不能成立。「自我并非无拘」的判断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我们自己的社会角色,专注于自我的社会职能分工。这是共同利益的政治所欲实现的目标,也是健全的公民伦理观的承载需要。出于个人慎思的公民伦理需要在社会共同体的实践中生成,需要体现基本德性在交往活动中的履行。「能够使人从偶然形成的人性向认识到目的后可能形成的人性转化的,就是德性。」9古代社会,德性是与城邦生活紧密相连的,在每一城邦中,德性都是他们认为在该城邦中是德性的东西,没有一般的正义,只有在不同的城邦中被不同城邦所理解的不同的正义。」10

公民伦理是有益于公民与社会之间交往的德性之集合,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且直接完善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德性中所存有的利人与仁爱,也应该成为对公民的道德命令,成为在调适与他人相处时的基本行为准则。公民整体部分的「善」──公民良心与公民人格都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德性是内在素养的生成,是建构公民伦理的重要因素。但就如柏拉图所信奉的在城邦之内还是在个人那里,德性都不能与德性处于冲突中;同样,一个人的公民伦理也不应该与另一个人的公民伦理相冲突。一个普遍的宇宙秩序已经包容了人类生活所依存的公民伦理。它规定了伦理共同体和谐系统中每一德性的位置。当社会共同体成员对公民的「善」与共同体的「善」有着广泛一致的看法,公民之间的联结才能构成可以信赖的伦理生活共同体,公民伦理的成形与应用才具备广泛一致的可能。

公民伦理是在社会共同体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这种道德意义上的认同是促成一个必要的社会整体的需要,也是个体保存他(她)各自独立性的必须。公民伦理当然讲究个人品德的考察。人要关心自己灵魂的完善。公民伦理是循着社会人伦的方向,遵循古希腊社会延袭下来的公正、节制、勇敢、智慧、友爱及虔诚的六大德性,尽心竭力地为自己也为社会做正确事情的规范准则。公民伦理对于自由是相当看重的,但恰当的公民伦理则证明自由不能抗拒「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的行为模式。当国家不再是暴力的授权者,当社会合作不断增进利益所得时,国家必须为分配的正义而殚心竭力。诺齐克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断言,没有任何国家或个人团体能敢比最弱的国家做得更好。当公民的权利与国家的权利形成某种不对称的格局时,一个健全社会的基石也将被抽离。公民伦理是在任何一个时代建设一个可信赖、可合作的社会共同体所必需的东西。它是为了促进共同计划的实施,促进共同善的实现,而且是社会人群都必须遵守的准则。

人类社会共同体是由全体个人组成的,这个共同体实质上存在于这些精神模式与行为模式相互关联的活动之中。因而不可能有跟他们整体利益相对立的利益。我们作为主权者,应该明白共同体成员对于任何一个个人的伤害都将是不义的。它的实质存在于共同的自我、生命和意志之中,而从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公民个体的自由意志到国家作为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意志,公民伦理寻求的是自由意志与公共意志的和谐统一。共同体的意志实现与单个主体的意志实现是可以并存的。「因而,为了使社会公约不致于成为一纸空文,它就默契地包含着这样一种规定──唯有这一规定才能使其他规定具有力量──即对于任何拒不服从公共意志的人,全体都要迫使他服从公共意志。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11

因此城邦社会之后的公民伦理并不能被直接证明有存在的可能。因为即使是横亘六个世纪之久的古希腊城邦社会存有对「公民」的定义,但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伦理还没有成形。由于缺失中道与公正的社会操作机制,由于社会共同体存有排它性的标准,由于匮乏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的社会规则,公民的「善」并不能与社会共同体的「善」真正重合在一起。公共生活中可信赖的伦理共同体并没有形成。

随后的西欧社会在经历了长期的封建专制与神权统治之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浪潮与启蒙运动以来「自由、平等、民主与博爱」的人权思潮,揭开了公民在公民共同体生活获得正义与公道对待的真正可能。这种「公民过好私人生活之外,如何过好公共生活」的可能设问,更多的从义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率先走出的市民社会的公共生活安排中得到回应。「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但是,如果他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过同他人的关系就取得了普遍性的形式,并且在满足他人福利的同时,满足自己。」12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黑格尔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认为作为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的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这里的市民社会已明显具备了作为政治领域之公民社会的基本形态。在这种形式普遍性的联合中,通过共同体成员的分工合作与利益需要,保障个人与团体之间的联系各得其所。英国政治哲学家洛克在此之前也就认定:「因为公民社会的目的原是为了避免并补救自然状态的种种不合适的地方,而这些不合适的地方是由于人人是自己案件的裁判者而必然产生的,于是设置一个明确的权威,当这社会的每一成员受到任何损害或发生任何争执的时候,可以向它申诉,而这社会的每一成员也必须对它服从。当人们没有这样的权威可以向其申诉并决定他们之间的争论时,这些人仍处在自然状态中。因此每一个专制君主就其统治下的人们而言,也是处在自然状态中。」13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工业革命以来西欧市民社会的出现构成了公民伦理最好的铺垫?或者在基督教伦理体系的范畴之内,它是否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绝对的神性诫律呢?或然促成公民伦理观不断完善的市民社会可能体现为:对社会共同体秩序的维持有基本共识;对公民行事有一些经过确认的理性标准。公民伦理在此已不是一个自足的概念。它从纯粹思辨上升为实践理性,进而作为公民操守的准绳,直接相关于大家彼此之间认可的道德标准与道德信念。

对应于其建构性与批判性兼融的社会理念,公民伦理是立足于对臣民伦理的纠正而提出的。「在社会伦理发展史上,公民伦理是作为臣民伦理的对立面,作为对臣民伦理的否定而生成的。」14臣民伦理是与专制社会及人身依附关系紧密结合、权利与义务关系极端失衡的社会伦理。「公民伦理则与此根本不同,它产生于工商业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确立了市民之间自由、平等的契约关系,界定了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成为一种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社会伦理精神。」15

虽然这个概念只是在启蒙运动以来渐生的「人权」语义的践行中得以推演,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化运动的事实而得以成形,沿着工业革命之后晚近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而得以塑造,但全球化变革与公民社会的成长已使它形神兼备。捍卫享有政治、经济与社会权利的公民身份,保证社会联合体各个成员的需要、应得与平等,公民伦理所体现的恰是" 文化多元主义与市民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正义模式。

而现代视域下的公民伦理必然是在公共领域去除了阶层歧视、性别歧视、职业歧视与地域歧视等排它性要求的道德规范。它是平等地对每-个自律的道德行为者所提出的调节与外界(他者、社团与公共性组织)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要求。公民伦理的要点在于自主、平等与公正,树立起合乎功过是非的赏罚分配原则,并完善为对具有正义性质的法律规则作道义准备。「公正最为完全,因为它是交往行为上的总体的德性。它是完全的,因为具有公正德性的人不仅能对他自身运用其德性,而且还能对邻人运用其德性。」16公民伦理并不存在甚么其他的外在权威,它完全是出于内在自律的信条及个人与团体权责关系的中道平衡,听从「个人的善」与「社会的善」共同组合的内在命令。

着眼于维系社群和谐的公民伦理,对于保证社会公正的必需性是显而易见的。它着眼于公民在遵守交往规则、维系社会秩序与保持族群和谐的基本责任。「公民服从法律的道德责任在传统上源于这样一种假定,即,公民要么是自己的立法者,要么认可这些法律。在法治社会中,公民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只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结果自然是,每个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同时又是自己的奴隶,于是,关注公共福祉的公民,与追求私人幸福的个人之间的原始冲突,就被内在化了。」17因此作为普遍性行为规范的公民伦理,同公共领域的公平原则、普遍平等的公民地位及其所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相呼应。它与有用性这个因素的关连,时刻诉诸公共效用这个基本点。从不伤人、不损害无辜者到相互尊重、相互援助及其个人行为的自愿、自主,它是整个社会共同体所共同认可的道德律令。这种道德律令为社会凝聚力创造整合的基础。

可见,公民伦理不仅隶属于道德情操的范畴,而且它作为一种社会要求涉及到背景制度的正当性与否。我们作为社会一分子,有着共同的利益与共同的目的,相互需要、相互肯定,在一种普遍性的生活中构成一个利益、荣辱与价值彼此共融的共同体。因此彼此的关连与交往是特别紧密的,也就需要通过设定一种作为整体的生活规则与行为规范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由于公民伦理明显地趋向于促进公共效用和形塑公民社会的基本规范,因此它虽不是天赋的观念,却极其有效地标明了它是合乎日常理性与交往生活的规则。

公民伦理实际上也揭示了作为公民的社会角色扮演应该遵照彼此配合的公共生活要求,设定每一个体的行为底线规范,在结构与制度的稳定运转中完成对实现自我生活与他人生活的和谐与互补。作为公民处理与他人(陌生者)关系的准则,应该遵照彼此配合的公共生活要求,设定每一个体的行为底线规范,在结构与制度的稳定运转中完成对实现自我生活与他人生活的和谐与互补。

从自然人到公民,在此种社会角色的变迁与相应角色伦理形成的过程中,身份的完备不断完善公民伦理被广泛认可的充足理由。公民与自然人是紧密迭加互生的。「自然人完全为自己而生存,......公民则是整体的一部分,......良好的社会制度是最善于改变人性的制度,它剥夺了人的绝对生命,赋予他以相对关系的生命,把所谓『我』移植在共同的单一体中,也就是说移植到社会的『我』之中;这样,他就不再以为自己是一个单一体,而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在共同体之中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在社会秩序中,一个人如果还要保存他的自然感情的优越地位,不知道自己想要干甚么,永远跟自己相矛盾;那末,他就永远既不是人,也不是公民。」18

公民伦理是一种获得性品质,它不仅仅是一种角色道德,而且也是系统化的社会伦理的折射。公民伦理是涉及社会建构的学说,它不仅是涉及个人内心的道德历炼,而且是关乎个人行为及其交往而言的。作为社会共同体成员的公民理应做到行为合宜与「政治公正」,「政治的公正是自足地共同生活、通过比例达到平等或在数量上平等的人们之间的公正」19,促进并保持社会共同体成员的幸福与共有之善。因此公民伦理不是抽象的凝聚,也不是形而上的超历史,它存在于持续的传统之中。它需要依据正确的理性,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配合。

在一个稳定而又和谐的社会共同体内对共同善与共同利益的追求,是公民伦理赖以存在的一个基本社会背景。在现代市民社会,人的自由自主的公共活动是合乎人之本性的。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社会共同体,特别是在民主法治下的宪政体系其内部生成的公民伦理的现实可能性,当然大大强于城邦社会或者寡头政体与专制政体。

公民伦理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成为一种道德命令呢?或然公民伦理是从社会功利化道德困境中走出来的必然选择。公民对于社会共同体的认同是国家存在的前提,也是公民伦理存在的前提。因此一种建基于对个人负责、对社群负责与对共同体社会负责的公民伦理就不再只是思辨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愈来愈广泛的政治参与中,公民伦理的德性是否发生改变,是否现代社会公民伦理的德性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并从以往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中心位置往后退了呢?这是一系列值得推敲的问题。从中引申出的一系列追问是连续性的:怎样的公民才算是好公民?一个现代公民为甚么天性上参与民主政体,而唾弃专制与暴政?公民在社会利益集团的冲突时如何保障个人权益不受到损害?公民怎样在增进个人善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善?对公民个体的道德评价标准,由谁来主导与制定?公民的道德立场、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的选择是纯粹主观化的,还是拥有德性依据的道德判断?公民伦理是否是一种人为的道德感?是否依靠人们的利益感而得以确立?

公民伦理旨在更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旨在使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成员适合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与健全公共生活的需要。公民伦理所确定的「共同的利益和效用在这些当事各方之间可靠无误地形成一种正当和不正当的标准」20。由此剖析公民伦理的二元性,是否可以揭示出一条线索来为现代公民处理与他者关系寻求一条依循路径。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共体既是一个生活纽带,又是一个活动场所。它要求一种自我确定的制度性因素渗透进自我选择的生活观念之中。公民伦理应运而生,在于它既责成我们追求社会共同体普遍幸福的律条,又让我们善于感受随之而来的个人幸福的保障。这是一个值得悬思的辨证性。因为公民伦理作为公民社会的道德协定,内在具有强烈的共同利益感。按照休谟对「共同利益感」的理解就是:「我让别人占有和享用他自己的财物,那么别人也会同样地对待我;约束我自己的规则同样也约束别人的行为。双方各自的行为都参照对方的行为,以对方同样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为前提。」21我们在此更倾向于义务论的观点,道德命令自生于人与人之间「同情共感」的相互作用,彼此了解与体认共同的利益攸关,从而形成维护正义与利益的意志性力量。

当公民伦理被设若上升为一种「自然法」22,它也就是理性所发现的一种箴言,一种普遍意义的公民情感所认同的行动准则。从保全自我的生命与利益开始,公民伦理作为-种公民权利或正义的体系,应在社会交往中体现和谐的社会整全性秩序考量,而不是有条件的参照利益计算来作为行善的根据或是一种「经济人」式的交换。我们应按照公民伦理的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从中引申而出的-些规范性要求,使彼此认同,并形成可以相互共用的格局。

参考资料: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颜一 秦典华 译:《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包利民:《生命与逻各斯──希腊伦理思想史论》, 东方出版社,1996。

〔加〕威尔金里卡著,刘" 莘 译:《当代政治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

〔美〕麦金太尔著,龚群、戴扬毅等译:《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英〕洛克:《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198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

何怀宏编:《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汉娜.阿伦特,《公民不服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廖申白:〈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哲学研究》,2001年,第11期。

陈泽环:〈社会主义的市民伦理和公民伦理〉,《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三期。

注释:

2 亚里士多德著,颜

一、秦典华 译:《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页。 4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33页。

5 包利民:《生命与逻各斯──希腊伦理思想史论》, 东方出版社,1996,第91页。

6 参见〔加〕威尔金里卡著,刘莘 译:《当代政治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75页-第502页相关内容。 8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第73页。

9 〔美〕麦金太尔著,龚群、戴扬毅等译:《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14-15页。

10 〔美〕麦金太尔著,龚群、戴扬毅等译:《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14页。 12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第197页。

13 洛克:《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第90页。

14 陈泽环:〈社会主义的市民伦理和公民伦理〉,《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三期,第18页。

15 陈泽环:〈社会主义的市民伦理和公民伦理〉,《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三期,第18页。 17 何怀宏编:《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汉娜.阿伦特,《公民不服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第141-142页。 1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47页。

20 〔英〕休谟著,曾晓平 译:《道德原则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第62页。 22 参见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5th edition) ,Vol.12,1977,p.863。《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解释自然法的含义:「就一般意义来说,它指整个人类所共同维护的一整套权利和正义。作为普遍承认的正当行为的原则来说,它往往是『实在法』的对称,即与经过国家正式颁布并利用一定的制裁而强制执行的那些法规对比而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简析公民文化与社会和谐
发布时间:2023-04-07
" 论文关键词:公民社会;公民文化;公民自治;社会和谐 论文摘要:公民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公民文化的发展会对既有的生产关系提出变革要求,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公民文化还具有提高公民素质、消解社会矛盾、化解冲突的功能......
社会公正、社会主义遗产与社会民主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24
" 提要:近年来国内知识界某些人提出的“公正至上”,是一种不切实际、且甚为有害的激进口号。本文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何党、何派或何人能够为全社会确立起一种绝对的社会公正标准;而在于能否找到一种与当代政治新思维相一致的方式......
从国家到人民:公民社会与它的治理功能[1]
发布时间:2023-01-28
" 今天,公民已经成为全球政治关注的中心。他们是建构全球民主治理和促进人权发展的主角……我们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些智慧、决断、负责、执着的公民手中。 20世纪目睹了太多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往往与公民社会及公民身份(......
公民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帕特南所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公民传统》一书对民主政治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区公民的文化传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社会资本的存在与利用如何能够帮助民主的实现等问题有着精辟论述,此书的理论框架是严谨的,其显著特点是论证......
社会公共管理中社会团体参与的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0、引言社会公共管理是我国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有利武器,如何在当前这一大环境下,提高我国社会公共管理能力,使其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是党与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1]。传统社会公共管理中,所有的流程以相应的工作项目,均由政府相关部门统筹负责,但是,在当前时代下,这种陈旧的管理方法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社会团体对社会公共管理缺少参与性,无法完成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市场等多.........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意义,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困境,提出了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对策。要提高公民的参与积极性;创新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公共治理;公民参与;困境;对策 一、公民参与公......
“新三元结构”与公民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4
" 摘 要:政府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动态变化的博弈过程,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稳定的、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三元结构”。在“新三元结构”关系之下.公民社会应谊是其中重要的一极......
体育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及其创新探析
发布时间:2016-08-11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管理逐渐成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进行中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及全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在体育行业,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以及竞技体育出现了......
现代公共管理公民参与的新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1
1.公共管理中缺乏公民参与的原因 (1)公民意识薄弱。目前,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茶,政府职能也日趋完善,公共管理亦得到推进。但从另一方面看,公民对政府实行的公共服务需求就更加迫切和重视,但是现有的经济和政治发展......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 要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实现政策制定中公民的有序参与,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本文从公共政策的含义出发,进而探......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一脉相承,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各种“和谐导向型”改革必须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民与公民
发布时间:2023-05-26
" ——广东农村政治文化转型研究 1998年,对于当代的广东的农民来说,第一次领到了选票,他们要运用手中的选票来直接选出自己的领导人,直接决定有关自己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大事,虽然说这只是选出比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得多的村官......
旁听、听证与公共政策民主-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公共政策是 现代 生活的重要 政治 成果,是公共意志和理性选择的产出。它是根据公众意志、满足公众利益,公共权力机构对公共领域进行 社会 公共管理,维护社会公正,确保社会公平,协调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全面 发展 的措施和手段。[1]......
公共政策需实现公民与政府的理性互动
发布时间:2022-07-26
5月16日,四川广安市邻水县有民众走上街头,要求设计中的达渝城际铁路经过该县,游行者打出“铁路,不要抛弃邻水百万人民”等标语。官方通报称,聚众示威最终演变为群体性事件,部分人手持器械与民警对峙,并烧毁了一辆救护车和两辆社......
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公共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未来发展状态和形式,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群众共同组成的,其中政府为了在公共管理中起主导地位,而且这种主导地位应保持长期不变。公共道德是由公共管理决定的,有宏观和微观两种公共道德组成,其中起表......
社会转型与公共政策创新-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2
[摘 要]公共政策是人类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所诞生的公共管理工具,是 科学 技术 发展 与 社会 进步相交融的人类知识结晶。公共政策的过程性与动态性特点要求公共政策必须顺应 时代 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革新,做好公共政策的优化......
论析网络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0
论文关键词:网络公民文化;民主政治;政府 论文摘要: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政治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政治主体意识提升为价值诉求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文化提升公民政治主体意识,推动政府建......
公共服务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
发布时间:2017-03-03
本文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进行研究探讨,从居委会的视角对我国目前社区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做了解析,最后从创新机制、培育引导、加强领导几个方面提......
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
发布时间:2022-08-02
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 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一方面基于希腊城邦社会生活的德性考察与实践总结,另一方面则基于实践理性反思与德性生活理想的逻辑证明。他的生命伦理观,主要表现为正义与友爱两大原则。正义......
论公民社会兴起对政府制度建设的影响-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论文摘要: 制度是一种程序性、合法性规范,现代制度更多是指博弈规则。制度的合理与国家政治民主的发展也引起了公民社会的兴起。制度建设有政府单边主导制度建设原则:宪法建立在人们心中原则、遵从法的精神原则、以理性为依据、法制建......
公民参与公共预算的新技能与新策略
发布时间:2022-10-10
在地方政府创新实践中,温岭市的民主恳谈始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创新以相似的对话形式,千差万别的议题,解决了不少老百姓身边的难事。泽国镇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新技能不断运......
公共财政体制;民族区域自治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对于如何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世界各国推行各具特点的战略。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自然对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独具特......
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 要: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本于人性人情人心之常,从家道之仁、政道之仁与为人之仁,儒家伦理中的“仁”成了一种外在的道德原则规范。从其文化属性来 分析 ,从礼乐 社会 、家族社会到宗法社会,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的本土性......
浅谈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意蕴
发布时间:2023-01-08
" 论文关键词:民主,民主伦理观,道德 论文摘要:民主不仅是一种包括民主国体性质和民主政体形式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在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中,民主的实质是主体自主,同时还隐含着对伦理道德公正的确认和肯定。把握社会......
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4
[提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各种管理体制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群不断地向发展较为迅速的区域流动。正是基于此,流动人口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的......
浅析通过公共组织促进民主公共治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12-01
公共治理既有民主的公共治理也有非民主的公共治理,要实现民主的公共治理,前提是要有民主的公共治理主体,也就是民主的公共治理由谁实现的问题。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析通过公共组织促进民主公共治理。 一、公共组织为民主的公共治理提......
西方公共管理伦理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9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端于英美,蔓延于全球的新一轮行政改革持续展开。这场轰轰烈烈的行政改革运动被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将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学术界把这种社会治理模式称为公共管理。公共......
浅析公民权利与公民道德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公民道德;奋民权利 奋民义务 〔论文摘要)公民道德可以说是一种以法律为资源的道德,公民道德基本要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敬业奉敲”是与法律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内容相一致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
论析公共政策与公民参与:价值、困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17
" 论文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 论文摘要: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及执行力,但是,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还存在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机制不完善、......
社会治理视角下我国公民参与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现代社会治理理论要求公民参与的有序性,在社会治理的视角下,分析公民参与的价值,了解我国公民参与的特点,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为拓宽公民参与的路径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
西方公民社会概念演变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 要】公民社会这一概念源于西方,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表示“城邦”的涵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与国家、市场的逐步分离,公民社会这一概念经历了近现代和当代的两次变化,其内涵也日渐丰富和完善。抓住概念变迁与事......
试析“全球公民社会”视阈下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2-08-06
"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公民教育从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的设置到教育实施路径的选择都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需要重新完善现有的大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并要对其教育内容进行丰富......
论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4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公共财政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发挥好公共财政手段的有效作用。从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入手构建......
浅论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意义-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文摘要: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中的意义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公民参与也是民主程序的核心......
论生态公民与公民生态意识
发布时间:2023-01-23
摘 要:经济发展与节约环保,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面对并贯穿始终的一大难题。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同物质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并列,合为五位一体,共建设美丽中国。”......
社会公正理论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权利和语言认同
发布时间:2022-11-15
社会公正理论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权利和语言认同 近年来,http://Www.LWlm.CoM学术界出现了以正义视角审视、评判社会问题的热潮,并且对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求解从抽象探讨转向了具体领域。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怎样处理语言的多样......
公共恶俗“染脏”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03
“公共恶俗”这个词是受福塞尔的著作《恶俗》的启发。福塞尔认为“恶俗就是将本来糟糕的东西装扮成优雅、精致、富于品味、有价值和符合时尚”。既然有“八耻”与“八荣”相对应,就应当对那些使国人耻辱的恶俗给以揭示。 1.私德。......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共管理创新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5
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体制。社会化媒体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始于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之后,为了构建更有效的公共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管理和运作成本、改进公共服务、促进与公众的沟通和激励公众参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开始使用社会化媒体。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共管理创新已成为国际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伦理基础-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要] 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史中新近出现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从事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管理者, 是这一社会治理活动的职业承载者。如果说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活动更多地遵从科学化、技术化的原则, 那么作为后工业社会治理活动的公共......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保障支出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22-08-20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保障支出......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23-06-11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保障支出......
和谐社会下的公共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8
摘要:在我国当代时期的建设中,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党校在其中的作用是无可厚非和不可替代的,极大的促进和帮助了和谐社会的推进和建设。以此为前提,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主要形式就是公共管理社会化,它的影响力席卷全球。在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完善,为公共管理社会化提供了必要的稳定社会基础条件,以此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开展和推进更.........
论析公民法律文化与公民参与行政
发布时间:2023-04-22
[论文关键词]公民;公民文化;公民法律文化;参与行政 [论文摘要]公民参与行政,一般是指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管理的活动与行为,公民法律文化是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的法律文化基础。这里的公民,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国籍,而是指与公......
从现代传媒反思全球公民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4
" 论文关键词:现代传媒体系 全球公民社会 话语权 文化霸权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全球公民社会”的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现代传媒体系不仅对全球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加深了全球公民社会内部的不......
论公共管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公共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体系,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与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问题影响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不会因此停止。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对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为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经在文化政策、设施建设、队伍组建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14
" 【论文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大部制 公民社会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为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次政府机构改革是政府的又一次"瘦身"、"健身",有利于加快有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步伐进而推进......
公民社会视角下审视中国工会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7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近年来学者对中国公民社会的讨论越来越热,公民社会本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一个社会状态,在如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公民社会就等同于NGO、......
全球化背景中的公民与公民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2
"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商业贸易、劳工输出、移民和难民,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员流动,使得传统的、相对于国家定位的公民与公民教育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简述了西方社会公民与公民教育的......
公共选择学派的民主表决理论简析-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要 民主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公共选择 理论 从“理性人”的角度对民主表决的原因、民主表决的方式等 问题 进行了剖析,让我们换个角度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民主 关键词 公共选择 民主 民主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从古希腊的......
简析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安社会管理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07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系统如何主动响应、积极作为,为社会管理上做作出新的贡献、以提高自身的社会管理水平做出了重要讲话,笔者就习总书记的讲话结合我国当前公安社会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明确......
简析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公民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公民文化;臣民文化;村民文化;公共领域;私人领域 [论文摘要]公民文化作为一种适合民主发展的意识形态,应有其存在的公共空间。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角度出发,转型时期中国公民文化的培育应从政府的角色转换、公共领......
赵薇:明星公民就是别给社会添乱
发布时间:2023-01-17
年度明星公民赵薇: 关心我们的生活是否健康这没错 南都娱乐:2014年你成为全球清洁炉灶联盟中国形象大使,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和大家解释一下“清洁炉灶”的意义吗? 赵薇:其实清洁炉灶大使倡导的事情,和柴静拍的“雾霾调查”的......
论析公民文化权利与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文化权利;档案馆;公共服务 论文摘要:公民的文化权利需要通过政府创造条件而逐步实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责任体现。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其应承担......
公共管理伦理内在价值的回归与建构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 在传统行政伦理指导下的公共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公共管理的需求,现代公共管理更看重人的社会属性和价值满足,并且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府运转过程中要求公共管理伦理存在内在的价值取向。在建立价值共识的基础上,作为公平的正......
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亟待破题
发布时间:2023-03-16
虽然部分地方文件已经对此有所创新,但公共服务购买的制度化必须有待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应财政制有学者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社会网络分析与公共管理和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1
一、引言 社会网络分析主要研究人们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网络对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它既是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理论视角,也是一种新兴的定量研究方法。Freeman 概括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四大组成要素。......
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27
" 内容提要 公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 是在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它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恩著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公民社会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性的公民社会思潮。......
探析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文摘要: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之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先决条件。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正确把握其基本特征,又要科学设定建设路径。唯有......
浅析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文摘要: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之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先决条件。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正确把握其基本特征,又要科学设定建设路径。唯有......
研究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8
论文摘要: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之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先决条件。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正确把握其基本特征,又要科学设定建设路径。唯有......
协商民主下的网络公共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 要 协商民主作为20世纪晚期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必须经公民通过平等、自由的讨论从而达成一种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公共参与作为新型的公民参与政治协商的形态,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媒体反应民......
基于公共哲学视角的我国社会转型公共理性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7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分化严重、追名逐利、贪污腐败等问题日益凸显,那么当前的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理性来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公共理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构建一个合适的公共理性是......
试论法制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塑造
发布时间:2015-07-29
一、法制社会下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法律现象,包括各种法律关系、规范和行为,他们是属于上层建筑的,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法律意识根据它的社会属性可以分为具有统治地位的法律意......
论公民精神与民主政治
发布时间:2022-11-18
" 论文关 键 词 公民精神 权利意识 规则意识 责任意识 民主政治 论文摘要 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非制度性资源,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公民精神的内涵丰富,与民主政治关系紧密的主要有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三......
关于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十二五明确提出需要构建全面覆盖城乡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而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正是这一制度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优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方式来打造全民健康体育......
减轻农民负担的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 论文摘要:农民负担经历了两个 发展 阶段,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其分界线。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并减少农民税赋、确定农民应承担的劳务、精简机构和人员、财政转移支付和限制 农村 公共产品供给成本。从政策实施过程来看,农民......
河北省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6
[提要]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促进农民工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河北省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河北省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政策法规、培训项目、服务人员、供给方式、信息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
民法论文之公共设施致害
发布时间:2023-06-29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民法论文之公共设施致害,希望和您一起探讨有公共设施致害适用民法的弊端。 根据我国现有《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因公有公共设施设置或者管理瑕疵所造成的损害,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畴。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
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其现实意义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0
" 内容提要:公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 是在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它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恩著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公民社会”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性的“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8
" 内容提要 公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 是在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它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恩著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公民社会"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性的"公民社会思......
从“村民”到公民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 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是中国农民的现代化。而中国农民当前各方面的主要特征仍是“村民”,而不是公民。所以,中国农村现代化,实质是实现农民从体现传统社会特性的“村民”角色转变为体现代社会特性的公民角色。中国的客观现......
论宋代话语共同体与市民文化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要:宋代市民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历来被史学研究者特别是宋史研究者所忽视的“话语共同体”,是宋代市民文化形成的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此对于了解宋代市民文化的形成及揭开宋代的社会生活画卷具有重要意......
论《民族与民族主义》、《想象共同体》、《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三书的理论联系
发布时间:2023-03-28
盖尔纳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和安德森的《想象共同体》以及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两书相比,如盖尔纳所言,《民族与民族主义》是在论述一个简单的、定义明确的事例的著作[1],更像是在做一种引导性的科普工作,普及的是一种基础性的概念。安德森和杜赞奇两书在盖尔纳理论铺开的道路后,进一步提出自己对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观点甚至是可以说是一种期许。所以,为了便于后文对上述三书的交叉比较,本文首先对盖尔纳的民族.........
略论伦理与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要】“人类社会的治理文明是在人类有了群体意识以及秩序追求的时候出现的”研究社会治理,可以有不同视角。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好伦理在社会治理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主要作用,一是加强道德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二是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三是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关键词】伦理;社会治理;公正;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得以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目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作为我国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正在被逐步推广。文章通过对公共政策中公......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民主和责任,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活动所必须奉行的两项基本原则,也是支配政府行为的内在价值取向。二者既有区别,更有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从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内部间的关系等两个层面,分析了公共行政的民主......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公共危机的突发性使得我们必须在公共危机的预警阶段、处置阶段与恢复阶段广泛地调动多元化治理主体,以多元化的资金和资源作为物质基础,协同治理公共危机事件,进而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本文主要以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涵作......
浅谈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发布时间:2017-01-19
群众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广大群众的一种心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促使广大群众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价值、自我娱乐......
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本位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本位 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本位 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本位 摘 要:民法的本位在我国有多种说法,但多有偏颇。应将其归纳为两个有机联系的的方面:民法的基础是什么,民法调整的方......
社会公共管理效率及其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5-08-12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异常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的提升,因此就在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开始不断的发生改变,以往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现状,大多数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的效率开始急剧低下,从......
浅析当代公共管理的社会学转向
发布时间:2023-06-24
1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型及对公共管理的要求 1.1市场社会以GDP为核心的竞争时代 毋庸置疑,市场是is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对人类社会改变最为深刻的力量,由它带来的伟大变革被称为大转型。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几乎没有人会拒绝市场在提......
探究当代公共管理的社会学转向
发布时间:2016-08-26
1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型及对公共管理 的要求 1.1市场社会以GDP为核心的竞争时代 毋庸置疑,市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对人类社会改变最为深刻的力量,由它带来的伟大变革被称为大转型。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几乎没有人会拒绝市场在......
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19
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 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 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 公民道德教育虽是晚近兴起的名词,但全民的道德教育却不离乎中国固有的......
贵阳市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 要: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花溪区A社区在社区治理中,努力拓展公民参与的途径和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花溪区A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相关......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发布时间:2015-07-27
公共科学技术服务体系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公共性。科技馆既是国家公共科学技术服务职能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又是公共科学技术设施。国家设立科技馆的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科学技术的要求,推动大众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科......
公共服务是社会稳定之本
发布时间:2022-12-28
全国首批流动人员信息采集车在广州亮相 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流动速度加快,人员流动、迁徙变得异常频繁,相应的城市管理水平却难以及时跟进。针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如何得到较好的保障?现阶段流动人口治理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政府......
社会公共文化设施与小学美术互补共育的
发布时间:2017-02-08
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作坊、艺术家工作室、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合理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让学生认识和接触更加广泛的知识,使得到更全面......
民办院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2-10-24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近年来所有高校面临的重点教学工作之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成为当下高校体育教改工程中的宠儿,民办院校因其自身独特性,体育俱乐部教学也呈现出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点。文章就民办院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摘要: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流动农民社会认同正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在回顾族群认同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对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进行了操作化定义,认为它应包括分类意识、目前身份意识、未来归属意识三个层面,并从地位结构观的年龄、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