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9 02:01:19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时间:2022-12-09 02:01:19     小编:

摘要:工商管理类人才是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因此,社会十分关注高校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从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入手,着重分析了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策略,以强化应用型、复合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能力为趋向。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科学、缺乏实践、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复合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积极探索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科学模式。研究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而且对社会工商管理行业发展意义深刻。

1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1.1以应用为核心。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该以应用为核心,重视学生对工商管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为社会培养人才。并且,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学习工商管理知识之后,能够将工商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另外,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应体现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上,开设应用性课程,开展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

1.2以工商为基本。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以工商为基本,强调学生对工商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夯实学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不断强化学生的工商管理类基本技能。同时,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重视学生管理运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运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1.3以需求为导向。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以需求为导向,重视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在工商管理类课程设置的时候在社会需求导向下对课程类型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以培养能够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另外,由于高校人才培养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周期较长,在培养模式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未来一段时间中工商管理领域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1.4以能力为取向。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以能力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学生在未来工商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工商管理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的时候应将学生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有些高校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缺乏对高校的准确定位,制定的目标较高,强调重点专业的扩张,加快建设研究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然而,高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学水平难以达到重点专业要求和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的要求,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着较强的盲目性。另外,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重视教学而忽视学术发展,没有积极培养学术型人才。

2.2培养目标不科学。目前,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科学,存在着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现象,一味强调学生在工商管理过程重要了解哪些知识,而没有教会学生在工商管理工作中要做哪些事情,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不符合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

2.3课程体系不完善。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课程比重较小、理论课程比重较大。并且,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材十分陈旧,难以反映经济发展现状,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另外,有些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建设缺乏企业参与,没有根据企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导致课程设置与企业要求不相符,严重影响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4实践教学不足。很多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都存在着实践教学不足的现象。具体来讲,高校工商管理实践课程数量较少,学生缺乏工商管理实践的机会。并且,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实践课程,但是却没有落实实践课程,没有按照课程要求及时开展实践教学,而是以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另外,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缺乏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工商管理,不利于应用能力培养。

2.5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有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能力不强,难以开展高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毕业于高校工商管理教育专业,没有工商管理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工商管理实践过程中不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工商管理行业发展情况和岗位要求,难以为学生的工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另外,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参加继续学习,提高学历。然而,继续教育仍然重视对工商管理教师知识理论的教育,而忽视对工商管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导师工商管理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难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2.6评价系统不完善。有些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评价系统不够完善,教学评价存在着较多问题。具体来讲,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评价只对学生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学习进行评价,以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并以学生试卷成绩为主要依据进行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工商管理技能、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并且,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评价仅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合作企业、家长等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评价,工商管理教学评价主观性较强,科学性较差。

3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从指导思想方面来讲,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专业定位政策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明确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并且,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积极与国际接轨。另外,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开展应用能力培养工作。从培养目标方面来讲,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要设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强调学生对工商管理知识的学习,能力目标要强调学生工商管理能力、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素质目标要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3.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

3.2.1优化课程体系。首先,高校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应科学设计工商管理类课程架构。为此,高校应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骨干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夯实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强化专业实践;其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重视课程结构的平衡性,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安排工商管理类课程。

3.2.2教学方法设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以理论教学、实习实践教学、模拟小学、案例教学为核心,设计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工商管理类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实习实践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案例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工商管理案例的分析,加强学生对实际工商管理的了解。实习实践教学能够积累学生的工商管理经验,提高学生的工商管理业务能力。

4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4.1明确定位。高校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社会需求强调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的锻炼。并且,高校应明确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能力结构,明确工商管理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合理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高校可以以应用能力为重点、以专业能力为基础、以非专业能力为辅助,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

4.2加快课程改革。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加快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工商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为此,高校应积极在重视工商管理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民俗特点、学校资源特点和工商管理行业特点等开设个性化的工商管理课程,突出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促进课程综合化发展,加强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设与工商管理相关的综合性课程。同时,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积极重视课程的人文化发展,在工商管理课程讲解过程中引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加强学生对工商管理文化背景的了解,不断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加快课程的应用化发展,根据应用型人才需求设置应用性较强的时间课程,强化学生对工商管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4.3开展产学研结合。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可以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强调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为此,政府应加强对高校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支持,制定产学研教学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法律规定,制定产学研教学模式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强对高校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支持。并且,高校在产学研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应积极完善产学研模式的运行机制,确保产学研模式的合理化、法定化和制度化运行。为此,高校应制定工商管理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战略规划,加强对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科学指导,加快产学研模式的科学发展。

4.4加强师资建设。师资建设是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能够为工商管理类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人才支持。因此,高校应加强师资建设。为此,高校应制定双师型教师建设战略规划,出台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和培训制度,增加双师型教师,优化工商管理教师结构。并且,高校应加强对工商管理教师的教育技能培训,强化工商管理教师对新课改教育理念、方法、技能等的学习,不断提升工商管理教师的教育技能水平。另外,高校应不断均衡工商管理类教师的年龄结构,技术引入年轻教师,加快青年教师发展,均衡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比例,增强教育活力。

5结论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不仅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是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校需要针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特点,来在市场的导向下,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积极的优化和创新,以此来实现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作者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学者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从各方面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辛焕平,刘丽辉.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8,(14).

[2]王秋璐,杨宇.创新创业引领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市场论坛,2017,(10).

[3]杜海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改革与实践——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2018,(01).

[4]林海涛.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