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广顺老师南开大学机器智能探究所发展 史广顺老师南开大学机器智能探究所发展 史广顺老师南开大学机器智能探究所发展 更多精品源自课件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原点,它洞穿了的是时间,改变了的是人类的生活,缔造了一种延续的文明。任何创新的出发点无疑都是历史沉淀的进步。 近日,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史广顺,他1994年进进南开大学计算机和系统科学系学习,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机器智能探究所,并留校任教。请他为我们先容了南开大学机器智能探究所发展的相关情况。
记者摘要: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将科学技术进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智能探究所可以说是创新发展成功的典范,给我们先容一下探究所的沿革好吗?
史广顺摘要:南开大学机器智能探究所成立于1990年9月,主要从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方法和技术等方向的科学探究、系统开发和探究生培养工作。设有计算机软件和理论、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3个专业的硕士点和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博士点。 目前拥有专职教师5人,硕博探究生40余人。 记者摘要:那么在自主研发的同时,智能所是否还完成了其他的工程项目?
史广顺摘要:在自主研发产品的同时,智能所还完成了多个越洋软件工程项目,包括澳大利亚HIC表格识别处理系统、Corex西文名片识别系统、股票分析评测系统等多个大型系统。客户覆盖亚、欧、美、澳几大洲。自2000年以来,机器智能探究所积极开拓新的探究方向,在文档图像治理、数学公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机器翻译、软件测试和协同开发等方向进行了深进的研发工作。先后获得10余项国家、天津市纵向课题资助。开发完成了世界首创的印刷体数学公式图像识别和理解软件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缺的刑侦领域掌纹自动鉴别系统、国内领先的网上软件系统开发平台和软件测试治理平台、基于语言天生法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和此同时,机器智能探究所积极将模式识别领域和文档图像处理领域的经验向Web Application转移,成功的完成了多项OLAP、Web 搜索工程项目。
自2005年以来,智能所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领域的深厚经验向虚拟现实技术领域迁移,对基于图像的3D建模和渲染技术、智能虚拟环境的设计和实现、基于GPU的虚拟环境物理计算等新题目开展探索性探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专业人才培养、数字娱乐软件研发、科学数据3维可视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截止目前,机器智能探究所已经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士生100余人、博士生20余人。在模式识别、图形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自然语言理解、软件工程和软件外包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科研环境和人才梯队,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工程经验。