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劳务经济 做大**劳务产业
——在2008年全县劳动保障暨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朝良同志通报了2007年全县劳动保障和农民工工作情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建华同志就2008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兴业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如何统筹做好我县劳动保障和农民工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劳务产业,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和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和农民工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劳动保障和农民工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维护等问题,就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劳动保障和农民工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就能在生活上得到实惠,生产上受益,就能安居乐业,逐步走上富裕安康之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维护。
二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县委十届三次会议上,周继武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做好劳动保障和农民工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切实把县委、政府的要求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实做好各项劳动保障和农民工工作。
三要正确认识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就业方面,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就业再就业压力相对集中。社会保障方面,覆盖范围还比较窄,不少困难群众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渐突出。国有企业职工逐年减少,民营经济、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大量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适应新的就业结构。在劳动关系和收入分配方面,劳动合同制度基础薄弱,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收入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一些法律法规未得到较好落实,执法力量薄弱,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各级必须高度重视,要在强化统筹规划、政策导向、管理服务、帮困扶弱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
四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意义。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重要建设者。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重新回归农民的可能性,但作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新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
的深化,他们将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我县有2万余农民工外出务工或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因此,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今年的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关键在于领导是否到位、责任是否明确、措施是否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继续把劳动保障和农民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继续实行劳动保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目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不能顺利完成工作目标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不断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服务管理,逐步改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当前,特别要抓紧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要着力解决农民工收入偏低的问题。这是农民工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当前农民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必须从制度机制入手,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通过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进一步健全工资保证金制度,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二要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和就业培训。切实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提高各类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对矿业、矿山和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要力争实现全员安全培训和全员持证上岗。三要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向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认真受理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
依法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权利,依法保障农民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三)服从大局,搞好协调配合。
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转变职能,从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公共服务的角度,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大事,在经费、人员上继续给予保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并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做好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为确保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发放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已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来源。必须采取大手笔,迈开大步伐,将劳务产业做大。
1、营造大氛围,形成大气侯。我县农村劳务输出起步较早,收效较大,但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经营比重少,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形势下我县劳务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少数地方和一些部门对发展劳务经济的认识不足,引导不力,劳务输出氛围还不够浓。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我县战略性产业来抓,走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高起点、超常规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大力宣传开发劳务产业、培育劳务经济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引导人们解放思想,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全新的劳务输出理念,为发展劳务经济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形成重视劳动力转移、关注务工者生存状态的浓厚氛围
。
2、推动大转变,实现大转移。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配置载体的作用,发挥各类网络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发挥各种“能人”的牵头带动作用,鼓励和提倡农村、城镇和困难企业党员干部、技术骨干,带领劳动力输出,达到“输出一人、养活一家、带动一方”的目的,推动城乡劳动力积极有序地转移。转移的时间要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常年性转变。以前农民都喜欢闲时外出打工,忙时回家务农,打工只是作为家庭的辅助性收入。这种兼业性和“候鸟式”的输出方式,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壮大。
转移的渠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转变。随着企业改制、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就业政策的放宽,城乡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转移的渠道已由过去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结构,向农、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并覆盖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为适应这一新的变化,要引导和组织全县富余人员进入劳务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多行业的进行多输出、快输出,并努力形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