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精准扶贫的资源配置逻辑与实践困境

精准扶贫的资源配置逻辑与实践困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7:40:28
精准扶贫的资源配置逻辑与实践困境
时间:2023-08-07 17:40:28     小编:

摘 要:扶贫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精准扶贫资源在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的项目化与社会生活的不规则性、政策执行的科层逻辑之间的张力。这一巨大的张力使极具科学性和合法性的程序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倒逼,从而产生“反科层”的逻辑,进而使精准扶贫资源的配置面临实践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应着力于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增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和因地制宜地发掘地方优势资源,以激发扶贫对象为主体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实践困境;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8)02-0001-09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此后精准扶贫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思想引领和工作措施,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以往扶贫工作实践成效的反思和突破,对30多年来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亦引起学术界的积极回应。目前关于精准扶贫的含义,学者们通过对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政策文本的解读,基本上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即准确地识别贫困户、科学地帮扶、因地制宜地施策,从识别、帮扶、管理到脱贫、考核均需“精准”,扶贫资源要精准地从村庄下沉到家户,以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成效[1]。因此资源的配置对于“精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自上而下的输入过程中,扶贫资源如何能准确地到达贫困人口的手中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政策文件的解读、自上而下施策过程中产生的困境,缺乏基层人群的视角和丰富的田野调查材料作为支撑。本文将以贵州省黔东南T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层干部和村民的访谈,呈现精准扶贫政策及其资源在“落地”过程中所面临的实践困境,以管窥当前精准扶贫资源的配置深受行政体制、基层权力和农民主体性的影响和约束,从而产生出“脱嵌”的行为和运行逻辑。

二、项目嵌入与政策兜底:精准扶贫资源配置逻辑

当前,我国的扶贫行动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阶段。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互为支撑,共同构建出我国大扶贫工作格局。专项扶贫主要是国家安排专门资金,即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组织实施扶贫项目,鼓励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对象实施异地搬迁,并通过自上而下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方式实施,通过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等、革命老区建设等专项开展稳定脱贫的扶贫攻坚;行业扶贫则是各行业部门如发改、经信、住建、农业、水利、交通、电力、教育、文化、广电、人社、卫生、林业等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与贫困乡镇、村庄进行衔接,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以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完成本行业国家制定的扶贫任务;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多方社会资源从不同角度共同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这是当前大扶贫工作格局的主导思想。由“大扶贫”结合“精准扶贫”的“五个一批”“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六个精准:包括“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共同施策,以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我国的国家治理体制中,项目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能够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关系以及社会各领域统合起来的治理模式”,项目制强调资金专项专用,“力图做到专项目标明确、资金分配平衡、预算结构清晰、过程管理严格、程序技术合理、审计监督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一统到底,且带有明显的专家治国的倾向”[2],尤其在农村税费改革、基层政府从“吃饭财政”转变为“要饭财政”之后,中央财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项目制的方式来进行转移支付,以此促进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我国贫困治理由政府主导,扶贫资金来源多为中央安排、省级配套、市(州)县级配套,多以项目的方式专款专用,以确保资金能够管理严格、科学运用,从而实现既定的项目目标。在精准扶贫中,扶贫资金尤其是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中央自上而下地嵌入到贫困地区,经过省、市(州)县,再下发至乡镇,通过扶贫措施包括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移民等措施,最后才能到达贫困群体手中。这主要是针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常年困难的贫困人口,则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同时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以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的方式来进行“兜底”。

根据项目制事本主义的初衷,在精确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扶贫资金从中央财政经由省、市(州)县配套,最后下发到乡镇,各贫困村由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干部和党员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确定所要发展项目,再由乡镇来进行申报,县里面审核通过上报州里,最后才能拨付资金,实施项目,以确保能科学地、因地制宜地扶贫。而且当下扶贫攻坚为“限时脱贫”,已不需要“跑部钱进”。

“现在我们这地方的扶贫资金主要还是依靠国家划拨,社会力量还是比较小的。而国家对于这笔资金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评估标准。我们现在是国家级贫困县,(扶贫资金)按照‘2251’的比例进行分配,即贫困县20%、贫困乡20%、贫困村50%、贫困人口10%资金分配。现在是限时脱贫,国家给了很多项目必须去做。如果项目资金下来项目没有做好,是会被问责的。”(G1-JM,女,45岁,T县扶办主任)

资源配置的前提是对贫困户进行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具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程序,黔东南T县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

“贫困户建档立卡,省里会给一个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3 146元。如果低于这个收入就鉴定为贫困户。首先由贫困户写申请书,通过村评议小组评议后公示7天,公示结束之后报到乡政府,乡一级会对申请人员进行再评定,然后在乡里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进行审核,审核后提交扶贫领导小组评议,县里再公告7天后才界定为贫困户。这就是‘两公示一公告’。省上对规模是有规定的,我们全县是16万人,但是给我们的规模控制是四五万人,要从中选出最贫困的进行建档立卡。”(G1-JM,女45岁,T县扶贫办主任) 在规模控制下,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后,由全县干部进行结对帮扶,以单位、部门帮村,干部帮户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的贫困因素来“对症下药”,以求科学准确地扶贫。一旦被识别为贫困户,就可以根据扶贫政策,享受相对可观的扶贫资源。扶贫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基本保障性资源,如低保、大病临时救助、教育救助、医疗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公共卫生服务等;二是生产和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如各种农业补贴、农村危房改造补贴、教育基础补贴等;三是直接作用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投资,主要指财政性资金,重点用于提升农民种植和养殖等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村传统产业的升级。”[3]由此可知,为使扶贫资金能有效覆盖并惠及贫困人口,实现事本主义的目标,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到资源的下沉,每一层面都有看似科学严密的制度安排,遵从严格的科层制逻辑,但这一严密的操作程序在农村基层社会能否实现有效的“落地”,从而使资源配置得到应然的实现呢?

三、错位识别与项目脱嵌: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现实困境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由政府主导、财政转移支付的扶贫资金是最主要的扶贫资源,资金的使用需要依照相应的制度安排,以力求达到“精准”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严格的科层制逻辑的制度安排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不规则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这一巨大的张力使极具科学性和合法性的程序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倒逼,从而产生反科层制的逻辑,使有关贫困治理的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地,进而使精准扶贫资源的配置面临发展的困境。

(一)“公地悲剧”:扶贫资源配置的主体性缺失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属性的扶贫资源,其属性范畴上亦属于“公共池塘资源”,这种资源突出的内在特征为“有竞争性但非排他性”。这种现象表现为某一贫困户获得救助的扶贫资源后,村内其他农户获得这种扶贫资源的机会自然会受到冲击和限制。最为典型的是那些不符合“穷困户”却被识别为“贫困户”的农户,在“享有”扶贫资源“优惠”的前提下,扶贫资源的这种分配行为自然会引致众多的负面效应。这不仅有失扶贫救助本身的公平性,而且更加剧了村庄群体性矛盾的发生率,甚至影响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即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避免出现之前扶贫“撒胡椒面”“大水漫灌”的局面,因此贫困户识别关系到后续精准扶贫行动的成败。根据制度的安排,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需要经过“两公示一公告”的严格操作程序,即规模分解之后,经过村级排查―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县市审批―州级备案,逐级审核,最终才能下文。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刚性的政策运行往往容易受到现实社会生活的干扰,导致在精准扶贫的第一阶段即精准识别层面就出现了偏差,出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体性缺失。

本质上,扶贫资源并非具有“排他性”,而一旦这种资源被俘获后,扶贫资源的“排他效应”自然会出现。现行村域空间中,受现代性因素渗透的影响,村民个体的“理性化”功利动机愈发明显,各种“搭便车”行为日益盛行,导致过多的扶贫资源被“挤占”,“与一定量贫困人口的识别形成相互悖论式的反联动效应。”[4]其结果弱化了有限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降低了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用。笔者在黔东南T县调研时发现,在精准扶贫的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的过程中,由于精准扶贫政策一开始就被村两委理解为助学和产业帮扶,因此在识别的过程中家里有无孩子就学成为了一大指标,而贫困反而成为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条件较好的家庭因为有适龄儿童在上学,所以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而一些真正贫困的家庭却因为没有小孩上学,加上与村委没有“关系”而被排除在外。

精准扶贫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许多村民的生产生活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在精准扶贫识别的时候,村委的人说精准扶贫是扶贫有学生和有产业发展的,要是你家什么都没有,给你也没有什么用,你只是空占名额。”(村民H12,女,63岁,T县C村村民)

然后村民们便对精准扶贫失去了兴趣,觉得反正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也没什么实际的利益。即使后面有了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村民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基本上由村委会决定,很多村民都是事后才知道,2015年第一批精准扶贫户识别时,即存在着因信息不对称使村民“不知情”的情况:

“我家家庭情况还不如其他很多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的人家,很多家庭条件比我家好的都被认定为精准扶贫户了。我很生气,去村委会想找他们问个清楚,结果他们三言两语就把我打发了,说我家什么不符合,还说我家早已脱贫,我都搞不清楚我家什么时候脱的贫。”(村民X2,男,48岁,T县H村村民)

“在今年年底的时候,我们村精准扶贫政策刚实施不久,我听说很多比我家好的家庭都得了,有点想不通,就去乡镇反映一下情r,结果政府里面的人告诉我名单已经上报,不能再改了。”(村民T1,女,49岁,T县T村村民)

更有甚者,有的农户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自己却全然不知。这样的识别过程将大部分的村民排除在操作程序之外,即使名单公示后有人质疑,村委会也能利用对信息资源掌握的优势地位,草草将村民“打发”掉,给村民造成难以消除的“暗箱操作”的负面印象。这不仅使一部分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失去了获得精准扶贫资源的机会,更在村庄层面上破坏了原有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团结,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后果。

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在操作程序上为自下而上的逐级认定和申报备案,评选权主要掌握在村委会手中,村民居于“被识别”的被动地位,村委会处于掌控资源的优势地位,由此非正式制度得以在村庄层面通过“关系”网络来运行,篡改正式制度的设置初衷。这样的行为完全违背了精准扶贫的初衷,应该享有扶贫资源的真正贫困户主体,却没有“资格”受益,资源配置出现严重的主体性缺失,加上多数村民几乎不清楚有哪些扶贫资源,因此给非正式制度留下极大的运行空间。

(二)“强者吸纳”:扶贫资源效能的不规则性

从扶贫资源的基本属性来看,仍然属于一个不规则的配置事实,这种不规则的事实是由乡村社会的特质所决定的。在这种不规则的社会中,村民对自己应该获得的救助资源以及项目扶持等没有精确的概念和奢望。贫困户对于自己应该享有国家政策和资源救助等情况更是模糊,对所获得的项目资源,田野调查中得到的是“有风险”“无销路”等这样的回答,仍然遵循着相对“保守”的认知逻辑,给精准扶贫资源的效能发挥带来难题,同时也为那些有应对“市场风险”“资金实力”和“运作能力”的“强者”所“捕获”,并没有让扶贫资源投入到最贫困的农户。根据扶贫政策,扶贫资源下放到乡镇之后,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确定所要发展的扶贫项目,然后由乡镇申报,之后由县里审核、州里备案之后才能拨付资金,以此实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需求走,努力将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多余的农产品转化为现金”访T县农业局L副局长。的科学施策的目的。但是根据笔者的走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很少。 “我们S镇的老百姓从事银饰刺绣比较多,习惯手工业,耗体力少,现在让他们从事农业种马铃薯之类的,有些老百姓就不愿意干。而且农业项目推行之后,后期的产品没人要,销售不出去。开始定好哪些公司会收购,但是干到一半那些公司不做了,就没人收。”(G2-LCM,男,35岁,S镇副镇长)

同样的问题,也从对村民的访谈中得以印证,根据村民的介绍,F村2016年主要是帮扶发展辣椒种植,每亩给予2 000元的补助资金。

“我家今年种了5亩的辣椒,由于天气不好的原因,5亩的辣椒一年到头只收了2000多块,加上补助的1万元,就1万多点,除去肥料、劳力投资,基本上没什么收入。”(村民F1,男,52岁,T县F村村民)

而且贫困人口具有更大的脆弱性,自然条件变化、市场经济波动等都会使之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产业扶贫项目天然地会倾向于规模化、创新性、科技化,这些都与小农经济尤其是脆弱性贫困人口所追求的小规模、稳妥、低风险不相融。

“我们街道实施灰天鹅养殖,根据扶贫办工作人员的介绍,养殖业目前受到禽流感影响很大,本来已经和贵阳的一些酒店谈好了订单,但是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的两次禽流感使现在肉和蛋都卖不出去,只有等五一之后看看能不能解除限制。”(G3-YNB,男,42岁,T县C街道扶贫工作人员)

因此许多贫困人口并不愿意承接扶贫项目,或者说他们缺乏的是承接扶贫项目的资金和能力。

“自己没做过什么,也不会做什么,只会打工,不敢去冒那个险,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人都靠自己在外打工挣钱养家,去搞产业发展,万一要是失败了,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还不如打工,累是累点,但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村民C2,男,41岁,C街道办下辖F村村民)

真正的贫困人口承接不了的扶贫资源,有时候却会被少数人套取。当前主要是帮扶发展种植业,帮扶政策是对发展种植业的建卡户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于是一些村民不惜把自家山林砍掉或是多人合伙串通或是以低价从别人手中租来土地,然后把树苗种下,待到拿到国家补助资金后便不再管理。实地调查中了解到有村民发展了柚子种植业,但是他自己也表示:

“其实我并不对产业感兴趣,只是国家有这样的优惠政策,每亩有25万元的补贴,反正我家地挺多的,随便一弄就可以拿到钱了,随随便便就能够得到好几万。”(村民N1,男,38岁,T县N村村民)

扶贫项目的实施、产业的帮扶本是为了能够使贫困人口获得内生性的发展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处于“脱嵌”状态的扶贫项目不仅濒于失败,而且极易被少部分人套取,进一步加剧扶贫资源极大浪费。扶贫资源的输入不但没有拉平村民之间的发展差距,反而被条件比较好的少数人所“吸纳”。不仅没有发挥扶贫资源的效能,而且让“强者”来利用扶贫资源发展产业,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这恰恰也违背了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

(三)“条块分割”:扶贫资源供给的碎片化

近年来,精准扶贫的推进,得到各方力量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既是扶贫导向的政策制定载体,又是扶贫行动的主体力量。但是,各部门间的政策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统一,出现部门间政策的执行分割、责任不明、角色不清等“碎片化”问题。如我国扶贫资金来源既有财政扶贫资金,也有行业扶贫资金,仅财政扶贫资金这一块在县级的管理机构就有财政局、扶贫办、发改局、民宗局四个部门。各个部门依据发展职能的不同负责不同项目的立项和管理工作,加上众多的行业部门,每个部门在发展行业的同时亦负有扶贫开发的任务,每个行业部门之间均为相对独立的体系,导致扶贫资金基本上是在本部门的系统内自上而下地的流动,呈现出较强的封闭性。

因此部门众多、资金来源各异,使各个项目的目标、进度、执行方式、考核都各不相同,从而使资源缺乏整合,进而以碎片化的方式输入村庄。

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各部门在横向之间难以沟通协调、各自为政,资源最后到达乡镇一级之后,最了解基层情况的乡镇政府却没有整合资源的自主性,只能在“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的情况下在各个执行任务和考核目标间疲于奔波。在考核的巨大压力下,甚至不惜采取策略主义的运行方式达到形式上的脱贫。因此许多扶贫项目或难以按时完工,或错过最佳实施时间,或没有后续的管理,发挥不了效益。

而且扶贫资源不加以整合,碎片化地输入村庄,甚至会使村民产生“鸡肋”之感。

“国家给的那点扶贫资金太少,对于贫困根本起不了什么实质的改变,即使得了我也富不了,不得我也饿不死,去忙活半天即使被评上(贫困户)了又能怎么样,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出门打工。”(村民F1,男,40岁,T县F村村民)

扶贫资源到达村民手中往往是以项目的方式而非实在在的现金,而各个项目各自为政,如同样是种植业,辣椒归农业部门管,核桃则归林业部门管,同样的项目不同的部门也都有在做,但是实施起来的要求、补贴也都不一样。“每个部门都来折腾一道”,短期之内实实在在到达村民手中的钱不一定能够马上兑现,长期的经济效益又难以保障,除了嫌麻烦,更为眼前生活所困扰的真正贫困的村民往往对扶贫项目评价不高。

四、目标偏离与文化张力: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困境的原因阐释

精准扶贫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扶贫政策或制度,有着不可抗拒的任务性力量,在精准扶贫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正面临着严重的实践性困境。这种困境的背后,一方面是扶贫政策在推行中面临重项目落地、轻收益销路的内在悖论,以及扶贫资源的非正式运作、贫困人口的认知难题;另一方面,源于T县是一个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不得不面对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异质性张力。

(一)政策的内在悖论:重项目落地,轻收益销路

贫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问题。精准扶贫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能使扶贫项目精准、持续地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发挥功效。在实际操作中,来自顶层的设计既没有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后期持续性,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性文化,打造出来的项目缺乏收益的长效性,只为能够让项目“落地”,没有关注扶贫项目的质量和后续维持,许多项目面临失败的风险。所以,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过于强调如何引进项目,“条文规定”决定了其与科层制式的完备规章制度不同。精准扶贫的初衷是带动扶贫对象的增益,注重项目实施的“短、平、快”效果,通常采取的是那里申请了项目,就往哪里投,导致各地项目“千篇一律”,出现项目执行的“刚性化”,缺乏从全局角度来统筹各地的执行和谋划,可持续性不强。这种短期性的贫困治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刚性的扶贫政策主导的,各级政府部门在项目匹配的过程中缺乏全盘布局、沟通协调与互动,形成各自为政的治理格局,致使无法达到扶贫的政策目标。从当下扶贫的项目施行过程来看,“作为项目执行主体的地方政府往往只追求短期的政绩和绩效,而不考虑农民本身的长远生计和生存风险,因此给许多扶贫项目留下了后遗症。”[5] “现在就是限时脱贫,国家给了很多项目必须去做。如果项目资金下来,项目没有做好,是会被问责的。现在最危险的工作就是做我们这个扶贫工作的,但现在最大的还是销路问题,红米是由县里面的扶贫公司过来收购。如果没有他们的收购,县里面的红米还放在仓库,没有销路,现在他们收过去了,也还是放在县里的仓库里卖不出去。虽然销路成问题,但是钱已经发到农户家里去了。”(G4-YLZ,男,36岁,T县扶贫办项目负责人)

从T县扶贫办项目负责人介绍来看,由于扶贫项目是由国家“硬性任务”配给,基层政府则根据要求照办,而且得及时将项目下放到具体的乡镇及村落。当项目任务“落地”,开始有了产出,但是市场的销路在哪里?却没有一个项目收益的可持续目标和方向,最后也还是只能由政府“买单”,最终未能真正惠及到扶贫对象。具体表现为扶贫效果不理想,资源项目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当问及农民对今后相关扶贫项目是否愿意继续实施时,大多数都不愿再实施,这不仅危及扶贫对象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信任,而且也直接导致地方政府的任务难以完成,严重的还要对地方政府负责人问责。至此,扶贫工作也成为基层工作的“危险”工作。这种短期化的项目推行行为,不仅没有实现项目在扶贫对象手中长效收益的目标,甚至连最基本的效益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二)基层的权力真空:扶贫资源的非正式运作

在20世纪90年代,基层政权组织对乡村社会资源的过度汲取引发了大量“三农”问题,基层干群关系日益恶化,及至农业税费取消之后才一度得以缓解。但是矛盾的缓解是由于联系干群关系的这一资源汲取纽带从制度上被剪断了,而非村民自治得以建构和加强,因此当大量的城市反哺农村的扶贫资源反向输入农村时,干群矛盾重新被激化。

“村里面有什么资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村委的打电话让人去领,能接到电话的基本上是跟村委有关系的人家,像我们这些没有关系的人家就想都不要想了,基本上都是事情过后才会知道。”(村民J1,男,56q,T县J村村民)

“无所谓了,村里面把精准扶贫给谁都行,不给我家我也没办法,谁让我家和他们没有关系,反正谁贫谁富都是由村委决定。”(村民J2,女,48岁,T县J村村民)

农业税费的取消标志着国家权力从农村社会的全面退出,基层政权与农民的关系由此从汲取型转变为悬浮型,即政府无法实现职能的服务化转变,进而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有效管理,导致政权悬浮于村庄之上。国家权力退出之后,村民自治并没有能够相应地承担起农村社会治理的重任:一是由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多依靠乡村精英加上村规民约进行社会治理,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使风俗习惯对村民具有极强的约束力,而村民自治是由国家强力推行建构的,缺乏先天性的社会文化土壤;二是在我国社会结构面临重大转型的当下,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除了土地耕作,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村民相互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原来的守望相助转变为原子化状态。村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为利益竞争的平台,差序格局的文化底蕴之下,人与人、户与户之间善分不善合,更是难以实现集体利益的上扬。

在这一过程中,本应成为国家发展资源受惠者的普通民众往往被排除在外,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扶贫资源被“关系”这一权力的非正式运作耗损掉的时候,村民只能通过话语流露出内心的不满,却又无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本应属于自治主体的村民手中并无筹码与掌握资源优势地位的村委会进行博弈。另外村庄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人口的空心化使村庄的建设主体缺位,村治主体更是处于虚化的状况:

“村里劳动力跟不上,村内有40%的外出务工人口影响了项目的发展与运行,同时也影响了扶贫进度和效果。有文化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要不就是不读书的,要不就是老人。根据我们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我们全镇有18 000多人,外出的人口占到30%左右。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40岁。”(G5-ZWL,男,42岁,T县G镇党委书记)

国家权力的退出和村民自治主体的虚化甚至异化是乡村社会治理弱化的一体两面,基层社会的权力真空状态使反哺农村的社会发展资源受到蚕食与瓜分。作为国家行政组织的基层单位,乡镇政府并不是对村治的弱化没有觉察,其治理行为甚至加剧了村级组织的行政化和科层化,原因在于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下,乡镇政府承担着自上而下下达的各项事务,执行目标远不止一个,每一个都需要考核,每一个都不能拉下,导致基层干部往往处于“白天应付、夜里工作”的超负荷运转状态。在“扶贫锦标赛”下,为能将扶贫资金花出去、完成扶贫项目任务,乡镇政府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下,只能利用、容忍村级组织从中谋取一定的私利,只要“不出事”。

(三)项目的地方遭遇:贫困人口的认知难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后,中华文明得以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发展格局。异质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文明绚烂多姿、异彩纷呈。而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文化的均质化,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将生产生活方式各异的社会主体纳入发展主义的范畴,在社会关系和生产结构重构的过程中,划分出不同的社会阶层,以主流文化的强势性塑造出因资源匮乏而“掉队”的部分人口的贫困感。因此建构主义的视角认为贫困是发展的主流文化对发展边缘的弱势群体的强行建构,是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张力。这种张力的结果导致百姓对扶贫项目缺乏足够的认知,表现为贫困户对资源的主动接受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持“漠视”的态度。对于这一文化的认知难题,T县扶贫工作人员有着深刻的体会:

“百姓没有(贫困)这个概念,这是我们政府层面的概念,对于他们600多天和6年没有什么区别。老百姓的思想意识跟不上,他们的生活节奏很慢……而且他们一部分人没有贫困的意识,加上我们T县人好喝酒,苗族人比较好客,一喝酒很多事情都不去考虑了,这也与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有关,很多女性都没有读过书,他们自己的思想里没有贫困这个意识。”(G6-ZKM,男,51岁,T县主管扶贫领导) T县的大部分人口为苗族,在宋、元、明、清时期为“化外生苗地”,即使在现代化浪潮席卷整个国家的今天,T县仍然整体上民族风情浓厚,民风淳朴,熟人社会特征非常明显,全县的经济生活大体上仍处于传统市场的交换网络之中,村庄里大部分村民间的经济分化并不是很显著,因此在这样的熟人社会里,老百姓并没有“贫困”这一概念。但是从发展的视角来考察的话,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因素,T县似乎仍属于发展的“化外之域”,因此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化、技术化、科层化的扶贫行动的推行,让基层政府遭遇强大的压力,扶贫工作与异质的民族文化间常产生碰撞,导致外来的发展资源难以嵌入原生的民族文化之中,项目难以成功落地。

“以特惠贷为例,就算你讲清楚了这笔贷款不需要利息,只要将贷款给扶贫开发公司每年就会拿到4 000块钱,但是他们也是怕到时候这笔钱要他还,即使政府作保,也很难打消他们的顾虑。”(G7-TXM,男,42岁,T县F镇工作人员)

“项目落实下去后,由于受文化等因素制约,群众对发展不敏感。比如现在缺资金的,我们给予资金补助,给予特惠贷款,但是贷下去,他们不知道怎么用;缺技术的,我们给他培训,但是效果不明显。国家、县里面的支持政策方面都是没问题的,但是主要还是我们落实不力的问题……现在就是加强文化和发展意愿的灌输,还是从思想上改造。主要是只要群众有意愿,你什么事都能做成,如果没有发展意愿的话,你支持力度再大,今年给他一个项目做了,明年还得等着,这个不是好事。”(G8-TZF,男,45岁,T县C街道办书记)

除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判断,我们可以发现基层政府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扶贫工作开展所遭遇的瓶颈问题,即项目运行的逻辑与少数民族群体文化传统运作的逻辑产生的巨大张力,加上贫困户认知的局限,使基于发展理念的扶贫项目难以嵌入到既有的文化网络之中,得不到既有的社会土壤供养,导致项目濒临失败。

五、健全机制与灵活配置: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治理路径

针对当前精准扶贫资源面临的困境,如何完善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路径,不仅关系到扶贫对象的切实利益和扶项目的绩效,而且决定着我国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决定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成败。要优化当前精准扶贫的资源配置结构,就应当打破资源配置的僵化格局,结合地方实际,健全精准识别机制,因地制宜地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形成每个地方独特的发展模式,同时要全面调动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

(一)建立动态的精准识别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精准扶贫资源配置是以建卡户为唯一依据,不是建卡户的不能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这样的政策过于固化,只要精准识别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精准扶贫资源的浪费,影响精准扶贫的结果,导致精准扶贫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配置之前全面考察分配的对象是否真正符合条件,让没有建卡的贫困户实行流动申请制度,只要确认符合贫困的标准,与建卡户享受同样的待遇,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实现精准扶贫政策效率的最大化,由村民被动接受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转化为村民积极参与的“造血式”扶贫模式,真正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现发展。只有政策灵活了,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村民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精准扶贫中去。村民的广泛参与会最大限度地发挥精准扶贫的功效,实现村民的自我真正脱贫。村民的积极主动参与决定着我国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决定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成败。

(二)完善项目扎根落地的可持续性,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

产业帮扶政策的实施一定要做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项目发展要想有所作为、有效推进,就必须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长远打算,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和短期收益,既要让项目落地,又要让项目可持续发展下去。而且发展项目要结合当地的各种资源优势,提升发展空间,切实考虑村民的利益,坐实项目落地后的扎根和持续性。

T县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但在产业帮扶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利用这些先天优势,更多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想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产业发展要全面考察相关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有差别地发展。如: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考虑发展水产养殖,民族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可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土地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每个地方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条件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只有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发展才会长久,才能持续,才能给村民带来收益。

(三)加大思想扶贫力度,推动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

项目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没有人才产业发展很难取得成效。在农村,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加上受到小农思想的局限,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在精准扶贫向纵深推进过程中,防止贫困人员的“返贫”和“被脱贫”,不能仅靠政策扶贫和资源救助,要充分让贫困人口或贫困家庭认识到自身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政策资源仅是起到推动助力的作用,不是万能的“脱贫药”。所以,要以贫困户自己的脱贫意志和紧迫感出发,通过激发和调动自身的内生动力打破贫困的代际和区域传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扶贫要先扶志”。因此,需要在政策扶持和项目资助的同时,加强对贫困人口的主动性和个人意识的积极激励。推动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要加强对他们能力和素质提升的培训,为贫困人口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帮扶和主体参与的机会,这将直接影响其精准扶贫资源的效能发挥,确保贫困家庭中具有自身发展潜能人口的可行性能力得到及时有效的提升,提振家庭脱贫信心,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晓晖,颜安.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内涵、实践困境及政策建议――一个系统性的述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84-196.

[2] 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5):113-130.

[3] 高博.城镇化加速推进背景下的山区农村扶贫问题研究――以章丘市垛庄镇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19.

[4] 詹国辉,张新文.“救困”抑或“帮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与适应性治理――基于苏北R县X村扶贫案例的田野考察[J].现代经济探讨,2017(6):99.

[5] 李博.项目制扶贫的动作逻辑与地方性实践――精准扶贫视角看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

[J].北京社会科学,2016(3):106-11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精准扶贫现阶段情况与实施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如何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探索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基......
民企参与精准扶贫的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01
ABSTRACTPovertyalleviationisanimportantpartofpeopleslivelihoodproject,andthetaskisgloriousandarduous.Atpresent,theproblemofpovertyinChinaisalsothemaincontradictionintheprocessofsocialharmoniousdevelop.........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15-12-2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近日在湖南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民族地......
陕北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6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我们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摆脱了贫困,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陕北地区实行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扶贫干部监督与考核,积极贯彻落实三项机制;组织扶贫干部集中培训,政策宣传精准到户;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发展特色帮扶模式;规范使用扶贫资金,.........
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提要:为了迎接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显得十分紧迫。本文以西部贫困省份的甘肃省为样本,对普通高中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服务业升级与我国城市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23-03-28
精史銎妒鞘三五时期我国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工作导向。近年来我国城市在扶贫减贫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当前脱贫攻坚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贫困人口的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能力偏弱,甚至还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本文基于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角度,构建起“服务业升级――劳动者收入提高――推进城市精准扶贫”的理论框架,探究城市贫困人口通过服务业升级提高收入、从而实现脱贫的路.........
财税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提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脱贫”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有助于推动供给结构的改革、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财税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增收减负”,在脱贫方面作用显著。鉴于此,本项目以精准脱贫为研究背景,在深入了解贫困发生规律基础上,对财税政策助推精准脱贫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效应展开分析。最后以贵州省贫困现实表现为例,剖析财税政策实施现.........
生态补偿有利于精准扶贫吗?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要:基于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的1080户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和OLS分组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生B补偿形式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而验证生态补偿能否实现精准扶贫。研究发现:生态林、退耕还林和经济林等三种现金补偿方式更有利于高收入农户;长江绿化项目雇员等工作岗位型补偿在低分位数上显著提升了农户的家庭收入。现行三峡生态屏障区生态补偿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益贫作用,但为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后续应考虑到.........
创新机制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发布时间:2023-05-13
今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的审议,与广西代表团代表共商国是,共话发展。总书记充分肯定广西的工作,热切期许广西发展,提出了“要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
浅析贫困的代际传递与教育扶贫
发布时间:2017-01-10
【摘 要】 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提出了以教治贫,用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措施,认为教育作为一种促进社会流动的机制,可以有效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 【关键词】 贫困;代际传递;原因;教育......
残疾人贫困与扶助论文
发布时间:2016-04-25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来看,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种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现代社会中最值得帮助的人群。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残疾人贫困与扶助。 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他们丧失了同......
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促进精准脱贫
发布时间:2016-05-09
今年以来,河池市金城江区找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与精准扶贫的契合点,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保障充分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全力推动就业脱贫工作。 一、收集用工信息,开展需求调研 扶贫开......
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研究展望与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2-08-03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题目】民企参与精准扶贫的问题探析【第一章】精准扶贫中民营企业介入研究绪论【第二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方式与作用发挥【第三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动力及参与机制【第四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章】国内其他地区企业扶贫的经验借鉴【第六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问题解决之道【展望/参考文献】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研究展望与参考文献第七章研究展望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
浅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12-15
以贵州省为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贫困对象的脱贫能力,是现阶段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路径和现实选择。如何选择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与路径是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关键。因此,认真探索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和路径,发挥职业教育整合人、财、物等扶贫开发资源的功能,促进贫困对象的公平发展,对现阶段提高精准脱贫成效,推动全面脱贫攻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战略和路径的内涵战略就.........
“党支部+X+贫困户”式扶贫
发布时间:2020-02-16
“党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在主导产业集约化条件下,对基础良好的乡村,把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产业大户资金技术优势、贫困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全县的扶贫攻坚工作。“党支部+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建立党员示范扶贫产业园区,引入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龙阳镇东王村支部牵头搞培训、跑贷款,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一帮一,加上第一书记、回原籍干部和青年挂职干部的助力,不仅.........
剑河县精准扶贫的养殖技术授课工作
发布时间:2018-04-04
摘要:在偏远贵州山区,要使广大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技术培训是提高当地农户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先进实用技术的有效方法。随着扶贫进程的深入,涌现出一大批各类养殖新型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对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技术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针对如何做好养殖技术的授课工作,提高培训效果,贵州省剑河县农业局做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对精准扶授课方法与培训改进建议进行阐述。关键词:精准扶贫;养殖技术;授.........
甘肃省电商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3-03-15
[提要]电商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扶贫方式,在实践中已涌现出许多成功案例和典型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着很好的创新示范带动效应。本文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系统分析甘肃省电商精准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电商精准扶贫长足有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甘肃;电商精准扶贫;问题;对策基金项目:2017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十三五’时期甘肃省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创新及脱贫对策研究”(YB.........
精准扶贫中民营企业介入研究绪论
发布时间:2022-08-30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题目】民企参与精准扶贫的问题探析【第一章】【第二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方式与作用发挥【第三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动力及参与机制【第四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章】国内其他地区企业扶贫的经验借鉴【第六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问题解决之道【展望/参考文献】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研究展望与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致力.........
谈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跟踪审计操作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要: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可以从资金安全、政策落实、项目绩效3个方面着手。以T县精准扶贫产业项目中芒果产业项目为案例,对其进行模拟跟踪审计,研究其审计操作方法,设计具体的审计步骤,促使扶贫产业项目顺利进行。关键词:精准扶贫产业;跟踪审计;操作研究2019年11月19日,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1136亿元,约占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扶.........
精准扶贫对历史文化名村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7
[提要]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是扶贫工作前进的一大步,在现已实施的区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文化名村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发展对象,针对名村的贫困问题,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等四个过程来进行改善。本文基于目前精准扶贫在名村中的实施情况,分析精准扶贫的十项工程对名村产生的影响,提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为扶贫工作更好的进行提供借鉴思路。关键词: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
撑起扶贫脱困“巨伞”
发布时间:2022-11-01
保险业特有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功能,在助推陕西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分发挥。来自陕西保监局、陕西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代表的保险扶贫保障,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为代表的保险扶贫增信,以及保险资金支农融资为代表的保险扶贫投资这三套功能作用协同配合的保险扶贫体系,已在陕西全省初步成型。贫困人群交口感叹“保险真扶贫、扶真贫”的是,陕西保险行业从根源上寻找脱贫攻坚.........
某城镇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01
ABSTRACTPovertyhasalwaysbeenanimportantsocialproblem,notonlyrelatedto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thepoorpopulation,butalsorelatedtosocialharmonyandstability.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hundredsofmillion.........
“7·8保险公众宣传日”保险扶贫系列用保单护周全 大病商办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23-01-02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在长年累月的保险扶贫攻坚战中,太平人寿员工冲在第一线、深入第一线、驻守第一线,不仅为贫困地区送去了爱与问候,也送去了保障与支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大病商办成为近年来政企合作、国家保险扶贫大业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国务院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相关政策下,寿险企业不断完善运作机制,为参保群众提供高品质、高效率、有特色的医疗服务,让群众能治大病、敢治大病。但现有社保已包含医疗保险.........
推动南疆金融扶贫工作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发,把扶贫开发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总分行党委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各项战略部署,做到精准靶向、尽锐出战,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疆农行组织制定出台多项金融扶贫政策,从源头上牢牢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抓.........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
发布时间:2023-06-24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摘 要 本文研究了出版社的资源配置问题,这是1个典型的整数优化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对于推断第2年的预计销售量时,我们提出了两个不同的模......
PPP模式行政监管权之生成逻辑及配置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要:行政监管权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政府所享有的核心权力,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同为国务院权力分支且有不同权力范围和部门利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量,意欲借政策主导甚至立法牵头将监管权整合到......
互助资金式扶贫
发布时间:2023-04-05
革命老区子长县,属省级白于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开展省级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试点以来,探索出两级管理、双重担保的互助资金项目运行模式。全县互助资金累计发放1900.52万元生产性资金,帮助2579户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优化服务支撑在余家坪镇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工作机构常设于镇政府,在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服务窗口,安排专人负责具体业务办理,实行“无币化”借还款管理,保障资金安全运行。群众入会便捷,随.........
现代农业发展中资金配置困境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它关系到改革开放大业的成败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进程。以主导产业为抓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其发展进程中,资金短缺是最大的难题,这种情况在经济欠发......
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7
资本是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追求自身增值的剩余劳动价值,它是通过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资本也是具有二重性的,资本作为剩余的劳动价值,表现的是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市场上表现为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而在生产中表现的是资......
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2
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下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于金融体系是如何通过克服市场摩擦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摩擦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框架下,Debreu(1959) 和Arrow(1964)较早认为,金融......
试论德育实践的逻辑起点
发布时间:2022-07-21
" 一 德育是现代大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之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我国对德育的地位和 价值一直极为重视,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德育处于首要位置。在德育的实际工作中,我 们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2022-08-21
摘 要:文化强省战略是推进省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安徽省为例,考察了文化强省建设的内涵与战略目标。在分析文化强省建设现实困境的问题上,重点分析了文化强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文化强省;文化空间;文化产业;公共文......
逻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6
步入20世纪80年代的逻辑课程在法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已经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政法院校法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然而,由于课程定位不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都局限于传统形式逻辑课......
激活扶贫“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2-08-14
缺水是农村奔小康的最大障碍之一。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限制,陕西省秦巴山、六盘山、瘟荷饺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及十三个重点扶贫县(区)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滞后、环境恶劣、灾害频发,很多地方不适宜居住的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十二五”期间,陕西紧盯水利薄弱环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打开突破口,共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797.21万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增农田有效.........
论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4-05
通常意义上的辩证法和形式逻辑都源自于古希腊哲学。一经产生,它们便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两千余年来的重要范畴。迄今为止,它们也是人类两种最重要的逻辑形式。所以长期以来,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也成为许多哲学家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2022-11-24
摘要本文建立了人力资源安排方案的优化模型,为合理安排公司各类技术人员以增加公司的总利润,在满足各项工程对专业人员数量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各级技术人员......
扶贫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 人口与人力资源 二、 贫困地区的人口与人力资源 三、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四、 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 五、 人力资源开发与扶贫开发 六、 扶贫开发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七、 加大劳动力的自由流......
多层次资本市场与资源配置效率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 要:本文以1997―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测度了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更多地体现了政府指导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且主板市场的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要〕 在资源配置中,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带来的。市场失灵可以划分为功能性失灵和结果性失灵。根据市场失灵两种类型的不同机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具有......
阿里的跨境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03
在阿里巴巴三大战略中,全球化战略摆在首位。 “把中国零售搬到网上已经实现了,全球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阿里巴巴集团全球速卖通总经理沈涤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马总曾讲“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目前天下还只是在国内,......
浅析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2-12-24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指导下不断推进的,同时又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中不断概括、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形成新的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步形成理论化、体系化的重要成果,......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资源的开发与配置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主体资源在开发与配置方面应通过增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建立思政课教学部门与学工处、团委、宣传部等机构的横向联系、强化学校党政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提高地方......
寻找投资逻辑:成长性是核心标准
发布时间:2015-08-13
成长性是投资的核心标准 投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投资未来,只有项目具备良好的持续成长性,投资才能成功。虽然企业的投资标准包含很多内容,但成长性始终是核心。对被投企业而言,创新是本质,成长是结果。考察其成长性,关键在于寻找......
浅析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发布时间:2017-06-05
自20世纪下半叶,由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法解决巨额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题,美国社会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公共选择理论,它以传统经济学理论并不关心的集体行动问题(或者说是非市场决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肯尼斯J.阿罗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经济学》、唐斯的《民主的经济理论》、布坎南与塔洛克的《同意的计算》等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关理论。上述研究的基础.........
会计信息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
发布时间:2016-03-25
摘 要:在现代社会,金融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银行是金融业中较为活跃的主体,是连接其他企业与金融业的纽带,越是需要发展的社会,银行业的作用越是不容忽视。银行......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企业也迅速发展,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因此积极转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
审计效率与审计资源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2022-10-26
一、效率及审计效率的内涵 罗宾斯认为,效率是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输入,如果你能获得更多的输出,你就提高了效率。类似地,对于较少的输入,你能够获得同样的输出,你同样也提高了效率。......
湘西贫困地区法律援助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 湘西农村贫困地区法律援助存在许多问题:群众法律常识匮乏,维权意识淡薄;法律援助宣传不到位,农民知晓率低;法律援助经费短缺;法律援助门槛过高,覆盖面窄。解决这些问题途径: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和......
经典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统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要:教育方针概念的运演从简单到宏富、从抽象到具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理论视点进行定义,教育方针是一定统治阶层在一定历史时期关于教育发展的总方针,是教育性质、方向、目的、任务、内容和途径等的总规定......
逻辑真与逻辑推理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15
逻辑,像任何科学一样,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使命。但逻辑学不研究关于涉及存在本质的真,关于作为价值的真,或者关于神秘主义的真。现代逻辑对真的研究是围绕语言和形式化问题展开的,形成了多种关于真的理论,并对逻辑真和事实真的区......
浅析中国职业教育扶贫:从全覆盖迈向全面精准
发布时间:2023-02-05
一、扶贫脱困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贫困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问题,是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发布了《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包括10个部分100条,其中7个部分共有12条专门论及扶贫助困。其中第二条指出:应将技术和职业教育视为有助于减轻贫困的一种方法。世界银行(2009)研究报告指出,减贫重点应该放在增加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经济的知识技能培训、教育发展、医.........
档案信息资源配置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档案信息资源配置所解决的是档案的收集和布局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馆(室)群体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配置;探讨 【黑龙江史志2015.4(......
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与方法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 要:按照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的《落实〈 中国 农村 扶贫开发纲要〉,做好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意见》。审计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扶贫资金审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突出重点,改进 方法 ,切实做好扶贫资金......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30
摘 要:人力资源是其在宏观上表示的是整个社会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员之和,也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的总人口除去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所剩下的人口,其对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整个社会在某种行业存在着人力资源的浪费......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细化扶贫瞄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2
摘要:伴随着我国扶贫工作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的扶贫瞄准机制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提高扶贫的准确性,实现贫困人口的“转贫致富”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现今,“精细化扶贫”模式由于其具有高度的目标......
精准帮扶:双创无界限
发布时间:2019-12-07
近日,“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帮扶工程在北京启动,近150所院校受邀参加会议,借此机会,《经济》记者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与会院校代表进行了采访。《经济》:现在社会上对于创新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创新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大众创新会使得创新产品量多而不精,那么,应该提倡“择优创新”还是“大众创新”?林松(湖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副书记):我倾向于“大众创新”。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即使他.........
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
发布时间:2023-04-2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企业发展。面对新形势,国有大型企业应怎样改变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已成为目前企业面对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
对华为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4
1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当今的社会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是企业拥有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大到企业目标制定,小到企业的目标实施,企业运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少不了人的参与。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创造灵活的组织体系,为员工充分发挥潜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充分发挥旅游富民推动作用 扎实推进贫困地区扶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3-02-05
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组织召开这次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对发展旅游事业和做好扶贫工作都很有意义。乡村旅游扶贫是中办25号文件确定的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小议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03
小议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小议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小议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一、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语言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怎样理解逻辑的扩展?逻辑依然被定格为传统的推理理论吗? 许多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发现给出......
集团资源配置战略与资本预算管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本文主要对集团内部资源管理以及资本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便于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在集团资源管理中的对资源进行配置的质量以及对资本预算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集团......
旅游扶贫中社区居民参与分配模式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18
摘要:贵州省依据资源禀赋和扶贫工作实践率先提出了旅游扶贫发展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建立了多个旅游扶贫项目,比较典型的社区参与分配模式包括“政府+旅游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天龙模式、社区居民为主导“工分制”分配的郎......
“绿色矿业”的逻辑机理、实践探索与推进策略
发布时间:2019-11-18
摘要:发展“绿色矿业”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绿色矿业”发展具有主旨统一性和实践多样性、国家主导性和企业渐进性,需要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构建和政策支持。“绿色矿业”的运行体系是由相关主体(绿色政府、绿色企业、绿色社会、绿色市场)及其功能共同形成的网络结构,各主体多元化、多维度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绿色矿业”的有序发展,最终实现“矿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成果共享.........
基于高校发展规划实施的财务资源配置
发布时间:2023-02-16
摘要:高校发展规划受政策、实施条件、实施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规划实施缺乏抓手,资源配置缺乏保障,造成规划实施往往流于形式,规划目标难于实现。要实现发展规划,就必须将宏观的规划分解为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分解为实施计划......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 要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训教学一关键问题。如何在低碳环境下合理、有效地分配各种实训资源,实现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益。针对高职实训教学管理及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
浅谈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7-23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通识课是指适用于所有专业能使受教育者得到逻辑思维训练的课程,有别于逻辑学专业课。开设逻辑学通识课的意义非常重要,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逻辑学通识课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一、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简言之,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改革教学诸要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所谓全面改革教学诸要素,就是探索实用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践唯物主义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2-09-01
内容提要 实践唯物主义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特定进程中出现的概念,其内涵本身是多义性的。这种多义性,既容纳了对马克思思想的多种不同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另一方面也由于其内容的含混影响和制约了马克思主......
证券法修改:现实与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12
证券法修改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证券法》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2014年立法计划的修订。 一、证券法修改的现实:是大改而非小修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证......
重视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帮扶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收费制度的形成,大学生贫困群体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现状分析,了解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困境,并提出一些......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批判逻辑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25
〔摘要〕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鲜明动态的演变历程,始终贯穿着清晰的批判逻辑。马克思博士论文对德国思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批判,是实践哲学之初显;《莱茵报》与《德法年鉴》时期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是实践哲学......
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配置一直在发生变化,其发展方向是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可是,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人力资源过度闲置、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样势必会影响企......
资源协同下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2
1前言近年来,电商扶贫已经由民间探索、学者呼吁到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与国家相关部委相继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基本明确了电商扶贫的方向、重点和扶持方向。2015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制定了扶贫开发十项工程,首次将电子商务扶贫工程纳入扶贫开发体系,希望借力电子商务有效提高扶贫绩效。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旨在深入开展.........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困难与出路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08
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中国的逻辑是否存在?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困难是什么?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出路究竟是演绎化还是归纳化?这些重要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逻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的热点。在这里,我们将基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从归纳逻辑、非形......
建筑企业资源配置与成本管理理论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要]在企业运营战略中成本管理较为重要,关乎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成效,与企业收益关系紧密,为此新时代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建筑企业期许通过成本管理、资源科学配置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助力建筑企业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充分利用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企业资源配置与成本管理战略理论,以期推动建筑企业稳健发展。[关键词]建筑企业;资源配置;成本管理1探析建筑企业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战略理论1.1建筑企业资源从.........
翻译与逻辑
发布时间:2022-09-21
摘 要:本文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协定》为语料,分析商务法律英语翻译活动中出现的逻辑混乱现象,并基于叙事学理论的角度,结合逻辑顺组和逻辑重组的方法来解决由于不符逻辑思维混乱情况。 关键词:商务法律翻译;叙事学;逻辑顺组......
浅谈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2023-06-22
" 论文关键词:社区体育 体育资源 开发 市场机制 优化配置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社区体育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了加大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适当进入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等措施.以......
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扶贫工作是国家全面实现小康,2020年解决贫困的关键环节。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扶贫力度,扶贫活动的专项经费投资也逐渐增加,扶贫活动立见成效。但是,由于扶贫经费有涉及面大、项目多、分布分散、监管困难等特征,监督与管理方面显现出了很多问题,继续深入整改与监管。关键词:扶贫工作;资金管理;创新成效扶贫资金主要指国家财政预算分配用于扶持各省、地方加速社会经济增长,改善扶贫主体基础生活工作条件,促使贫困.........
浅谈水资源资本化的法律规制: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
发布时间:2016-09-28
一、研究基点:水资源资本化的概念 水资源资本化,与水资源市场化、水资源产权化、水资源产业化等概念有着密切联系,因而水资源资本化概念的明确,须从水资源市场化这一概念谈起。 (一)水资源市场化的内在逻辑 一般认为,市场化是一......
财政分配、贫困消除与人的发展浅谈
发布时间:2022-11-19
优化贫困地区财政分配模式和政策,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的消除是实现贫困地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贫困地区贫困问题的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贫困地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且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贫困地区的人的......
逻辑学辅导: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发布时间:2023-04-26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逻辑学与素质培养”,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广的层次,更为深刻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如何做好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
发布时间:2015-08-0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文明指数的不断提升。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家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经济窘迫,困难职工群体,特别是特困职工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内......
“三化同步”: 贵州特困地区扶贫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贵州三大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成果显著,但贫困率依然居高不下,必须优化扶贫路径。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更多投向农业科技推广和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化方面,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工业化方面,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园区建立。[关键词]连片特困地区“三化同步”扶贫贵州省[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5)04-0095-03[作者简介]杨.........
中国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
发布时间:2023-07-23
" 提要: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供给的短缺,既有总量性短缺,又有财政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短缺。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当前要把重点放在解决财政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短缺上,因此,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宏观调......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24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无论从改革本身的逻辑关系还是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发,......
谈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合理配置(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4
论文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常常被人员配置问题所困扰,如何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出人才的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对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
农村资源配置中诸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要: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陕西定边县东关村资源类型多样,优质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低,基层领导群体资源优化配置意识差,村民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不强。文章在全面了解其各项资源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深究其原因,并抓住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这一主要决定力量,提出最全面、最根本的解决策略。关键词:资源配置;基层党组织;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志码.........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困窘与解蔽
发布时间:2016-08-08
文化是人类为了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劳动成果,它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括,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等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蕴含着丰富而熠熠生辉的思想菁华,至今仍在......
谈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6
论文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常常被人员配置问题所困扰,如何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出人才的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就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进行论述,从知人善用、适人适位的角度出发,寻......
高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8
高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 高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 高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摘 要】 本文从高校财务资源的内涵入手,分析高校财务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高校应......
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11
水土流失是造成区域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形式,其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效应是多方面的,甚至还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1],其结果是加剧生态破坏与农村贫困。有研究资料显示,水土流失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基本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我国现有超过75%的贫困县与贫困人口都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很显然,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是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水土流失不仅严重破坏土地资源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