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5:05:34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时间:2023-08-05 05:05:34     小编:

"

【内容提要】人性问题作为人及其存在的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它同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内在相关。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二重化,构成人类学本体论悖论。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认。精神存在对于肉体存在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从而构成人和人的存在的内在理由。对人的二重化的分别确认,形成了人性论上的性恶论和性善论之分野,它们折射着经验立场同超验立场的对立,并塑造了完全不同的哲学传统。

【关 键 词】肉体存在/精神存在/经验/超验

【 正 文 】人的存在是二重化的:一方面,作为肉体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自然律的决定和支配;另一方面,人又不仅仅是一种肉体存在物,他还是一种精神存在,因而受道德律的决定和支配,正因为如此,人才成为宇宙中唯一没有对等物的存在者,从而具有尊严。也正因为如此,人的存在带有悲剧意味。因为人及其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不过是为了消解这种二重化带来的二律背反所做的努力,而这种努力在经验的意义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完成。对于人来说,这一点具有宿命的性质。

人的存在的二重化使哲学获得了自身的合法性和存在理由。首先,肉体构成精神超越的对象,由于人的肉体的存在,精神超越才是必要的。而精神超越本身就是哲学。所以,哲学仅仅对那些尚未实现精神超越的人来说才有意义,而对于那些已经实现超越的人来说则成为多余。其次,精神对肉体的超越,也使哲学成为可能的。因为人的肉体存在是经验的,对肉体存在的超越意味着超验视野的获得。由于人的存在的二重化对于人来说带有本根的意义,而它又使哲学成为必要和可能,所以哲学的理由植根于人的存在本身。在此意义上,哲学不过是人的本然的存在方式,而人不过是形而上学的动物。作为一位真正的哲学家,马克思也有其对人的存在的二重化的深刻体认。青年马克思在中学作文中就曾提出“精神原则”与“肉体原则”的冲突问题:“我们的一生”不过是“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16](P

5)。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还提出“现有的东西”同“应有的东西”、“肉体本性”同“精神本性”之间的对立问题[16](P

1

1)。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马克思还提出了“经验的本性”和“永恒的本性”及其矛盾问题[16](P

8

1)。所有这些,都奠定了马克思未来思想的“问题域”。马克思后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既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又把人看作超越于自然界的存在,并把“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历史统一作为自己的理论旨归。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957-1958年草稿)》中,马克思明确写道:“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17](P4

9

1)人们自觉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二重化,并揭示出它的悖论性质,这只是问题的开始,而非问题的结束。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人的存在的二重化所显示的双重规定之间的关系怎样?它们对人的意义是否相同?若不同,其差别又何在?怎样理解“人性”才是恰当的?人为什么必须追问“人性”?这是人为自己“立法”的需要。苏格拉底之所以特别推崇“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其用意大概在此。人的存在的二重化及其悖论,使人对自我本性的确认面临着抉择。着眼于人的肉体存在,把人的生物学规定作为人性尺度和人的内在本质的立场,在思想史上一般表现为“性恶论”学说。在先秦思想家中,“性恶论”的代表当推荀子。他明确肯定:“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6]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恶的,道德只是人为的产物,而不属于人的固然之性,因而是外在的规定。荀子所说的“恶”作为人性规定,其基础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生物学性质。所谓人“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26]。所以“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26]。此之谓“天”,不是“天理”,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然之性,而只是自然界赋予人的生物本能而已。因此,荀子说:“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26]按照荀子的逻辑,正因为人性恶,所以善对人来说才有意义。但这只是解决了善的必要性问题,却没有解决善的可能性问题。这是荀子性恶论的缺陷之一。另外,荀子的观点还抹杀了人的特质这一人性论的基础。所谓人性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规定。尽管荀子表面上也强调“人之所以为人者”[27],但同孟子大异其趣。因为荀子固然把“礼义”作为“人之所以为人者”,但“礼义”在荀子那里并不是人的内在特征和自律规定。如此一来,它也就不足以体现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了。人的肉体存在无疑构成人的存在的前提,诚如恩格斯所说的:“人来源于动物的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差异。”[28](P1

10)离开了人的肉体层面,人的精神及其超越也会因丧失其对象和背景而失去价值和意义。就此而言,肉体无疑构成精神的前提。但问题在于,“前提”并不等于“理由”。人必须“借助”肉体而“存在”,但并非“由于”肉体而“存在”。借用《庄子》上的话说就是:“生者,假借也。”[30]“借助”肉体同“由于”肉体完全是两回事,不容混淆。苏格拉底也说过:“诚然,如果没有骨肉,没有身体的其他部分,我是不能实现我的目的的;可是说我这样做是因为有骨肉等等,说心灵的行动方式就是如此,而不是选择最好的事情,那可是非常轻率的、毫无根据的说法。这样说是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原因,什么是使原因起作用的条件。”[29](P

6

4)苏氏认为,“没有分清原因和条件”乃是“一种严重的混淆”。而基于把人的肉体存在当作人性的内在理由的“性恶论”,就是犯了这样一个“古老的”错误。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32](P1

6

4)在这里,康德实际上提出了“自然律”和“道德律”的问题。它们分别对应于人的存在的二重化所显示的两个层面。人的肉体存在,作为自然界的" 一部分,它必须不断地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维系生命活动及其延续。人的物质劳动就是这种交换的前提和表征,它受自然律的支配。人的精神存在,作为超越肉体存在的层面,属于绝对的价值世界,它适用于道德律。与此相应地,“自然”(取“自然而然”之意)有两种状态,即“必然”和“当然”。自然律是“必然”的;道德律则是“当然”(或曰“应当”、“应该”、“应然”)的。

恰恰由于有选择的可能性空间,人才能够成为责任主体,善恶从而才变得有意义。黑格尔说:“就人作为精神来说,他不是一个自然存在。但当他作出自然的行为,顺从其私欲的要求时,他便志愿作一个自然存在。所以,人的自然的恶与动物的自然存在并不相同。”[2](P

9

2)对于人来说,恶之为恶固然是由于顺应自然律的结果,但同时又是因为人也能够为善;善之为善固然是由于服从道德律的结果,但同时又是因为人也能够为恶。由于动物只是受自然律的支配和控制,所以对动物而言不存在善恶的问题,它不可能充当道德责任的主体。但人却不然。与人的存在的二重化相对应,对人的存在的定位也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一种是经验的知识论的视野;另一种则是超验的形而上学的视野。前者由于是一种错置,它只能导致对人的本性的扭曲或遮蔽。人的肉体存在同经验论立场具有内在关联。首先,经验视野所能发现并捕捉到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层面和生物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性论也只能是“性恶论”。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按照道德尺度践履的人终究是少数,正因此道德楷模才显得尤为可贵。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绝大多数人需要满足的是肉体层次的欲求,而能够超越肉体需要去追求精神需要的自我实现者总是极少数,从而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如果从经验立场出发,按照归纳原则加以概括,那么,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人性就是人的肉体存在所决定的生物学性质。从历史上看,性恶论往往体现着经验论立场,这大概不是偶然的。以先秦思想家荀子和孟子为例,荀子的哲学带有明显的经验论色彩,它特别强调“辨合”和“符验”。荀子说:“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甚矣哉!”[42]荀子为了替性恶论作辩护而批评孟子,倒显示了他的经验论立场同其性恶论的内在一致。性恶论肯定的乃是人的肉体层面,这与人的经验存在相契合。由于对人的生物学性质的肯定,基于性恶论所作的制度安排,总是在经验意义上具有明显效果;而性善论的超验性特征,却使它自身缺乏经验事实的支持,故荀子认为孟子的主张难以取得经验效果。但诚如陆九渊所言:“学问须论是非,不论效验。如告子先孟子不动心,其效先于孟子,然毕竟告子不是。”[43](P

50)不仅如此,甚至如董仲舒所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44]对性恶论来说,道德价值完全是一种外在于人之本性的他律规定,这同以经验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知识论关于主体—客体的对象性框架的预设也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在主体—客体的对象性框架内,主体无法摆脱来自客体这一外在他律的根本限制。总之,人性论上的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分野,昭示着经验立场与超验立场的对立。人性论预设同哲学视野的选择是互为因果的。它最终塑造了完全不同的哲学传统。一般地说,性恶论及其经验立场形成了实证论传统,性善论及其超验立场则塑造了形而上学传统。从思想史看,实证论传统陷入了怀特海所说的“错置具体性的谬误”,因而是一种“伪哲学”。它不仅堵塞了人的自我意识之路,而且也遮蔽了哲学之本性,因为它执着于“在者”而遗忘了“在”本身。现代社会的种种危机,尤其是观念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恐怕要由这一传统负责,特别是它的道德观和自由观。只有当实证论传统得到彻底清算之时,形而上学这一真正的哲学视野才有可能获得充分的展现。它为人性的重新发现提供了可能。当然,这还需要历史本身为其做好足够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康德.实用人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5]新约.罗马书.

[6]新约.马太福音.

[7]奥古斯丁.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8]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9]帕斯卡尔.思想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0]A.W.李维.《哲学与现代世界》[M].台湾:台湾志文出版社,1986.

[11]歌德.浮士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12]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雅斯贝尔斯.当代的精神处境[M].北京:三联书店,1992.[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8]王邦雄.老子的哲学[M].台湾: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3.

[19]老子·第十三章.

[20]庄子·至乐.

[2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2]M.布伯.我与你[M].北京:三联书店,1986.[24]论语·卫灵公.

[25]孟子·告子上.

[26]荀子·性恶.

[27]荀子·非相.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9]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0]孟子·离娄下.

[31]孟子·尽心上.

[3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3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4]K·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山西: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89.

[35]萨特·决定论与自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6]陈康.论古希腊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7]朱子语类:第13卷.

[38]朱子语类:第94卷.

[39]庄子·齐物论.

[40]庄子·则阳.

[41]人类谱记.

[42]荀子·性恶.[44]汉书·董仲舒传.

[45]J·布伦.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6]赫舍尔.人是谁[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47]考夫曼.存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阐释的公共理性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阐释行为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一种理性认知,当这种理性与社会领域的公共性交融而集凝成人的公共理性时,在本质上它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物质世界进行理性认识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上它是作为基本主体的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体认、忧患与建构的自觉意识。只有在公共理性这个场域,文本的意义才能得到正确判断和理解,阐释才能获取合法性的身份。在人类的阐释行为中,公共理性的目的:一是满足阐释主体的理性认知要求,让.........
为什么土地承包制会有效率——一种可能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2-10-27
" 一、农地效率问题 农地的产出能力(农地效率)是一直以来广受关注且多有争议的问题,其中劳动投入和农田水利是决定农地效率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从劳动投入方面解释1980年代初土地承包制度的成功,已成为一个不容质疑的“真理”。劳动投......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3-02-15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 发展观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
谈“人的确证”——彩陶消亡的一种可能
发布时间:2023-01-30
古代中国的原始艺术十分发达,但经过近万年的岁月沧桑,现在大量遗留下来的只有彩陶艺术,这成为研究中国史前社会美术的主要实物资料,对研究中国美术的起源和中国美术发生期的特殊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彩陶的产生......
类哲学:一种新的哲学视野
发布时间:2023-05-21
" 【内容提要】“类哲学”是一种人的思维方式,它关注人的存在及未来走向,分析现实的人及其存在,确立起哲学思考人的存在的新的思考维度。它的提出,并不是纯粹思想意识的产物,其最深厚的根基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对马克思“实践”概......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他者审美表达的可能性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17
一、引言 从哲学上考察,他者概念在后殖民批评理论中的运用,主要是根据黑格尔和萨特的理论。他者的显现对构成我的自我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主体若没有他者的对比对照将完全不能认识和确定自我。而他者正是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影片......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他者审美表达的可能性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 本文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部影片主题的他者性表现、影片叙事模式中的他者表达以及影片视听的完美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影片成为他者审美表达的种种可能性。指出,我们从影片中看到人性的阴暗,秩序的荒唐,个人的无助,......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是我国的思想理论界充满活跃气氛的二十年。中国似乎进入一个狂飙时代,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风暴。在国门向西开放当中,人们张惶等待,希冀有新鲜的理念来荡涤激活僵化的中......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精......
CupOne 一个多种可能的空间
发布时间:2023-07-16
等待被定义的空间 “CupOne从一开始,乃至以后也不会被定义为一个吃喝的地方。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自由畅谈,工作、休闲、激发想象,吃喝只是一种必须的辅助。至于CupOne到底是怎样一个空......
阶层流动的另一种可能
发布时间:2022-12-27
阶层固化,向上流动的管道缺乏,导致社会活力下降,这是中国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 还有阶层流动的可能吗?或者说,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吗? “洄游青年”来了 镜头回放一下: 2014年春节的一个网帖引发了无数青年的关注和讨论......
善与至善:论朱子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度[2]
发布时间:2023-04-14
作者:郭晓东 提要:本文认为,朱子对《大学》阐释最根本的一个向度是《大学》“三纲领”中之“止于至善”。在朱子看来,“至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善”,小学的工夫成就的是“善”,即使人做一般意义上的好人,而大学则要人......
信息哲学作为一种新兴哲学能否解决现代西方哲学危机?
发布时间:2016-05-17
摘 要:信息哲学作为一种新兴哲学,在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各个方面都革新了西方哲学,给现代西方哲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重新解释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科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现代西方哲学面临很多质疑,......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9
内容提要: 宪法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宪法文本进行解释,因此,解释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国《基本法》的意见自由条款的解释为例,归纳、分析德国宪法解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宪法解释吸收、借鉴外国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严格意义......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内容论文摘要:宪法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宪法文本进行解释,因此,解释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国《基本法》的意见自由条款的解释为例,归纳、分析德国宪法解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宪法解释吸收、借鉴外国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严格意......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4
就事实陈述而言,只有在有关事实陈述真实的情况下,意见自由原则上才优先于与之相冲突的法益。然而,这方面也存在例外。例如,有关他人私生活的事实陈述,即使是真实的,也不值得保护。此外,违反信任关系取得信息之后予以公布的,意见自......
浅论哲学人性观与管理哲学人性假设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管理哲学把哲学与管理学联系起来,形成管理哲学,哲学人性观与管理哲学人性假设有联系,人性假设以哲学人性观为基础,人性假设是连接管理学和哲学的桥梁,从而形成管理哲学。同时,哲学人性观与管理学人性假设也有其具体的区别......
儿童哲学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6-14
儿童哲学基于国家的不同传统,它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向性。美国儿童的哲学发源于大本营,它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美国的儿童哲学是专门准对儿童训练的哲学,它的实现途径是包括编撰一些思考的故事,哲学手册等,把思想和思考带......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发布时间:2022-12-21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一、绪言 一方面,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须以证据为根据,法院对事实的认定以及最终对案......
浅析个人主义与人的社会属性———预立指示制度的法理阐释
发布时间:2016-12-28
一、个人主义与预立指示制度的形成发展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萌芽而来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对物化劳动的绝对占有,它也体现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中。在无财产即无人格的生产方式下,人格一开始被遮蔽于财产权之内,以......
论《金瓶梅》崇祯本插图对人物性格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崇祯本利用插图对文本内容的选取,进一步阐释了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全像”式的插图完整地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文章以崇祯本《金瓶梅》中西门庆、潘金莲、宋蕙莲为研究对象,分析插图对人物性格的阐释。 关键词......
基于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一直以来,很多政治哲学学者对于如何构建一个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政治哲学而探索。事实上,要解决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问题,还是必须从哲学的基础理论上找准切入点。目前,很多政治哲学家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上还仍......
简述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发布时间:2017-03-22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界定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二是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关于前一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研究......
应用哲学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27
"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的应用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应用哲学无论在我国和外国,还是在马克国主义哲学那里,都是一个客观存在,只是为了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被推到前沿;应用哲学之所以发展不快,除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外,还有着主观......
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20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中孕育着独特的文学情愫,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在此因素的影响下,简单阐述了人文教育的含义,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融合的条件及相关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功能阐释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 要: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对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功能做多维分析,指出政治隐喻主要有框架功能、意识形态构建功能、劝谏功能、评价功能,并以例证方式阐释隐喻如何为政治服务,提出隐喻是国家领导者管理和改造社会的重要政治沟通工具。 ......
公民投票:政治学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公民投票之概念 所谓公民投票是指人民对宪法、一般法案或政府之决策,有提议表示意愿,或投票决定是否同意之权。此包括公民之创制与复决两权。前者是由人民提案,送由立法机关制定成为法律,或由政府制成政策;后者则对法律草案或修......
浅谈《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03
《诗经》阐释与刘勰诗学理论关系密切中国古代诗学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建构与儒家经典的阐释,特别是《诗经》的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表现在经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代,而且贯穿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是经学中衰或者说儒学思想影响力被严重削弱的时期,也常常被人们看成是文学摆脱功利和追求审美价值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诗经》研究和阐释所建立的诗学原则与规范为人们所轻视。魏晋.........
对音乐美学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2-12-09
对音乐美学的文化阐释 对音乐美学的文化阐释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对音乐美学的文化阐释 音乐美学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的这一说法在现在看来仍然是准确无误的,因为人类审美......
人类完蛋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3-02-28
《雪国列车》的结尾,一个5岁的男孩和17岁的女孩活着走出列车,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有网友认为,这两个孩子极有可能被他们遇到的北极熊给吃掉,就算他们没有被北极熊吃掉,能够在冰天雪地中继续活下去仍然是超乎想象的艰难。 不过......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部署。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
判定有限群可解性的一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02
【关键词】有限群;可解性;可解子群 An Decision Method of the Solvability of Finite Groups CUI Xue-qing CHEN Ren-xia (College of Scienc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
债权让与担保的可行性释解
发布时间:2022-11-04
债权让与担保的可行性释解 债权让与担保的可行性释解 债权让与担保的可行性释解 来 源自 教育 网 一、债权让与的构成要件 在债权让与的过程中在,原债权人与原有的债的关系相脱离,受让人代替原债权人称为新的债权所有人。......
西方哲学论文:问题与对话:一种非黑格尔式的哲学史观
发布时间:2023-03-21
西方哲学论文:问题与对话:一种非黑格尔式的哲学史观 西方哲学论文:问题与对话:一种非黑格尔式的哲学史观 西方哲学论文:问题与对话:一种非黑格尔式的哲学史观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内容提要] 哲学问题是一些永恒无......
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阐释与批评(1)
发布时间:2022-09-23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 “种族和民族的过去即传统,以超自我的意识形态存续下来,它只是缓慢地向现实的影响和新的变化让步的。”[6]《巴山夜雨》中小娟子对父亲的寻找,《牧马人》中弃......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
发布时间:2013-12-18
【 作 者】李建盛【作者简介】李建盛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内容提要】美学问题在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
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一、现代文学的概述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现代文学的领域的划分是不明确的,对现代文学的界定仍然还不够清晰。而且现代文学从“五四运动”发展到现在,其发展时间也就是八九十年,各方年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即便是一些知名的大文学家像郭沫......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1)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美学 问题 在当代 哲学 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 科学 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特殊理解方式、审美真理如何表现,以......
流行语“给力”的语言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3-06-10
流行语“给力”的语言学阐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开发性的动态系统特别体现在词汇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查阅杂志、浏览网页,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现在较之前发生变化的词汇。“给力”这一词汇,作为2010年最火爆的流......
哲学的多元视角如何可能?(上)
发布时间:2022-12-28
" ———对当代哲学起点转变意义的阐释 提 要:本文通过对哲学当代转向内涵的阐释,指出在思考哲学基本问题时,应该明确个体作为哲学活动实施者的地位,哲学应该是在理想性、原则性总体哲学背景下的具体哲学活动。重申个体在哲学......
哲学的多元视角如何可能?(下)
发布时间:2022-11-04
" ———对当代哲学起点转变意义的阐释 日常语言中我们与他人的相遇常常以“有一个人,我认识他/她”这种方式来表达,这一过程明显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有一个人存在”,第二步,给这个人确定身份。这两步如何可能?其具体内......
从文创作中期文化阐释视阈:反观之镜与湘西文化本土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从文创作中期文化阐释视阈:反观之镜与湘西文化本土阐释沈从文借助湘西故事,苗家人物形象,从文化他者异质影像中照出城市文明的黑暗虚伪。他的文化阐释及文化批判旨趣并非是把湘西土著文化作为“物”来研究,而是作为一种反观之镜、人性......
文学叙事研究意义阐释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要: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的阴山山脉,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历史上曾经有匈奴、鲜卑、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阴山岩画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搜集整理阴山岩画案例,从岩画所体现的图案、符号、动物图形、人物画像及其整体蕴含的象征意蕴并结合文学叙事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今后探索阴山岩画的文化价值。关键词:阴山岩画游牧神灵阴阳一、阴山岩画的研究.........
关联理论在歇后语教学中的应用与阐释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歇后语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形式。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关联理论将之分解成词汇信息、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三个部分给外国留学生讲解,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进一......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的阐释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03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美学的的观点”的总原则,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的阐释与同中国的革命紧密相关,其文学批评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中经历了萌芽、探索、徘......
猫的七种哲学
发布时间:2023-02-27
在所有的动物里,最得人类青睐的,是狗和猫。这两种动物的智商和性情,与人最为接近。其中,狗更接近人性中执着的一面,猫则更接近人性中跳脱的一面。 猫是一种天生懂得获取幸福的动物,我们无法像猫那样活得悠然自得,但也可以窥探......
和谐地产的内涵阐释
发布时间:2014-01-07
内容 摘要:和谐 社会 是我国社会 发展 的 理论 基石,本文简单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含义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和谐地产的概念,提出了和谐地产就是制度和谐、产品和谐、价格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地产 制度 房价 ......
吕格尔诠释学与哲学咨商方法
发布时间:2023-06-22
关键词: 吕格尔;叙事;时间;情节;三重再现 摘要: 当代法国诠释学家吕格尔之时间与叙事理论,其思想的主要概念是情节、交织、时间,主要方法是诗学的叙事,这种思想和方法可以应用到哲学咨商之中。吕格尔在相关著作中,以当代法语系......
谈教育哲学中的“人”与人的“教育哲学”
发布时间:2023-04-27
毫无疑问, 教育哲学是哲学与教育的交叉学科,但二者是如何交叉的,则有不同的做法。最常见的做法是把哲学作为大前提,教育实践或教育问题作为小前提,进行理论演绎,得出教育哲学的结论。如此的教育哲学则是一般哲学的教育应用,哲学......
“公共阐释论”与审美活动作为时间意识的空间性、同时性
发布时间:2022-09-27
摘要:在“强制阐释论”与“公共阐释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这就是审美活动作为流畅的时间意识或时间视域。在这一前牵后挂、晕圈化的愉悦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指向审美对象,且这一时间意识是由审美主体与特定的、高度固化而不可能进行化约、改易的构成艺术作品诸因素之间的空间性关系所奠基的。西方当代文论中的“强制阐释论”倾向就是以科学主义的无时间性、非时间性来僭越审美活动的时间性,取消了审美活动作为时间意识的流畅.........
沈从文创作后期的文化阐释视阈:走向融合和跨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沈从文创作后期的文化阐释视阈:走向融合和跨文化阐释 本章内容提要:湘西文化被视为反拨现代文明失范的理想文化形态,作为审视现代都市理性文化的反光之镜,是对文化理想之境的追寻,这种现象性的说明是形而下的,但缺少历史理性。这种......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发布时间:2013-12-19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哲学基础之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 根据以上引述明显看出,上层建筑仅指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
文本逻辑的阐释力度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商伟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一书,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献考证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寻《儒林外史》的文本逻辑,指出该书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从把整顿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礼”到对“礼”产生怀疑的......
中国革命的艺术阐释
发布时间:2023-02-03
[中图分类号]:J722.211 [文献标识码]:A 秧歌剧是中国现代革命艺术的典型,透过这一艺术形式,可以感性的看到中国革命的内在动因以及取得成功的必然性。《历史舞台上的秧歌剧》就是以“镜子”来阐释中国革命文化道路的著作。该书是......
《论语》中“孝”的现代阐释与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黑格尔认为,家庭以“爱”为其规定,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家庭伦理实体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真理内容,并明确规定了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从黑格尔的家庭伦理实体视角观照孔子《论语》中的“孝”,其作为“仁”的具体实践,作为人......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2-11-21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解,哲学孕育了其他种种学科,是文明存在的最基本方式。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化繁为简,深刻地把握问题的核心、本质。哲学......
论公共管理研究的一种人性
发布时间:2022-07-23
假设对人性的判断是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问题。人性假设的改变, 将导致公共管理的理念、制度、手段及工具之研究的根本性转变。传统观点认为, 公共管理者以公共利益为行为动机, 摒弃个人狭隘的私利, 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 这就是公共......
文化理解前见与文化阐释视阈
发布时间:2013-12-18
文化理解前见与文化阐释视阈本章内容提要:本文和文本,互为因果,互表互证。人类生活的文化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其理解阐释前见的复杂多样性和可变性。正是由于文化理解前见和在此基础上的所形成的文化阐释视阈的差异,才导致了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两者融合的有机途径,以及两者结合产生的教育价值。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高职;人文教育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职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势在必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然而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缺乏兴.........
简论哲学解释体系的缺失与还原
发布时间:2023-03-01
" [论文摘要]哲学解释体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哲学的非哲学化解释,即哲学解释体系的“非人化”倾向、唯科学主义倾向和单纯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哲学解释体系的缺失使哲学本性的恢复即哲学解释体系的还原成为必要,哲学解释体系的还原即向以......
西方哲学中的同一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15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一个都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既有身体上的改变,也有精神上的变化。因此,人们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确定一个饱经风霜的人还是最初的那个人?同样,对于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群体、社会也面临着......
“美”学的可能性探析
发布时间:2022-08-07
摘要:美,这一美学难解之题,其研究在当前有了出现重要突破的可能:传媒业的发达和影像复制技术的发展,在使艺术去魅的同时,也使研究者对“美”的直观和深入研究有了可能;生态化生存的语境,使当代人重新认可了身体,包括具体感官......
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 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理论上一般从创新人才的人格特质、能力结构等层面进行界定;实践上一般从政府、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支持措施、培养模式和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心理学理论......
张居正政治思想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14
一、治乱周期 在对 中国 历史 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张居正提出了循环的 自然 和社会变迁观念:“天下之事,极则必变,变则反始,此造化自然之理也。”[1]这种说法并无特异之处,是士大夫都能接受的理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久远深......
广告、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2-07-24
广告、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 广告、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 广告、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 摘要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揭示“二元结构”消费对品牌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品牌是“一个具有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商品”的......
网络人际互动:基于实践本质的多重阐释
发布时间:2016-01-05
吴满意教授新著《网络人际互动:网络实践的社会学视野》(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从网络人际互动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演进出发,分析网络人际互动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诠释网络人际互动的价值构成、实践途径和异化表现,对网络人际互动......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1)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王家福、刘海年主编:《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第845页。又见【日】大沼保昭著,王志安译:《人权、国家与文明》,三联书店2009年1月版,第353页。 本文所引用的国际人权文书和区域性人权文书,请......
道、言、智、境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
发布时间:2022-08-08
诠释学最早可溯源于对《圣经》的注释。西方哲学诠释学不仅是一种诠释和理解的方法论,也是一种诠释的本体论,是一种关于解释和理解的哲学。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界开始接触西方哲学诠释学,由此开始了西方哲学诠释学和中国传统诠释的......
试述国内语言学研究中对索绪尔语言观的一些阐释
发布时间:2023-05-21
试述国内语言学研究中对索绪尔语言观的一些阐释 摘要: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语言观对中国当代的语言学研究有着深远影响。可以说,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索绪尔的思想,国内学者对索绪尔理论本身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6)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激进的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一切人权或人权规范合法性的惟一渊源,凡未得到某种文化认同的权利都不能被纳入这种文化的人权体系。文化对一切外来的权利具有筛选和决定的作用。激进的相对主义过于强调文化对人权的最终决定作用以及人权的特......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7)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2
不过,相对主义更多地是以社会进化论或文化多元论作为其立论的基础的。这些人认为,"人权概念在起源上并不是普遍的,因此它也不可能为大多数社会所接受"。[38]人权产生于人的活动或与文化有关的别的社会价值,因此人权主要是一种社会权利......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37] Jack Donnelly,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9,pp. 16-19. [38] An-Na'im Human Right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92,p.99......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9)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当然,要实现跨文化的人权观念整合(或者形成"文明相容的人权观")这样的目标,还需要做更深入、更具体的理论研究,需要这些理论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做出必要而适当的妥协和让步,需要时间的砺练和人类的共同努力。尽管如此,通过文化的......
论哲学与人生
发布时间:2023-06-15
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深层次地思考人生,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赋予我们智慧,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理性的姿态对待生活,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所以,......
可持续园林建筑与中国哲学中的人与自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6
【引言】:随着世界越来越多地被人类所主导,其生态系统和园林已经变得越来越驯化。人们只需要考虑到人类因素对地球人为影响的大小和变化速度的指数级增长。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世界各地紧迫的环境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和空气污染以及自然资源枯竭。大部分未来人口增长将发生在城市,即使在人口达到稳定状态之后,城镇化也将持续。随着城市越来越成为人类的主要栖息地,我们的园林将会越来越多的设计.........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8)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三)用人权的道德性标准来看,两种文化中的人们对某些人权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但都在遵循着共同的原则,如行善原则。即是说,两种文化在终极的人权道德原则上可能是一致的、相通的,它们之间并非只存在着相互排斥或不相一致的关系。因......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22] 即所谓"天赋人权",实际上是指人所固有的自然权利。 [23] 【美】杰克·唐纳利著,王浦劬等译:《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第一章"第3页。 [24] 【美】路易斯·亨金著,信春鹰、吴玉章、李......
5种头痛可能致命
发布时间:2022-12-06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许多人常靠吃片止痛药、休息一下来缓解。但其实,有些剧烈头痛往往是严重疾病的先兆或初始症状,一旦延误诊治会危及生命,不能抱着忍忍就过去的心态对待。尤其以下几种要特别当心。 1.脑血管病性头痛。......
小说是历史的另一种诠释方式
发布时间:2022-10-08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比较有历史感的写作者,我对现实生活缺乏精准的把握,顶多只能算一个冷眼旁观者,而在典籍和历史事件中,却常常像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探寻者,或者挖到宝藏的寻宝人。那些被历史风尘湮没了的人和事,就像久违了的朋......
简论阐释动词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22-12-21
提 要:阐释动词是动词中一个独立的语义类别。它的语义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某个具体动作或者状态(预设);说话人解释、评价该动作或状态(陈说)。阐释动词的这种语义结构决定它的一系列词汇语法特征。 关键词:阐释动词;语义结构;......
不动产事实物权的适用与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 事实物权与法律物权相对,是指虽不符合物权公示要件但能够证明权利人享有真正物权的权利。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使用了“事实物权”这一概念,由此引发相关法律体系的嵌入与兼容性思考。事实物权的正当性有两个论......
对农民寻求非农活动的社会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3-01-02
(一) 在理论上, 向来有两种彼此“对立”的视角: 整体论和个体论。前者在研究农民由乡村向城镇迈进寻求非农职业和城市生活的时候, 关注于宏观的结构性、制度性因素的制约作用(甚至被叫做“决定作用”), 认为个人不过是社会关系的载......
人性诘问与儒家早期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 从儒家伦理政治理论建构的必然需要着眼,在人性假设上,善应当是一个共同认可的思维焦点。不承认善作为人性的预设,势必不能进一步陈述伦理政治的德治之术。但以孔孟荀董四人的言述来看,尽管一方面可以以善通约、从而保证了伦理政治......
和谐地产的内涵阐释(1)
发布时间:2023-07-12
内容摘要: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石,本文简单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含义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和谐地产的概念,提出了和谐地产就是制度和谐、产品和谐、价格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地产 制度 房价 和谐社会......
刘亮程:阐释“最后”的作家
发布时间:2023-03-30
关键词: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 “最后” “‘乡村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有一条巨大的根系,这条根系是连着人性的,甚至渗透着某种宗教气息”;“乡村哲学也有反现代性的一面,在人类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到处都浸淫着糜烂、腐朽、噪......
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要:交往能力理论不仅是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且是构造一般社会化理论和改造社会批判理论的强大武器,在哈贝马斯的理论王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交往能力理论的思想谱系源于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发生认识论学派......
媒介演化中同性恋的观念变迁及特征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 要:媒介的演化过程反映着社会的变迁图景,也透视着群体的观念变迁。文章探讨了在媒介演化路径中同性恋群体的媒介使用及其观念变迁,认为,媒介及其人性化的演化路线成为同性恋群体突围边缘身份、寻找积极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
引人治水:一种基于公众可达性的江南市中心河道改造方案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江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围绕市中心河道向外辐射。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河道功能性退化,市民似乎渐渐忘却了围绕于他们身边的水道。历史河道景观亟需重现于世,人们对于历史景观的尊重与认同也亟待提升。本文阐述了“引......
浅谈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8
广告是商品与消费之间的传播沟通媒介,服从于符号学揭示的编码,解码规则。广告运用语言来处理商品信息进行编码,消费者利用语言来解码,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 广告、品牌与消费是营销学与广告学最为......
迟子建小说暴力主题的美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07
文学作品中将暴力与美学相结合产生的‘暴力美学’一词,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一个从形式感出发的批评术语。[1]女作家迟子建的暴力叙事同余华、莫言作品中对血腥暴力的暴力大相径庭,她是在柔婉、细腻、温情之中来书写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