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推论隐忧之克服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推论隐忧之克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8:29:09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推论隐忧之克服
时间:2023-08-05 18:29:09     小编:

〔摘要〕现行司法以推论方法认定集资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这存在难以“排除合理怀疑”之隐忧。推论标准重一般而轻特殊(指商事特性)、推论过程重指控而轻辩护是隐忧生成的基本原因,然而现有研究并未触及根本问题。克服现实隐忧的办法是更新推论的思维与技术:观念上贯彻商事思维,关照商事特性;技术上重视反证,坚持正推与反证有机结合,切实解决辩护意见“采纳难”顽症。而对于“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存疑的案件,按照刑法的谦抑精神分别案情处理,而不是勉强认定为集资诈骗罪。

〔关键词〕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排除合理怀疑;“吴英案”;商事思维

〔中图分类号〕DF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6-0110-08

“非法占有”目的是集资诈骗罪认定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司法的肯定性认定经常受到“合理怀疑”的拷问。针对这个问题,学者们展开了相关探索,但这些研究没有找到问题的生成之因和提出真正有效的解决之道(见本文第二部分)。本文拟突破现有研究局限,观念上融入商事思维,关照特殊情形;技术上加强反证,实现正推与反证有机结合。期望能够破解“合理怀疑”困局,使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推论结果经得起商事规律的检验,符合“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一、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推论的隐忧及其原因

(一)推论的隐忧

“非法占有”目的是集资诈骗罪成立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也是集资诈骗罪认定的关键问题。但是,犯罪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深藏于内心,一般不愿意真实供认。因此,采用推论的方式判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中外司法的共同选择①,也得到学界肯定。如英国学者鲁伯特・克罗斯指出:“推定往往是能够证明被告人心理状态的唯一手段。”〔1〕又如我国学者陈兴良教授指出:“主观目的的证明应当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为此就有必要采用推定的方法,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推断行为人主观目的之存在。”〔2〕在“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决定非法集资犯罪是集资诈骗罪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情况下,由于在刑罚处罚上前者较重而后者较轻,被告人即使有“非法占有”目的也不愿意供认自己的真实内心。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大多也都是以各种借口或者理由否认自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以图逃过法律的应有制裁。因此,我国司法对非法集资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判断同样一般是通过推论而非被告人供认获得,而推论的根据是《2010解释》规定的八个认定标准。即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12月13日《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可以认定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八种情形:(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但是,推论的结果常存分歧。我们通过对涉及集资诈骗犯罪的455个案件做样本统计分析后发现,因为“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差异,经常产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认定的意见分歧。其中,公安机关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公诉机关以集资诈骗罪认定的36件(占8.1%);公诉机关指控犯集资诈骗罪,而辩护人主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98件(占21.5%);一审法院改变公诉机关起诉的集资诈骗罪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17件(占3.7%);改变公诉机关起诉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集资诈骗罪的3件(占0.66%);一审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二审改判为集资诈骗罪的1件; 一审判集资诈骗罪,二审改判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1件;经重审由集资诈骗罪改判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有1件。本文所选取的455个案例均来自北大法宝(V5版本)所收录的1999-2014年7月的法律文书。如此的司法也常遭社会公众或学界诟病,典型案例如浙江“吴英案”。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浙江商人吴英以合伙或投资的名义,通过给付高额利息为诱饵,采取隐瞒先期资金来源真相、虚假宣传经营状况、虚构投资项目等手段,先后从被害人林某某、杨某某等人处非法集资人民币77339.5万元。至案发时,除已归还本息38913万元,实际诈骗金额为38426.5万元。经过法院三次审理,均认定吴英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并判决构成集资诈骗罪。这引发了社会民众和学界广泛诟病,至今没有停止。因此,“非法占有”目的是集资诈骗罪认定中的一个存在常生质疑的老大难问题,这也说明现行司法的推论方法存在难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之隐忧。

(二)隐忧之因

为克服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推论之隐忧(即难以“排除合理怀疑”),需要找准隐忧生成之因。我们的研究认为,隐忧生成的基本原因有二。

一是推论标准重一般而轻特殊。

集资诈骗发生在商事活动中,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既应注重诈骗行为的一般情形,又应关照商事活动的特殊情形。但《2010解释》归纳的七个具体认定标准仅注重前者而忽视后者。如第一种情形中,对集资款用途的认识仅停留在常见的实体性经济,而未顾及商事领域中的非实体经济(如投资理财);对“生产经营活动”与“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逻辑关系认识仅局限于短期的投入、产出与营利,未关注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复杂性:有的经过较长时间的投入可能才有产出甚至营利;第二种情形中对“肆意挥霍”的理解仅停留于普通的民众生活与消费,忽略了基于生产经营需要而必要的高档消费支出;第三种情形中对“携带集资款逃匿”的目的判断仅注重“非法占有”目的支配所为的常见情形,未认识到还可能有因为债权人追债过紧或本人及家人人身受到威胁或伤害而为的特殊情形;第四种情形中对“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仅理解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一般情形,而未考虑可能存在已用违法犯罪所得或者其他资金来源偿还集资款的特殊情形;等等。如“吴英案”中,“无法归还”背后存在投入与产出时间差的特殊性,购买房产、汽车、珠宝等背后存在商业投资的特殊性,“以借还借”背后存在的商业运行习惯的特殊性,司法标准中都未曾顾及。可以认为,推论标准忽视商事特性,为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在标准设计上就埋下了难以“排除合理怀疑”的隐患。〔3〕 二是推论过程重指控而轻辩护。

现实司法中,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推论过程重指控而轻辩护的现象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被告人的合理辩护大多未被法院采纳,而且在裁判文书中对不采纳的理由一般只是笼统否定(“不能成立”之类),无具体理由说明,缺乏说服力。而这种现象在我们的455个样本案例中同样存在:在这些案件审理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定罪异议的有314件(占69%),法院采纳辩护人意见的却只有16件(仅占3.5%)。

从“吴英案”中法院对“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涉及的两个焦点问题(是否随意处理资产、是否存在肆意挥霍)的态度,可以明显看到上述问题。如“是否随意处理资产”问题,在一审庭审中,检方出具了100份署有吴英本人签名或盖有本色集团印章的空白用纸,以示证明吴英经营后期对本色集团的资产并不在意,处置非常随意。〔4〕吴英针对该指控辩称:这些空白用纸是曾被杨志昂等人绑架后被迫签订的,基于人身威迫所签订的内容并不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也不能以此作为证据认定“随意处理资产”。吴英还提供了她本人报案后在公安机关所做的笔录等材料以示佐证。又如“是否肆意挥霍”问题,吴英在一审庭审中针对公诉方提出的30辆汽车和一辆价值300万的法拉利跑车涉嫌“肆意挥霍”的指控做了辩护:在2006年6月开设了一家婚庆公司,汽车均在同年4月为开展婚庆业务而购买,资产落户都在本色公司名下。而且,法拉利购买后,因为车商以旧车充新车销售,至今未落户,由此引发的纠纷至她被逮捕前还未了结。对于吴英的解释,法院并未进行证据核实,也未进行法庭调查。除此之外,针对涉及其他方面“肆意挥霍”的指控,吴英及辩护律师也提出了反证:“1000万(购买名衣、名表、化妆品等花费400万以及用于坐飞机、吃饭请客、娱乐消费等600万元数目)即使全部算作挥霍,也不是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的主要原因,因为1000万仅占到7.7亿集资款总额的1.3%。”〔5〕但一审法院在判决书中全盘采纳了控方意见,认定吴英“对取得的集资款恶意处分和挥霍”,并且以此为由认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对于被告人吴英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则只是笼统以“与本院查明的事实及法律规定不符,本院不予采纳”回应。①二审以及二审重审中,吴英和辩护人与一审同样辩称吴英没有“非法占有”目的,但是法院均笼统以“理由均不能成立,不予采信”,或者“均与查明的事实及法律规定不符,不予采纳”回应。②至于吴英和辩护人的辩称为什么“不能成立”,与哪些“查明的事实”不符,又与哪些“法律规定不符”,“不予采纳(信)”的具体理由是什么,三份判决书均无针对性分析和说明。

可以认为,推论过程重指控而轻辩护(实质为重正推而轻反证),这为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在推论技术上留下了难以“排除合理怀疑”的隐患。它与前述“推论标准重一般而轻特殊”一起,构成了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难以“排除合理怀疑”的基本原因。

二、研究之困

(一)国内研究“未及根本”

学者和实务界已注意到,司法中不少通过推论认定的“非法占有”目的存在难以“排除合理怀疑”的隐忧,而集资诈骗案最为突出。为解此困,学者们从不同的问题切入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但是至今为止,这些研究都未找准问题,自然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国内研究文献颇多,代表性研究成果当推高铭暄教授的“综合反推法”③,刘宪权教授的“主客观结合法”④,古加锦教授的“九种联系

法”“九种联系法”是指,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的各种基础事实及其与推定事实之间的九种联系情况进行分析:其一,查明行为人是否通过实施金融诈骗罪的法定行为而排除被害人对其财物的控制并将其财物转归行为人自己控制;其二,查明行为人在与被害人进行金融交易行为时是否存在可能的还款能力;其三,查明行为人是否将被害人的资金用于双方约定的用途;其四,查明行为人是否将被害人的资金用于个人消费、还债等个人用途;其五,查明行为人是否将被害人的资金用于高风险的投资、违法犯罪活动等使资金处于极其不利地位的用途;其六,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随意低价处置被害人的财物等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其七,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转移财产、隐匿财产、拒不交代资金的真实去向等欲使被害人的资金无法收回的行为;其八,查明行为人是否存在逃匿行为及其逃匿的原因;其九,查明行为人是否属于有能力归还而不归还。参见古加锦《如何认定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法律适用》,2013年第11期。等。这些研究把各种主、客观现象联系起来的思考无疑值得肯定,但也必须看到这些研究存在的局限。“综合反推法”中的“综合”因素――“实施的具体客观行为,各种犯罪事实”――都局限于控方立场而忽视辩方立场,把肯定性事实绝对化而忽视肯定性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形(否定性事实)。并且“反推”――“运用严谨的逻辑论证来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只是停留于概念层面,对于具体如何“运用严谨的逻辑论证来排除其他的可能性”认定“非法占有”目的有无的问题并未深入研究,因此还没有落到操作实处。尤其对于肯定性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形、被告方的辩护对于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之有无所具有的意义,该理论没有花工夫去发掘。“主客观结合法”中基于客观原因如扩大再生产而投入大量资金导致的暂时“无法返还”或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导致的“无法返还”,排除“非法占有”目的认定,这兼顾了被告方立场,看到了肯定性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形,值得肯定。但是基于肆意挥霍、携款潜逃等主观原因而认定有“非法占有”目的,则仍然忽视了商事领域肯定性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形,因为即使如此也可能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有其他还款实力、躲避人身危险等)。此外,对于特殊情形的分析仅停留于“点”(仅对七种情形中的三种情形做了分析)上,而缺乏对肯定性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形(商事特性)作全面的分析和挖掘,没有解决全部问题。“九种联系法”采用了九种情形的“是”与“否”与非法占有目的“有”与“无”的对接联系法,其中,有的是“是”与“有”而“否”与“无”非法占有目的直接对接,如第四种情形“是否将被害人的资金用于个人消费、还债等个人用途”;有的则是“是”与“无”而“否”与“有”非法占有目的直接对接,如第三种情形“是否将被害人的资金用于双方约定的用途。”这种方法一般可行,但是对于商事领域的某些特殊情形则不可行。如行为人“是”将被害人的资金用于个人消费,但是如果存在确有其他还款途径的特殊情形,就不能直接对接认定其“有”非法占有目的;又如行为人“否将被害人的资金用于双方约定的用途”, 但是如果存在将资金用于更加有利可图事项的特殊情形,也不能直接对接认定其“有”非法占有目的。一般而言,在商事领域,那些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一般情形背后都可能存在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特殊情形,“九种联系法”显然未能顾及这些特殊情形。可以认为,不管是“综合反推法”、“主客观结合法”还是“九种联系法”,就“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一般研究而言,总体上存在的共同问题是重视肯定性事实而忽视肯定性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形,将正推标准绝对化。具体到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研究而言,除个别学者对个别问题的研究外,忽视商事领域特殊性、忽视被告方辩护意见的情形没有根本改变,对于“非法占有”目的推论隐忧存在的根本原因还未真正触及。 (二)域外研究“有向无型”(即有思考方向而无具体模型)

“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也是世界各国刑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6〕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域外“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研究与“合理怀疑”理论紧密相关。一般认为只有“排除合理怀疑”,才能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之存在,否则不能。〔7〕但是,对于如何“排除合理怀疑”的问题,大致存在主要基于指控与辩护两种不同立场的研究。主要基于指控立场的研究是研究达到多大肯定程度可以排除“合理怀疑”,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比率量化说”认为,“非法占有”目的等主观要件除了描述性的表达外,可以对肯定程度进行量化,达到定量比率标准的(如60%、70%还是80%抑或更高,具体比率有争议),就是“排除合理怀疑”。〔8〕而把辛普森案主审法官伊藤的理解运用于“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则是“全然确信”才能“排除合理怀疑”。①主要基于辩护立场的研究是通过研究“合理怀疑”的存在而否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对于“合理怀疑”的界定是研究重点,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如“反面定义法”认为,怀疑除两类情形即:(1)基于同情、幻想、偏见、成见、空想、憎恶等个人情感做出的怀疑;(2)基于陪审员因软弱、无能、怯懦而逃避给他人定重罪所出现的不情愿的怀疑之外,都是“合理怀疑”。〔9〕而“正面定义法”认为,基于理性和常理的怀疑是“合理怀疑”。〔10〕“正反结合法”认为,那些基于对证据仔细思考而不是荒唐提出来的怀疑就是合理怀疑。〔11〕此外,有一种“正反有别”的理论甚至明确放弃“非法占有”目的的指控证明,而依赖于反证证明。认为控方只需就基础事实进行证明,“非法占有”目的由被告人进行反证证明,即被告人不能证明“合理怀疑”,就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被告人反证证明的程度只需引起合理怀疑就足矣。〔12〕从这些理论可以发现,域外研究固然提供了不少与中国不一样的理论成果。但是就“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实践而言,仍然只是一种宏观、抽象的思维方法研究,而不是微观、具体的操作模型研究。〔13〕尤其是没有针对具体的特殊情形寻找具体操作办法。因此,其研究可谓“有向无型”,这与中国的情形基本一样。从此意义讲,我们并不能从中找到帮助。但是,域外重视对于反证的研究,与中国的情形又显然不同,对于我们研究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三、隐忧之克服

为克服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推论难以“排除合理怀疑”之隐忧,我们需要建立反映商事规律、符合商事特性的思维方式与推论技术。为此,在思维方式上,我们需要改变民商无别的旧思维,代之以民商有别的新思维。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商事思维,关照商事特性。在技术上,改变重指控而轻辩护的旧常态,代之以重视反证、正推与反证有机结合的新常态。

(一)思维更新:贯彻商事思维,关照商事特性

商事即商业经营事务,其本质突出体现为营利性。〔14〕商事思维即反映商事规律、符合商事特性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关照商事领域不同于普通民事领域的特殊性。〔15〕具体到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就是对于某些情形在普通民事领域可以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是在商事领域却不可,因为“占有”一词在民事与商事领域呈现不同的涵义。民事领域的“占有”一般指一种实际控制状态,民间有时指“所有”(即占为己有)〔16〕;而商事领域当事人(商人)的“占有”较多是指“占用”,用作营利(俗称借鸡生蛋),而非“所有”(刑法意义的“非法占有”)。 因此,对于非法集资行为,即便存在某些“欺诈”情形,也要运用商事思维来判断“占有”目的是否为刑法意义的“非法占有”,而不是“一视同仁”。如对集资款在商事领域的“占有”,既应考量实体经济领域“生产经营活动”的“占有”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也应考量非实体经济领域(如证券、期货、风险投资等活动)的“占有”仍然可能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又如对“携带集资款逃匿”的“占有”,既要考察基于“非法占有”目的的逃匿“占有”,也要关注其他特殊情形(如躲避催债等)引发的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逃匿“占有”。此外,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涉及的“欺诈”在民事领域与商事领域也具有不同的意蕴:如对“欺诈”的价值定位上,民事领域的“欺诈”被贴上道德标签,是“品行不端”的代名词,被社会予以否定性评价;而商事行为中一定程度的“欺诈”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能够为公众所容忍。君不见现实中常见的广告词:饺子铺广告――“无所不包”、 当铺广告――“当之无愧”、 理发店广告――“一毛不拔”、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等等。这些夸张性的广告宣传在商业领域非但不会被认定为“欺诈”,相反还被冠之“有创意”的美誉而为业界津津乐道。这源于商业宣传需要借助广告这种将真实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并利用信息传播技术这个通道以实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17〕商业行为需要创新,如果商业领域中对有创意的“欺诈”与民事领域做相同处理,就可能扼杀创新,让市场失去创新活力。由此可见,如果缺乏商事思维,不加区别地同等看待“占有”与“欺诈”,就会混淆集资诈骗犯罪与商事纠纷或者其他犯罪的界限,导致误判。

(二)技术改进:重视反证,正推与反证有机结合

将关照商事特殊性的商事思维运用到推论技术上,就是要借鉴域外的反证研究思路,改变过去重指控而轻辩护的做法,切实重视反证,并且将正推(即肯定性推论)与反证有机结合,通过“双面夹击”达到证明上的确定性,将是我们较好的选择。如果反证不能证明有“合理怀疑”,那就意味着正推结论已“排除合理怀疑”,具有可靠性。

1.反证之必要

首先,反证是克服正推方法本身先天不足的需要。“非法占有”目的之正推是一个演绎推理过程,即是“大前提――小前提――肯定性结论”的推理过程。“大前提”是推论的根据或者判断的标准,推论结果是否可靠首先取决于大前提。如果大前提不可靠,推论结果自然难以“排除合理怀疑”。我们知道,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通过归纳推理形成,而归纳形成的大前提天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盖然性。〔18〕这是因为归纳推理“通过整理、概括经验事实,使分立的、多样的事实系统化、同一化,并找出这种系统化、同一化的契机,从而揭示事物的普遍的属性和本质以及必然性、规律性”。〔19〕由于归纳只是对同类事物中的共性进行概括,不关心同类事物中某些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形成的结论只能近似或大概反映同类事物。正推以具有盖然性的结论为根据(大前提)进行推论,说明正推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推论的结果也就存在不能达到“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风险。有了反证,一方面可以从反向的有“合理怀疑”而避免正推缺陷的现实化(反证成立时),另一方面可以从反向的无“合理怀疑”验证正推已“排除合理怀疑”,从而保证正推的可靠性(反证不成立时)。因此,就方法论而言,反证具有保障正推结果可靠性的功能,是克服正推方法自身缺陷的需要。 其次,反证是弥补司法认定标准先天缺陷的需要。假如以“年轻女性在选择男性伴侣时,都倾向于成熟型”的随机抽样分析结论,来推断现实中的女性张某、李某等个体也持相同的性价值取向,那就可能与客观实际不符。同样的逻辑是,将诈骗类犯罪案件的普遍认知套用于商事案件,很可能对于商事案件形成误判。但是当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都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文件所确立的认定标准为依据①,而这些认定标准不但存在没有考虑商事特性的先天缺陷,而且都是正推标准,存在反证标准缺失之缺陷。反证标准缺失为具体集资案件中的“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埋下了难以“排除合理怀疑”的隐患。有了反证,就可以弥补司法认定标准的先天缺陷,保障“排除合理怀疑”。

2.反证之举要

依前所述,对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需要贯之以商事思维,对那些能够引起“合理怀疑”的特殊情形给予足够重视,技术上通过反证予以排除。结合《2010解释》的内容,可以建立与正推对应的假设性反证标准。举要如:第一项认定标准中, 在生产经营中,如果存在长线投资的情形(即经过较长时间的资金投入才能产生效益),就不能仅仅以出现“集资款未返还”的客观结果就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第二项认定标准中,如果是基于生产经营需要而产生的高档消费或自我包装行为或具有投资性支出等特殊情形,应排除“非法占有”目的。如为开展业务而发生高档娱乐消费支出的,为经营需要而购买高档轿车、豪华办公场所的,为投资而购买珠宝、黄金首饰、不动产(主要指商用办公场所、商品房及商铺等)以及具有稳定性回报的政府债券、企业股票的,等等;第三项认定标准中,如果因为出资人非法追索集资款而导致行为人或其家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引发的携带集资款逃匿的情形,应排除“非法占有”目的;第四项认定标准中,如果存在“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而获利并已返还集资款的,排除“非法占有”目的(违法犯罪另当别论);第五项认定标准中,如果存在基于公司、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规范性要求而发生的常规审检、年度财务审计而出现的暂时“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等情形引发的逃避返还资金的,应排除“非法占有”目的;第六项认定标准中,除了“搞假破产、假倒闭”具有明显的“非法占有”目的外,如果出于其他目的(如隐瞒违法犯罪事实、保护商业秘密等)而为的,应排除“非法占有”目的;第七项认定标准中,如果同样存在出于其他目的而为情形的,也应排除“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如“吴英案”,虽然“集资款不能返还”,但是考虑到吴英经营的企业大多在短期内难以赢利的客观现实《华夏时报》报道:“当年吴英投资的酒店、美容、娱乐业,现在都是东阳的红火行业,而其购买的大量房产和门面房,至今已经上涨了三倍多,2006年买的商品房价格每平米不到3000元,现在贵的一万多,便宜的也有8000元,门面房涨得就更多了。”可见,对融资行为追诉过早,极可能扼杀正常的商事经营活动。,依据反证假设应排除“非法占有”目的认定。〔20〕此外,吴英虽然有“肆意挥霍”行为(如坐飞机、请客吃饭、娱乐等1000万),但是她有庞大的本色集团的发展作为集资款返还的基础,也应排除“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毋庸怀疑,对于实践中能够引起“合理怀疑”的特殊情形,依据商事思维,通过反证假设进行排除“非法占有”目的,就能确保推论结果的可靠性。

3.反证之保障

全国著名的“佘祥林案”、“杜培武案”、“赵作海案”等重大冤案的查明以及“念斌案”2006年7月27日夜,福建省平潭县澳前村17号两户居民家被人为投入氟乙酸盐鼠药而多人中毒,其中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邻居念斌成为犯罪嫌疑人。该案历时8年10次开庭审判,4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2014年8月22日,福建高院终审判决念斌无罪。的戏剧性变化表明:司法者与辩护方构建何种关系对案件走势及裁判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如“念斌案”能够得以扭转,与辩护律师尽职尽责、司法者认真倾听辩方意见具有重要关系。反证本来是发现和避免司法差错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我国,“反证采纳难”是一个司法顽症。为改变此状况,一些学者做出了不无见地的探索,如有学者就如何提高辩护采纳率问题提出了“5项保障措施”“5项措施”具体包括: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诉讼结构的优化、法庭的自治和自决、判决理由制度的建立、程序性救济机制的构建。央视法制频道《庭审现场》栏目于2009年4月25日的《亿万富姐受审记》专题报道。参见万茵《吴英亿万富姐的罪与罚》,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126页。,其中建立“判决理由制度”的意见很有直接针对性。〔21〕我们认为,针对非法集资案件“非法占有”目的认定过程存在重指控轻辩护的现状,目前可付诸实践的是改革裁判文书制度。(1)建立“不被采纳”辩护意见完整记录制度,即将被告人的辩护意见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客观完整描述;(2)建立辩护意见“不被采纳”说明制度,即在裁判文书中对“不被采纳”的辩护意见具体说明理由;(3)建立辩护意见“不被采纳”救济制度,即对于辩护意见“不被采纳”又不在裁判文书中具体说明理由的,被告人有权要求补正,裁判机关有义务补正,并且要在制度设计上落实相关权责。同样以“吴英案”为例,如果有前述裁判文书制度保障,吴英及辩护人在二审中提出的辩护意见“未被采纳”的理由将大白于天下,对于“非法占有”目的以及集资诈骗的认定正确与否,都将彰显无遗,不辨自明。如果认定正确,必将取信于民,而不至于遭受社会诟病。

四、余论:司法认定中存疑情形的处理

对于司法现实中某些关涉“集资”的案件,可能因为证据等原因而存在“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存疑的情形,如果以集资诈骗罪认定就存在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隐忧。对于这些“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有疑的案件,我们需要秉持现代刑法的“谦抑”精神,分别案情按照“疑罪从轻”(重罪与轻罪存疑时)或“疑罪从无”(有罪与无罪存疑时)的原则进行处理,而不是勉强认定为集资诈骗罪。

仍然以浙江“吴英案”为例。首先,针对公诉机关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指控,吴英本人始终未予承认。并且在辩方陈述环节,吴英曾明确提出反证:如果我想“非法占有”,那就没有必要购置大量的固定资产,我觉得(携)现金潜逃或隐匿更加方便。在辩护方式上,吴英及其代理律师都坚持“无罪辩护”的诉讼策略,也是出于这一真实“主观目的”的考量。即使吴英在长期被羁押,精神几乎处于绝望的时候,她也仅承认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从控辩双方的证据质证来看,“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确实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一是对吴英集资行为的界定以“明知无法归还”为由 认定有“非法占有”目的,这忽略了投资与产出的关系,是典型的非商事思维;二是根据其购买房产、汽车、珠宝等行为认定有“非法占有”目的,同样是缺乏商事思维,因为购买房产、珠宝属于有利可图的商业投资行为,而购买汽车则是为商(企)业经营之所需;三是“以借还借”是许多企业应对经营资金紧缺的商业惯例,并非有“非法占有”目的,吴英也是如此;四是吴英在经营后期,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时,并未选择如携款潜逃等直接“非法占有”的行为,而是积极筹款应对。综合这些情形,认定吴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显然存在“合理怀疑”。鉴于“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存疑,依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吴英案”以不入集资诈骗罪为宜。 对“非法占有”目的认定难以“排除合理怀疑”的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可根据具体案情认定为集资诈骗罪以外的其他非法集资犯罪(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及企业债券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擅自发行基金份额类非法经营罪)。仍以浙江“吴英案”为例,虽然本案不宜以集资诈骗入罪,但是吴英行为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性质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其行为造成了严重结果,而吴英对结果的心理态度明显具有不计后果(放任)的特征。相较于其他非法集资犯罪,吴英行为更加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对于“吴英案”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更妥。

〔参考文献〕

〔1〕〔英〕鲁伯特・克罗斯.英国刑法导论〔M〕.赵秉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56.

〔2〕陈兴良.目的犯的法理探究〔J〕.法学研究,2004(3).

〔3〕杨宇冠,郭旭.“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在中国适用问题探讨〔J〕.法律科学,2015(1).

〔4〕〔5〕万茵.吴英 亿万富姐的罪与罚〔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254-257,126.

〔6〕李明.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规则〔J〕.法学杂志,2013(10).

〔7〕卞建林,张璐.“排除合理怀疑”理解与适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1).

〔8〕〔9〕〔10〕〔11〕赖早兴.美国刑事诉讼中的“排除合理怀疑”〔J〕.法律科学,2008(5).

〔12〕张威.论排除合理怀疑的动态界定〔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2).

〔13〕〔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M〕.吴宏耀,魏晓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133.

〔14〕蒋大兴.商事关系法律调整之研究――类型化路径与法体系分工〔J〕.中国法学,2005(6).

〔15〕赵万一.商法的独立性与商事审判的独立性〔J〕.法律科学,2012(1).

〔16〕孟勤国.占有概念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占有制度〔J〕.中国社会科学,1993(7).

〔17〕陈培爱.现代广告学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25.

〔18〕徐梦醒.法律论证的推论规则〔J〕.政法论丛,2015(2).

〔19〕夏甄陶.认识论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7.

〔20〕陈锋.“吴英身后:民间借贷更甚”〔N〕.华夏时报,2014-05-16(3).

〔21〕韩旭.律师辩护意见为何难以被采纳――以法院裁判为视角〔J〕.法治研究,2008(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网络诈骗犯罪浅析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依托于网络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而形形色色的 网络犯罪给这场变革提出了全方位,不容忽视的挑战。本文仅仅针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新特 征,种类,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及危害结......
论诈骗罪中的被害人怀疑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 诈骗罪的怀疑问题存在于生活、投资和投机等各个领域。理论界对该问题仍有诸多争议,被害人信条学否定了行为人之行为对结果的归责关系,本质上是刑法对人的保护的限制,正犯论下的危险接受又不能在此问题上概括适用。在被害人怀......
法学论文: 分析合同诈骗罪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5
●新制定的《合同法》使得合同的适用范围急剧膨胀,如果合同诈骗罪的合同等同于《合同法》中的合同,将使普通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难以区分,并出现“特殊法条”架空“普通法条”的混乱现象。因此,应将合同诈骗罪的合同界定为书面形式,不......
论信用卡诈骗罪若干法律问题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 容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发展,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金融支付工具。如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信用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被普遍使用,当享受着信用卡带来的便利时候,信用卡已成为犯罪分子的重点攻击目标,极大地损害了信用卡的信......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
发布时间:2023-01-03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 [摘要] 合同诈骗罪是新刑法修订后增加的新罪名,与普通诈骗犯罪相比,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鉴于新刑法对该罪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化,加上相关司法解......
如何分析认定票据诈骗罪中的主观目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票据为代表的各种信用支付手段因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被广泛使用,但同时票据诈骗犯罪也随之呈现高发多发的态势。虽然我国刑法对于本罪客观方面规定了使用伪造的票据或作废的票据、冒用他人票据等多种方式,但综......
浅析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0
浅析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一、信用卡诈骗罪概述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金融诈骗犯罪之一,刑法第196条明确规定了它的主要犯罪......
本案是盗窃罪还是信用卡诈骗罪
发布时间:2023-05-14
分歧意见:本案在处理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丁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以下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犯罪嫌疑人丁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犯罪嫌疑人丁某在拾得工友的该银行卡后,在银行卡所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到自动取款机上......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探析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自从1985年中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我国的信用卡方兴未艾,在信用卡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发卡银行和发卡数量及交易金额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也在一步步迈向“塑料货币”的时代。作为一种非现金支付的交......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浅析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刑法》第196条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本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即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或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是数额犯,只......
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
发布时间:2023-06-02
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 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 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 【案情】 被告人邓辉对公诉机关所指控的出卖租赁物的事实不持异议,但辨称因其欠工人工资,被逼无奈之下......
浅析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2)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15
三、信用卡诈骗罪在立法上的几点建议(一)单位能否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刑法中没有明确写出单位是犯罪主体,所以通常的理解也就认为单位不是该罪的犯罪主体,在以往的司法考试中,本题的答案就依据刑法认为单位不是该罪的犯罪主......
电信诈骗罪法律适用主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6
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已成为社会公害,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非接触性、空间跨度大、诈骗手段繁多,群众防不胜防,预防和打击难度异常巨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颗毒瘤,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2016年8月以来,山东、广东连续发生学生被诈骗后死亡案件,影响恶劣。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事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
探讨票据诈骗罪在司法认定中的界限
发布时间:2023-02-20
票据是现代经济生活中重要的信用工具和支付手段。然而,随着票据在商事贸易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以票据诈骗为代表的票据犯罪活动的发案率也随之直线上升,严重影响着票据信用和当事人的财产安全,严重威胁着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为此,我......
电话诈骗成“台湾之耻”
发布时间:2022-08-06
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在“两会”上表示,2014年,大陆人因电话诈骗损失了107亿元人民币,其中80%赃款在台湾被提取。对此,有台湾媒体直呼电话诈骗已成了“台湾之耻”。 日前,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历的陈伟才透露,台湾警方告诉他,“......
信用证诈骗罪构成特征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信用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规定,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 方法,利用信用证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 单位。境外公司、企业针对我国的银行或者公司所实施的信用证......
非法集资“脱胎换骨”之后
发布时间:2019-12-10
钱宝网的CEO张小雷,将骗子的“水平”又刷到一新高度。今年2月,南京市公安局依法对钱宝网CEO张小雷等12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执行逮捕。此时的“钱宝网”办公机构早已人去楼空,全国几十万“宝粉”(钱宝网投资人对自己的称呼)的500多亿资金已不知去向,绝大多数宝粉注定要血本无归。但在网络上,宝粉们却依旧在互相打气,高喊口号:永远支持雷哥!雷哥是被人陷害!发誓绝不挤兑!绝不向公安机关反馈.........
贪污罪、职务侵占罪之辨析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04
一、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否限于公共财产 现行刑法第271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第2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
合同诈骗罪及其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合同诈骗 犯罪构成特征 非法占有目的 罪数 共犯[摘 要] 合同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裂出来的新型经济犯罪,它在保留了普通诈骗罪的一些共性特征外,又表现出自身特有的个性。这种个性主要体现在其犯罪构成的特殊性。鉴于本罪认......
论诈骗罪的行为类型扩大化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3-04-01
一、诈骗罪行为类型扩大化的界定 刑法传统理论认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关于诈骗罪的行为类型则理解为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种。甚至曾有学者明确提出,诈骗罪......
浅谈诈骗罪财产损失的类型化
发布时间:2017-05-31
学界一般认为诈骗罪的客观构造是:被告人实施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或维持对方的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该错误认识而处分或交付财产,并由此产生财产损失。虽然财产损失是诈骗罪成立的前提条件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财产损失却并未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讨论,需进一步研究。一、理论的梳理对财产损失是从整体上考察还是仅从对方交付的财产作判断?在日本理论界,存在着个别财产说、整体财产说和二分说(又称折中说).........
浅谈货款诈骗犯罪的预防/罗永洪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29
――揭示“AAA”企业的真面目铜梁县公安局经侦大队长 罗永洪近年来,经济所有制结构及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经济犯罪已成为困扰社会治安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
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信用卡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罪的一种,有关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解释有很多,但在认定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争议的问题。根据刑法和司法解释有关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本文主要从对信用卡诈骗罪概念的界定和行为方式的认定这两个方面来......
刍议侵占罪之对象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7
我国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侵占罪;第2款又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也依照侵占罪处罚。显见,我国刑法是将侵占代为保......
浅谈非法集资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高发,不仅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也不断刷新,引发不少集体上访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在处理这类案件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何界定单位犯罪中责任主体的范围、如何妥善处理涉案财物、如何看待集资参与人的诉讼地位等问题,往往成为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键所在和实现案结事了的重要抓手。为了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准确打击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文秉持最高人民法.........
浅析金融诈骗罪若干争议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3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华大地开始进行一场振奋人心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战役,改革开放在为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深深困扰着市场经济国家的破坏金融秩序犯罪。为了有效打击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金融秩序犯罪......
浅谈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防控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7
“浅谈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防控对策”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浅谈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防控对策 一、当前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特点 (一)团伙作案,涉案人员复杂,发案数量多,损失大 从目前查处的案件来看,犯罪分......
论企业经营中合同诈骗罪认定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 要: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前提。当下,合同诈骗罪已成为危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恶性肿瘤”,不及时切除将会进一步侵犯我国公民的公私财产所有权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
刍议侵占罪之对象(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5
以上是结合普通侵占罪的性质和财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其法律性质而做出的一般限定。除此之外,刑法第270条第1款还做出了法律上的限定,“代为保管”和“他人”则为此。正确、科学地理解两者,对于判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破窗理论视野下的新型财产诈骗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本文以犯罪学中的“破窗理论”为基础,探讨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财产诈骗犯罪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其是否与网络环境无序性存在相关性,以及如果相关,对无序的干预是否会降低该类犯罪的发生,基于以上分析,探索我国当前新型财产诈骗......
论占罪中的埋藏物之辨析
发布时间:2023-01-19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论占罪中的埋藏物之辨析”解决您在写刑法论文中的难题 论占罪中的埋藏物之辨析 一、关于侵占罪之埋藏物的理论争议与立法现状 (一)我国理论界在对侵占罪之埋藏物的理解上,产生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新农合”资金缘何频遭诈骗
发布时间:2023-03-10
国家新农合政策实施10多年来,大大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但多地频发新农合资金遭蚕食的事件,凸显了民生资金运行、监管的多重难题 “这又是一些假发票,被我们戳穿了!”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肖......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8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是信用卡诈骗罪犯罪形式之一。本罪在1979年刑法中并未规定,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行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第十四条中才被明确规定为信用卡诈骗罪,1997年《刑法》明确将恶意透支行为纳入规定为......
非法集资相关犯罪的界定及应对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2
一、非法集资相关犯罪之间的界限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正确理解“公众”一词 本罪要求吸收的存款是“公众存款”,也就是这些资金的原始所有者是不特定的人群。公众与人数并无对应关系,不能以存款的人数多少来衡量存款......
民事欺诈行为与刑事诈骗的区分及后果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以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合法行为。不发生任何法律后果,不涉及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不是合同。虽然在当事人......
通信网络诈骗犯罪现状及情境预防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近日,连续发生学生、教授遭通信网络诈骗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徐玉玉,刚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在接到一通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了9900元,后伤心过度导致心脏骤停去世。另外由清华大学液晶大楼物业服务中心发布的警情......
“非法集资”的监管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07
把监管职责交给一个专业性的机构来负责,责、权会比较匹配,专业的监管者负有专业的职责,也能达到问责的效果,它也更有动力来把这件事做好。 最近,非法集资再次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从1993年中国第一起非法......
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是信用卡诈骗罪犯罪形式之一。2008年最高检、最高法联合出台法律解释对信用卡犯罪的法律适用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整体上看,本罪存在入罪门槛低、规定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催收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同时,本......
论占有的物权法保护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占有的物权法保护 论占有的物权法保护 论占有的物权法保护 [摘 要]占有的保护制度是占有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引入对占有保护的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对占有人的私力防御、私力取回、占有物返还请......
金融票据诈骗的防范
发布时间:2022-10-09
金融票据诈骗的防范 金融票据诈骗的防范 金融票据诈骗的防范 (一)伪造银行预留印鉴进行诈骗。由于目前银行的前台一般用肉眼分辨印鉴真伪,因此,利用伪造印鉴诈骗是犯罪分子的基本手段。一是用普通技术作案......
从民法理论出发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
发布时间:2023-03-27
从民法理论出发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 从民法理论出发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 从民法理论出发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 [摘 要]物权和所有权是民法的领域,由于刑法具有补充性,是后盾法,它对物权和所有权的保......
浅谈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
发布时间:2016-04-11
本文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刑法论文:浅谈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摘要:行为人并未绑架被害人,而是将被害人策划、配合去外地游玩、或将被害人骗至外地游玩,并向其第三人(一般为......
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0
大家好,欢迎来到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希望大家喜欢! 论文摘要 行为人并未绑架被害人,而是将被害人策划、配合去外地游玩、或将被害人骗至外地游玩,并向其第三人(一般为家属)谎称绑架......
对经济半小时之黑股票诈骗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经济诈骗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正在进行不断改革的道路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钻法律体制的空子,对投资者进行诈骗。 关键词:经济半小时;黑股票诈骗;......
“分红式”网络投资诈骗的特点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22
且网络诈骗的花样不断翻新,证据收集难度大,公安机关技术手段滞后,这些都给案件证据的收集带来很大的困难。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
原始股诈骗玩花样
发布时间:2023-07-09
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等以原始股为诱饵的诈骗案层出不穷,原始股的投资路上处处是陷阱,投资者走的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而这就需要投资者在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同时了解各种类型的诈骗手法。原始股现新型诈骗家住北京的张永(化名)陷进一场源于添加微信陌生好友的原始股骗局。2016年12月,张永无意添加了一位名叫孟冰的陌生好友之后,张永与这名女业务员开始了长达3个月的聊天,张永称,对方谎称自己在一家私.........
试论文化产业投资不足问题之克服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存在的文化产业投资不足的原因进行了 分析 ,并介绍了国外在文化产业投资 问题 上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克服文化产业投资不足的办法。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资 一、投资不足是 目前 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
网络交易诈骗与防范
发布时间:2023-05-16
一、网络交易诈骗的形式 (一)构建假网站和假链接 犯罪嫌疑人在能够提供虚拟空间的运营商那里注册与真实网站相类似的域名,开通运行后在真实网站上建立一个虚假的商品销售链接和联系方式,以特价、低价等各类促销手段诱使买家上当......
试析关于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
发布时间:2016-04-11
又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小编为大家送上无犯罪目的的绑架可构成非法拘禁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好的论文! 一、基本案情 2008年至2010年间,被告人冯某与被害人汤某经人介绍后谈恋爱,并有同居关系,后被害人汤某提出分手,经被......
一个艺术诈骗犯的侧写
发布时间:2015-08-24
对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来说,作品被萨奇收藏可能是比中体彩头奖还更令人兴奋的喜讯。 香砂・辛格(Schandra Singh)就是这么一名中了头彩的画家。刚拿到耶鲁大学艺术硕士的她,在钱包见底,即将尝到贫困生活的前一刻收到了来自画商的电......
侵占罪若干问题研究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4
内容论文摘要:中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理论没有妥善地处理形式与实质、控诉与辩护、客观与主观、经验与规范、静态与过程这五组对立范畴之间的关系,使得理论难以自足,从而必须被加以合理改造。解决现存犯罪构成理论缺陷的路径可能很多,......
侵占罪若干问题研究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22
内容论文摘要: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第27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
论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是两类既相似又不同的合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这两者往往容易混淆,导致许多判决结果存在争议。因此,对两者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把握两者的性质与具体特征,分清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惩治违法......
论占有权利推定在不动产上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3-07-12
论占有权利推定在不动产上的适用 论占有权利推定在不动产上的适用 论占有权利推定在不动产上的适用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中对于占有权利推定效力的适用范围,规定为动产或者......
占有改定取得的所有权之效力
发布时间:2013-12-19
占有改定取得的所有权之效力 占有改定取得的所有权之效力 占有改定取得的所有权之效力 一、 序言 动产买卖时,任何才能够做到既保护买受人的利益,又照顾到第三人的信赖,使两者的利益得到均衡......
占有事实V.S占有权(上)
发布时间:2023-05-20
占有事实V.S占有权(上) 占有事实V.S占有权(上) 占有事实V.S占有权(上) 提要:本文对占有制度的沿革做了一个较粗略的总结,比较了罗马法与日耳曼法上关于占有制度的差异,及萨维尼与耶林两......
非法集资类相关案件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8
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在未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前,运用股票、彩票或债券凭证等手段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段时间内以货币或其他物质形式对对债权人进行回报的行为。本为通过对与非法集资行为相关法律进行阐述,并结合具......
防范利用公示催告程序进行诈骗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6
近来在与法院同志的交流中,得知在多起诈骗案件中,犯罪人利用公示催告程序屡屡诈骗得逞,不仅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给人民法院的声誉和审判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经笔者仔细研究,发现现行的公示催告程序确有严重的漏洞,必须采取......
手机短信诈骗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短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的诈骗形式,具有隐蔽性强,影响范围广,手段多样等特点,并且治理难度大,已经严重危害了公民的财产安全。本文......
揭秘移动支付诈骗手段
发布时间:2023-04-11
网络欺诈一直是广大网民极其关注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近日,腾讯联合警方展开打击网络犯罪的“雷霆行动”,行动揭示网络欺诈新发三大态势,并提供了便利的解决方案。 据腾讯研究院副秘书长、网络黑产研究专家毛晟斌介绍,2015年腾讯......
非法集资犯罪的制度性成因分析以现行金融体制为考察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剧,非法集资犯罪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非法集资犯罪的成因而言,现有金融体制下的金融市场既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所带来......
诈骗犯导演的连环双簧局
发布时间:2022-10-13
中介就职导致债务缠身这年头“好”工作难找,社会上有托关系找工作的风气,河南省郑州市也不例外。1949年出生于郑州的崔喜莲原本是名普通工人,但头子活络的她却发现了“职业中介”这个生财之道。2003年,崔喜莲因帮一些人“猫”到了工作,渐渐小有名气,于是来请托的人也多了起来。陌生人社会,许多人并不直接认识崔喜莲,而是拐弯抹角地托人找到了她。经手的人多了,这“请托”事先准备的“公关费用”有时就成了一笔糊涂.........
从占有之法律规定看对我国改革的启迪
发布时间:2022-11-09
从占有之法律规定看对我国改革的启迪 从占有之法律规定看对我国改革的启迪 从占有之法律规定看对我国改革的启迪 占有,是一个含义可变的法律概念,包括主观意志和客观行为的变化,适用于多种法律......
占有事实V.S占有权(下)
发布时间:2013-12-19
占有事实V.S占有权(下) 占有事实V.S占有权(下) 占有事实V.S占有权(下) 五、各学说的评价 (一)权能分离学说的评价 所有权权能分离理论是大陆法系物权制度特有的理论。大陆法系将所有权......
“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初探
发布时间:2016-09-22
一、非法占用海域期间的定义 非法占用海域期间是一种特殊期,非法和占用海域从性质和状态上对期间进行了限制非法可以理解为未经批准使用海域和骗取批准使用海域两种情况占用海域可以理解为对海域的排他性使用。期间是指从某一时刻到另......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22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高校网络诈骗案件日益增多,给大学生带来了财产损失,也给高校甚至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诈骗的含义、方式和特征,并提出了防范网络诈骗的措施。......
网络诈骗刑事立法面临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网络诈骗犯罪作为一种以网络为工具的新型犯罪,其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明显有别于传统的刑事犯罪。而由于相关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使其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日益增长的危害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深入研究对诈骗犯罪的惩治问题,具有重要的......
让蒋介石上当的民国诈骗案
发布时间:2023-01-05
抗日战争开始后,很多有爱国精神的企业家纷纷捐献财产,用自己的力量支援抗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陈嘉庚等海外华侨,联络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开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陈嘉庚带头捐款购债券献物、精心筹划组......
论中国公司法之构造缺陷及克服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7
摘 要本文认为,中国公司法在实践中存在以下缺陷: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的组织机构之间区别模糊、国有独资公司定位不当、股份公司之董事会缺少有效约束、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虚拟化以及对关联公司以及公司集团的约束不力。为更好地发挥公......
浅析当前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特点与预防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已成为当今社会除现金支付手段外,百姓经济生活的另外一种主要货币支付手段,与此同时与信用卡发卡量的增长相对应,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发案数量、涉案金额也逐年上升......
私分国有资产罪探析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国有资产 犯罪主体 国家规定 集体私分 共同贪污 乱发财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国有企业、公司中的一些单位主管人员损公肥私、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的现象比较严重,且有的国家机关......
在德克萨斯救人,有罪
发布时间:2023-03-06
慈善有罪 阿诺德是一名二战退伍老兵,妻子生前热衷于慈善事业,一生都致力于向无家可归者提供帮助。妻子去世后,阿诺德为了纪念妻子,成立了一家名为“爱你邻人”的非盈利性慈善机构,借以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除了向无家可归者提......
当前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中收售银行卡环节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8
摘 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通信业及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日益高发,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由于电信诈骗多为异地犯罪,且手段隐蔽,技术性强,打击难度较大。鉴于电信诈骗犯罪始终不能离开银行卡,文章立足基层......
论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是两类既相似又不同的合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这两者往往容易混淆,导致许多判决结果存在争议。因此,对两者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把握两者的性质与具体特征,分清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惩治违法、......
彭氏兄弟特大诈骗案揭秘
发布时间:2023-07-25
被工行深圳分行开除的彭氏俩兄弟,几年间,摇身变成身价数亿元的港商,掌控27家公司的大老板。他们对工作过的深圳工行以及深圳其他几家银行疯狂诈骗。1999年7月审计署查出此案并上报国务院。最近,深圳市检察院以涉嫌骗开信用证7000万美......
浅析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2-12-20
非法集资行为与私募的主要特征是不相容的,然而在我国,私募的实际运作并不完全规范,非法集资活动屡屡把自己打造为私募的形象或直接冠以私募之名,故非法集资活动与私募之间尚存在很多模糊的边界,令公众难以辨识。 私募行为与非法......
浅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发布时间:2023-02-01
一、主体方面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对于金融机构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则存在不同的看法。 ......
对外担保“扎堆”隐忧
发布时间:2023-02-21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主要是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申请银行综合授信提供担保,或为子公司偿还债务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以及为上游供货商以及下游销售商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等。 仓促担保很难避免担保决策随意性比较大,对被担保公司的经......
论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资源配置集成化
发布时间:2022-11-12
[内容提要]经营资源集成与经营资源集约具有十分显著的区别。经营资源集成在国有商业实施跨越式的快速、优质、高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商业银行经营资源集成的内容与形式。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资源配置集成化的路径和......
论占有的物权法保护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占有的物权法保护制度的完善 论占有的物权法保护制度的完善 论占有的物权法保护制度的完善 [摘 要]占有的物权法保护的规定存在很多不足,应规定占有人的私力救济,对占有的妨害危险保护,给间接......
电子商务论文:网络诈骗的形式及其防范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要】电子商务论文:网络诈骗的形式及其防范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摘要:作为网络犯罪的一种,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
派遣员工侵占公司财务定罪之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4
对于派遣制员工在服务单位从事劳务过程中,将服务单位的财物非法据为已有构成何罪,这是在现今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主客观方面着手分析,不难发现该行为构成何罪。 派遣制员工盗窃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 何某、肖某、杨某系......
论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1
论文摘要: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伴随着企业公司化进程所滋生的一种较为突出的新型不法经济犯罪。本文从公司法的角度出发,就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试作论述,对刑法关于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完善意......
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隐忧
发布时间:2023-05-20
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隐忧 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隐忧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隐忧 文章来自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经历了10年,有人说今天的电视民生......
防范欺诈百度推安全认证客服搜索
发布时间:2023-01-13
防范欺诈百度推安全认证客服搜索 日前,针对网络中虚假客服维修信息泛滥、网友防不胜防的问题,百度对客服、售后、维修等相关搜索结果进行了全方位优化展现,推出经百度安全认证的企业官方客服标识,同时给予用户醒目提示,谨慎防范虚假......
论占有的性质及我国物权法的立法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占有的性质及我国物权法的立法选择 论占有的性质及我国物权法的立法选择 论占有的性质及我国物权法的立法选择 [摘 要]占有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现代的社会,法律对物的保护已逐步由......
现代性隐忧与儒家道德学说体系之重构
发布时间:2019-12-02
摘要:“现代性隐忧”在当代中国社会引发出一些道德难题。功利与价值关系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公平与平等关系间的不协调以及国人道德观中出现的“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儒家道德学说对“现代性隐忧”进行化解,存在较大可能性。但传统与现实间的张力又促使儒家道德学说必须进行体系重建。重新诠释道德范畴内涵,将“德得相通”原理与和谐社会建立相联系,在新的意义层面托举“内圣外.........
占有制度与中国民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占有概念起源于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中,设有“获得物占有权法”,尽管未对占有予以定义,但从其有关占有的两条规定中,可以反映出早期罗马法关于占有的概念:其一是“占有土地的时效为二年,其他一切物品则为一年”,其二是“不愿......
“中道”之忧
发布时间:2022-12-17
[内容提要]在抗击SARS进程中,与我们关系紧密的行政强制行为已是行政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分析了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之后从这一状态下行政强制的程序瑕疵和边缘性问题出发,针对德国学者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